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接入网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探讨(1)
广电网络发展问题及趋势探讨的论文.doc

广电网络发展问题及趋势探讨的论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广电网络的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单纯的技术升级并不能够满足人们的要求。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广电网络发展问题及趋势探讨的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摘要: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三网融合政策在推出后不断将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产业资源整合,大幅度提高了国民的生活服务水平,推进国民讲义更快更好地发展。
广电网络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与负载的局面。
广电网络运营商如何利用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契机,找到一条合适的生存之路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首先概述了广电网络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并指出当前广电网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广电网络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思考。
关键词:广电网络;三网融合;发展趋势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资源整合步伐的加快,三网融合已经由设想变成了一种现实。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与计算机网络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
从业务角度来看,三网是相互渗透与交叉的;从网络角度来看,三网之间是相互通联的;从技术角度来看,三网主要是向着相同的方向变动的;从经营角度来看,三网之间是既合作又竞争的。
广电的H FC 网是三网融合中最有典型意义的模式。
近年来,随着三网融合的不断加强,广电H FC 网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广电H FC 网具有很多的优点,主要包括网络结构比较简单,网络运用的范围很广以及网络容易掌握等。
1 广电网络技术建设的现状广电网络在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突破之前的封闭状态,具有很多新的优势。
与此同时,由于广电网络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内外部条件的限制,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1.1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网络的优势广电H FC 网络以广播的方式进行传播,其信息可以从一点出发传播到很多地方,与此同时,其还能够在相同的时间内对量中电视信号(模拟与数字)进行传播。
H FC网络具有非常宽的带宽,而且这种带宽与数量无关而只与节目自身有关。
宽带光纤接入网的发展趋势

宽带光纤接入网的发展趋势【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宽带光纤接入网已成为未来网络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技术、市场、应用、政策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探讨宽带光纤接入网的发展趋势。
在技术方面,光纤传输速度快、带宽大、信号稳定,将成为主流技术;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推动光纤网络建设和升级;应用领域将更加多元化,包括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政策支持和国际合作将促进光纤网络的建设和发展。
展望未来,宽带光纤接入网将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宽带光纤接入网将成为未来网络发展的重要支柱,为提高网络通信速度和质量,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大对宽带光纤接入网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了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提升。
我国也与国际上的相关组织和国家进行合作,共同推动宽带光纤接入网的发展。
随着技术、市场、应用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宽带光纤接入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未来,宽带光纤接入网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2. 正文2.1 技术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宽带光纤接入网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速传输技术:随着用户对高速互联网的需求不断增加,高速传输技术将成为未来宽带光纤接入网的发展重点。
目前,光纤接入网已经实现了Gigabit级别的传输速度,未来有望实现更高速的传输,满足用户对大容量、高速连接的需求。
2. 网络智能化:未来的宽带光纤接入网将更加智能化,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实现网络的自动优化、故障诊断和维护,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光纤网络虚拟化:未来的宽带光纤接入网将逐渐实现网络的虚拟化,通过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等技术,实现网络资源的灵活配置和管理,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广电网络整合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广电网络整合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摘要:互联网的相关产业及技术对于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改变了现有的媒体传播途径,对于广电事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冲击性,因此广电系统需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积极进行网络整合及布局,但是在新产业的新发展形态下,广电网络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针对广电网络整合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广电网络;整合现状;发展趋势;分析互联网以及新一代信息化产业,给广电网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同时也提供了时代发展机遇,随着我国对于5G技术的产业布局及商业部署,移动网络的分层化、差异化、互动化趋势愈加明显,但是用户数量的持续性减少以及网络技术的差异性,给整个广电网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正视网络技术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的对广电网络发展趋势进行思考和深究。
一、广电网络技术建设的现状分析(一)三网融合下的广电网络优势广电的hfc网络,首先能够在正确时间内对电视信号进行传播,同时具有带宽容量更大的优势,而且这种带宽形式与节目的数量无关,只与节目自身有关。
其次,广电网络由国家网络平台对其直接进行控制,因此安全性更高,而且近些年随着网络的不断整合,广电网络作出全面性的提高和完善举措,对于视频数据等相关业务提高了连接质量。
(二)大数据背景下广电网络的建设的短板由于网络技术以及市场运行环境发展太快,当前广电网络对项目的管理状态还处于探索以及初级阶段,缺乏自身有效的管理经验,也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产业格局。
另外广电网络本身缺乏相应的监管以及维护制度,因此在其发展上还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以及时代的脚步,并给其运营管理埋下了一定隐患,同时网络的建设水平偏弱,更缺乏专业性的人才进行整体架构和指导,使得网络的传导以及服务无法在短时间内提升和改善[1]。
二、广电网络在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技术体系的封闭性网络的数字化以及智能化是其未来的发展必然趋势,而数字机顶盒的发展以及提高,需要不断的对其进行应用及内容扩充,虽然我国已经完全从模拟电视转换为数字电视,但是当前广电网络的技术体系仍处于封闭状态,这使得机顶盒的拓展受到了一定限制,机顶盒的智能性并不体现与数字电视匹配方面,而是应与网络应用相结合,打造开放性的网络环境,对于用户升级以及个性化选择具有重要引起重视,当前的广电网络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部分地区的运营商的机顶盒硬件选择时没有注重其拓展性。
新形势下广电网络技术发展分析及建议探索

新形势下广电网络技术发展分析及建议探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电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形势下广电网络技术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更好地发挥广电网络技术在信息传播、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中的作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新形势下广电网络技术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探索。
一、广电网络技术发展现状分析1. 广电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广电网络技术在信息传播、视频监控、互动游戏等领域发展迅速。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传统广电网络技术也开始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数字电视、卫星通讯、宽带接入等现代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广电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更加多元化和综合化。
广电网络技术具有开放性、覆盖范围广、信息传输快等优势。
传统广电网络技术能够实现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和分发,而现代化的数字化广电网络技术还可以实现高清视频、互联网接入、长距离数据传输等功能。
广电网络技术在信息传播和数据交换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
与此广电网络技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信息安全、数据隐私、网络拥堵等问题是当前广电网络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
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也对传统广电网络技术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传统广播电视及有线电视等传统媒体受到了互联网视频、OTT等新兴媒体的竞争。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广电网络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建议加大对广电网络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广电网络技术向数据智能化、网络智能化、服务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2. 加强广电网络技术的信息安全保护为保障广电网络技术的正常运行和信息传播的安全性,提出应加强广电网络技术的信息安全保护。
建议加强对广电网络技术的网络安全监控和管理,提高网络的抗攻击能力,加强对用户个人数据的保护。
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兴媒体的发展,传统广电网络技术也应积极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发展,提出建议应加强广电网络技术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应用,推动广电网络技术向多媒体、跨平台的方向发展,提高广电网络技术的综合传播能力。
关于我国广电有线网络发展的思考

关于我国广电有线网络发展的思考【摘要】我国广电有线网络的发展在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下取得了显著进展,政府政策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广电有线网络在信息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未来发展的趋势是数字化和智能化。
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包括技术更新和人才培养。
建议未来我国广电有线网络发展要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同时加强对新技术的应用。
广电有线网络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意义在于促进信息传播和经济发展。
挑战和机遇并存,需要克服技术更新和市场竞争等问题。
我国广电有线网络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共同努力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广电有线网络,发展现状,重要性,意义,数字化技术,政府政策,信息传播,未来趋势,服务质量,建议,经济社会,挑战,机遇。
1. 引言1.1 我国广电有线网络的发展现状我国广电有线网络的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如今已经建成了覆盖城乡的广泛网络。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广电有线网络用户总数已经超过3亿户,覆盖面积超过95%。
这些数字表明我国广电有线网络已经成为我国信息传播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我国广电有线网络也在不断提升。
高清、4K甚至8K的节目内容,互联网+的服务模式,智能电视的普及,都为广电有线网络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我国广电有线网络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网络普及率不够高,服务质量有待提升,节目内容创新不足等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解决。
只有不断完善广电有线网络技术和服务水平,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信息传播和文化消费的需求。
1.2 发展广电有线网络的重要性发展广电有线网络的重要性在于构建一个更加智能、便捷、多样化的信息传播系统。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广播电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信息获取的需求。
广电有线网络的发展可以实现内容的定制化和精准化传播,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广电有线网络的发展也能够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推动传媒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1. 引言1.1 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是一种利用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宽带接入的技术,通过该技术,用户可以通过有线电视网络接入互联网,实现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中国开始逐步引入有线电视宽带接入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更快速、更便捷的上网方式。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在家庭网络中,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许多家庭都已经安装了有线电视宽带接入设备,享受着高速的网络连接带来的便利。
未来,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网络安全,提供更加稳定、高效的服务。
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应用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它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也是不可忽视的。
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重要性将在未来继续增强,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可能。
2. 正文2.1 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基本原理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指利用有线电视网络来实现宽带接入,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有线电视网络的传输线路和设备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接入。
在这种技术中,用户可以通过有线电视网络接入互联网,并享受高速稳定的网络服务。
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接入方式,通常是通过有线电视网的光纤或同轴电缆来接入网络;其次是传输技术,可以采用传统的频分复用技术或新型的DOCSIS标准来实现数据传输;再次是接入设备,用户需要安装相应的调制解调器或光猫等设备来实现接入;最后是服务内容,用户可以通过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获取高清视频、音频、网页浏览等多样化的网络服务。
通过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基本原理,用户可以实现高速宽带接入,享受多样化的网络服务,提升网络体验。
智慧广电技术及应用现状

智慧广电技术及应用现状随着科技的发展,智慧广电技术在传媒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智慧广电技术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手段,为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使得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得到了全面升级,也为用户带来了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媒体体验。
那么,智慧广电技术目前的应用现状是怎样的呢?本文将就此进行介绍和分析。
智慧广电技术的发展现状1.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随着5G技术的逐渐成熟,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智慧广电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5G技术的高速传输和低时延特性,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内容制作、传输、分发和展示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用户可以通过5G网络随时随地观看高清视频内容,实现了全面的移动化。
2.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智慧广电技术的个性化推荐、内容分析、精准营销等方面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的观看习惯和喜好,智慧广电平台可以给用户推荐更加符合其兴趣的节目内容。
而人工智能技术则可以帮助广播电视行业更加精准地锁定目标用户,实现精准营销,提高营销效果。
3.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为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展示形式。
用户可以通过虚拟现实眼镜或者增强现实设备,实现更加沉浸式的观看体验,从而进一步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和粘性。
4. 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为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内容制作、存储、传输和分发方面的全面优化。
通过云计算技术,广播电视行业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内容的制作和存储,并且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内容快速传输和分发,实现了全面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5.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为智慧广电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可能性。
通过物联网技术,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电视终端设备实现与智能家居设备的互联,从而实现了更加智能化的媒体体验。
物联网技术也可以为广播电视行业提供更加全面的用户数据和用户行为信息,为内容推荐和精准营销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支持。
1. 直播+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直播成为了一种新的传播形式。
探讨广电网络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探讨广电网络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已经向新媒体、融媒体方向转变,促使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但在广电工程技术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广电工程技术创新效果。
对此广电行业需要重视建设性问题,在充分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制订一套科学、可行的发展方案,以此在具体的实施中可以明确方向,把握机遇,最终有效实现发展目标。
关键词:广电工程技术;文化产业;引言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使人们的生活和日常工作发生了许多变化,也为广电工程的数据处理和优化创造了新的可能。
融媒体时代到来后,越来越多的数据信息出现在网络中,人们接触到的信息内容越来越多,这就对广电工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1传统广电工程的发展现状1.1传统广电工程的发展速度较慢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新媒体、自媒体等媒体形态出现在市场中,这些媒体形式的出现为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最明显的影响是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整体收入下降、用户黏性降低、用户数量减少等。
但由于电视发展时间较早,受众基数较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仍然被很多人当成必需品,传统电视媒体的收入总体来看呈上升状态,只不过上升幅度减缓了很多。
以广播为例,当前发展最好的是车载广播,传统广播只有少数老年人在坚持使用。
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网络广播的出现,网络广播出现之后,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听广播、自主选择广播内容及暂停广播等,灵活多变的广播形式自然就对传统广播造成了较为明显的冲击。
1.2传统媒体的收视率逐渐下降我国有线电视安装用户数量越来越高,但电视机的生命周期在不断降低,主要原因是各地方电视台的市场竞争太过激烈,随着近几年网络电视的不断发展,传统电视节目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已无法满足当前人们的实际需求。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只要有移动设备,如手机或平板电脑,就可以随时观看网络视频和网络电视。
媒体时代背景下,因广播电视行业和新兴媒体之间的融合度不足,导致市场中的资源争夺现象较为严重,这对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凌明伟等: 广电接入网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探讨 适合的技术; ③有需求及条件的高档小区与别墅小区 其余则实现 FTTB / FTTU; ④ 已经规 采用 FTTH 接入, 模部署 DOCSIS 的网络, 可部署能与 DOCSIS 共存的 HP AV / P1901 , 也可继续提高内置 CM 机顶盒的覆盖 DPoE 等新技术的进展; ⑤ 同时关注 DOCSIS EoC 、 率, 未部署 DOCSIS 或部署 DOCSIS 不成功的网络, 新建网 络或有条件的已建网络采用 EPON + LAN 模式, 其余 应用场景下选用 EPON + EoC 模式; ⑥ 对已建网络进 行 FTTB 改造后, 采用高频调制 EoC ( 以降频 WiFi 为 主) 接入, 以后则采用自主创新的 HiNoC 技术; ⑦ FTTZ 应用场景下, 采用 EPON + HP AV / P1901 模式或继续 采用 15 MHz 以上的 HPNA 设备, 并进行 ECAN 等技 术的规模试验。 3. 3 EoC 技术的发展趋势 总的发展趋势是与 EPON 融合。 3. 3. 1 现有 EoC 技术的缺陷 ( 1 ) 均源于国外的家庭联网技术或非同轴介质技 术, 芯片核心技术基本上均为国外厂商掌握 , 有些技术 很难进一步改造成适应于同轴电缆接入 。 ( 2 ) 带宽、 QoS 保障、 多业务支持、 家庭多终端接 入等方面, 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业务开展的需求 。 3. 3. 2 一些创新的 EoC 技术 对于我国有线电视而言, 同轴电缆是有巨大潜在 利用价值的、 唯一可以替代光纤实现同等带宽入户的 介质, 因此专门针对同轴电缆信道接入开发的 EoC 技 术就具有重大意义。 ( 1 ) HiNoC 这是专门针对 FTTB 应用场景及同轴介质开发的 一种高频有源调制 EoC 技术, 每频道带宽为 8 MHz 的 整数 倍, 采 用 TDD / TDMA 的 MAC 层 工 作 机 制 及 OFDM 传输体制, 每个 16 MHz 频道可以提供 100 Mbps 的 PHY 速率。HiNoC 已研发多年, 实验室验证也达 到了设计目标, 但尚未实用。 ( 2 ) C - DOCSIS C - DOCSIS 的 架 构 及 协 议 栈 如 图 1 所 示。 这 是 Broadcom 专门针对中国市场开发的技术, 可提供 DOCSIS 3. 0 的成熟标准、 QoS、 EPON + DOCSIS EoC 的统一管理, 并通过简化 DOCSIS 来降低成本。通过信道绑定, 目前下 行可达 800 Mbps 吞吐量、 上行可达 160 Mbps 吞吐量。 C - DOCSIS 比现有的 EoC 有更成熟的标准、 更好 的端到端管理、 更低的成本。 ( 3 ) EPOC EPOC ( EPON over Cable ) 是 BCM 的专利技术, 目 前还没有相关的产品, 协议栈如图 2 所示。 同轴介质 1255
因为 EPON 较 GPON 有较大 的 优 势: 选 EPON 技术, ( 1 ) EPON 无缝支持以太网业务, 且对以太网业务的封 装效率高于 GPON, 所以 EPON 在承载三网融合下的 分组化数据业务、 分组化视频业务、 分组化语音业务等 方面更具优势; ( 2 ) EPON 产品的互通性更好, 中电信 已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 3 ) EPON 的成本随规模商 用进一步下降, 而 GPON 则由于技术复杂、 指标 ( 如光 层指标) 要求苛刻, 成本远高于 EPON; ( 4 ) GPON 在最 大传输距离与最大分光比方面并不比 EPON 优秀: 两 者的最大物理传输距离均为 20 km, 最大分光比目前 均为 1 : 64 ; ( 5 ) 虽然 GPON 能够提供 2 倍于 EPON 的 下行带宽, 但目前 EPON 的 OLT ASIC 正由 4 个 PON 10 个发展, 口向 8 个、 而 GPON 的 OLT ASIC 仍只有 4 个 PON 口, 所以 EPON 的综合 成 本 更 低; ( 6 ) 10G - EPON 与 1G - EPON 在 MPCP、 OAM、 ODN 等上的兼容 性很好, 而 NG - PON 与 GPON 并不兼容且只能通过 WDM 共用 ODN, 从而进一步增大了系统插损与网络 EPON 完全 建设成本; ( 7 ) 中国电信的规模应用表明, 能够提供有 QoS 保障的多业务运营; ( 8 ) 北美有线电 视运 营 商 也 一 致 看 好 EPON 技 术, 目前已有支持 EPON 和 10GEPON 的 DPoE 中间件产品推出; ( 9 ) 我 国已成功规模部署 DOCSIS 的有线运营商正在关注 C - DOCSIS 技术, 其核心为以 CMC ( Coxial Media Converter,同轴介质转换器 ) 二层桥接 EPON ( 光纤段 ) 与 DOCSIS 3. 0 ( 同轴段) 。 2. 3 远期可向 10G - EPON 技术升级 虽然目前 10G - EPON 在芯片、 光模块、 互通性等
1
引言 EPON 将成为我国及全球其他 从发展趋势来看,
2 2. 1
接入网光传输改造技术 宜以 PON 为首选技术 DOCSIS 3. 0 虽然技术很成熟且可承载多业务, 但
国家广电的主流发展技术。 另外, 与我国电信运营商 中电信将以 FTTH 作为绿色主导接入模式不同的是, 我国广电宽带接入网的建设仍将以同轴电缆接入技术 为主, 并已经创新出一系列专门针对同轴电缆信道的 EoC 技术。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endency of Cable Access Network Techniques
wei1 , LI Yuandong2 □LING Ming( 1. Zhejiang University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Zhejiang Hangzhou 310018 ,China; 2. Zhejiang Putuo Radio & TV Station,Zhejiang Putuo 316100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mainly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endency of cable access network techniques. Firstly in the optic section,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related PON technologies and the consideration of American cable access network development tendency,we conclude that EPON and 10GEPON should be a mainstream option for China cable access network. Then,in the user access network,we propose the insist on the deployment of coaxial cable plant. Finally,two important convergence in traditional EoC were presented,and also five kinds of novel EoC technologies. Key words: Cable Broadband Access Network; EPON; EoC ; HiNoC ; DOCSIS EoC ; EPOC ; ECAN; DECO
《中国有线电视》 2011 ( 11 ) CHINA DIGITAL CABLE TV
中图分类号: TN943. 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 - 7022 ( 2011 ) 11 - 1253 - 05
·热点关注·
广电接入网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探讨
1 2 □凌明伟 , 李远东
( 1 .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2 .浙江普陀广播电视台, 浙江 普陀 316100 )
摘
要: 概述了三网融合形势下广电宽带接入网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在光传输改造部分, 通过相关
10GEPON 将是我国广电接入网光传输部分的 结合国外广电相关技术发展趋势 , 认为 EPON、 技术对比, 主流发展技术。在用户接入改造部分, 认为广电仍将以同轴电缆为主要接入介质, 分析了现有 EoC 技 术及其近期出现的两个重要收敛 , 最后介绍了 5 种新型 EoC 技术。 关键词: 广电宽带接入网; EPON; EoC ; HiNoC ; DOCSIS EoC ; EPOC ; ECAN; DECO
方面已成熟, 在技术标准、 产业链、 系统设备、 总体成本 等各方面均已达到规模商用条件 , 但从全球范围来看, 125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有线电视》 2011 年第 11 期 3. 2. 1 广电宽带网用户接入改造将以 EoC 技术为主 ( 1 ) 其他技术为辅 EPON + LAN 模式与 FTTH 虽然有很多优势, 但不
TM
《中国有线电视》 2011 年第 11 期 其规模商用仍缺乏运营商的推动, 应用场景很有限。 , 1G - EPON 向 10G - 笔者认 为 广 电 接 入 网 远 期 由 EPON 的升级宜主要定位于 FTTB / Z 应用场景: 在城市 目 前 采 用 基 于 1G - 居民集中 居 住 的 密 集 高 楼 群, EPON 结合 EoC 的 FTTB 组网具有明显优势, 而远期 采用基于 10G - EPON 结合 EoC 的 FTTB 组网则可进 一步降低每线成本或提高每户带宽 。 3 用户接入改造技术 广电宽带接入网的“用户接入改造部分 ” 目前以 LAN 和 EoC ( 宽带 EoC ) 为主流技术, 后者只在个别地 方( 如上海 100 万户规模 NGB ( 目前已完成 ) ) 有大规 模的部署试验。 3. 1 LAN 改造 采用 LAN 技术改造用户接入部分以后, 广电宽带 两网同时 接入网与广播电视接入网物理上相互隔离 , 分别 维 护, 充 分 利 用 了 EPON 与 LAN 的 优 势。 运行、 FTTB ( 1∶ 32 LAN 接入 以 分光 ) 1 个 ONU 覆盖 50 户、 率 30% 、 业务并发率 50% 为例, 每户的入户带宽可达 40 Mbps。 在由 EPON 升级为 10GEPON 后, 对于有需 求的用户, 入户带宽可提高 9 倍。所以 EPON FTTB / U + LAN 与电信运营商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的 FTTH 相比 毫不逊色。在目前 EoC 标准林立、 现有 EoC 仍不成熟 ( 时延、 EPON + 抖动等 QoS 指标总体较差 ) 的情况下, LAN 理论上应该成为广电宽带接入网建设的首选方 案, 杭州、 青岛、 成都、 淄博、 寿光等地广电均成功地采 EPON + EoC 用了此种建网模式 ( EPON + LAN 为主, 为辅) 。EPON + LAN 模式也存在很多问题, 最大的、 最难解决的就是室内布线、 多业务与多终端接入问题。 3. 2 EoC 改造 我国有线电视网络一直处于分散割据的状态 , 大 , 、 多又不重视底层基础网络的质量 加之技术力量 服务 DOCSIS 技术未在我国得到 理念、 管理水平欠缺, 因此, 全面推广。同时, 若对已建 HFC 网络进行 LAN 改造 的话, 则存在投资较大、 投资回收及业务盈利存在不确 定性、 工程量较大且难以实施等问题。因此, 我国广电 人自己就想出了 EoC 技术: 利用有线电视网络的同轴 段作为介质, 和原有电视、 广播、 网络管理信号以频分 复用方式, 传输并交换数据信号及互动电视回传信号 。 最初是基带无源 EoC 及窄带 EoC , 后来又发展成有源 调制 EoC , 其大多是从国外的家庭联网以及非同轴介 质的无线应用技术直接或变频处理后移植到有线电视 HP AV、 HP BPL、 同轴电缆信道环境中的, 包括 MoCA、 HPNA、 降 频 WiFi, 最 近 又 将 变 频 的 P1901 移 植 到 同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