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黄色新闻特点对都市报纸的影响_张星月

合集下载

美国“黄色新闻”兴衰对我国报业的启示

美国“黄色新闻”兴衰对我国报业的启示

美国“黄色新闻”兴衰对我国报业的启示作者:姜文姬来源:《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20期摘要:本文对19世纪末美国大众报刊时代出现的“黄色新闻”现象进行研究,分析美国黄色新闻兴盛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并进而指出对当代中国都市报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关键词:美国大众报纸黄色新闻都市报黄色新闻,是19世纪末期美国新闻界出现的一股新闻思潮,它是大众化报纸为了适应激烈市场竞争而迎合社会低层读者的情趣,专门刊登犯罪、凶杀、色情、小说连载等刺激性、消遣性的新闻和漫面,并以极度夸张及捏造之势来渲染新闻事件,以达到耸人听闻、扩大销售数量的一种新闻样式。

美国新闻学者埃默里评价,这种新闻是专门为了取悦读者的“一种没有灵魂的新闻”。

美国的黄色新闻浪潮,到1900年达到顶峰。

据统计,当时美国三分之一的大都市报刊都是黄色报纸。

而其中最典型的、最著名的黄色报纸是约瑟夫·普利策创办的《纽约世界报》和威廉·郝斯特创办的《纽约新闻报》。

两家报纸掀起的黄色新闻浪潮不仅席卷美国,而且蔓延世界,法国、英国、日本以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了黄色新闻。

时至今日。

黄色新闻浪潮虽已潮平浪静,但其余波仍然荡漾。

一、美国黄色新闻兴盛的原因探讨美国黄色新闻的兴盛,不能只谈论报业自身的演进规律,还要结合美国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来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

具体分析如下:社会历史背景方面的原因。

首先。

西方的报刊自由主义理论为黄色新闻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1789年,美国颁布《人权法案》,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保障美国公民的言论与新闻出版自由。

在这一大法庇护下,美国新闻传播领域诞生的报刊自由主义理论思想日渐成为美国新闻传播活动的思想指南和法律规范。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提倡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新闻自由,即要求不受任何约束的采访权、报道权和发表权,这一理论思想为美国的黄色新闻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其次,资本主义自由化市场竞争推动了美同新闻业走向恶性竞争。

19世纪末,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用下,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便是商品化现象严重泛滥,所有的东西都成为商品,新闻当然也不例外。

浅析黄色新闻对大众化报刊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浅析黄色新闻对大众化报刊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浅析黄色新闻对大众化报刊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武汉大学董子豪 2011300130077摘要:黄色新闻于19世纪中期兴起,其主要特点在于以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

同样在19世纪,大众化报刊也蓬勃发展。

因此,黄色新闻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大众化报刊寻求卖点,吸引公众视线,从而扩大受益,赢得激烈竞争的需求。

但黄色新闻本身的特点也会给大众化报刊带来不利影响,本文旨在分析这些负面影响的基础上寻求应对之道。

关键词:黄色新闻;大众化报刊;影响;娱乐化黄色新闻最早因19世纪美国普利策《世界报》与赫斯特《新闻报》间的竞争,随后风靡于西方新闻届。

其是指新闻报道采用夸张、捏造虚假情节等手法对新闻事件加以渲染,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犯罪方面的事件,以迎合中低层读者的兴趣,达到耸人听闻、扩大报纸销量的目的。

被美国新闻学者称为“一种没有灵魂的新式新闻思潮”。

[1]黄色新闻之所以能够吸引公众眼球、扩大销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特点:使用具有煽动性的大标题和醒目颜色的大字号突出版面;捏造虚假新闻情节或冒充科学来欺骗公众;宣称大多数人的代言人,表面上同情压迫者和剥削者,实则企图发起社会运动;滥用、伪造或窃取新闻图片;刊登彩色连环画,结合刺激肤浅的语言,使报道低俗化、娱乐化。

而随着黄色新闻产生,大众化报刊也蓬勃发展,在我国主要体现为20世纪都市类报纸的兴起,这种以广大市民读者为主要受众的报纸需要贴近生活,也有一定的广告投放和发行量的压力。

因此,我国不少都市类报刊的报道多少受到黄色新闻的影响,这些影响一方面确实起到吸引眼球提高销量的目的,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作用。

一.黄色新闻在大众化报刊中的体现上世纪我国主要城市均有代表都市类报纸创办,这是大众化报刊在我国蓬勃发展的体现。

而我国都市报发展过程中出现黄色新闻的特征的原因也很好理解。

都市报的受众一般为普通市民。

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因此通俗化的报道方式就最能为普罗大众所接受。

浅析互联网时代下黄色新闻的危害与救赎

浅析互联网时代下黄色新闻的危害与救赎

浅析互联网时代下黄色新闻的危害与救赎作者:徐嫣庄彦来源:《新闻传播》2017年第07期【摘要】黄色新闻是新闻史上一个特殊的新闻现象,对世界近现代报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面临重大转型,加之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黄色新闻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并在网络环境中不断蔓延。

本文探究黄色新闻在互联网时代的成因与表征,结合其特点与发展趋势,对如何防范其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产生了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黄色新闻;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新闻传播黄色新闻是新闻报道和媒体编辑的一种取向,指用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犯罪方面的事件①。

虽然黄色新闻作为一个报道流派,存在的时间十分短暂,但其所带来的全新理念却被许多近现代报业所沿用,可以说,黄色新闻虽然“没落”但从未“消亡”,在我国新闻业走上市场经济的轨道,媒体化改革的推进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快速普及与发展所带来的竞争压力下,黄色新闻褪去了原先狭隘的时代含义与特征,借由互联网重新包装和升级,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我国的新闻环境发起了新一轮冲击。

一、我国网络时代下黄色新闻的成因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国新闻事业的巨大调整,在内部结构、理念宗旨、经营管理、传播手段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也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西方媒体的一些新闻观,这在给予许多媒体生存与开拓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这给黄色新闻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并在网络时代下更为显著。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是根本原因正如19世纪末西方世界因工业革命而产生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充满着商机与无限可能性的西方市场造就了追求利润的新闻产业,滋生出了黄色新闻这一特殊现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逐渐完善,我国也进入了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轨道,相对宽松的市场环境让许多媒体有了发展空间,互联网作为新时代下新兴的领域,也自然成为了商业的附庸、新闻媒体相继争夺的“大蛋糕”。

市场经济的基本运作规律和互联网的鲜明特点下,先入为主、优胜劣汰的规则也带来了无形的竞争压力,新闻媒体和商业网站的重心发生偏移,更多地追求市场和经济利润,而忽视了新闻报道的内容与质量。

【推荐】浅谈“黄色新闻”现象及其影响-可编辑

【推荐】浅谈“黄色新闻”现象及其影响-可编辑

浅谈“黄色新闻”现象及其影响说起“黄色新闻”,人们通常将其与下流、淫秽、情色新闻等同起来,大多数人对之嗤之以鼻。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黄色新闻,是指以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犯罪方面的事件。

达到耸人听闻,进而扩大报纸销量的目的的新闻报道。

黄色新闻只是一种新闻报道的方式而已。

如今,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众多纸媒体中,符合上述定义的“黄色新闻”不在少数。

不错,我们现在也在逐渐进入一个黄色新闻的时代。

一、“黄色新闻”的由来“黄色新闻”这一名词最早出现在美国新闻史上,是源于19世纪末美国两位著名的办报人约瑟夫·普利策和威廉·伦道夫·赫斯特之间的竞争。

1887年,仅24岁的赫斯特当上了《旧金山考察家报》的主编。

为了办出成绩,赫斯特挑选了许多才华横溢的编辑及明星记者为他效力,在技术方面他亲自安排版面,试验排版样式、安排标题形式、采用了醒目的铅字体,创造了一种后来为许多报纸所效仿的程式。

1888年,技术能手乔治·潘科斯特的加入为《旧金山考察家报》带来了新的印刷技术,这促使《旧金山考察家报》的发行量第一年就增加了一倍,达到3万份,被赫斯特称为是“日报之王”,到了1893 年其发行量就达到了72000份。

年轻的赫斯特取得这样的成绩后就决定要开始向普利策称霸的纽约市进军。

由普利策经营的《纽约世界报》在1887年时销量就达到了25万份,他以“生动的方式报道重大的新闻,以满足变化中的社会需求,并以煽情主义的新闻内容和版面来适应另一种趋势”,而普利策清楚地认识到他潜在读者群的移民特点,深知“他的读者既希望得到快乐,又希望报纸起到有效的和进步的领导作用”,因此他把握住了受众关注的事情,以至于《纽约世界报》取得了成功。

《世界报》1889年便开始出版定期的连环画组,也是美国最早着色的报纸,正是由于1893年彩色印刷机的配备使得这种报纸连环画的出版成为可能。

1895年最成功的漫画家理查德·F·奥特考尔特在《世界报》上连载了名为《霍根小巷》的漫画,这部漫画主要描写的是廉租公寓的生活,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六、七岁的小孩,最早他的衣服是蓝色的,由于彩色印刷机的使用,《世界报》的印刷工人给这个小孩穿上了黄色的衣服,到处游荡,后来奥特考尔特又在连环画中给这个漫画的主人公加上了对白,使大家更容易理解其中的故事内容,在纽约当时非常流行,这也就使得这部连环画成为了经典的“黄孩子”。

最全文档黄色新闻的产生和对我国报业的影响

最全文档黄色新闻的产生和对我国报业的影响

黄色新闻的产生和对我国报业的影响黄色新闻,是19世纪末期美国新闻界出现的一股新闻思潮,它是大众化报纸为了适应激烈市场竞争而迎合社会低层读者的情趣,专门刊登犯罪、凶杀、色情、小说连载等刺激性、消遣性的新闻和漫画,并以极度夸张及捏造之势来渲染新闻事件,以达到耸人听闻、扩大销售数量的一种新闻样式。

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了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导致廉价报刊在19世纪30年代的应运而生。

l 9世纪中叶,随着资产阶级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美国报干U大众化趋势增强,报纸种类大量增加,报业呈现出新的繁荣局面。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报刊经营全面转上商业化轨道,商业报纸取代政党报纸成为美国报业的主体。

日益加剧的报业竞争以及报业初期垄断现象的出现,使发展于煽情主义新闻基础上的“黄色新闻,,迅速演变成美国现代报业的一种主流新闻样式。

西方的报刊自由主义理论为黄色新闻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1789年,美国颁布《人权法案》。

以及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保障美国公民的言论与新闻出版自由。

在这一大法庇护下,美国新闻传播领域诞生的报刊自由主义理论思想日渐成为美国新闻传播活动的思想指南和法律规范。

再者,美国初等教育的普及为黄色新闻提供了读者群体。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美国大力普及国名教育,中小学教育及高等教育开始获得显著发展。

在人口密集众多美国城市中,即使穷苦下层人民与外来的移民都有机会接触到各种档次的初级教育。

这些刚能够识文断字的大量下层民众成了城市低俗新闻刊物的主要读者。

加上19世纪末排铸机、速印技术、彩色印刷、电动铸字机、照相排版等陆续发明并应用,使报纸在制作印刷及排版技术方面也发生了一次改革,从而为黄色新闻采集传递提供了技术保障。

对我国报业的借鉴。

讲故事的手法,长期以来,。

浅析黄色新闻对媒体的影响

浅析黄色新闻对媒体的影响

浅析黄色新闻对媒体的影响
路立春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10(000)011
【摘要】何谓黄色新闻1897年间,纽约的《纽约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竞争异常激烈。

赫斯特不仅高薪挖走了《纽约世界报》星期刊的全部人马,而且还把《纽约世界报》星期刊赖以成功的滑稽连环画《霍根小巷》的主人公"黄衣少年"【总页数】2页(P66-67)
【作者】路立春
【作者单位】廊坊日报社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析黄色新闻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J], 张晔;雷淑霞
2.浅析新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及融合 [J], 刘圆圆
3.浅析媒体人离职告白话语的影响——对83位传统媒体人离职告白的文本分析(2000年-2017年) [J], 顾杰钰; 索士心
4.浅析我国网络媒体时代“黄色新闻”的成因和特点 [J], 王艳
5.浅析自媒体对传统媒体新闻的冲击及影响 [J], 林志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黄色新闻”事件看报刊媒介的传播偏向

从“黄色新闻”事件看报刊媒介的传播偏向

“黄色新闻”是一种以轰动性、刺激性和趣味性为宗旨的新闻报道模式及其风格,主要指以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进行报道,运用暴力、犯罪等刺激性内容引发受众围观效应,进而达到扩大报刊销量的目的。

[1]在美国新闻传播事业史上,“黄色新闻”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报道风格和方式,这种模式对于当下新闻报道仍然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

一、报刊媒介的传播偏向理论著名的加拿大政治经济学家哈罗德?伊尼斯(H a r o l dI n n i s )最早在他的专著《传播的偏向》中正式提出了“传播的偏向”概念,“根据传播媒介的特征,某种特征可能是更加适合知识在时间上的纵向传播,尤其是该媒介笨重而耐久,不适合运输的时候;它也可能更加适合知识在空间中的横向传播,尤其是该媒介轻巧而便于运输的时候。

”[2]这表明,媒介的传播都有着特定的偏向,或倚重时间或倚重空间,对知识在时间上或空间中的传播会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对社会文化、生产关系、政治体制等产生重要作用。

从这个角度来看,古代竹签书籍就是时间偏向的媒介,能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保存下来,但是不利于大范围普及和扩散,这就有利于专制统治的稳定;而现代的印刷机则是空间偏向的媒介,印刷机的出现使得易于流转的纸张实现大规模生产,使得知识快速普及,政治权威淡化,市民社会完善。

按照伊尼斯的理论,报刊媒介作为一种印刷媒介,具有空间偏向,可以快速普及传播,将新闻和信息传递给大众,促进民主思想的发展和民主制度的完善,进一步消解政治权威。

由此可见,“媒介偏向论”不仅指向时间和空间的向度,而且指向文化、政治、经济等各种向度,报刊媒介也在空间偏向的基础上具备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和向度的含义。

[3]顾名思义,经济偏向就是传播偏向在经济方面的一个向度,政治偏向是传播偏向在政治方面的一个向度,文化偏向是传播偏向在文化方面的一个向度。

二、从“黄色新闻”事件看报刊媒介的传播偏向在美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史上,“黄色新闻”事件的诞生、高潮、衰落反映了彼时报刊媒介对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倾向或影响,体现了媒介传播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偏向。

新闻报道中的色情与暴力

新闻报道中的色情与暴力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带来,大众传媒作为信息传播的中枢,对社会整体及社会个体的影响越来越大,新闻媒体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提高社会关注度,增加收听(视)率/点击率,各大新闻媒体使出浑身解数满足这个时代不同受众群体的咨询需求,然而这样的竞争也使得一些不良报道趋势涌现出来,新闻暴力化和色情化便成为了其中较为突出的特征。

新闻报道中的色情和暴力会对社会大众的感官和心理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以庸俗化的方式吸引社会公众的眼球,博得点击率和收视率,殊不知这样的新闻报道会给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带来极大的影响,也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心理健康。

关键词:新闻报道、暴力、色情一、基本理论分析(一)暴力新闻所谓暴力新闻是指以“暴力”为主要特征的新闻报道,其强调的是新闻报道自身的特点,按照暴力新闻的累心来分,可以将暴力新闻分为潜暴力和显暴力两种。

1.潜暴力所谓潜暴力是指以一种隐蔽性的方式,将新闻中的暴力因素表现出来,以更加间接和隐晦的方式呈现出来。

新闻潜暴力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为信息不充分或是信息量过大,带给读者的心理恐惧和不安1。

2.显暴力显暴力是指能够在新闻中以一种直观的方式直接呈现出来,并且更加直白地再现新闻原貌,通过新闻报道的文字、图片让读者感到不安和恐惧,是一种由新闻内容本身直接传达和现实出来的显暴力现象。

我们不难看到当前新闻报道涉及暴力内容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令人咋1谢小红:《暴力新闻的泛滥与媒介素养教育的缺失探索》,《特别策划-传媒与和谐社会》,2004年第4期,第15页舌的地步。

类似于“儿子暴打亲妈”“某地惊现干尸”“出租车里飞出一男子”等,光是从这些新闻报道的标题我们就能明显感受到新闻报道传达给我们的恐惧和不安,这样的报道内容时常以夸张的表现手法,激发读者的兴趣,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二)色情新闻色情新闻也被称为“黄色新闻”,这一概念首先源于普利策和赫斯特的竞争。

普利策的《纽约世界报》和赫斯特的《纽约新闻报》为争夺报业市场,采用煽情、渲染、夸张的手法报道新闻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8News Dissemination
新闻传播
看黄色新闻特点对都市报纸的影响
张星月
[摘要]大众化报刊是市民百姓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其中很多都充斥着黄色新闻的特征,笔者通过对这些报纸的阅读研究,希望能够从黄色新闻的特点出发,找到二者的关联,黄色新闻对于都市报纸的影响以及具体到武汉的都市报纸呈现这样状态的原因。

[关键词]黄色新闻;影响;市民化;世俗化
黄色新闻是指以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

犯罪方面的事件,达到耸人听闻,进而扩大销数之目的的新闻报道。

黄色新闻首先出现于美国,然后蔓延欧洲、亚洲的其它国家。

在19世纪20世纪初其影响超出了一国的范围,而成了一个世界现象。

黄色新闻的出现给社会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美国新闻史学家埃默里父子认为,在获得了受众的认同的同时,却阻碍了不同人所依赖的新闻渠道,把人生的重大问题变成了廉价的闹剧。

不仅起不到有效的引导作用,反而为罪恶和暴力开脱。

降低了新闻事业的水准,背离了近代报业传统,使新闻更多的成为了市民化的谈资和消遣,失去了其很重要的上传下达和重要信息的传播,煽情宣传毒害了人民的心灵,使市民失去了对一些事实的基本判断。

转移了人民对于切身的政治、经济斗争的注意,削弱了他们的斗志,等等。

那么黄色新闻有什么具体的特征呢
首先,使用煽动性大标题,红色或者黑色特大号字,醒目的摆在报纸的重要版面位置,充满刺激,渲染或者夸大不重要的新闻,版面充满了耸人听闻的虚假感。

其次,制造新闻事件,闭门造车,冒充科学,奢谈学术,违背基本的新闻真实性原则。

再次,虚伪的同情被压迫者或者受害者,被剥削者,竞争失败者。

发起运动,宣称做大多数人的代言人.
还有,黄色报刊滥用新闻照片,为了煽情不惜伪造和剽窃照片。

最后,出版星期日增刊,登载彩色滑稽连环画和肤浅刺激的文字,现在引申和发展为刊登情感故事,爱情宣言等杂志类文字或称不上新闻的文字,以增加销量,吸引读者。

我国的都市类报纸兴起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新闻界的逐渐开放和与世界融合。

都市类报纸的办报定位是面向广大的市民读者,成为其生活中的一部分。

都市类报纸是要适应都市人生活需要的,它是面向广大市民的、以发行量和广告为生存条件的一份报纸。

都市类报纸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但都市类报纸越来越有了黄色报纸的味道和风格。

我们以《楚天都市报》为例,分析现在都市报纸受到黄色报纸、黄色新闻的影响的具体表现。

首先,软新闻代替硬新闻,博取大众理解。

都市类报纸即使是在一些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报道上,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路线。

某天的《楚天都市报》头版,不是把大家都关注的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作为头版头条,而是把某县的农民出门打工致富放在了首要位置。

新闻来源有待确定,缺少对于大事的报道,总是挖别人墙角的新闻,比如对于布什的初恋情人的报道、他的第一次恋爱。

此类新闻含金量不够,虽博得了大众的眼球,但是报纸的公信力下降,报纸的定位遭到质疑。

其次,大打感情牌,满足大众窥私的需求。

在报纸的56版中,夹杂了特殊的一版感情版,《玫瑰周刊》有六版专栏是讲新婚恋人的恋爱史,在玫瑰周刊的第一页有大面积的新婚照片,简小的文字,讲述两个人的恋爱和结婚,但是这些和大众有什么关联吗?没有,因为这是两个人的事情而不是大众的事情,把这种事情放大了说也就是满足了受众窥私的欲望。

这些文字没有新闻所必须具备的时间、地点,仅仅满足了人们猎奇和窥私欲望。

这些夹份阅读量大,迅速。

这点和黄色新闻的大版面、巨幅照片吸引眼球,以及滥用照片煽动公众情绪有相似之处。

第三,炒作明星八卦绯闻,以美女搏版面。

每一份报纸都有文化类的报道,但是角度绝对是不同的,都市类报纸的文化版其实就是以娱乐为主,更多关注明星的故事,而不是文化方面的新闻,很多事件当没有新闻的时候甚至会从网上抄袭,新闻可信度有待确定就登在报纸上,还有一些娱乐新闻断章取义,仅仅突出了几个敏感字眼,博取受众眼球,使文化娱乐新闻等同于明星八卦新闻,失去了其提高大众品位,引导文化舆论导向的作用。

中国的都市报纸发展到今天为什么会有和黄色新闻相似的特征,原因在哪里?
我认为原因是都市报纸的定位是广大的市民读者,这些人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但是都可以接受通俗化的讲述方式和新闻报道方式,报纸的受众定位就是生活中的普通老百姓,所以其通俗性就在所难免。

都市报纸的存在就更有自己丰厚肥沃的土壤,故事化的讲述方法通俗易懂,这些黄色新闻的特征给都市报纸一个很好的出口,使其大众化普及化。

在新闻业务上,拓宽了新闻写作的方式使新闻写作更多样化,有别于正统的新闻写作方式。

我国著名报人邹韬奋曾经说过,”办报要能够雅俗共赏”。

都市报纸走的就是这样的路线。

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新闻被恶意地夸张和渲染,软新闻增加,感情篇大行其道,其原意就是都市报纸过分追求发行量,都市报纸竞争越来越激烈,报纸定位受到不良文化和理念的影响等等。

黄色新闻对于都市报纸的影响是深远和值得研究的,武汉本土的报纸对于黄色新闻的借鉴是有度的,而如何西学东用,走出一条都市报纸的特色之路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参考文献]
[1]阮观荣,席文举主编.《都市报现象研究》,新华出版社
[2]吴定勇著.《都市报崛起之谜》,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1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