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一《涉江采芙蓉》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2 《涉江采芙蓉》课件(32张ppt)

仰望远天,身后是密密的荷叶,红丽的 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样的 孤独凄清;
一边是云烟缥缈的远空,隐隐约
约摇晃着返身回望的丈夫的身影,那一 闪而隐的面容,竟是那般愁苦!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两者之间,则是层叠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 正是在这样的静寂中,天地间幽幽想起了 一声凄伤的浩叹:“同心而离居,忧伤以 终老。”这浩叹无疑是发自男主人公的心 胸,但因为是在对面悬想的境界中发出的, 你所感受到的就不是同一个声音:它仿佛 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对同心离 居的夫妇的痛苦叹息。
君子之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 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香草意向
香草作为一种象征物,常用来譬喻高 洁的品格,表达对美好的向往。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诗歌前两句虽没有直接描写爱 情,却隐含着主人公忠贞、美好的 品质,以及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03
添加标题
02
添加标题
01
添加标题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01
采之欲遗谁,所思添在加标远题 道。 还顾望旧乡0,2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添加,标题忧伤以终老。
我踏过江0水3 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添加了标题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 老异乡。
一边是云烟缥缈的远空,隐隐约
约摇晃着返身回望的丈夫的身影,那一 闪而隐的面容,竟是那般愁苦!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两者之间,则是层叠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 正是在这样的静寂中,天地间幽幽想起了 一声凄伤的浩叹:“同心而离居,忧伤以 终老。”这浩叹无疑是发自男主人公的心 胸,但因为是在对面悬想的境界中发出的, 你所感受到的就不是同一个声音:它仿佛 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对同心离 居的夫妇的痛苦叹息。
君子之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 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香草意向
香草作为一种象征物,常用来譬喻高 洁的品格,表达对美好的向往。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诗歌前两句虽没有直接描写爱 情,却隐含着主人公忠贞、美好的 品质,以及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03
添加标题
02
添加标题
01
添加标题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01
采之欲遗谁,所思添在加标远题 道。 还顾望旧乡0,2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添加,标题忧伤以终老。
我踏过江0水3 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添加了标题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 老异乡。
(优质课件)人教版必修2语文《涉江采芙蓉》(23张ppt)

• 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 心情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 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 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 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 ”之“忧伤”。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两句表 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天地之间 一声幽叹
不思量 自难忘
名家观点
Ø 我选择了第二个注解(注:“还顾”者就是 所思者,不是“涉江”者)。这其中有两点 理由。头一点:“远道”与“旧乡”是对立 的,离“旧乡”而走“远道”的人在古代多 为男子,说话的人应该是女子,而全诗的情 调也是“闺怨”的情调。
Ø 其次,把“还顾”借“所思”,作为女子推 己及人的一种想象,见出女子对于男子的爱 情有极深的信任,这样就衬出下文的“同心 ”不是空话。而“忧伤”的也就不是女子一 个人。照这样的解释,诗的意味也就深刻些 。 ——朱光潜
对写手法
• 特定情境下,诗人在抒发 自己某种情思时,不直接 从自身写起,而是想象对 方此时此刻的情形,或先 描述自身情形,突然调转 笔墨,描述对方情形,以 便更深一层地表达自己情 感,并形成含蓄曲折的艺 术效果。
谢谢观赏
诗歌讲究“起、承、转、合”, 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 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 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 垫。
3.手法—效果—情感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还顾”“漫浩浩”这两个 词含蓄的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 苦的心情, 不直写,给读 者留下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 尽的艺术效果。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4、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 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 么?
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 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 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 “终老”之“忧伤”。
问题探究
有人认为抒情主 人公是男性,“涉江” 者和“还顾”者都是 男子;也有人认为抒 情主人公是女性, “涉江”者是女子, “还顾”者则是“所 思”的男子,你怎么 看?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两句表 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天地之间 一声幽叹
不思量 自难忘
名家观点
Ø 我选择了第二个注解(注:“还顾”者就是 所思者,不是“涉江”者)。这其中有两点 理由。头一点:“远道”与“旧乡”是对立 的,离“旧乡”而走“远道”的人在古代多 为男子,说话的人应该是女子,而全诗的情 调也是“闺怨”的情调。
Ø 其次,把“还顾”借“所思”,作为女子推 己及人的一种想象,见出女子对于男子的爱 情有极深的信任,这样就衬出下文的“同心 ”不是空话。而“忧伤”的也就不是女子一 个人。照这样的解释,诗的意味也就深刻些 。 ——朱光潜
对写手法
• 特定情境下,诗人在抒发 自己某种情思时,不直接 从自身写起,而是想象对 方此时此刻的情形,或先 描述自身情形,突然调转 笔墨,描述对方情形,以 便更深一层地表达自己情 感,并形成含蓄曲折的艺 术效果。
谢谢观赏
诗歌讲究“起、承、转、合”, 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 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 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 垫。
3.手法—效果—情感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还顾”“漫浩浩”这两个 词含蓄的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 苦的心情, 不直写,给读 者留下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 尽的艺术效果。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4、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 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 么?
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 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 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 “终老”之“忧伤”。
问题探究
有人认为抒情主 人公是男性,“涉江” 者和“还顾”者都是 男子;也有人认为抒 情主人公是女性, “涉江”者是女子, “还顾”者则是“所 思”的男子,你怎么 看?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16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其作用是讲故事。作者为了实现表达效果,特意 设置一个恰当角色代替自己说话。
拓
展
比
较任
, 明
务
确二
叙
述
者
【齐朗诵《望江南》,为诗歌补充叙述者并说明理由】
望江南
【唐】温庭筠
(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注释】①白蘋(pín):水中浮草,色白。古时男女常采蘋花赠别。②洲:水中的陆地。 现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记倚楼望归舟,极尽惆怅之情。起两句,记午睡起倚楼, “过尽”两句,寓情于景。千帆过尽,不见归舟,可见凝望之久、凝恨之深。眼前但有脉脉斜晖、 悠悠绿水,江天极目,情何能已。末句,揭出肠断之意,余味隽永。温词大抵绮丽浓郁,而此 两首则空灵疏荡,别具丰神。
活动二:遴选演员——寻找抒情主人公,认识叙述者
请为你的剧本选择合适的主人公:小组合作探讨, 结合三则材料和自我的理解,用人称代词为诗句填上主语, 并说明填写的理由。
(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叙述者:叙事行为的承担者,是个虚拟的人,
认识诗涉歌江的采多芙元叙蓉述者
——《涉江《采古芙诗蓉十》九活首动》教学
【读诗悟情】
请同学们齐读,用自己的声音来初步感知,并 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首诗的情感。
涉江采芙蓉涉江,采兰《芙泽古蓉诗多十九芳首》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如果将这首诗转变成一些镜头,你觉得可以拍摄出几组 分镜头?请创作你的分镜头脚本,为你的作品命名并添上有 画面感的内容。
拓
展
比
较任
, 明
务
确二
叙
述
者
【齐朗诵《望江南》,为诗歌补充叙述者并说明理由】
望江南
【唐】温庭筠
(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注释】①白蘋(pín):水中浮草,色白。古时男女常采蘋花赠别。②洲:水中的陆地。 现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记倚楼望归舟,极尽惆怅之情。起两句,记午睡起倚楼, “过尽”两句,寓情于景。千帆过尽,不见归舟,可见凝望之久、凝恨之深。眼前但有脉脉斜晖、 悠悠绿水,江天极目,情何能已。末句,揭出肠断之意,余味隽永。温词大抵绮丽浓郁,而此 两首则空灵疏荡,别具丰神。
活动二:遴选演员——寻找抒情主人公,认识叙述者
请为你的剧本选择合适的主人公:小组合作探讨, 结合三则材料和自我的理解,用人称代词为诗句填上主语, 并说明填写的理由。
(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叙述者:叙事行为的承担者,是个虚拟的人,
认识诗涉歌江的采多芙元叙蓉述者
——《涉江《采古芙诗蓉十》九活首动》教学
【读诗悟情】
请同学们齐读,用自己的声音来初步感知,并 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首诗的情感。
涉江采芙蓉涉江,采兰《芙泽古蓉诗多十九芳首》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如果将这首诗转变成一些镜头,你觉得可以拍摄出几组 分镜头?请创作你的分镜头脚本,为你的作品命名并添上有 画面感的内容。
【语文高中】《涉江采芙蓉》优秀课件(61张PPT)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 》
陶渊明(365--427)
又名:潜 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 谥号:靖节先生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他的 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 平淡,语言清新自然。
开创田园诗一体,为古典 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他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青少年时代有“大济苍 生”之壮志,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 时仕。在39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 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 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他便解职而归, 从此过着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死后,友人私谥“靖 节”,所以后代也称他为“靖节先生”。
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促的感慨,但并(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第二层: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
译文: 你那青青的衣领啊, 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 虽然我不能去找你, 你为什么不主动传给我音信?
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 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yōu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duō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mò
qì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zā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bǔ,天下归心。
抓题目
鉴 赏 诗 “四抓” 词 方 法
抓作者 抓注释 抓内容
写了什么 三
抒写诗人对犹豫不决的贤才的关切和渴望天下贤才尽 归自己的抱负。
研读探究
人生短暂
忧 求贤不得
功业未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涉江采芙蓉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释:漂泊异乡两地相思,在思念的愁苦
中忧伤以致终老。
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让人深切 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 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 “终老”之“忧伤”。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课
堂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课
文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解 读 三级 四级 五级
第贰部分
2024/10/15
7
古
诗 十 九 首 介
第 二 章 节
绍
古诗十九首
其文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不 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是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被称为“五言之冠冕”。南朝.梁.钟嵘 《诗品》中评价其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一字 千金”它是指《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涉江采芙蓉
三级
四级
五级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
2024/10/15
1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目 录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01 学习背景
03 五级 课堂检测
02 新课导入
04 拓展延伸
2024/10/15
2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l 怀旧之花 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夜深人静之时,诗人置身荷香美景,欲抚琴弦,却恨无知音共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课件 (16张PPT)

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么理解?本 文中“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为全诗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
花草娇嫩美丽,同时有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 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之情,又寄托 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清幽、高洁
小结
融
乐
景 情
衬 入
哀
景
情
本诗特点:
一、意境高洁、清幽
涉 江 采 芙 蓉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 2.把握三首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 3.运用翻译的方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把握三首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 2.运用翻译的方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01 作品简介
古诗十九首
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用平浅质朴的文字表现深厚的感情 梁萧统将之合收在《文选》中
02 整体感知
读一读
诗歌大意
踏过江水去采那朵莲花,到兰草生长 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 故乡的爱人吧
回头望望远处那曾经的家,却又长路 漫漫无边无际
漂泊异乡两地相思,在思念的愁苦中 忧伤以至终老
03 深入探究
诗人塑造的抒情主人公是男子还是女子? 谈谈你的观点和依据。
提示: 涉江 采芙蓉 环顾望乡
采莲的可能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 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
“还顾望旧乡”的可能是在外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男子
如何理解“还顾望旧乡,长路漫 浩浩。”
背景
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 断仕途,上层士流结党标榜,“切选举、盗荣宠者不 可胜数也,羡慕者并驱而追之,悠悠皆是,孰能不然 乎?”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 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 亲戚隔绝,闺门分离,无罪无辜,而亡命是效”。然 而往往一事无成,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 《古诗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 别相思之情,从侧面反映了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 ,没落的时代面貌。
人教版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涉江采芙蓉》课件 (41张PPT)

西北有高楼
•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 此诗借不遇佳人“知音”之悲,抒写了自 身政治上的失意之情,反映了一种带有广 泛社会性的被压抑的苦闷、悲伤与期待, 表现了东汉末年大动乱时期一部分在政治 上找不到出路、生活中彷徨的知识分子的 悲凉和迷茫。全诗融情于景,语言形象生 动,风格朴素浑厚,运用典故以及比喻、 寄托等手法,从高楼写起,以高飞作结, 当中交错描画弦歌之声及听者感受,写得 缥缈空灵。
1、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如《今日良宴 会》、《生年不满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年 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 待来兹?“)、《驱车上东门行》(“人生忽如寄, 寿无金石固。……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 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如《西北有高 楼》感叹知音难逢。《明月皎夜光》写朋友离我而 去。
感情的纯洁、美好。
表相思之情之物: 红豆;明月和酒在传统文化中也经常用来作相 思的事物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额,此物最相思。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这一问一答中,抒情主人公的 情感是否有变化?
轻松欢快
黯然销魂
这两句的语气如何? 你从“远道”一词品出 什么?
采花折柳赠亲朋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 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 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诗歌第三句运用什么描写手法刻画人物? 其中“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 作用?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课件(共21张PPT)

• 内容上: •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 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 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行行重行行》 •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青青陵上 柏》 写离别、相思,忧虑人生无常的情感。
•
• 诵读——感悟 •
叙述的转折点,本来采芙蓉,忽然转 还顾:
折 ,远行的男子蓦然回首想到各在天 一涯的妻子,错愕伤感之情跃然纸上。
• 1.2句起兴,以采芙蓉引发主人公内心的怅然遥 想之情。情景交融,叙事开端,语气平静缓和。 • • 3、4句叙事转折,描写主人公沉吟低思,乐景衬 哀情,更显忧伤。 • 5、6句空间转换,男子和女子相去万余里,无法 相聚不免悲伤。 • 7、8句最后两句痛苦而真实的哀伤,黯然销魂。
• • 虚实相生(对写法):抒情主人公撇开自己 从想象对方入手,把“我思人”想象折射为 “人思我”,明明自己思念对方,却说对方 思念自己,给人“代为抒情,其情更远”, 以虚衬实,使得感情表达更为深沉,余味无 穷,含蓄深挚。 •
•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分角色朗读
女生(1——4) • 男生(5——6) • 齐读最后两句
•
莲 子 清 如 水 。
低 头 弄 莲 子 ,
莲 花 过 人 头 ;
采 莲 南 塘 秋 ,
制荠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以芙蓉比喻自己的忠心,政治上坚持自我,不与 世俗同流合污,芙蓉象征了屈原的清高不俗的品 格。
芙蓉的意象表达的是纯洁坚贞的品质, 为全诗营造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金缕衣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子夜吴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王夫之《姜斋诗话》
以乐景写哀, 以哀景写乐, 一倍增其哀乐。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用平浅质朴的文字表现深厚的感情 梁萧统将之合收在《文选》中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忧同长还所采兰涉涉 伤心路顾思之泽江江
采 芙 蓉 。,。,。?。,
中央电视台有“电视散文”,今天我 们
体验一下“电视诗”。如果将这首 《涉
江采芙蓉》改编成“电视诗”,你打 算
怎样处理?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那是一个热 闹的季节, 也是一个风 流的季节。
采莲的热闹场面。
折芳有情人彼此挂怀
天地之间一 声幽叹
离居终老之苦
忧同
涉
伤心
江
以而
采
终离
芙
老居
蓉
。,。,。?。,
怀乡
思夫
采莲
男
女
这首诗的作者是 采莲的女子,还 是另有其人?
诗人塑造的抒情主人公 是男子还是女子? 谈谈你的观点和依据。
涉江 采芙蓉 环顾望乡
• 采莲的是少 年的女子, 她们是荡着 小船,唱着 艳歌去的。
静女其娈①, 贻②我彤管③ 。
①娈:luán美好。 ②贻:赠。 ③彤管:红色的管状植物。
理解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金缕衣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子夜吴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王夫之《姜斋诗话》
以乐景写哀, 以哀景写乐, 一倍增其哀乐。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用平浅质朴的文字表现深厚的感情 梁萧统将之合收在《文选》中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忧同长还所采兰涉涉 伤心路顾思之泽江江
采 芙 蓉 。,。,。?。,
中央电视台有“电视散文”,今天我 们
体验一下“电视诗”。如果将这首 《涉
江采芙蓉》改编成“电视诗”,你打 算
怎样处理?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那是一个热 闹的季节, 也是一个风 流的季节。
采莲的热闹场面。
折芳有情人彼此挂怀
天地之间一 声幽叹
离居终老之苦
忧同
涉
伤心
江
以而
采
终离
芙
老居
蓉
。,。,。?。,
怀乡
思夫
采莲
男
女
这首诗的作者是 采莲的女子,还 是另有其人?
诗人塑造的抒情主人公 是男子还是女子? 谈谈你的观点和依据。
涉江 采芙蓉 环顾望乡
• 采莲的是少 年的女子, 她们是荡着 小船,唱着 艳歌去的。
静女其娈①, 贻②我彤管③ 。
①娈:luán美好。 ②贻:赠。 ③彤管:红色的管状植物。
理解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