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例胰腺癌手术治疗分析
胰腺癌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胰腺癌切除术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胰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手术治疗胰腺癌的可行性,降低胰腺癌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2月~2010年3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其中行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单纯进行放疗和(或)化疗的66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一年生存率。
分析78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方法和围手术期护理的关系。
结果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一年生存率为17.95%(14/78),单纯进行放疗和(或)化疗的患者一年生存率为15.15%(10/66),两组患者一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出现胆瘘2例,腹腔出血2例,肺部感染2例,腹腔感染1例,应激性溃疡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8/78)。
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中2例腹腔出血患者经抢救无效后死亡,其余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结论胰腺癌早期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一年生存率,应作为临床治疗胰腺癌的首选方案。
根据患者的适应症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和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胰腺癌;切除术;临床分析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的肿瘤。
发病比较隐匿,往往因缺乏特异性症状而不能及早发现。
如何选择胰腺癌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率是临床工作中的重点[1]。
我院对2006年12月~2010年3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治疗方案与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6年12月~2010年3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其中行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单纯进行放疗和(或)化疗的66例患者为对照组。
全部患者经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或)手术探查确诊为胰腺癌。
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

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
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而晚期胰腺癌的治疗一直备受关注。
安罗替尼是一种靶向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晚期胰腺癌的治疗。
为了评估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我们进行了一项观察性研究。
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在我院确诊为晚期胰腺癌并接受安罗替尼治疗的患者。
经过筛选和排除,最终纳入了112例患者。
其中男性63例,女性49例,年龄范围为32-78岁,平均年龄为56岁。
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观察数据均进行了纳入和分析。
治疗观察结果显示,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总有效率为42.9%。
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31例,疾病稳定52例,疾病进展23例。
治疗有效期间的生存率为1年生存率为71.4%,2年生存率为42.9%,3年生存率为28.6%。
我们还对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了观察。
安罗替尼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脱发等,其中恶心、呕吐是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1%和28.6%。
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也伴随着一定的不良反应。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安罗替尼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的监测,为晚期胰腺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胰腺癌手术患者117例的预后分析

胰腺癌手术患者117例的预后分析摘要:目的对117例胰腺癌患者手术病例进行研究,对其年龄和性别等基本资料进行统计,找到影响胰腺癌手术患者术后影响其生存能力的相关因素。
方法通常在手术之后,主要采取的治疗措施有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
结果经过一系列的统计分析,我们研究得出,影响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有很多种。
结论就单一影响因素来说可以大致的分为:肿瘤的大小、手术方式、分化程度等,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胰腺癌患者手术的预后。
关键词:胰腺癌;手术;预后;分析前言:胰腺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是人们面临的医学难题之一。
胰腺癌在患病早期很难被发现,在确诊胰腺癌之后,癌症已经发展到了很难治愈的阶段,通过手术的方式可以进行治愈,但是治愈的概率相对来说较小,且预后很差。
1.一般资料1.1研究对象本文中选取的研究对象均是在医院有胰腺癌病史的患者,并且在患病期间接受过胰腺癌手术治疗,在手术之后这些患者都进行了相应其身体和病况的后续治疗,例如:放疗与化疗等治疗手段。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取的研究对象均满足以下要求:患者需在医院具有完整的病历资料,经过胰腺癌手术治疗,且研究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在统计学上不能具有差异。
而这些患者在手术之后都进行了相应的后续治疗,然后对这些患者的胰腺癌手术进行预后分析。
同时,在我们研究这些对象是要对他们进行随访,所以这些研究对象均需要在我们可进行随访的范围之内。
最后在对研究对象进行筛选,找到资料最完整,病例分析最清晰的117例患者进行预后分析。
1.2研究对象采取的治疗手段在胰腺癌患者进行手术之后,医生会更根据其临床表现对其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
通常在手术之后,主要采取的治疗措施有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
化疗是一种比较强力的手段,采取具有高杀灭效果的化学学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但是这种疗法往往对患者具有一定程度的伤害,所以当患者的临床状况不佳时适宜采取这种方式,这种方式治疗效果强,且在短时间内就有显著效果。
胰腺癌切除术的50例分析

3 田成 林 , 海 军 , 芳 莉 , .影 响 内 镜 活 检 诊 断 肿 瘤 符 合 率 的 杨 董 等
因素 探 讨 .河 南 肿 瘤 学 杂 志 ,2 0 ,1 ( ) 8 — 8 . 0 1 4 4 :2 0 2 1
( 稿 日期 :O OO — 4 收 2 1—41)
作 者 简介 : 彬 , , 9 3年 3月生 , 治 医 师 , 州 医 学 院 李 男 17 主 徐
材不 当而 漏 诊 。本 文 的 1 1 ] 8例 未 诊 病 例 可 以认 为 是 由 于 取 材 不 当造 成 的 ; 2 而 9例疑 诊 病 例 则 可 以 看作 是 由取 材 因 素 和 病 理 因素 综 合 作 用 所致 。
通 过 对 本 文 资 料 的 比较 , 以看 出食 管 恶 性 肿 瘤 较 胃、 可 结 直 肠 恶 性 肿 瘤有 着 较 高 的 确 诊 率 ; 癌 较 腺 癌 有 着 较 高 鳞 的确 诊 率 。可 能是 由于 食 管 病 变 容 易 观察 、 材 方 便 、 织 取 组
有 较 高 的 活检 确 诊 率 。而 胃与 结 直 肠恶 性 肿 瘤 的活 检 确 诊 率 比较 ( 一0 6 , . 1 P> 0 0 ) 统 计 学 意 义 。 十 二 指 肠 恶 .5无
一
关 。如 果 观 察 不 仔 细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到典 型 的病 变 特 征 , 材 取 到 看 取
了病 变 的 非 典 型 部 位 ; 材 不 合格 , 的 组 织过 浅 、 碎 、 取 取 过 过
学 类 型 单 纯所 致 。而 胃 、 直 肠 恶 性 肿 瘤 的 确 诊 率 无 明 显 结 差 异 , 二 者 组 织 结 构 、 瘤 类 型 接 近有 关 。本 研 究 显 示 印 与 肿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胰腺癌112例疗效观察

[ 1 3 ] 黄一容 , 陈 志贤 , 余子豪 , 等. 术 后放疗在 肾癌 治疗 中的地 位
立体 定 向放 射治 疗胰 腺癌 1 1 2例 疗效 观 察
高 宏, 张 虹, 邵秋 菊 , 吴淑娟 , 梁 军
C l i n i c a l o b s e r v a t i o n o f s t e r e o t a c t i c c o n f o r ma l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f o r 1 1 2 c a s e s wi t h p a n c r e a t i c
【 A b s t r a c t 】 0b j e c t i v e : T o d i s c u s s t h e e f e c t o f s t e r e o t a c t i c e o n f o r ma l o n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Me t h o d s : O n e h u n -
c n r v e s we r e s e l e c t e d i n 一kn i f e nd a t a r g e t d o s e we r e f r o m 3. 2Gy t o 3. 5Gy e a c h t i me , t h r e e t i me s a we e k f o r 8—1 0
112例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治疗分析

112例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治疗分析目的研究探讨急性胰腺炎(AP)的选择手术治疗时机和选择手术治疗方式。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所有112例患者住院时间为18~115 d,平均57.4 d。
死亡例数为7例,并发症例数为11例,治愈例数为94例。
早期手术结果和延期手术结果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早期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率方面均高于延期手术,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的治愈率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手术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必须认真分析手术治疗方式以及手术治疗时机,采取不同的适宜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期、不同病因、是否感染与否等情况出发,做出不同考虑,尽力在尽量较小面积的创伤下,取得最满意的手术效果。
标签: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分析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腹症,其发病率为急腹症的第3~5位。
急性胰腺炎可分为两种: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即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
其中大部分病人容易患有急性水肿性胰腺炎,但病情通常较轻,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通常可以作为内可不处理;另外较少数的病人属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即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病情较重,需要经过手术治疗,故该病属于外科病。
其中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与胰腺及胰腺周围组织坏死感染处理不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有关,该病发病突然,临床表现复杂,死亡率高,预后凶险[1]。
为研究探讨急性胰腺炎(AP)的选择手术治疗时机和选择手术治疗方式,对该医院自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共112例,按照急性胰腺炎病期不同、病因不同以及是否发生感染等情况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采取“综合治疗方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进行治疗。
该治疗方案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依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制订的急性胰腺炎临床分级及诊断标准进行确诊,排出肝肾以及血液等重大疾病患者。
胰腺癌病例分析及临床路径分析报告

胰腺癌病例分析及临床路径分析报告背景介绍:胰腺癌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和早期诊断困难的恶性肿瘤。
本文将对一位胰腺癌患者的病例进行详细分析,并对该病例的临床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病例描述:患者,女性,57岁,因上腹部持续性疼痛、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来就诊。
体格检查显示上腹区有明显压痛感。
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清CA19-9水平升高。
电子胃镜检查发现胃小弯侧有一隆起性病变。
腹部CT显示胰头部有一肿块,并侵犯胰十二指肠间隙及受侵的淋巴结。
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结果,结合实验室检查,最终确诊为胰腺癌。
治疗方案:对于可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
然而,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相关因素,此患者不适合手术治疗。
因此,综合考虑局部控制和缓解症状的需求,采取了姑息治疗方案,包括化疗和放疗。
临床路径分析:临床路径是对医疗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的一种方法,旨在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1. 首次就诊患者在首次就诊时,应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此外,应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
2. 确诊与分期当胰腺癌疑似被提出后,应通过细针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同时,还需进行肿瘤分期,以确定治疗方案。
3. 多学科团队治疗胰腺癌治疗需由多学科团队共同参与,包括外科医生、肿瘤学专家、放射治疗专家、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
团队成员应定期开展讨论会,共同制定治疗方案,保证患者得到全面且有效的治疗。
4. 化疗胰腺癌的化疗方案多样,可选择单药或联合用药。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化疗方案。
化疗的目的是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5. 放疗放疗在胰腺癌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放射线照射,可破坏癌细胞的DNA,阻止肿瘤生长和扩散。
放疗可以用于姑息治疗,减轻疼痛和其他症状。
此外,在术前和术后,放疗也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使用。
71例胰腺癌的外科诊治体会

71例胰腺癌的外科诊治体会
以71例胰腺癌的外科诊治体会为题,本文针对71例胰腺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从诊断开始,至术后预后监护,全面整理综述,深入分析本次外科治疗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以求总结经验,改进后期护理。
一、患者基本情况
共计71例胰腺癌患者,男性40例,女性31例,年龄15-75岁,平均50.3岁,70%以上的患者有慢性胰腺炎史,有较强的吸烟、饮酒史,饮食习惯不健康。
二、诊断治疗
1.断
71名胰腺癌患者均行CT检查、胰腺镜等检查,结合病史治疗方案,确诊胰腺癌。
2.术治疗
根据患者体况独立确定手术方案,常见手术方案有引流术、胰头切除术、半腹切除术和腹腔镜术。
大部分患者采用以引流术为主,部分患者采取半腹切除术或腹腔镜治疗,治疗效果良好。
三、术后护理
1.感染护理
术后有利于抗感染,预防复发的护理,重点食疗,饮食宜高蛋白,高维生素,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饮水,按需补充益生菌,减少调味料等。
2.测病情
患者术后7天动态检查,全面监测病情变化,术后2、4、6、8月进行血清学分析,CT或B超检查,并适时进行胰瘘排空术,以防止胰腺癌复发。
3.理指导
术后及时休息,避免太多的剧烈运动,定期口服用药,科学进行运动,每天坚持正常的饮食,保持心情舒畅,规律作息,坚持每天的检查,必要时药物治疗,控制体重。
四、结论
71例胰腺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建议在治疗前,医生应详细了解患者的慢性胰腺炎史、吸烟、饮酒史和饮食习惯,尽量避免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对病情进行检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护理指导术后定期检查,规律及时服药,保持心情舒畅,抗感染,减少胰腺癌的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例胰腺癌手术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胰腺癌治疗方式与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之间的关系。
方法对112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12例患者中26例(23.2%)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治疗,56例(50.0%)采用姑息手术治疗,30例(26.8%)给予单纯探查。
在术后生存率方面,通过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患者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式(P<0.05),分别为69.2%(18/26)、10.7%(6/56)和6.7%(2/30)。
结论通过大量相关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对患有胰腺癌的患者在治疗时采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胰腺癌的治疗效果,并且还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而对于一些已经无法进行根治的患者,就要争取对其进行姑息性手术,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胰腺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癌俗称癌症之王,真正能够做胰腺癌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就目前的医疗水平与科学技术而言,手术治疗是唯一有可能治愈胰腺癌的治疗方式,而绝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就已经失去了胰腺癌手术治疗的机会。
根据胰腺癌病程进展的不同,胰腺癌手术切除的范围也有区别。
①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切除近端2/3左右的胰腺、胰腺内胆总管、全部十二指肠和空肠起始部及远端胃,并进行胰腺周围淋巴结清扫。
胰体尾癌需要切除胰体尾和脾脏。
部分学者主张缩小或者扩大手术切除的范围。
胰腺癌的根治性切除需要达到R0切除的标准(即显微镜下切缘阴性)。
远处转移是胰腺切除的相对禁忌。
随着残胰处理和围手术期治疗的日益成熟,胰十二指肠术后死亡率已大幅下降。
②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范围是保留全胃,幽门及十二指肠球部,在幽门下2~4 cm切断十二指肠,在十二指肠水平部与升部之间或空肠起始部切断肛侧肠管。
③对于病期较晚,已经不能进行胰腺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患者,可以行胆道引流术或胃空肠吻合术来解决胆道或十二指肠梗阻的问题,所以对于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及术后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一直是胰腺外科医生们的努力方向。
本文就将通过对参与本院所收治的112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整合分析,总结归纳出不同治疗方式对胰腺癌的实际疗效有何种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整合归纳本院2006年初~2013年底所有接受过治疗的胰腺癌患者共计112例,这些病例在确诊阶段有62例通过相关病理学验证确认,24例通过手术观察证实,26例通过影像学确认。
在实际的病原报告中有导管腺癌患者50例,腺泡细胞癌患者8例,黏液性囊腺癌患者4例。
1. 2 治疗方法26例采用PD治疗的患者中,采用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8例,还有8例患者采用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治疗。
在56例通过姑息手术治疗的患者中,28例患者采用胆囊空肠吻合术,8例患者采用胆总管空肠Rouex-en-Y吻合术,20例患者进行胆囊造瘘、外引流
术;24例伴有十二指肠压迫梗阻者加用胃空肠吻合术进行整体治疗。
单纯探查30例。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12例患者中26例(23.2%)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治疗,56例(50.0%)采用姑息手术治疗,30例(26.8%)给予单纯探查。
在术后生存率方面,通过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患者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69.2%(18/26)、10.7%(6/56)和6.7%(2/30)。
具体的手术分期与手术方式见表1。
3 讨论
通过对参与此次调查研究的众多患者病例中的实际临床表现中可以看出,对于胰腺癌的治疗几率和具体的切除几率(总体切除率23.2%)都与肿瘤的分期(Ⅲ期仅有7.1%)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胰腺癌的发病部位十分特殊,这也就使得患者在患病期间癌细胞很容易发生转移并向周围的血管组织扩散,所以对于这种癌症的根治性切除率很低,很多患者都是因为胰腺肿瘤侵犯周围组织与血管而不得不被迫放弃手术治疗的方案[1]。
但是近期又有相关学者提出肿瘤分期其实也并非决定胰头癌预后的单独因素,通过此次对三组患者(PD手术、姑息手术、单纯探查手术)的生存率曲线进行细致的统计分析,其结果表明通过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他们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患者[2]。
到如今,对于胰头癌的外科治疗发展历程已经走过近半个世纪,虽然在具体的手术方式上进行了诸多的创新与实践,但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使得这类癌症的相关治疗原则依旧未有改变。
不过通过长期的实际认证,发现根治性切除手术可以做到提高患者生存率与改善生存质量却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就目前的手术治疗效果而言,其实际的临床效果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也就是说如果一味的依靠改善手术技巧、扩大手术范围、提高手术切除率来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是很不切实际的,只有真正的从技术角度出发,探寻出该类癌症真正的致病因并对症下药,才会在相关治疗方案上出现突破性进展。
参考文献
[1] 王成锋.如何实施成功的胰腺癌手术.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4):3100-3102.
[2] 胡先贵,金钢.胰腺癌手术策略的合理选择.上海医学,2010,33(11):983-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