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农药统计及不同成分分析
全国蔬菜农药残留状况规律分析

全国蔬菜农药残留状况规律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蔬菜作为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农药残留问题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全国蔬菜农药残留状况的深入分析,揭示其规律和特点,为政府监管部门、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首先介绍全国蔬菜农药残留的总体情况,包括不同种类蔬菜的农药残留水平、残留农药的种类和数量等。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农药残留状况的地域性差异、季节性变化以及不同蔬菜品种之间的差异。
通过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本文试图找出影响蔬菜农药残留的主要因素,如农业生产方式、农药使用习惯、环境条件等。
本文还将对蔬菜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探讨,评估其潜在的风险。
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提出减少蔬菜农药残留的建议和措施,包括推广绿色农业、加强农药监管、提高消费者安全意识等。
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分析全国蔬菜农药残留状况,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际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二、全国蔬菜农药残留状况概述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农药在保障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农药的过量使用和不当管理导致了蔬菜中农药残留问题日益突出,对公众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
全国范围内的蔬菜农药残留状况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和特点。
从地域分布来看,不同地区之间的蔬菜农药残留状况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农业发达、气候适宜、种植技术先进的地区,其蔬菜农药残留水平相对较低。
而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农业技术普及程度较低的地区,由于农民对农药使用的认知不足和监管不力,农药残留问题相对严重。
蔬菜种类的不同也会影响农药残留的状况。
一些常见的叶菜类蔬菜,如菠菜、油菜等,由于生长期短、生长速度快,容易受到害虫的侵袭,因此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可能会增加农药的使用量,导致农药残留水平较高。
而一些根茎类蔬菜,如土豆、萝卜等,生长期较长,相对不易受到害虫的侵害,农药使用量相对较少,农药残留水平也相对较低。
中国农药行业发展现状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农药行业发展现状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一、农药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农药,是指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害及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剂。
农业上游为化工原料和中间体,中游为农药制剂,下游应用于种子和农产品。
在农药产业链中,跨国公司通过控制制剂的登记与销售渠道主导市场,国内企业主要为其做原药加工,并通过与跨国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发展成规模化企业,旨在能为其持续供应新产品。
因此,农药产业链的主要盈利环节集中在制剂及农资服务,超过整体盈利分配6成,其次是原药,配套中间体的原药企业通常利润比较可观。
我国农药发展起步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为了提高农药自给率不断提高对农药行业投入,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农药产量及市场销售额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农药生产国,由于发达国家农药企业受环保生产成本等因素影响,农药生产基地一直向外转移,而我国农药企业在劳动力成本及原料配套等方面有很强的综合优势,从而成为主要产能转移承接者。
近几年,我国农药出口量呈现逐年增长态势,目前我国成为世界农药主要出口国。
从改革开放十四年来,我国不断的对农药产品结构的调整,高残留、高度农药产量占比70%以上降至2%以下。
对于农药发展趋势,高效、安全、绿色、环境友好产品逐渐成为主流。
农药剂型正向无尘化及控释、缓释及水基化等高效、安全方向发展,省力、省工产品备受青睐。
此外生物农药植物生产调节剂、水果保鲜剂用于非农业领域的农药新产品,新制剂发展加快。
农药不仅进行农业方面的病虫害防治,同时还可以预防、控制仓储以及加工场所的病、虫、鼠和其他有害生物;预防、控制危害河流堤坝、铁路、码头、机场、建筑物和其他场所的有害生物。
农药按原料药来源可分为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
化学农药来源于化学合成,生物农药的来源是生物及其基因产生或表达的各种生物活性成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药行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已跃居全球最大的农药生产国,可生产300余种原药、千余种制剂,化学农药元原药产量由1983年的33万吨上升至近年来最高值的约378万吨(折有效成分100%,下同)。
杀虫药品成分分析报告

杀虫药品成分分析报告1. 引言杀虫药品是为了控制和防治害虫而生产的化学药剂。
作为一种特殊的药品,其成分分析对于评估其效果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本报告将对杀虫药品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以提供对其化学特性的深入理解。
2. 实验方法本次实验选取市面上常见的除虫螨杀虫剂作为样品,并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成分分析:2.1 薄层色谱法:利用不同溶剂进行样品的分离和鉴定,根据色谱图表分析样品的主要成分;2.2 质谱法:通过质谱仪对样品进行分析,并通过质谱图谱确定样品中的分子结构;2.3 紫外-可见光谱法: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对样品进行测定,以了解样品的吸收特性和含量。
3. 结果分析通过薄层色谱法,我们发现样品中含有多种化合物。
经过比对和对照,确认其中的主要成分是氯丙石和辛硫磷。
氯丙石是一种常用的农药,其具有高效、广谱的杀虫作用,对于除螨类害虫尤其有效。
辛硫磷则主要用于对付石蜡虫等害虫,具有快速杀灭和持久效果。
质谱法进一步确认了氯丙石和辛硫磷的分子结构。
氯丙石的质谱图显示其分子量为163.18,含有氯和丙烯基等基团。
辛硫磷的质谱图显示其分子量为314.35,含有硫和磷等元素。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定,我们可以得到样品中氯丙石和辛硫磷的吸收特性。
氯丙石在紫外光谱区波长范围内(200-400 nm)有明显吸收峰,最大吸收波长位于279 nm。
辛硫磷也展示了吸收峰,最大吸收波长位于246 nm。
4. 结论本次分析表明,杀虫药品样品中的主要成分为氯丙石和辛硫磷。
氯丙石是一种广谱杀虫剂,对除螨类害虫具有高效作用,而辛硫磷则主要用于对付石蜡虫等害虫。
氯丙石的吸收特性位于279 nm的紫外波长范围内,而辛硫磷的吸收特性位于246 nm。
这些分析结果将有助于评估杀虫药品的效果和安全性,为农业生产和害虫防治提供重要的基础依据。
5. 局限性与展望本次成分分析仅针对单个杀虫药品进行,未对其他杀虫药品进行对比,因此结果可能不具有普适性。
未来的研究可以针对多个杀虫药品进行更全面的成分分析,以获得更全面的了解。
我国玉米田农药登记情况分析

登记动忠我国玉米田农药登记情况分析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张晓燕张梅凤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自2002年 起,播种面积已超过小麦,其总产的增加对我国粮 食增产贡献率居各大粮食作物之首。
玉米病虫草害 是影响玉米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查询 统计,对我国玉米田农药登记情况进行了介绍,以 供参考。
1、玉米田农药登记情况统计根据农药助手统计,截至2019年7月15日, 玉米田有效登记状态的农药有效成分147个,产品 2527个,其中:除草剂1876个,占74. 20%;杀虫剂363个,占14. 36%;杀菌剂172个,占6. 81%; 杀虫/杀菌剂60个,占2. 37%;植物生长调节剂 47个,占1.86%;其他10个,占0.4%。
2、玉米田除草剂登记情况玉米田登记的1876个除草剂品种中,单剂 977个,混剂899个。
登记最多的单剂品种是烟嘧 磺隆,共241个产品;其次是莠去津,共171个产 品;再次是乙草胺,共161个产品。
登记数量居前 10位的单剂品种数量及比例见表1。
表1玉米田除草剂单剂有效成分登记数量序号有效成分数量(个)比例(%)1烟嘧磺隆24124.672莠去津17117.53乙草胺16116.484硝磺草酮13313.615异丙甲草胺303. 076二甲戊灵292. 977草甘膦262. 668氯氟吡氧乙酸202. 0592, 4-滴丁酯15 1.54102甲2氯钠131.33共71个产品;其次是辛硫磷,共68个产品;再次 是噻虫嗪,共50个产品。
登记数量居前10位的单 剂品种数量及比例见表2。
3、玉米田杀虫剂登记情况玉米田登记的杀虫剂共有430个品种(含杀 虫/杀菌剂,杀菌/杀虫剂),其中,单剂327个, 混剂103个。
登记最多的单剂品种是苏云金杆菌,登记动忠-h-表2玉米田杀虫剂单剂有效成分登记数量序号有效成分数量(个)比例(%) 1苏云金杆菌7121. 71 2辛硫磷6820.80 3噻虫嗪5015.29 4氟虫腈278.265杀虫双206. 126吡虫啉19 5.817乙酰甲胺憐15 4.598毒死蜱8 2.459氟虫苯甲酰胺5 1.53 10丁硫克百威4 1.224、玉米田杀菌剂登记情况玉米田登记的杀菌剂共有240个品种(含杀 菌/杀虫剂),其中,单剂100个,混剂140个。
农药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农药案例分析报告范文一、案例背景本案例发生在某省的农业种植区,该地区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作物。
近年来,由于病虫害的频繁发生,农民普遍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然而,在2023年春季,该地区出现了一起严重的农药中毒事件,导致农作物受损,农民经济受到重大影响。
二、案例描述1. 事件发生时间与地点:2023年3月,某省农业种植区。
2. 涉及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
3. 农药使用情况:农民使用了某品牌的除草剂和杀虫剂。
4. 事件经过:在使用农药后,农作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枯黄、落叶现象,部分作物甚至死亡。
三、问题诊断1. 农药成分分析:通过实验室检测,发现农药中含有超标的有害成分。
2. 使用方式问题:农民在使用农药时未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存在过量使用的情况。
3. 环境因素: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特性等可能影响农药的降解和作物的吸收。
四、原因分析1. 农药质量问题:农药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监管不严,导致农药成分超标。
2. 使用指导不足:农民缺乏足够的农药使用知识,未能正确理解农药使用说明。
3. 监管不到位:当地农业部门对农药使用的监管力度不够,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当使用行为。
五、影响评估1. 农作物损失:农药中毒事件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受损,农民面临减产甚至绝收的风险。
2. 经济损失:农作物损失直接导致农民经济收入减少,影响当地农业经济。
3. 环境影响:农药残留可能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影响生态环境。
六、解决方案1. 加强农药监管:政府应加强对农药生产企业的监管,确保农药质量符合标准。
2. 提升农民培训: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对农药使用的认识和技能。
3. 优化使用指导:制定更为详细和易于理解的农药使用指南,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
4. 推广生物防治:鼓励和支持农民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七、结论本次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反映了农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多方面问题。
通过加强监管、提升农民知识水平、优化使用指导和推广生物防治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保障农作物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022年行业分析报告我国农药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农药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最近10年,我国农药工业取得了长足进展,形成了包括农药原药生产、制剂加工、原料中间体、科研开发在内的工业体系,已成为化学工业的一个重要支农化学品德业。
世纪之交,我国农药工业的进展现状如何?特殊是在即将加入世贸组织之际,我国农药工业又将面临哪些挑战?日前,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理事长王律就以上问题做特地介绍。
农药工业的现状与特点1.生产力量与产量快速增长按1997年统计,我国农药生产力量已达75.7万吨/年(按100%有效成分计,下同),是1986年的3.2倍。
其中杀虫剂54.7万吨/年,占总生产力量的72.3%;杀菌剂8.24万吨/年,占10.9%;除草剂11.4万吨/年,占15.1%。
1997年,我国各种制剂总加工力量约130万吨/年,农药产量39.5万吨,是1986年的3.8倍,居世界其次位。
1997年按化工年报县以上企业统计,农药行业工业总产值为196.5亿元(1990年不变价),是1994年(同口径对比)的2倍,全行业独立核算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为169.1亿元,是1994年(同口径对比)的2.1倍。
2.不断开发投产高效新品种,调整农药品种结构1983年国家停止生产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品种,此后集中力气相继开发投产了一批高新品种,乐观调整农药产品结构,使各类农药品种基本配套,包括杀虫剂、杀螨剂、杀鼠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整剂,其中也投产了一批生物农药产品。
从1991年开头,高效低残留品种的产量已占总产量的96%以上。
1997年生产农药原药品种187个,是1986年的2.5倍。
上海农药所研制开发的生物农药井冈霉素,其质量及生产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它的工业化生产标志着我国生物农药已进入新的进展阶段。
1997年我国生物农药产量达到5.046万吨(实物);180多种原药,加工成各类制剂800多个,各种品牌商品3000多个。
原药与制剂品种的比例从1986年的1∶2左右提高到1997年的1∶4~1∶5。
农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农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保护农作物免受害虫、病原体和杂草的侵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农药行业也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趋势。
本文将对农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一、农药行业的发展现状1.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农业生产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全球农药市场在过去十年中保持了稳定增长,市场规模达到了数百亿美元。
2. 技术进步提升农药效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药的种类和效果也在不断改进。
新型农药的开发使得农药对害虫和杂草的杀灭效果更明显,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3. 环保意识的增强:近年来,全球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农药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关注。
许多国家对农药的使用进行了限制和监管,追求更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
同时,无农药农业的发展也在迅速推进。
二、农药行业的发展趋势1. 绿色农药的广泛应用:绿色农药是指对环境友好、无毒副作用的农药,其主要成分是天然材料。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趋势日益明显。
绿色农药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和病原体的侵害,同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小,符合人们对绿色、健康的追求。
2. 制约农药行业发展的挑战:农药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是害虫和病原体的抗药性问题。
随着农药的广泛使用,一些害虫和病原体对农药产生了抵抗力,降低了农药的效果。
其次,农药使用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也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人们对农药残留和生态破坏的担忧日益增加,对农药的合理使用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生物农药的发展潜力:生物农药是指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和昆虫等生物因子进行虫害、病害防治的农药。
相对于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具有环境友好、生物降解、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
近年来,生物农药得到了广泛的研发和应用,成为农药行业的新热点。
尤其是生物制剂,如生物菌剂、生物杀虫剂、生物除草剂等,已经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农药调研报告(共8篇)

农药调研报告(共8篇)篇:农药市场调研报告农药市场调研报告第一章、农药概况11.1 农药的基本概况21.2 农药理化性质及质量标准4第二章、农药的生产工艺及技术进展62.1 农药主要生产方法62.2 农药工艺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10第三章、国内农药的生产状况与生产企业分析12 3.1 国内农药生产状况143.2 国内主要农药生产企业信息163.3 国内农药生产企业产能/产量统计203.4 国内农药生产企业产能/产量分析与预测223.5 国内农药产业分析与预测24第四章、国内农药市场分析264.1 农药市场需求规模与分析264.2农药消费领域与消费结构分析284.3 农药产需平衡分析304.4 影响农药市场需求的因素324.5 农药市场需求发展预测33第五章、国外农药市场分析34第六章、农药进出口统计与分析356.1 农药进出口统计356.2 近期农药进出口量值分析与预测38第七章、农药市场价格及价格走势分析39第八章、农药原材料情况分析418.1 农药原材料供应情况418.2 农药原材料价格情况438.3 影响农药原材料供应的因素45第九章、农药项目投资分析479.1农药项目投资建议479.2 农药项目经济效益核算489.3 农药拟建和在建项目49第十章、报告结论与建议(附法律申明)55附报告主要图表目录:图表:近五年我国农药产能表(图)图表:近五年我国农药产量表(图)图表:近五年我国农药产能产量比较图图表:农药未来三年产能预测表(图)图表:农药未来三年产量预测表(图)图表:农药需求表(图)图表:农药消费结构表(图)图表:农药未来三年消费预测表(图)图表:农药产能产量与消费对比表(图)图表:农药产需平衡分析表(图)图表:近期农药市场价格表图表:农药市场价格走势表(图)图表:农药进出口统计表(图)图表:农药进口统计表(图)图表:农药出口统计表(图)图表:农药进出口量值比较表(图)图表:农药原材料表(图)图表:拟建和在建项目表第2篇:农药调查报告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关于农村农药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系别:生物与化学工程系指导老师:陈可涛团队名称:新芽队长:闫凯农药残留会对身体产生危害日常食用的农产品水果很多都残留农药农药残留一般在于农药的过量使用和不恰当的使用方法目录前言………………………………………… 1.研究概述………………………………… 1.1调查目的……………………………………………………… 1.2调查原因…………………………………………………… 1.3调查意义…………………………………………………… 1.4调查内容…………………………………………………… 1.5调查方法…………………………………………………… 1.6调查样本…………………………………………………… 1.7调查问卷…………………………………………………… 1.8调查过程…………………………………………………… 2.调查结果及分析………………………… 2.1农药残留污染的现状………………………………………………… 2.2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2.3农药残留的主要原因………………………………………………… 2.4各国针对农药残留问题的举措……………………………………… 2.5农药残留的解决方法和对策………………………………………… 3.………………………………………前言一、世界农药发展历史世界农药发展历史农药的使用可追朔到公元前几百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过去的10-15年间, 中国农化企业作为全球农药供应的中坚力量已被人们认可, 然而, 自2002年来, 中国企业和研究所逐步开发出新农药, 也成为农药研发领域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文介绍了中国主要的农药研发机构, 他们各自的研究领域及研发的主要产品, 见Table 1. 其中, 以下三所研究院不仅开发新产品, 同时还成立自己的农药生产企业:*HRICI, 湖南化工研究院开发的新产品包括除草剂HNPC-C9908 (LIUWOMI)和杀虫剂HNPC-A3061, LIUWOMI (pyrethroid 除虫菊酯), HNPC-A2005(pyrethroid 除虫菊酯);*SYRICI, 沈阳化工研究院主要新产品包括除草剂SYP-298 (imidazolone 咪唑啉酮), SYP-249, SYP-300 (imidazolone 咪唑啉酮), SYP-185, SYP-1924 (KUI CAO XI)和杀菌剂flumorph 氟吗啉(SYP-L190), coumoxystrobin丁香菌酯(SYP-3375), coumethoxystrobin甲香菌酯(SYP-3200), SYP-Z048 (JUN SI QI), SPRI-WM-005 (LVBEN WOZUO), SYRICI diazole 土菌灵, SYP-1620 (XI WO JUN AN), enestroburin烯肟菌酯;*ZCIRI, 浙江化工研究院新产品包括除草剂ZJ0453, ZJ0862, ZJ1348, ZJ0273 (ÐÐÐÐ) pyrimidine, ZJ0702 (ÐÐÐÐÐ) pyrimidine, 杀虫剂ZJ0967, ZJ0777和杀菌剂ZJ0712 (BEN MI JUN ZHI), ZJ1621, ZJ1954, ZJ2211.本文还总结了目前中国企业的研发现状, 其中中列出部分新农药的结构式:*除草剂和杀菌剂是开发新产品的重点;*少数Strobilurins类杀菌剂已被开发;*大部分除草剂的特征与行为, 包括新兴化学, 纳入研究范围;*目前仅为两种天然产品被开发.总之, 中国企业将继续其研发新农药的活动, 并期望在21世纪为研发领域贡献更大力量.一、农药产业发展动态1.全球农药市场总量及中国的地位(2008年,位次,亿美元)资料来源:世界农药2009-8其中先正达及拜耳分别占有全球市场的20%左右。
浙江新安化工首次进入全球农药销售排名第14位,仅次于孟山都成为全球第二大草甘膦制造企业。
在全球十一大公司428亿美元销售额中,除草剂占%,位列首位;杀菌剂占%,位列次席;杀虫剂占24%,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新品种,其中,杀虫剂8个,除草剂(包括植物生长调节剂)9个,杀菌剂15个。
主要创制品种分别为:杀虫剂为丁烯氟虫腈、硝虫硫磷、呋喃虫酰肼、硫肟醚、氯胺磷、倍速菊酯和氟螨;除草剂为单嘧磺隆、单嘧磺酯、丙酯草醚、异丙酯草醚、双甲胺草磷、甲硫嘧磺隆、绿草膦、苯哒丙酯和多效锁醛;杀菌剂为氟吗啉、啶菌恶唑、烯肟菌酯、烯肟菌胺、噻菌铜(龙克菌,thiodiazole-copper)、中科3号、中科6号、申嗪霉素、金核霉素、长串霉素、氰烯菌酯、寡聚半乳糖醛酸、毒氟磷和苯醚菌酯等。
3.重点农药新产品技术解析--高活性农药类型的多样性鱼尼丁受体抑制剂类杀虫剂现有的农药一般作用方式: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箭毒碱)作用于乙酰胆碱酯酶(Ache),新烟碱类杀虫剂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菊酯类(除虫菊)及茚虫威、氰氟虫腙、氟虫腈等是阻断害虫神经细胞中的钠通道。
鱼尼丁受体抑制剂类杀虫剂是当今杀虫剂最重要品类体系,它的出现将极大地优化杀虫剂的品种结构,在世界高活性农药中占有数亿美元重要份额。
鱼尼丁受体是一种新型的作用方式,其原理是与鱼尼丁受体的结合,使钙离子无限制的释放导致钙库衰竭,进而使昆虫肌肉无法收缩而瘫痪死亡。
代表产品有:氟虫双酰胺(日本农药,商品名:垄歌)、氯虫苯甲酰胺(杜邦,商品名:康宽)、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先正达,商品名:福戈)、氰氟虫腙(巴斯夫,商品名:艾杀特)、唑虫酰胺(日本农药)等。
该类产品杀虫谱更宽更高效,低毒,对水生生物安全,对环境相容性好,。
在水稻田使用,综合效果好于氟虫腈,且对大螟及三化螟有优良防效;在保苗(保叶)效果及大龄害虫的防治上,氟虫双酰胺略优于氯虫苯甲酰胺。
该类产品对水稻稻飞虱均没有效果。
新烟碱类杀虫剂与吡啶类杀虫剂吡蚜酮新烟碱类杀虫剂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杀虫剂,在世界高活性农药中占有亿美元重要份额,成为继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后的第四大杀虫剂品种。
商品化的代表品种有9个:吡虫啉(拜耳),啶虫脒(日本曹达),烯啶虫胺(日本武田),噻虫胺(武田/拜耳),噻虫嗪(先正达),呋虫胺(三井化学)。
我国跟进开发的有噻虫啉(天津兴光),氯噻啉(南通江山)及我国自主开发的哌虫啶(江苏克胜与华东理工)等。
1)关于新烟碱类化合物的定义源于植物源农药烟碱。
以吡虫啉为代表的第一代新烟碱,相关品种有吡虫啉、啶虫咪、烯啶虫胺等,以噻虫嗪(阿克泰)为代表的第二代烟碱,以呋虫胺为代表的第三代烟碱,包括我国自主开发的哌虫啶。
也有以功能基团划分的,如吡虫啉类的为氯代烟碱,呋虫胺为代表的呋喃烟碱等。
2)由于吡虫啉对稻飞虱抗性的增加,灰飞虱近年发生加重,加上吡虫啉对蜜蜂的影响,导致该类杀虫剂替代性开发速度加快。
研究表明,虽同属新烟碱类杀虫剂,但相互之间并未形成明显的交互抗性。
据南京农业大学沈晋良教授测定,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噻虫嗪、烯啶虫胺、啶虫脒的抗性倍数分别为、、、倍。
结果表明在吡虫啉产生抗性的地区,选用其它新烟碱类杀虫剂交替使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噻虫嗪对作物强烈的刺激生长作用是该化合物独特的功能。
啶虫脒对蚜虫的防效要优于其它新烟碱,且对蜜蜂影响小,适于对传粉昆虫的保护。
但总的来说,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啉除外)是蜜峰的“杀手”,虽不会直接导致蜜蜂死亡,但会作用于蜜蜂的记忆系统,使它们不能返回它们的蜂巢。
3)就灰飞虱的防治效果看,新烟碱类杀虫剂不如吡蚜酮,防治其它飞虱的速效性也不及吡蚜酮。
甲氧丙烯酸酯(strobilurin)类杀菌剂甲氧丙烯酸酯(strobilurin)是一类作用机理独特、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杀菌剂,在世界高活性农药中占有亿美元的重要份额,其成功开发是继三唑类杀菌剂之后又一个新的里程碑,这类杀菌剂已经篡夺了统治市场15-20年的三唑类杀菌剂的霸主地位。
自1996年先正达(ICI)成功开发出首个商品化品种嘧菌酯(安灭达)以来,到目前为止已有12个品种商品化:嘧菌酯(先正达)、醚菌酯(巴斯夫)、肟菌酯(拜耳)、苯氧菌胺(日本盐野义)、啶氧菌酯(先正达)、唑菌胺酯(巴斯夫)、氟嘧菌酯(拜耳)、烯肟菌酯(沈化院)、烯肟菌胺(沈化院)、醚菌胺、肟醚菌胺(巴斯夫)、苯醚菌酯(南方创制中心)。
这类杀菌剂具有广谱、高效、持效、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而且能在植物体内、土壤和水中很快降解,可用于茎叶喷雾、种子处理,也可进行土壤处理。
先正达公司开发的嘧菌酯对几乎所有的真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
据有关专家预测,全球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市场平均每年将以约2%的速度逐年上涨,并将成为60亿美元杀菌剂市场的主要发展方向,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三唑类杀菌剂自1973年拜耳公司推出第一个商品化具有手性碳的杀菌剂三唑酮之后,三唑类杀菌剂的发展特别引人注目。
其发展之快,数量之多,是以往任何杀菌剂所无法比拟的,在世界高活性农药中占有亿美元的重要份额。
目前,这类杀菌剂已有约40个品种商品化,其中近年来开发的品种有7个--环菌唑(罗纳普朗克)、丙硫菌唑(拜耳)、环氧菌唑、氟喹唑(杜邦)、氟醚唑(意大利Isagro)、硅氟唑(日本三井)、羟菌唑(美国氰胺)。
近期开发的化合物特点是,除具有高效、广谱、长效、强内吸性以及立体选择性等活性特点,对白粉病、锈病、黑星病等有活性外,对网斑病、灰霉病、眼纹病等多种病害亦有很好的活性,持效期长。
另一特点是与常用的三唑类杀菌剂相比分子结构变化较大,且大多含氟。
如环氧菌唑、氟喹唑(杜邦)、氟醚唑(意大利Isagro)属第二代三唑类杀菌剂,具有优良的广谱活性,持效期长达4~6周。
硅氟唑(日本三井)是由日本三共化学公司开发的含硅、含氟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很广的杀菌谱。
丙硫菌唑几乎对所有麦类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效,还能防治油菜和花生的土传病害以及主要叶面病害。
由于甲氧丙烯酸酯(strobilurin)类杀菌剂易产生抗性,从而使三唑类杀菌剂仍将继续成为杀菌剂喷雾体系中的主角。
三唑类杀菌剂将成为strobilurin类产品的理想配伍,从而扩大防治谱,改变作用方式。
三唑类杀菌剂稻田应用综合评价水稻病害流行有逐步上升的趋势,除常发性的纹枯病外,稻曲病是一个最大的难题,稻瘟病随着优质稻大规模种植,也有北抬倾向。
防治稻曲病的药剂很多,如井冈嘧苷,井腊芽,苯丙(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已唑醇及有机酸酮制剂等,苯丙防效最好。
关键是防治适期。
据研究,水稻破口前的7-10天是预防该病的最佳时间,但由于前推防治适期农民难以把握,加上水稻不同分蘖间抽穗间隔有差异,因此经常导致农民防治失误或防治纠纷。
戊唑醇、烯唑醇、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也是水稻上使用较多的产品,但该类产品抑制赤霉素合成,尤其是抽穗期使用要慎重,如低温多雨阶段,以免引起水稻抽穗困难。
稻瘟病的防治近年来尚没有出现更优秀的产品,仍以稻瘟灵,三环唑(高含量)效果为佳。
新上市的有巴斯夫的肟醚菌胺(orysastrobin)。
磺酰脲类除草剂1)磺酰脲类除草剂在世界高活性农药中占有亿美元的重要份额,未来几年磺酰脲类除草剂将以每年2%以上的速度增长。
自上世纪80年代美国杜邦公司开发出氯磺隆产品以来,它的超高活性与低毒性能使其被公认为高效与环保农药。
近年来随着存在环境问题的除草剂淡出市场,磺酰脲类除草剂更是发展迅猛,到目前已有30多个产品商品化,在世界农药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全球磺酰脲类除草剂市场销售额在20多亿美元,占全球除草剂市场的11%以上。
2)从市场分布看,水稻除草是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成功市场,大豆和禾谷类作物则是磺酰脲类除草剂的重要市场。
其中甲基二磺隆(世玛)、碘甲磺隆、甲酰胺磺隆、三氟啶磺隆四种除草剂的前景尤为看好,在水稻田中应用得最为成功。
将来,针对草坪、蔬菜、水果领域的开发,将进一步增加磺酰脲类除草剂的需求。
我国创制的磺酰脲类除草剂有三个品种,单嘧磺隆(南开大学元素所)主要用于谷子田防除双子叶杂草和大部分单子叶杂草;单嘧磺酯(南开大学元素所)用于麦田及玉米田防除阔叶杂草;甲硫嘧磺隆(湖南化工研究院)主要用于小麦防除各种阔叶杂草和某些禾本科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