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文献编号体系

合集下载

中国专利文献编号

中国专利文献编号

中国专利说明书的编号体系由于1989年和1993年的两次调整而分为三个阶段:1985年~1988年为第一阶段,1989年~1992年为第二阶段,1993年以后为第三阶段。

列表举例说明如下。

第一阶段:1985年~1988年的编号体系此阶段的编号特点:(1)三种专利申请号由8位数字组成,按年编排。

如88100001,前两位数字表示受理专利申请的年号,第三位数字表示专利申请的种类,1—发明、2—实用新型、3—外观设计,后五位数字表示当年申请顺序号。

(2)一号多用,所有文献号沿用申请号。

专利号前的ZL 为汉语“专利”的声母组合, 一 般用在专利公报或检索工具中。

共用一套号码的编号方式,突出的优点是方便查阅, 易于检索。

不足之处是:由于专利审查过程中的撤回、驳回、修改或补正,使申请文件不可能全部公开或按申请号的顺序依次公开,从而造成文献的缺号和跳号(号码不连贯)现象,给文献的收藏与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1989年中国专利文献编号体系作了调整。

第二阶段:1989年~1992年的编号体系此阶段的编号特点:(1)自1989年开始出版的专利文献中,三种专利申请号由9位数字组成,按年编排。

如 89103229.2,增加小数点后面的计算机校验码,其它含义不变。

(2)自 1989年开始出版的所有专利说明书文献号均由7位数字组成,按各自流水号序列 顺排,逐年累计。

起始号分别为: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自CN1030001A 开始,发明专利申请审定号自CN1003001B 开始,实用新型申请公告号自CN2030001U 开始,外观设计申请公告号自CN3003001S 开始。

首位数字表示专利权种类:1—发明,2—实用新型,3—外观设计。

1993年1月1日起实施修改后的专利法,伴随1994年中国加入专利合作条约(PCT ),1995年4月开始公布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国际申请,为此中国专利文献编号体系又有新变化。

第三阶段:1993年后的编号体系此阶段的编号特点:(1)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国际申请均给予国家申请号,仍由9位数字组成。

中国专利文献的编号体系是怎样的

中国专利文献的编号体系是怎样的

中国专利文献的编号体系是怎样的答:中国专利文献的编号体系包括六种,即:申请号——在提交专利申请时给出的编号;专利号——在授予专利权时给出的编号;公开号——对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的编号;审定号——对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的编号;公告号——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公告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编号授权公告号——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或公告的外观设计专利的编号中国专利说明书的编号体系由于1989 年和1993 年的两次调整,以及2003 年的申请号调整,而分为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1985 ~1988 年的编号特点:(1)三种专利申请号由8 位数字组成,按年编排,如88100001,前两位数字表示受理专利申请的年号,第三位数字表示专利申请的种类:1——发明、2——实用新型、3——外观设计,后五位数字表示当年申请的流水号。

(2)一号多用,所有文献号均沿用申请号。

2.第二阶段1989 ~1992 年的编号特点:(1)自1989 年开始,三种专利申请号由9 位数字组成,按年编排,如89103229.2,增加小数点后面的计算机校验码,其他含义不变。

(2)自1989 年开始,专利说明书文献号均由7 位数字组成,按各自流水号排,逐年累计,首位数字表示专利权的种类。

如,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30001A。

实用新型申请公告号CN2030001U始。

3.第三阶段1993 ~2003 年9 月30 日的编号特点:(1)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国际申请均给予国家申请号,仍由9 位组成,如94190001.0。

前2位数字表示受理专利申请的年号,第3位数字表示国际申请的种类:1——发明,2——实用新型,第4位数字8 或9 表示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国际申请,后4位数字表示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顺序编号,小数点后第9位数字或字母是计算机校验码。

这一组成用于表示1994 ~1997 年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国际申请的申请号。

自1998 年开始,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国际申请的申请号再次发生改变,仍由9 位数字组成,其中第3位数字为8 时,表示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发明专利的国际申请,第三位数字为9 时,则表示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实用新型专利的国际申请。

全球主要国家专利文献号码标准

全球主要国家专利文献号码标准

国家/组织(代码)专利文献类型(代码)文献号标准形式及说明备注发明专利说明书(B)ATxxxxxxxBAT+7位数字+文献类型代码(B)。

独立、连续号码序列;光盘文献号码序列已到6位数;B 为第二公布级。

带检索报告的实用新型(U1)ATxxxxxxxU1不带检索报告的实用新型(U2)ATxxxxxxxU2奥地利 (AT) 实用新型检索报告(U3) ATxxxxxxxU3 AT+7位数字+文献类型代码(U1,U2,U3);数字x 不足7位,前方用0补足。

独立、连续号码序列;光盘的文献号序列已到4位数。

专利申请说明书(A1)AUCCYYxxxxxA1AU+公元年(4位数字)+5位数字+文献代码(A1)。

与申请号相同;申请号为年度连续号码序列;光盘的文献号序列为9位数;A1为第一公布级。

授权专利说明书(B1,B2) AUCCYYxxxxxB1AUCCYYxxxxxB2授权小专利说明书(B3) AUCCYYxxxxxB3澳大利亚 (AU)修正接受专利说明书(C) AUCCYYxxxxxC AU+公元年(4位数字)+5位数字+文献代码(B1,B2,B3,C)。

与申请号相同;B1,B3为第一公布级;B2为第二公布级(有在先公开);C 为第三公布级。

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A0)BExxxxxxxA0比利时 (BE)发明专利说明书(A1—A5 保护期最长20年;A6-A7保护期最长6年)BExxxxxxxA1 BexxxxxxxA2 BexxxxxxxA3 BexxxxxxxA4 BexxxxxxxA5BexxxxxxxA6 BExxxxxxxA7BE+7位数字+文献类型代码(A0,A1,A2,A3…A7)。

各类文献共用同一连续号码序列;A0为第一公布级;A1-A7只有第一公布级;光盘的文献号序列为7位数;A 字母后面的数字的含义:1,6 – 提交的文本;2,7– 经过修改的文本;3 – 文本带检索报告;4 – 经过修改的文本带检索报告;5 – 修改权利要求的文本及检索报告。

中国专利文献的编号体系

中国专利文献的编号体系

中国专利文献的编号体系专利文献部汤才祥熟悉专利知识的人们都知道专利文献的重要性,因此,了解中国专利文献号的编号体系,对识别中国专利文献和查阅中国专利文献将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此处所称的“专利文献号”是指国家知识产权局按照法定程序,在专利申请公布、专利申请审定公告(在1993年1月1日前)和专利授权公告时给予的文献标识号码。

自中国实行专利制度以来,由于专利申请量的大幅度增加和专利法的两次修改,中国专利文献的编号已经经历了三个编号阶段以及正在和即将经历第四个编号阶段。

在中国专利文献的查阅和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中国专利文献编号体系包括六种专利文献号,即:申请号——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识号码;专利号——在授予专利权时给予该专利的一个标识号码;公开号——在发明专利申请公开时给予出版的发明专利申请文献的一个标识号码;审定号——在发明专利申请审定公告时给予公告的发明专利申请文献的一个标识号码;在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告时给予出版的实用新型申请文献的一个标识号码;公告号在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公告时给予出版的外观设计申请文献的一个标识号码;在发明专利授权时给予出版的发明专利文献的一个标识号码;授权公告号在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时给予出版的实用新型专利文献的一个标识号码;在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时给予出版的外观设计专利文献的一个标识号码;中国专利文献的编号体系由于1989年和1993年的两次调整以及正在和将要进行的调整而分为四个阶段:1985年~1988年为第一阶段;1989年~1992年为第二阶段;1993年~2004年6月30日为第三阶段;2004年7月1日以后为第四阶段。

现说明如下。

一、以“一号制”为特征的第一阶段1985年4月1日我国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付诸实施。

1985年9月开始出版各类专利文献。

1985年~1988年的专利文献编号基本上采用的是“一号制”。

即:各种标识号码均以申请号作为主体号码,然后,以文献种类标识代码标识各种文献标号。

第1章专利文献基础

第1章专利文献基础

第一节专利文献基础1.专利文献起源2.我国及世界各国专利文献的出现3.专利文献定义4.专利文献与专利信息1、专利文献起源专利文献的起源,可以直接追溯到现代专利制度的诞生,是现代专利制度产生了专利文献,而专利文献的出现又标志着具有现代特点的专利制度的最终形成。

1852年英国建立了专利局,并颁布《专利法修正法令》。

规定:发明人必须充分陈述其发明内容并予以公布,专利在申请后无论是否授权都要公开出版。

这项规定体现了现代专利制度的基本理念——“以技术公开换法律保护”。

这是专利文献首次在专利法中有了明确的规定,它标志着专利文献的正式诞生,也代表着具有现代特点的专利制度的最终形成。

从1852年起,英国专利局开始正式出版专利说明书,并向前追溯出版早期的专利说明书,配给专利号。

另外,英国还出版了人名索引及分类文摘等专利文献。

2、我国及世界各国专利文献的出现美国现存的第一件有正式编号的专利说明书是1836年7月15日颁发的专利。

另外,在1790年至1836年间还有9957件美国早期专利说明书。

目前,部分国家保存的第1件专利说明书的时间如下:我国的第一件专利文献出版于1985年9月10日,是一份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

截止2002年底,我国已出版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380996件,发明专利说明书98895件,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513206件,外观设计专利公告273749件,三种专利文献共计出版1276032件。

3、专利文献定义专利文献是包含已经申请或被确认为发现、发明、实用新型和工业品外观设计的研究、设计、开发和实验成果的有关资料,以及保护发明人、专利所有人及工业品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注册证书持有人权利的有关资料的已出版或未出版的文件(或其摘要)的总称。

上述概念包含的内容:(一)专利文献所涉及的对象是申请或批准为专利的发明创造。

(二)专利文献是关于申请或批准为专利的发明创造的资料。

(三)专利文献所包含的资料有些是公开出版的,有些则仅为存档或仅供复制使用。

专利文献 编号

专利文献 编号

专利文献编号
专利文献编号是指对于一篇专利文献,为了方便其索引和检索,所赋予的一组唯一的数字标识符。

这种标识符可以帮助人们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要的专利文献信息,提高了专利信息的利用效率。

专利文献编号通常由国家专利局或国际专利组织负责分配。

在国内,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负责专利文献的编号。

在国际上,根据不同的专利申请国,相应的国际专利组织也会分配不同的编号,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国际专利公布号(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 Number,简称IPN)和国际专利申请号(International Application Number,简称IAN)。

在中国,专利文献编号由11位数字组成,其中前两位代表专利
申请年份,接着是一个字母代表专利类型,再接着是6位数字代表该年度专利申请的顺序号,最后是一个数字校验码。

例如,
CN201910123456.7就是一篇2019年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献,其申请顺序号为123456,校验码为7。

专利文献编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使得专利文献可以被高效地索引、分类、组织和检索。

同时,专利文献编号也有助于专利申请人保护自己的专利权益。

在申请专利时,专利文献编号可以用来证明申请人对该专利的拥有权。

此外,专利文献编号也是专利检索的重要依据,通过输入相应的专利文献编号,就可以快速地找到想要的专利文献信息。

总之,专利文献编号在专利信息管理和利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为专利信息的组织和检索提供了便利,也为专利申请人提供了保障,有助于推动专利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

专利文献类型号

专利文献类型号

中国专利说明书的种类1985-1992年出版:——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文献种类代码为A,未经实质性审查、尚未授予专利权;——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文献种类代码为B,经实质性审查、但尚未授予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文献种类代码为U,初步(形式)审查合格、但尚未授予专利权;——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公告(专利公报),文献种类代码为S,初步(形式)审查合格、但尚未授予专利权。

中国专利说明书的种类1993年以后出版:——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发明专利说明书,文献种类代码为C,经实质性审查、并授予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文献种类代码为Y,初步(形式)审查合格、授予专利权;——外观设计授权公告,文献种类代码为D,初步(形式)审查合格、授予专利权。

•(一)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文献种类标识代码A未经实质性审查、尚未授予专利权的说明书。

发明专利申请提出后,经初步审查合格,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满18个月即行公布,出版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见图1)。

1985年出版至今•(二)发明专利说明书,文献种类标识代码C发明专利申请经实审合格即可授予专利权,自1993年1月1日起开始出版发明专利说明书(见图2),从而取代了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B)的出版。

•(三)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文献种类标识代码Y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经初审合格即可授予专利权,自1993年1月1日起开始出版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见图3),从而取代了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U)的出版。

•(四)外观设计授权公告,文献种类标识代码D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审合格即可授予专利权,自1993年1月1日起开始在外观设计公报中公告,外观设计申请公告(S)也随之取消。

外观设计专利(单行本)(图4),2006年以后出版。

中国专利文献的编号体系1985年~1988年的编号体系1989年~1992年的编号体系1993年来的编号体系1994年我国参加了《专利合作条约》(简称PCT) 2003年10月1日申请号升位2007年7~8月文献号升位我国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中字母的含义(2004年7月1日之前)A(表示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B(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C(发明专利说明书);U(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说明书或公告说明书);Y(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专利说明书);S(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公告)。

专利文献号标准

专利文献号标准

专利文献号标准
专利文献号标准是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用于标识每篇专利文献的唯一编号。

专利文献号由两部分组成:申请种类号和文献流水号。

1.申请种类号:专利文献号中的申请种类号用1位阿拉伯数字表示,所使用的数字含义规定如下:
•1表示发明专利申请;
•2表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3表示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上述申请种类号中未包含的其他阿拉伯数字在作为种类号使用
时的含义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另行规定。

1.文献流水号:专利文献号的流水号用8位连续阿拉伯数字表示,按照发明专利申请第一次公布,或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申请第一次公告各自不同的编号序列顺序递增。

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沿用该发明专利申请在第一次公布时被赋予的专利文献号。

为了完整地标识一篇专利文献的出版国家,以及在不同程序中的公布或公告,应将中国国家代码CN、专利文献号、相应的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参见ZC 0008-2004《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标准》)联合使用,联合使用的具体内容参见上述标准附录。

排列顺序应为:国家代码CN、专利文献号、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专利文献编号体系
此阶段的编号特点:
(1)三种专利申请号由8位数字组成,按年编排。

如88100001,前两位数字表示受理专利申请的年号,第三位数字表示专利申请的种类,1—发明、2—实用新型、3—外观设计,后五位数字表示当年申请顺序号。

(2)一号多用,所有文献号沿用申请号。

专利号前的ZL为汉语“专利”的声母组合,一般用在专利公报或检索工具中。

共用一套号码的编号方式,突出的优点是方便查阅, 易于检索。

不足之处是:由于专利审查过程中的撤回、驳回、修改或补正,使申请文件不可能全部公开或按申请号的顺序依次公开,从而造成文献的缺号和跳号(号码不连贯)现象,给文献的收藏与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1989年中国专利文献编号体系作了调整。

此阶段的编号特点:
(1)自1989年开始出版的专利文献中,三种专利申请号由9位数字组成,按年编排。

如89103229.2,增加小数点后面的计算机校验码,其它含义不变。

(2)自 1989年开始出版的所有专利说明书文献号均由7位数字组成,按各自流水号序列顺排,逐年累计。

起始号分别为: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自CN1030001A开始,发明专利申请审定号自CN1003001B开始,实用新型申请公告号自CN2030001U开始,外观设计申请公告号自CN3003001S开始。

首位数字表示专利权种类:1—发明,2—实用新型,3—外观设计。

1993年1月1日起实施修改后的专利法,伴随1994年中国加入专利合作条约(PCT),1995年4月开始公布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国际申请,为此中国专利文献编号体系又有新变化。

此阶段的编号特点:
(1)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国际申请均给予国家申请号,仍由9位数字组成。

前两位数字表示受理专利申请的年号,第三位数字表示国际申请的种类:1—发明,2—实用新型。

第四位数字9或8表示国际申请,后四位数字表示进入国家阶段的顺序编号,小数点后第九位数字是计算机检验码,如94190001.0。

这一组成用于1994~1997年期间国际申请的国家申请号。

自1998年开始,国际申请的国家申请号再度改变,仍由9位数字组成,第三位数字为8,表示指定中国发明专利的国际申请。

第三位数字为9,表示指定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的国际申请,后五位数字表示进入国家阶段的顺序编号,其他含义不变。

如98805245.8,98900001.X。

(2)国内三种专利申请的申请号组成及含义与第二阶段相同。

(3)自1993年开始出版的发明专利说明书、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外观设计专利权授予编号都称为授权公告号,分别延续原审定号或原公告号序列,文献种类标识代码相应改为C 、Y、D。

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国际申请出版时的说明书名称以及文献编号均纳入相应的说明书及文献编号系列,不再另行编排。

此外,对确定为保密的发明专利申请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授权后解密的,出版解密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同时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告。

解密专利说明书的编号,对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的表示如,解密CN1××××××C;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告号的表示:解密CN2××××××Y。

此阶段的申请编号特点:
三种专利申请号由12位数字组成,按年编排,如200310100002.X。

申请号中,第1-4位数字表示受理专利申请的年号,第5位数字表示专利申请的种类:1——发明,2——实用新型,3——外观设计,8——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PCT发明专利申请,9——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PCT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第6至12位数字(共7位)表示当年申请顺序号,小数点后第13位数字为计算机检验码。

二、美国专利文献编号体系
美国专利申请号的编号体系
申请号的特点:
(1)美国专利商标局将各种申请分成几大类(参见上表申请种类),各类申请循环编号。

循环期的年代跨度大小不等,由申请量决定。

一般来说,各类专利申请号每轮循环均从1~999,999号以内连续编排,周而复始。

(2)为区别不同循环期的申请号,使用申请号系列码(Application Number Series Code)。

这一点对于美国专利文献的数据库检索十分重要。

(3)申请号系列码同时用于表示申请种类:
01-28用于发明和植物专利申请,两者混合编排,例如08/101840为一件植物专利申请号,08/101841则为一件发明专利申请号。

迄今为止,发明专利申请已进入第11个循环。

29 用于外观设计申请
60 用于临时申请
90 用于单方再审查请求(ex parte reexamination requests)
95 用于双方再审查请求(inter partes reexamination requests)
需要说明的是,在美国专利说明书的扉页中常见到的是1-6位数的申请顺序号,如Appl.No.: 1, Appl.No.: 600,000。

近几年美国专利商标局才开始在专利说明书的扉页中刊登申请号系列码,并规定专利申请号由两位数字的申请号系列码和六位数字的申请顺序号两部分组成,不足位数的,以零补位,如Appl.No.:09/000001。

文献号的特点:
(1)自2001年起美国专利商标局开始出版发明专利申请和植物专利申请的两种公开说明书。

公开号由四位数字的文献公开年号和七位数字的文献公开顺序号两部分组成,不足位数的,以零补位。

需要注意的是,发明和植物专利申请中包括申请的再公开文献(A2、P4),以及申请的更正文献(A9、P9),所有公开文献按流水号顺序编排,如US 2006/0070159 P1,US 2006/0070159 A1。

(2)其他专利文献按各自的文献编号系列顺序编排,如US 6654321 B1,US PP12345 P2。

(3)2001年前,美国专利商标局对其出版的专利文献常采取文献号前使用英文缩写表示文献种类,如Des.456789,RE 12345。

自2001年起美国专利商标局在其出版的专利文献上全面采用WIPO 标准16《用于标识不同种类专利文献的推荐标准代码》中规定的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但仍保留文献号前使用英文缩写、缩拼或首字母表示文献种类的做法,如RE 12345 C1,PP12345 C1,D654321 C1。

日本专利文献的编号体系,由于相关法律变化频繁,导致说明书文献号也随之改变,颇具特点。

为叙述方便,现将申请号、发明专利说明书文献号、实用新型说明书文献号、外观设计文献号分别列表举例如下:
申请号编号体系
申请号的特点:
(1)三种申请号均有固定格式,按年编排。

其中,第一个字表示申请种类:特-专利,实-实用新型,意-外观设计。

第二个字:願-申请。

第三个字和破折号前的数字组合是用日本纪年表示申请年代,与公元年的换算关系为:明治年(M)+1867=公元年,大正年(T)+1911=公元年,昭和年(S)+1925=公元年,平成年(H)+1988=公元年。

(2)自2000年后申请年代改为公元年,其它含义不变。

发明专利说明书文献号的特点:
(1)公开、公告号总的特点与申请号一样,按年编排,固定格式:种类+公布方式+年代+当年序号。

区别在于第二个字,即公布方式:開-公开,表-再公开,公-公告。

2000年后,按公元年编排,字母P表示专利。

(2)公表特許公報(国际申请日文译本)的公开号每年从500001开始编排。

(3)再公表特許(日本国际申请的再公开)的再公开号沿用国际申请公开号。

(4)专利号有些特别。

特許明細書的专利号从1号开始大流水号顺排。

1950年不再出版这种专利说明书,但授予专利权时给予专利号,并继续沿此序列接排,直到1996年5月29日开始出版的特許公報(实际上为专利说明书),专利号另从2500001开始顺排。

实用新型说明书、外观设计的文献编号体系
实用新型说明书文献号特点:
(1)公开、公告号总的特点也是按年编排,固定格式:种类+公布方式+年代+当年序号,种类中第一个字:実--实用新型。

(2)公表実用新案公報(国际申请日文译本)公开号每年自500001开始编排。

2000年后按公元年编排,字母U表示实用新型。

(3)注册号有些特别。

登錄実用新案明細書的注册号从1号开始大流水号顺排。

1950年不再出版这种说明书,但授予注册证书时给予注册号,并继续沿此序列接排,直到1994年实用新型改以登记制,对于1994年1月1日以后提出的新申请,形审合格即授予注册证书,因而自1994年7 月26日开始出版的注册实用新型说明书,注册号另从3000001开始顺排。

同时,对于1994年前的老申请继续按照早期公开、延迟审查程序出版,由于取消公告程序,实审合格即授予注册证书,因而自1996年6月5日开始出版的实用新型注册说明书,注册号从2500001开始顺排。

由此造成实用新型注册号分为三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