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药物研发进展分析
乳腺癌的分子机制与治疗进展

乳腺癌的分子机制与治疗进展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于乳腺癌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不仅揭示了其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还推动了新一代治疗策略的出现。
本文将针对乳腺癌的分子机制和治疗进展进行探讨。
一、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1. 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基因突变是导致乳腺癌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已经证实 BRCA1 和BRCA2 基因突变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此外,其他多个基因如 TP53、PTEN、PIK3CA 也参与了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关键过程。
2. 雌激素受体 (ER) 在乳腺癌中的作用ER 是一个关键转录因子,在正常情况下调控维持正常细胞功能。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ER 的异常表达或突变会导致乳腺癌的发生。
研究人员通过激活或抑制ER 信号通路来治疗 ER 阳性乳腺癌,例如使用雌激素拮抗剂如 tamoxifen。
3. HER2 与乳腺癌的关系HER2 是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中的一员,它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和存活等重要功能。
在某些乳腺癌患者中,HER2 基因过度表达,导致肿瘤的侵袭性增强。
靶向 HER2 的药物如 Herceptin 已经成为治疗 HER2 阳性乳腺癌的重要选择。
4. 转移与肿瘤微环境转移是乳腺癌最致命的特征之一。
肿瘤细胞通过改变细胞外基质、血管生成和免疫逃逸等机制来实现转移。
深入了解肿瘤微环境对于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二、乳腺癌治疗进展1. 外科手术切除外科手术切除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根据肿瘤大小和转移情况,可以选择乳房保留手术或乳房切除手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外科手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改进,减少了对患者身体形象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可用于乳腺癌手术后进行局部控制,并且可以降低复发风险。
现代放疗技术的引入,如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3D-CRT) 和强度调控放射治疗 (IMRT),使得剂量分布更加精确,减少了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乳腺癌内科治疗研究的新进展

135中国临床肿瘤学进展136培他滨3周期,序贯环磷酰胺+表柔比星+卡培他滨3周期)。
结果显示,两组的RFS 和OS 均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三阴乳腺癌亚组分析中,含有卡培他滨的TX -CEX 方案可显著延长患者的RFS。
另外一项卡培他滨加入辅助治疗的随机Ⅲ期研究USON 01062比较了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接受AC -T 方案(多柔比星+环磷酰胺4周期,序贯多西他赛4周期)和AC -XT 方案(多柔比星+环磷酰胺4周期,序贯多西他赛+卡培他滨4周期)的疗效。
研究共入组2611例患者,并且在2005年6月以后允许HER -2阳性的患者加上曲妥珠单抗同时或治疗后使用。
5年随访结果没有达到首要研究终点,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vival,DFS )没有显著差异,但是AC -XT 组的OS 显著优于标准AC -T 组(P =0.011)。
3. BCIRG 001长期随访结果 2010 SABCS 报道了TAC (多西他赛+多柔比星+环磷酰胺)对比FAC (氟尿嘧啶+多柔比星+环磷酰胺)辅助治疗淋巴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BCIRG001研究十年随访数据,结果证实TAC 方案在随访十年后仍有显著的生存优势(DFS、OS 延长)。
二、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一) 新药研究新型微管动力抑制剂eribulin mesylate (Halaven Injection,Eisai Inc.)于2010年底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批准用于治疗已接受过蒽环类和紫杉类化疗,并且至少二线化疗以上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该适应证正是基于2010年ASCO 报道的一项国际多中心的随机Ⅲ期临床研究(EMBRACE 研究)结果。
EMBRACE 研究入组762例接受过2-5个方案化疗的局部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结果显示,与医生选择的任何单药治疗(化疗、激素、生物治疗)或仅支持治疗相比,Eribulin 可显著延长患者的中位OS (13.12个月 vs. 10.65个月,P =0.041)和1年生存率(53.9% vs. 43.7%)13。
最新:乳腺癌临床研究年度进展

最新:乳腺癌临床研究年度进展摘要2023年各分型乳腺癌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激素受体阳性领域,早期乳腺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和6(CDK4/6)抑制剂辅助强化治疗再添新选择,晚期乳腺癌新靶点药物蛋白激酶B抑制剂和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领域,曲妥珠单抗联合吡咯替尼为新辅助治疗、复发转移一线治疗提供新选择,新型抗HER2 ADC药物再获新突破。
三阴性乳腺癌领域,免疫治疗在新辅助和复发转移一线治疗中证据更充分,靶向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ADC药物带来新希望,ADC药物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疗效初现。
笔者对2023年度乳腺癌重要研究成果总结如下,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乳腺癌已经进入了精细分类、精确分层治疗时代。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和6(CDK4/6)抑制剂在激素受体(HR)阳性乳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以及新型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在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应用,显著改善了乳腺癌的预后,改变了临床实践和治疗格局。
新靶点药物的研发、获益人群的筛选、标准治疗失败后的探索,使得乳腺癌的治疗逐渐精准和优化。
2023年各分型早期和晚期乳腺癌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对重要的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一、早期乳腺癌1. HR阳性乳腺癌辅助CDK4/6抑制剂强化治疗新选择:伴中高复发风险的HR阳性HER2阴性(HR+HER2-)早期乳腺癌,可以通过同步强化、延长内分泌治疗降低复发风险。
Monarch E研究证实,对于淋巴结转移≥4个,或淋巴结转移1~3个伴随肿块≥5 cm、组织学3级、Ki-67≥20%任一危险因素的HR+HER2-早期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基础上联合阿贝西利2年,显著降低复发风险。
与单用内分泌治疗相比,联合阿贝西利组的2年和4年无浸润生存(iDFS)率的绝对获益分别是3.5%和6.4%[1]。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耐药性研究进展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耐药性研究进展1.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简介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新辅助化疗作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新辅助化疗是指在手术之前对乳腺癌患者进行的系统性化疗,旨在缩小肿瘤体积、降低病理分期、评估治疗效果以及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
新辅助化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药物的作用,使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受到抑制,从而提高手术切除的成功率和减少复发风险。
随着乳腺癌研究的不断深入,新辅助化疗的药物选择和治疗策略也在不断优化。
常用的新辅助化疗药物包括蒽环类、紫杉醇类、多柔比星类、环磷酰胺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如阻断DNA合成、干扰微管功能、诱导细胞凋亡等,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针对新辅助化疗耐药性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耐药性是指肿瘤细胞在接受化疗药物作用后,出现对药物的抵抗现象,导致化疗疗效降低甚至失效。
新辅助化疗耐药性的产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基因突变、信号通路异常、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变异等。
研究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耐药性的机制和靶点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新辅助化疗耐药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寻找新的耐药靶点,如开发针对耐药性肿瘤的新药物;二是研究耐药性肿瘤的基因表达谱,以便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三是探索联合用药策略,以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和降低耐药性的发生率;四是研究免疫治疗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耐药性中的作用,以期为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
1.1 定义和作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耐药性研究进展主要关注在乳腺癌治疗过程中,针对新辅助化疗药物的耐药性进行研究。
新辅助化疗是指在手术切除肿瘤之前,使用药物对肿瘤进行治疗,以缩小肿瘤体积、减轻手术难度、提高手术切除率以及评估患者预后等目的。
耐药性是指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抗药性,即化疗药物无法有效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能力。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耐药性的研究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乳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策略的发展一直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药物研发技术的飞速发展,针对乳腺癌特定分子标志物的靶向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
其中,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作为乳腺癌的一种重要亚型,其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更是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旨在综述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包括已上市的经典药物、新兴药物的临床试验成果,以及治疗策略的优化和创新。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HER2阳性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全面和精准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二、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发展历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HER2阳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药物经历了显著的发展和创新。
这一领域的进步主要得益于对人类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深入,以及对乳腺癌生物学的深入理解。
早期的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化疗药物,但这些药物往往存在副作用大、疗效有限的问题。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人们开始关注针对HER2受体的特异性抑制剂的研发。
第一代HER2抑制剂——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的问世标志着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曲妥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地与HER2受体结合,从而抑制HER2信号通路的激活。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可以显著提高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随后,第二代HER2抑制剂——帕妥珠单抗(Pertuzumab)和拉帕替尼(Lapatinib)等相继问世。
这些药物不仅增强了对HER2受体的抑制作用,还通过抑制其他与HER2相关的信号通路,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
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的兴起,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也迎来了新的突破。
一些针对HER2受体的免疫疗法,如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和双特异性抗体等,正在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乳腺癌临床研究进展

乳腺癌临床研究进展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可罹患于男性。
多年来,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一直在努力进行乳腺癌的研究,希望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更准确的早期诊断手段。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包括治疗方法、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等方面。
一、乳腺癌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1. 手术治疗:手术是乳腺癌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病人倾向于选择保乳手术。
研究显示,保乳手术与乳房切除手术在治疗效果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可以减少患者对自身形象的心理冲击,并提高生活质量。
2. 辅助治疗:辅助治疗包括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
化疗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关键手段之一,可以杀死体内的癌细胞,防止其转移和复发。
然而,传统的化疗方案存在副作用大、疗效不一等问题。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深入了解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成功开发了一系列靶向治疗药物,如HER2抑制剂和内分泌治疗药物,这些药物可以更精确地针对乳腺癌细胞并减少不必要的毒副作用。
3.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乳腺癌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提高识别和杀伤癌细胞的能力,免疫治疗可以达到抗癌的效果。
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被证实在治疗一些乳腺癌患者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二、乳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1. 影像学检查:早期诊断是提高乳腺癌治疗效果的关键。
目前,乳腺X线摄影和超声波检查是最常用的乳腺癌早期诊断方法。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不少缺陷,如辐射暴露和误诊率较高等。
为了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如磁共振成像和乳腺CT等,这些新技术能够提供更详细的图像信息,有助于医生更早地发现微小的乳腺病变。
2. 微创检测技术:近年来,微创检测技术逐渐受到关注。
其中,液体活检技术是一种能够通过血液或体液样本检测乳腺癌标志物的方法,无需进行组织切片。
该技术的优势在于操作简便、无创伤和可重复性强。
研究发现,液体活检技术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有望成为一种辅助性的早期诊断方法。
人类乳腺癌研究的最新进展

人类乳腺癌研究的最新进展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它的发生率一直在增长。
近年来,人类乳腺癌的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包括疾病的基因、信号通路以及治疗手段等方面都有所突破。
本文就人类乳腺癌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介绍。
1. 基因与人类乳腺癌研究表明,乳腺癌是一种具有很高的遗传性的肿瘤。
科学家们发现,一些基因的改变会导致乳腺癌的发生。
据悉,BRCA1和BRCA2基因是人类乳腺癌中最重要的基因之一。
这两个基因的突变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可达到80%以上。
因此,基因检测已经成为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另外,在人类乳腺癌中,还有其他一些潜在的关键基因,如PIK3CA、TP53和ERBB2等。
这些基因的突变也与乳腺癌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
2. 信号通路与人类乳腺癌除了基因突变外,人类乳腺癌的发生还受到多种信号通路的调节。
P13K/AKT/mTOR信号通路在人类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个信号通路能够调节肿瘤细胞的生存、增殖和转移等过程。
与此同时,ER(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也是乳腺癌发生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
它被认为是针对ER阳性的乳腺癌的治疗靶点。
还有其他很多信号通路,如Wn t/β-catenin、Notch等,都参与了人类乳腺癌的发生和进展。
这些信号通路的研究与治疗策略制定密切相关。
3. 治疗手段与人类乳腺癌近年来,治疗人类乳腺癌的手段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化疗、内分泌治疗、放疗、靶向治疗等都是目前的主要手段。
其中,靶向治疗的进展最为显著。
靶向治疗通过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标记分子或关键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如HER2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可采用靶向HER2的药物治疗,这种治疗手段已经成为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之一。
此外,免疫治疗也是目前人类乳腺癌治疗的前沿领域之一。
在某些患者中,通过刺激患者的免疫系统,可以产生远期致死的抗肿瘤免疫效应。
总之,人类乳腺癌研究的最新进展涉及了基因、信号通路以及治疗手段等多个方面。
乳腺癌新药进展及疗法

最新乳腺癌新药进展及最新疗法乳腺癌发病率居所有女性恶性肿瘤首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简称IARe)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全球乳腺癌新增人数达226万,已超越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
据《202 0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乳腺癌新发病例41.6万例, 占全球乳腺癌新增人数的18.4% ,乳腺癌防治工作仍面临巨大挑战。
《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目前,我国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有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放射线治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而新药的研发与上市对于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期,改变乳腺癌治疗格局具有深远意义。
下面请让我们一起来盘点2021年度乳腺癌药品新进展:阿贝西利(AbemaCiClib)——对抗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抗癌新星激素受体阳性(HR+浮L腺癌患者约占总人数的70%~80% ,因HR+ 患者群体肿瘤生长最慢、复发转移率最低,内分泌治疗是其主流的治疗方式。
在内分泌治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开展背景下,CDK4/6抑制剂便是其中一个重头戏。
因为在细胞周期发展中,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被鉴定为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关键调节因子。
当CDK4/6过度表达时,细胞将会出现失控增殖。
CDK4/6是雌激素受体(ER)等多条信号通路的共同下游靶点,在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中,ER -CyClin-CDK4/6信号通路活跃增加,因此细胞便出现异常生长。
如果抑制CDK4/6激酶的活性,就能通过信号通路的下游来抑制细胞增殖。
当CDK4/6抑制剂和内分泌治疗联合应用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治疗上,就相当于双重抑制信号通路,效果更佳。
阿贝西利(AbemaCiClib)作为年初刚在国内上市流通的CDK4/6抑制剂,由礼来公司开发,通过MONARCH系列临床验证,为无数乳腺癌患者带来更优的生存质量,改变了乳腺癌的治疗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妥珠单抗 (欧 盟) + 多西他赛
一线
复宏汉霖
基于疗效和安全性,曲妥珠单抗HLX02具有替代欧盟来 源曲妥珠单抗(EU-TZB)为病人提供治疗选择的潜力。
Ⅲ期 Ⅱ期 Ⅱ期 Ⅱ期 Ⅱ期
NCT02819518 派姆单抗 + 化疗 安慰剂 + 化疗
吡咯替尼 + 曲妥珠
-
单抗 + 卡铂 + 多
-
西他赛
表柔比星/环磷酰胺 多西他赛 + 卡 NCT03140553 + 多西他赛 + 曲妥 铂 + 曲妥珠单
TCH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EC-TH组相近,但pCR率高于 曲妥珠单抗:罗氏 EC-TH组。TCH方案可能是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首选
方案。
表柔比星 + 环 NCT03154749 多西他赛 + 卡铂 磷酰胺 + 多西
他赛
一线
多卡西铂他:赛百宝:时安美万施特贵;六有周效期且多安西全他 。赛联合卡铂新辅助治疗早期三阴型乳腺癌
珠单抗 (EC-TH组) 抗 (TCH组)
一线 一线 一线
默沙东
在PD-L1 CPS≥10的未经治疗的局部复发、不能手术或 转移性肿瘤的患者中,派姆单抗+化疗与化疗相比有统计 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改善。
吡咯替尼:恒瑞; 吡咯替尼联合TCbH方案对于早期HER2阳性初治乳腺癌 曲妥珠单抗:罗氏 患者能带来优异的tpCR和ORR,同时毒性安全可控。 ,
1L 阿贝西利+ NSAI 安慰剂 + NSAI III期
研发公司 礼来制药
mPFS 试验 vs 对照
未达到 vs 13.28 mo
研究可比关键数据
ORR
pCR率
试验 vs 对照 试验 vs 对照
52.4 % vs 31.7 %
-
3级以上不良反应 试验 vs 对照
-
1L
曲妥珠单抗HLX02 曲妥珠单抗(欧 (国产)+ 多西他赛 盟)+ 多西他赛
ARX788在 HER2 阳性MBC中显示良好的安全性、耐 受性及疗效。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铂类和吉西他滨治疗三阴乳腺癌
1 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曲妥珠单抗成为乳腺癌一线热门选择,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有望成为国内乳腺癌一线、二 线治疗新药
一线治疗药物研发
治疗 阶段
试验组
对照组
临床 阶段
Ⅱ期和Ⅲ期乳腺癌治疗较多
临床阶段 I II III IV
临床 研究编号
Ⅳ期
ChiCTR-ONC13003471
试验组药物
洛铂 + 紫杉醇/多 西他赛/吉西他滨/
长春瑞滨
对照组药物 -
治疗阶段
研发公司
结论
二线
Ze长(nt安被ar国许is(际可原制方研药));基患于者洛提铂供(了一LB种P)可的供方选案择是的有治效疗和方安案全。的,为中国MBC
贫血 (4.5 %),血小 板减少 (2.3 %) 等
(试验组)
表柔比星/环磷酰胺 多西他赛+卡铂+
1L + 多西他赛 + 曲妥 曲妥珠单抗 Ⅱ期
罗氏
-
珠单抗 (EC-TH组)
(TCH组)
-
38.5 % vs 56.1 %
-
吡咯替尼 + 曲妥珠
1L 单抗 + 卡铂 + 多西
-
他赛
Ⅱ期 恒瑞;罗氏
-
PR 3例 (37.5%); SD 5例 (62.5%)
III期
复宏汉霖
-
71.3 % vs 71.4 %
-
-
1L 派姆单抗 + 化疗 安慰剂 + 化疗 III期
默沙东
9.7 mo vs 5.6 mo (CPS≥10)
-
-
68.1 % vs 66.9 %
1L
多西他赛 + 卡铂
表柔比星 + 环磷 酰胺 + 多西他赛
Ⅱ期
安万特,百时 美施贵宝
-
-
61.4 % vs 38.6 %
33%
10% 抗体药
化药
42%20%ຫໍສະໝຸດ 核酸药化药+免疫疗法联用 免疫疗法
中药
化药
抗血管生成类药物
70%
乳腺癌治疗主要靶点:HER2
11%
11% 11%
11%
HER2
CDK4&6
PD-1
56%
DNA
临床I期和II期的乳腺癌药物研究较多
11% 11%
33% 44%
Ⅳ期 Ⅲ期 Ⅱ期 Ⅰ期
2
vYnUkWeVyUjXhU6MdN9PoMrRtRpPfQmNpPeRqRpObRoOzQwMoOtOMYpNtO
乳腺癌药物研发进展分析
CSCO乳腺癌研发总结
乳腺癌的药物研发以抗体类药物为主,其中HER2是抗体研发的主要靶点。化药小分子研发则以 EGFR、HER2、CDK4&6为主要靶点。
在抗体类药物和小分子化学药物的研发中,复宏汉霖自主研发的曲妥珠单抗HLX02临床数据良好, 有望替代欧盟来源曲妥珠单抗为病人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恒瑞医药的吡咯替尼联合TCbH方案对于 早期HER2阳性初治乳腺癌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礼来制药的阿贝西利和NSAI或氟维司群联 用,有望成为乳腺癌一线治疗方案。默沙东的派姆单抗+化疗联用与化疗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和 临床意义的改善效果。
NCT03907098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 素
-
一线或二线
先声药业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对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 有治疗效果,TNBC疗效更优。
Ⅰ期 -
CTR20171162 -
AS269偶联物 (ARX788)
吉西他滨 + 顺 铂 + 参芪扶 正注射液
-
吉西他滨 + 顺 铂
二线 -
浙江医药 丽珠集团
-
-
1Lor 2L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先声药业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商品名:恩度)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血管内皮抑制素类抗 血管药物,同时拥有中国和美国专利。本次CSCO会议中公布数据,显示恩度联合化疗对HER-2阴 性的晚期乳腺癌(尤其是TNBC)有治疗效果且耐受性较好。
投资建议:建议重点关注恒瑞医药(吡咯替尼)、复宏汉霖(曲妥珠单抗)、先声药业(重组人 血管内皮抑素)等。
风险提示:临床研究进展不达预期风险。
1. 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3. PD-1:程序性死亡受体 1
1
2. EGF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之一
4. CDK4&6: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4&6
乳腺癌治疗药物研发分布
乳腺癌治疗的药物研发以抗体药为主
临床治疗方式以化药+免疫疗法联用为主
8% 8% 8%
Ⅲ期
NCT02763566
阿贝西利 + NSAI/ 安慰剂 + NSAI/
氟维司群
氟维司群
一线
礼来制药
阿贝西利联合NSAI或氟维司群为HR+/HER2- ABC绝经 后女性提供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PFS改善,提高客观缓 解率,且未观察到新的安全性信号。
Ⅲ期
NCT03084237
曲妥珠单抗HLX02 (国产)+ 多西他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