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气功时的正常反应
快速入静的感觉

快速入静的感觉所谓入静,是指思维活动相对单一化,杂念减少,即在气功锻炼过程中,在意念集中锻炼的基础之上,而出现的一种练功者在清醒的状态下,与外界中断联络,高度安静,轻松舒适的状态。
在入静状态下,人体肌肉松弛舒适,不紧张,呼吸平稳轻缓,大脑皮层处于主动的、积极的自我抑制状态,从而有利于调节体内植物神经的功能,同时也有助于谐调和恢复大脑及内脏之间的正常关系,而且对外界有害刺激能产生保护作用。
气理精典《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这句话明确指出,入静是人体内在抗病真气集聚增强之际。
因此说入静是气功锻炼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入静的三个阶段入静一般是在对功法掌握的较好,练功的质量较高的情况下出现,是通过长期练功实践得来的,也就是说它是在有意识的锻炼过程中,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而产生的。
入静程度取决于功夫的深浅,入静在主观感觉上常呈现出“恬淡虚无”的境界,入静境况往往随着气功功夫的进展而步步深入,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初级阶段姿势自然舒适,呼吸柔和,心平气缓,情绪逐渐的稳定下来,精神集中,主动地抑制各种杂念的产生,思维活动基本集中于体内呼吸和意守内容,大脑基本不起反映,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也有所减弱,初步形成了“意气相合”,会感到体内气脉通畅,头脑清醒,精神安宁,此时即进入了排除杂念,集中思想的初步入静阶段。
2、中级阶段在杂念排除,思想集中的基础上,入静渐渐深入,思绪更加净化,主观上仅有一丝相息,绵绵密密,心息相依,心神宁净,意念专一。
在此阶段里,经常出现各种变化的异常感觉,诸如:蚁行感,触电感,气温感,温热感,寒凉感,以及自觉全身或一部分肢体变得很大或很小;四肢发胀感或象要溶合在一起;也有时候好象身轻如鸿毛,若飘浮在空中或在水面上游荡,有时候则身重如大山,此外还有耳鸣微汗,肌肉跳动,肢体无意中颤动等。
这些现象都是入静进入中级阶段的表现,即进入了感觉和幻觉阶段。
3、高级阶段在中级阶段的基础上,入静达到了更深的阶次,外界干扰已不起反映,对于极静中的任何微小声音听见了都不加分析。
打坐过程中身心出现的部分反应

打坐过程中身心出现的部分反应打坐练功的人一般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都会产生一些效应,这种效应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反映和效果。
由于法的不同,个体的差异,也会有些区别。
打坐练功后的正常反应,分为主观方面的感觉和客观方面的反应两个方面。
主观感觉是指打坐练功者自身产生的主观感受,客观反应是指练功者审理指标的改变。
客观反应是用现代科学方法对打坐和养生机理进行客观研究的结果,限于篇幅,在此不予介绍。
本文主要讲主观感觉,这对练功者,尤其是初学者非常重要;如气感、消化功能改善、新陈代谢旺盛、肾功能改变、经络反应和身心出现的部分反应等等。
一、气感:打坐练功期间,有的人会在全身或某一部位出现异常感觉。
这种现象,古人归纳为“八触”,即:痛、痒、冷、暖、轻、重、滑、涩。
有的打坐练功者会产生一些幻觉。
如在打坐时,有的“看到”一些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东西或某种颜色的光线,有的“听到”一些不同寻常的声音,有的“闻到”某种奇妙的气味,等等。
有的感觉自己的四肢、头、躯干的位置不知所在;或感到自身变得高大或矮小;或感觉飘飘荡荡,好像腾云驾雾一样。
以上这些主观感觉,在练功者中是常见的,属于正常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真气”运行的结果,古人称谓“练功得气”,现代人称作“气感”。
所以,打坐练功者不必为之担心,但也不要刻意追求。
二、消化功能改善:有的人练功后消化功能增强,食欲大增,善饥多食,这是最普遍的现象。
遇到这种期情况,一般可在每天三餐外,另加几次点心。
但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不宜激增,应适量多吃水果蔬菜,以免给刚刚恢复的胃肠道增加负担,产生不良后果。
三、新陈代谢旺盛:练功可促进体内新陈代谢。
例如,练功时全身发热,微微出汗,这是因为练功中末梢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旺盛。
此时人们往往感觉全身舒适,头脑清晰。
又如,唾液分泌增多,这是练功时舌尖的起落动作和植物神经兴奋度的改变,引起唾液增多,道家谓之金津玉液;有这种情况者,可将唾液分三次咽下,同时加意念沉入丹田。
【大成拳】浅谈练功反应

【大成拳】浅谈练功反应浅谈练功反应练习站桩或者其他功法等,会出现一些反应,过去有叫八触,意为大小轻重麻凉胀热等,实际练功实践中,个体差异所出现的反应远不止八种。
如师兄总结站桩中出现的:热感:开始是局部的,时有时无,时强时弱,这是体内气血加速运行的反映。
随着炼功的进步,时间的增加这种热感会遍及全身。
如沐春风,如秋冬的日光浴,非常的舒服。
这是初级阶段,到了中级阶段,整体、均衡的热会加强,会觉得很热,功感强时很烫。
所以道家把它比喻成炼丹,又称其为大冶熔炉,这种热可以把许多疾病化掉。
气感:炼功一段时间后身体某些部位会有气感,以手掌和腹部感觉明显。
冷气、凉气:这是体内有风湿的表现,有时感觉是手指或手掌冰凉,有时是臀部、脚、膝盖不定。
有时会左手发热右手冰凉,或手脚反差,不一一论述,这都是体内气机不平衡的表现。
等气机调整平衡后,这种反差自会消失。
轻飘感;当炼功到一个境界,身体会感到非常的轻,就好象整个身体要飘起来了,象氢气球一样。
沉重感:轻松感过后就是沉重感,有时会感到身如灌铅一样,非常沉重,手脚都提不起来。
在炼功过程中好象有人使劲按自己的双肩、头顶,像是要把自己按到地里似的。
舒适感:炼功过程中慢慢的越来越舒服,越来越愉快,欣欣之意,此时感觉是最幸福的时候。
无我感:站桩中忽然没了身体,看看自己身体还在,认真体会体会还是没有身体,好像只有灵魂,有时候甚至连灵魂都没了,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光感:炼功到一定程度,只要一炼功眼睛一闭就看见有光,黄的、红的多种颜色都会出现,有时候不炼功睡在床上也会看见,这是炼功到了一定程度后体内的物化反应加强了。
高大矮小感:感到自己身体无限的高大,似乎能顶天了,看看身体还是原来的模样。
但随着炼功的进程又会感到自己非常的矮小,感觉自己就像蚂蚁一样小。
圆感:当桩功炼至一定程度后人体周围会出现有一个圆圆的气场把自己包围其中感觉非常的舒服,气场强时蚊子进不来,如果再强,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什么练气功有时会出现幻觉

什么练气功有时会出现幻觉?有人练气功时突然觉得眼前出现景物,光亮,或听到某种声音,嗅到某种气味,这是出现了幻觉的缘故。
心理学告诉我们,当客观事物作用于人体的感觉器官时,能产生相应的感知觉。
而幻觉的出现则不象感知觉那样,需要当时有客观事物的刺激。
幻觉是一个人由于当时的特殊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把某种观念或大脑记忆中保存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表象,当作了知觉。
例如处于发高热状态的人有时就会虚幻地听到有人在与他说话。
练气功出现幻觉时,练功人也处于一种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入静状态,或称作气功态。
这是一种既不是平常清醒,也不是普通睡眠的意识状态。
是处于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清醒与睡眠中间的过渡状态,这种状态的实质就是心理学所说的催眠状态。
但是气功态与普通心理学所指的催眠状态又有重要的区别:普通催眠状态多由催眠师采用暗示手段引起,进入催眠状态的人处于一种被动地位或状态;气功态是练功人采用自我暗示的方法使意识在有明确目的的(健身治病)前提下主动地进入一种自我催眠状态;自然睡眠过程中由清醒到睡眠间经历的催眠状态时间短暂,不可控制;气功态则是练功人有目的地使自己的意识达到催眠状态,并且人为地控制停留在这个状态中,使之既不进入睡眠,也不回到清醒状态中来。
心理学早已证实,当人的意识进入催眠状态时,可先后出现均等相、反常相、超反常相、麻醉相、抑制相。
其中,均等相是强刺激与弱刺激都引起同样反应;反常相是强刺激引起弱反应,弱刺激引起强反应;超反常相则是阳刺激引起阴性反应,即该兴奋的反应反而被抑制,而该抑制的反应却反常地兴奋起来。
在正常生理状态,通常从觉醒到睡眠的过渡阶段时间短暂,故催眠时相不甚明显,但是,在大脑皮质活动受到削弱,特别是处在受损害的病理状态下,催眠时相就很容易出现,而且某一个时间阶段可能持续相当长久。
如果超反常相持续时间久,则可出现幻觉、妄想及其它一些变态心理与行为。
上述心理学早已证实的内容,可以轻易地帮助我们明白,练气功时出现的幻觉,完全是意识进入催眠态时过渡或滞留在超反常相的缘故。
太极拳得气的感觉

太极拳得气的感觉太极拳得气的感觉(1)蚁行:气在皮肤表层较细经脉移动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好像蚂蚁爬在人的皮肤上面,会觉得痒痒的。
(2)蠕动:气在较粗经脉上移动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好像蚯蚓在慢慢地蠕动。
(3)温热:气使细胞活动力大大增加,使得体温稍为上升,而感到温热。
也有另一种情况是气通督脉会产生温热感。
(4)清凉:如果细胞过于兴奋,气也会抑制细胞的异常,而感到清凉。
也有另一种情况是气通任脉会产生清凉感。
(5)酥麻:这是由气的运行产生了磁场的作用,而感觉麻麻的,更好的情况会感觉酥酥麻麻的。
(6)膨胀:气累积较多了,就会有膨胀的感觉。
(7)紧缩:气开始内聚浓缩了,就会有紧缩的感觉。
(8)针刺:好气已开始逼出针型病气的感觉。
(9)跳动:气累积成团在肌肉或经脉移动的感觉。
又分穴位的跳动(垂直跳动),与经脉、肌肉的跳动(水平跳动)。
(10)麻电:这是气的运行产生了电场的作用,而感觉有微弱的人体静电。
(11)漂浮:气变轻了,且往上移动,就会有漂浮的感觉。
(12)沉重:气变重了,且往下移动,就会有沉重的感觉。
(13)酸痛:好气已开始逼出酸性病气的感觉。
(14)轻安:清气已遍布全身,就会有轻安的感觉。
(15)浸润:气渗入肌肤较内层的感觉。
(16)穿透:较大股的气渗入肌肤的感觉。
(17)水流:较大股的气在经脉或血管移动,感觉好像水在流动。
(18)滴腊油:气在头部打通经脉时,好像腊烛熔化,腊油由头顶往脸颊移动的感觉。
(19)骨热:气的暖流已进入骨头内,感觉骨头里面热呼呼的,非常舒服。
(20)颤动:不同种类的气在体内产生了共振,而使细胞颤动起来。
(21)速电:气带动细胞内的原子,使原子内的电子获得能量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变成自由电子,形成多股电子流,在全身以极快速度相互绕转,这是刹那间打开全身经脉与筋骨最舒服的状态。
这就是快速电流的感觉。
(22)被灌:头顶与双肩有多处穴位打开,虚空好气整股由打开的穴位进入,感觉好像被灌顶。
习练太极拳各阶段的身体反应和感觉

习练太极拳各阶段的身体反应和感觉在习练太极拳时,由于能量在体内传簇,能量传簇到哪个部位,哪个部位就会产生一些反应,这些反应主要表现为疼痛、痒、麻、酸、抽搐、抽筋等。
许多人有这些反应时就问我是怎么了,现在统一把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出现的身体反应和感觉介绍一下:习练太极拳的第一步目的是(1)让身体在肌肉不紧张状态下学会压缩旋转,以向地面施加能量,获取地面的上下贯通之力(相当于肌肉紧张发力的脚蹬地获得的能量);(2)让身体学会心神抽合,即让身体学会将吃饭、呼吸获得的能量用于身体的压缩旋转,而不是用于肌肉紧张,这就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
所以习练太极拳的第一步方法就是重心转换,即将静止的体重转换为运动的压缩旋转,以实现在肌肉不紧张状态下用身体的压缩旋转向地面施加能量(即脚蹬地)。
三国迷的福音!《三国志》再出新作,实...广告这时身体各部位的反应和感觉如下:用重心转换打套路、走桩时,身体的压缩旋转在持续产生下行能量作用于地面,脚踝和膝关、腰胯节会酸胀,此为身体还没有“通”所导致。
压缩旋转不但是产生能量的方式,也是传簇能量的方式,练到身体哪个部位练会压缩旋转了,能量就会传簇到哪个部位,周身都练会压缩旋转了,能量就实现了周身传簇。
展开剩余78%刚开始重心转换时,身体压缩旋转的能量作用于地面,地面对身体的反作用力(即上下贯通之力)只传簇到脚,因为还没有练会太极,所以脚以上部位的能量传簇还是按照肌肉紧张发力的模式传簇的,即如果肌肉不紧张,能量就传簇不上去(肌肉紧张发力时,肌肉紧张本身也是传簇能量的方式)。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太极拳习练的就是身体的通,即压缩旋转。
身体中节的压缩旋转中心在心脏部位(膻中),重心在两腿之间不断的转换而传簇的上行能量也会自动归聚到心脏部位,这时,身体会感觉到心脏部位与压缩旋转慢慢合拍,心脏部位会感觉到焖、憋、堵。
当心脏部位与压缩旋转彻底合拍后,身体就能用心脏部位抽合能量于压缩旋转了,这时身体就是学会了以心行气,即心神抽合。
练气功需要注意什么?

练气功需要注意什么?
人类的意识度是有极限数量的,所以练气功休息的好,注意力就集中,精气神就很好。
休息不好,意识就不集中,这是身体在节约意识,是一种自我保护反应。
睡眠较早(亥时)的人,体内真气一般都普遍更旺。
当痛苦太大,引发注意力就更强,超过耐受度,人体就会崩溃,比如痛的晕过去。
针灸晕针也是这个原理。
气血不足者,真气被针灸引动,导致头部、胸部或者肠胃气血不足,就会出现头晕和恶心胸闷症状。
有些体虚者,动的意念太强了,也会在练气功时有晕厥感。
可以先轻守穴位,等适应到一定时候,再慢慢调整到略微加大意念。
练气功时产生酸、麻、胀、痛、冷、热、香、甜、气流感,皆是正常反应。
不必执着于各种反应的感觉,执着会导致练功进展更慢。
在下部经络都不算畅通之时,却先守上丹田,会导致血气上逆,引发一些疾病,反而导致练功倒退。
一般人达不到高度入定,就不要模仿子时间练功法。
争取子时之前睡好比什么都强。
雷电天气及易受惊环境不要练习功法。
经期也可以练习膻中守气功。
精神病患者必须有监护人随时密切指导才可以练习。
练气功会出现的各种反应,哪些正常,哪些不正常?

练气功会出现的各种反应,哪些正常,哪些不正常?练功中的正常反应练功时身体出现一些感觉,如酸、麻、胀、凉、热、重、痒、虫爬行等,称之为八触,这些都是正常反应。
练养气功也会有这些感觉,现分述如下:第一头皮发痒。
头为三阳之宗,平时经络不甚畅通,,气功使真气运行旺盛,就剌激头皮发痒,遇到这种情况,万不可停练气功而抓痒,最好是置之不理,待经络畅通,痒自解除。
第二具体某部发麻。
行功时,在经络似通未通之际,常在脏腑经络某一部位或肢体某一部位产生麻的感觉,应继续练下去,经过十多日或更长的时间,会自行消失。
第三热感。
练养气功有时会在身体某一处产生热感,这是内气流充之表现。
热的部位因人而异。
有的先出现于头部,冲破泥丸宫,转而入天心,下华盖,过中庭而入巨阙,再通过三脘归于海底;有的先充实了胃气,濡润皮毛,达于四肢,充满丹田,转入督脉,上升泥丸宫,再由天心下承浆,沿任脉下行归于海底。
内气充满周身后,某一部位的病灶则有真火灼之而发生疼热感,沉疴宿疾由此而逐渐消除。
第四胀。
养气功在入静之后,真气运行,就感到皮肤发胀,尤其是四肢感觉最灵敏,面部也会有发胀感觉,这种感觉有的锻炼一两天就发现,有的十数天才发现,总之,这是气通经络的第一步感觉,比较容易觉察。
第五大。
在行功过程中,有时感觉身体很高大,这是真气通畅,微小的经络扩张,身体各部出现充实膨胀的感觉,练到气充全身,通行无阻,就自然消失。
第六小。
有时感觉自己身体异常矮小,这是真气由外入里,集中于丹田,而出现的一种幻觉,时间不久就会消失。
第七重。
练功入静后,真气下行,,呼吸而入于丹田,有时感觉身体异常沉重,这种感觉多数在初练者发现。
第八轻。
练功入静后,在真气运行过程中,有时觉得身体轻飘飘,好象浮在空中,像要飞起的状态,这多半在吸气时出现,因为吸气时,真气是上升的。
第九凉。
有不少同道者在谈到意境时,在心肾交通之后,出现过凉澈心脾的舒适感觉。
这是任督脉循环,天地多泰,肾气充足,肾水上潮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气功时的正常反应
在气功锻炼过程中,机体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产生一些与平时不同的现象和感觉。
这些感觉多数是正常的,对人体有益无害。
但在某些情况下,练功也会出现异常的反应。
我们先从正常反应讲起。
正常反应也称良性反应,是练功后由于气血运行畅通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对机体起到有益的作用,分正常感觉和效应感觉两种。
一、动触现象
练功中会出现一些平时感觉不到的特殊感觉,在《童蒙止观》中记载有“痛、痒、冷、暖、轻、重、涩、滑”等8种感觉,也称“八触”。
现代把自发动与气感称为练功中的动触现象。
据上海气功研究所1960年7月对l00例练功者在练功中产生特殊感觉的统计,肌肉跳动感者40例,热感者60例,轻感者33例,松感者21例,麻感者19例,冷感者l8例,痒感者15例,紧感者9例,重感6例。
由统计中可见以热感者为最多,肌肉跳动感者次之,再次为其他感觉。
这些感觉出现,多在身体局部,且多为短时间出现后又自行消失。
这可能与练功后气血运行流畅以及大脑入静后的感受性增强有关,对练功和机体没有不良影响,所以属正常感觉。
但是对这些现象应不追求、不助长,否则感觉过分强烈会影响正常生活,便成为偏差,所以要听其自生自灭。
二、效应现象
在练功后的效验,往往表现为某些生理现象,能说明健康状况和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