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美学概论美学概要

合集下载

美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初中

美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初中

美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初中一、美学概念1. 美学的概念美学是对美的认识和欣赏的学科,是研究美的本质、规律、价值以及艺术和审美活动的学科。

2. 美学的对象美学的对象包括自然美、艺术美和审美活动的美。

3. 美学的任务美学的任务是探讨美的本质、规律、价值,以及审美活动的心理、过程、规律等问题,促进人们对美的认识和欣赏。

4. 美学的发展美学经历了审美经验论、自然美学和艺术美学的发展阶段,现代美学又包括结构美学、语言美学、后现代美学等学派和流派。

二、美的本质和特征1. 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指美存在的根源和本体,美的本质问题是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2. 美的特征美的特征包括主客观性、普适性、相对性、动态性、综合性等。

三、美的价值和功能1. 美的价值美的价值包括实践价值和精神价值,美的价值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美的功能美的功能包括满足审美需要、促进人类精神生活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等。

四、审美活动的本质和特征1. 审美活动的本质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感知和情感体验的活动,是对美的认识和欣赏的活动。

2. 审美活动的特征审美活动的特征包括感知性、情感性、理性和实践性等。

五、艺术和美1. 艺术的概念艺术是以特定的形式和表现手段,通过感觉和思维的交织,表现人们对现实的认识与感悟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2. 艺术的特征艺术的特征包括艺术形式、艺术表现、艺术效果等。

3. 艺术的功能艺术的功能包括审美功能、批判功能、表达功能、交流功能等。

4. 艺术创作的原则艺术创作的原则包括真实性、美感性、表现力等。

六、影响美学的因素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指自然界给人类带来的感官的美的体验和美的启发。

2.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对美的塑造、传播和感染力。

3. 个体因素个体因素是指个人生理和心理特征对审美活动的影响。

4. 文化因素文化因素是指文化传统和文化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

以上是美学概论的一些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美学概要—美学的概念和美学简史(医学美学课件)

美学概要—美学的概念和美学简史(医学美学课件)

西方美学思想简史
• 苏格拉底
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 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 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 一,他和柏拉图、亚里士多 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美就是合适、有用、实用。
西方美学思想简史
• 意大利的绘画
西方美学思想简史
“美学”这个名称以 及“美学”的第一个 较为完整的理论,是 18世纪德国的哲学家 鲍姆嘉通提出的,因 此他被称为美学之父, 也被公认为美学学科 的创立者。
美学的作用和意义
恶俗招牌
丑街道反映的是一种“婴儿式审美” ,因为婴儿只能通过接收鲜 艳颜色、简单信号、循环往复的刺激来粗浅地认识世界。
美学的作用和意义
网红脸
新版《倚天屠龙记》播出,人们发现,不仅是张无忌的四个老婆 长得相似,就连张无忌都跟四个老婆一个样。 多元不一定就美,但美一定离不开多元。
美学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章 美学概论
美学的概念
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及其审美规 律的科学,是揭示美的本质、阐明美 的客观标准,培养人体验美、鉴赏美、 创造美的学科,是人们对美的认识、 探索、研究而逐渐形成的一门独立学 科。
美学三要素
(1)美学三要素:主体(人)、客 体(美学对象)、审美关系 (2)美学设计的“三要素”:绘画、 色彩和版面。
西方美学思想简史
• 西方美学的起源地 ——古希腊
西方美学思想简史
• 毕达哥拉斯 • 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
哲学家和美学家 • 美是数与数的和谐。
西方美学思想简史
• 柏拉图
美是理念。是以爱为基 础的快感。
西方美学思想简史
• 亚里士多德
美不是理念。是事物本身 的性质。“秩序、匀称与 明确” “美是一种善,所以引起 快感正是因为它是善”

01第一讲 美学概论

01第一讲 美学概论

目 录1 美学概论 (1)1.1美学的历史与现状 (1)1.1.1 美学的建立 (1)1.1.2 美学的历史 (2)(1)本质论美学 (2)(2)神学美学 (4)(3)认识论美学 (4)(4)语言论美学 (5)(5)文化论美学 (6)1.1.3 美学在中国 (7)(1)清末民初美学 (7)(2)五四美学 (7)(3)30~40年代美学 (8)(4)50~70年代美学 (8)(5)80年代美学 (8)(6)90年代美学 (8)1.2美学的对象与范围 (8)1.2.1 美学的对象 (8)1.2.2 美学的范围 (10)1.3美学的任务与方法 (10)1.3.1 美学的任务 (10)(1)美学的学科属性 (11)(2)美学的任务 (13)1.3.2 美学研究的方法 (17)思考题 (19)1 美学概论关于美,我们似乎很熟悉,面对某些事物,例如自然风景、花草虫鱼、雕塑、绘画、电影、摄影照片等等,当然也包括我们所从事的工作的对象——园林景观,人人都会有美或不美的判断。

甚至面对一个人,我们也会有他(她)美还是不美的判断——尽管很多情况下大家都不会说出来。

实际上我们几乎每天都要跟“美”打交道,不过人们通常的说法是“漂亮”或“不漂亮”。

有些东西,例如一个人,一见之后,每个人都会果断地得出“美”、“不美”、或者“还可以啦”这样的结论。

这说明,面对这类事物时,我们内心都有一个明确的判断它美还是不美的标准。

但对有些事物,我们有时候就会觉得困惑、有些拿不定主意,例如一些所谓先锋艺术作品,我们有时候会问:“这是艺术吗?这东西到底美在哪里?”另外我们还发现,面对同一样东西,有些人觉得很美,甚至为它而痴迷,而有些人却觉得它并不很美,甚至毫无美感可言。

例如园林中的假山置石,比如著名的留园冠云峰,号称中国四大名石之首,按理应该是美不可言的吧,但实际上很多人见了之后会说:“不就是块石头吗!”说实话,我第一次见到冠云峰的时候就对它显赫的名望感觉莫明其妙——其实到现在也还是莫明其妙。

美学概论——精选推荐

美学概论——精选推荐

美学概论第⼀讲、什么是美学(对应:绪论)1、美学学科的产⽣2、美学思想在西⽅的产⽣和发展3、美学学科引进中国的过程4、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的美学⼤讨论5、美学的研究对象6、美学的学科性质7、美学研究的个性化特征与其普遍性意义之间的关系第⼆讲、美是什么(对应:第⼀章美是什么)1、“美本⾝”与美的本质2、天⼈⼆分的西⽅思维传统和天⼈合⼀的中国⽂化精神3、⼼与对象的同⼀性关系4、意象的意义与审美活动的超越性第三讲、美感是什么(对应:第⼆章美感的分析)1、美感是体验,不是认识2、美感经验的⽆功利⾮概念化特征3、移情说、⼼理距离说等对理解审美⼼理内在过程的意义第四讲、美感的社会性(对应第三章美和美感的社会性)1、⽣产实践⽅式是⾃然地理环境影响审美意识的中介2、社会⽂化环境对审美意识的影响3、审美趣味4、审美时尚5、审美精神的时代风貌第五讲、⾃然美(对应:第四章⾃然美)1、中国50—60年代美学⼤讨论中关于⾃然美属性的不同认识2、理解⾃然魅⼒的两种不同⽴场和思路3、怎样理解⾃然美和艺术美的⾼低关系4、⾃然美的历史发现过程第六讲、社会美(对应:第五章社会美)1、社会⽣活本⾝如何转化为欣赏的对象2、⼈体美和⼈格美3、民俗风情作为审美对象第七讲、艺术(对应:第六章艺术美)1、艺术的概念2、艺术的特性3、怎样理解艺术和⾮艺术之间的界限4、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5、艺术是否终结了的问题第⼋讲、审美范畴(⼀):优美与崇⾼(对应:第九章优美与崇⾼)1、审美范畴即根据审美现象不同的风格类型⽽作出的不同分类和概括2、优美作为审美范畴的⽂化渊源及其审美风格特征3、康德的崇⾼理论4、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第九讲、审美范畴(⼆):悲剧与喜剧(对应:第⼗章悲剧与喜剧)1、亚⾥⼠多德的悲剧学说2、⿊格尔的悲剧学说3、命运悲剧4、中国式悲剧的特征5、喜剧的不同类型与喜剧感的共同特征第⼗讲、丑与荒诞(对应:第⼗⼀章丑与荒诞)1、⼈⽣境界的提升与审美视野的扩⼤2、丑的审美意义3、荒诞的社会⽂化根源4、荒诞的审美意义第⼗⼀讲、美育(对应:第⼗四章美育;第⼗五章⼈⽣境界)1、美育不同于德、智、体育2、美育(艺术教育)对于个性化精神完善能发挥特殊作⽤3、⼈⽣境界的提升:求利;求知;求善;求美第⼀讲讨论下列5个问题:1、美学学科的历史起源2、美学的研究对象3、美学的学科性质和美学的研究⽅法4、怎样理解美学研究的“科学”属性5、美学的基本⾯貌1、美学学科的历史起源⼀是其户籍名称和⾝份的社会性获得,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最早提出了建⽴Aesthetica的设想,这个概念是根据希腊⽂aisthesis(感性)创造的,字⾯意思应推断为“感性学”。

《美学》(第1-8讲) (1)精品PPT课件

《美学》(第1-8讲) (1)精品PPT课件
个别事物 创造因 最后因:神的目的
神:形式的形式 形式先于质料
对柏拉图的继承:承认理式的存在
对柏拉图的批判:
方法上:放弃神秘的哲学思辨,对客观世 界进行冷静、客观的逻辑分析
观点上:强调“理”在“事”中,认识到 一般和特殊不可分割,承认现实世界的真 实性。
(3)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柏拉图:提出“美是什么?”并区分了 “美”和“美的”。他研究的就是美的 本体。
2、美学研究艺术
黑格尔:美学是“艺术哲学”,是“美的 艺术的哲学”。
3、美学研究美感、人的审美心理。
鲍姆嘉通:“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 识的完善”,“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 思维的艺术 ,是美的艺术的理论。”
4,车尔尼雪夫斯基:强调对现实美的研究同 时,认为艺术是美学的研究对象。
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1)快感说——美的实质 美不能定义,只能凭感觉认识。
“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 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里见出一 种不同的美。” 美就等于美感。
“快感与痛感不只是美与丑的必有的 随从,而且也是美与丑的真正本质。”
(2)效用说——美的来源 美具有相对性
“美对人才有效,必然随人的利益不同 而显出分歧。” 效用:不是观赏者个人的实际利害。效用 是对所有人或者和对象有关的人来说的。
(2)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A、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B、 “镜子说” 艺术要忠实模仿自然 自然:普遍自然;艺术:第二自然 艺术师法自然又高于自然 艺术家要善于观察,把分散的美集中起
来,加以理想化。 人是小宇宙,要善于表现人的精神世界
·
白 陶 鬶
大 汶 口 文 化

美学概论1

美学概论1

五 美学的学习目的与意义
• 从审美活动认识人的自由 • 从审美活动认识人的完善 • 培养审美能力 • 创造美的生活
三 美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 西方美学之父——鲍姆嘉通 西方美学之父—— ——鲍姆嘉通 • 中国美学没有明确的学科界线 东西不同的思维方式: 东西不同的思维方式: 以味、 中:以味、触觉为主要感知方式 以视、 西:以视、听觉为主要感知方式
四 美学的研究方法
• 刻苦学习马列主义 • 哲学的、逻辑学的、符号学的、语言 哲学的、逻辑学的、符号学的、 学的、 学的、心理学的多方法集合 • 学习美学要注意结合艺术实践 • 在学习中注意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美 学 概 论
第一讲 绪论
• 什么是美学 • 美学的研究对象 • 美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 美学的研究方法 • 学习美学的目的与意义
一 什么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
• 美学是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的学科。 美学是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的学科。 • 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出发,以艺术为主要对象, 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出发,以艺术为主要对象, 研究美、 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 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 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 美学的研究对象
三个方向: 三个方向: • 从客观方面研究审美对象,阐明美的本质 从客观方面研究审美对象, 和根源 客观存在的美 • 从主观方面研究作为审美对象的反映的审 美意识 艺术审美活动 • 研究审美意识的物质形态化了的集中表现 的艺术 艺术创作活动

美术 美学 审美
美:客观存在 美术: 美术:艺术的一个门类 空间 造型 视觉 美学:简单说来就是研究美的学科 美学: 审美:人脑对美的“认识” 反映” 审美:人脑对美的“认识”与“反映” 关系: 关系:艺术表现美 美学研究美 审美感受美

美学概论(1—4)

美学概论(1—4)

美学概论第一章什么是美学第一节美学学科的发展史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于1750年在其所著的《美学》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

鲍姆嘉通因此成为“美学之父”。

一、美学学科的形成人类直接或间接地注意到美的现象和诗意创造的世界,并对其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是从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和中国开始的。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宇宙是由数构成的,美即数字。

柏拉图:“美本身”亚里士多德:“诗学”是研究所有诗性活动的形式的学问。

中国:孔子:把美与善联系起来:“诗可以兴”美的现象和艺术的世界之所以在公元前6世纪-5世纪进入人类的思考,原因如下:①原始巫术神话思维开始解体,理性思维崛起。

②人类艺术活动从原始巫术活动那里获得了相对独立性。

二、美学学科如何能够成立自从美的现象进入人类的思考之后,美的现象向人类的思维提出了一些尖锐的问题:诗性的或审美的现象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如果是理性的,那么其真正的品质是什么?它与科学、哲学和伦理学等有何区别?如何把它们之间的界限清晰地描述出来?一个学科要成立,必须具备下列条件:⑴必须有确定的研究领域,在整个人类知识体系中不可缺少;⑵特殊任务,形成自己要解决的问题领域;⑶形成与这项研究领域相适应的研究方法去解决其问题。

美学学科成立所需的这些条件,在18世纪的欧洲形成了。

贡献:维科提出应该建立一种相当于逻辑学、哲学的“新科学”。

克罗齐认为它就是“美学”。

维科对“诗性智慧”的揭示深入到了一个重要的根基,这就是诗性活动的本性和它在人类文化中的奠基地位。

四、鲍姆嘉通对“美学”的设定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1714—1762)对诗性活动领域的分析,不是返回到历史的起源处,而是纯粹对人的心智的逻辑分析。

他把审美现象这种感性的活动置于理性认知之前,把它确定为朦胧的认识活动。

并对应地提出了相对于逻辑学的“aesthetics”,即“感性学”,它就是一种研究感性观念或者“朦胧的观念”的学问。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给感性认识提供规则,并探求“感性认识的完善”——美。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
女 占 卜 者
原始美术
• 以彩陶艺术为代表, 中国原始社会制陶工 艺达到很高水平,其 纹饰种类繁多,主要 有绳纹,锯齿纹,漩 涡纹,方格纹,三角 纹等。还有复杂的人 面纹,鹿纹,花草纹, 舞蹈纹等。器型精练 朴实,浑厚大气。
先秦美术
• 以青铜器艺术为代表。 中国青铜工艺在当时是 世界上最发达的,涉及 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纹饰丰富多彩,具有 强烈的艺术性。
步辇图 唐 阎立本
步辇图(局部)
五代时期的美术
• 战乱不断,南唐和西蜀这 两个国家都设立的画院。 这个时期的人物画,山水 画,花鸟画相对独立的华 中得到发展,达到了很高 的艺术水平。影响着后来 宋代绘画的发展。山水画 代表人物北方画派的荆浩, 南方画派的巨然。
《虞美人》
• 作词:李煜(五代)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乐记》中写道“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 也”。 B、“以形写神”的理论
东晋的顾恺之,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理论,主张通过人物典型外 在特征的描绘,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
顾恺之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媸本无 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南齐谢赫又在《古画品录》提出绘画“六法”, “六法”中的 “气韵生动”是对作品的总要求,是绘画的最高境界,这个理论的 主旨也是要求以生动的形象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
END Thank you!
1879年发现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壁画——《受伤的野牛》
2、美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从对具体的美的事物的欣赏到凝聚为一种较为抽象的美的观念,无 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标志着这一演变过程进入新阶段的 重要成果,是在语言文字中出现了“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 艺 理 论
美 学
哲 学
• 3.一个立足点(基本性质):“人是世界 的美” • 美的基本定义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 化”,审美是审人,美是人的存在的感性 显现。 • 人的存在的历史性和不断生成性决定了对 美的认识必然是一个历史的、开放的、发 展的过程。 • 美学是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三、为什么要学美学 • 1、“审美是人生的节日” • 1)日常性 • 2)理想性 • 2、“在世的救赎”:超越性 • 1)生理的超越 • 2)精神的超越 • 宗教的:彼岸的救赎 • 审美的:此岸的救赎 • 3)审美人生: • 朱光潜: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 宗白华:拿叔本华的眼睛看世界,拿歌德的 精神做人
美学概论
• • • • • • • 第一讲、导论 第二讲、美学论(中西美学发展概述) 第三讲、美论 第四讲、美的形态论 第五讲、美感论 第六讲、审美范畴论 第七讲、美育论


• • • • • •

一、初识美学
熟悉、陌生,容易、复杂,古老、年轻
1.柏拉图之问:《大希庇阿斯篇》 什么是美的与什么是美 physical----physics chemical----chemistry beauty---aesthetic
[明]陈眉公, 《幽窗小记》: 宠辱不惊,看 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 天空云卷云舒。
弘 一 法 师
• • • • •

认识评价
伦理评价
发生学理由
审美评价
情感理由 客观理由
统一形 复杂性
与人性 的种种特性
生 命 的 答 案 水 知 道
寻 找 爱 与 和 谐
五、考查情况
1、平时得分(40%): • 1) 考勤 • 2) 平时作业(审美体验心得) • 3) 课堂讨论 2、 期未得分(60%):读书报告
• 作为研究和思考审美现象的理论和学说,关 于美是什么的问题却直到公元前4世纪古希 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才开始提出,到18 世纪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才初步界定其研 究的对象和任务。
二、怎样研究美学
• • • • • • • • • 1、三条道路 1)线入:历史的方法 2)面入:逻辑的方法 3)点入:从现象到本质的方法 如“美人之美” 时空距离 “距离产生美” 心理距离 “包孕性时刻”
• • • • • • • • • •
五、其它重要书目 1.(法)丹纳,《艺术哲学》 2.(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 3.(德)格罗塞,《艺术的起源》 4.(德)卡西尔,《人论》 5.(德)莱辛,《拉奥孔——论诗与画的区别》 6.朱光潜,《悲剧心理学》或及《谈美书简》 7.邓晓芒、易中天,《黄与蓝的交响》 8.林庚,《西游记漫话》 9.李长之,《重迅的批判》或及《司马迁的人格 与风格》、《孔子的故事》 • 10.(明)袁了凡,《了凡四训》
• 二、美学史类 1.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 2.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 3.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史》 4.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5.朱立元,《现代西方美学史》
• 三、西方经典: 1.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2.亚里士多德《诗学》 3.鲍姆嘉通《美学》 4.康德《判断力批判》 5.席勒《审美教育书简》 6.谢林《艺术哲学》 7.黑格尔《美学》 8.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9.尼采《权力意志》及《悲剧的诞生》 10.海德格尔《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本源》《诗· 语 言· 思》及中晚期论文 四、中国经典: 哲学:1.《论语》2.《孟子》3.《老子》4.《庄子》 5.《坛经》 文论:6.《文心雕龙》7.《沧浪诗话》8.《人间词话》 9.《美的历程》或及《华夏美学》10.《美学散步》
最具包孕性的时刻
非从前种种譬如昨 日死,从后种种譬 如今日生似的断裂
而是即蕴含着从前 种种,也暗示着以 后种种。
掷铁饼者
你为什么来? 你何必来?
叫我怎么见你?
2、三个要求: • 马哲(哲学) • 艺术 • 外语
• 3、两个注意:双重属 性 • 1)学科属性:感性与 理性、形上和形下的 结合 • 2)学习目的:体验美 与思考美、学知识与 学智慧
• 2、Aesthetic和美学(狭义) • Aesthetic:感性学 • 西方:(德)美学之父,Baumgarter 鲍姆嘉登,1750年《Aesthetic》 • 关于感性认识完善的学科。 • 知 ----- 逻辑学 ----- 真 • 哲学 情 ----- 感性学 ----- 美 • 意 ----- 伦理学 ----- 善 • 中国:20世纪初,由王国维等由日本传入
参考书目
• 一、美学原理教材类 1.王朝闻主编,《美学概论》 2.凌继尧(北大),《美学十五讲》 3.周宪著(南大),《什么是美学》 4.易中天著(厦大),《破门而入》 5.蒋孔阳主编(复旦),《美学原理》 6.朱立元主编(复旦),《美学》 7.张玉能主编(华师),《美学教程》 8.彭富春主编(武大),《美学》 9.张法著(人大),《美学导论》, 10.陈望衡著(武大),《当代美学原理》
寻找灵魂的出口
高 更 《 君 在 何 方 》
要有光!太阳的光明是不够的,人,必须有心灵的光明。 (罗曼· 罗兰)
宗白华:五种境界说
弘一法师:三层楼理论
身、心、灵
5宗教境界(神)
诗 (生) 思 (深)
艺术境界(美)
4学术境界(真) 3政治境界(权)
灵魂生活 (宗教)
+
精神生活(学术文艺)
2伦理境界(爱)
1功利境界(利)
物质生活(衣食)
宗白华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 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 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 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
• 弘一法师(1880-1942年),李叔同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 前驱,近代史上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 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启蒙者,他一生在音乐、戏剧、 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等诸 多文化领域中都有较高的建树,并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 艺术人才。弘一法师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一位不可多得 的艺术全才,在书画、诗文、戏剧、音乐、艺术、金石、 教育各个领域都有极深的造诣。1918年入杭州虎跑寺出家, 从此精修佛教律宗,又成为佛门一代高僧。 • 民国27年10月,为勉励泉州承天寺僧众发扬爱国爱教精神, 他举笔题词:“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词末又 跋:“佛者,觉也,觉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牺牲一切, 勇猛精进,救护国家。是故救国必须念佛。”赋予佛说以 时代精神。弘一十分关心历史文物。 • “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 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 术之先河。
3、(广义)美学发展三个阶段: • 1)美学意识: • 时间:自史前 时期。 • 表现:初期的 审美活动、审 美意识 《阿尔塔米拉野山羊》 公元前2万年左右 • 特点:感性、 西班牙 具体的体验和 认识
《维林多夫的维纳斯》 约公元前3万年 奥地利
• • • • • •
2)美学思想: 时间:自轴心时期 表现:美学理论和思想 特点:语言文字的形式,理性认识的形态。 3) 美学学科: 时间:自175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