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明朝历史:朝鲜窃取中国东北土地
明朝万历年间换地如何平定西南叛乱

明朝万历年间换地如何平定西南叛乱万历三大征的最后一役,是平定西南苗疆土司杨应龙叛乱的“播州之役”。
首先解释一下这一战役中,叛乱的中心词——“土司”,土司是自元朝以来所设置的地方官职,最初是为了安抚、封授西北、西南部分少数民族首领,给他们在这些边陲地区一定自治权力的安排,但“土司”和我们现在意义上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可不一样,这些土司,世代袭位,世代受封,关键是可以保留部分掌兵之权,名义上是在中央的委托下,作为一方维稳力量的。
但是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这一旦拥兵就不是什么好事,特别是山高皇帝远的偏远地区。
万历年间在四川南、贵州一带的播州任宣慰使司的杨应龙就折腾出了一场巨大的动荡,酿成“万历三大征”的最后一场——播州之役。
杨应龙祖上是唐朝因扫荡西南边陲骚乱有功而受命在此镇守,近千年过去了,历朝历代管制不同任职不一,但没变的就是在这片川黔之地上起伏多少代仍居一门望族。
到了明朝,正是杨应龙袭土司之位,任了播州的宣慰使司一职。
杨应龙最初对大明政府是很拥戴的,万历喜欢大兴土木,建造他的定陵就是坨很大的项目,这个川黔边区的头目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优势,给皇帝砍上好的木头进奉就是他这一方面的突出特长。
因表现良好,万历封给他“都指挥使”的头衔。
有人说杨应龙是因此遭到了地方其他土司的嫉恨,被陷害、逼迫后不得不走上造反之路,他本身是一个“深得苗人拥护”的首领。
不过我并不赞同这种观点,就凭他能给皇帝大兴土木提供坚实的货源基础,应该就不会给当地的百姓什么轻松和谐的生活环境。
而且正史对其的记载也是“骄横跋扈,作恶多端”,所以他应该是一个不怎么受当地人喜欢的土司。
万历十七年,杨应龙被地方的其他同僚告发叛乱,但因为这叛乱位于西南边陲,川黔交界处,四川方面为安定主张招安。
朝鲜在明朝初期竟然吞噬了中国大片领土,它怎么做到的?

朝鲜在明朝初期竟然吞噬了中国大片领土,它怎么做到的?“无汉唐之和亲,宋之纳币,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所有人对这句话都不会陌生。
其中将明朝说得毫无瑕疵,然而明末相对于永乐盛世之时疆域大幅锐减也是事实。
对比一下元朝时期的高丽,明朝初期与明成祖以后的朝鲜王朝地图就会清楚发现,半岛王权的管辖范围在不断北扩,尤其是原本属于中原王朝的鸭绿江—图们江的南岸地带。
高丽与女真之争辽朝末期,契丹人的力量不断衰微,当时位于半岛的高丽王朝趁机攻入辽朝属民女真人的居住之地,也就是如今位于半岛北部的图们江东部与鸭绿江东部地带。
高丽在此设立了九城,以其中的公崄镇作为高丽与中原的界限。
女真人崛起以后反攻高丽,摧毁公崄镇碑,将之收回,但高丽依旧认为土地是属于高丽的。
元朝时期高丽被降格为“征东行省”名存实亡,高丽被李朝取代之时,中原的明朝也已经建立。
李朝宣称继承高丽之业,公崄镇南部均为李朝的统辖范围。
明朝默认将女真之地让给朝鲜原本明朝取代元朝以后,准备按照元朝双城总管府的模式在朝鲜半岛设立铁岭卫,结果被当时的高丽抗拒。
李成桂推翻高丽建立李氏王朝以后,宣称公崄镇南方都是朝鲜王朝的地盘。
明洪武二十六年,明朝在东北正式设立起铁岭卫,不过铁岭卫的卫所并没有像最初设想的那样建立在朝鲜半岛,而是大幅内迁到来辽东。
也由此,明朝默认来朝鲜王朝的主张。
为遏制女真,明朝坐视朝鲜北扩明朝在东北建立奴儿干都司统辖约束女真各部,1403年朝鲜半岛北部的女真人上奏明成祖,内容主要就是说咸州(朝鲜半岛东北)自古以来就是辽、金等中原故地,恳请明成祖庇护。
当时明朝将女真作为属民,既然女真人有求于自己,自然要过问。
然而明成祖向朝鲜索要咸州十处民众的时候,朝鲜王朝认为当年明太祖自己默许这些地方属于李朝,且这些人在李朝土地上生活很久来,所以请求“令本国管辖如旧”。
明成祖朱棣果然“大度”,直接表示“朝鲜之地,亦朕度内,朕何争焉。
”就是说朝鲜王朝也是明朝的管辖范围,又何必跟它争什么呢?于是成祖很“气派”的将旧铁岭卫以北、公崄镇以南的半岛东北正式划入李朝。
鲜为人知的明朝历史:朝鲜厚颜无耻地占领了中国东北的大片土地

鲜为人知的明朝历史:朝鲜厚颜无耻地占领了中国东北的大片土地在明朝之前,中国和朝鲜的边界线并非是今天我们所知的鸭绿江—图们江一线。
唐朝和新罗的战争之后,新罗和唐朝以大同江为界。
993年,王氏高丽和契丹战争之后,又将边界线北移到咸兴以南的定州、宣德、元兴三关及都连浦一线,此后的金朝和元朝时期,中国和朝鲜的边界线保持稳定。
然而,在明朝时期,朝鲜李朝却大肆侵占中国东北地区的领土,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高丽地图1368年,朱元璋派遣大军北伐,元朝势力退回了大漠地区。
此时的高丽乘明朝和蒙古人的战争之机,迅速出兵向北推进,占领了图们江—鸭绿江以南的地区。
1371年,元朝辽阳行省平章政事刘益投降于明朝,至此,辽东地区纳入了明朝的版图,明朝在此设立辽东卫,后来改为辽东都指挥使司。
辽东都司此时的东北地区局势十分复杂,一个是元朝的残余势力还比较强盛,另外朝鲜又不断北扩,面对明朝的迅速推进,朝鲜开始和元朝残余势力勾结了起来。
1382年,明朝命令元朝的降将胡拔都深入东北地区招抚女真各族,第二年,胡拔都进抵端州,女真首领金同不花投降。
此时高丽大将李成桂于是率兵出击,双方战于吉州平,明军败退。
1384年,明朝又派军准备接管故元合兰府辖区,但因兵力单薄,还是被高丽军击退。
鸭绿江1388年,朱元璋决定在大同江以南设立铁岭卫。
,并命令户部向高丽国王发出了外交通函:“以铁岭北东西之地旧属开元,其土著军民女直、鞑靼、高丽人等,辽东统之;铁岭之南旧属高丽,人民悉听本国管属。
境疆既正,各安其守,不得复有侵越”。
然而高丽国王接到该外交通函后,便歪曲历史,狡辩道:“铁岭迤北,历文、高、和、定、咸诸州以至公山佥镇,自来系本国之地。
”朱元璋面对高丽国的如此态度,朱元璋决定使用强硬手段,派军建铁岭卫。
而高丽认为明朝和元朝势力在东北难分难解,因此不可退让,也是派遣全国八道精兵进攻辽东地区。
1388年,李成桂率领5万大军(号称10万)渡过鸭绿江,准备进攻辽东。
明朝对东北的经营:在辽宁建立实际控制,在黑龙江推行羁縻政策

明朝对东北的经营:在辽宁建立实际控制,在黑龙江推行羁縻政策东北地区,又被称为白山黑水地区,主要是指大兴安岭以东、长白山以西,山海关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土地,其面积大约为250万平方公里。
根据气候、河流等因素,我们将东北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主要是黑龙江流域为主,南部以辽河流域为主,有辽东和辽西。
明朝时期,是中国对东北经营的重要一个阶段,曾经在此设立了辽东都司、奴儿干都司和兀良哈三卫。
但是由于明朝对东北蒙古和女真族地区主要采取羁縻政策,使得明朝在此的控制十分薄弱。
一,辽宁:明朝羁縻东北的据点在古代,中原王朝有两只手臂伸向北方,一是伸向西域的河西走廊,二是伸向东北的辽宁。
辽宁的气候和黑龙江流域的气候有着明显的不同,这里属于暖温带地区,适合农业开发。
在史前,这里就出现了辉煌的红山文化。
因此,两辽地区很早就纳入了中央王朝的版图,并成为了中央羁縻东北的据点。
早在战国时代,燕国就在此设立辽东、辽西二郡,此后,秦朝、汉朝都在此设郡,唐朝设安东都护府,元朝设立辽阳行省。
辽宁明朝建立后,试图在全国范围内驱逐元朝的残余势力,于是通过战争和招抚的方式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当时元朝在北方主要有三大势力,分别是退居大漠的元顺帝、占据西北的扩廓帖木儿和盘踞东北金山(今开原)的纳哈出。
明朝军队攻陷元大都之后,就派遣使者到辽阳进行招抚。
1371年,北元辽阳行省的平章刘益投降于明朝,明朝于是在此设置辽东都司,下设25卫。
这标志着辽宁地区纳入了明朝的版图。
得到了辽宁地区,明朝就以此为据点,不断招抚东北的蒙古各部和女真各部,同时也出兵进攻盘踞的蒙古残余势力。
辽东都司建立后,许多北元派驻的官员纷纷投降于明朝,此后的明朝在东北建立奴儿干都司、兀良哈三卫和对朝鲜的笼络,都是以辽东作为依托。
这充分显示了辽宁一带的战略地位。
明朝历代皇帝都十分重视辽宁地区,虽然终明朝一带并未在此设省建府,但是却在正统元年开始派遣辽东巡抚。
在明朝中期开始,巡抚实际上已经取代布政使成为了一省最高长官,可见辽东的地位和省的地位已经相差无几。
[VIP专享]鲜为人知的明朝历史:朝鲜窃取中国东北土地
![[VIP专享]鲜为人知的明朝历史:朝鲜窃取中国东北土地](https://img.taocdn.com/s3/m/f5dffebee2bd960590c677c2.png)
鲜为人知的明朝历史:朝鲜窃取中国东北土地明朝时候,中国与朝边境大幅度内缩,朱元璋时,强烈要求以铁岭为界,结果朝鲜仍奉北元为宗主国,直到朱元璋死后,李城桂朝鲜才正式朝贡明朝。
明朝与朝鲜的边界主体和今天的无异,只是图们江南岸的建州左卫当时还是明朝的领土。
1392年(明洪武二十五年),高丽大将李成桂把高丽末代王恭让王撵下台,夺取了高丽政权,自己建立了新的王权—李氏王朝。
朝鲜王朝建国初期与明政权的关系,在朝中交往关系中固然极为重要,但朝鲜与女真之间的关系,在当时的朝鲜外交关系史中更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其中,朝鲜太宗王、世宗王、世祖王在位时期,奉行积极的北拓政策,而朝鲜扩张的半岛西北部、东北部地区,正是女真人世代居住之所,故朝鲜与作为明朝境内边疆民族的建州女真之间,就发生了一系列的关系。
这是彼时期朝鲜与明朝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李朝建立之初,太祖李成桂奉行“事大”外交,奉明朝为“正朔”,向大明称臣纳贡,表示:“谨当始终如一,益殚事上之诚,亿万斯年,恒贡祝厘之恳”,李成桂甚至“请更国号”为“朝鲜”;但是在领土方面,李成桂却延续了高丽王朝的北扩政策,乘明初统治不稳定,无暇顾及女真地区之机,加大了对女真诸族的绥抚工作,向朝鲜半岛东北部和鸭绿江中上游一带女真地区极力拓展领土,逼迫该地区的女真人臣服于朝鲜。
李朝初期对女真人的政策,继承了王氏高丽的传统,既有武力镇压征服手段,又有授予官职招安怀柔之策,于是原元代合兰府(今朝鲜咸镜南道的咸兴南五里)等辖区的部分女真人相继归附李氏王朝。
《李朝实录》记载:自上(李成桂)即位,野人酋长远至,移阑豆满,皆来服事,常佩弓剑入卫从征伐。
如女真则斡朵里豆漫夹温猛哥帖木儿,火儿阿豆漫古论阿哈出……等是也。
上即位,量授万户、千户之职,使李豆兰招安女真。
被发之俗,尽袭冠带,改禽兽之行,习礼仪之教。
与国人相婚,服役纳赋,无异于编户,且耻役于酋长,皆愿为国民。
自孔州迤北至于甲山,设邑置镇,以治民事,以练士卒,且建学校以训经书。
朝鲜竟然在明初吞噬了我国大片领土?这是怎么一回事?

朝鲜竟然在明初吞噬了我国大片领土?这是怎么一回事?朝鲜竟然在明初吞噬了我国大片领土?这是怎么一回事?我们都知道今天中国和朝鲜的边界线时鸭绿江和图们江一线,但是在明朝以前中原王朝与朝鲜半岛的边界线则不是这样。
唐朝曾经联合新罗灭掉了百济和高句丽,但是随后唐朝就和新罗为争夺百济和、高句丽旧地的统治权爆发了战争,史称“唐朝新罗战争”,这场战争从公元670年打到公元676年,历史七年。
战后两国都宣称自己获胜,唐朝迫于西部吐蕃的压力放弃了百济故地,控制了大部分高句丽故地,新罗则向唐朝请罪称臣,两国以大同江(今在朝鲜境内)为边界。
公元993年,占据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与契丹发生了战争,高丽派出了徐熙与契丹谈判,成功让契丹撤军,并获得了契丹赐的绿江以东之地。
此后朝鲜半岛与契丹(1066年辽道宗复国号“辽”)、金朝和后来的元朝的边境线大致稳定在咸兴以南的定州、宣德、元兴三关及都连浦一线。
不过到了明朝时期,李氏朝鲜却大肆侵占我国东北地区,这是怎么回事呢?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为帝,建立大明,随后派军北伐,将蒙古人赶回了大漠草原,此时统治朝鲜半岛的还是高丽王朝,高丽趁着明朝与元朝战争之际迅速出兵向北推进,很快占领鸭绿江和图们江沿线以南地区。
公元1371年元朝辽阳行省平章政事刘益向明朝投降,辽东也纳入明朝版图,朱元璋在此设立了辽东卫来管理辽东地区,后改为辽东都指挥使司。
此时东北的局势还不明朗,元朝残余势力也比较强盛,加上高丽朝鲜不断向北扩张,但是这两股势力都不是明朝的对手,他们只能抱团取暖。
公元1382年明朝派元朝降将胡拔都进入东北地区招抚女真各族。
次年胡拔都抵达端州(今朝鲜端川市),女真首领也很识趣的投降了。
高丽得知派大将李成桂率兵进攻明军,明军败退。
公元1384年明朝又派军来接管原元朝合兰府的辖区,但还是被高丽军队击退了。
公元1388年朱元璋命户部向高丽发出了外交通函:“以铁岭北、东、西之地旧属开元,其土著军民女直、鞑靼、高丽人等,辽东统之;铁岭之南旧属高丽,人民悉听本国管属。
明思宗朱由检的明朝最后一次征东北

明思宗朱由检的明朝最后一次征东北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然而,最后一位明朝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却面临着东北边境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明思宗的最后一次征东北,并对此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
1. 背景介绍明思宗朱由检是明朝的第16位皇帝,继位之初即面临着东北边境局势的不稳定。
东北地区的辽东半岛被努尔哈赤领导的后金人所控制,成为了对明朝的威胁。
作为一位明君,明思宗决定对东北进行最后一次征讨,以稳定边境,保卫明朝的疆土。
2. 征讨过程明思宗派遣重臣李如松领导军队征讨东北边境。
李如松被认为是明朝最出色的将领之一,他精心组织了军队,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战略和战术。
经过艰苦的战斗,明军逐渐占据了一些重要的城池,并重建起边境的防御体系。
3. 战役回顾尽管征东北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明军也遭受了一定的损失。
这主要是因为努尔哈赤领导的后金人对抗明军表现出了顽强的抵抗力,他们采取了游击战术,有效地避免了与明军正面交战。
此外,明朝内部的腐败和军队的士气不振也对战局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 结局评价明思宗朱由检的最后一次征东北在历史上被认为是失败的。
明军没有能够成功地消灭后金的势力,东北边境问题一直持续到明朝灭亡。
然而,这次征东北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明军通过一系列的战斗,加强了对边境的控制,从某种程度上保卫了明朝的疆土。
同时,这次征东北也显示了明思宗的决心和勇气,他没有选择放弃边境,而是亲自带兵征讨。
5. 维持边境稳定的重要性明朝最终的灭亡与东北边境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果明军能够在此次征东北中取得胜利,可能会改变明朝的命运。
维持边境稳定对一个国家的安全和发展至关重要,明朝未能有效解决东北边境问题也暴露了其内外困境和治理能力的不足。
综上所述,明思宗朱由检的明朝最后一次征东北虽然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但对于稳定边境、保卫国家疆土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一事件也让我们意识到维护国家安全和边境稳定的重要性,为今后的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思考。
明朝的辽东战略与东北开发

明朝的辽东战略与东北开发明朝时期,辽东地区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为了巩固国家疆域,明朝采取了一系列辽东战略,并进行了东北地区的开发与治理。
本文将探讨明朝的辽东战略以及对东北地区的开发。
一、辽东战略的重要性辽东地区位于明朝的东北边疆,是与外族势力对峙的重要防线。
辽东与满洲等民族频繁接触,边境问题对于明朝的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明朝高度重视辽东地区的防御与治理。
二、明朝的辽东战略为了维护边境安全,明朝采取了一系列辽东战略。
首先,明朝加强了辽东地区的军事力量。
在边境地区设立了重要军事要塞,修筑了城墙与堡垒,以增强对满洲等外族势力的防御力量。
同时,明朝还实行了农民兵制度,让边民担当起保卫边疆的责任。
其次,明朝通过筑城固守的战略来稳定边界。
修筑了一系列边境城池,如锦州、海州等,以巩固边境的防线。
这些城池不仅具有军事防御的功能,还充当了交通与经济枢纽的角色,成为边疆地区的重要城市。
此外,明朝还采取了外交手段,与周边民族建立友好关系。
通过外交手段,明朝与满洲等民族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缓解了边界紧张局势,为边疆地区的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东北地区的开发在辽东地区得到有效稳定之后,明朝开始了对东北地区的开发与治理。
明朝采取了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商业与经济发展,为东北地区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首先,明朝扶持了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
通过改革农田制度,明朝推行了多种农业政策,包括减免赋税、增加耕地面积等,以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同时,明朝积极引进新的农作物与农业技术,为东北地区的农田开发与农业生产提供了支持。
其次,明朝开放了对外贸易,推动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明朝在辽东地区设立了多个通商口岸,与外国进行贸易往来。
这些贸易活动不仅带动了东北地区的商业繁荣,也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带来了积极影响。
此外,明朝还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的治理与行政管理。
在设立的各级官署下,明朝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的监督与管理,为当地社会秩序的维护与发展提供了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鲜为人知的明朝历史:朝鲜窃取中国东北土地明朝时候,中国与朝边境大幅度内缩,朱元璋时,强烈要求以铁岭为界,结果朝鲜仍奉北元为宗主国,直到朱元璋死后,李城桂朝鲜才正式朝贡明朝。
明朝与朝鲜的边界主体和今天的无异,只是图们江南岸的建州左卫当时还是明朝的领土。
1392年(明洪武二十五年),高丽大将李成桂把高丽末代王恭让王撵下台,夺取了高丽政权,自己建立了新的王权—李氏王朝。
朝鲜王朝建国初期与明政权的关系,在朝中交往关系中固然极为重要,但朝鲜与女真之间的关系,在当时的朝鲜外交关系史中更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其中,朝鲜太宗王、世宗王、世祖王在位时期,奉行积极的北拓政策,而朝鲜扩张的半岛西北部、东北部地区,正是女真人世代居住之所,故朝鲜与作为明朝境内边疆民族的建州女真之间,就发生了一系列的关系。
这是彼时期朝鲜与明朝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李朝建立之初,太祖李成桂奉行“事大”外交,奉明朝为“正朔”,向大明称臣纳贡,表示:“谨当始终如一,益殚事上之诚,亿万斯年,恒贡祝厘之恳”,李成桂甚至“请更国号”为“朝鲜”;但是在领土方面,李成桂却延续了高丽王朝的北扩政策,乘明初统治不稳定,无暇顾及女真地区之机,加大了对女真诸族的绥抚工作,向朝鲜半岛东北部和鸭绿江中上游一带女真地区极力拓展领土,逼迫该地区的女真人臣服于朝鲜。
李朝初期对女真人的政策,继承了王氏高丽的传统,既有武力镇压征服手段,又有授予官职招安怀柔之策,于是原元代合兰府(今朝鲜咸镜南道的咸兴南五里)等辖区的部分女真人相继归附李氏王朝。
《李朝实录》记载:自上(李成桂)即位,野人酋长远至,移阑豆满,皆来服事,常佩弓剑入卫从征伐。
如女真则斡朵里豆漫夹温猛哥帖木儿,火儿阿豆漫古论阿哈出……等是也。
上即位,量授万户、千户之职,使李豆兰招安女真。
被发之俗,尽袭冠带,改禽兽之行,习礼仪之教。
与国人相婚,服役纳赋,无异于编户,且耻役于酋长,皆愿为国民。
自孔州迤北至于甲山,设邑臵镇,以治民事,以练士卒,且建学校以训经书。
文武之政,于是毕举。
延袤千里,皆入版籍,以豆满江为界。
江外殊俗,至于具州,闻风慕义,或亲来朝,或遣子弟,或委质随侍,或请受爵命,或徙内地,或进土物者,接踵于道。
可见,朝鲜方面把拉拢女真各部,作为其向中国纵深扩大势力的一个重要战略方案来进行,李成桂一方面表示向明顺服,另一方面,却不甘于满足明朝对其做出的巨大让步——明朝单方面割让了本来属于中国方面的朝鲜半岛北部的全部领土,从汉朝到元朝,朝鲜半岛的北部都是中国的领土,明太祖为了对李成桂从内部推翻王氏高丽表示感谢和支持,从而扶持起一个“反元亲明”的朝鲜政权,而将这一地区永久性的割给了朝鲜。
可以说,明朝方面为了“安内”而作出的让步是中华诸王朝有史以来对朝鲜方面最大的一次,但尽管如此,以造反起家的李成桂仍不满足,利用女真人对新王朝的不了解,以及朝鲜、女真两族在文化上相似的优势,大力拉拢和收买女真部族,收为己有,使其孝忠于自己,并企图能过获取一种“女真各部实际上的宗主国”的地位,而获得征服全东北的野心。
李成桂死后,其第五子李芳远用阴谋的手段,推翻了在位仅一年的定宗,即国王位,是为太宗。
太宗王即位后,即在其父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北扩政策,将其实际控疆域大片的向北扩大,用武力征服或金钱收买的方式,不断的吞并女真各部及其领土。
在对图门江以南咸兴以北的女真之地的扩张过程中,朝鲜与明朝的终于发生了冲突,二者明争暗斗,李远芳一方面对部分见利忘义的女真首领进行利诱,另一方面,对坚持忠于中国的女真部族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在此期间,李远芳不断制造中朝边境的冲突成为当时中朝关系的一个突出点。
在明朝建国初期,因为要集中力量进行北元的战争,必须确保东北有一个明确支持自己的势力存在,因而对于李氏朝鲜一直采取容忍的政策,李远芳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将势力扩大到了对东北深入的女真部落的渗透。
胡里改部,又称兀良哈部,是元代五万户之一,最早居住在松花江下游的黑龙江省依兰地区,元朝末年南迁,长期定居在牡丹江一带,因当时的牡丹江称胡里改江,因此称胡里改部。
1392、1395、1398 这几年里,胡里改部首领阿哈出,数次来到朝鲜向李成桂朝贡,李成桂则对阿哈出授予官职,使其“纳税服役,无异于编户”。
1403年,朝鲜李朝太宗三年,大明永乐元年,大明成祖朱棣即位。
此时的大明王朝对北元已经处于绝对压倒的优势,基本确立了自己作为中华正统王朝的地位,再不能坐视朝鲜蚕食自己的疆域和人口了。
明成祖开始恢复对东北地区设臵官员和地方政府,力图恢复中央王朝对东北地区的实际控制权。
可以说,大明王朝的这一举动,完全是合理合法的,明朝拥有对东北地区的主权,对这里行使实际管理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因为这样的作法与朝鲜李朝发生了利益冲突,导致两国的矛盾最终激化。
这里还要提一下前面提到的女真胡里改部首领阿哈出,此人与明成祖的关系非同一般,阿哈出之女,在朱棣作燕王时,于1386年即嫁给朱棣为妃,朱棣即皇帝位后,又加封其女为第三皇后,而阿哈出也被称为“三后之父”。
因此,朱棣与阿哈出实为翁婿关系。
有了这层姻亲关系,阿哈出在朱棣眼中,就非同一般,朱棣即位以后,即对阿哈出进行封赏,而哈阿出有了大明皇帝做后台,也不再惧怕朝鲜方面的威逼利诱。
1403年6月,明成祖正式下旨,要求女真诸部恢复向中央王朝朝贡的制度,作为恢复明朝对女真诸部恢复行使主权的开始。
而朝鲜方面,则立即对此进行抵制,公然宣布“女真等本属于我”公开与明朝争理。
对朝鲜方面的无理叫嚣,大明王朝并不理会,当年11月,明朝在胡里改部,设立建州卫军民指挥使司,任命“三后之父”阿哈出为首任建州卫指挥使,执掌建州卫的军、政、法,大权,并设臵了以阿哈出为首的层层封建政治机构,迅速恢复了中央王朝对胡里改部行使实际控制权。
1404年,明朝又加阿哈出参政之职,进一步提高了女真部在明朝政治体系内的重要地位。
明朝设立建州卫的举措,深得女真部之心,长期被迫臣属于朝鲜的女真各部终于有了重归中华的机会,于是,大量女真部族纷纷来投。
仅用了一两年的时间,原来附属于朝鲜的女真部族,都得新回归祖国。
1405年,阿哈出也正式断绝与朝鲜的关系。
1910年,阿哈出父子随成祖称北元,立大功,被赐汉姓李。
到1409年为止,大明朝一共设臵了130个女真族卫所,从而基本恢复了对东北地区的实际控制权。
对此,朝鲜方面虽然极其不满,却也无可奈何毕竟,小小的朝鲜国,是不能与泱泱大明朝相抗衡的。
然而,随着位于朝鲜半岛北部的一些女真部族的回归,朝鲜李朝的统治者终于再也做不住了。
李远芳宣称:“本国东北地方,自公崄镇历孔州、吉州、端州、英州、雄州、咸州、等州,俱系本国之地。
”李远芳认为,明朝不应接纳已经划入朝鲜版图的女真人,因为他们已经“融入朝鲜”,更宣称,自己的祖先生活在明朝的东北地区,自己的祖坟还在东北地方,言下之意,不仅“融入朝鲜”的女真不应回归中国,朝鲜更有“权力”要谋求对东北地区的“主权”。
李远芳于是派大臣出使明朝,因为朝鲜人熟知辽、金历史,很清楚辽、金的《地理志》里没有那些部领地的地名,因此,即提出“若考辽、金《地理志》则虚实自明矣”由于大明王朝的大臣们,对于辽、金的历史不求甚解,竟然真的只查看《地理志》而无视其他记载,结果,礼部官查看在辽、金的地理志里,的确没有那些部族的名字,就摆出“天朝大国”的“大度”把那些部族划给了朝鲜人。
其实,正如日本学者田清所说“咸净道地方,原系元朝领土为朝鲜逐渐吞并,特别是咸北,更是在明朝以后才悄悄蚕食的。
”至于朝鲜学者提出的那些地方自古便属朝鲜,是没有事实依据的,朝鲜人在这里把古高勾丽的历史与自己的历史混同,将大明王朝的君臣,结结实实的给忽悠了。
在忽悠了明朝君臣一把,确定了对朝鲜境内的女真部族的统治权之后,朝鲜李朝又开始还极力破坏爱新觉罗家族的祖先猛哥铁木儿归附明朝。
这个猛哥贴木儿正是后来建立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六世祖,清朝尊其为肈祖,当时的猛哥贴木儿和他的族人,还居住在朝鲜半岛,因为那里在历史上本是中国的领土。
明朝恢复对女真诸部的主权之举,使很多居住在朝鲜半岛上的女真人都有重新回归中国的想法,本来这些部族的想法是连土地一同回归,但是明朝被李朝忽悠了,他们要重新回到中国,就只有放弃故土。
而猛哥贴木儿的情况又与其他的朝鲜境内的女真人有所不同,因为猛哥贴木儿的部落本来是不在朝鲜境内生活的,后来因为受到野人女真和蒙古人的侵袭,不得已才逐步迁至当时尚属中国领土的朝鲜半岛北部,此后,朝鲜李朝来占领了这里,蒙哥贴木就向李朝臣服。
1403年的时候,也就是成祖开始恢复对女真人的主权的时候,明成祖即向朝鲜提出要求,要其交还对猛哥贴木儿部的管理权,1404年成祖又派使臣王可仁,到朝鲜,向猛哥贴木儿宣读皇帝的圣旨,希望猛哥回归中国。
李朝方面,则试图通过控制猛哥贴木儿实现其稳定朝鲜半岛北部的既得处益,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向北扩张的野心。
因此,李朝即与明朝展开了对猛哥贴木儿的争夺。
一方面,朝鲜李朝对猛哥贴木儿施以“利诱”李远芳赐猛哥贴木儿“上将军三品官职事”其随从也被加封为护军、司直、副司直等职,并赐猛哥贴木儿“段衣一件,笈花银带一腰及笠、靴、命内臣馈之:其从者十余人赐布有差”另一方面,朝鲜李朝又对猛哥贴木儿施以“威逼”“在其其道安抚使尽心教诱,使不得生变为上策。
若不从则威之以法,又不从则以军马把直,使不得生变。
”就是说,李朝派出军事官员对猛哥贴木儿“教诱”,如果猛哥贴木儿顺服,那就最好,如果他不服,还是要回到中国,就用“法律”来制裁他,(真不知这朝鲜的法律怎么就管得着中国人了。
)如果法律他也不怕,就派军队打他。
在朝鲜的利诱威逼之下,特别是其生存直接受到威胁的情况下,猛哥贴木儿拒绝了明朝要其回国的要求,并且表现得相当坚决。
然而,成祖却从其岳父阿哈出那里知道,猛哥贴木儿,聪明,识达天道,且已渐有归大明之心,不想就如此放弃这个人材。
成祖也看出是朝鲜方面阻挠才使得猛哥贴木儿不能归附,因而下旨让朝鲜方面协助明朝招抚猛哥贴木儿,使朝鲜不便公开从中做梗。
而朝鲜方面,则坚持阻止明朝的招抚,并劝说明朝接受“朝鲜”属于“化内”的理念,从而使得明朝没有必要再抬女真人招抚回国,因为朝鲜既是化内,女真人在朝鲜还是在明朝,就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区别了。
这一手段,也是朝鲜人在与明朝的斗争中最常用的招法,这样,明朝赚了虚面子,而朝鲜却得了真实惠。
朝鲜之所以如此争夺猛哥贴木儿,其实最终目的,是想让猛哥贴木儿给朝鲜当炮灰,让女真人打女真人,中国人打中国人,如此,进可攻,能实现朝鲜人征服全东北的野心,退,则可守,即使猛哥贴木儿等女真部族成为替朝鲜抵抗大明朝的压力的肉盾。
然而,大明此次打出了亲情牌,明朝此次派出的使臣叫王教化,他先劝服了猛哥贴木儿的母亲,又派官员劝说其管下的百姓。
在母亲的劝说下,猛哥贴木儿终于开始转心向大明一方,而百姓皆心向大明,更使得身为首领的猛哥贴木儿终于下定决心,与朝鲜决裂,重返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