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级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 - 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工程力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航天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

工程力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健全人格,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具有宽厚的基础理论和先进合理的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分析、表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爱国敬业、诚信务实、身心健康,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并具备工程力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能力,可在航空航天、机械、建筑、动力等工程部门及研究单位从事设计和力学分析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必要的工程技能训练,具有应用计算机和现代实验技术手段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2.掌握较系统的工程力学专业基础知识、较扎实的综合实验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力学建模能力;3.掌握以航天工程为背景的工程力学专业领域内所必需的专业知识;4.具有初步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的分析、计算能力,以及大型工程软件的应用与开发能力;5.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较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使用外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查阅外文科技文献的能力;6.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及社会责任感,健康的身心,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团队精神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7.熟悉各类基本力学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工具;8.了解工程力学的理论前沿、发展趋势以及行业需求;9.具有初步的从事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生产组织管理的能力和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主干学科力学。
四、专业主干课程理论力学I、材料力学I、弹性力学I、流体力学、结构动力学、计算力学、实验力学、结构力学等八大主干课程。
五、修业年限、授予学位及毕业学分要求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修满169.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类课程 67.0学分,专业教育类课程67.5学分,实践环节 35.0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工程力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具备力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和试验能力,能在各种工程(如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等)中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
二、培养基本规格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力学、数学基本理论和知识,进行必要的工程技能训练,具有应用计算机和现代实验技术手段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2.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弹性力学、计算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等基础知识;3. 具有较强的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的理论分析能力与实验技能;4.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5.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三、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振动力学、有限元法、实验力学、工程结构分析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
四、学位课程理论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弹性力学。
五、毕业最低学分及要求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63学分,其中任意选修学分要求22学分(见课程设置总表中任意选修课说明)。
六、学制四年制。
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四年制本科学生的最长学习期限为6年。
七、授予学位及要求本专业毕业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要求:达到宁波大学学士学位授予要求。
八、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汇总表九、工程力学专业课程设置总表注:带“◆”号课程为双语教学课程,共 3门。
带“●”号课程为学位课程,共3门。
十、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置一览十一、工程力学(本科)辅修专业课程设置一览十二、工程力学(本科)双专业课程设置一览。
07级工程力学培养方案-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教学院长签字:教学系主任签字:浙江大学2007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力学基础,了解相关工程知识,既能继续深造从事本专业学术研究,又能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航空航天工程方向培养掌握飞行器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继续深造从事飞行器科学研究与设计等基本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及航空航天工程的基本理论,学习力学分析方法和手段在相关工程领域的应用。
通过全方位培养,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和意识,并具有继续学习深造的潜能。
本专业分工程力学、航空航天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学生可以选其一修读。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应用数学、工程力学、应用电子学、机械设计等基础知识;2.航空航天方向的毕业生应熟悉航空航天飞行器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其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具有参与飞行器设计的基本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能力;3.具有较强的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技能;4.具有熟练的外语、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应用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振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计算固体力学,流体实验力学,固体实验力学,结构力学,气体动力学,飞行器总体设计,推进系统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教学特色课程双语:计算流体力学,计算固体力学,理论力学,科技文献导读气体动力学研究型课程:计算流体力学,计算固体力学,流体力学软件及应用,固体力学软件及应用计划学制4年毕业最低学分160+4+5授予学位工学学士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通识课程48+5学分(1) 思政类5门11.5+2学分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第1学年秋冬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第1学年春夏021E003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 第1学年秋冬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第2学年春夏02110081 形势与政策+2(2) 军体类5.5+3学分031E0010 军事理论 1.5 第2学年春夏031E0020 体育Ⅰ 1 第1学年秋冬031E0030 体育Ⅱ 1 第1学年春夏031E0040 体育Ⅲ 1 第2学年秋冬031E0050 体育Ⅳ 1 第2学年春夏03110021 军训+2 第1学年短学期第1、2学年的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每门课程1学分;高年级的体育课程为选修。
2017级航空航天学院主修专业确认工作细则

2017级航空航天学院主修专业确认工作细则为进一步贯彻学校“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教育理念,推进和实施大类招生、专业培养、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模式,根据《浙江大学本科生主修专业确认办法》(浙大发本〔2016〕109号)文件精神,制定航空航天学院2017级主修专业确认工作方案。
一、航空航天学院主修专业确认工作小组组长:曲绍兴成员:郑耀、陈伟球、陈伟芳、王惠明、戴志潜、何姗、周利霞、王晓民二、各专业接收要求1、第一轮确认按志愿优先原则自前向后、分批次进行确认或遴选。
当第一志愿申请学生数大于专业基本容量时,学院按高考相对成绩排序直接录取基本容量的70%,其余按专业组织面试,并根据综合成绩的排序确定进入专业的学生。
当第一志愿申请学生数不大于专业基本容量时,第一志愿学生免面试全部确认进入专业;当第二志愿学生数超过剩余名额时,学院对第二志愿学生组织面试;以此类推,直至达到专业的基本容量为止。
高考相对成绩和综合成绩的计算依据公式(1)、(2),高考成绩以学校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为准:学生高考成绩(文/理)高考相对成绩=————————————————×100 (1)生源地省市的(文/理)最高高考成绩不分文理的新高考省份以专业组或专业为统计单元。
综合成绩=高考相对成绩×50%+面试成绩×50% (2)2、第二轮确认当跨类申请人数低于或等于专业第二轮容量时,各专业接收所有申请的学生;当跨类申请人数超过专业第二轮容量时,按专业组织面试,并根据面试成绩的排序确定进入专业的学生。
三、主修专业确认容量安排:1、第一轮容量工程力学专业:42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422、第二轮容量工程力学专业:8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83、转专业第二轮确认后,各专业接收总容量的剩余部分纳入转专业容量。
四、主修专业确认工作的程序1、学生本人在学校规定时间内网上申请;2、按学生志愿依次进行录取时,申请人数超过容量的专业进行遴选;3、确认结果予以公示;4、上报学校。
2017级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

2017级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与规格规范与要求课程体系构成学制、毕业条件与学位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 通识教育课程(1) 公共课程类1) 必修 要求最低学分:18 学分 须修满全部2) 英语选修 要求最低学分:6 学分英语选修课。
全部修业期间需修满6学分,且需达到学校英语培养目标基本要求,多修读学分计入个性化。
课程代码课 程 名 称学分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修读年级学期课程性质备注PE001体育(1) 1.032032一1必修Physical Education I TH02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32320一1必修Modern Chinese History XP004新时代社会认知实践 2.032428一2必修Social Cognitive Practice in the New EraTH004军事理论 1.016160一2必修Military Theory PE002体育(2)1.032032一2必修Physical Education II TH00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048480一2必修Cultivation of Ethics and Fundamentals of LawTH020形势与政策0.588一2必修Circumstance and PolicyTH029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048480二1必修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s Thoughts and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PE003体育(3)1.03232二1必修Physical Education III PE004体育(4)1.03232二2必修Physical Education IV TH00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04848二2必修Basic Theory of Marxism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修读年级学期课程性质备注EN065大学英语(5) 3.048480一1限选College EnglishEN062大学英语(2) 3.048480一1限选College English IIEN064大学英语(4) 3.048480一1限选College English IVEN063大学英语(3) 3.048480一1限选College English IIIEN061大学英语(1) 3.048480一1限选College English I(2) 通识核心类模块要求最低学分:12 学分最低要求为12学分。
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专业钱学森力学班本科培养方案

本/硕/博课程统筹设置,本科阶段学制四年,按学分制管理,前两年实行动态流动机制,高年级 学生安排到国际著名大学研学 3-6 个月。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
本科培养总学分 160,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 138,夏季学期实践教学环节 12 学分,综合 论文训练 15 学分。
修读外文系认定的其他院系开设的全英文授课课程,可减免相应的大学英语课程学分,最高可减 免 4 学分。外文系认定课由教务处定期更新。外语课程开课目录请参考每学期选课手册。
设清华大学英语水平考试,必修,不设学分,学生进入大三后报名参加。 一外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学生入学后直接进入课程学习,必修 6 学分。 关于免课、英语水平考试免考、实践环节认定等详细规定详见《清华大学本科大学外语课程规定 及要求》(教学门户)。
先秦史 秦汉史 魏晋南北朝史 隋唐五代史
日本史 俄国史 德意志史
中国哲学史(1) 中国哲学史(2) 西方哲学史(1) 西方哲学史(2)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清华大学本科培养方案
新雅课程
10691093 10800163 11510033 10691133
10440111
大学化学实验B
3.工科基础课模块 30学分
30310765 320310274 30310815 20120163 20220044
动力学与控制基础 流体力学 固体力学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1) 电工与电子技术
航院以小学期开设的《暑期科技英语》(2 学分)作为外语实践课程,部分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 暑期外语实践及活动经教学办审核后可作为替代课程。
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专业(机械航空与动力类)本科培养方

航天航空学院 工程力学专业(机械航空与动力类)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
秋季学期
课程号 10610204 10720031 10641132 10430494 10430354 10430781 20310334 30310674 20120172 30310484 10420262
课程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体育(3) 英语(3) 大学物理B(2) 大学物理B(2)(英) 物理实验B(1) 理论力学 理论力学(英) 机械设计基础B(2) 工程热力学 数理方程引论 文化素质选修课 合计:
44
考试
10440103 大学化学A
33
考试
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2
考查
30120372 机械科学与技术导论
22
考查
10450012 现代生物学导论
22
考试 选修
10450021 现代生物学导论实验
11
考查 选修
20740042 计算机文化基础*
22
考查 选修
合计:
23
*注:建议计算机基础较为欠缺的同学先行选修“计算机文化基础”。
机械科学与技术导论 航空航天导论 理论力学 理论力学(英) 材料力学 工程实验科学与技术基础 工程热力学 流体力学 流体力学(英) 弹性力学 粘性流体力学 振动理论基础 振动量测 计算力学基础(流2+固2) 实验力学(流2+固2)
(3)夏季学期和实践训练 12学分
21510123 10310062 40310314 40310305
33
考试 热能方向必修
10430484 大学物理B(1) 10430344 大学物理(1)(英)
44 44
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主要包括课程设置、实践活动、学术研究和项目实践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在工程力学领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能力。
一、课程设置:
1. 基础课程:数学、物理、力学、材料力学等。
2. 专业核心课程: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振动与波动、流体力学等。
3. 专业选修课程:结构力学、热力学、控制理论等。
二、实践活动:
1. 实验实践:进行力学相关实验,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2. 实习实训:参与工程力学相关项目的实习和实训,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科竞赛:参加力学竞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学术研究:
1. 科研基础训练:学习科研方法和文献检索技巧,培养科研意识。
2. 学术论文写作: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提高学术写作和表达能力。
3. 学术交流会议:参加学术交流会议,与同行学者交流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
四、项目实践:
1. 工程项目实践:参与工程力学相关的实际项目,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创新设计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工程力学创新设计项目,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社会实践: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工程力学的应用领域和社会需求。
通过以上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的培养方案,工程力学专业的学生将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工程领域中独立开展力学分析和设计工作,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为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级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力学是工程科学的基础,其理论和方法是推动众多工程科学创新和发展的原动力。
力学专业强调理论和工程实际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力学数学基础、优秀的工程实践能力、卓越的创新思维、宽广的国际视野以及全面的合作精神,铸就具有领导素质的在力学及相关工程领域,如航空航天、船舶海洋、机械、土木、交通等,从事科学研究的"创新型研究人才"或从事工程实践的"创造型技术人才"。
毕业要求1. 在计划学制内修读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并达到最低毕业学分的要求;2.系统掌握力学专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奠定扎实的力学数学基础;3. 具有运用力学专业知识(基本原理、分析手段、测试技术、数值模拟方法等),以及利用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等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和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4. 具备全面的个人素质和宽广的国际视野,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谈判;5. 胜任工程项目实施与管理的关键岗位;6.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专业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7.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深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专业主干课程弹性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 工程流体实验技术 有限元方法 流体力学 材料力学(甲) 工程热力学 现代固体力学实验技术 理论力学 振动力学推荐学制 4年 最低毕业学分 150+6+8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科专业类别 力学类交叉学习:辅修:在专业必修课程中选择25学分修读,其中流体力学和弹性力学两门课程必选。
双专业:修读专业必修课程中的全部课程,计35.5学分,加上在专业选修课程选择9.5学分修读,总计45学分。
双学位:在修读双专业课程的基础上,修读实践教学环节8学分和毕业论文8学分,总计61学分。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通识课程 59.0+6学分(1)思政类 11.5+2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021E001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2.0-1.0一(秋冬)021E002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2.0-1.0一(秋冬)371E0010形势与政策Ⅰ+1.00.0-2.0一(秋冬)+一(春夏) 021E004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2.0-1.0二(秋冬)/二(春夏)031E003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0 3.0-2.0三(秋冬)/三(春夏) 371E0020形势与政策Ⅱ+1.00.0-2.0四(春夏)(2)军体类 5.5+3学分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课程,每门课程1学分,要求在前2年内修读。
学生每年的体质测试原则上低年级随课程进行,成绩不另记录;高年级独立进行测试,达标者按+0.5学分记,三、四年级合计+1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03110021军训+2.0+2一(秋)031E0020体育Ⅰ 1.00.0-2.0一(秋冬)031E0030体育Ⅱ 1.00.0-2.0一(春夏)031E0010军事理论 1.5 1.0-1.0二(秋冬)/二(春夏) 031E0040体育Ⅲ 1.00.0-2.0二(秋冬)031E0050体育Ⅳ 1.00.0-2.0二(春夏)03110080体质测试Ⅰ+0.50.0-1.0三(秋冬)/三(春夏) 03110090体质测试Ⅱ+0.50.0-1.0四(秋冬)/四(春夏)(3)外语类 6+1学分外语类课程最低修读要求为6+1学分,其中6学分为外语类课程选修学分,+1为“英语水平测试”或小语种水平测试必修学分。
学校建议一年级学生的课程修读计划是“大学英语Ⅲ”和“大学英语Ⅳ”,并根据新生入学分级考试或高考英语成绩预置相应级别的“大学英语”课程,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修读其他外语类课程(课程号带“F”的课程);二年级起学生可申请学校“英语水平测试”或小语种水平测试。
详细修读办法参见《浙江大学本科生“外语类”课程修读管理办法》。
1)必修课程 +1.0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051F0600英语水平测试+1.00.0-2.02)选修课程 6学分或其他外语类课程(课程号带“F”的课程)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051F0020大学英语Ⅲ 3.0 2.0-2.0一(秋冬)051F0030大学英语Ⅳ 3.0 2.0-2.0一(秋冬)/一(春夏)(4)计算机类 2学分学校对计算机类通识课程实施分层教学。
本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修读如下计算机类通识课程: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211G0230计算机科学基础 2.0 2.0-0.0一(秋冬)211G0250程序设计基础 3.0 2.0-2.0一(秋冬)211G0200Python程序设计 3.0 2.0-2.0一(春夏)211G0210C程序设计 3.0 2.0-2.0一(春夏)211G0220Java程序设计 3.0 2.0-2.0一(春夏)211G0260程序设计专题 2.0 1.0-2.0一(春夏)(5)自然科学通识类 20学分学校对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实施分层教学。
本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修读如下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821T0010微积分(甲)Ⅰ 4.5 4.0-1.0一(秋冬)821T0050线性代数(甲) 2.5 2.0-1.0一(秋冬)761T0010大学物理(甲)Ⅰ 4.0 4.0-0.0一(春夏)821T0020微积分(甲)Ⅱ 3.5 2.5-2.0一(春夏)761T0020大学物理(甲)Ⅱ 4.0 4.0-0.0二(秋冬)761T0060大学物理实验 1.50.0-3.0二(秋冬)(6)创新创业类 3.5学分创新创业类最低学分修读要求为3.5学分,其中2 学分为全校必修课程;1.5 学分为限选课程。
限选课程在课程归属为“创新创业类”的课程群中选修。
学校建议一年级学生修读“创业基础”课程,二年级起在“创新创业类”课程群中选修一门课程,即可达到创新创业类通识课程最低要求学分。
1)必修课程 2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031P0010创业基础 2.0+2一(夏)2)选修课程 1.5学分在“创新创业类”课程群中选修一门课程。
(7)通识选修课程 10.5学分通识选修课程包括人文社科组课程、科学技术组课程,以及通识核心课程(课程号带“S”)、新生研讨课程(课程号带“X”)。
其中,人文社科组课程包括:历史与文化类(课程号带“H”)、文学与艺术类(课程号带“I”)、沟通与领导类(课程号带“J”)、经济与社会类(课程号带“L”),科学技术组课程包括:科学与研究类(课程号带“K”)、技术与设计类(课程号带“M”)。
本专业学生的通识选修要求为:1)在“通识核心课程”中至少修读一门;2)在“沟通与领导类”中至少修读一门;3)在“人文社科组”中至少修读4.5学分,若上述1)、2)所修课程类别属于该组,则其学分也可计入本项要求;4)在通识选修课程中自行选择修读其余学分。
2.专业课程 81学分(1)学科基础课程 22.5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081C0130工程图学 2.5 2.0-1.0一(秋冬)081C0251工程训练 1.50.0-3.0一(春夏) 061B0010常微分方程 1.0 1.0-0.0一(夏)061B0270数理方法(甲)Ⅰ 4.0 4.0-0.0二(秋冬) 061B9090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5 2.0-1.0二(秋冬) 061B0280数理方法(甲)Ⅱ 2.0 2.0-0.0二(春)061B0070计算方法 2.5 2.0-1.0二(春夏) 081C0191机械设计基础(甲) 3.0 3.0-0.0二(春夏) 101C0030电工电子学及实验 3.5 3.0-1.0二(春夏)(2)专业必修课程 35.5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261C0060理论力学 5.5 5.0-1.0二(秋冬) 26120450材料力学(甲) 5.0 5.0-0.0二(春夏) 26120460工程热力学 2.0 2.0-0.0二(夏)261C0080材料力学实验0.50.0-1.0二(夏)26120021弹性力学 4.5 3.0-1.5三(秋冬) 26120030振动力学 3.0 3.0-0.0三(秋冬) 26120440流体力学 6.0 4.0-2.0三(秋冬) 26120041计算流体力学 2.0 2.0-0.0三(春)26120260工程流体实验技术 2.0 1.5-1.0三(春)26120270有限元方法 2.5 2.0-1.0三(春夏) 26120480现代固体力学实验技术 2.5 1.5-2.0三(春夏)(3)专业选修课程 7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26190150科学计算导论 1.5 1.5-0.0二(夏)26120120塑性力学 2.0 2.0-0.0三(春)26190170生物力学基础 3.0 3.0-0.0三(春夏) 26190070断裂力学基础 2.0 2.0-0.0三(夏)26120411工程力学前沿及其应用 2.0 2.0-0.0四(秋)26190040空气动力学基础 2.0 2.0-0.0四(秋)26190050流体计算软件及应用 1.5 1.0-1.0四(冬)(4)实践教学环节 8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26188011认识实习 2.0+2二(短)26188030计算程序设计训练 1.0+1二(短)26188040科研专题讲座 2.0+2二(短)26188022生产实习 3.0+3三(短)(5)毕业论文(设计) 8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26189020毕业论文(设计)8.0+10四(春夏)3.个性课程 10学分个性课程学分是学校为学生专门设置的自主发展学分。
学生可利用个性课程学分,自主选择修读任何感兴趣的本科生或研究生课程。
个性课程学分也可由学生自主用于下列用途:(1)转换境内、境外交流学习的多余课程学分;(2)冲抵专业确认或转专业前后的冗余课程学分;(3)修读各类别创新创业理论或实践课程学分;(4)修读本专业推荐修读的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211C0020数据结构基础 2.5 2.0-1.0二(秋冬)081C0220工程材料 2.0 2.0-0.0二(春)26120421航空航天技术概论 2.0 2.0-0.0二(春)081C0060工程材料实验0.50.0-1.0二(春夏)26190010力学史 1.0 1.0-0.0三(秋)26120232自动控制原理 3.5 3.5-0.0三(秋冬)26190030复合材料力学 2.0 2.0-0.0三(春)26190021飞行器飞行动力学 2.0 2.0-0.0三(夏)26190220流体机械原理与设计 2.0 2.0-0.0四(秋)26120250力学综合创新实践 2.00.0-4.0四(秋冬)26190230飞行器设计基础 2.0 2.0-0.0四(冬)4.第二课堂 +4学分5.第三课堂 +2学分6.第四课堂 +2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