产后出血256例临床分析
256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临床分析

256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中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合理分娩方式。
方法收集我院产科2008——2012年256例疤痕子宫再妊娠孕妇临床资料,对其分娩方式及相关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疤痕子宫妊娠孕妇按照分娩方式分为经阴道分娩组和再次剖宫产组,并对两组分娩结局、产妇并发症及医疗费用进行分析。
结果 256例疤痕子宫再妊娠患者其中阴道分娩组12例,再次剖宫产组244例,再次剖宫产组中因社会因素手术者120例,占46.8%,经阴道分娩组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再次剖宫产组(p﹤0.05)。
结论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孕妇应再次详尽检查。
临床中应严格把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筛选出疤痕子宫高危妊娠孕妇。
孕妇无阴道试产禁忌均应合理选择阴道试产,对该类孕妇进行相关病情讲解和分娩方式利弊分析,减少社会因素,尽可能给予孕妇试产机会,降低剖宫产率。
【关键词】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回顾性分析;剖宫产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16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930-01疤痕子宫形成的原因有剖宫产、子宫肌瘤剥除术、子宫破裂或穿孔修补术等,其中剖宫产原因居多[1]。
随着近年来临床剖宫产率的升高,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者也随之增加。
由于疤痕子宫易发生破裂,危及母婴安全,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分娩已成妇产科问题的焦点,因此临床中必须正确处理疤痕子宫再次分娩的问题。
现就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相关因素作初步探讨,以提高对疤痕子宫危害性的认识,采取措施降低剖宫产率及再次剖宫产率。
对新疆博州人民医院2008年6月——2012年6月256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新疆博州人民医院2008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疤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例,年龄21-41岁,平均32岁,均为足月妊娠。
产后出血100例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100例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1-12-19T16:26:22.2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5期供稿作者:巨敏李伟[导读] 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对产妇危害最严重的分娩期并发症,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巨敏李伟 (四川地质医院四川成都 610081)【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5-0037-02 【摘要】目的提高对产后出血的认识和急救处理能力,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诊断、危险因素以及防治措施。
方法对四川地质医院近14年来收治的10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占67.0%,占产后出血的首位。
胎盘因素占20.0%,软产道损伤占13.0%。
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分娩中的损伤、妊娠并发症,多胎妊娠和人流引产史。
结论重视产妇的孕期保健、加强产前检查管理、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住院分娩率、积极控制并发症、合理选择剖宫产以及正确处理第三产程可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针对具体病因综合应用药物及进行各种保守性手术是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产后出血宫缩乏力高危因素防治措施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对产妇危害最严重的分娩期并发症,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产后出血占首位[1]。
我院所在地区农村及外来人口多,其中大部分人缺乏保健意识,孕期未建卡,为行定期产检,有的在家中或个体诊所分娩,产程长或发生产后出血才来院。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 ml。
本文通过对四川地质医院近14年来发生的10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诊断,危险因素以进一步探讨防治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6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3526例,其中阴道分娩2821例,剖宫产705例,诊断产后出血100例,发生率2.8%,100例产后出血者年龄19.5-39岁,平均29.87岁,患者中初产妇42例,经产妇58例;有多胎史、人工流产、引产史者61例。
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及救治策略 叶翠香

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及救治策略叶翠香发表时间:2015-05-06T17:13:28.10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4期供稿作者:叶翠香[导读] 分析产后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救治策略。
叶翠香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盐城 224600【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救治策略。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96 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危险因素。
结果产后出血原因包括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撕伤以及凝血功能发生障碍,其中以宫缩乏力所占比例最高,剖宫产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经产妇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初产妇,产后出血危险因素中以妊娠高血压所占比例最高。
结论加强孕前宣教以及孕期管理,掌握合理的剖宫产指征以及时机,同时密切注意监护产时、产程以及产后的分娩全程,利于降低孕产妇的产后出血率和病死率。
【关键词】产后出血;危险因素;救治策略.【中图分类号】R08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4-152-01产后出血是临床上产科常见的并发症,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产后出血发病急,病程进展快,若得不到及时处理,短时间内会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可继发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状,严重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因此积极防治产后出血对于改善孕产妇预后并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具有重要作用[1]。
积极研究产后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救治策略,对于改善孕产妇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院选取收治的96 例产后出血患者,分析所选病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 年2 月-2013 年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 例产后出血病例,产后出血临床诊断标准:待胎儿娩出后24h 之内,产妇阴道的出血量超过500mL,或胎儿分娩出后2h 之内,产妇的出血量大于400mL。
年龄20-42 岁,平均年龄(27.3±2.6)岁,其中68 例初产妇,28 例经产妇,出血量500-3600mL,平均为(839±48)mL。
309例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及处理

塞入宫 腔 , 白宫 底 由 内 向外 填 紧 , 注 意 不 能 留 有 空
往往 偏少 , 笔 者检 测 出血 量 方 法 有 : ①称重法 : 将 分 娩后 所用 敷 料 称 重 减 去 分 娩 前 敷 料 重 量 。② 容 积 法: 用 专 用接 血器 称重 。③ 面 积法 : 将血 液浸 湿 的面
积按 1 0 c m x 1 0 c m为 1 0 m L计算 。 2 产 后 出血原 因分析
隙, 因空 隙可 造 成 隐 性 出血 , 并 应 用 抗 生 素 预 防 感 染, 2 4 h后 取 出纱 布条 , 取 出前应 先 静 滴 催 产 素 , 仍 无 效 时结 扎双侧 子 宫 动 脉 上 行 支及 髂 内动 脉 , 因妊 娠时 9 0 % 的子 宫血 流经 子 宫动 脉 , 结 扎 双 侧 子宫 动 脉 上行 支及 髂 内动 脉 , 出血多 被控 制 。 2 . 2 胎盘 滞 留 胎 儿娩 出后 超过 3 0 m i n , 虽 经 一般 处理 , 胎盘 仍未 剥离 伴 出血者 , 为胎 盘滞 留所 致 的 出
生产后 出 血 1 3 3例 , 发生 率 1 . 4 1 %; 经 产妇 3 2 1 9
产后 出血 , 是 产科 常 见而 严重 的并 发症 , 是导 致 孕产 妇死 亡 的主要 原 因之 一 。在我 国产 后 出血 为孕产 妇 死亡 的首 位原 因 , 为探 讨产 后 出血 的原 因 、 诊 断 和防
发 生 产 后 出血 的 3 0 9例 病 案 进 行 回顾 分 析 。 结 果
~
产后出血的病例讨论

引言:
产后出血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产后并发症,在妇产科中尤为重要。
本文将讨论一个关于产后出血的病例,旨在提供临床医生关于该病病因和治疗的更深入的理解。
概述:
产后出血是指妇女在分娩后出现异常大量、持续性或者阻断正常恶露排出的出血情况。
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产妇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正文内容:
一、病因
1.子宫收缩功能不良
2.子宫缺血及腔内囊肿
3.产后感染及炎症
4.子宫异常结构
5.子宫内膜异位症
二、临床表现
1.产后大出血
2.出血持续时间延长
3.阴道出血不断增多
4.体循环不稳定
5.贫血和休克
三、诊断
1.详细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2.常规实验室检查
3.彩超及其他影像学检查
4.子宫动脉造影
5.病原学检测
四、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有效循环
2.快速输液,纠正贫血和电解质紊乱
3.血容量置换
4.使用子宫收缩剂和抗生素
5.尽早行手术干预
五、预防与措施
1.孕前体质改善
2.产前侧切和预防性缝合
3.子宫质量评估和修复
4.术后休息和调养
5.定期产后复查和随访
总结:
产后出血是一种危险的并发症,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产妇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产后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案以及预防措施,医生可以更好地处理该病病例,并提高产后出血的预后。
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将有助于深入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100例产后出血临床分析及治疗

100例产后出血临床分析及治疗目的研究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产妇中100例出现产后出血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产后出血病因、治疗方法和效果。
结果造成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等,顺产比剖宫产、产钳助产发生产后出血概率低,胎儿体重等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对其治疗首选促宫缩、缝合等操作较便捷方式,用纱布填塞、子宫缝合等方法能有效止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能降低死亡率。
结论对有剖宫产指征、需进行剖宫产的产妇,以及经过双胞胎或胎儿较大的产妇,应做好产后出血预防应对准备,对发生产后出血患者选择合适治疗方法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标签:产后出血;临床分析;治疗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期一种严重并发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出胎儿后24h之内失血量高于500ml[1]的情况,失血过多极易导致产妇死亡。
本文将对产后出血患者出血原因与相应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所选的100例研究对象均来自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进行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
分娩方式包括:自然分娩37例,剖宫产55例,产钳分娩8例。
产后出血量500~3010ml,平均出血量(1164.5±216.5)ml,均符合产后出血临床诊断标准,其中无心、脑、肝、肾等脏器严重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或孕期少于28w者。
1.2方法对所有对象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对其引起出血的原因、出血量、出血时间进行统计;关注患者分娩方式、妊娠期发生的并发症与产后出血之间关系;分析不同情况下使用的不同治疗方法及其效果。
1.3治疗方法当发现患者出现产后出血,首先采取促宫缩、缝合方式。
出血量较多、治疗无效者,改用纱布填充治疗或Hayman子宫缝合术。
纱布填充具体方法为:将窄长医用纱布浸透碘伏,拧干,从宫角一侧开始呈”之”字形填塞至子宫切口,填塞完成后对切口和纱布两端进行缝合。
Hayman子宫缝合术具体方法为:将患者膀胱覆膜下推;剖宫产产妇进针位置在子宫内侧约2cm、子宫切口左右两方到阴道约2cm处;自然分娩产妇进针点在子宫内侧2cm、宫颈内扣约3cm 处;从子宫前壁开始进针,抑制贯穿子宫后壁;取出针后在宫底缠绕、打结。
妇产科案例分析

妇产科案例分析在妇产科临床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病例,每一个病例都蕴含着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提高临床工作的水平。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典型的妇产科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诊疗要点,希望对临床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第一例,产后出血。
患者为30岁产妇,产后3小时出现大量阴道出血,伴有头晕、乏力等症状。
经检查发现宫缩不良,子宫下缘有明显出血点。
立即给予子宫按摩、注射催产素和输液等处理,出血逐渐减少。
经过密切观察和处理,患者病情稳定,成功度过产后高危期。
分析,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及时有效的处理至关重要。
在这一病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产后出血的监测,还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如子宫按摩、药物治疗等,及时止血。
同时,对于高危产妇,更要加强监测和护理,做好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
第二例,宫外孕。
患者为25岁女性,怀孕8周,突发腹痛、阴道流血。
经超声检查发现右侧输卵管内有囊性占位,诊断为右侧输卵管宫外孕。
经过手术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术后恢复良好。
分析,宫外孕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诊病例,一旦发现就需要及时处理。
在这一病例中,我们要加强对孕妇的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宫外孕的高危因素,尤其是有过输卵管炎症史或宫外孕史的孕妇,更要加强关注。
对于确诊的宫外孕患者,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避免病情恶化,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第三例,子宫肌瘤。
患者为40岁已婚女性,经常出现月经过多、腹痛等症状。
经B超检查发现子宫内有多发性肌瘤,最大者直径达10厘米。
经过综合评估,患者接受了子宫肌瘤的腔镜手术治疗,术后症状明显改善。
分析,子宫肌瘤是妇产科常见的良性肿瘤,但也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并发症。
在这一病例中,我们要重视患者的症状,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腔镜手术,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和术后恢复情况。
结语。
通过对以上几个妇产科病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妇产科临床工作中,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与研究

产后出血对婴儿的影响
胎儿娩出后子宫收缩乏力,影响胎盘血液循环,导致胎儿缺氧,出现胎儿窘迫。
胎儿窘迫
由于胎儿缺氧,可导致新生儿窒息,严重者可危及新生儿生命。
新生儿窒息
由于胎儿缺氧,可导致早产儿发生脑瘫等神经系统后遗症。
早产儿
由于胎儿缺氧,可导致胎儿生长受限,出生时体重偏低,影响胎儿健康。
低出生体重儿
03
产后出血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阴道流血
产后出血的主要表现为阴道流血,通常为大量出血或持续出血。
失血性休克
产后出血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能伴随其他症状,如宫缩乏力、产道损伤等。
产后出血的临床表现
观察出血量
产后出血的诊断首先需要观察出血量。正常情况下,产后出血量不会超过500毫升,而如果出血量超过1000毫升,则可视为产后出血。
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产后出血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提供了依据。
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研究样本量较小,可能存在一定的抽样误差。
研究不足与展望
其次,本研究仅对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进行了分析,未对其他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增加样本量,并对产后出血的其他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为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同时,我们还将关注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孕产妇的预后。
定义
根据出血来源,产后出血可分为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胎盘因素出血、软产道损伤出血以及凝血功能障碍出血。
分类
产后出血的定义和分类
1
产后出血的风险因素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出血256例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危机生命的主要发症之一,根据文献资料报道在我国孕产妇死亡病例中,约8%是由产后出血引起[1],所以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提前做好预防措施是最大限度的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关键。
通过对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256例发生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采用产后出血诊断标准为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500 ml[2],≥1000 ml为重度产后出血。
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30218例产妇中,阴道分娩16041例(占53.08%);剖宫产14177例(占46.92%)。
发生产后出血256例(0.85%);198例经过压迫止血,止血药物应用等保守治疗,症状好转,58经过保守治疗无效,急诊行子宫切除。
经过抢救,所有患者均恢复出院,无死亡病例。
1. 2 方法通过对256例产后出血产妇的年龄、孕产次、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出血原因、胎儿体重、妊娠合并症及治疗措施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指标见表1。
患者产后出血量测定方法采用常规的称重法和容积法相结合,保证观察指标的精确度。
1. 3 统计学方法通过以出血量为因变量分析,以年龄、孕产次、孕周、分娩方式、出血原因(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异常)、妊娠常见合并症、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耐量受损及糖尿病,妊娠合并贫血、携带乙肝病毒)、孕妇体质量指数、胎儿体重、瘢痕子宫、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妊娠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盆腔炎为自变量,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孕次、分娩前血色素、孕妇体质量指数、分娩方式、宫缩乏力等5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收治的30218例产妇中,阴道分娩16041例(53.08%);剖宫产14177例(46.92%)。
发生产后出血256例(0.85%);198例经过压迫止血,止血药物应用等保守治疗,症状好转,59经过保守治疗无效,急诊行子宫切除,经过抢救,所有患者均恢复出院,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产后出血目前是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首位原因之一,据国内文献资料报道我国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6%~6.4%[3]。
产妇若短时间内出现大量失血,容易导致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
同时低血容量时间过长常导致脑垂体缺血、缺氧坏死,即使经过抢救治疗后也会给孕妇留下不可治愈的后遗症——希恩综合征,及
时防治产后出血对于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极为重要。
产后出血的预后主要与患者出血速度、出血量及治疗时间和患者体质不同有关。
经过对本院产后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所有引起出血的原因,再经过统计学分析显示产后出血的原因依次是孕次、分娩前血色素、孕妇体重指数、产次、宫缩乏力。
其中产后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直接原因,作者总结出导致产后宫缩乏力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如下:①体型肥胖的孕妇容易出现产后出血,主要原因由于腹壁脂肪过多,腹壁肌、膈肌收缩乏力,腹内压不足,而且易出现疲劳,产程延长,最终导致出血量增多,所以对于准备怀孕的肥胖女性,孕前合理饮食,适当运动。
②既往人流手术史,使子宫内膜、肌层受损直接造成子宫收缩力减弱,所以对于成年女性要加强孕前宣教,正确避孕,避免流产手术。
③孕妇产时贫血影响分娩过程中体力耐受性,从而影响产后宫缩乏力,所以孕妇规范孕检,及时发现有无贫血情况,如果有贫血情况的孕妇要及时查明贫血原因,根据病因给予相应的治疗。
④妇产科医生在孕妇分娩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情况,如果一旦出现宫缩乏力时,行及时子宫按摩、填塞、应用促宫缩药物治疗,同时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认真记录产后出血量,给予止血药物应用及其他保守治疗措施。
对于出血量均>1500 ml或出血速度快,迅速大量出血, 1 h很快进入休克者,或间断大量出血,给予保守治疗,24 h后仍难以止血者,作者经验是无论出血量还是出血速度的不同,均会造成患者代偿机制的失衡,出现休克或继发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此种情况下应尽早给患者家属沟通,果断决定,行子宫切除术是抢救治疗性治疗,此种也是产后出血治疗最后、最重要,最关键的措施[4]。
经过统计本院产后出血行子宫切除术59例,在子宫切除率0.195%。
阴道分娩发生的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率为0.85%;剖宫产高发生的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率为2.83%。
所有产后出血行子宫切除术,给予输血纠正贫血,抗感染及支持对症治疗均转危为安。
综上所述,孕妇年轻,身体代偿能强,只要及时有效的控制出血,孕妇因为产后出血导致死亡的几率是可以大大降低的。
所以产前做好充分准备,产时严密观察产妇病情变化,产后给予有效护理,尽可能的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产后出血研究协作组.上海市剖宫产出血计量研究.上海医学,2001,24(6):332-337.
[2] 乐杰.妇产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4.
[3]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42.
[4] Leduc D,Senikas V,Senikas V,et al. Active management of the third stage of labour: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J Obstet Gynecol Can,2009,31(10):980-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