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手法复位联合治疗急性良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观察
耳穴压豆改善眩晕患者头痛头晕症状中的护理效果

耳穴压豆改善眩晕患者头痛头晕症状中的护理效果【摘要】目的观察对眩晕患者采用耳穴压穴治疗改善头晕头痛症状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68例眩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取耳穴压豆护理干预,对于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
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而血压到有效改善眩晕患者头痛头晕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耳穴压豆;眩晕患者;头痛头晕眩晕症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头晕、眼花、天旋地转、头痛等,甚至可能出现自律神经失调、无法站立等现象。
临床上认为多种原因可能引发眩晕症,譬如贫血、颈椎病、动脉硬化等,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防止引发严重的后果。
近千年来,中医在改善眩晕患者头晕头痛等方面效果极好[1],本实验针对眩晕患者采用耳穴压豆进行干预,在改善其头晕头痛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基础资料在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眩晕症患者中选出68例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双盲法分成两组,每组34例。
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41-72 岁,平均年龄(58.64±3.54)岁;实验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59.36±3.87)岁。
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与眩晕症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资料完整并对本次实验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严重精神疾病者;合并脑出血、脑血栓者;合并颈椎脱位者。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用药护理:指导患者严格按照医嘱定时定量服药,对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症状进行追踪观察并详细记录。
2、饮食护理:指导患者治疗过程中清淡饮食,食用营养丰富的食物,叮嘱患者不能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生冷食物,并且不能喝茶或咖啡。
3、环境护理:给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严格控制探视的人数和次数;督促患者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
耳穴埋豆结合情志护理对眩晕患者的临床分析

耳 穴埋 豆结 合情 志护 理对 眩 晕患者 的临床分 析
吕 鑫
(沈 阳 市第七 人 民 医院神 经 内科 ,辽 宁 沈 阳 ll0003)
摘 要 : 目的 分析 耳 穴埋 豆 结合 情 志护 理 对 颈性 眩 晕病 的 临床 效 果 。方 法 对2015#-9月一 2f)16# -9月接 诊 的 138例 颈性 眩
中医定 向透药辅 助治疗 小儿支气 管肺 炎效果 优 于常规
治疗 。观察组 咳嗽消失 时间 、热退 时间 、肺 部 哕音消
失时 间和住 院时 间均显著短于对 照组 (P<O.05)。提示
中医定 向透 药对 &JL支气管肺 炎 的症 状改 善具有 积极
作用 。观察组不 良反应 发生率 12.80%,与对 照组 不 良
简便 易行 的优 点 ,更 可 以有效 减 少并发 症 的发 生率 ,减 少不 良反 应 的发 生 ,提 高临床 治疗 效 果 .
关键 词 :耳 穴埋豆 ;情 志护 理 ;颈性 眩 晕病
doi:10.3969/ issn 1672—2779.2018.02.065
文 章编 号 :1672—2779(201 8)一02.0144—02
20 1 2,1 8(23):3997—4000. 14]戴 伟霞 .小 儿慢性 支气管肺 炎 p医 治疗 临J术分析 lJ1.r}1医临床研 究 ,2012,4
(10):69 【5】袁 媛 .小 儿 支气 管 肺 炎采 用 中医 综合 方 案 治疗 临床 休 会 lJI.航 空航 天 医
学 杂 志 ,2014,25(9):1298—1299. 『61t 林群 ,段 云雁 ,刘 汉 玉.中医定 向透 药疗 法 治疗 儿 童 支气管 肺 炎临 眯 观
耳穴埋豆辨证治疗眩晕病的中医护理效果观察

耳穴埋豆辨证治疗眩晕病的中医护理效果观察摘要:目的:通过中医护理干预对耳穴埋豆辨证治疗眩晕病的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某院接诊的80例眩晕症病人,按照盲分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
对照组采用敏感点埋豆联合西医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采用耳穴埋豆辨证法联合中医护理进行干预。
对两组病患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对比,同时对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采用中医护理联合耳穴埋豆辨证法治疗眩晕症,对患者临床病症有很大改善作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耳穴埋豆辨证;眩晕症;中医护理;效果眩晕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者的年龄范围很广泛,其发病的时候会出现不同的症状,主要是出现头晕眼花、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耳鸣、不能坐立等。
耳穴贴豆是一种通过王不留行籽对耳穴进行积极的刺激来调整人体的经脉来进行治疗的一种措施[1-2]。
基于此,本文对中医护理干预对耳穴埋豆辨证治疗眩晕病的效果进行探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某院接诊的80例眩晕症病人,按照盲分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
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最小年龄49岁,最大年龄87岁,均龄(57.53±10.85)岁。
观察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最小年龄50岁,最大年龄89岁,均龄(58.05±10.36)岁。
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符合本次研究对比要求。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敏感点埋豆法。
(1)以敏感部位为埋豆点,病人采取坐位或卧姿势,用探棒在患者耳部寻找敏感点,在确定敏感部位后对局部进行杀菌,把王不留行籽贴于敏感部位,用食指和拇指捻捏埋豆部位,直到出现酸麻胀感,一次一到两分钟,一天三到五次,一次埋一颗豆,两只耳朵轮流埋豆,两天更换埋豆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持续治疗2-3个疗程。
耳穴埋豆辨证治疗眩晕病的中医护理效果观察

浙江国企考纲一、笔试科目《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为客观题,考试时限为 60 分钟;《综合应用能力》为主观题,考试时限为 120 分钟。
两个科目满分均为 100 分。
二、笔试方式闭卷考试。
三、笔试内容(一)《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主要测查应考人员从事事业单位工作的潜能。
测查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五个部分。
1.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应考人员的语言运用能力,其中包括准确识别、理解和运用字、词语;从语法、语气、语义等方面正确判断句子;概括归纳短文的中心、主旨;合理推断短文隐含的信息;准确理解比较复杂的观点或概念,准确判断和理解短文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等。
2.数量关系主要测查应考人员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数学运算能力,对数字排列顺序或排列规律的判断识别能力等。
3.判断推理主要测查应考人员对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其7中包括对词语、图形、概念、短文等材料的理解、比较、判断、演绎、归纳、综合等。
4.资料分析主要测查应考人员对各种形式的统计资料(包括文字、图形和表格等)进行正确理解、分析、计算、比较、处理的能力。
5.常识判断主要测查应考人员对政治、时事、国情、省情、法律、经济、科技、历史、人文等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二)《综合应用能力》主要测查应考人员的阅读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综合能力等。
测查题型包括案例(材料)分析题、论述评价题、校阅改错题、材料作文题等。
每次考试从上述题型中组合选取。
四、作答要求考生在作答前,应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纸)上指定位置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 2B 铅笔将“准考证号”下面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一)《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应考人员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题本上或其他位置的一律无效。
(二)《综合应用能力》应考人员必须用黑色墨水笔在专用答题纸指定题号的指定位置内作答,用铅笔作答或在非指定位置内作答的一律无效。
手法复位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效果观察

手法复位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82例,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蒙特卡罗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眩晕残障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手复位联合耳穴压豆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
【关键词】耳穴压豆;手法复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眩晕类型,属于前庭半规管疾病,体位改变时诱发眩晕症状,很容易造成不良事件,因此需要及时治疗[1]。
目前治疗BPPV主要采用手法复位[2]。
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有研究表明,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文分析了手法复位配合耳穴按压治疗BPPV患者的效果。
论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 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蒙特卡罗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其中对照组男患者14例,女患者16例,年龄为52~78岁,平均(65.54±3.53)岁;观察组男患者15例,女患者15例,年龄为51~80岁,平均(69.86±5.54)岁。
两组患者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复位手法方案,根据患者疾病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复位手法:(1)后半规管采用Epley管结石复位法,患者保持坐位,头部偏转患侧45度,在医生帮助下迅速取仰卧位,头部垂于床边;头部向健康侧转90度,患者将头部和身体继续向健康侧转90度,使患者侧卧在治疗床上。
耳穴压豆改善眩晕患者头痛头晕症状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耳穴压豆改善眩晕患者头痛头晕症状中的护理效果观察冯欢【摘要】目的探讨耳穴压豆对眩晕患者头痛头晕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8年3月治疗的56例眩晕患者病例资料,将2016年4月-2017年3月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28例患者资料组成对照组,2017年4月-2018年3月采取耳穴压豆护理干预的28例患者资料组成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头痛头晕症状并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头痛头晕症状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耳穴压豆法应用于眩晕症患者临床护理中可有效改善其头痛头晕症状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8(016)024【总页数】2页(P146-147)【关键词】眩晕;耳穴压豆;头痛头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作者】冯欢【作者单位】九江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西九江332000【正文语种】中文在眩晕症发作时,患者常感到天旋地转,甚至出现循环缺血、自律神经失调症状,且在急性发作时还将对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严重影响[1]。
目前对于该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贫血、动脉硬化、颈椎病、用眼过度等有较大相关性,若未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还将进一步导致思维下降、半身不遂、头痛痴呆、中风偏瘫等,故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2]。
为有效促进眩晕患者相关症状的好转,本研究将耳穴压豆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且效果较为明显。
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56例眩晕患者病例资料,将2016年4月—2017年3月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28例患者资料分为对照组,2017年4月—2018年3月采取耳穴压豆护理干预的28例患者资料分为观察组。
观察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41~70岁,平均(56.34±2.19)岁;病程最短2 h,最长10 d,平均(3.98±1.24) d。
耳穴埋豆治疗眩晕病的护理观察

1 . 2 治疗方法
3 . 2 . 3 心悸 气短 ①观 察心悸 气 短发 作是否 与情 志、进 食 、
体 力活动 等变 化有 关 。② 心悸 发作 时 卧床休 息 ,观察 患者心 率 、
心律 、血压 、呼吸、神 色、汗 出等变 化。③ 心悸发 作有恐惧 感者 , 药物 。 ④遵 医嘱耳穴 埋豆 。 ⑤ 遵医 嘱穴位按 摩:可选 择 内关 、 通里 ,
配合取 大 陵、心俞 、劳宫等 穴位 。 3 . 2 . 4 呕 吐痰涎 ① 急性发作 呕吐剧 烈者暂禁 食 ,呕吐停止
1 8 . 8 % ,全 国有 高血 压病 人 约 1 . 6亿 ,与 1 9 9 1 年 比较 ,患病 率 上
3 . 2 . 2 头痛 观 察头痛 的性质 、持续 时间 、发 作次数及 伴随
升 3 1 % ,且趋 于 二 年轻化 ,因此 提高 高血压 的治疗 效果及 护理水平 , 症状 。①进 行 血压 监测 并作好 记录 ,血 压异常 及 时报告 医师 并遵 延 缓病 情 发展 是 非 常必要 的 。我科 自 2 0 1 3 年 1 月至 2 0 1 4 年 1 月 医 嘱给予 处理 。②头 痛 时嘱 患者 卧床休 息 ,抬高床 头 ,改变 体位 采 用耳 穴埋豆 治疗眩 晕病 8 6例 ,疗 效满意 ,临床 护理观 察如下 : 时如起 、坐、 下床动 作要 缓慢 ,必 要 时有人扶 持 。③避 免 劳累 、
3 护理 原则
3 . 1耳 穴埋豆 护理
浅谈耳穴埋豆法治疗眩晕的可行性

浅谈耳穴埋豆法治疗眩晕的可行性眩晕是临床中的常见症状,其发病原因复杂,本文通过对耳穴埋豆法治疗眩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得出该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耳穴埋豆法;眩晕;可行性眩晕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症状,是由空间定向障碍所引起的运动错觉,眩晕,眩指的是眼前发黑或眼花,晕指的是感觉外界景物或自身旋转或头晕。
两者常一起发作,因此称之为“眩晕”。
此症的发作同机体多系统器官有着密切关系,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上升。
眩晕多为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其病因极为复杂,常涉及多系统疾病。
1可行性分析现代医学认为眩晕是一种发作性视自身或外界景物有晃动感及旋转感的病症,大部分是因头位、体位的变动而发生。
眩晕会同时伴有眼症(包括闪光、黑蒙、视物变形等)、肢体无力或麻木、内耳疼痛、昏厥、猝倒等症状。
会出现脑干轻微损伤体征,如调节及辐辏障碍、角膜及咽部反射消失或减退,自发性或转颈对一侧椎动脉施以压迫后诱发的眼震等。
现代医学治疗眩晕的主要原则是给予患者药物或物理治疗后对健侧前庭功能加以抑制或促进病侧前庭功能的恢复,同时强化前庭代偿作用,从而促进症状的减轻或消除。
眩晕患者的精神因明显的恶心、呕吐及对症状复发的担心而极其紧张,所以需要通过用药来使自主神经症状和精神症状等眩晕伴随症状得到减轻。
药物治疗眩晕可分为两类。
其一是对症治疗、可减轻眩晕发作的药物。
常用药物有苯海拉明、异丙嗪等抗组胺药;还能用氟桂利嗪等钙拮抗药;东莨菪碱等抗胆碱能药物;麻黄碱等拟交感神经药物;吩噻嗪衍生物等抗多巴胺能药物;地西泮类药物、银杏制剂及乙酰亮氨酸等药物也能发挥治疗作用。
其二是针对引发眩晕的各种原因加以治疗。
如可加用类固醇激素治疗前庭神经元炎;可用钙拮抗药尼莫地平、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采取颈部牵引、理疗及按摩治疗颈性眩晕等。
随着人们加深了对药物副作用的了解,传统医学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逐步提倡自然疗法,其中耳穴疗法的适应症广、可快速见效、防治效果好、无副作用,且经济简便、安全有效,患者易于接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穴压豆、手法复位联合治疗急性良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8-08-30T11:08:22.20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0期作者:任红欣
[导读] 分析耳穴压豆、手法复位联合治疗急性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效果。
任红欣
元氏县医院 051130
摘要:目的:分析耳穴压豆、手法复位联合治疗急性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治疗的64例急性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实施耳穴压豆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5%、93.75%,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耳穴压豆、手法复位联合治疗急性良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优越,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耳穴压豆;手法复位;急性良性位置性眩晕;临床效果
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的病症,特别是良性位置性眩晕症,患者一般会出现前庭周围性的眩晕,由于对该病症的认识较为滞后,在临床上极易出现误诊情况。
目前针对良性位置性眩晕症的症状,通常使用手法复位的治疗办法,该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治疗效果显著,但是治疗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头晕等后遗症。
我院探究了耳穴压豆、手法复位联合治疗急性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治疗的64例急性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女18例,男14例,年龄在31岁至76岁,平均年龄在(51.6±4.8)岁,观察组患者女20例,男12例,年龄在35岁至72岁,平均年龄在(54.6±4.8)岁。
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良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标准,不是由于高血压或者脊椎病等其他原因导致的眩晕。
(2)患者没有严重的脏器功能障碍。
(3)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手法复位治疗,具体操作内容为:(1)患者需要端坐在病床,护理人员将其头部旋转45°到患处,然后帮助患者仰卧在病床上,头部悬空,渗出颈部,是患者头部与水平保持30度,斜靠在床上,让患者的患侧耳部在下方,抑制保持该姿势,直到患者的眼震症状消失,通常情况下患者需要维持30s至60s,接下来将患者的头部向患者健康耳侧方向旋转,旋转9-0度,然后持续30s至60s。
接下来将患者身体的躯干向健康耳侧旋转90度,旋转时患者的脸部朝下,同样持续30s至60s。
如果患者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后仍然有眩晕的症状,则需要再次重复操作。
观察组实施耳穴压豆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耳穴压豆的具体内容为:确定皮质下,枕和神门等耳穴位置,用乙醇棉棒对患者耳廓进行擦拭,然后将黄豆按压在患者的耳穴上,然后适度按压患者的耳朵,使其感觉到发热或者胀痛。
按压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耐受能力,按压时间为3min左右,按压频率为10min、30min、60min重复按压哦次,然后再隔60min进行充分按压[1]。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疗效评价:显效: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消失,并且没有出现后遗症,患者恢复正常生活状态;有效: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会对日常生活产生轻微影响;无效:患者治疗后病灶没有好转。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5%、93.75%,组间差异显著(P<0.05)。
见表1。
3.讨论
急性良性位置性眩晕与患者耳右的脱落有关,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转动头部会出现眩晕,甚至会伴有眼震的情况。
该病发病征兆很难被发觉,通常持续时间只有几秒或者几分钟,患者病发时表现出现恶心、脸色泛白以及呕吐等病状[2]。
如果患者病发后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急性良性位置性眩晕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法复位,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但是治疗方法极易出现后遗症,患者治疗后会伴有恶心、头晕等症状,影响治疗的预后效果[3]。
在中医领域,眩晕被称为眩冒、头眩,病机为本虚标实,如果患者处于病情好转期,则以本虚为主;如果患者处于急性发作期,则以风、淤、火、痰标实为主[4]。
《灵柩·口问》中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部与人体的经脉以及脏腑密切相连,通过耳穴压豆的方式能够有效刺激患者的腧穴和经络,从而达到调节患者机体内部平衡的目的,通过耳穴压豆疏通患者的经脉,调理患者的气血平衡,从而减轻患者眩晕的病症[5]。
其中神门穴具有安神静心的作用;皮质下和枕能够宁神镇静,调节大脑皮层的过度兴奋。
通过对其进行按压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眩晕,而且通过黄豆按压耳穴,没有副作用,黄豆易于寻找和购买,患者易于接受。
黄豆耳穴按压操作手法十分简单,患者易于掌握和操作。
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5%、93.75%,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耳穴压豆、手法复位联合治疗急性良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优越,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淦平.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急性期临床特点与处理策略分析[J]. 现代养生,2017,8(16):312-313.
[2]陈希杭,张榕,陈曦.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急性期处理策略[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22(5):219-221.
[3]潘霭青. 耳穴压豆联合灯盏花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40例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0):77-78.
[4]宋玉平. 耳穴埋豆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护理[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5(25):311-311.
[5]郭伟霞. 小柴胡汤加减联合耳穴埋豆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分析[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5(1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