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优势种群分布格局研究_以内蒙古四子王旗荒漠草原为例

合集下载

《放牧制度与放牧强度对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AM真菌多样性的影响》范文

《放牧制度与放牧强度对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AM真菌多样性的影响》范文

《放牧制度与放牧强度对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AM真菌多样性的影响》篇一一、引言荒漠草原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荒漠草原中,放牧活动作为一种常见的土地利用方式,不仅影响着草地植被的生长与恢复,也对土壤中的微生物产生重要影响。

其中,丛枝菌根真菌(AM 真菌)作为植物与土壤之间的重要桥梁,在植物营养吸收、生长促进以及生态系统功能发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以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例,探讨放牧制度与放牧强度对AM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二、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一)研究区域研究区域位于内蒙古地区的短花针茅荒漠草原,该地区具有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草原植被以短花针茅为主,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野外调查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放牧制度(如季节性放牧、连续性放牧等)和不同放牧强度(如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等)下的AM真菌进行采样和分析。

通过对AM真菌的种类、数量、分布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放牧制度与放牧强度对AM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三、放牧制度对AM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一)季节性放牧季节性放牧制度下,草原植被得到一定程度的休养生息,有利于AM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研究发现,季节性放牧制度下,AM真菌的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多,多样性指数较高。

这可能是由于在休牧期间,植物根系分泌物增多,为AM真菌提供了更多的营养来源。

(二)连续性放牧连续性放牧制度下,草原植被受到持续的破坏和压力,导致植物根系受损,进而影响AM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研究表明,连续性放牧制度下,AM真菌的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多样性指数较低。

这可能是由于放牧活动破坏了植物与AM真菌之间的共生关系,导致AM真菌的生长受到抑制。

四、放牧强度对AM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一)轻度放牧轻度放牧对草原植被的影响较小,有利于AM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研究发现,轻度放牧条件下,AM真菌的种类和数量较为丰富,多样性指数较高。

荒漠草原建群种短花针茅功能性状对长期放牧的可塑性响应

荒漠草原建群种短花针茅功能性状对长期放牧的可塑性响应

荒漠草原建群种短花针茅功能性状对长期放牧的可塑性响应李江文;王忠武;任海燕;靳宇曦;韩梦琪;王舒新;韩国栋【摘要】植物功能性状反映了植物对生长环境的响应和适应,将环境、植物个体和生态系统结构、过程与功能联系起来,而放牧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主要土地利用方式,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的改变起着重要作用.该研究测定了内蒙古四子王旗长期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原建群种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的功能性状,探讨放牧对草原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1)随放牧强度增加,叶片各性状指标、个体生物量、植株高度、冠(丛)幅均有显著变小、变矮的趋势.(2)通过排序构建的短花针茅性状可塑性变化谱显示,各功能性状指标的可塑性指数均在重牧区最高,轻牧区最低;茎质量、叶质量、全株地上生物量对放牧响应敏感,而茎基部直径、冠(丛)幅和比叶质量响应不敏感.(3)短花针茅对长期放牧的变异系数(CV)与其响应程度(PI)之间符合指数方程y=0.08+0.18e1.61x (R2=0.53,P<0.05),植物功能性状的变异性与性状对放牧的响应强度呈正相关关系.(4)影响地上生物量的因子中,表型功能性状中的冠(丛)幅、平均叶长、叶片数量和总叶面积的贡献率之和达到72.93%.研究认为,随着放牧强度增强,短花针茅的变异性增大、可塑性增强,这可能是短花针茅能够成为建群种的生态响应机制.%Plant functional traits reflect the responseand adaptation of plants to the growth environment,linking the environment,plant individuals and ecosystem structures,processes and functions.Grazing as the main land use of grassland ecosystems,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ommunity structure of grassland ecosystems and changes in ecosystem functions.In this study,the functional traits of Stipa breviflore were studied under different grazing intensities of Siziwang banner,Inner Mongolia.Meanwhile the effects of grazing on grasslandcommunity structure were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with the increase of grazing intensity,the traits,individual biomass,plant height and breadth of crown were significantly smaller and shorter.(2) Through the trait plasticity change spectrum,we found that the plasticity indices of the functional traits were the highest in the heavy grazing area and the lowest in the light grazing area.The plasticity responses of stem mass,leaf mass,biomass of whole plant to grazing were the sensitive,but that of stem base diameter,crown and leaf mass were inert.(3) The variability of plant functional traits increased with grazing response intensity,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 and response degree (PI) of S.breviflora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exponential equation y=0.08-+-0.18el61x(R2 =0.53,P<0.05),the variability of plant functional traits and the response intensity of traits to grazing were proportional.(4) Amo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aboveground biomass,phenotypic functional traits including width of clumpcrown,average leaf length,leave number and total leaf area contribute to 72.93%.With the increase of grazing intensity,the variability of S.breviflora increased,and the plasticity was enhanced,which provided a mechanical explanation for the reason why Stipa breviflora is still a constructive specie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long-term grazing.【期刊名称】《西北植物学报》【年(卷),期】2017(037)009【总页数】10页(P1854-1863)【关键词】功能性状;短花针茅;表型可塑性;地上生物量;荒漠草原;放牧【作者】李江文;王忠武;任海燕;靳宇曦;韩梦琪;王舒新;韩国栋【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呼和浩特010019;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呼和浩特010019;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呼和浩特010019;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呼和浩特010019;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呼和浩特010019;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呼和浩特010019;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呼和浩特0100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12+2.5植物功能性状(plant functional trait)大约是在 20 世纪末首次被提出,其被定义为能够强烈影响生态系统功能以及能够反映植被对环境变化响应的核心植物属性(core plant trait),这些属性是大多数植物具有的共有或常见性状[1-3]。

内蒙古不同草地类型隐子草种群对放牧强度的响应_秦洁

内蒙古不同草地类型隐子草种群对放牧强度的响应_秦洁
收稿日期:2015-09-23
秦洁等:内蒙古不同草地类型隐子草种群对放牧强度的响应
37
的趋势,而在严重退化阶段趋于衰退(刘钟龄等, 1998)。所以糙隐子草和无芒隐子草是内蒙古草地 开始退化的指示种也是重度退化过程中的过渡种, 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植物初级生产力是反映草地功能的重要指标 (Loreau et al.,2001;Hooper et al.,2005)。环境因 子(Swemmer et al.,2008;Yang et al.,2008;Bai et al.,2008)与土地利用方式(王静等,2005;田大 栓等,2009)是决定草地生产力的关键因素,生物 和资源有效性等也可能是植物生产力大小的主导 因子(Yang et al.,2008),所以植物生物量是草地 退化过程中探讨植被格局变化的重要指标。由于隐 子草具有退化指示种的特征,研究其种群格局形成 机制可以进一步认识其在放牧退化过程中优势地 位发生变化的实质。但是,隐子草在不同草地类型 中随着放牧强度增加的变化趋势是否一致?分析 其一致或差异的原因,探索隐子草对人为干扰的响 应机制。对三类草地不同放牧强度梯度进行连续 5 年(2005—2009 年)的调查研究,探索在不同放牧 强度下隐子草的动态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揭示内蒙 古草原放牧退化过程提供参考。
淡栗钙土
158~164
133~151
42~46
78~86
71~81
25~29
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羊草 大针茅(Stipa grandis)、羊草、 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
(Leymus chinensis)、糙隐子草等
糙隐子草、冷蒿等
冷蒿、无芒隐子草等

增温和施肥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以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四子王旗基地为例

增温和施肥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以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四子王旗基地为例

A s atWi e ee ep nr ogl leua r er b c i w i e t a r io ̄ r e. e iar i l . bt c : t t srs p e fne M noa a a sac oj t n hc t i ef r G i b A t s fid Wid r h h d tt o I iP t se h e , h h Sp b v l s , r m i g a l
adCe t ee m t aK n ee a r l t te e s f a ig ait s n ioe pl ao ee odc dudr a r e n ls gns uc eg r m j a s h s r n c ie dnt gnap ct n r cnut ne t af l io i w o p n , t t ow m f li a r i i w e n u lid
关键词: 荒漠 草 原 ; 温 ; 氮肥 ; 壤 有 机质 增 施 土 中图 分类 号 : 1 3 2 S5 . 1 6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顺序 编 号 :6 2 5 9 ( 0 9 0 — 1 3 0 17 — 1 0 2 0 ) 3 0 5 - 2
Ef e t fW a mi g a d Fe tl a i n o o l g n cM a t r r c r n n r ii to n S i Or a i te O z
— —
_ i s a c s f n e o g l a e fAg iut r n i l s a d yLo a e w t Ree r hBa eo n rM n oi Ac d myo rc lu ea d An ma h I a Hu b n r c td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载畜率植物群落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载畜率植物群落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畜 牧 与 饲 料 科 学
A i ! u b n r n e d S in e ma H s a dy a d F e ce c n
2 0 2 ( )1 — 0 0 8, 9 6 : 7 2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载畜率 植物群落优势 种群 空 问分布格局的研究
慕 宗杰 , 蒙 荣 韩 国栋 , 林塔 娜 锡
A s a t t te t abeioad srs p ei Sz a gB n e nr n oaa ersac bettept r bt c: h h i rv r ett p iw n an r f n e Mogl sh erhojc,h at n r Wi S p l f e e n i oI i t e e ds b t nt e, a e cl a dcu tni f i s f o n n pat a rv oa Ces g nsm t a ir ui p s pt r sa n lmpi es yo 3kn miat lns sS bei r, l t ee ui , t i o y tn e n t d od l f io c
w t i ee t tc igR tsnS rv oaDeet tp e i D f rn okn ae @abei r sr e p h S i l f S
MUZ n -i 一 N o g,ANG o d n l ina a o g j . e ME GR n l H u — o g, l tn X i
cu i gi d x p th n s d x Gr e d x C s i d xa d S n T er s l h we a e d s iu i nt p s f l mp n e , ac i e si e , e ni e , a s i e n Oo . h e u t s o d t t h it b t e n n n en s h t r o y oS

草原化荒漠地区景观格局特征研究——以内蒙古鄂托克旗为例

草原化荒漠地区景观格局特征研究——以内蒙古鄂托克旗为例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3期 9
20 0 6年 7月
内 蒙 古 林 业 调 查 设 计
I n r M o g i Fo e ty I v s i a in a d De i n n e n ol r s r n e t t n sg a g o
旱生 灌木 、 灌 木 为主 , : 半 如 小针 茅 、 羊草 、 沙蒿 、 叶 狭
锦 鸡儿 、 红砂 、 白刺 、 猫头刺 、 杠柳等 。 木及半灌木在 灌
植 物群落 占有相 当的 比重 。 该旗 西北部 沿黄河的 台地
施 了天然 林保 护 和 退 耕 还林 等 生 态建 设 工 程 , 态 生
内蒙 古鄂 托 克 旗 总 土 地 面 积 为 1 9 1 6k , 98 . 1m
地 理 坐 标 为 东 经 1 64 1 85 北 纬 3 。8~ 0 。3~ 0 。4、 8l
T 卫 星遥 感 数 据 , 建 立 解 译 标 志 基 础 上 , 用 M 在 利 Arve 软 件在 计 算机 上 按沙 漠 化 和土地 利用类 型 ci w
的不 同 目视解 译 划 分 图 班 , 对 调查 因子进 行初 步 并
4 。 。鄂托克 旗属 额尔 多斯 高原 的组 成部 分 , O儿 西北 部 为丘 陵地形 , 中部 大部 分为缓 慢 起伏 的波 状 高原 , 东南 部为 连绵起 伏 的毛 乌素沙 地 。按 地貌 特征 可分 为四大 类 : 山地 、 粱地 、 地 、 地 。全旗 大 部分 地 区 沙 滩 的海 拔 高度在 l 0  ̄2 0 m 之 间 。 10 0 0 鄂 托 克旗 属 于 温 带大 陆 性 气候 , 主 要 特征 是 其
上, 经分 析 , 究得 到 的成 果 。 研 2 自然 概况

内蒙古地区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种群遗传多样性

内蒙古地区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种群遗传多样性
维 8年 7月




Vo _ l28. No. 7
ACTA ECOLOGI CA NI SI CA
J1 2 0 u ., 0 8
内蒙古 地 区短 花 针 茅 ( t abeioa Si rv lr ) p f 种 群 遗 传 多样 性
张 庆, 牛建 明 董建军 ,
002 ) 10 1 (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 院生态与环境科学系 , 呼和浩特
摘要 : 短花针茅 ( tabef r) 亚洲 中部荒漠草原种 , Si r ioa 属 p v l 分布范围极其广泛 , 为荒漠草原地带重要 的牧草 资源。在 内蒙古地 区, 短花针茅群落类型复杂多样 , 与本 氏针茅 ( .bn en )小 针茅 ( .ke ez ) S uga a 、 S l ni 和克氏针 茅( .k l i 均 能共 同建群 , m i S ro i yv) 具有很广 的生态幅和很 强的适应 能力 。研 究 以 8个 不 同的短 花 针茅 地理 种群 为 对象 , 随机 采集 健康 、 锈短 花针 茅 叶片样 本 , 过 无 通 R P R no m li o m rhs N A D( ad m A pie Pl op i D A,R P 分析 , fd y m A D) 研究短花针茅种群的遗传 多样性 , 富人 们对短 花针茅 生物多样性 丰 的认识 , 也为合理利用短花针茅草原提供依据 。结 果表明 , 1 从 12条 1 () 0 0碱基 随机 引物 中筛选 出 2 8条有效 引物 , 共扩增 出
A s at Si r ioai adsrs p e l t pc s o n i l i cn a A i, n a r o g l tnte bt c : t abef r ee t p a ei udwd y n etl s adi am j r ep n i h r p v l s t e p ns ef e r a s o fa a

草原地区造林问题探讨——以四子王旗为例

草原地区造林问题探讨——以四子王旗为例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74XIANGCUN KEJI 2021年12月(下)草原地区造林问题探讨——以四子王旗为例闫春梅(四子王旗大黑河乡人民政府,内蒙古乌兰察布011807)[摘要]草原是人类重要的生态系统和生存环境,分析四子王旗草原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植被特征,从林业生态总体思路出发,提出该区域林业治理与造林技术措施。

[关键词]草原;生态环境;造林[中图分类号]S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1)36-74-3四子王旗地处温带干旱与半干旱地区,自然植被以干草原及荒漠草原为主。

全旗总面积24036km 2,其中天然草场面积3214万hm 2,占总土地面积89.1%。

所以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发展地区林业,草原问题是重要的话题。

在现有的环境条件下,加强草原保护和生态建设,有利于合理利用草原,遏制草场退化、沙化,提高草原生产能力和生态效益。

1正确认识草原的生态意义1.1草原是具有再生功能的生态系统草原是以生产动物为主的具有特殊结构、功能和机理的生态系统,包含了非生物的环境因素和在草原生存的各类生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实体,是地球大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的各种生物因素如植物、动物、微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如日光、空气、水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保持平衡状态。

如果受到人为不合理的干扰,这种平衡状态就会被破坏,其能量与物质的流程就会发生紊乱,产生不良的结果[1]。

草原是可更新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

草原与不可更新的矿产资源不同,可以年复一年地为牲畜提供饲料,保证畜牧的发展,为人类生产出丰富的畜产品。

1.2草原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也是人类生存环境的一部分,对人类的正常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草原的环境作用主要体现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防风保土等方面。

草原植被对降水有着很强的拦截能力。

据测定,草地植被叶片面积的总和同所处地表面积的比率接近于森林植被,所以能有效地拦截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地形成,减轻流水对地面的冲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2
2
2 研究方法
2 . 1 野外调查方法 在研究区四子王旗中西部的哥根塔拉草原通过 GPS 定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地 , 在植物生长旺盛 的 7 月进行调查。由于群落植株的高度和 密度, 样 地内都采用 1m & 1m 的样方进行调查, 共调查样方
2 2
140个。调查内容包括植物种名, 密度, 种盖度 , 群落 总盖度等, 选取 短花针 茅、 糙 隐子草、 冷 蒿、 银 灰旋 花、 木地肤 5 个种进行分布格局的测定。 2 . 2 分析方法 2 . 2 . 1 数据处理 应用多度数据进行分布格局的 测定。用 Ex cel2003, Spss13 . 0进行数据处理。 2 . 2 . 2 分布格局类型的判定 测定生物种群空间 分布格局的类型指数的方法较多 , 但大多都从判断 种群格局类型和聚集强度的角度出发 , 判断种群的 [ 6- 16 ] 分布格局类型 。为了避免不同指数的片面性, 采用种群多度的方差 ( S ) 与均值 ( X ) 比率 ( 扩散系 数 DI)
1 研究区自然概况
研究区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中西部的哥根塔拉 草原。地处北纬 41 !47∀17# , 东经 111!53∀46# , 海拔 1 450m, 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春季干旱多风, 夏季 炎热, ∃ 10% 的年积温为 2 200 % ~ 2 500% , 年均降 水量 280mm, 降水主要集中在 5 月份 ~ 8 月份 , 月平 均最高温在 6 月份 ~ 8 月份 , 无霜期 175d , 早霜 9 月 中旬, 晚霜 5 月下旬, 土壤为淡栗钙土 。 研究区草地类型为短花针茅 + 冷蒿 + 无芒隐子 草荒漠草原 , 植被草层低矮 , 且植被较稀疏 , 盖度为 17% ~ 25 % , 种类组成较贫乏 , 植物群落由 20 多种 植物组成, 主要种为短花针茅 (S tip a brevif lora) 、 无芒 隐子草 ( Cleistog enes songorica) 、 冷蒿 (A rtem isia f rigi da )、 银 灰 旋 花 ( Convolvulus amm ann ii ) 、 木地肤 (K ochia p rostrata) 等。
[ 3, 4]
表 1 四子王旗短花针 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植被优势种 T ab . 1 T he do m inan t species o f veg etation in Si Z iW ang County 序号 1 2 3 4 5 种名 Species 短花针茅 Stipa breviflora 无芒隐子草 C leistogenes songorica 冷蒿 A rtem isia fr ig ida 银灰旋花 Convo lvulus ammannii 木地肤 K ochia p rostrata
徐连秀, 蒙荣 , 慕宗杰
010019)
*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呼和浩特
摘要 : 根据野外调查的样地资 料 , 应用 方差 /均值 比 ( 扩散 系数 ) 的 T 检验 、 聚 集指 数 、 平均 拥挤 度 、 聚块 性指 数 、 G reen 指数和负二项分布的聚集强度等方法 , 研 究了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 群落植被 优势种群的 分布格局 并分析格局形成的原因 , 并用相关分析比较了 6 个指数间的关系 , 结果 表明 : 这些植物的 分布格局 皆属于聚集 分布 , 但它们的聚集强 度有差异 。 聚集强度最大的 是木地 肤 , 最 小的为 银灰旋 花 , 中 间依次 为糙隐 子草 , 冷蒿 , 短花针 茅 。 依靠无性繁殖扩 大种群分布范围和密度是它们服从聚集分布的原因之一 。 本研究说明了方差 /均值比率法是 1 种较 好的分析种群分 布格局的方法 。 关键词 : 短花针茅 ; 荒 漠草原 ; 优势种群 ; 分布格局 ; 内蒙古 中图分类号 : S812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9- 3575( 2008) 02- 0064- 04
[ 14]
DI = s ( 1) x 根据上式 ( 1) 计算的结果, 可对种群的分布格局 做出初步判断。 DI < 1时为均匀分布, D I = 1时为随 机分布 , D I > 1 时为集群分布。为了检验种群分布 格局是否偏离了 P o isson 分布, 可对 ( 1) 式进 行 T 检验: 2 ( 2) n- 1 其中 : n 为样方数 , t > t0. 05 ( n - 1) 时为聚集分 t = (D I - 1 ) / 布 , 否则为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 分布格局测定结果 见表 2 。 2 . 2 . 3 聚集强度指数的测定 采用以下指数测定 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被优势种群分布格局 的聚集强度 , 结果见表 3。 ( 1) 聚集指数 CI = s ( 3) x - 1 = DI - 1 C I = 0时表示随机分布 , C I > 0表示集群分布, CI < 0 表示均匀分布。 ( 2) 平均拥挤度 s - 1 = x + C I ( 4) x 平均拥挤度是指在同一样方内每个个体的拥挤 m
不仅可以了解群落内部物种的分布状况, 而且有助 于掌握种间相互作用规律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关 系。 内蒙古四子王旗的社会经济以牧业为主 , 农牧 结合, 境内林草植被覆盖率相对较低, 土质疏松 , 草 原风蚀沙化 强烈, 水 土流失严重 , 草原退化十 分严 重 , 属自然灾害频发区 , 畜牧业经济滞后 , 是当前生
[ 15 ]

2
[ 15]
测定格局类型, 然后用 t检验判断分布格局
GI =
(s
的显著性。
x) - 1 n- 1
( 6)
66







Hale Waihona Puke 学报2008 年
表 2 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被优势种群分布格局的测定结果 T ab. 2 The result o f pattern o f dom inant spec ies of vegeta tion in S i Z iW ang County 植物种序 1 2 3 4 5 x 9. 8071 45 . 1643 21 . 0357 5. 4929 37 . 1071 S2 160. 6043 2476. 0719 1024. 0576 49. 1079 4161. 4389 DI 16. 37633 54. 82365 48. 68189 8 . 94025 112. 1467 T 128. 1895 448. 7174 397. 5147 66. 19633 926. 6086 T ype C C C C C
[ 5] 2
= x+
程度或平均在同一样方内每 个个体的邻居数 ( 3) 聚块性指数 PA I = M
*
[ 5]
。 m
*
越大, 表示该个体受到的其它个体的拥挤效应越大。 x ( 5)
PA I < 1时为均匀分布 , PA I = 1时为随机分布, PA I > 1时为集群分布, PA I可用于集群程度的度量, 以客观反映格局强度 ( 4) G reen 指数
植物种群分布格局是对种群在群落中所处的空 间结构特征的定量化描述, 用以说明种群在空间的 配置状况或分布特点 , 也是空间水平上种群个体的 彼此相互关系的反映。种群空间格局分析是研究群 落结构, 种群间相互作用以及种群与环境关系的重 要手段 , 是现代生态学研究的主题之一
[ 1]
重要的影响
[ 2]
。通过对优势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
。种群空
间分布格局及其变动的趋势是影响种群数量发展的 主要因素, 优势种群的生态生物学特征及其发生发 展的动态, 对群落的外貌、 结构、 演替方向都有至关
*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2007- 06- 12 内蒙古教育厅项目 ( N J05093) : 天然草地放牧绵羊对草地空间格局的影响机制 徐连秀 ( 1980- ), 女,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植物保护与草地生态学研究.
PATTERNS OF DOM INANT POPULAT I ONS OF ST I PA BREV I FLOR I A DESERT STEPPE W ith S i Z iW ang county as an exam ple
XU L ian- x iu , M ENG Rong - m u , ZONG Jie
第 29 卷 第 2 期 2008 年 6 月









Journa l o f Inne r M ongo lia A gr icultural U niversity
V o.l 29 N o . 2 Jun . 2008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优势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以内蒙古四子王旗荒漠草原为例
第 2期
徐连秀等 :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优势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以内蒙古四子 王旗荒漠草原为例
65
态环境治理建设的重点旗 ( 县 )。 目前对该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放牧绵羊牧食行 为 , 对群落优势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报 道很少。本 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 聚集强度等方法研究了群落 优势种群分布格局 , 并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 6 个指数间的关系, 以便更准确的了解这些优势种群 的分布格局 , 旨在揭示群落的结构与功能, 从而为该 旗植被和生物多样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 Colleg e of E co logy and Environmen tal Science, lnner M ongolia A gricultural Univers ity, H ohhot 010019, China ) Abstrac: t T his paper based on the da ta fro m the fie ld, used S2 / x ( dispersa l index) ratio t- test , clump intensity , m ean crow ding , patchiness index , G reen s index and the intensity index k o f nega tive b ino m ia l d istr ibu tion, ustudied and ana ly zed the patte rns o f do m inant of vege tation in Si Z iW ang county , InnerM ongo lia . T he re lationships among the s ix m ethods w ere analyzed by co rre la tion coeffi cient . T he resu lt sho w ed that the patterns o f those popu lations we re all clum ped , ho w ever , they w ere different in c lum p intens ity , a m ong w hich the spec ies w ith the b iggest o f clump intensity was K ochia prostra te , and the sm allestw as Convo lvu lus amm anni,i re lied on asexua l reproduc tion to extend ing population d istribution and increasing density , th is w as the mo stly reason tha t they fo llowed c lum ped. F ina lly , the resu lt ind ica ted that the app lication of var iance /mean ratio w as one o f the be tter me thods to analyze population pa ttern. Key words : D esert steppe ; dom inant population; pattern; inner m ongo li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