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办公建筑设计

合集下载

JGJ67-89办公建筑设计规范要点

JGJ67-89办公建筑设计规范要点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办公建筑设计在适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镇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办公建筑设计。

其它建筑中的办公用房部分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1.0.3条办公建筑按高度划分应符合以下规定:一、建筑高度24m以下为低层或多层办公建筑;二、建筑高度超过24m而未超过100m为高层办公建筑;三、建筑高度超过100m为超高层办公建筑。

第1.0.4条办公建筑设计除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2章基地和总平面2.1基地第2.1.1条办公建筑的基地应选在交通和通讯方便的地段,并应避开产生粉尘、煤烟、散发有害物质的场所和贮存有易爆、易燃品等地段。

第2.1.2条位于城市的办公建筑的基地,应符合城市规划布局的要求,并应选在市政设施比较完善的地段。

第2.1.3条工业企业的办公建筑,可在企业基地内选择联系方便,污染影响最小的地段建造,并应符合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法规的有关规定。

2.2总平面第2.2.1条总平面布置宜进行环境及绿化设计。

第2.2.2条在同一基地内办公楼与其它建筑共建,或建造以办公用房为主的综合性建筑,应根据使用功能不同,做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互不干扰。

第2.2.3条建筑基地内应设机动车和自行车停车场(库)。

条件不允许时,可由有关部门就近统筹建设停车空间。

停车场地面积由当地规划部门确定。

第2.2.4条总平面布置应合理安排好设备机房、附属设施和地下建筑物。

如设有锅炉房、食堂的宜设运送燃料、货物和清除垃圾等的单独出入口。

采用原煤作燃料的锅炉房,应留有堆放场地。

第3章办公建筑设计规范3.1一般规定第3.1.1条办公建筑应根据使用性质、建设规模与标准的不同,确定各类用房。

一般由办公用房、公共用房、服务用房等组成。

第3.1.2条办公建筑应根据使用要求,结合基地面积、结构选型等情况按建筑模数选择开间和进深,合理确定建筑平面,并为今后改造和灵活分隔创造条件。

建筑结构丨北京第一高楼高528m中国尊大厦结构设计

建筑结构丨北京第一高楼高528m中国尊大厦结构设计

建筑结构丨北京第一高楼——高528m中国尊大厦结构设计1 工程概况北京中央商务区核心区的标志性超高层建筑项目——中国尊大厦,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地下结构施工。

工程场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京商务中心区(CBD)核心区Z15地块,建筑面积约43.7万m2(地上约35万m2,地下约8.7万m2)。

主要建筑功能为办公、观光和商业。

该塔楼地上108层,地下7层(局部设夹层),建筑高度528m,外轮廓尺寸从底部的78m×78m向上渐收紧至54m×54m,再向上渐放大至顶部的59m×59m,似古代酒器“樽”而得名,建筑效果图如图1所示。

图1 中国尊大厦本工程主要结构体系由外框筒和核心筒组成,其中外框筒由巨型柱、巨型斜撑、转换桁架以及次框架组成。

巨型柱位于塔楼角部,贯通至结构顶部,并在各区段分别与转换桁架、巨型斜撑连接。

巨型柱底部截面形状为多边形,中部及上部为矩形,采用多腔钢管混凝土柱。

在设备层及避难层共设置8道转换桁架,其杆件截面采用焊接箱形截面。

巨型斜撑沿各区外皮设置,也为焊接箱形截面。

次框架包括重力柱和外环梁,均为焊接H形截面,其仅承担本区重力荷载,不参与整体抗侧。

2 巨型外框筒建筑-结构一体化设计2.1 巨型外框筒几何控制面的生成中国尊大厦外轮廓的水平截面形状为倒圆角的正方形,并沿着高度平滑收放,其外完成面几何控制尺寸见图2。

巨型外框筒的外控制面采用分段折面的形式,既可以较好控制巨型外框筒与建筑外完成面的距离,又可降低结构自身的加工难度。

图2 外完成面几何控制尺寸2.2 巨型柱外轮廓的生成巨型柱从基础顶面(-31.3m)至106层(503.2m)的截面形式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变化,其具有三种截面形式:1)7层以下(-31.3~43.15m)为4根八边形截面,截面面积约为63.9m2;2)7~19层(43.15~98.65m)为8根六边形截面,截面面积约为19.5~21.3m2;3)19~106层(98.65~503.2m)为8根矩形截面,截面面积约为19.2~2.56m2。

超高层办公建筑大楼空中大堂建筑装饰设计思考

超高层办公建筑大楼空中大堂建筑装饰设计思考

超高层办公建筑大楼空中大堂建筑装饰设计思考摘要:目前我国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不断涌现,其中有很多建筑大楼会设置空中大堂,其不仅体现建筑建设风格及形象,还会营造公共服务空间,用于联结大楼与外部世界、以及大楼内部各不同部门及人们的联系。

外部人员,需要先经过大堂,才能走到其它楼层办公、联系业务及会见客人等。

因此,如何结合建筑办公楼大堂的空间特点,做好其建筑装饰设计工作,是建筑装饰设计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层、超高层;办公建筑;空中大堂;建筑装饰设计前言现阶段,随着建筑技术进步及新材料新技术应用,我国高层、超高层建筑已成为普遍的建筑结构形式,建筑高度也不断延伸,从几十米到百米以上。

超高层建筑中,很多具有办公、酒店、商业、居住等功能,这些建筑物的特点是建筑面积多、层楼多,与外面联系密切,通常会在建筑中的某一层,作为空中大堂,空中大堂所承担的功能较多,如商业、娱乐、交通、休闲等功能,因此,在对其进行建筑装饰设计时,要结合功能用途需要,营造富有特色的空间环境及效果,满足舒适性及经济性要求。

一、空中大堂形成在高层尤其是超高层办公建筑设计中,垂直交通组织是考虑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建筑层数达到20层甚至更多时,需要考虑对垂直交通进行分区,进行高低区电梯转换设置,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大楼设置一层或多层的空中大堂层,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让用户或客人,在空中大堂层进行休息,再转乘其它高区电梯,进入其它楼层,以减少停留在地面大堂的人流压力。

二、空中大堂空间功能特点超高层办公建筑,其空中大堂空间应具有综合功能的特点。

其除了具有主体办公功能外,还具有其它功能如交通分流等,合理分流使用人群。

因此,超高层办公楼,会根据其规模、人流等因素,设置一个或多个中空大堂。

这些大堂与首层大堂的功能相类似,均具有分流人群及公共服务等功能。

(见图1)图1 某超高层建筑中空大堂(局部)中空大堂空间相对开阔,普遍具有以下特点:1、高空性目前很多超高层办公大楼,其空中大堂通常会设置在楼层较高位置,例如设置在裙楼以及塔楼的中部甚至顶部位置,其具有比首层大堂更开阔的视野及景观,有的大堂,甚至可以看到城市全景。

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实例浅析

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实例浅析

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实例浅析一、引言:介绍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的背景和意义二、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结构材料、高度、地震设计等等三、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的方法:钢构架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复合墙梁式结构等四、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实例分析:以某个超高层酒店办公楼为例,进行结构设计及其优化方案的分析和讨论五、总结与展望:对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展望。

超高层酒店办公楼作为当代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其对于城市的形象、经济、科技、环保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建筑技术的不断更新,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的建筑高度也在不断攀升。

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是超高层建筑的关键,其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经济、美观等多方面都对于建筑本身及其周边区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的目标是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和建筑外观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建筑结构的最优化方案,确保建筑的安全稳定和经济合理。

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结构材料、高度、地震设计、风载荷、人工活荷载、温度变化、地基承载力、结构节点等等。

其中,建筑高度是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一大关键点,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带来的不仅是工程技术上的挑战,还需要考虑社会经济、环保、设计美学等方面的影响。

结构材料的选择包括混凝土、钢结构、复合材料等,不同的材料选择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耐久性、美观度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影响。

地震设计也是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地震对于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的影响将直接影响到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也是建筑科技创新和技术突破的重要领域。

近年来,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新技术、新材料等的不断发展,也为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例如,采用新型复合材料的结构,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的自重和耗能,达到更好的环保和经济效益。

高层和超高层办公楼结构标准化设计指引

高层和超高层办公楼结构标准化设计指引

高层/超高层办公楼结构标准化设计指引前言结合已有项目工程案例结构设计特点,并对典型项目进行分析计算,总结高层/超高层办公塔楼结构设计规律,包含结构材料、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尺寸、超限措施、材料用量等内容,希望能为100~200m高层/超高层办公楼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一、结构材料1.1、混凝土墙柱等竖向构件宜采用C60~C35,低区尽量使用高强度混凝土,中高区根据轴压比控制要求逐级递减;当条件允许时,外框柱可适当考虑C70等高强混凝土,充分发挥混凝土受压性能,取得经济性的同时,能更好的控制柱截面;梁板可使用C30~C35;桩基采用C30~C50,应根据桩身强度进行比选,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与单桩承载力匹配,桩基比选时,尽量按桩身强度控制;1.2、钢筋主体结构的钢筋材料选用参考如下:常用的钢筋为HRB400、HRB500等,当条件允许时,可适当考虑HRB500、HRB600等高强钢筋的应用。

当采用高强钢筋时,应按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最小配筋率和钢筋间距等构造要求,并应注意由于钢筋强度和直径改变会影响正常使用阶段的挠度和裂缝宽度。

1.3、钢材常用的钢筋为HRB400、HRB500等,当条件允许时,可适当考虑HRB500、HRB600等高强钢筋的应用。

当采用高强钢筋时,应按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最小配筋率和钢筋间距等构造要求,并应注意由于钢筋强度和直径改变会影响正常使用阶段的挠度和裂缝宽度。

二、结构体系2.1、抗侧力体系200m以下的超高层建筑宜采用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一般无需设置加强层,框架梁柱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核心筒为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特殊情况:•当施工工期是控制因素时,可对比混合结构方案;•由于政策原因有强制性的装配率要求时,可对比混合结构;在方案阶段,应通过结构每平米质量指标从宏观层面判断整个结构方案是否合理、经济,常规项目的荷载取值、结构布置往往差异不大,各结构体系的每平米质量参考范围如下:各结构体系每平米质量(KN/m2)注:混凝土结构:主体结构以钢筋混凝土为主;混合结构:楼面体系为钢结构楼面;钢结构:主体结构以钢结构为主。

超高层办公建筑_长富金茂大厦_建筑设计

超高层办公建筑_长富金茂大厦_建筑设计

超高层办公建筑“长富金茂大厦”建筑设计撰文 谢军 深圳市博艺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1 设计概况长富金茂大厦项目基地位于深圳市福田保税区B105-31,西侧为兰花道,东侧为红棉道,南侧为金花路,北侧为市花路。

基地北向紧紧依托深圳福田中心区,南向隔深圳湾与香港相邻,西向为著名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东向为深圳重要的皇岗口岸,顺延保税区3号入口即是益田路,向北直接连接深圳市会展中心和深圳市政府以及福田中心区。

基地堪称位于城市主轴线的南尽端,交通便捷,位置显要。

工程主要功能为甲级办公,并含有部分配套商业设施。

项目期总用地面积18 812.7m2,计入规定容积率总建筑面积为158 742.79m2。

避难层核增建筑面积2 381.30m2,地下室建筑面积45 016.59m2,总建筑面积206 695.03m2。

工程包括一栋68层超高层办公主楼和一栋17层商业及办公附楼。

地下1~3层为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下3层还设有3 572.19 m2的人防设施。

本项目是一组高效、全新、人性化的超高层和高层办公建筑,充分尊重保税区的城市设计,同时创造具有相对独立领域感的城市空间,集经济性与自然生态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体,是新世纪保税区以及深圳市的标志(图1,2)。

High-rise Office Building:Changfu Jinmao Skyscraper Design 图1 效果图.图2 鸟瞰图.1101112 总平面设计2.1 总体布局与城市关系本地区是正在建设中的福田保税区的核心地段,与现有的长平大厦分别位于保税区3号入口的东西两侧,东西呼应的门户意向和独一无二的建筑高度使项目成为这一地区城市组织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将极大地吸纳人流并对周边的生活、工作模式带来积极深远的影响。

在总体布局中同时考虑了与城市连接的顺畅性、与现有超高层建筑的统一性以及超高层塔楼自身的标志性。

用地北侧现为一个面积约为1ha的城市公园,它在东侧与南侧将这两个项目连接起来。

某超限复杂高层办公楼结构设计

某超限复杂高层办公楼结构设计
结构超限的类型和判定标准
结构超限的类型:包括高度超限、体型超限、抗震超限等
判定标准: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如《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
超限高层办公楼的特点:结构复杂、荷载大、抗震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等
设计要点:加强结构整体性、提高抗震性能、优化结构布置、采用先进施工技术等
04
构件设计:根据结构布置、荷载等因素进行构件截面设计、材料选择等
结构分析:对设计好的结构体系进行计算分析,验证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06
结构分析和优化
结构类型:框架-剪力墙结构
抗震设计:采用抗震设计规范,提高结构抗震性能
荷载分析:考虑重力、风、地震等荷载
结构分析软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结构分析和优化
汇报人:
某超限复杂高层办公楼结构设计
目录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高层办公楼结构设计概述
03
超限复杂高层办公楼的特点
04
某超限复杂高层办公楼结构设计案例分析
05
超限复杂高层办公楼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
06
超限复杂高层办公楼结构设计的审查与评估
添加章节标题
高层办公楼结构设计概述
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保证建筑安全: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确保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防止倒塌、断裂等事故发生。
安全性:保证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倒塌、破坏等事故发生。
01
02
经济性: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
可行性:根据施工现场的条件和施工技术水平,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
03
04
美观性:在满足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尽量使建筑物的外观美观,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高层建筑设计案例分析

高层建筑设计案例分析

高层建筑设计案例分析在当今城市发展的进程中,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不仅是城市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载着人们对于居住、工作和生活的各种需求。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分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高层建筑设计案例。

案例一: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是一座位于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超高层摩天大楼。

它的设计独特,融合了多种创新元素。

从外观上看,其螺旋式上升的造型不仅极具视觉冲击力,还能有效降低风阻。

这种独特的外形设计并非仅仅为了美观,更是基于对风荷载的深入研究和计算。

通过模拟风洞实验,设计师确定了这种螺旋形态能够减少大楼在强风中的摇晃,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功能布局方面,上海中心大厦充分考虑了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

底部楼层设置了商业空间,吸引了众多高端品牌入驻,为周边居民和上班族提供了丰富的购物和休闲选择。

中间楼层则主要为办公区域,配备了先进的智能化办公设施,满足了各类企业的办公需求。

而顶部楼层则设计了观光平台和高级酒店,游客可以在这里俯瞰整个上海的壮丽景色,享受高品质的服务。

在绿色节能方面,上海中心大厦也有出色的表现。

大厦采用了双层幕墙系统,外层幕墙为玻璃,内层幕墙为铝板,中间形成的空气腔可以有效地隔热和保温,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耗。

此外,大厦还安装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和雨水收集系统,为大楼提供部分电力和非饮用用水,减少了对外部能源和水资源的依赖。

案例二:迪拜哈利法塔迪拜哈利法塔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其高度达到了 828 米。

哈利法塔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沙漠之花蜘蛛兰。

它的建筑外形简洁流畅,线条优美。

整个建筑的立面采用了玻璃和金属板材相结合的方式,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在结构设计上,哈利法塔采用了一种创新的“扶壁核心”结构体系。

这种结构体系由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和外部的钢结构框架组成,能够有效地抵抗风力和地震力的作用。

为了确保大楼的稳定性,工程师还在大楼的底部设置了巨大的基础,将大楼的重量均匀地分布在地基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例如:美国波士顿约翰·汉孝光大厦共60层,全部采用双层厢电梯 ,五个分区的层次:1~16层;15~26层;25~36层;35~48层及47~ 60层,每区由一组电梯服务,最高一组电梯是由首层快速到47层,再开 始逐层停靠,奇数层由门厅乘电梯,偶数层由门厅的夹层乘电梯,门厅 与夹层之间有自动扶梯连接
按使用方式:专用办公楼、出租办公楼、办公综合楼 按使用性质:行政、商贸、电讯、电信、金融信托、科研、信息中
心等。 按人均面积指标: 一级办公楼:13~15㎡/人
二级办公楼:11~12㎡/人 三级办公楼:9~10㎡/人
3
2、等级分类
1、智能型甲级写字楼 2、甲级写字楼 3、乙级写字楼
4
二、超高层办公建筑标准层规模及有效率
1、相关因素 1)建筑场地 2)投资规模 3)使用要求 4)有效使用效率 5)建筑形体 6)体型美学
2、经验建议 综合上述因素,通常建筑高度在250米左右时其标准层的面积为2200~2500㎡
较为合适。更高时应用”有效使用效率””建筑形体”来综合判定!
超高层建筑由于纵向交通的关系,所需核心筒面积较大,而标准层面积一
4400 4400 4800 4500 3900 4000 4300 4500
9
2)办公室的室内净高 办公室净高与楼面面积有关,一般为: 100㎡以下楼面面积净高至少为2.4m 100~500㎡楼面面积净高至少为2.6m 500~1000㎡楼面面积净高至少为2.8m 1000~1500㎡楼面面积净高至少为3.0m
7
2、办公楼层高与室内净高 1)层高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结构梁所占高度 空调主干管的高度及位置 消防喷淋管的高度 电缆桥架高度及位置 照明灯具、入吊顶的高度 吊顶构造高度
8
国内外超高层办公建筑层高设计实例:
香港汇丰银行 香港中环广场 香港中国银行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深圳地王大厦 世界贸易中心 世界金融中心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10
四、核心筒布置
1、核心筒类型 1)中央型
W
W
W
W
W
WW
A
B
C
D
其中:A、B、C中的进深W为10~15m,标准层面积为1800~2500㎡
D中的进深W宜为20~25m,标准层面积为2000~3000㎡
11
2)外围型
W
W
此种能得到其有高度灵活性的大房间,适用于各层功能不同,层高不同 的复合结构。进深W宜为20~25米,标准层面积为1500~2000㎡
味地控制在2000㎡以内,势必造成使用效率的降低,不经济,同时也不利于办
5
公空间的布置。但如果平面规模过大,进深过大则内部交通流线组织、防火分 区、疏散距离、建筑体形处理等将会出现问题。
3、国内外超高层办公建筑标准层面积实例:
深圳国贸:
50层
1322㎡
日本世贸中心:
40层
2458㎡
香港中银:
70层
12
3)特殊型
W
进深W宜为10~20m, 用于服务设备
中央核心用于垂直 交通 外围为竖井
核心主要用于垂直 交通,设备竖井分 散布置
13
2、核心筒占标准层总面积的比例: 通常情况下为25%左右 当核心筒占比例达到28%以上时,则表明有效使用面积在降低其结果 是不经济的,解决的方法有几种: 电梯系统: 提高电梯的运行速度,加大载重量 采用双轿厢系统,减少井道空间 采用区中区系统 疏散系统: 两台消防电梯与疏散楼梯合用一个前室,可减省4.0㎡
18
1、单区系统 多用于10层左右且建筑面积不大的建筑
2、多区系统 当楼层超过20层以上时,楼内竖向交通宜分区设置,各个区由不同容 量与速度的电梯服务,形成运行周期短、运转效率高、电梯台数少等 有利因素,分区原则:
19
1)高、低二区系统 一般用于由不同功能组成的综合性建筑如:酒店与办公、办公与信宅 等,分区后提供的服务即安全、方便、经济、快速。 2)高、中、低三区系统 将高楼垂直分成三区,或按楼宇功能分成三区 3)低、中低、中高、高四区系统 通常用于规模较大的高层建筑、接近40层或40层以上 4)低、中低、中、中高、高五区系统 当层数达到60F或更高时,宜采用五区电梯布局,为提高运载能力和 效率,采用双层厢电梯或大容量的单层厢电梯
良好的配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高层区
低层区
中层区
17
3)电梯数量的计算方法 国际通用软件:ELEVATE OTIS电梯决策工具 电梯分区布置方式 分区方式一般分为三种: 即传统分区方式、双层轿厢方式以及快速梯与分区梯结合式与立体电 梯厅方式 电梯分区可分为单区电梯系统、多区电梯系统以及双层轿厢系统和区 中区电梯系统
2030㎡
东京阳光:
60层
3187㎡
纽约世贸中心:
110层
2711㎡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100层
3364㎡
6
三、超高层办公建筑深进尺度、层高及采光节能
1、办公室的尺度
>20m(超深度空间) 11~19~(深度空间) 6~10m(中度空间) 4~5m(浅度空间)
通道宽
根据使用功能、建筑规模、有效使用面积数、室内空间尺度的重组 灵活性与实用性,自然采光的环境卫生、视觉空间感受等综合因素, 超高层办公建筑的标准层房间进深尺度以10~15m为宜。
20
21
22
23
3、双层轿厢系统和区中区系统 当楼体规模再增大,楼内人数就更加密集,为提高标准层净有效使用 面积,因此提出双层轿厢系统及高空门厅系统概念。后者是将特别高 大的楼体先分成几个大区,从大区中再分几个小区,称为区中区系统, 高层各大区相连接的厅为“高空门厅”。
1)双层轿厢系统 采用双层轿厢电梯,停靠站数省一半,缩短运行进间,与单层轿厢电 梯相比,在相同时间内多运输75%人,另外可减少井道空间25%。
14
五、避难层(间)设置
设置原则: 起始高度为±0.00层,第一个避难层距室外地面宜在50m左右 相隔楼层数宜为15层 宜结合电梯运行分区 避难空间的形式选择 避难面积的计算 避难层疏散楼梯的平行错位或分隔
15
六、电梯系统配置
1、超高层办公楼建筑电梯系统的布局概念 1)多区段
16
2)多区域/空中大厅
超高层办公建筑设计要点
1
目录
一、超高层办公建筑类型及等级划分 二、超高层办公建筑标准层规模及有效率 三、超高层办公建筑深进尺度、层高及采光节能 四、核心筒布置 五、避难层(间)设置 六、电梯系统配置 七、屋顶设计 八、立面设计 九、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
2
一、超高层办公建筑类型及等级划分
1、建筑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