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食叶害虫科学防治论文

林木食叶害虫科学防治论文
林木食叶害虫科学防治论文

林木食叶害虫科学防治

摘要:阐述林木食叶害虫的防治策略,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诱杀、无公害药剂防治、植物检疫等方面,以为食叶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木食叶害虫控制防治

林木食叶害虫一般不会造成林木死亡(一些暴食性害虫或短时

间内反复发生的例外),但会影响林木生长量,而有些带有毒毛的害虫毒毛脱落后会污染环境,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在大发生时(例如松毛虫),会侵入农宅、农田,危及人类生产生活安全。因此,林木食叶害虫防治,一般都采取生态控制策略,尽量保证“有虫不成灾”。对于一些常发性、易暴发成灾的食叶害虫,加强虫情监测,在低虫口状态下,一般采取生物防治措施,控制其不成灾;一旦出现暴发成灾势头,应迅速采取无公害药剂进行防治,以压低虫口密度至安全阈值

之内。

一、生物防治

1、释放、招引天敌。释放瓢虫、虎甲、蜘蛛等捕食性天敌和寄生蜂等寄生性天敌,挂置鸟巢,招引益鸟捕食害虫,从而达到控制虫口密度的目的。

2、微生物控制。释放或喷洒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多角体病毒等进行防治,尤其是在低虫口状态下,经常补充林内微生物,以控制虫口密度保持在低虫口状态下,从而不会对林木造成危害。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篇一,森林病虫害防治 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促进森林健康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是当代林业发展的时代重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最高目标,也是打好林业“相持阶段”攻坚战的科学之举,长远之策,任务之重。 云南是一个林业大省,也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任务繁重的一个省。20XX年是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最艰苦的一年,一是由于罕遇持续高温、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首次高达600余万亩,占全省有林面积的3%,创历史新高,二是蛀干害虫小蠹虫发生面积近200万亩,在滇中、滇东、滇西北地区危害最甚,形成了全省第二个钻蛀性害虫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高峰,三是重大外来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不断传入,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带来了新的考验。 云南省森林病虫防治在国家林业局、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加大行政执法、强化行政管理、实行科学防控,采取强硬措施,在极其困难的情况 下,20XX年全省防治林业有害生物万亩,森林植物及林产品调运检疫率达led safe return to camp. The next evening, the SDF ... Period, a large number of "loyalty save" influx of Wujiang. "Loyalty save" or "jiuguojun", formerly known as "Action 95%、种苗产地检疫率达99%、监测覆盖率达%。在完成年初提出的目标管理指标的同时,还为今后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和探索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构建五个体系 一是构建统一组织协调体系。全省16个州市政府均成立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对本地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除治工作实行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授权森防部门负责日常管理,进一步完善林业系统内部各级林业主管部

森林病虫害防治论文

森林病虫害防治论文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针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和防治措施,以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对减轻森林资源损失、提高森林质量、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和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问题;对策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湟中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森防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森防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目标管理责任制得到完善落实,防治技术手段和防治成效不断提高,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森防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 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据湟中县森防站统计资料来看,2000—2008年,病虫害发生面积以每年6 666.67 hm2逐年上升。主要是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冬

季偏暖,害虫越冬死亡率低,发生面积又有所上升,再加上退耕还林户只领补助款,不重视防治病虫害等因素所致;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加大。 1.2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 目前,全县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 7~8种增加到10多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湟中县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桦尺蠖、鼢鼠、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生长量下降,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1.3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黄斑性天牛侵入湟中县,由于对其采取了有效措施进行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还有桦尺蠖和鼢鼠,如果不加大力度防治,很有可能对湟中县大面积桦树林、青杨林、沙棘林等造成毁灭性危害。 1.4顽固难治,暴发现象时有发生 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鼢鼠、桦尺蠖,加上新侵入的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2制约因素

杨树食叶害虫防治技术方案

杨树食叶害虫防治技术方案本方案中的杨树食叶害虫主要指发生普遍的杨扇舟蛾、杨小舟蛾、分月扇舟蛾、杨尺蠖、舞毒蛾和杨毒蛾。目的是对主要杨树食叶害虫防治提出指导意见,相关种类的防治可参照进行。 一、防治规划设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杨树食叶害虫防治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结合本地杨树食叶害虫的生活史、发生规律、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等因素,以县为施工设计的基本单位,进行施工作业设计。设计内容包括作业地点、林分类型、害虫种类、危害情况(危害程度、被害株率和虫口密度)、防治范围和面积,把面积、技术措施和工程量落实到小班或林权所有者,并绘制施工作业图、表,对相关内容要附有说明。 二、虫情监测预报 在发生区以县为单位设立中心测报点,做到一县一点,固定1—2名专职或兼职测报员,在重点发生的乡(镇)、林场设立监测点,对辖区内不同类型的杨树林地开展虫情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进行虫情预报。 (一)虫情监测 1、踏查法在上一年(代)虫情的基础上,通过检查虫态、危害状、虫粪等方法,监测杨树食叶害虫的发生情况。 2、灯诱法在片林和带状防护林内,利用杨树食叶害虫的趋光性,在成虫羽化期,于18:00—24:00在林缘适当地点悬挂黑光灯

引诱,监测杨树食叶害虫的发生情况。 3、性诱法在片林和带状防护林内,利用活体雌虫或性诱剂引诱,监测杨树食叶害虫的发生情况。 县乡测报点都要进行监测,发现杨树食叶害虫在当地已经发生,要及时报告上级森防机构,组织力量开展专项调查,进一步确定虫情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 (二)虫情预报 杨树食叶害虫防治规模大、费用高,准确掌握最佳防治时机和防治范围非常必要。因此,必须抓住幼虫期虫情预报,其它虫态的预报以定性为主。 县级中心测报点从每年的越冬虫态开始,进行系统虫情调查,确定杨树食叶害虫各虫态的发生期和发生量。在立地条件相同时,对四旁树和农田防护林,按5%的比例选择标准株;对片林和海防林,采用设标准地的方法,按每400亩林地设一块2亩标准地,标准地内的标准树不少于20株。调查时,在标准地内随机抽取样树5株,设样株按东、西、南、北随机抽取50cm标准枝1枝,每2日观察一次,记载杨树食叶害虫发育进度和发生数量。具体预报按国家和地方发布的预报方法执行。 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的统计标准为: 发生面积:平均50 cm标准枝2条幼虫; 危害程度:轻度为50 cm标准枝2—5条幼虫, 中度为6—8条幼虫,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方案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 作方案 1 2020年4月19日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方案 绿化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时常遇到各种病虫害,轻者造成生长不良,失去观赏价值,重者植株死亡,损失惨重。病虫害主要以防为主,及时防治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用药配比正确,操作安全,喷药均匀,无药害事故。 (1、应进行不定期病虫防治。对蚜虫、黄刺蛾,可采用吡虫啉进行防治;对青虫、蝼蛄等害虫的防治,可用1%辛硫磷灌杀;对蚧类的防治,可采用50%辛硫磷乳油1:1000-2500倍液防治。 (2、当有病虫害发生时,应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把病虫害消灭在幼期。 全年养护计划 根据我市的气候特点和树种、树性等实际情况,全年养护管理计划制订如下: 一月:气候寒冷,以防寒为主。 1、经常检查维护防寒设备、设施及苗木防寒包杂物,做好树干涂 白工作,避免发生冻害。 2 2020年4月19日

2、剪除病、枯、残枝,继续彻底清除越冬害虫的虫卵、及潜伏害 虫,采用石硫合剂对树干或灌木进行防治,及时做好苗木的修剪工作。 3、绿化保洁工作及其它交办事项。注意防火、安全巡视。 二月:气候仍较寒冷,气温有所回升,树木仍处于休眠,做好新的一年的准备工作。 1、继续做好一月份的工作。 2、苜蓿清除枯、落叶,维护绿地卫生。 3、绿化保洁工作及其它交办事项。注意防火、安全巡视。 4、及时做好苗木的施春肥工作,施足基肥、复合肥30g/m2。 5、开始浇返青水。 三月:气候开始好转,气温回升,万物复苏,养护进入较忙季节。三月份气温渐暖,许多病虫害即将发生,要维护修理好各种防虫防病器械并准备好药品,注意蚜虫、刺蛾、蚧虫的发生,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树穴进行中耕,清理各种枯枝杂草。 3 2020年4月19日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篇一: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切实爱护好森林资源,促进森林健康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进展,既是当代林业进展的时代重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最高目标,也是打好林业相持时期攻坚战的科学之举,长远之策,任务之重。 云南是一个林业大省,也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任务繁重的一个省。20XX年是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最困难的一年:一是由于罕遇持续高温、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首次高达600余万亩,占全省有林面积的3%,创历史新高;二是蛀干害虫小蠹虫发生面积近200万亩,在滇中、滇东、滇西北地区危害最甚,形成了全省第二个钻蛀性害虫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高峰;三是重大外来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不断传入,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带来了新的考验。云南省森林病虫防治在国家林业局、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加大行政执法、强化行政治理、实行科学防控,采取强硬措施,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20XX年全省防治林业有害生物448.78万亩,森林植物及林产品调运检疫率达95%、种苗产地检疫率达99%、监测覆盖率达88.97%。在完成年初提出的目标治理指标的同时,还为今后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总结和探究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构建五个体系 一是构建统一组织协调体系。全省16个州市政府均成立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对本地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除治工作实行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授权森防部门负责日常治理,进一步完善林业系统内部各级林业主管部预防和除治松材线虫病责任制,充分发挥各级林业部门在预防和除治松材线虫病工作中的政府参谋和助手作用,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协调指挥体系已差不多形成。 二是构建预测预报网络体系。省森防部门对全省1935个监测网点(其中35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从队伍、设施建设、治理手段、等方面进一步予以强化,1899个一般监测预报点、部分乡镇、林场和管护站的监测点得到了新的加强,涵盖全省要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区的县、乡(镇)、村的监测网络已差不多形成,全省组成了有3427名专兼职人员监测预报队伍,监测面积达1717.97万亩,监测覆盖率达88.97%,省、州(市)、县、乡、村五级林业有害生物联系报告制度得到健全,预测预报能力在全面提升。 三是构建林业有害生物突发应急反应体系。为了提高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省林业厅重视和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应急反应和防治法规体系建设。建立了由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各级森防站具体实施的林业外来有害生物突发及重大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制定了预防和除治松材线虫病应急预案、物资及技术储备。20XX年在除治外来有害生物的战斗中,省林业森防部门按照顾急方案,及时进行现场调查、监测、上报、策划、组织、调运药剂,确保了除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构建林业有害生物科学防控体系。加强对松材线虫病、小蠹虫、松毛虫、松尺蛾等病虫情调查,专门是对云南最要紧危害虫种小蠹虫为代表的钻蛀性害虫的发生和危害进行了详细的病虫情调查和监测预防,为制定防治方案实施科学防控打下了基础。省森防部门在总结前几年全省冬春虫情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其危害的特点和防治的难点,编制出全省的防治和治理总体规划,提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重点治理区域,抓住最佳时机,集中资金投入,实施攻坚突破等防控手段,使全省小蠹虫危害面积在一定程度得到操纵。 五是构建目标治理体系。目标治理是提升政府与社会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关注度和支持力的有效途径。省森防部门加大了推行目标治理责任制力度,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关注下,以成灾率、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产地检疫率为内容的新的治理体系在全省已逐步建立,双线目标治理责任制已开始实行,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产地检疫率将纳入全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目标考核内容,奖惩、举报和重大责任事故追究通报制度也正在制定中。

林木有害生物的调查报告

林木有害生物的调查报告 全市现有林地面积410万亩,其中用材林120万亩,其他均为经济林。在用材林中,以杨、柳、榆、槐、椿、白蜡、泡桐、合欢为主,其中杨树、柳树面积约占到全市用材林总面积的90%,且多为近年来的工程造林。然而,随着造林面积的迅速增加,林木病虫害发生也呈加重之势,给我市林木生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一)主要病害 据调查,我市造林树种杨属、柳属树木中,以病源微生物为主的病害杨属有25种,发生较普遍,经常造成灾害或偶发造成灾害。柳属树木病害有11种,能够构成危害的根枝干部病害主要有3种,为枝枯病、冠瘿病、腐烂病;叶部有1种,为斑病。同1980年全面调查相比,杨树病害危害种类增加了9种,而1980年只有腐烂病和溃汤病2种能够形成危害。在发病面积和发病率上,也呈大幅上升趋势。在1980年的28万亩杨树上仅发生万亩,发病率仅为%,而目前全市110万亩杨树病害发生合计(含所有病害)为万亩,其中轻度为万亩,中度以上发生的为万亩,总发生率为45%。危害较重的病害是腐烂病、溃汤病、锈病、角斑病、冠瘿病和杨树斑枯病;柳树在1980年调查时,没有造成危害的种类,而2004年则上升为4种。 林木病害的发生趋势是:原来造成危害的种类继续危

害,发生面积增大,危害程度加重;原来不构成危害的,现已成为危害种类,主要发生和成灾种类大幅增加,而且发生面积日趋增大,危害严重;同时传入了外来病源微生物,如冠瘿病、杨树花叶病毒病。冠瘿病已侵入我市的沧县、任丘、黄骅、东光、青县,分布面积达万亩,杨树花叶病毒病已侵入我市的*、青县、献县、海兴、孟村,分布面积为万亩。这些外来有害微生物将进一步扩大蔓延,危害加重。有害病源微生物一旦条件适合有可能大面积暴发流行,例如今年杨树腐烂病传播十分迅速,现在已有万亩发病并造成部分树木整株死亡。 (二)主要虫害 目前以杨树为寄主虫类有154种,经常发生或偶发造成危害的枝干部的主要虫害有光肩星天牛、星天牛、黄斑星天牛、桑天牛等13种;危害根部的有蝼蛄、暗黑鳃金龟等8种;危害叶部及枝梢害虫有杨扇舟蛾、杨小舟蛾、美国白蛾等22种。以柳树为寄主的虫类有186种,经常发生或偶发造成危害的根及枝干部害虫有蝼蛄、光肩星天牛、柳干木蠹蛾、小褐木蠹蛾等16种;枝梢及叶部害虫有绿盲蝽蟓、大青叶蝉、美国白蛾等18种。与1980年相比,杨树虫害主要种类增加了41种,而1980年仅有杨扇舟蛾、青杨天牛、光肩星天牛、星天牛、杨银潜叶蛾5种。同时,主要虫害的发生率也大幅增加。1980年全市28万亩的杨树上,虫害发生面积仅为万

园林植物主要食叶害虫

园林植物主要食叶害虫 发生特点: ①咀嚼口器 ②营裸露生活 ③繁殖量大,能主动迁移 ④某些能周期发生 ㈠刺蛾类 ⒈主要品种 ①黄刺蛾②桑褐刺蛾③褐边绿刺蛾④扁刺蛾、丽绿刺蛾、两色绿刺蛾 2.识别:幼虫背侧有突起枝刺 防治: ①灭虫源 ②黑灯绣杀 ③除虫叶 ④化防:有机磷类,除虫菊脂类 ⑤生防:a.颗粒体病毒致病 b.苏云金杆菌──青虫菌 天敌──上海青蜂,刺蛾广肩小蜂,赤眼蜂,姬蜂 ㈡蓑(袋)蛾类(避债蛾) ⒈主要品种 ①大蓑蛾(大袋蛾)②小蓑蛾、茶蓑(袋)蛾、白囊蓑(袋)蛾、碧皑蓑蛾、桉蓑(袋)蛾、黛蓑(袋)蛾、蜡彩蓑(袋)蛾、丝脉蓑(袋)蛾 识别:雌雄异型,雄蛾有翅,雌蛾无翅。幼虫吐丝缀叶形成护囊,并负囊而行,雌虫终生不离护囊。 防治:①除虫囊 ②黑灯诱,性信息素(性引诱剂) ③化防:有机磷类,菊脂类,鱼藤肥皂水1:1:200—2龄幼虫盛期 ④生防::a, Bt菌剂(青虫菌、灭蛾灵、HD-1) b. 核型多角体病毒, c, 天敌──鸟类,寄生蜂(姬蜂,茧蜂),寄生蝇(伞裙追寄蝇) ㈢毒蛾类 ⒈主要品种 舞毒蛾②杨雪(柳)毒蛾③雪(柳)毒蛾④刚竹毒蛾⑤沁茸毒蛾、棉古毒蛾、双线盗毒蛾、榕透翅毒蛾 2.识别:幼虫背面长毛瘤,对人有毒,幼虫腹部背面6、7 节或7、8节中央有毒腺 防治: ①除虫源(人工) 黑灯诱, 树干涂毒环(舞毒,杨毒蛾) ④化防,有机磷 生防:Bt菌剂(青虫菌)

㈣夜蛾类(鳞翅目最大一科,2万多种包括地老虎) 主要品种 斜纹夜蛾 黏(粘)虫 甜菜夜蛾 竹笋禾夜蛾 凤凰木夜蛾、银纹夜蛾、梳灰翅夜蛾 识别 成虫前翅狭,三角形,体粗多毛,深厚感情暗有保护色,均夜间活动 防治: ①人工压虫口 ②黑灯诱,糖醋液诱杀(糖,醋,酒,水2:2:1:2+敌百虫,3:3:1:9) ③化防:午后,傍晚,喷有机磷 ④生防:核多角病毒,Bt菌剂,白僵菌制剂。 天敌──黑卵蜂,家蚕追寄蝇,赤眼蜂,绒茧蜂,蜘蛛,广腹螳螂 ㈤舟蛾类 ⒈主要品种 ①杨扇舟蛾②杨小舟蛾③苹掌舟蛾④槐羽舟蛾 ⒉识别:成虫与夜蛾似,只翅室稍不同,但幼虫前后翘起, 呈舟形 ⒊防治:①人工灭虫叶 ②化防:幼虫为害期喷有机磷,杀螟松 ③生防:Bt,青虫菌,白僵菌。颗粒体病毒 天敌──赤眼蜂,追寄蝇,卵寄生蜂 ㈥螟蛾类 ⒈主要品种 ①樟叶瘤丛螟②竹织叶野螟③草地螟④稻纵卷叶螟⑤棉卷叶野螟、绿翅绢野螟、黄杨绢野螟⒉识别: 成虫体细长,腹末端尖削,基部常有听器,前后翅斑纹连接 ⒊防治: ①人工除虫苞,灭幼,蛹 ②灯诱 ③化防:幼虫期喷,杀螟松,有机磷类 ④生防:天敌──捕食性:鸟,蝙蝠,蛙,蜘蛛,蜻蜓,步行虫,隐翅甲, 草蛉,花蝽,螳螂 寄生性:姬蜂,茧蜂 ㈦卷叶蛾类 ⒈主要品种 茶长卷蛾 苹果褐卷蛾(褐带卷蛾) 桉小卷蛾 ⒉识别:幼虫常卷叶,缀叶或钻蛀为害 ⒊防治:①人工除虫苞 ②糖醋液诱杀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方案

县林果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 我县分布的主要病虫害有:糖槭蚧、大球蚧、吐伦球坚蚧、堆粉蚧、春尺蠖、沙枣跳甲、鼠害等,寄主有:枣、桃、杏、酸梅、苹果、梨、沙枣、柳、杨、榆、槐、葡萄等林木及其苗木。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总体思路: 1、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森保方针,严格执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实行“谁经营、谁受益、谁防治“的责任制度。 2、加强检疫,严防病虫害的人为传播是预防森林病虫害发生危害的前提,要广泛开展森林植物的检疫工作。 3、采取实际步骤,大力推进以营林为主的治本措施。 (1)、培育良种壮苗,加强对抗病优良树种的引进工作。 (2)、根据分类经营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林种制定相应的营造混交林的标准。 (3)、加强低产林改造,有计划的将病虫害严重的纯林改造成混交林。 (4)、加强林木的栽培管理,及时灌水、施肥,增强树势,合理修剪,保持树木通风透光,为林木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可提高树体抗病虫能力,以而减轻病虫危害。 一、蚧类害虫防治技术方案(大球蚧、糖槭蚧、吐伦球坚蚧) (一)防治对策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坚持以适地适树和选择抗性树种为主的原则,以生物制剂、仿生农

药和植物性杀虫剂为主导,协调运用人工、物理、化学的防治措施,降低虫口密度,压缩发生面积,切实控制其蔓延危害。 (二)防治措施 1、生物防治 果树落叶(11月中旬)后,用清园剂(融杀蚧螨)100倍液或石硫合剂5波美度喷雾,这是压低蚧类害虫虫口基数的关键措施。 2、人工防治 (1)结合修剪,剪除虫口密度大的枝条,带出果园集中烧毁; (2)冬季农闲时期,组织农民用毛刷刷除枝条上的蚧类害虫; (3)刮除老树皮,用涂白剂进行树干涂白。 3、化学防治 对防效差的果园,可采取春季补防和若虫期防治的办法。 (1)杏、桃、巴旦木等树在3月5日至3月20日前,红枣在4月5日至20日,核桃在3月25日至4月5日,葡萄、石榴在开墩时,用速扑杀、蚧虫毒、乐斯本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2)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初孵若虫期采用速扑杀、蚧虫毒、乐斯本1000-1500倍液喷雾。 二、春尺蠖防治技术方案 (一)防治对策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坚持以适地适树和选择抗性树种为主的原则,以生物制剂、仿生农药和植物性杀虫剂为主导,协调运用人工、物理、化学的防治措施,降低虫口密度,压缩发生面积,切实控制其蔓延危害。 1、轻度发生区

林业病虫害防治.pdf

森林病虫害素有“不冒烟火灾”之称,可见其危害程度的严重性。 近半个世纪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化学防治以产生目标生物的抗药性、误杀天敌生物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备受批评。生物防治以能克服上述缺点而被寄予厚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仍有许多缺陷,如缺少人工释放的天敌生物种群持续存在的生态学动态证据,生物防治的研究者考虑更多的是食物链而不是食物网络的关系等等,在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也没有成功的事例表明在人工的或人工干预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对森林病虫害控制持续有效的天敌生物种群。 由于生物防治的步履维艰,加上相关学科发展的推动,抗病抗虫选种、育种的研究形成了热点。特别是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DNA(基因)重组技术突破了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困难,为抗性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多年来的抗性育种研究结果,使各国对主要的威胁性森林病虫害基本都提出了可用于发展的抗病、抗虫树种。但基因工程育种也不是万能的,有一个新的问题可能会产生:寄主抗性的丧失速度或者说有害生物对寄主的适应速度似乎远远快于我们的育种速度。加之关于有害生物对这些抗性树种的适应性分化的研究十分贫乏,而缺少对这些抗性树种的抗性持续性的把握。这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又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面对病虫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认清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后,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森林资源保护学者提出了“有害生物持续治理(SustainablePestManagement)”、“森林保健(ForestHealthProtection)”等思想。意义在于着重强调提高森林自身的调控能力和抵抗力。提出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IntegratedPest·Man·agement,IPM)应逐渐向有害生物的生态治理(EcologicalPestMan·agement,EPM)发展,这是一个策略转移的根本方向。 对于现有的、具有一定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改造提高其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能力,运用对环境和其它有益物种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小的各种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可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现有的、不具有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逐渐取代现有弱抗性或抗性衰退、丧失的树种。对于将有的人工林,采取生态控制的策略,从造林开始就将病虫灾害的自我控制作为和高质高产同等重要的目标,以期得到自组织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町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将有的树木个体简单集合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创造抗性树种,并根据其抗性衰退、丧失的速度,或有害生物对抗性树种适应性进化的速度和周期,持续地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 因此,森林及树木病虫灾害的生态控制技术和遗传(基因)控制技术是实现我国森林保护策略转移和扭转被动局面的关键技术。 传统观念中,森林保护是林木遗传育种学者培育出良种、造林学者进行造林之后才提到日程上的工作,林木育种学者并没有把持续抗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育种,造林学者也没有把病虫灾害的自我调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造林。可以说,现在进行保护的森林几乎没有任何抵抗病虫害的机制存在,一旦病虫灾害大发生、大流行,森防工作者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使树木死里逃生。因此,在未来,森林保护学应是林木遗传育种学和造林学的指导学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病虫灾害的生态防御策略和基因防御策略贯彻到生产实践当中,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 生态控制的原理在于系统生态学。一个平稀的生态系统内,物种之间协同进化,不同种的有机体或亚系统协调共生、互惠互利,和谐高效利用系统的能量,系统中的所有生物都占领着一切可利用的生态位、摄取一切可利用的能量,从而形成最佳的物流与能流利用状态,使整个系统表现出高效和谐的持续发展。在这种协同进化过程中,物种常表现出抗逆性和变异性,这些抗逆性和变异性的基础来源于物种基因的调控表达和变异。因此,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组分形成的各级结构具有自我协调、自我组织、自我维持的稳生机制,这种机制构造了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起到对病虫灾害的可持续控制。 遗传控制得以实施的基础是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现代育种技术。从林木或其它动植物体内定位到抗病、抗虫基因,并将其克隆、转入到林木体内,表达出对特定或大多数病虫害的持续高抗性。目前,涉及遗传转化的树种已达9科 19属近30种。一些重要的树种如杨树、欧洲落叶松等已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报导的林木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中,抗性基因的种类最为丰富,包括了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盐基因、抗寒基因以及抗除草剂基因。 对林木病害的遗传控制应该考虑两个方面,这是由于具有两种不同的林木病害类型。对于病原主导性病害,寄主一般体现为寡(或单)基因控制的垂直抗性,相应的病原致病基因也是寡(或单)基因,这样便于克隆抗性基因以抑制致病基因的表达;对于寄主主导性病害,寄主则往往体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水平抗性,病原的致病性也往往是多个基因的表达,因此不利于克隆特定的抗病基因以表达抗性。寄主主导性的病害是由不良环境因素(逆境)造成树木生长势下降而诱发产生的,因此,这类病害又称作生态性病害。例如杨树溃疡病、烂皮病,它们一般是在环境胁迫引致树皮膨胀度低于80%时才能够发生。因此,如何提高树木生长势,增加抵抗逆境胁迫能力是防治树木生态性病害的根本。在抵抗这类病害的基因工程中,应转入能够提高树势、强固细胞壁的抗渗透胁迫基因。 生态性病害的病原主要是一些具腐生性弱寄生性病原真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及潜伏侵染于树木体内。生态逆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110303388.html,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作者:李慧颖刘微刘宏文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17期 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降低噪音、调节气候、改良土壤、减免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维护生态平衡;另外,森林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林副产品。 一、森林病虫害的概念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 林木病害的类型有:一是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二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这种病不具有传染性。三是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着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森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没有这2个条件森林病害就无从发生。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一个因素或某些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原因称病原,间接因素称诱因。病原按其性质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森林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昆虫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产品的产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 二、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病害防治的原则是在制定森林病害防治计划和方案时,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即生物性因素、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森林病害防治的策略:一是杜绝和铲除;二是免疫和抗病;三是保护;四是治疗。人们在对森林病害的防治过程中先后使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起初,人们为了防治森林病害普遍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刚开始使用化学药品的品种少,使用的剂量少,但取得的效果极好,森林病害发生的间隔期较长,防治的费用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森林病害对化学药剂产生了抗药性,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间隔期逐渐缩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剂量加大,且效果降低,即成本加大,呈逐次上涨的趋势。后来,人们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对病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即采取生物技术来实现对森林病害的防治。

森林病虫害防治报告

森林病虫害防治报告 森林是天然的制氧工厂,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森林是天然的消声器,森林具有防止风沙、减轻洪灾、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保护森林人人有责。森林病虫害素有不冒烟火灾之称,可见其危害程度的严重性。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森林不仅是工业、建筑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而且在影响生态环境中的诸多因素中,森林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它不仅可以调节改善生态环境中大气候,起到改善、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定性的作用,更可以涵养水源、减少径流、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能的作用,也是一个大的生物多性的资源库、对保持生态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保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宏伟目标,发展林业生产、保护林业生产,是我们林责无旁贷的责任,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近半个世纪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化学防治以产生目标生物的抗药性、误杀天敌生物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备受批评。生物防治以能克服上述缺点而被寄予厚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仍有许多缺陷,如缺少人工释放的天敌生物种群持续存在的生态学动态证据,生物防治的研究者考虑更多的是食物链而不是食物网络的关系等等,在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也没有成功的事例表明在人工的或人工干预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对森林病虫害控制持续有效的天敌生物种群。 1、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对森林病虫害的危害认识不足 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森林病虫害不仅具有水灾、火灾那样严重的危害性和毁灭性,还具有生物灾害的特殊性,治理上的长期性、艰巨性。长期以来,没有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缺乏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致使森防工作在抓法上和工作力度上,与造林绿化和森林防火相比,都有相当差距。因而在推进森防工作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 2、病虫害发生面积扩大 近些年来我国人工造林面积增加,特别是单一品种的森林造成了病虫害的增加。主要原因是第一由于近些年来的干旱和暖冬的天气原因,森林病虫害向多样化以及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使成灾害虫的种类增多,给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带来了比较高的难度。第二,林地与耕地交叉,使农作物害虫朝着林地发展,带来比较大的治理难度。第三,害虫出现变异,造成常有发生顽固难治暴发现象,造成研制防治害虫农药上更加困难。最后,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害虫的天敌大量消失,发生造成生态治理的缺失。 3、病虫害发生的严重恶化 温室效应不仅使全球沙漠化扩大和旱涝灾害频发,也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由于全球气候异常,使林木生长条件发生极剧变化,暖冬现象使森林病虫害越冬基数增大,为其病虫害的大发生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4、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能力 林业生产环节脱节,造林、育苗、引种、规划设计等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处于被动局面。例如,不管是当地苗木种子的流动销售或者是外调种子,都没有一签两证,检疫工作不到位,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检疫检查站,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致使外地病虫害随之而来,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 5、病虫种类繁多 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目前,全省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我省从未发现过的。过去

桉树食叶害虫综合防控措施

河南农业 2019年第3期(中) HENANNONGYE 30 林业科学 LIN YE KE XUE 桉树食叶害虫综合防控措施 覃荣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永州林场,广西 马山 530606) 摘 要:桉树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要的短周期工业用材林树种,种植面积属全国最大。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桉树林中的食叶性害虫发生普遍,有的危害严重,对速生丰产桉树林构成威胁,不得不引起经营者的重视。基于此,根据生产实际,本文介绍桉树食叶害虫的主要种类及其综合防控措施。 关键词:桉树;食叶害虫;防治 桉树属桃金娘科桉属,因其具有生长快速、树干通直、适应性强、用途广泛及经济效益好等优点而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短周期工业用材林的重要树种。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桉树种植面积近200万hm 2,居全国之首。近10年来调查发现,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面积营造桉树林后,在桉树林中为害的食叶害虫频繁发生,有的严重为害,使林木的光合作用和速生丰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桉树产业稳定增收的障碍因素。下面是笔者根据近10年于工作的林场和周边群众桉林基地开展对害虫危害状况的调查监测和防治工作经验,主要介绍以为害桉树叶片为主的食叶害虫种类及其防控措施,以供在生产实践中参考。 一、桉树林中常见的食叶害虫在桉树第一二三代林中,常见的食叶性害虫有油桐尺蠖、桉小卷蛾、小用克尺蛾、大钩翅尺蛾、同安钮夜蛾、绿黄枯叶蛾、白裙赭夜蛾、灯蛾、大斑芫菁、蝗虫、金龟子、蓑蛾和毒蛾类。 (一)油桐尺蠖 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 又名量步虫、油桐尺蛾,属鳞翅目尺蛾科。该虫成虫每雌可产卵两三块,每块有卵数百至1 000余粒,繁殖力较强。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幼虫期6龄,3龄前食量较小,4龄期后食量大增。该虫除为害林地上的桉树外,还可取食林下的荷木、山苍子、白背桐、桃金娘和盐肤木等多种杂灌木,是一种典型的杂食性食叶害虫。该虫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年发生三四代,以蛹在树盆周围入土越冬。害虫在林中的发生规律是起始传入性、杂食性、初期隐 蔽性、大龄暴食性以及转移危害连片性。受该虫严重为害的林分,每年损失木材 1 m 3/667 m 2以上。该虫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均有过大面积发生的报道,是桉树的主要灾害性害虫[1-3]。 (二)小用克尺蛾 小用克尺蛾[Jankowskia fuscaria (Leech)],属鳞翅目尺蛾科,幼虫六七龄,背面各节间有白色环纹,是该虫的主要形态特征。小龄幼虫啃食叶肉,大龄幼虫嚼食叶片,发生严重时常将全树或局部林分叶片吃光,导致大面积枯梢、枯枝,甚至死树。该虫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年发生三四代,在华南地区桉林中经常大面积暴发成灾,已成为桉树主要的灾害性害虫之一[1]。 (三)大造桥虫 大造桥虫(Ascotis selenaria Denis et Schaffmuller )又名棉大造桥虫,属鳞翅目尺蛾科。该虫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一年发生五六代,产卵块状,以蛹在土中越冬。该虫常以油桐尺蠖、小用克尺蛾等混合发生,常导致上百公顷桉林叶子被吃光,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近年来,大造桥虫已成为桉树主要灾害性害虫之一[1]。 (四)白囊蓑蛾 白囊蓑蛾(Chlioides kondonis Matsumura)又名棉条蓑蛾,属鳞翅目蓑蛾科。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护囊内越冬,6—9月为幼虫严重危害期。除为害桉树外,还可对多种林木、花卉和果树带来危害。幼虫啃食树叶和嫩梢皮层,害虫种群密度高时可将全树甚至局部林分叶子吃光,影响林木生长。2018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合山、柳州、百色等地曾出现该虫 大面积严重为害的情况[1]。 二、桉树食叶害虫综合防控措施在桉树林中,食叶害虫有的是单独发生的,但多是两三种以上混合发生。因此,在制定防治措施时,要根据害虫的危害特点及其生物学特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才能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实践中,大家应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一)加强监测,抓好虫源地的调查和控制工作 害虫对初造林地的危害,多是从周围的杂灌林区传入。因此,在初造林一两年,主要是经常了解虫情发生动态,重点做好林地周围虫源地的调查和控制工作,争取做到在害虫发生尚处于小范围、量少、虫龄低和传入危害前进行控制,从源头上防止害虫从虫源地向附近新林区转入、扩散。 (二)巧用营林措施及时防治对尺蛾类等具有入土化蛹过冬习性的害虫,对于前两年发生量大且危害比较严重的林分,根据害虫蛹出土羽化规律和林地调查监测情况,在来年3—4月,以越冬蛹尚未羽化出土时于树盆内进行中耕翻土并结合施肥,翻土深度不低于10 cm,以压死一部分越冬蛹,同时能快速恢复植株的生长能力,提高林木的抵抗力[3]。 (三)诱杀成虫,清除卵块尺蛾科害虫成虫产卵多呈块状,1.7 m 左右的枝节缝隙内,(下转第49DOI:10.15904/https://www.360docs.net/doc/8110303388.html,ki.hnny.2019.08.018

森林病虫害监测防治知识

森林病虫害监测防治知识 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是森防工作的基础,是制定各项防治决策的科学依据,没有准确的监测预报就达不到科学防治的目的。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对森林病虫情的连续观测、调查,并将其调查的现时资料,历史资料与森林病虫自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和影响其种群变动的相关因子的变化情况(如林分生长发育状况、经营水平、天敌状况及气象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从而对森林病虫害种群未来发生趋势作出监测,并将结果及时的报告和发布出去。在这分析、判断过程中应用的信息又被称作测报因子,它们的一些数据都是可以通过遥感集市云服务平台监测而获得的。 调查监测是森防工作基础的基础。由于森林大多分布在地理条件复杂,人烟稀少的地域,其树种繁多,发育阶段各异,且作为生态系的主要成分,往往在大的森林生态系下形成多种独特的生态环境。森林有害生物在长期进化适应的过程中,有些种类适应大环境,可能形成大范围暴发的局面,有些种类更适合小环境,易在小范围内成灾。目前,一些地区的森林病虫害监测数据都能在遥感集市云服务平台中查询到,标志着我国卫星遥感应用大众化、普及化的开端。遥感集市是遥感行业首个一站式遥感云服务平台,由中科遥感集团与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联合发布。为了普及遥感应用和产业协同发展,其构建“数据、软件、设施、开发一体化协同服务”遥感产业生态圈,其通过自营和第三方平台,以及搭建遥感行业的生态体系,进行大数据积累和挖掘分析,整合遥感上、中、下游全行业产业链. 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是林业部门行政管理内容之一,是针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而进行的组织、计划、协调、监督、决策和制定工作制度等的总称。 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的主体是各级政府设置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即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或相应的站、点。 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必须依法对森林病虫害防治事物进行有效的管理。也就是说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是受法律指导和制约的,又是依法运用权力对森林病虫害防治事物进行有效管理的。 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1)管理机构的建立和管理制度的确定。主要包括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确定,管理人员的配备,各机构、人员、职责的划分,重大法规和基本管理制度的建立,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等。 (2)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管理。主要包括森林病虫害监测和监测预报网络的组建与管理。森林病虫鼠情的调查、监测、预报的技术、方法的确定与管理等。 (3)防治管理。主要包括防治生产过程中的组织、防治计划和生产作业设计计划的编制、执行及其质量与效果的检查评定。防治作业和防治成本管理及劳动组织形式、日常生产管理等。 (4)森林植物检疫管理。主要包括检疫对象的确定、疫区和保护区的划分与管理,森林植物检疫技术、方法和程序的管理,无检疫对象林木种苗繁育基地的建立与管理等。 (5)资金管理。主要包括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资金预算的编制、申报和审批,预防、防治资金的使用管理,森林植物检疫费的使用管理等。 (6)计划管理。主要包括各种计划的编制、执行、调控和检查分析等。

兵团飞机防治森林食叶害虫调查标准和方法

附件 兵团飞机防治森林食叶害虫调查标准和方法 飞机防治森林食叶害虫是一个系统工程,专业技术性很强,为有效指导兵团各实施团场飞防工作,根据国家森林病虫害测报中心发布的春尺蠖等食叶害虫《预测预报办法》和《杨树食叶害虫防治技术方案》,制定本调查标准和方法。 一、当前飞机防治的主要种类 当前成灾及飞防的主要食叶害虫种类有:春尺蠖(Apocheia cincrarius Erschoff)属鳞翅目、尺蛾科;梭梭漠尺蛾(D.heloxylonia Xue sp.nov)鳞翅目、尺蛾科,为灰尺蛾亚科,漠尺蛾属(Desertobia Viidalepp)一新种,(种的鉴定研究已于2005.11.24由新疆农业大学、石河子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合作完成);弧目大蚕蛾(Neoris haraldi Schawerda)属鳞翅目、天蚕蛾科;二尾舟蛾(Cerura menciana Moore)属鳞翅目、舟蛾科等。 它们均为鳞翅目害虫,发生重、发育快、食量大、常爆发成灾,轻者生长受影响,重则枝梢干枯,树势衰弱,甚至引起大面积林木死亡。 二、调查标准地的设置与标准株的选择 每400亩选择2亩的调查标准地,标准地内林木应不少于100株,采用GPS 坐标定位,填入表一。 在标准地内按对角线或“Z”字型或隔几株选一株的方法选取20株寄主树木作为调查标准株。 三、防前虫口密度及防后虫口减退率的调查方法 (一)防前虫口密度的调查方法 从幼虫孵化开始,在标准地内,分别从各标准地的上、中、下部,东、南、西、北方向,各选取50厘米标准枝条一枝,在地面上铺一块1平方米的白布,将剪下的标准枝条上全部幼虫震落在白布上;或将标准枝放入纸箱内(箱内用白纸糊好)震动,使幼虫落入箱内,检查各龄级幼虫数量、计算各龄级幼虫比例,计算出平均值或算术平均数,将调查结果填入表2。 以飞防前1-2天的虫口密度为防前虫口密度。 (二)飞机防治效果的调查方法 1、在飞防后的第4、6、8、10天进行。调查方法同4.1,将调查结果填入表6。 2、以幼虫老熟接近化蛹时的存活幼虫平均值为防后活幼虫数量平均值。 3、计算飞防地块的虫口减退率 虫口减退率=((防前活幼虫数量平均值-防后活幼虫数量平均值)/防前活幼虫数量平均值×100% 4、虫口减退率达75%或以上视为有效防治。 四、人工药效试验 (一)在实施飞防前对飞防使用的药剂进行人工药效试验是十分必要的,既可以检验即将应用的飞防药剂对森林食叶幼虫的杀虫效果,也能让各团场飞防技术人员熟悉防治对象的发病过程及观察发病现象。 (二)试验方案 1、选标准株3-4株,每株选5个枝条统计防前幼虫数。 2、按药剂的不同,分别配制浓度为飞防时再稀释10-20倍的3-4种不同浓度

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

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 杨亚利 (重庆市九龙坡区林场) 引言 森林病虫害泛指危害森林的昆虫,是对林业有害的生物,其不仅阻碍林木生长发育,造成枯死,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经济上和生态效益的损失。通过大量的汇总分析,森林病害大致可以分为侵染型森林病害、非侵染型森林病害和衰退型森林病害。病虫害防治是林业工作的核心之一,必须以系统工程和可持续控制为指导,以保护森林资源与维护生态安全为基础,坚持预防与治理相结合,防治与营林并重的原则,通过倡导群防意识,加强依法防治,利用科学支撑,加大资金投入,采取有效的防治技术来达到遏制病虫害的扩散。 1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害虫的多样性与复杂的环境给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了众多困难,虽然我国每年都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来进行虫害防治,但是效果却不明显,仍然有大量林木被病虫危害致死。其原因主要为: 1.1森林病虫害传播能力强 大多数森林害虫都有很强的繁衍能力,虽然消灭了大多数个体,剩下的其他个体又会继续繁衍,之后进行传播,其传播能力惊人,主要通过自动传播和依靠自然动力进行传播,因此人类在进行防治时总是顾此失彼。 1.2人工纯林增长为病害提供生长条件 病虫害不断发生的重要原因是当前人工纯林的不断增长。随着当前林业生产发展的进步,出现了很多人工林。由于人工林缺乏科学的林木选择而致使种植林木为病害提供了很好的生长条件。 1.3环境的变化增加了害虫的适应能力 害虫的遗传抗逆特性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从而使其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不断增强。此外,有些抗虫品种由于长期使用,害虫产生遗传特性逐步变异,已经开始适应,因此,森林防治还应不断研究及培养新型的抗虫品种。 2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现状 2.1危险性病虫害不断增加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许多地区遭到了如美国白蛾等各种带有危险性病虫害侵入,虽然当时采取了一些相对有效的措施,暂时得到了缓解,但是由于这些危险性病虫害的繁殖与可再生能力很强,还是难以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2.2森林病虫害面积不断扩大 当前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给病虫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特别是人造林持续增大、树种单一,加剧了病虫害发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当前状况。 2.3病虫害种类不断增多 由于森林病虫害工作相当困难,导致了森林病虫害种类迅猛 发展,有些是各地相互传播,有些是我国尚未发现的新型害虫。 3森林病虫害防治实例 3.1基本情况 某社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情况十分严重。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林业资源总量的增加、杨树品种单一性等原因,病虫害数量及种类逐渐增多,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我社区林业生态建设健康发展的主要制约因子之一。对社区林果业已造成较大危害。 3.2防治对象 主要防治种类:根据社区近年来林业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主要监测对象包括杨树星天牛、落叶松叶蜂、松扁叶松、刺槐蚜、杨树腐烂病、核桃举肢蛾、核桃卷叶蛾及苹果绵蚜、苹果蠹蛾、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病。 3.3防治目标 防治任务全社区计划防治林业病虫害8500亩,其中:经济林1500亩左右。全年林业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6.5‰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9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96%以上。3.4防治组织建设 社区林业病虫害防控体系包括社区林业站1个,全社区有专业技术人员1名,专职防治员3名,兼职信息员10名。社区将配备车载远射程风送式喷雾机1台、推车式高压喷雾机1台、背负式机动喷雾器2台、防护服1套。 3.5防治方法与措施 全社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遵循“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坚持“谁管理、谁组织、谁负责”和“谁经营、谁防治”的原则,以持续控灾、增强森林的自控能力为目标,采取集中防治与分散防治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运用人工、生物、化学等防治措施,保证防治效果,把林业病虫害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3.5.1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 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的社会公益性救灾活动,关系到林业建设成果的安危,直接影响到全社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各村居要成立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村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各村居明确一名副主任为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兼职信息员,并保持队伍的稳定;社区林业站要定期开展技术培训,使其适应病虫害防治工作需要。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工作开展资金筹措按国家投入为主,地方投入为辅的原则。同时要坚持“谁投入,谁治理”的原则,积极组织动员广大农户认真开展防治工作。 3.5.2提高业务素质,加强督促检查 社区林业站要定期做好对护林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提高 摘要: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各种生物与非生物的影响,有些影响对树木、森林是有利的,有的则会造成不利影响,这种不利的 影响带来的病虫害会导致树木生理、组织与形态出现异常现象,使林木生长不良、质量下降,给林木生长带来极大的阻碍。因此,在当前 形势下,必须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以保护森林资源与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为目标,通过防治结合来达到有效遏制其扩散蔓延。阐述了森 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和当前森林病害防治工作的现状,并通过某地区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实例来探讨森林病虫害有效防治技术的 应用。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林木 (下转第157页) 149 广东科技2012.10.第19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