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叶害虫

合集下载

食叶性害虫

食叶性害虫

尺蠖[huò]
防治方法
挖蛹:秋季和早春成虫羽化前,距树干3尺范围内,深1-3寸处 挖蛹。
树干周围堆沙捕捉雌蛾:雌蛾无翅,必须沿着树干爬上树产卵, 成虫羽化前,在树干基部堆1尺高的沙堆,表面松滑,每天 捉虫。
树干涂抹粘油:粘油的配方:蓖麻油1斤熬沸,混入石蜡2钱,待 停火后加入松香1斤,溶化即可。在距地面1-2尺的地方选树 干光滑之处涂抹3寸粘虫带,阻止害虫上树为害。
敲树震虫:幼虫发生后,在1-2龄时期,利用假死性,敲树震落, 及时消灭。
防治方法
塑料薄膜带:3月上成虫羽化前,在树干基部绑10cm宽的塑薄 膜,用草绳捆绑,下边用土压实。草绳定期处理、更换。3下- 4上成虫羽化盛期,每天早晚在塑料袋以下土堆周围捕杀成虫。 诱杀:黑光灯。 生物防治:青虫菌or松毛虫杆菌防治。Bt。 化学防治:选用绿坪一剂清,叶虫青、控篱杀虫剂兑水稀释 1000-15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防除
螨类
1.常见种类及发生症状:
常见的有朱砂叶螨、山楂叶螨、二斑叶 螨、柑橘全爪螨等 。主要以若螨、成虫在叶 背刺吸汁液,被害叶片叶绿素受到破坏,除 直接使植物出现褪绿、黄点、褐斑、落叶等 症状外,还可传播各种病原体,引起其他病 毒病。
螨虫
发生规律
常见螨类多为1年10代左右,多以雌 成螨(或卵)在土块缝隙、杂草、树 皮缝、枯枝落叶等处越冬,翌春4月 上旬气温回升后开始活动(或卵孵 化),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尤其是 高温干燥季节暴发成灾,以5月下旬至7 月发生最重。
►成虫夜晚活动,具有趋光性。 ►幼虫具毒毛,且第6、7 腹节或仅第7腹节有翻缩腺,是毒蛾科
幼虫的重要特征。 ►幼龄幼虫有群集和吐丝下垂的习性。 ►卵堆上常覆盖雌蛾的分泌物或雌蛾腹部末端的毛。
线茸毒蛾

食叶性害虫

食叶性害虫

粉虱
1.常见种类及危害
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成、幼虫群聚危害花 卉植物叶片。常见种类有温室粉虱(白粉虱)、黑 刺粉虱。 其危害表现为在嫩枝或植物叶片背面刺吸汁液, 造成叶片变黄、萎蔫、枝梢干枯,甚至死亡。另外 大量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易招致煤污病。
粉虱
发生规律
白粉虱在南方常年为害、北方温室内常年为 害。一年发生9-10代,世代重叠。成虫一般不 大活动。但在气温高、阳光充足时,可在植株 间乱飞,稍有惊动也可群飞,常在叶背群聚, 对黄色有趋向性。 黑刺粉虱一年发生4代,以老龄幼虫或蛹 在被害叶背越冬。4代若虫发生期分别是4月 下旬至6月上旬、6月中旬至7月下旬、8月 上旬至9月中旬、9月下旬至翌年3月。
害。
3、防治上,比其它的钻蛀性、刺吸性害虫容易防治,一般的触杀 剂、胃毒剂都可奏效。
4、防治适期:为幼虫时期
食叶性害虫种类
鳞翅目害虫:刺蛾类、毒蛾类、夜蛾
类、天蛾类、枯叶蛾类、尺蛾类、蝶
类的幼虫、菜蛾类
叶蜂类害虫 直翅类害虫
虫类害虫

刺蛾类害虫
鳞翅目,刺蛾科。
经常发生于道路、庭院树木及果树的重要害虫,食 性杂,幼虫咬食多种果树林木和经济作物叶片,主 要为害阔叶。 幼虫体上大都具枝刺和毒毛,触及人体皮肤痛痒红
化学防治: 用 “蚜虫清”1000倍液喷施。
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一般栖息在土壤中,取食植物的
地下部分(种子、根、茎)和地上部靠近地
面的嫩茎,对幼苗期的作物危害更大。
对园艺作物为害大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蛴
螬、蝼蛄、金针虫。
蛴螬
鞘翅目,金龟科幼虫的通称。 包括东北大黑鳃金龟、黄褐丽金龟、铜绿丽金龟、黑绒鳃金龟 等, 多食性昆虫。 主要是幼虫在土壤中,取食萌发种子,咬断根、茎,使幼苗枯 死,植物发育不良且易被病菌侵染。此外,成虫取食茎和叶。 常一年1代。 成虫昼伏夜出,多在傍晚及午夜活动最盛。白天入土潜伏。 趋光性。

4食叶性害虫

4食叶性害虫
广泛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15个省份。 轻者使松树生长迟缓、松脂减产;重者吃光针叶,使松树
成片枯死。
毒毛使人发生“松毛虫病”,手足奇痒、肿痛,少数低烧、 头晕、乏力和食欲不振等。
食叶性害虫
马尾松毛虫
二、形态特征
卵 椭圆形,粉红色,成堆或排成串珠状。 幼虫 一般6龄,5龄幼虫体表多黑褐色斑纹,腹部各节背面有2丛发达
雄蛾
舞毒蛾 Lymantria dispar (Linnaeus)
生物学: 1年1代,以完成胚胎发育的幼虫
在卵内越冬。 初孵幼虫群集于卵块上取食卵壳,
后上树取食嫩芽及叶,并可吐丝 下垂,随风传播较长距离,体毛 起“风帆”作用。 雄成虫活跃,白天于林间飞舞觅 偶;雌成虫呆滞,性信息素对雄 虫具强吸引力。 产卵于化蛹场所(枝叶间、树干 缝隙和孔洞、地面杂物等隐蔽 处),甚至墙壁、屋檐下等处。
柳蓝叶甲 Plagiodera versicolora (Laicharting)
Imported from Europe in 1915, this leaf beetle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Eastern United States and Southern Canada and has been sporadically reported throughout North America. In Europe, this insec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young plantations where impact can be severe.
第5–6龄幼虫遇扰即紧抓枝条,头胸部翘起,突击树干可振 落70%的高龄幼虫,再击则紧攀枝条。第1–3龄幼虫自然死 亡率一般75%。

食叶性害虫

食叶性害虫

主要有哪些食叶害虫金毛虫:发生于6-9月,主要为害梅、樱花、紫藤、海棠、蔷薇等。

苹毒蛾:发生于5-10月,主要为害紫藤、鸡扑槭、樱花、红叶李、蔷薇等。

东方毒蛾:发生于4-10月,主要为害杜鹃、唐草蒲、月季、樱花等。

甜菜白带野螟:发生于6-11月,主要为害鸡冠花、雁来红、内菱草等。

黄杨黑缘野螟:发生于4-10月,主要为害瓜子黄杨、雀舌黄杨等。

榆凤蛾:发生于6-9月,主要为害榆类。

灰纹带蛾:发生于6-8月,主要为害女贞、水蜡等。

花椒凤蝶:发生于6-9月,主要为害金桔、柑桔、佛手、竹叶椒等。

玉带凤蝶:发生于5-9月,主要为害柑桔、金桔等。

菜粉蝶:发生于4-10月,主要为害金莲花、羽衣甘蓝等。

松绿叶蜂:发生于5-9月,主要为害五针松。

蔷薇叶蜂:发生于5-11月,主要为害蔷薇、月季、十姐妹等。

杜鹃叶蜂:发生于4-10月,席子一要为害杜鹃、踯躅类。

绣线菊叶蜂:发生于5-7月,主要为害绣线菊、麻叶绣球等。

桂花叶蜂:发生于4-5月,主要为害桂花。

竹叶蜂:发生于5-7月,主要为害竹类。

紫薇叶甲:发生于5-7月,主要为害紫薇、红叶李等。

恶性叶甲:发生于3-11月,主要为害金桔、柑桔等芸香科观赏植物。

紫藤叶甲:发生于4-6月,主要为害紫藤。

桃切叶象虫:发生于4-5月,主要为害碧桃、红叶李、樱花。

茶叶象虫:发生于5-7月,主要为害碧桃、满院春等。

铜绿金龟子:发生于6-7月,主要为害月季、贴梗海棠、樱花、西府海棠、葡萄等。

苹毛金龟子:发生于4-5月,主要为害芍药、牡丹、樱花等。

豆蓝金龟子:发生6-8月,主要为害月季、木芙蓉、蜀葵、玉兰、唐菖蒲等。

短额负蝗:发生于5-10月,主要为害月季、菊花、雏菊、一串红、凤仙、鸡冠花、百日草、茉莉花、扶桑、大丽花、栀子花、菖蒲、牵牛等。

蜗牛:发生于3-10月,主要为害月季、菊花、鸢尾、栀子、樱花、菖兰等。

蛞蝓:发生于4-10月,主要为害月季、菖蒲、鸢尾、菊花、一串红等。

园林植物常见食叶类害虫防治指南

园林植物常见食叶类害虫防治指南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指南害虫篇:一、食叶类害虫:主要有鳞翅目的刺蛾、袋蛾、夜蛾、毒蛾等蛾类和蝶类等。

还包括鞘翅目的叶甲、瓢甲,膜翅目的叶蜂、直翅目的蝗虫等。

食叶类害虫的特点:1、危害健康植株,导致生长衰弱,为天牛、小蠹等提供入侵的适宜条件。

2、大多数裸露生活,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虫口密度波动大。

3、大多数害虫繁殖力大,具有主动迁移扩散能力。

4、爆发时危害严重,破坏性大。

主要食叶类害虫:(一)刺蛾类:刺蛾类属于鳞翅目刺蛾科。

幼虫有洋辣子、八角之称。

1、黄刺蛾:危害枫树、刺槐、杨树、柳树、樱花、海棠、紫薇、黄杨等多种植物。

幼虫危害叶片,初龄幼虫只取食叶肉,4龄后蚕食叶片。

头胸部黄色,腹部黄褐色。

卵扁平,椭圆形,黄绿色,蛹椭圆形,黄褐色。

每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枝杈或树干上越冬。

翌年4-5月间化蛹,5-6月出现成虫,成虫交尾后产卵于叶背,卵期7-10天。

幼虫7龄,初孵幼虫取食叶肉和下表皮,形成透明小斑;4龄取食叶片形成孔洞;5、6龄将叶片全部吃光仅留叶脉。

幼虫老熟后吐丝和分泌黏液作茧化蛹。

成虫具有趋光性。

2、绿刺蛾:又名褐边绿刺蛾。

危害山茶、悬铃木、桂花、芍药、榆树、柳树、海棠等多种植物。

成虫触角褐色,雌性丝状,雄性栉齿状,头顶、胸背绿色。

卵扁平椭圆形,黄白色。

幼虫初龄黄色,稍大黄绿色,蛹椭圆形,黄褐色。

北方地区一年一代,南方一年2代。

均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基部浅土层内或枝干上结茧越冬。

翌年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出现成虫,第一代幼虫6-7月危害,第二代幼虫8-10月中旬危害。

成虫具有趋光性,卵产于叶片背面。

3、扁刺蛾:又名黑点刺蛾。

危害银杏、刺槐、桑树、枫杨等多种植物。

成虫体暗灰色,卵扁平光滑,椭圆形。

幼虫背线白色。

蛹初为乳白色,后渐变黄。

北方一年一代,南方2-3代。

以老熟幼虫在树下浅土层内结茧越冬。

翌年5月中旬第一代成虫羽化,7-8月第二代成虫出现。

第一代和第二代幼虫发生在5月下旬到7月中旬和7月下旬到9月底。

常见咬食叶片的害虫有哪些?怎样防治?

常见咬食叶片的害虫有哪些?怎样防治?

常见咬食叶片的害虫有哪些?怎样防
治?
常见咬食叶片的害虫有哪些?怎样防治?
这类害虫都具有咀嚼式口器,咬食花卉叶片危害。

常见的有:(1)刺蛾常称洋辣子。

5—10月幼虫吃叶片危害,幼虫身长25毫米左右,黄绿色或黑色,全身有刺毛,分泌毒汁,使人痛痒难受。

幼虫于11月结茧越冬,茧灰白色,长1厘米左右,壳硬,附于树权处,不易剥下,翌年4月孵化为成虫产卵。

(2)蓑蛾俗称布袋虫。

幼虫乳白色,身长12~25毫米,吐丝做囊,身居其中,外面缀以碎叶、草根、细枝,形似蓑衣布袋得名。

囊上有丝,随风移动危害。

幼虫在囊内越冬,翌年4—5月间化蛹变成虫产卵。

8月上旬至9月上旬,卵又孵化为2代幼虫,又做囊,继续吃叶危害,6―7月危害最严重。

(3)卷叶蛾俗称卷叶虫。

其幼虫卷叶
危害,将叶或数叶缀在一起,躲在其中咬食叶片。

幼虫体长18—20毫米,绿色,受惊动即行吐丝下垂。

1年发生2~3代,10月以幼虫在茎干翘皮处结小茧越冬,翌年4月又开始危害。

或以越冬型成虫在杂草、落叶中越冬。

(4)金龟子俗称屎克郎。

成虫咬食叶片,幼虫称蛴螬,为地下害虫。

成虫体长19毫米左右,长椭圆形,1年1代,在6—7月间,黄昏时飞出危害。

这些食叶害虫多为杂食性,除人工捕捉外,可于冬季扫除杂草落叶,消灭树干、树皮上和土壤中越冬虫茧。

危害期可喷施90晶体敌百虫1000~1500倍溶液或敌敌畏1000~2000倍溶液防治之。

园林害虫——食叶害虫

园林害虫——食叶害虫

(4) 药剂防治:对虫口密度较大的果园,在各代幼虫盛孵期,常
用药剂有25%灭幼脲三号胶悬剂500~1000倍液或青虫菌800倍液。 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800-1000倍液喷洒,或结合防治其他食 叶害虫,实行兼治即可。
扁刺蛾形态图
黄刺蛾形态图
褐刺蛾形态图
毛,每1体节背面有2个小丛刺毛,第4节背面两侧各有一红点。

蛹:近椭圆形,形似鸟蛋,体第10~15mm,淡黑褐色。 茧:淡褐色,在邻近浅土中结茧。
扁刺蛾生活习性
1、越冬与世代

长江地区1年发生2代,少数3代,2代为主,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过冬。 次年4/中—5/中化蛹。5/下 羽化,6/中 羽化产卵盛期 6/中---7/中 7/下---8/上 量较大。 成虫羽化时间多在18:00~20:00,白天静伏叶背或杂草丛中,夜出活动,具 有较强的趋光性,21:00至次日1:00扑灯最盛;交尾后次日晚产卵。卵多产于 叶面,偶产叶背,散生。 幼虫期共8龄。初孵幼虫先食卵壳,2龄后转至叶背,6龄幼虫取食全叶仅留 叶柄。发生严重时,能将全株吃光,影响树体生长,降低观赏价值。 一代幼虫盛发 二代幼虫盛发 第2代茧大部分过冬,仅少数于年内羽化,继续繁
上有灰白和褐色纵纹,似鸟卵,多在寄主树上结茧。
黄刺蛾发生规律
1、世代与越冬:
华东华南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枝条上或土中越冬。 越冬幼虫5/中下化蛹, 6/上中 羽化,
6/下—7/中
7/下 化蛹 8/中—9/中
一代幼虫为害盛期
8/上中羽化 二代幼虫为害盛期
9/下
幼虫结茧越冬
2、生活习性

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雌蛾多产卵于叶背,排列成块,卵期7天左右。

园林植物主要食叶害虫

园林植物主要食叶害虫


农作措施或工程措施防治 :如早春进行耕翻,蝗 卵被翻至犁层中下部的,可降低蝗卵的孵化率; 蝗卵被翻至地表的,可被天敌消灭。草地切割和 耙压等措施,可机械损伤蝗卵和蝗蝻,降低虫口 密度。工程措施如草地围封、挖鱼鳞坑和竹节壕 等,都可改善草地生态环境,增加草地植被盖度, 一方面改变蝗虫的适生条件,另一方面为蝗虫天 敌创造有利的生存条件,利用草地生物的多样性 控制蝗虫的多发性,通过实践证明防治效果很好。


一、蛴螬的习性及危害: 蛴螬是鞘翅目金龟子类的幼虫,成虫有假死 现象,且趋光性较强。 该虫的成虫喜食花、嫩叶和未成熟的种实; 幼虫在土中取食植物根系,并在土中越冬。 二、防治: (一)成虫: 1、人工振落捕杀 2、夜出性的用黑光灯诱杀 3、药剂毒杀 (二)幼虫蛴螬: 1、注意肥料上的使用 2、土壤处理 3、打洞施药
枝干害虫




一 种类: 1、 鞘翅目:如天牛、小蠹 2、鳞翅目:木蠹蛾、织叶蛾、螟蛾 二、为害: 1、幼虫直接钻蛀植物茎干,形成蛀道为 害。 2、在树枝分叉、树皮粗糙和伤口等钻蛀。
日本小蠹
苗圃害虫



一 种类(地上害虫和地下害虫) 1、鞘翅目(如蛴螬、金针虫) 2、鳞翅目(如地老虎) 3、直翅目(如蟋蟀、蝼蛄) 4、双翅目(如种蝇) 5、等翅目(如白蚁) 二 危害



预测预报 生物防治 :目前较为普遍的是在蝗虫发生 的草地应用牧鸡、牧鸭或绿僵菌等灭蝗 。 化学药剂防治 :2.5%溴氰菊酯乳油;马拉 硫磷(马拉松)乳油50%和5%粉剂;乐果 40%乳油和1.5%粉剂;85%马氰乳油1000~ 1500倍喷雾。化学药剂防治蝗虫的常规方法 有3种:①喷雾。②喷粉。③毒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香樟 5-9月:樟青凤蝶,取食叶片;红蜘蛛(叶背) 全年: 黑刺粉虱,叶背为害; 介壳虫(蜡介科),为害枝、干
4-9月:白蚁,为害树干
七、芸香科 (金橘、红桔、枳壳、佛手、花椒等)
5-10月:凤蝶(橘黄凤蝶、玉带凤蝶),食叶
3-10月:柑橘蚜虫、红蜘蛛,为害叶片
全年: 介壳虫类(矢尖蚧、黑点蚧-叶片; 吹绵介-叶脉附近、小枝;红蜡蚧-枝、叶)
《园林植物保护》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害虫及其防治
园林植物害虫根据为害部位和为害方式, 常将其分为: 一、食叶害虫 二、吸汁害虫 三、蛀干害虫 四、地下害虫

校园园林植物常见虫害的发生
一、蚊母
3-4月:蚊母瘤蚜,为害嫩叶
二、月季 3-10月:月季长管蚜,为害嫩叶、枝条、花蕾
3-9月:月季叶蜂,取食叶片;黑刺粉虱-叶片
4. 植物病原线虫; 5. 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第四节 病害的发生过程与侵染循环知识点 1.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过程; 2. 侵染性病害的侵染循环; 3. 病害的流行;
第三章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及方法知识点 1.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 2.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包括 检疫、物理、生物、化学等法);
第一节 园林植物病害概述知识点 1.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 2. 园林病害症状的概念与内涵; 3. 园林植物病害的类别;
第二节 非侵染性病原及其所致的病害知识点 1.缺素症; 2. 土壤水分失调; 3. 温度不适; 4. 有毒物质得到污染;
第三节 侵染性病原及其所致的病害知识点 1.植物病原真菌; 2. 病毒、类病毒、植原体等; 3. 植物病原细菌;
全年:拟蔷薇白轮盾蚧,为害主枝
三 、碧桃
3-4月:桃瘤蚜 5-9月:叶蝉、梨网蝽、桃蚜
全年:桃红颈天牛,钻蛀主干;白盾蚧,为害枝条
四、 金叶女贞
5-6月:叶蜂,取食叶片
4-9:温室白粉虱,叶背(月季、瓜叶菊、茉莉)
五、 柳树
4-6月:叶甲类,取食叶片 6-8月:毒蛾,取食叶片
5-9月: 柳瘿蚊,为害叶片(布满小疙瘩-虫瘿)
第三节 昆虫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知识点
1. 气候因素对园林植物昆虫的影响; 2. 土壤因素对园林植物昆虫的影响; 3. 生物因素对园林植物昆虫的影响; 4. 人类生产活动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第四节 昆虫分类知识点 1.昆虫分类的基本意义与方法 2. 园林相关昆虫主要目科介绍;
、杜樱、冬青、金叶女贞等 4-9月:广翅蜡蝉,为害枝条、叶片 九、杜鹃 5-9月:杜鹃冠网蝽,叶背为害
十、苏铁 5-9月:曲纹小灰蝶,取食嫩叶 十一、万年青
全年:褐圆蚧,为害叶片
十二、豆瓣黄杨、雀舌黄杨 4-9月:黄杨绢野螟,取食嫩叶 十三、小叶榕 4-5月:个木虱,为害嫩梢
5-9月:榕管蓟马、褐边白蚕蛾、灰白蚕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