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区湿地退化现状及保护对策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1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1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解析)

第31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梳 理 知 识 体 系] [再 现 基 础 知 识]一、湿地含义与功能 1.湿地的含义⎩⎪⎨⎪⎧(1)湿地的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分类⎩⎪⎨⎪⎧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 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3)湿地的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 体之间的过渡带分布广泛,类型多样2.湿地的功能3.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航运、旅游观光等。

【疑难辨析1】湿地只存在于湿润、半湿润平原地区吗?提示半干旱、干旱地区以及高原、山地地区也有湿地的分布。

根据湿地的定义,半干旱、干旱地区以及高原、山地地区的河流(包括内流河)、湖泊等都是湿地,如沙漠中的塔里木河、艾尔湖(澳大利亚)及长白山天池、青藏高原上的青海湖、内蒙古高原上的呼伦湖等。

二、湿地资源问题与湿地保护1.湿地资源问题(1)产生与表现(2)案例——洞庭湖萎缩①原因:泥沙淤积严重,大规模围湖造田。

②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及生态环境问题增多。

2.保护湿地(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重要性: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3)措施【疑难辨析2】保护湿地仅是保证湿地面积不减少吗?提示不全是。

保护湿地不仅要保证在面积上不减少,而且要保证湿地的质量,即水源的多少、水质的好坏、物种的多少等,还要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考点一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例1】[2015·安徽文综,35(2)、(3),24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上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

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

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

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

洞庭湖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

洞庭湖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

引言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分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它的北面有长江的太平、藕池、松滋三口流入,它的西南面有沅、澧、湘、资四水入湖。

它平均有3126亿m3的过湖水量,有26.28万km2的流域总面积,是长江流域极为重要的调蓄滞洪区[1]。

洞庭湖的湿地内的动物、植物资源相当丰富,特别是拥有白鳍豚、江豚、中华秋沙鸭、白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等10多种。

洞庭湖对于当地和附近省、市的调蓄洪水、沉沙净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洞庭湖区人口的增长和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破坏了湿地生态环境,洞庭湖之生态问题如水域面积不断缩减、自然生境破坏、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显著减少等愈来愈严重。

一、洞庭湖湖区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1.水污染负荷加重,渔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①在工业污染方面:洞庭湖湖区内现有的工业企业有: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安康造纸有限公司、津市造纸厂、西洞庭湖纸厂、芙蓉纸业有限公司、沅江造纸厂、汉寿县氮肥厂、岳阳康神药业集团和氮肥厂等39家企业[2],它们分别分布在西洞庭湖16家、东洞庭湖18家、南洞庭湖5家。

造纸行业是洞庭湖湖区污染的重点行业,其排放的BOD5和COD分别占排放总量的79.13%和81.71%。

这些工业企业的大量排放,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渔业资源枯竭。

如氮肥厂和岳阳康神药业集团,排人东洞庭端的废水每天多达2万t,造成鱼类和鱼卵的大量死亡,接近1.8亿粒。

②在生活源污染方面:洞庭湖两岸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虽然大都县级城镇都建立了污水处理厂,这些处理厂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生活污水大量注入洞庭湖内,没有经过处理或简单处理,这些加重了洞庭湖污染负荷,特别是居民生活过程中洗涤剂的大量使用,造成部分湖区的富营养化。

在洞庭湖内从事捕鱼、挖沙般、游客船接近6000多艘,他们在作业的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废水,船舶的压舱废水、动力冷却水都没有经过处理或安装收集装置,特别是动力冷却水、压舱废水的石油含量严重超标,更加重了洞庭湖区的污染。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现状及整治管理措施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现状及整治管理措施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现状及整治管理措施简介洞庭湖湿地是中国五大湿地之一,是全球著名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和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位于湖南省东部,涉及四个市县,总面积约为63,800公顷。

洞庭湖湿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湿地,是多个河流入湖的交汇处,湖区不仅有四季分明的湿地自然景观,而且有着众多特色生态资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现状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现状严峻,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污染、采矿等问题。

大量的农民开垦湿地用来耕作,导致湿地土地的生态功能遭到了严重破坏。

湖区的良好生态环境也遭到了破坏,水质污染、沿岸沙滩严重退化,湖区底泥也受到了污染,导致湖区水质严重超标,不能生产鱼类等水产品。

除此之外,截流系统的设置等因素也影响着湖区生态系统的平衡,而湿地保护和修复一直是当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方向。

整治管理措施针对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现状,政府和社会各界实施了多项整治措施。

常规治理措施包括:1.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中设置雨水花园、人工湿地、地面涂料等多种设施,以减少洪水的冲击,增加城市水资源的回收和利用。

2.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湿地蕨类植物、湿地鸟类、湿地动物等重要生物多样性资源,促进湿地自然的恢复和稳定。

3.湖泊生态治理:对湖泊如洞庭湖进行定期排污、定期扫底清泥、定期杀藻等措施,以稳定湖泊营养的循环。

4.科学研究和监测: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和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支持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

此外,还有以下具体措施:1.建立湿地保护区:对洞庭湖湿地建立湿地保护区,建立湿地公园,通过文化旅游带动居民生活和经济增长。

2.限制开发权利,加大执法力度:建立专业湿地保护机构,有意见和举报的居民或组织可向机构提交申诉。

3.茶园综合治理:对洞庭湖湿地边缘茶园进行治理,通过工程技术控制地下水位、引入人工降雨等来改善土地环境,减少水土流失。

结论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体系,其保护修复工作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图解洞庭湖萎缩的原因

图解洞庭湖萎缩的原因

【解析】 第(1)题,考查从表格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认真对照数据,不难选择。本题也可用排除法。以 水库坑塘为例,根据表格中数据计算可知,正向转 化32277hm2,逆向转化244hm2,其面积变化幅 度最大。故答案为B 第(2)题,湿地具有极高的生态效益,对维持生 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 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等方面都能起到重要作 用。由表格数据可知,总体而言,该地湿地面积呈 增加趋势。故答案为C
【解题思路】第8题, 由题图,该河流入海口处,因泥沙 淤积导致航道淤塞,不宜建设港口,选项A错误。而在河流 入海口处,因泥沙淤积,地势相对低平,一般会形成湿地, 湿地是一种环境资源,建立湿地保护区,有利于生态环境 的保护,显然选项B正确。海滨浴场的建设是有一定要求的: 坡缓、沙细、浪平、水清,交通便利,没有排污口,易设 置防鲨网等。而河口附近,因泥沙淤积,水流不稳,易产 生水下漩涡,具有不稳定的安全因素,不宜设置海滨浴场, 选项C错误。河流入海口附近,因地势低平,土层结构不稳 定,加之海洋潮汐现象,易形成盐碱土壤,不利于发展农 业生产,选项D错误。
【解析】 第(3)题,此题设问若改为“洞庭湖湿地生态 环境保护有哪些较为可行的方案、措施”则更利 于学生把握答题重点,凸现出对学生解决实际问 题能力的考查。针对洞庭湖水域面积缩减、沿岸 工农业发展排污致使水体污染、水质恶化等问题, 应坚持退田还湖,在长江中上游、洞庭湖周围地 区做好植被保护、水土保持、污染防控等工作。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 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___调_蓄__洪__水______、 __生_物__多__样__性_或__调__节__气__候___ 等 生 态 价 值 和 __供__水__(_蓄__水__)__ 、 _水__产__业__或__航_运___等 经 济 价 值 。

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生态功能是长江流域极重要的调蓄滞洪区 , 其辅助生态功能还
包括 长江 中游水域生态平衡的重要功能区 ; 国际重要湿地和珍
稀候 鸟越冬栖息地 ; 重要农 副渔业生产基地或重要经济 区。但
是, 近年来 由于湖泊萎缩 、 过度捕捞和湖水污染严 重 , 导致洞庭
湖调节江湖洪水 能力下降 、 生物多样性减少 , 湖泊 湿地动植物 资源利用状况也令人担忧 。 近年来 , 湖南省立法机关 、 省人民政 府、 企业及相关学者努力寻求应对洞庭湖生态保护 问题 的最佳
的2 6 2 5 k m , 减少了近 4 0 %; 湖泊容积也 由 2 . 9 3 X 1 0 - O m, 减少 到
目前 的 l I 6 7 X 1 0 1 0 m , 减少了约 4 3 %。I l l
或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 的作用 。 洞庭湖湿地 的主导
洞庭 湖湿地 生 态环 境 管理 面临 的 问题及 对策
污染物使洞庭湖湿地污染严重 , 湿地生态系统遭 到破坏 。加上 农业大量使用 化肥农 药 , 造 成湿地水质 日益恶化 , 水生生物 大 量死亡 , 重金属等有 害物质在水生生物体 中聚集 , 水体富 营养 化现象严重等。 这些污水 经过水生和陆生两大生态系统的循环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为了贯彻“ 预防为主” 方针 、 从源头 防 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的一项重要环境行政管理制度 , 与经济
由于洞庭湖湿地在自然地理上属一个湖泊其生态系统结洞庭湖湿地资源开发战略与政策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与构和功能相近但由于行政区划的界定洞庭湖区被常德益可持续发展密切结合的方法体系它是对洞庭湖湿地开发的重个地级市的19个县市区所分割导致湿地保大政策规划或计划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将洞庭湖湿地资源进理开发利用牵涉面广部门多对湿地管理保护和开发利行开发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因素纳入战略的一种手段通过战用缺乏统筹和科学合理的规划未能形成良好的协调机制统略一环境影响评价新的战略的循环方式使战略与环境影一管理保护的能力较弱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在湿地保护利用响评价成为一体相互协调补充与完善将洞庭湖湿地开发政和管理方面的目标不同利益不同各行其事严重影响了湿地策的决策建立在科学体系框架中尽可能地将洞庭湖湿地生态的科学管理

洞庭湖生态问题的分析及其解决措施

洞庭湖生态问题的分析及其解决措施

课程:环境经济学班级:xx题目:洞庭湖生态问题的分析及其解决措施——利用生态学思维组员: xx(14%)目录1、洞庭湖简介(图1-1和1-2) (4)2、洞庭湖的作用(图2-1和2-2) (5)2、1生态服务功能 (5)2、2具有超强的调蓄洪水和气候调节功能 (5)2、3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舒适性服务 (6)2、4分解、转移、容纳经济活动的副产品 (6)3、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变化 (6)3、1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具体过程 (6)3、1、1水域面积的演变(图3-1) (6)3、1、2水文环境的演变(表1) (7)3、1、3质质量演变 (7)4、洞庭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8)4、1围湖造田(图4-1) (8)4、1、1围湖造田的具体影响 (9)4、2三峡工程 (13)4.2.1三峡工程的具体影响 (13)4.3外来生物 (13)4、3、1外来生物的具体影响 (14)4、4工业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14)5、洞庭湖生态系统的分析 (15)6、治理措施 (16)6.1 加强湖区蓄洪能力建设 (16)6.2 加强生物灾害防控 (16)6.3 加强长江及四水上游生态建设,开展绿化生态工程 (17)6.4 调整湖区工业企业结构,控制工业污染 (17)6、5加强法制工作,强化执法力 (17)7、总结与建议 (18)洞庭湖生态问题的分析及其解决措施——利用生态学思维摘要:洞庭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景观生态系统之一,自然资源丰富。

由于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洞庭湖调蓄容积减少、洪水水位不断抬升,江湖关系改变。

在加重湖区防洪负担、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的同时,也降低了湖泊水体对各种污染物稀释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导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由于气候干旱化,加之三峡水库蓄水影响,导致洞庭湖入湖水量季节性减少,湖区水位下降,干旱期延长,同时三峡工程的螺钉也对洞庭湖的水质造成影响;四十三种植物入侵,造成洞庭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下降、湿地生态环境退化;与此同时,工业污染和水灾等一系列其它因素也在对洞庭湖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些结果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将强对洞庭湖的生态环境的保护迫在眉睫。

洞庭湖环境保护工作方案

洞庭湖环境保护工作方案

洞庭湖环境保护工作方案一、背景概述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湖北、江苏和安徽四省区交界处,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对周边地区人类和自然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洞庭湖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破坏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环境保护形势也日益严峻。

为了保护洞庭湖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有效地制定和实施保护方案。

二、保护目标1.保护洞庭湖生态系统稳定运行,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保持生态多样性和生态完整性。

2.实现洞庭湖水质达到国家AA级或以上水平,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保护洞庭湖景观和文化特色,提高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

三、保护措施1.综合治理水污染通过加强水污染物排放监管,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等措施,实现洞庭湖水质达到国家AA级或以上水平。

2.生态修复与保护采取措施保障湿地、林地、湖泊等自然湿地资源的完好性,防止非法开采、非法觅食、捕猎等对湖泊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强湖区草原、林区、山区的土地保护及森林防火等措施提高湖区生态环境质量。

3.生态旅游开发发挥洞庭湖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开发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农业旅游等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提高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

4.促进科技创新加强洞庭湖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完善现有管理和监测体系,通过传统水文数据采集、微生物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等手段,形成高效精确的环境监测评估方法和技术。

5.加强管理和监管建立健全洞庭湖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加强湖泊环境监管和督查,强化违法行为处罚力度,提高湖泊环境保护管理水平,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实施方案1.加强方案宣传加强方案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参与,让更多人了解和支持环保事业,形成全社会环保氛围。

2.制定保护计划根据保护措施,制定具体的保护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部门,切实保障方案实施。

3.加强督导和评估对方案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定期总结和分析方案实施中的成效和问题,及时调整保护措施,确保方案实施效果。

湖南省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实施方案

湖南省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实施方案

湖南省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实施方案湖南省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实施方案(20__—2025年)1、基本概况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段南岸,地跨湘、鄂两省,天然湖泊总面积2625平方公里,水资总量2086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6.3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近年来,洞庭湖区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湖区环境有所改善,总磷等主要污染物年排放量逐步减少,年均浓度不断降低。

但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大幅超过水环境容量,洞庭湖总体水质为Ⅳ类,营养状态指数为48.2,属于中营养状态。

尤其是一些内湖,由于相对封闭,水质总体较差。

农业面污染已成为洞庭湖流域污染的主要来之一,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方案实施范围为洞庭湖流域湖南部分,覆盖湖南省97以上的国土面积,其中洞庭湖区4.64万平方公里,包括岳阳、益阳、常德3市及望城区(以下简称“三市一区”)。

推进重点区域治理,有效保障洞庭湖区供水安全,加强生活、工业、农业水污染治理,系统保护和修复洞庭湖流域水生态环境。

工程项目总投资591.8亿元(表5-1),治理期限为20__年-2025年。

2、主要问题(1)季节性、水质性缺水局部存在,受气候及水文节律变化、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水资开发利用程度不断提高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长江三口入湖水量减少,洞庭湖枯水期提前且延长,部分地区生产生活用水困难。

湖水自净能力下降,局部水域夏季水华频发。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标准低,存在安全隐患。

应急备用水缺乏,已建水工程调节能力差。

城镇供水管网老化,漏损率超过16。

(2)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大幅超过水环境容量,洞庭湖总体水质为Ⅳ类,营养状态指数为48.2,属于中营养状态。

尤其是一些内湖,由于相对封闭,水质总体较差。

洞庭湖流域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和总氮排放量分别为110.8万吨/年、14.24万吨/年、5.87万吨/年和73.15万吨/年,农业面污染已成为洞庭湖流域污染的主要来之一,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esen t S itua tion of W etland D egenera tion and Protection Coun term ea sure in D ongting Lake Area
HU AN G J in2guo
(D ep a rtm en t of T ou rism and R esou rce E nv ironm en t, F oshan U n iv ersity , F oshan, Guang d ong 528000, C h ina)
头鹤等珍贵鸟类如今在越冬群落中很难见到。 2. 3 湿地水质污染日趋严重
由于大面积开发湿地, 工农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使湿地 污染严重, 据 1999 年调查统计, 洞庭湖纯湖区主要工业企业 共计 100 个, 年排放工业废水量为 2. 0046×108m 3, 其中排放 COD 1. 7×105 t, BOD 53. 71×103 t, 悬浮物3. 66×104 t, 氨氮2. 49×105 t, 在排污工业中以造纸、化肥工业为主, 其排放废水 总量每年分别达 9. 95×107 t 和 5. 69×107 t, 分别占纯湖区排 污总量的 49. 6% 和 28. 4% , 造纸行业年排放的COD 和BOD 5 分别占纯湖区的81. 71% 和79. 13% , 成为湖区的重点污染行 业。 随着入湖污染物的增加, 湖泊富营养化现象日益突出, 1990 年湖水属贫—中营养类型, 而 1999 年则属中—富营养 类 型湖水的氮、磷含量已处于较高水平, 分别达 2. 10 m g L 和0. 11 m g L。此外, 湖区农药年施用量超过2×104 t, 化肥年 施用量超过 2. 0×106 t, 还有沤制黄红麻废水、投放铬渣和五 氯酚钠等血防药物, 均给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污染, 致使 湿地净化水质的生态功能降低, 水质下降。 2. 4 土壤潜育化严重, 土地适宜性下降
1 洞庭湖区湿地的环境特征与类型
洞庭湖区位于湖南北部, 长江中游南岸, 区内处于中亚 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 气候温暖湿润, 年平均气温 16. 4 ~ 17. 0℃, 1 月平均气温 4. 0~ 4. 5℃, 7 月平均气温 29. 0℃, 无霜期 273~ 276 d, 年平均降水量 1 100~ 1 400 mm , 年平均 湿度 80%。 洞庭湖现有天然湖泊面积 2 691 km 2, 最大容积
第 12 卷第 4 期 2005 年 8 月
水土保持研究 R esea rch of So il and W a ter Con serva tion
洞庭湖区湿地退化现状及保护对策
V o l. 12 N o. 4 A ug. , 2005
Ξ
黄金国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系, 广东 佛山 528000)
由于泥沙淤积, 湖、河床抬高, 田面高程相对下降, 形成垸 老田低, 使地下水位升高, 稻田土壤次生潜育化严重。据统计, 湖区潜育化水田有 12×104 hm 2, 由于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的次 生潜育化面积达13. 2×104hm 2。此外, 围湖造田将沼泽性湖和 浅水湖改田, 加上湖区洪涝灾害频繁, 农田经常遭淹, 在脱沼 泽和半脱沼泽过程中, 地下水位受到地表水的经常补给, 致使 这些农田继续保持潜育化状态, 并向深层发育, 使土壤的水、 肥、气、热矛盾激化, 最终导致土壤结构的恶化与破坏, 土地适 宜性降低, 整个湖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到1995 年湖泊面积已缩为2 625 km 2, 容积变为167 亿m 3, 比 1949 年分别减少1 725 km 2 和126 亿m 3, 洞庭湖面积和容积 不断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1) 泥沙淤积。从1949 年以 来, 由于“四水”中上游山丘区森林植被破坏严重, 水土流 失强烈 (见表 1[3]) , 每年洪水季节都有“四水”和长江“三 口”大量泥沙入湖淤积, 据1951~ 1983 年实测资料统计, 洞 庭湖多年平均入湖泥沙量为 1. 335 亿m 3, 其中荆江四口入 湖泥沙量1. 094 亿m 3, 占81. 94% , “四水”入湖泥沙0. 24 亿m 3, 占 18. 1% , 而城陵矶多年来平均输沙量为 0. 351 亿 m 3, 仅占入湖泥沙总量的 26. 3% , 淤积在湖内的泥沙量每 年为0. 984 亿m 3, 从1949 年来淤积湖内的泥沙总量约为40 多亿m 3, 湖床平均每年淤高 3. 7 cm , 每年新增洲土 4 130 hm 2; (2) 人工围垦。建国以来, 湖区共加修堤垸266 个, 其 中670 hm 2 以上的有94 个, 围湖造田及堵支并流导致湖泊面 积减少了1 659 km 2, 减少调蓄洪水能力80×108m 3, 湖泊水 面净减 38. 1% , 湖容净减 40. 6% [4]。湿地面积的减少导致 湿地调蓄功能衰退, 湖区洪涝灾害发生频率不断加快, 20 世 纪50~ 70 年代平均每 5 年一次大水灾, 80 年代平均 3~ 4 年 一次大水灾, 进入 90 年代后除 1990、1992、1997 年以外均 为大水年, 平均 3 年中有 2 次大水灾, 经济损失也越来越严 重, 频繁而严重的洪涝灾害制约了湖区经济的发展, 危及湖 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Ξ 收稿日期: 2004211226 基金项目: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软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04 年) 作者简介: 黄金国 (1967- ) , 男, 硕士, 主要从事资源保护与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262·
水土保持研究
第 12 卷
甸地。
2 洞庭湖区湿地退化现状及其原因
2. 1 湿地面积不断减少, 调蓄洪水功能下降 1949 年洞庭湖湖泊面积为4 350 km 2, 容积为293 亿 m 3,
64. 1
沅水 45 911
9 905
3 907
0. 116
251
澧水 13 496
3 827
4 538
0. 250
140
注: 含沙量与输沙率的数据中湘水、资水、沅水、澧水分别来源于湘潭站、桃江站、桃源 站和石门站。 2. 2 生物多样性减少, 珍稀物种濒危
洞庭湖区的鱼类资源和鸟类资源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 值, 但多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和过度的捕猎使鱼 类资源和鸟类资源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每到渔汛期, 外来 渔民大量涌入, 增大了捕捞密度, 形成了掠夺式经营的局面, 导致鱼类产量和数量急剧减少, 据记载, 1949 年整个湖区鱼 类 的捕捞产量为 3×104 t a, 现在约为 1. 1×104 t a, 下降了 63. 3% , 渔获物年龄组成结构20 世纪60~ 70 年代大多为3~ 4 龄鱼, 进入 90 年代后捕捞个体渐小, 1997~ 1999 年渔获物 中 1~ 2 龄鱼占 50% 以上, 主要经济鱼类低龄化、小型化现象 严重, 中华鲟、江豚等珍贵鱼类几乎绝迹; 对鸟类的过度捕 猎、捡拾鸟蛋的现象在湖区每年都很严重, 特别是在迁徙季 节使用排铳、地枪、毒杀等方式和手段进行猎取, 导致鸟类种 类和数量急剧减少, 20 世纪 50 年代常见的天鹅、白枕鹤、白
Abstract: T he w etland in Dongting L ake a rea is one of the la rgest fresh w a ter lake w etland in Ch ina, its eco 2environm en t p lays an im po rtan t ro le in flood sto rage and regu la tion, clim a tic regu la tion, w a ter con serva tion and p u rifica tion, m a in tenance of b io logica l diversity. How ever, ow ing to m an’s un rea sonab le u tiliza tion fo r a long tim e, the w etlands have changed a grea t dea l in a rea and landscap e structu re, the eco logica l function had been seriou sly influenced and m enaced. T he p resen t situa tion of w etland degenera tion and m a in rea son s a re ana lyzed, and then the coun term ea su res of w etland resou rces p ro tection and su sta inab le u tiliza tion in Dongting L ake a re p u t fo rw a rd. Key words: w etland degenera tion; p ro tection coun term ea su re; Dongting L ake a rea
187. 4×108m 3 (相应城陵矶水位 34. 03 m ) , 平均水深6. 7 m , 最大水深 30. 8 m , 湖泊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3 126×108m 3[1]。 湖区地势平坦, 每年洪水季节都有“四水”和长江“三口”大量 泥沙入湖淤积, 平均每年淤积 0. 984×108m 3, 湖底平均每年 淤高 3. 7 cm , 水体日益变浅, 河湖洲滩以平均每年 4 130 hm 2 的速度扩大, 湖洲的增长为湿地资源的形成和扩大创造了十 分有利的条件, 在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与碟形盆地圈带状景观 结构控制下, 形成了以敞水带、季节性淹没带、滞水低地为主 的我国最大的湖泊地区湿地景观, 现有湿地面积约 87. 70× 104 hm 2, 湿地类型可分为三大类[2]: (1) 内环为敞水带。 即水 深不超过 2 m 的浅水域, 包括湖泊、河流、塘堰和渠沟等, 面 积 38. 91×104 hm 2, 占湿地面积的 44. 37% , 其中以湖泊湿地 为主, 湖泊湿地面积为 31. 81×104 hm 2; (2) 中环为季节性淹 没带。以洪水期被淹没, 枯水季节出露的河湖洲滩为主, 面积 为 11. 57×104 hm 2, 占湿地总面积的 13. 50% , 包括湖洲、河 滩, 以湖洲为主, 面积为 10. 86×104 hm 2; (3) 外环为滞水低 地。由于地下水位过高, 植物根系层过湿, 旱作物不能正常生 长, 却适于湿生植物发育繁衍, 此类湿地面积为 36. 10×104 hm 2, 以渍害低位田 (种植水稻) 为主, 包括少量沼泽地及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