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上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三框三思而后行
八年级政治上册 7.3 三思而后行课件 苏教级上册政治课件

——行为后的自省和负责
12/13/2021
对
自 行为前 预见与选择
己
行
三
为 负
行为中 自律与自控
思 而
责
后
要
行
求 我
行为后自省与负责
们
12/13/2021
寄语:从“新”开始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智力与情感将得 到进一步完善,学会了去正确地看待事物, 也开始了独立处理问题的尝试。
• 被大家“通缉”。 • 网友围攻当事学生。 • 攻击首先从网络论坛开始。学校的官方网站被黑。 • 视频传到国外的网站上 ,韩国电视新闻给以报导。 • 网友建立“声讨海艺全能班万人签名”的网页,上
面有视频,网友评论,以及法律援助等。
12/13/2021
说说看:
视频在网络中传播后带来 哪些负面的影响
12/13/2021
前课回顾: 行为与后果的关系:一致性
要
求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要
求
12/13/2021
〖出处〗《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解释〗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
然后再去做。
“三思而后行”这句古训的意思非常明确,就是要求我们 要养成作事前多思考的好习惯。
12/13/2021
12/13/2021
学生道歉
要求3: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集中体 现在行为后的自省与负责上。
具体做法:
取得积极后果: 总结经验,再接再厉 出现消极后果:勇于承担责任,及时消除影响,
减轻损失,以吸取教训,为今后 的行为选择奠定基础
12/13/2021
3.7.3三思而后行课件 苏教版上八

A
B
练一练 3、不是沙漠中孤立的仙人掌,不是莽林中独来独往的 山大王。人是社会的人,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有责 任感的人们支撑着社会这栋大厦,他们是栋梁,是砖 瓦,是石子,无论大小,都有不可缺少的价值。可见 做事负起责任( ) ①就是要认真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②就是控制自己, 坚决不去做对自己不利的事 ③就是对自己承担的事 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的完成 ④就是自己做错了事要敢 于承担责任,并及时改正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第三框 三思而后行
行前要三思 行中又三思
行后再三思 (集中体现)
对行为进行选择 对行为进行调控
对行为后果自省 与承担责任
◆面对有人叫我学抽烟,我能效仿吗? ◆ 面对网吧的诱惑时,我能不顾一切吗? ◆面对朋友的苦苦恳求,我能帮他打架吗? 我考虑的因素有 …… 考虑的因素有 …… 考虑的因素有 ……
B
练一练
5、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是一个自 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 自我引导与调控的过程。(√ )
6、古人说“三思而后行”。其实,我们在行为前没 有必要有所思考。( × ) 7、我们在做出行动前应作充分的预测,以使我们可 以在多种方案中做出最优化的选择。( √ ) 8、一旦我们确定了行动的实施方案,就应该不折不 扣地执行下去,不能更改。 ( × )
拓展延伸
开展“行为与后果”主题班 会
具体要求: 1、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为例, 以“行为与后果”的关系为主题,就违规行为可 能引起的后果及应该受到的相应处罚展开讨论。 2、将讨论的结果形成相应的“班级公约”。 3、推荐7~9名同学组成“班级公约执行委员会”, 负责本班《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实施。
一、什么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P84) 二、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行为前预见与选择(P85) 行为中自律与自控(P85) 行为后自省与负责(P86)
苏教版八上《三思而后行》word教案

苏教版八上《三思而后行》word教案——曹永江一、教学目标1、学会判定行为的正误,树立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的、道德的责任意识,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
2、能够预见自己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努力幸免不良行为带来的消极后果,培养学生的行为判定能力和行为操纵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行为前要预见与选择2、难点:行为中要自律与自控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情形创设讨论案例分析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某种后果一定是由某些行为引起的,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
每个人都有行动的自由,然而自由必须以不损害他人的、集体的和社会的权益和自由为前提。
作为公民,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应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的、道德的责任。
师: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在做事前总是缺少认真地摸索或全然没有摸索。
请同学观看视频“酒驾开摩托车回头看美女,撞车了。
”。
看完这段视频我们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感悟] 1、如此的事故是什么缘故导致的呢?(学生回答)熟不知,一旦发生事故,轻则如上述所描述,重则若行人与机动车发生车祸,皮碰铁的结果自然付出流血与生命的代价啊!2、我们如何才能幸免如此的事故发生呢?(学生讨论回答)安全驾驶;增强责任意识;遵守交通规则等等(师):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在做任何情况之前只要能多问问自己“可不能够”“如此做好不行”“如此做会可不能对他人造成损害”,多摸索一下,那么专门多不必要的问题都可不能产生。
因此我们在做任何一件情况前,应三思而后行,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即“三思而后行”。
(二)自主学习,完成导学稿1、什么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是一个自我、自我、自我、自我与的过程。
2、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行动前:;(如何推测?)行动中:;行动后:。
(三)小组合作,尝试解决问题情境一行为前孙鹏、王明和张华差不多上同班同学。
张华平常贪玩、爱逃学,一日因肚子饿,手头又没有钱,放学后就挡住孙鹏强行要钱,孙鹏不给,张华将其痛打一顿抢得5元钱扬长而去。
2019-三思而后行事例-范文模板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三思而后行事例篇一:三思而行再思则矣三思而行再思则矣论语里有一个故事,季子文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思可矣。
”孔子却对自己的学生说过一句话:“三思而行,再思则矣。
”学生问:“一件事情是去想三遍然后再去做嘛?”孔子说: “不是的,一件事情想两遍去做就可以,想得太多反而会使思维限定在一个地方,从而看不见更大的方向。
”这是古代圣人的智慧,两句古话都告诉了我们,做事情不能有从众心理,必须要深思熟虑。
不然,可能会酿成大错。
拉伯雷《巨人传》中的故事:巴奴越受羊贩邓特诺诟辱,乃购其一羊驱之入海,群羊见之均起而效尤,纷纷投海,卒至羊贩邓特诺于抢救时亦溺死海中.今以巴奴越绵羊喻盲从之众.这就是著名的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告诉了我们,从众心理是不可取的,在市场中的普通大众,往往容易丧失基本判断力.人们喜欢凑热闹、人云亦云。
这样只会使自己的思维定性,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然而,在古代,不思考酿成大错的也不在少数。
例如三国时期的失街亭.叙蜀国参军马谡因刚愎自用而使军事要塞街亭失陷的故事。
兴六年,属参军马谡先锋.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于街亭.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干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
就是因为马谡刚愎自用,既不听取别人的意见,自己也不去思考其中的隐忧,从而造成了街亭失守,自己被斩。
这些鲜明的例子就在我们眼前呈现,做事情要三思而行。
这不是空穴来风,是经过历史的长河力证过的。
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侯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苏教版初中政八年级上册7.3三思而后行word教案(4)

三思而后行教学课题第七课行为与后果第三框三思而后行教学目标1.认识对自己的行为分组的内涵;2.学会在生活中凡事三思而后行。
教学重点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教学难点怎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教学方法讨论法、例证法、归纳法、小品表演教学流程复备栏一、自主学习预习检测(每格1分,共10分)1.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过程。
2.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应及时地反省自己的行为及后果。
如果取得_______的后果,要____________;如果出现___________的甚至是___________的后果,要勇于___________及时消除影响,减轻损失,为今后的行为选择奠定基础。
3.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必须在行动前;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重视行为过程中的;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集中体现在对行为后果的。
二、探究交流:(情景考验) 当我们走在一个人行道口,此时亮起了红灯,可是马路上我们并没有看到有车辆在行驶。
(图片) 想一想:此时我们该怎么做?一般学生有两种态度:认为可以过,反正又没有车,不会有危险,赶时间要紧;认为不能过去,遵守交通规则,这是人们应尽的义务。
有时车速是很快的,到时车来了,躲都来不及;人们应该养成自律意识。
一次的侥幸会带来日后的思想麻痹。
也有不少人持有这样的观点,汽车不敢撞人。
所以就放心大胆地走,不讲规则。
这样想对吗?(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小结:“一旦发生事故,轻则如上所述,重则若行人与机动车发生车祸,皮碰铁的结果自然是付出流血与生命的代价啊!”因此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情前,应学会三思而后行,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三思而后行”的古训出于《论语》,这句话的意思非常明确,就是教我们要养成作事前多思考的好习惯。
■阅读感悟:默读教材P84 案例后,分组讨论交流。
1、杨某的事情给我们最大的教训是什么?◆2、我们对身处逆境的杨某的建议是什么?◆“三思而后行”不是胆小怕事、瞻前顾后,而是成熟、负责的表现。
《三思而后行课件》初中思想品德苏人版八年级上册10562.ppt

校长首先感谢了这个学生他很诚实地把图书 返还了学校,校长很赞赏这个学生的态度, 但是不得不遗憾的表示要开除这个学生,因 为他违反了校规,校长要为学校制度负责。 这就是哈佛。 校长的话成为哈佛的办学理念:让校规看守 哈佛的一切,比道德看守哈佛的一切更为完 全有效。
如果你是这个学生你会对这个校长 报以什么样的感情?以后你的人生 道路会怎么选择?
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要求:
(三) 在行为后要自省与负责。
〈集中体现〉
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要求: 行为前: 选择
要 求
行为中:及时调控 行为后:自省和负责
时空穿越
我们一起穿越到2014年杀师事 件发生之前,把陈严富请到了 教学现场,你觉得陈严富在听 完这节课后,可能会对老师采 取什么措施?
1、古人说:“三思而后行。”这句名言给我们的启 示是 ( B ) A .我们只要学会思考,就能做好任何事情 B .我们在行为前应该有所思考与选择 C .我们应该及时反省自己的行为 D .我们要不断思考、不断检查自身的行为 2. 要对生活中的有些事做出“该不该做”的选择, 必须有明确的正确的也是起码的判断标准,即心中 要有“一把尺”,这把尺主要包括 D ( ) ①道德标准 ②能力标准 ③知识标准 ④法律标准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这个学生被开除以后,没有一蹶不振,而 是再次奋发图强,为校长的一番话所折服, 第二年考上了哥伦比亚大学,专门研究法 理学,成绩突出,毕业以后成了著名的大 律师,美国独立战争以后,他为杰斐逊起 草了《独立宣言》。一个原本是规则的 “受害者”,却成了规则的制定者。
行动前对行为进行选择应该考虑的因素: 考虑行为条件是否成熟,我们的行 为与周围环境是否合拍,与道德规范、 法律法规是否矛盾或冲突,有无不可 测因素的存在,是否有可能造成负面 影响等。
八年级政治 第七课第三框 三思而后行教案苏教版

初二政治教案第七课第三框三思而后行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理解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懂得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理馔行为不同产生的后果不同的道理。
2.能够预见自己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努力避免不良行为带来的消极后果,培养学生的行为判断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举一些具体的事例,让学生从事例中体会到为什么要三思而后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的每个人都会产生一定的行为,体验到任何行为都一定会带来相应的后果。
2.学会判断行为的正误,树立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的、道德的责任意识,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难点:如何选择自己的行为并控制自己的行为【教学方法】老师指导下的尝试教学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考验) 当我们走在一个人行道口,此时亮起了红灯,可是马路上我们并没有看到有车辆在行驶。
(图片)师:请同学说说此时我们该怎么做?生:……(一般学生有两种态度)认为可以过,反正又没有车,不会有危险,赶时间要紧;认为不能过去,遵守交通规则,这是人们应尽的义务。
有时车速是很快的,到时车来了,躲都来不及;人们应该养成自律意识。
一次的侥幸会带来日后的思想麻痹。
师:让我们再来看一则事例,然后进行总结。
(课件展示) 事例:一人闯红灯百辆车受阻2006年2月22日,早7点40,南京大中桥路口。
路口东西向红灯闪烁时,一位行人打头,七八名行人“殿后”,三五成群闯红灯过马路。
违章者振振有词地表示:不就闯了个红灯吗,车流间有空隙,利用空余资源,有什么不对?可事实上,一个人闯红灯就会带动一群人效仿,车辆慌忙避让,本来就超饱和的路口,经过这一耽搁,车辆排起长龙,一条线上百余辆车停滞不前。
师:也有不少人持有这样的观点,汽车不敢撞人。
所以就放心大胆地走,不讲规则。
这样想对吗?(学生思考)生:……(一旦出了事,受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呀。
三思而后行说课稿

《三思而后行》说课稿兴化市李中中心校朱学群2013.11一、说教材《三思而后行》是苏教版思想品德八(上)第三单元《学会负责》第七课《行为与后果》的第三框内容。
本单元围绕“责任”这一主题词展开,意在让学生认识到责任无处不在,而本课是在学生知道行为和后果的关系,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判断能力,回到实际操作层面,即讨论学生们如何去做——三思而后行。
本框内容分两目,四小方面内容:1.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内涵。
2.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围绕如何做到“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自我引导和调控”来展开。
学会(1)行为前预见与选择(2)行为中自律与自控(3)行为后自省与负责。
本框题作为本课的结束框题,在知、情、意的基础上围绕践行展开,对直接指导学生的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生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学校的许多行为都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主动承担责任。
八年级的学生正是处于生长发育期,对自身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缺乏认识,易躁动、冲动,缺乏理性和控制力。
三、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努力做一个三思而后行,负责的公民。
2.知识能力:了解什么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理解并掌握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四、说教学难点、重点三思而后行,首先应该引导学生从思想上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解决怎样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方法。
“在行动前对行为进行选择;重视行为过程中的及时调整;对自己行为后果的自省及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教法:案例分析法、讨论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点拨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等六、说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堂教学所需的课件;对学生现实生活中自我负责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以做到在教学中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行为负责的典型事例,就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进行调查和访问,形成自己的见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面对对有考人试叫中我遇学到抽的烟难,题我,能我效能仿作吗弊?吗?
考◆虑面的对因网素吧有的诱…惑…时,我能不顾一切吗? 考虑的因素有 …… 考虑的因素有……
情境二 行为中
王明决定帮助好友孙鹏,于是他俩一起去找张华理
论。王明在心里一直告诫自己,不要动武,一定要讲道 理,最好是和解,如果不行再找家长和老师。当他俩刚 见到张华时,张华就怒气冲冲:不就是借了点钱花花吗 ?怎么着,想打架呀,还搬救兵。听到这话,王明也被 激怒了:难道我打不过你,自己做错了事,还这么横。 于是王明和张华,扭打在一起……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智力与 情感都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要学会 正确地看待事物,也开始了独立处理 问题的尝试。以一颗责任心,本着三 思而后行的态度,生活才会因我们的 存在而更美好!
苏教版八上第三单元第 七课第三框三思而后行
2020/8/14
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某种 后果一定是由某些行为引起的,行为 与后果具有一致性。每个人都有行动 的自由,但是自由必须以不损害他人 的、集体的和社会的权利和自由为前 提。作为公民,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 责,应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的、道 德的责任。
1、视频:“酒驾开摩托车回头看 美女,撞车了。”这样的事故是什 么原因导致的呢? 2、我们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事故 发生呢?
情境一 行为前
孙鹏、王明和张华都是同班同学。张华
平时贪玩、爱逃学,一日因肚子饿,手头又没
有钱,放学后就拦住孙鹏强行要钱,孙鹏不给
,张华将其痛打一顿抢得5元钱张华揍
(1)如果王明按原先想法去做, 会有怎样的结果? (2)王明和张华打架,会有怎样 的后果?
人的想法、做法总会因为事情的发展 而发生变化,甚至远离我们的初衷,因此 在行为的过程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变化, 调整方式,改变甚至停止自己的行为,控 制事态发展,促使结果向预定的目标发展 而不是背道而驰。
所以在行为过程中要自律和自控。
一顿……
(1)张华的行为可能造成怎样
的后果?
(2)如果你是王明,你会将张
华揍一顿吗?为什么?
(1)做事前应对自己的行为有预见,比如钱 列的行为是一种违反道德甚至是违反法律的行 为,必然会受到惩处。
(2)我会帮忙,但不是去揍人。因为揍人是一 种以暴制暴的行为,本身是错误的,并且会激化 矛盾,不仅自己易受到伤害,还会伤害他人,受 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具体方法:找张华理论; 找张华的家长说明情况;找学校老师、班主任共 同解决等。
所以我们在行为后要自省和负责。
1、什么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是一个自我
、自认我识
、接自纳我
、调自节我
与 引导的过程调。控 2、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怎么预测?
行动前: 预见与选择 ;
行动中: 自律与自控 ;
行动后: 自省与负责 。 集中体现
一、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 行为前预见与选择 • 行为中自律与自控 • 行为后自省与负责
情境三 行为后 在王明和张华的打斗中,孙鹏趁机也向
张华进攻,并且将书包内的水果刀拿出来 给王明,最后王明将张华捅伤,看到这一 情景,孙鹏和王明都傻了眼,这并不是他 们所要的结果。犹豫了片刻后,他们做出 了决定……
请你给故事编一个结 尾,并说明理由。
做任何事情我们都应该有一种责任 意识。行为后如果产生积极后果,我们 要总结经验,应再接再厉;如果产生消 极后果,我们也应勇于承担责任,减轻 损失,吸取教训,注意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