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生物学的探究方法精选课件PPT
合集下载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课件:1.3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17张ppt

复习提问
1、生物圈的概念、范围?
2、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的最适 于生物生存的星球。但是,地 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是否都有 生物生存呢?试谈谈你的看法。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遇到过吃剩的饭 菜变酸的情况?这是谁搞的恶作 剧?使饭菜变酸是本身产生的还 是空气中微生物引起的,今天我 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经典实验回顾:
伟大的法国“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
使鲜美的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来自于 空气,还是来自于肉汤自身?
观点之一:
观点之二:
来自于肉汤自身。 来自于空气。
空气+微生物
只进空气,不进微生物
A
B
两个瓶口都是敞开的,与外界相通
B A
煮沸: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几天后
A
(对照组)
出现了微生物, 肉汤浑浊变质
B
(实验组)
没有微生物 不变质
对照很重要!
空气+微生物
B
把B曲颈瓶的长颈打断,使瓶口能竖直 接触空气,不久,肉汤也浑浊变质了。
分析讨论
使鲜美的肉汤变质的微 生物,是来自于空气, 还是来自于肉汤自身?
根据巴斯德的实验,分析并探讨下来问题:
1、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根据提 出的问题,他作出了怎样的科学假设?
表达交流:探Biblioteka 提出问题前提究
作出假设
的
制定计划
关键
基 本
实施计划
步
得出结论
骤
表达交流
填词
( 关键 )
( 前提 )
1 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 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
___前___提___。
1、生物圈的概念、范围?
2、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的最适 于生物生存的星球。但是,地 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是否都有 生物生存呢?试谈谈你的看法。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遇到过吃剩的饭 菜变酸的情况?这是谁搞的恶作 剧?使饭菜变酸是本身产生的还 是空气中微生物引起的,今天我 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经典实验回顾:
伟大的法国“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
使鲜美的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来自于 空气,还是来自于肉汤自身?
观点之一:
观点之二:
来自于肉汤自身。 来自于空气。
空气+微生物
只进空气,不进微生物
A
B
两个瓶口都是敞开的,与外界相通
B A
煮沸: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几天后
A
(对照组)
出现了微生物, 肉汤浑浊变质
B
(实验组)
没有微生物 不变质
对照很重要!
空气+微生物
B
把B曲颈瓶的长颈打断,使瓶口能竖直 接触空气,不久,肉汤也浑浊变质了。
分析讨论
使鲜美的肉汤变质的微 生物,是来自于空气, 还是来自于肉汤自身?
根据巴斯德的实验,分析并探讨下来问题:
1、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根据提 出的问题,他作出了怎样的科学假设?
表达交流:探Biblioteka 提出问题前提究
作出假设
的
制定计划
关键
基 本
实施计划
步
得出结论
骤
表达交流
填词
( 关键 )
( 前提 )
1 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 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
___前___提___。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ppt课件1

复习提问
1、生物圈的概念、范围?
2、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的最适 于生物生存的星球。但是,地 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是否都有 生物生存呢?试谈谈你的看法。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遇到过吃剩的饭 菜变酸的情况?这是谁搞的恶作 剧?使饭菜变酸是本身产生的还 是空气中微生物引起的,今天我 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几天后
A (对照组)
出现了微生物, 肉汤浑浊变质
B (实验组)
没有微生物 不变质
对照很重要!
空气+微生物
B
把B曲颈瓶的长颈打断,使瓶口能竖直 接触空气,不久,肉汤也浑浊变质了。
分析讨论
使鲜美的肉汤变质的微 生物,是来自于空气, 还是来自于肉汤自身?
根据巴斯德的实验问题?根据提 出的问题,他作出了怎样的科学假设? 2、在巴斯德实验中,曲颈瓶的设计妙在何处?
常用的探究方法
• • • •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量法 4、调查法
多种方法并用
课外作业
小明在地上发现了蚯蚓。请你与小明一起探究一下 ,蚯蚓到底是喜欢明亮还是喜欢黑暗?
1 提出问题:
2 做出假设: 3 制定计划: 4 实施计划: 5 得出结论: 6 表达交流:
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经典实验回顾:
伟大的法国“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 使鲜美的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来自于 空气,还是来自于肉汤自身?
观点之一: 来自于肉汤自身。
观点之二: 来自于空气。
空气+微生物
只进空气,不进微生物 A B
两个瓶口都是敞开的,与外界相通
A
B
煮沸: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1、生物圈的概念、范围?
2、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的最适 于生物生存的星球。但是,地 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是否都有 生物生存呢?试谈谈你的看法。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遇到过吃剩的饭 菜变酸的情况?这是谁搞的恶作 剧?使饭菜变酸是本身产生的还 是空气中微生物引起的,今天我 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几天后
A (对照组)
出现了微生物, 肉汤浑浊变质
B (实验组)
没有微生物 不变质
对照很重要!
空气+微生物
B
把B曲颈瓶的长颈打断,使瓶口能竖直 接触空气,不久,肉汤也浑浊变质了。
分析讨论
使鲜美的肉汤变质的微 生物,是来自于空气, 还是来自于肉汤自身?
根据巴斯德的实验问题?根据提 出的问题,他作出了怎样的科学假设? 2、在巴斯德实验中,曲颈瓶的设计妙在何处?
常用的探究方法
• • • •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量法 4、调查法
多种方法并用
课外作业
小明在地上发现了蚯蚓。请你与小明一起探究一下 ,蚯蚓到底是喜欢明亮还是喜欢黑暗?
1 提出问题:
2 做出假设: 3 制定计划: 4 实施计划: 5 得出结论: 6 表达交流:
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经典实验回顾:
伟大的法国“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 使鲜美的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来自于 空气,还是来自于肉汤自身?
观点之一: 来自于肉汤自身。
观点之二: 来自于空气。
空气+微生物
只进空气,不进微生物 A B
两个瓶口都是敞开的,与外界相通
A
B
煮沸: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课件 (共20张PPT)

பைடு நூலகம் 归纳总结
一、探究的基本过程(6步)
注意:探究实验变量唯一
二、探究的常用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量法 4、调查法
1 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 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
__前__提___。
2 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则是探究
成功的__关__键__ 。
1、在“探究光照对某种生物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 变量是__光__照___,此实验为___对__照_实__验____,需要遵循 _单__一__变__量__原_则___,即只有__光__照__不同,其他条件_相__同__, __光__照___在实验中是唯一变量。对照组是__有_阳__光__的__组__, 实验组是__黑__暗_的__组__。
对照实验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一般都是 在理想条件下,排出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实验 组一般只控制研究因素,其他条件都处于理想状态。
A 普通烧瓶实验
B 曲颈瓶实验
变量:科学实验中,能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称为变量。 变量选择: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
二、探究的常用方法
观察法 测量法
实验法 调查法
A 第一步
B
杀灭原有的微生物
A
B
第二步
肉汤放凉后,自然条件下观察
A
B
3天以后肉汤变质
4年后仍新鲜如初
第三步
把B瓶的长颈打断,使瓶口能竖直接触空 气,不久,肉汤也浑浊变质了。
A
B
第四步
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得出结论)
结论:肉汤变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提出问题)
探 究
探究成功的前提
(作出假设)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1.1.3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牧业 ●他对微生物的研究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
的基础,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 ●开创微生物生理学; ●他的研究使得整个医学迈进了细菌学时代,人们的寿命
因此而在一个世纪里延长了三十年之久。 ●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
名人排行榜》中,巴斯德名列第11位。
设计曲颈瓶实验推翻“自然发生说”
第二个瓶颈虽然也与空气相通,但瓶颈拉长弯曲,空气 中的微生物仅仅落在弯曲的瓶颈上,而不会落入肉汤中 生长繁殖引起腐败变质。
精彩回顾
曲颈瓶实验
1.为什么要将两瓶中的肉汤加热煮沸?
杀灭原有的微生物
2.曲颈瓶的设计妙在何处?
空气能进入,而微生物不能进入
比较甲、乙两组烧瓶的异同:
对照组
变量
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伟大的“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
路易斯·巴斯德(公元1822-1895年),法国微生物 学家、化学家。 ●发明了巴氏灭菌法; ●发现酒石酸的镜像同分异构体; ●研制出鸡霍乱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多种疫苗,其理论和
免疫法引起了医学实践的重大变革; ●他的研究挽救了法国处于困境中的酿酒业、养蚕业和畜
甲乙
自然状态 下的正常
表现
改变条件 的非正常
表现
实验组
影响因素
内容物 加热煮沸 加热煮沸时间 ......
甲:普通烧瓶 等量同种肉汤
√
相同
......
乙:曲颈瓶 等量同种肉汤
√
相同
.Hale Waihona Puke ....瓶口形状 有微竖生直物 无微鹅生颈物
原则 相互做对照,称为:对照试验
有且只有一个变量在变 化
的基础,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 ●开创微生物生理学; ●他的研究使得整个医学迈进了细菌学时代,人们的寿命
因此而在一个世纪里延长了三十年之久。 ●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
名人排行榜》中,巴斯德名列第11位。
设计曲颈瓶实验推翻“自然发生说”
第二个瓶颈虽然也与空气相通,但瓶颈拉长弯曲,空气 中的微生物仅仅落在弯曲的瓶颈上,而不会落入肉汤中 生长繁殖引起腐败变质。
精彩回顾
曲颈瓶实验
1.为什么要将两瓶中的肉汤加热煮沸?
杀灭原有的微生物
2.曲颈瓶的设计妙在何处?
空气能进入,而微生物不能进入
比较甲、乙两组烧瓶的异同:
对照组
变量
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伟大的“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
路易斯·巴斯德(公元1822-1895年),法国微生物 学家、化学家。 ●发明了巴氏灭菌法; ●发现酒石酸的镜像同分异构体; ●研制出鸡霍乱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多种疫苗,其理论和
免疫法引起了医学实践的重大变革; ●他的研究挽救了法国处于困境中的酿酒业、养蚕业和畜
甲乙
自然状态 下的正常
表现
改变条件 的非正常
表现
实验组
影响因素
内容物 加热煮沸 加热煮沸时间 ......
甲:普通烧瓶 等量同种肉汤
√
相同
......
乙:曲颈瓶 等量同种肉汤
√
相同
.Hale Waihona Puke ....瓶口形状 有微竖生直物 无微鹅生颈物
原则 相互做对照,称为:对照试验
有且只有一个变量在变 化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 1.1.3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共50张PPT)

4、曲颈瓶实验。观察法、实验法
1.小明饲养了一对兔子,他每天喂养时,把 它们的动作习惯以及各种反应都一一记录 下来,以便以后进行分析比较,那么,他 的这种探究方法是( )A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进行实验探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
一般还应同时设计(C )
A、分组实验
♪
20、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就别放纵善变的情绪。
♪
1、想要体面生活,又觉得打拼辛苦;想要健康身体,又无法坚持运动。人最失败的,莫过于对自己不负责任,连答应自己的事都办不到,又何必抱怨这个世界都和你作对?人生的道理很简单,你想要什么,就去付出足够的努力。
♪
2、时间是最公平的,活一天就拥有24小时,差别只是珍惜。你若不相信努力和时光,时光一定第一个辜负你。有梦想就立刻行动,因为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
17、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你在希望中享受到的乐趣,比将来实际享受的乐趣要大得多。
♪
18、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不与过多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也不要因为关系亲密便掏心掏肺,切莫交浅言深,应适可而止。
♪
19、大家常说句话,认真你就输了,可是不认真的话,这辈子你就废了,自己的人生都不认真面对的话,那谁要认真对待你。
5.用某种动物来作观察实验,完毕后应将 动物是( C )。
A.毒死 B.掩埋 C.放生 D.烧掉
6、巴斯的实验设计曲颈瓶的目的是
A 与外界空气隔绝
B
B 与外界微生物隔绝
C 防止水分进入
D 降低温度
7. 生物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六个环节,分别 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8. 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 _____,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____; 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____。 9. 可供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有很多,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在 实际工作中,往往多种探究方法并用。
1.小明饲养了一对兔子,他每天喂养时,把 它们的动作习惯以及各种反应都一一记录 下来,以便以后进行分析比较,那么,他 的这种探究方法是( )A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进行实验探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
一般还应同时设计(C )
A、分组实验
♪
20、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就别放纵善变的情绪。
♪
1、想要体面生活,又觉得打拼辛苦;想要健康身体,又无法坚持运动。人最失败的,莫过于对自己不负责任,连答应自己的事都办不到,又何必抱怨这个世界都和你作对?人生的道理很简单,你想要什么,就去付出足够的努力。
♪
2、时间是最公平的,活一天就拥有24小时,差别只是珍惜。你若不相信努力和时光,时光一定第一个辜负你。有梦想就立刻行动,因为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
17、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你在希望中享受到的乐趣,比将来实际享受的乐趣要大得多。
♪
18、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不与过多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也不要因为关系亲密便掏心掏肺,切莫交浅言深,应适可而止。
♪
19、大家常说句话,认真你就输了,可是不认真的话,这辈子你就废了,自己的人生都不认真面对的话,那谁要认真对待你。
5.用某种动物来作观察实验,完毕后应将 动物是( C )。
A.毒死 B.掩埋 C.放生 D.烧掉
6、巴斯的实验设计曲颈瓶的目的是
A 与外界空气隔绝
B
B 与外界微生物隔绝
C 防止水分进入
D 降低温度
7. 生物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六个环节,分别 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8. 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 _____,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____; 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____。 9. 可供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有很多,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在 实际工作中,往往多种探究方法并用。
济南版七上生物课件一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19张PPT)

温 度 25℃ 5℃
25℃
现 象 变质 不变质 不变质
1.实验前将锥形瓶内的肉汤高温煮沸的目的是 杀死微生。物
2.依据实验结果,三位同学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甲 。
甲:锥形瓶内的肉汤自然就会形成细菌
乙:肉汤腐败是由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
丙:低温可抑制细菌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三、当堂练习
(2019年真题)某生物兴趣小组发现当移开花 盆时,鼠妇会很快爬到其他隐蔽潮湿的地方。这 是为什么呢?为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该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实验:
A. 25℃和0℃
B. 有空气和无空气
C. 温度和水分
D. 有光和无光
2. 下列有关对照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可不相同
B. 所有的条件都不相同
C.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
D. 所有的条件都相同
科学探究的过程
1.提出问题
科 学
2.作出假设
探
3.制订计划
A、B两个烧瓶有什么区别?
巴斯德实验
☆第二步:对A、B两个烧瓶进行煮沸
A
B
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煮沸的目的是什么?
巴斯德实验
☆第三步:将A、B两个烧瓶静置
A
B
微生物
浑浊
无变化
A、B两个烧瓶内肉汤有什么变化?
巴斯德实验
☆第四步:将B烧瓶长颈打断
B
B
浑浊
B烧瓶内肉汤有什么变化?
巴斯德实验 根据实验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
(2)实验步骤中重复操作4次,并求平均值的
原因是_提_高__实__验_结__果__的_可__靠__性_(_避__免_偶__然__性_,__减__少_实__验__误_差__)。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七年级上册生物高效优质课件(济南版)

设计中,曲颈瓶的妙处在哪(实验成功之处)?
空气+微生物
只进空气,不进微生物
A
B
异同点:除瓶口不一样,其他都相同
4.实施计划
2.煮沸杀菌: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
A
B
4.实施计划
3.观察:肉汤放凉后,自然条件下观察。
空气+微生物
只进空气,不进微生物
微生物能使肉汤变
质,可能来自于空
A
气或肉汤本身
B
4年后仍新鲜如初,没 有微生物
通过AB组的对 比,我们才能 得出正确的实 验结论!
对照试验: 两组做对比的实验中,只有一个条件
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空气+微生物
只进空气,不进微生物
异同点:除瓶口不一 样,其他都相同
A
做对照
B
→变量 本实验变化的条件:空气中的微生物能否进入
根据变量的 处理分组
对照组:自然情况下的,不用实验就知道的结果; 实验组:指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一组。在实验之前
(4)在选用大豆种子时,选取大小,形态相同的大豆的原因是:( 控制单一变量 )
(5)另一名同学在此实验的过程中每组只选用了三粒大豆种子进行实验,这种设 计正确吗?为什么小明要选用30粒大豆种子?( 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
(6)为了使实验更加具有可信度,小明重复了该实验多次,再统计了每次实验 种子的萌发数后,应对萌发数做( 平均数 )处理。
济南版生物学
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The Exploration
01
什么是探究?
3
探究: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或解释其原因的研究过程
我与老师谁更高?
钥匙去哪里了?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共27张PPT)

5.归纳一下,巴斯德实验从提出问题到得出 结论并表达交流,可分为几个步骤?
阅读课本P11 ,思考问题
2、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探究成功的前提是什
科学探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么?探究成功的关键
前提
是什么?
制定计划 (关键)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阅读课本P11-P13 ,思考问题
3、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1)观察法
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些微生物来自于 空气。
2.在巴斯德制定的研究计划中,设计的曲颈 瓶妙在何处?
空气能进入,而空气中的微生物不能进入
3.在巴斯德实验中,设置A瓶的作用是什么?
形成对照实验 补充对照实验的要求:只有一个变量,其他 条件应完全相同。
4.根据实验结果,巴斯德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肉汤变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 生物来自于空气。
复习检查:
1、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的组成? 2、生物圈的范围? 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1、什么叫栖息地? 2、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3、栖息地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1单元第1章
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巴斯德实验及重要知识点。
(难点) 2、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重 点) 3、掌握生物学探究的常用方法。
1.巴斯德试验中,实验变量是 ( A.烧瓶的直颈和曲颈 B.空气 C.有无微生物进入 D.温度
C
)
2.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 对照实验的是 ( ) B A.有光、无光 B.有光、无水 C.干燥、湿润 D.有空气、无空气
3.小明饲养了一对兔子,他每天喂养时,把它们的动 作习惯以及各种反应都一一记录下来,以便以后进行 分析比较,那么,他的这种探究方法是 (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阅读课本P11 ,思考问题
2、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探究成功的前提是什
科学探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么?探究成功的关键
前提
是什么?
制定计划 (关键)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阅读课本P11-P13 ,思考问题
3、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1)观察法
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些微生物来自于 空气。
2.在巴斯德制定的研究计划中,设计的曲颈 瓶妙在何处?
空气能进入,而空气中的微生物不能进入
3.在巴斯德实验中,设置A瓶的作用是什么?
形成对照实验 补充对照实验的要求:只有一个变量,其他 条件应完全相同。
4.根据实验结果,巴斯德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肉汤变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 生物来自于空气。
复习检查:
1、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的组成? 2、生物圈的范围? 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1、什么叫栖息地? 2、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3、栖息地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1单元第1章
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巴斯德实验及重要知识点。
(难点) 2、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重 点) 3、掌握生物学探究的常用方法。
1.巴斯德试验中,实验变量是 ( A.烧瓶的直颈和曲颈 B.空气 C.有无微生物进入 D.温度
C
)
2.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 对照实验的是 ( ) B A.有光、无光 B.有光、无水 C.干燥、湿润 D.有空气、无空气
3.小明饲养了一对兔子,他每天喂养时,把它们的动 作习惯以及各种反应都一一记录下来,以便以后进行 分析比较,那么,他的这种探究方法是 (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究对象的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分析、综
合,得出结论。实地调查是生物学研究
常用的调查方法。
2021/3/2
22
观察≠只用眼睛看
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
看。科学观察是进行
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
方法,它包含“观”和
“察”,即不仅要通过
眼镜看,还要开动脑
筋,积极思考。
2021/3/2
23
看教材P13的问题并回答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基本过程一般包括的几个步骤了吗?
提出问题
前提
探 作出假设
究
的 基
制定计划
关键
本 过 程
策划方法和步骤 实施计划 所需材料和器具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2021/3/2
14
科学探究应注意的问 题: (1)科学探究要设计 对照试验,即遵循对 照性原则 (2)根据探究的问题, 确定实验变量 (3)一组对照实验只 有一个变量,即单一 变量原则
2021/3/2
27
课后练习
5在实验法研究中,往往需要收集与问题相关 的信息,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A.提出更好的问题 B.更好地做出合理的假设 C.更好地解释实验结果 D.得出合适的结论
自然发生。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17
世纪的大科学家哈维和牛顿,都相信这
种学说。后来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为这
一错误认识画上了句号。巴斯德认为肉
汤放置久了变酸是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
肉2汤021/3/引2 起的,他如何证实这一假设呢?3
步骤一
准备两个烧瓶,A瓶是普通烧 瓶,瓶口竖直向上,是敞开 的;B瓶是瓶口拉长呈“S”形 的曲颈瓶,瓶口也是敞开的。
2021/3/2
12
1.概念:指在生物学家探究一种结论的真实性时,
所进行的除了一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如刚才
“巴斯德的实验”中,微生物是实验变量,(第一
个瓶微生物能进入,第二个瓶空气能进入,而微生
对照实验 物不能进入)
2.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
2021/3/2
B曲颈瓶的肉汤里因长颈 弯曲,微生物进入不了 肉汤,肉汤保持新鲜。
7
步骤四
将B曲颈瓶的长颈打 断,使瓶口能竖直接 触空气。
2021/3/2
8
步骤四观察到的现象:
B曲颈瓶内的肉汤在不 久之后就会变质。
2021/3/2
9
实验结论:肉汤变质是微生物 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 气。
2021/3/2
10
巴斯德设计的“s”形曲 颈瓶的作用:弯曲的瓶
颈既能使肉汤与外界相 通,又能阻止空气中的 微生物进入瓶内。
2021/3/2
11
巴斯德的实验为什么要设 计一个曲颈瓶呢?难道直 接用直颈瓶不行吗?
不懂了吧!其实啊, 设计曲颈瓶的目的是 你能理解他们的话吗? 要与直颈瓶相比较, 从而验证巴斯德的假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下吗?设————对照实验
1.“假设”是黄粉虫能吃塑料并吸收 “变量”是食物中的泡沫塑料
2.防止偶然性 3.可以利用黄粉虫吃了塑料垃圾,减少白色污染
1.观察法 2.略
2021/3/2
24
课后练习
1巴斯德认为肉汤变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
证明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 什么?______
A .运气好B . 动脑设计了曲颈瓶 C.观察认真
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____
A.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B.水量过多 C.水温太高D.水中没有水草
2021/3/2
26
课后练习
4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
A.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B.作出假设应有一定依据,不能臆断 C.探究实验时可以设置多组实验组 D.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变量外其他因素也可 不同
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2021/3/2
1
学习目标
①、分析和讨论巴斯德实 验的过程,概述科学探究 的大致过程。 ②、说出常用的探究方法。
2021/3/2
2
学 前导
入
千百年前,人们认为生物是“自然发生”的,
不洁的衣物会自生跳蚤,污秽的死水会
自生蚊子,肮脏的垃圾会自生虫蚁,总
之,生物可以从它们存在的物质元素中
2021/3/2
4
步骤二
将A、B两烧瓶中的肉汤 用高温加热煮沸,杀死 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2021/3/2
5
步骤三
肉汤放凉后,放在相同的自 然环境下,一段时间后,观 察肉汤的变化。
2021/3/2
6
步骤三观察到的现象:
注:若永远不将B瓶的长颈打断, 肉汤保持多年不变质
A烧瓶的肉汤中 出现了微生物, 肉汤浑浊变质。
2021/3/2
19
实验法
利用特定的材料和器具,在一定条件下, 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操作和观察、记 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2021/3/2
20
测量法
利用尺子、秒表、温度计等工具,对确定 对象的高度、速度、温度等进行测量,用 数据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
2021/3/2
21
调查法
为达到设想的目的,制订计划,收集研
2021/3/2
15
看教材P11的问题并回答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1.为了解决“微生物是肉汤自身产生的还是来 自于空气”;假设是“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 于空气” 2.妙在能使空气进入而微生物不能 3.作用是进行对照试验(比较) 4.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2021/3/2
16
第二课时 探究的常用方法
2021/3/2
17
我们知道巴斯德的实验运用了 实验法。
可是,在科学探究中,实验法 是生物学的唯一方法吗?
答案:不是的,实验法是生物
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除实验法
外,研究生物的方法还有观察
法、测量法、调查法等多种方
法
2021/3/2
18
观察法
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通过感 官和辅助工具,在自然状态下对客观事 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 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2下列关于实验法基本过程的操作顺序正确 的是___
A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并完成实验,得出结论
B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
C.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并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
达交流
2021/3/2
25
课后练习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
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
量,其他条件都要相同干扰实验结果。
3.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是不加入任何研究因
素(即我们所说的变量)的对象组;或自然状态下
不对研究因素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实验组是
加入研究因素的对象组;或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因素
做实2021验/3/2 处理的对象组。
13
从巴斯德的实验中你能总结出探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