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导论第4章 土壤环境及土壤污染_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环境学概论土壤环境PPT课件

土壤污染的间接有害性 • 次生污染源 • 影响作物品质
第四章 土壤环境
3
第3页/共70页
影响土壤污染程度的因素 污染物的数量 强度 土壤自身的净化能力
土壤净化: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
转化,而使土壤污染的浓度降低而消失的过程。
第四章 土壤环境
4
第4页/共70页
为什么土壤具有净化功能?
湘潭锰矿
距离 沟边 50m 150m 250m 对照区
Cd 6.25 5.0 1.38 1.13 0.31 Mn 14100 5119 1549 1549 309
14
第14页/共70页
大气污染型
➢ 污染来源:被污染的大气,污染物通过降 水或沉降落入土壤表层
➢ 污染分布特点:以大气污染源为中心呈环 状或带状分布,长轴沿主风向伸长。
大气污染型
农业污染型
生物污染型
固体废弃物污染型
第四章 土壤环境
11
第11页/共70页
水体污染型
污染来源:污水灌溉或受污染水淹没 污染分布特点:沿河流或灌溉干支渠成枝形片状分布
沈阳张士灌区用污水灌溉20多年后,污染耕地 2500多公顷,造成了严重的镉污染,稻田含镉 5~7mg/kg。
第四章 土壤环境
➢ 均值-标准差法 ➢ 差异检验法 ➢ 富集系数法 ➢ 相关分析法
第四章 土壤环境
21
第21页/共70页
二、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污染特征
1、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一般不易随水移动, 不能为微生物分解,而在土壤中累积。
2、具有表聚现象。
3、植物对各种重金属的需求有很大差别:
有些重金属是植物生长发育中并不需要的,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明显等;
➢ 有机-无机胶体的吸附作用 重金属被土壤胶体的吸附固定可分为两种 方式:如金属元素被吸附在胶体表面的交 换点上,则较易被释放;如保持在胶体矿 物的晶格中,则很难释放,不利于金属元 素的迁移。
第四章 土壤环境
3
第3页/共70页
影响土壤污染程度的因素 污染物的数量 强度 土壤自身的净化能力
土壤净化: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
转化,而使土壤污染的浓度降低而消失的过程。
第四章 土壤环境
4
第4页/共70页
为什么土壤具有净化功能?
湘潭锰矿
距离 沟边 50m 150m 250m 对照区
Cd 6.25 5.0 1.38 1.13 0.31 Mn 14100 5119 1549 1549 309
14
第14页/共70页
大气污染型
➢ 污染来源:被污染的大气,污染物通过降 水或沉降落入土壤表层
➢ 污染分布特点:以大气污染源为中心呈环 状或带状分布,长轴沿主风向伸长。
大气污染型
农业污染型
生物污染型
固体废弃物污染型
第四章 土壤环境
11
第11页/共70页
水体污染型
污染来源:污水灌溉或受污染水淹没 污染分布特点:沿河流或灌溉干支渠成枝形片状分布
沈阳张士灌区用污水灌溉20多年后,污染耕地 2500多公顷,造成了严重的镉污染,稻田含镉 5~7mg/kg。
第四章 土壤环境
➢ 均值-标准差法 ➢ 差异检验法 ➢ 富集系数法 ➢ 相关分析法
第四章 土壤环境
21
第21页/共70页
二、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污染特征
1、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一般不易随水移动, 不能为微生物分解,而在土壤中累积。
2、具有表聚现象。
3、植物对各种重金属的需求有很大差别:
有些重金属是植物生长发育中并不需要的,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明显等;
➢ 有机-无机胶体的吸附作用 重金属被土壤胶体的吸附固定可分为两种 方式:如金属元素被吸附在胶体表面的交 换点上,则较易被释放;如保持在胶体矿 物的晶格中,则很难释放,不利于金属元 素的迁移。
土壤污染及其治理方法ppt课件

❖ 目前,我国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已达330多万公顷。
.
11
污灌有没有好处?
❖ 很多年来污灌在我国北方地区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灌溉 形式。如果使用恰当,利用经过预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或 某些工业废水进行农田灌溉,一般可有增产效果,因为这 些污水中含有许多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
❖ 采用污灌节省了灌溉用水,并且使污水得到了土壤的净化, 减少了治理污水的费用。
.
33
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
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 污染土壤治理的化学方法 增施有机肥料 调控土壤氧化还原条件
换土和翻土
.
34
1、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
土壤污染物质可以通过生物降解或植物吸收而被净化。 蚯蚓是一种能提高土壤自净能力的动物,利用它还能处理城 市垃圾和工业废弃物以及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因此, 蚯蚓被人们誉为“生态学的“大力士”和“净化器”等。
❖ 土壤环境污染的发生往往是多源性质的。对于同一区域受 污染的土壤,其污染源可能同时来自受污染的地面水、大 气,或同时来自固体废物以及农药、化肥等多方面。因此, 土壤环境的污染往往是综合污染型的,但对于一个地区或 区域的土壤来说,土壤污染可能是以某一污染类型或某两 污染类型为主。
.
22
三、土壤污染的特点
.
7
❖ 对于各种土壤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目前尚缺乏系统
的调查资料。仅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全国每年就因重 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另外被重金属污染的粮 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 对 于农药和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菌污染等其他类 型的土壤污染所导致的经济损失,目前尚难以估计。
❖ 各种大气飘尘中包括重金属、非金属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性 散落物等多种物质,它们也会造成土壤的多种污染。
.
11
污灌有没有好处?
❖ 很多年来污灌在我国北方地区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灌溉 形式。如果使用恰当,利用经过预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或 某些工业废水进行农田灌溉,一般可有增产效果,因为这 些污水中含有许多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
❖ 采用污灌节省了灌溉用水,并且使污水得到了土壤的净化, 减少了治理污水的费用。
.
33
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
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 污染土壤治理的化学方法 增施有机肥料 调控土壤氧化还原条件
换土和翻土
.
34
1、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
土壤污染物质可以通过生物降解或植物吸收而被净化。 蚯蚓是一种能提高土壤自净能力的动物,利用它还能处理城 市垃圾和工业废弃物以及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因此, 蚯蚓被人们誉为“生态学的“大力士”和“净化器”等。
❖ 土壤环境污染的发生往往是多源性质的。对于同一区域受 污染的土壤,其污染源可能同时来自受污染的地面水、大 气,或同时来自固体废物以及农药、化肥等多方面。因此, 土壤环境的污染往往是综合污染型的,但对于一个地区或 区域的土壤来说,土壤污染可能是以某一污染类型或某两 污染类型为主。
.
22
三、土壤污染的特点
.
7
❖ 对于各种土壤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目前尚缺乏系统
的调查资料。仅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全国每年就因重 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另外被重金属污染的粮 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 对 于农药和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菌污染等其他类 型的土壤污染所导致的经济损失,目前尚难以估计。
❖ 各种大气飘尘中包括重金属、非金属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性 散落物等多种物质,它们也会造成土壤的多种污染。
第四章土壤环境ppt课件

4.土壤污染类型:
⑴水体污染型 ⑵大气污染型 ⑶农业污染型 ⑷固体废弃物污染源
三、土地沙化、荒漠化和沙尘暴
土地沙漠化已成为世界性灾难。全世界沙 漠和沙漠化土地已有4500多万平方公里,沙 漠化土地每年还以5至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 扩大,全世界有10亿人口的生产、生活直接 受沙漠威胁,2/3的国家和地区饱尝土壤沙化 之苦。土壤沙化已被列为当今世界十大环境 问题之首。
到1993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332.7万平 方公里,超过国土总面积的1/3。我国荒漠化最严重 的地区在西北部的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宁夏等 省和自治区,尤其是半干旱地带的农牧交错区和草原 上开垦的干旱农业区。
我国的沙尘暴
1993年5月5日,甘肃省金昌市遭受特大沙尘暴, 黑风过境时,能见度为零米,风速32米/秒。这次 特大沙尘暴横扫我国西北110万平方公里、72个 县市、1200万人口。据统计,共夺去了80多人的 生命,资产损失近10亿元。
3.沙尘暴:
前苏联的黑风暴事件。十万拓荒者在哈萨克 斯坦北部,俄罗斯东部,开垦了4000万公顷土 地;到了1963年,干旱的春天发生了沙尘暴, 300万公顷的作物由于干旱全部损失掉。
美国1934年的黑风暴事件。
美国1934年的沙尘暴
我国的实例:
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黄河流域大片丰沃的森林与良田成为风沙迷漫的高原 荒地;著名的丝绸之路等等;
第四章 人类生存的基础 ——土壤环境
土壤是环境中特有的组成部分,是位 于陆地表面呈连续分布,具有肥力并能 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它是一个复杂的物 质体系。
一、土壤目前的环境问题:
1、生态破坏问题:土壤退化、土壤 侵蚀、水土流失、沙漠化和荒漠化等;
2、环境污染问题:农药、化肥的投 入;污水灌溉;“三废”堆弃等,造成 土壤污染事件的发生;
土壤污染与防治PPT课件

•36
三、土壤酸化 土壤酸化是指在自然或人为条件下土壤pH
值下降的过程。土壤的自然酸化过程是盐基阳 离子淋失,使土壤交换性阳离子变成以Al3+、 H+为主的过程,是相对缓慢的。
人类活动改变了自然酸化的程度、范围以 及速度,工业排放的SO2和NOx,它们与大气 中的水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机酸,使降水pH 值降低至4.0以下。
•2
土壤具有如下特征:①具有生产力 含有植物生长所 必需的营养元素、水分等适宜条件;建筑物的基础和 工程材料;②具有生命力 生物多样性最丰富、能量交 换、物质循环最活跃的地球表层;③具有环境净化力 是具有吸附、分散、中和、降解环境污染物功能的环 境仓;④中心环境要素 是由矿物颗粒、有机质、水、 空气和生物组成的地球表层,是一个开放系统,使自 然环境的中心环节。基于上述,可将土壤定义为“土 壤是历史自然体,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 的具有生命力、生产力的疏松而不均匀的聚积层,使 地球系统的组成部分和调控环境质量的中心要素”。
•12
3)富铝化过程 富铝化过程又称作脱硅过程、脱硅富铝化过
程。它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物质由于矿物 的风化,形成弱碱性条件,促进可溶性盐及硅 酸大量流失,而造成铁铝在土体内相对富集的 过程。因此它包括两方面的作用,即脱硅作用 和铁铝相对富集作用。
•13
4)钙化过程 钙化过程主要出现于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由
•21
一、土壤污染的特点 1、隐蔽性和潜伏性 2、可逆性和长期性
•22
二、土壤污染的类型 1、水体污染型
水体污染型是指利用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 水和受到污染的地表水进行灌溉而导致的土壤 污染。 2、大气污染型
大气污染型是指大气污染物通过干、湿沉降 过程而导致的土壤污染。如大气气溶胶的重金 属、放射性元素和酸性物质等造成的土壤污染。
三、土壤酸化 土壤酸化是指在自然或人为条件下土壤pH
值下降的过程。土壤的自然酸化过程是盐基阳 离子淋失,使土壤交换性阳离子变成以Al3+、 H+为主的过程,是相对缓慢的。
人类活动改变了自然酸化的程度、范围以 及速度,工业排放的SO2和NOx,它们与大气 中的水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机酸,使降水pH 值降低至4.0以下。
•2
土壤具有如下特征:①具有生产力 含有植物生长所 必需的营养元素、水分等适宜条件;建筑物的基础和 工程材料;②具有生命力 生物多样性最丰富、能量交 换、物质循环最活跃的地球表层;③具有环境净化力 是具有吸附、分散、中和、降解环境污染物功能的环 境仓;④中心环境要素 是由矿物颗粒、有机质、水、 空气和生物组成的地球表层,是一个开放系统,使自 然环境的中心环节。基于上述,可将土壤定义为“土 壤是历史自然体,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 的具有生命力、生产力的疏松而不均匀的聚积层,使 地球系统的组成部分和调控环境质量的中心要素”。
•12
3)富铝化过程 富铝化过程又称作脱硅过程、脱硅富铝化过
程。它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物质由于矿物 的风化,形成弱碱性条件,促进可溶性盐及硅 酸大量流失,而造成铁铝在土体内相对富集的 过程。因此它包括两方面的作用,即脱硅作用 和铁铝相对富集作用。
•13
4)钙化过程 钙化过程主要出现于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由
•21
一、土壤污染的特点 1、隐蔽性和潜伏性 2、可逆性和长期性
•22
二、土壤污染的类型 1、水体污染型
水体污染型是指利用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 水和受到污染的地表水进行灌溉而导致的土壤 污染。 2、大气污染型
大气污染型是指大气污染物通过干、湿沉降 过程而导致的土壤污染。如大气气溶胶的重金 属、放射性元素和酸性物质等造成的土壤污染。
《土壤环境》课件

土壤环境的形成与演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受到气候、地形、母质、生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演变过程 包括风化作用、成土过程和土壤类型形成等阶段,不同地区的土壤环境具有不同的特征和演化规律。
02
土壤环境组成与性质
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成分, 包括硅酸盐、氧化物、硫化物等。它 们决定了土壤的颜色、质地和pH值 等性质。
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条件
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土壤微生物在土壤形成、物质循环、 养分转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们 能够分解有机物、转化无机物、提供 养分等。
土壤微生物需要水分、有机物、无机 盐等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同时还需 要适宜的酸碱度和温度等环境条件。
土壤动物
土壤动物种类
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动物,包括蚯蚓、蚂蚁、蝼蛄等,它们在土 壤生态系统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恢复受损的土壤生态系统。
04
土壤环境质量与保护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与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土壤的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以 及土壤对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制定 出土壤环境质量的标准,为土壤环境 质量的评价提供依据。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依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对土壤环境 的质量进行评估,判断土壤环境是否 符合标准,是否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 康造成影响。
01
通过对土壤质量进行评价,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土壤肥
力和可持续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土壤改良与保护
02
通过科学合理的农业措施,如轮作、施肥和灌溉等,改良土壤
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同时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土壤污染防治
03
在农业生产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农药、化肥等污染物
的使用,降低土壤污染风险。
02
土壤环境组成与性质
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成分, 包括硅酸盐、氧化物、硫化物等。它 们决定了土壤的颜色、质地和pH值 等性质。
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条件
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土壤微生物在土壤形成、物质循环、 养分转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们 能够分解有机物、转化无机物、提供 养分等。
土壤微生物需要水分、有机物、无机 盐等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同时还需 要适宜的酸碱度和温度等环境条件。
土壤动物
土壤动物种类
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动物,包括蚯蚓、蚂蚁、蝼蛄等,它们在土 壤生态系统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恢复受损的土壤生态系统。
04
土壤环境质量与保护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与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土壤的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以 及土壤对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制定 出土壤环境质量的标准,为土壤环境 质量的评价提供依据。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依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对土壤环境 的质量进行评估,判断土壤环境是否 符合标准,是否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 康造成影响。
01
通过对土壤质量进行评价,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土壤肥
力和可持续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土壤改良与保护
02
通过科学合理的农业措施,如轮作、施肥和灌溉等,改良土壤
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同时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土壤污染防治
03
在农业生产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农药、化肥等污染物
的使用,降低土壤污染风险。
土壤污染_PPT.ppt

二、土壤污染的常见形式
土壤退化
又称土壤衰弱,是指土壤肥力衰退导致 生产力下降的过程。是土壤环境和土壤理 化性状恶化的综合表征,有机质含量下降, 营养元素减少,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土壤 侵蚀,土层变浅,土体板结;土壤盐化、 酸化、沙化等。其中,有机质下降,是土 壤退化的主要标志。
二、土壤污染的常见形式
二、土壤污染的常见形式
土壤盐碱化
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 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 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 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
二、土壤污染的常见形式
• 我国盐碱化土地达9913万公顷,其中现代 化盐渍化土壤3693万公顷,潜在盐渍化土 壤1733万公顷。在现有耕地中,次生盐渍 化面积达 933万公顷。由于不适当灌溉等原 因,有的地区次生盐渍化面积还在扩大。
对土壤污染的治理,首先要减少农药使用。同时还要 采取防治措施,如针对土壤污染物的种类,种植有较强吸 收力的植物,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例如羊齿类铁角蕨属 的植物能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或通过生物降解净化土 壤(例如蚯蚓能降解农药、重金属等);或施加抑制剂改 变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方向,减少作物的吸收 (例如施用石灰),提高土壤的pH,促使镉、汞、铜、 锌等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此外,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 改变耕作制度、换土、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
• 主要表现在水田潜育化、土壤酸化和养分 亏缺。我国南方地区水田潜育化面积有433 万公顷。据1982年2400个监测点的雨水分 析, 酸雨频率占 44.5%,酸雨遍及我国22 个省(市),受害耕地面积达287万公顷。全 国缺钾土壤面积占耕地面积,由1949年的 39%上升到1983年的46%;缺磷土壤占耕 地面积,由1957年的27%上升到1983年的 70%。
土壤环境与污染

(3)土壤吸收性复合体的缓冲作用 (4)酸性土壤中存在的Al+离子有缓冲作用
3.土壤的氧化还原性质 4.土壤的吸收性能
(二)土壤环境中的胶体与元素迁移
1.土壤胶体性质 (1)胶体的表面性质
①胶体有极大的比表面 ②胶体具有巨大的表面能 ③土壤胶体带有电荷
(A)永久负电荷 (B)可变电荷 (C)净电荷 ④土壤胶体的动电性质 (2)土壤中的离子吸附 (3)土壤的凝聚和消散 2.土壤的离子交换 (1)土壤的阳离子交换 (2)土壤的阴离子交换
• 4 提高公众的土壤保护意识。土壤保护意识是指特定主体对土壤 保护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包括特定主体对土壤本质、 作用、价值的看法,对土壤的评价和理解,对利用土壤的理解 和衡量,对自己土壤保护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以及特定主体的 观念
三、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
1 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土壤污染物质可以通过生物 降解或植物吸收而被净化。蚯蚓是一种能提高土壤自净能 力的动物,利用它还能处理城市垃圾和工业废弃物以及农 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主要的有机污染物是化学农药
二、土壤污染的主要发生途径
其主要发生类型可归纳为以下四种:
1.大气污染型 特征是:污染物质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
2.水污染型 特点是沿河流或干支渠呈枝形片状分布。
3.固体废弃物污染型 工厂的尾矿废渣、污泥和城市垃圾等影响土壤。
4.农业污染型 主要来自施入土壤的化肥和农药
三、土壤污染与土壤净化
用,也与化学物质本身的组成和特性有关,同时还受 气候及其他环境条件的影响。
b.对于不同的污染物,土壤-植物系统的净化机理/能力 和过程是不同的 。
第三节 土壤背景值与土壤环境容 量
一、土壤背景值 1.土壤背景值 2.影响土壤背景值条件分析 二、土壤环境容量
3.土壤的氧化还原性质 4.土壤的吸收性能
(二)土壤环境中的胶体与元素迁移
1.土壤胶体性质 (1)胶体的表面性质
①胶体有极大的比表面 ②胶体具有巨大的表面能 ③土壤胶体带有电荷
(A)永久负电荷 (B)可变电荷 (C)净电荷 ④土壤胶体的动电性质 (2)土壤中的离子吸附 (3)土壤的凝聚和消散 2.土壤的离子交换 (1)土壤的阳离子交换 (2)土壤的阴离子交换
• 4 提高公众的土壤保护意识。土壤保护意识是指特定主体对土壤 保护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包括特定主体对土壤本质、 作用、价值的看法,对土壤的评价和理解,对利用土壤的理解 和衡量,对自己土壤保护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以及特定主体的 观念
三、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
1 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土壤污染物质可以通过生物 降解或植物吸收而被净化。蚯蚓是一种能提高土壤自净能 力的动物,利用它还能处理城市垃圾和工业废弃物以及农 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主要的有机污染物是化学农药
二、土壤污染的主要发生途径
其主要发生类型可归纳为以下四种:
1.大气污染型 特征是:污染物质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
2.水污染型 特点是沿河流或干支渠呈枝形片状分布。
3.固体废弃物污染型 工厂的尾矿废渣、污泥和城市垃圾等影响土壤。
4.农业污染型 主要来自施入土壤的化肥和农药
三、土壤污染与土壤净化
用,也与化学物质本身的组成和特性有关,同时还受 气候及其他环境条件的影响。
b.对于不同的污染物,土壤-植物系统的净化机理/能力 和过程是不同的 。
第三节 土壤背景值与土壤环境容 量
一、土壤背景值 1.土壤背景值 2.影响土壤背景值条件分析 二、土壤环境容量
土壤环境污染PPT课件

• (3)土壤是绿色植物生长的基地,通过植物生命活动,土壤中的污染物质可被其转化、吸收和转移。
第12页/共43页
• 在土壤中污染物的累积和净化是同时进行的,是 两种相反作用的对立统一过程,两者处于一定的 相对平衡状态。如果输入土壤的污染物质其数量 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的净化作用速度,打破了积累 和净化的自然动态平衡,就使积累过程逐渐占据 优势。当污染物质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必 然导致土壤正常功能的丧失,使土壤质量下降和 影响植物生长发育或使植物体内该污染物含量增 高,并通过食物链最终影响人体健康。
第17页/共43页
第二节 土壤重金属污染
• 土壤本身含有一定量的重 金属元素,其中很多是作 物生长所需要的微量营养 元素如Mn、Cu、Zn等。 因此,只有当叠加进入土 壤的重金属元素积累的浓 度超过了作物需要量和可 忍受程度,作物才表现出 受毒害症状,或作物生长 并未受害但产品中某种金 属含量超过标准,造成对 人畜的危害时,才能认为 土壤已被重金属污染。
第24页/共43页
• 如果元素不是存在于矿物中,而是以被黏土矿 物吸附的结合形态存在,那就必须考虑其潜在 影响。实验证实,被黏土矿物吸附的Cu、Pb、 Zn及其他重金属,受环境pH值影响很大。但 环境变为酸性,H+浓度增高时,H+将和重金 属离子争夺黏土矿物表面的可交换位置,结果 使原先被吸附在黏土矿物表面的部分重金属离 子释放出来;H+浓度越大,交换释放出来的 重金属离子就越多。在环境变得极酸性时,黏 土矿物吸附的重金属离子几乎全部释放到体系 中。这些被释放出来的大量重金属离子有可能 重新加入食物链而迁移,从而引起人体健康的 危害。
• (4)取(3)中离心分离后加入3mL 0.02mol.L-1 HNO3 和5mL的30% H2O2,在85℃水浴锅中煮2h,并且不 断震荡,然后再加入3mL的30% H2O2,在85℃水浴 中煮3h,偶尔震荡。冷却后,加入5mL的3.2 mol/L 醋酸胺溶液(溶剂为20%的HNO3),稀释到20mL, 连续搅拌30min。离心分离,上清液为有机结合态,残渣 为残留态。
第12页/共43页
• 在土壤中污染物的累积和净化是同时进行的,是 两种相反作用的对立统一过程,两者处于一定的 相对平衡状态。如果输入土壤的污染物质其数量 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的净化作用速度,打破了积累 和净化的自然动态平衡,就使积累过程逐渐占据 优势。当污染物质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必 然导致土壤正常功能的丧失,使土壤质量下降和 影响植物生长发育或使植物体内该污染物含量增 高,并通过食物链最终影响人体健康。
第17页/共43页
第二节 土壤重金属污染
• 土壤本身含有一定量的重 金属元素,其中很多是作 物生长所需要的微量营养 元素如Mn、Cu、Zn等。 因此,只有当叠加进入土 壤的重金属元素积累的浓 度超过了作物需要量和可 忍受程度,作物才表现出 受毒害症状,或作物生长 并未受害但产品中某种金 属含量超过标准,造成对 人畜的危害时,才能认为 土壤已被重金属污染。
第24页/共43页
• 如果元素不是存在于矿物中,而是以被黏土矿 物吸附的结合形态存在,那就必须考虑其潜在 影响。实验证实,被黏土矿物吸附的Cu、Pb、 Zn及其他重金属,受环境pH值影响很大。但 环境变为酸性,H+浓度增高时,H+将和重金 属离子争夺黏土矿物表面的可交换位置,结果 使原先被吸附在黏土矿物表面的部分重金属离 子释放出来;H+浓度越大,交换释放出来的 重金属离子就越多。在环境变得极酸性时,黏 土矿物吸附的重金属离子几乎全部释放到体系 中。这些被释放出来的大量重金属离子有可能 重新加入食物链而迁移,从而引起人体健康的 危害。
• (4)取(3)中离心分离后加入3mL 0.02mol.L-1 HNO3 和5mL的30% H2O2,在85℃水浴锅中煮2h,并且不 断震荡,然后再加入3mL的30% H2O2,在85℃水浴 中煮3h,偶尔震荡。冷却后,加入5mL的3.2 mol/L 醋酸胺溶液(溶剂为20%的HNO3),稀释到20mL, 连续搅拌30min。离心分离,上清液为有机结合态,残渣 为残留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质地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比较
土 类
母 质
土层 深度
质 地
CoNiຫໍສະໝຸດ MnCuZn
Cd
Cr
Pb
As
褐 闪 32-69 粘 34.5 92.2 772 39.8 108 1.25 175 30 12.54
红长
质
壤 岩 35-60 壤 25.0 69.1 519 30.5 82.1 1.50 145 15.0 10.36
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同样也是环境资源,也面临着环境问题:
(1)污染性土壤环境问题 (2)非污染性土壤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第一节 土壤污染概述
一、 土壤污染的定义与特征
1. 定义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 土壤自净能力,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土壤质 量 恶化表 现为土 壤 的物理、化学及生物进程被破坏,土壤肥力下降, 土壤正常功能丧失,甚至 出现 毒性 ,进而对土壤生物甚至人 类生存产生直接或潜在的危害。
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Tessier分析方法
农业生产污染型 农业生产中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 使得一些 巨 毒、难降解污染物迁移积累到土壤系统 中,使土壤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四、主要土壤污染物
土壤污染物:进入土壤并影响土壤正常作用的物 质,即改变土壤成分、降低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 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
❖ 有机物:主要是化学农药、除草剂等;酚类化合物、原 油等,此外还有致病微生物。
第二节 土壤重金属污染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
❖ 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不易随水相移动,不能为微生物分解, 易在土壤中累积。
❖ 同在水环境中一样,一些重金属元素(如汞)能在土壤环境 中转化成毒性更强的化合物(甲基汞),并通过植物吸收在植 物体内富集转化,通过食物链最后进入人体,对人类带来危 害。
❖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累积初期,不易被人们觉察和关注,具有 一定的潜伏期。
❖ 美国首先于1961年由地质调查局在美国大陆开展 背景值的调研工作,1984年发表了“美国大陆土壤 及其他地表物质中的元素浓度”的专项报告,1988 年完成了美国土壤背景值的研究。
❖ 日本在1978—1984年也开展了全国范围的表土和 底土背景值的调研,调研了Cu、Pb、Zn、Cd、Cr 、Mn、Ni和As 8种元素的含量。
质
气候生物带对土壤背景值的影响
✓在高寒、高山地带,土壤环境背景值几乎和母岩
母质含量相同;
✓在温带、暖温带、半干旱、干旱地区的地带性土
壤,土壤环境背景值与母岩母质元素含量接近;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土壤环境背景值与成土母岩
、母质化学成分有很大的变化。
土壤背景值的意义
(1)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2)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3)环境与人类健康方面的应用 (4)异常区域在找矿上的意义
不同母岩形成的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比较
土类 母质 Co Ni Mn Cu Zn Cd Cr Pb Hg As
辉长岩 83.6 181 1240 141 188 2.4 506 19.9 0.04 1.11 褐 红 壤 花岗岩 26.4 28.8 584 15.7 123 1.41 68.2 21.4 0.05 3.46
植物利用的形态存在于土体中,暂时退出生物小循环,脱离食物 链。 ❖ 通过生物和化学降解,污染物变为毒性较小或无毒性的物质。 ❖ 有些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发生被分解气化,迁移至大气环境中。
六、 土壤环境背景值
环境背景值:通常指环境各要素(大气、水体 和土壤)在没有污染物质进入的正常情况下, 各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赋存形态。 土壤背景值:没有或很少受到人类活动(特别 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 组成及含量。
❖ 重金属污染物 ❖ 放射性物质 ❖ 致病微生物
五、土壤自净作用
土壤自净作用是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土壤的自身作用,使污
染物在土壤中的浓度或毒性降低的过程。土壤自净能力是有限的。 土壤净化功能的原因
❖ 污染物在土壤的液相中可通过扩散,逐步降低污染物浓度 ❖ 经沉淀、胶体吸附等作用可使污染物发生形态变化,变为难以被
土壤自然形成过程极其缓慢,一般每百年仅以0.5~2cm的 速率进行。
土壤资源一旦遭到污染或人为干扰后将很难在短期内得 以恢复。
三、土壤污染类型
水污染型 工业、城市和农村污水直接排放或进行农田灌溉 时,水中的污染物在土壤中积累并超过土壤自净能力时便产 生土壤污染。
大气污染型 大气污染物通过各种沉降方式进入土壤后,改 变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土壤受到污染。
我国土壤环境背景值的研究始于70年代中 期,1982年国家把环境背景值调查研究列入 “六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86年再次将 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列为“七五”重点科技 攻关课题,并于1990年出版了《中国土壤元 素背景值》专著。
影响土壤背景值的因素
成土母质母岩 气候带 。。。。。。
母岩影响土壤背景值
生物污染型 未经消毒灭菌的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粪便等 直接排到土壤中,会使土壤受到有害微生物的污染,成为某 些病原菌的栖息繁殖地。
固废污染型 各类金属矿场开采的尾矿废弃物、重金 属冶炼厂的矿渣以及“白色垃圾“(废塑料包装物及 废农膜)堆放在露天 , 经过长时间的雨水淋溶作用 ,污染物质进入土壤。
二、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分级
❖ 土壤中的重金属可与土壤矿物质(主要是粘土 矿和硅酸盐矿)、有机物(如腐殖酸等)发生沉淀 与溶解、络合作用、吸附与解吸等多种物理、化学 和生物作用,使重金属在土壤中表现出不同的赋存 状态。
❖ 虽然土壤重金属总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 的污染状况,但很难反映土壤重金属的环境行为和 生态效应,重金属形态常被认为是决定土壤重金属 生物有效性及其环境行为的关键。
二、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分级
❖ 不同学者提出了多种土壤重金属形态分级方法。多 是基于不同提取剂对土壤重金属的连续提取,得到 的土壤重金属形态实际上是基于提取剂的操作定 义。
❖ 多种形态分级方法中,应用较多的是Tessier的五 级连续提取法以及在此基础上改进的方法。
❖ Tessier连续提取法将土壤重金属分为交换态、碳酸 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和残 渣态5种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