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教学改革刍议
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教学改革刍议的论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教学改革刍议的论文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教学改革刍议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确立,以及社会转型,人文学科和基础学科遭遇冷落,社会对文学的热情、兴趣都发生了变化。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也遭遇到了一些困难,如何突破这一局面,使中国现当代文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门课程,这是目前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一个考验。
一、改革教学内容现阶段,随着教育素质的改革,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向计算机、英语和各种技能等应用型学科上,文学类课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让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走出困境,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改革教学内容势在必行。
(一)走出重“史”的教学误区。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其他文学教育(如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其独特之处。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课程安排一般是在大一开设现代文学,大二开设当代文学。
对于课程内容选择,目前大多数二级院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主,辅予经典作品研读,在以文学史为本文由收集整理背景的基础上,从现代政治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影响、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冲突、本土文化的反思与张扬,以及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中勾勒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发展的脉络,深入掌握各时期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
这种教学方法也正合了目前使用较广泛的以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思路,该书所采用的结构方式是目前较为通用的方法,分别按各个时代的小说、戏剧、散文、诗歌四大体系来划分,但这样一来,利弊也很明显,“这种结构方式条理清晰,便于讲述,但流弊甚多,因为这种结构方式是学者自己制造的模式,它不符合文学史的实际发展规律,割断了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作家三者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不利于学生感性的理解、把握混融一体的‘文学’历史”。
一般来说,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首先是要教给学生一些基础的文史知识,培养他们对现当代文学的审美感悟,从而提高他们鉴赏、分析、研究现当代文学的能力。
高师现代汉语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刍议

高师现代汉语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刍议
吴伟 军
( 贵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贵州 贵 阳 5 0 0 ) 50 1
[ 内容提要] 目前 ,岛师现代汉语课存在着课程 定位 , 科学 、教学 内容缺乏着领先性 、全面性 、实用性和针 人 对性 ,教学办法缺 乏启发性和实践性等突 出问题 ,同时 中学语文教学缺乏合理衔接 。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的 务之 急足构建全方位 、多角度 、适 应师范教育特点特 点、地域特色 、并只有现代特色的课程教学系统 。 [ 关键词] 高师 ;现代汉语课程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 中图分 类号] G 4 62 [ 文献 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4 7 (0 )0 .180 0 87 2 2 1 1 80 —2 1
现代 汉讲作为 岛等师范 院校 重要 的核心基础课程 , 于 对 培养 师 范类人学 生的讲义 能力 具有 极其 重要 的作 用 。它 址 2 t 5 ℃中期仿照苏联 的 “ 01. 0 I 纪 现代俄语 ”开设的 ,从改 革 开 放 至 今 , 旧 岛 校 的 现 代 汉 语 教 学 改革 研 究 人 致 经 我 j 了这 样儿个阶段 : 1 以教材编写和修 订为重点的阶段( 9 8 () 1 7 l8 ) ( ) 9 5 ; 2 以教 学内容调整为重点的阶段 ( 9 6 19 ) 1 8- 9 2 ; ( )以教学办法 改革为重点 的阶段 ( 9 3 19 ) 4 3 19 - 9 5 ;( )以 课枰 体系建设 为重 点的阶段 ( 9 5全令 ) 19 。总体水说 ,现代 汉语学科建设和教 学改节取得 了一系列成 果, 教学质最也抉 得 了长足 的提 高。I J I 但赴 , 日前高校 的现代汉语课程 改革仍址在应试教育和 知识教 育的框 架下进行 , 随着语 本 身的 断发展、新课标 的实施 以及 中学语文教学的不断 改革 , 迫切要_ 培养创新 求 的复合人 才。而对新形势 ,高等师范专业现代汉语 的教学 出 现 了种 种 新 的 问题 。 时,作为一 门重要 的 具性课 程,现代汉语在 师范 专 业 的课程 中理应 占_ 举足轻重 的重要 地位 , 的教学水平 直 仃 它 接关 系到学生的语 i现状 。I但足多年来现代汉语 教学界却 2 l 颇有 这样l : 感 学生普遍 反映现代 汉语课 如文学课 生动 活 泼 ,考试 及格 率小理想 ,造成 了学生厌学 ,教师厌 教的恶性 循环 。 为此 , 我们 完全_ 必要对新课程背景 下的岛师现代汉 仃 语 教学改革进行 深层 次的审视 心考 。 j 高师现代 汉语教 学现状简析 ( 一)课稃定位, 科学 人 目前 的现代汉 语课 体 系足^十年代确定下米 的。 我们 模仿 现代汉语什很 人差别的极富形态变化 的现代俄语 , 把 现代汉语分割 成语齐 、词’ 、 法 、义宁 、修辞 ^人板块 。 . ? 广 之 , 义把这种语 分类 的办法和 语 苦研 究的路了直接运川 十 语 占教 学 。现 代 汉 语 作 为 一 门 社 会 的 学 科 ,跟 心 理 学 、人 类学 、礼会 学、民族学 、历 史学 、符号学等其他学科有复杂 的联 系。 日前忽略 了语 占学足在 _ 诸学科的交义渗透 中发展 I J j 的特 点,课秤 定位 教学 内 没订允分体现这 一现 代特 点。 ( 二 )教学 内 缺乏 领先性、全面性 、实用性和针埘 性 竹先,现行课程 中语音 、词 、 、语法 、修辞 p 部分 的内 7 厂 U 都比较陈J ,缺乏深度 ,行 的内 中学教材 简单重复 , 几 也比较 保守 , 没有或很 少反 映学 科发展的新成果 , 向激发 小起 学 生 的 兴 趣 。 次, 从严格 意义 卜 ,现代汉语应包括现代 汉民族共 讲 l ( 通话 ) 现代 汉语 占,可 目前 的现代汉语教 材及 叫 普 和 课 常教学往往 讲 语 , 讲或很少讲到方 苦, 在着严 存 重的片而性 。求实 ,无论从教学还 是从研 究讲 ,共同语和 办 高都足棚L ‘ q促进 的。 第一 , 这也是最 重要 的一点, 师范学校的现代汉语 教学,
高等院校现代汉语教学改革刍议

弟2l卷第3期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9月强:21:№:兰四婴塑些堡望囤幽坠型垡型垡型避曼墼。
型高等院校现代汉语教学改革刍议杨新生(新乡学院学报编辑部,河南新乡453003)摘要:深化高等院校现代汉语教学改革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更新观念,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教学;同时还要针对课程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关键词:现代汉语;教学改革;语言素养;语言中圈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25(20呕)∞_0c151也作者简介:杨新生(1966_),男,河南新乡人,硕士,讲师。
研究方向:语言学。
传统的现代汉语教学,过于重视“教”这一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灌,学生装。
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因此,高等教育的现代汉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高校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故而高校教师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对于促进改革,落实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针对学生特点.实现民主教学教学是师生双向活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一点在教育界已达成共识。
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经常处于被动地位。
多年来高校教学的一个误区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这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
由于时代的变化,现在的青年学生有许多新的特点,教育工作者要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真正转变思想,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手段,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不仅做知识的接受者,而且做知识的探求者。
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新生的基础课程。
大一新生刚刚从中学升入大学,还没有脱离中学阶段的学习习惯,不能很快适应大学阶段的课程教学,对此教师不应埋怨,而应加以引导和鼓励,让学生明确现代汉语课的教学目的是把他们已有的零散的现代汉语知识系统化,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和拓宽。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提高他们分析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探讨

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探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发展,汉语言文学教育也逐渐迎来了改革的大势。
如今,随着国际交流和全球化的趋势,学习汉语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点,因此,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探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多个方面探讨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一、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目的是要使教学贴近实际需求,更好地适应外语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开设专业课程:针对专业性较强的学生,可以开设更具针对性的专业课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语言的特性和文学的深层次内涵,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
例如,可以开设汉语语音学、汉语语法学、中国现代文学等专业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语言和文学。
2.增设实践课程: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汉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在课程设置中可以适当增设实践课程。
例如,可以开设汉语写作、翻译、口语等实践性强的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3.引入前沿知识:汉语言文学教育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应适当引入一些前沿的知识和新技术。
例如,可以加强对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网络语言、大数据语言分析等领域的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应用前景广阔的知识。
二、教材编写:汉语言文学教材编写是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教材是教育教学的核心资源。
因此,针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特点,改革教材编写方法,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1.注重多元化:教材编写应注重多元化,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设置不同的教材版本。
例如,在学科、年级、教学任务等方面,可以进行差异化设置,针对不同群体设置适当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关注互动性:教材编写应注重互动性,将学生置于交流和互动的环境中,让学生主体参与,探究学习,拓展学习空间。
例如,在教材的设计上,可以加入讨论、问答等互动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和表达。
3.强调实际应用:教材编写应强调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实际应用场景,并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
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现代汉语语音学”教学改革刍议

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现代汉语语音学”教学改革刍议摘要:“现代汉语语音学”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然而现有教材、教法却无法完全满足该专业的实际需求。
我们从教学实践出发,在剖析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音学知识的授课途径和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要在教学理念上眼光向外,以类型学促汉外融通,同时采用语言“领养”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学外语促汉外整合。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现代汉语语音学;教学改革;汉外对比对于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而言,语言学基础课程占比较大,其中“现代汉语”一科尤为重要,一些学校甚至将其拆分为”现代汉语语音学”、“现代汉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语法学”以及“现代汉语修辞学”等多门课程,将以往两学期的课程扩展到三至四学期。
其中“现代汉语语音学”作为现代汉语课程的初始环节,在整个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
然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现有教材、教法无法完全满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际需求,现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两门课程的关系也亟待理顺。
以下我们从近年的教学经验出发,抛砖引玉,以求促进该课程本科基础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一、现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音学知识的授课途径和主要问题在现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语音学内容在“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二语习得概论”三门课程均有讲授,但侧重点各不相同:(1)“现代汉语”的语音部分,主要以汉语的音系特点为基本结构线索,按照物理和生理语音学、声母、韵母、声调、音节、音变、音位等进行组织。
(2)“语言学概论”的语音部分,主要以普通语音学的基本结构线索进行组织,跟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以辅音、元音作为一级结构框架,而后者以声母、韵母作为一级结构框架。
部分学校还在高年级开设了独立的“普通语音学”课程作为“语言学概论”语音部分的延伸。
(3)“二语习得概论”的语音部分,主要以语音习得规律的基本结构线索进行组织,偏重于对偏误现象及产生原因的分析。
藏汉双语专业《现代汉语》教学刍议

了解 藏族 学生 的汉语 水平 、 心理特 点 不 少学 生认 为高校 现代 汉 语课 是” 热冷饭 ”用处 不大 , , 对这 门 口头作 文和调 查 问卷等 方法 , 内容 自选 , 生的表 现会 是教师 意想 不 学 课 程学 习缺 乏热情 和 动力 ,现代 汉语 课程 在学 生心 目中的地位 无 等 。三五 分钟 的 口头作 文 , 足 轻重 , 习热情 日渐 淡漠 。以汉语 为第 二语 言 的学生 学 习汉 语 到 的 。通过 这种 形式 既 能增进 学 生和老 师 的情感 ,教师 也能初 步 学 为 的热情 高 、 兴趣浓 , 这是 笔者 探索现 代汉 语课 程教 学规 律的不竭 的 了解学 生 的汉语 水平 , 日后 因材施 教莫 定基 础 。 2 激发 兴趣 , . 教法 多 样化 动力 , 本文 就是 探索 中的择 要 直言 , 以期 得到 读者 的指教 。 美 国心 理学 家布 鲁纳 说 :对 学生 的最好 刺激 ,乃是对 所 学材 ” 藏 汉双 语专 业《 代汉 语》 现 的基 本情 况及教 学存 在 的问题 青海 民族 大学藏学 院设有 师范 、 藏翻译和 文秘三个 专业 ,现 料的兴 趣 。在 《 汉 《 ” 现代 汉语》 学中 , 做 到 ” 乍起 , 教 要 风 吹皱一 池春 水” 课伊始 , 趣亦 生” 把学 生的注 意力集 中起来 , , 积极性调 动起 代汉 语》作 为基 础课 程在 大一 或大 二开 设 。这 些 学生 大部分 来 自 一 最 好能 ” 农村和 牧 区 , 当地基 础教 育条件 的 限制 , 受 他们 的汉语 基础 知识普 来 , 为后面 的课 打下 基础 。总 结起 来有 两大 方面 : 动 口, 持 课前 三分 钟诵 读 , 坚 上课之 前采 取抽 查或集 体诵 读 。 遍较差 , 触汉语 的时 间也各有 不 同, 的是小学 三年级 开始学 习, 接 有 藏族 学生对 汉文 化有 浓 厚的 兴趣 , 通过 诵读 古典 诗词 、 文赋 , 引入 有 的到 初 中才有 所接 触 。他 们对 于汉 语 学 习 的态度 也不 尽 相 同, 陶冶 情操 。 部 分学 生兴趣 浓 厚, 积极 主动 的学 习汉语 , 望 了解 汉族 文化和 汉文 化的语 境 中潜移 默 化地 中培 养学 生学 习兴趣 , 渴 青海 民族 大学藏 学 院 的生源 大部 分来 自青海 省 内,笔者 曾在 习俗 ; 另一部分 学生觉 得 自己基 础差 , 别学 生甚 至存在 厌学情绪 , 个 0 8级藏 英师 范班( 2 进 行过 问卷 调查 , 3 人) 收回有 效 问 觉得 学好藏 文就 可 以了 。 者在 对学 生学 习汉语 兴趣 调查后 发现 , 笔 授课 班级 2 0 6份, 学生 分别 来 自青海 籍 3 O人 , 四川 籍 3 、 人 甘肃 3 。 自 人 来 其 中表示学 习兴趣 高 的 占 8 %, 0 兴趣 一般 的 占 1%, 明没 有兴趣 卷 3 5 表 玉 黄南 州 , 南 州 、 西州等 州县 的藏族 学生 使用 的 海 海 地占 5 %左 右 , 由此 可 以看 出, 藏族 学 生是 渴望 学好汉 语 的。这就 果洛 州 , 树州 、 还有 少部分 学生来 自西藏 、 四川 、 要求 教师在 教学 中了解教 学对 象的特 点 , 而不 ” 的放矢” 无 大讲特讲 藏语 既有康 巴藏语 又有 安 多藏 语 , 藏 理论 , 使原本 就 枯燥 、 象 的 《 抽 现代 汉语 》 课程 雪上 加霜 , 学生们 云南 等外 省 区学 生使用 的又 是卫 藏藏 语或 只讲普 通 话 。 语方 言 使 之 间的语 音和 词汇 的差 别是 非常大 的 , 于这 种情况 , 生在校 内 基 学 提 不起 学习 的兴趣 。 受课 时影 响 , 马观 花式 的把 理轮 串讲 一遍 , 蜒点 水式 的安 相 互交 流 也会选 择 普通 话 。但 由于他 们来 自不 同的藏 语方 言 区, 走 蜻 譬 排 一 点教学 实践环 节 , 生们 完成 本课程 的 学习之 后 , 文说话 依 对 于汉语 的 学习 也表现 出不 同的特 点 , 如操 有声 调的康 巴藏 语 学 作 然错别 字连 篇 , 四声 调掌握 不准 、 牢 , 词造 句随 心所欲 漏洞 百 的同学和 操没 有声 调 的安多藏 语 的同学 在学 习汉语 四声 时难易程 不 遣 出等 毛病难 以克 服 。同学 们 普遍 反映 在组 成 汉语 拼音 音节 的 声 、 度 明显 不 同。 动手 , 者在授 课过 程 中 , 常遇到 一种 情况 , 族 学生好 问 , 笔 常 藏 韵、 系统 中 , 调是 最难 学 的, 调 声 声母 比较 容 易掌握 、 韵母 次之 。这 主 要是 受其 母语 影响 。具 体 到四声 中 , 作业 中学 生们 对一 声和 但 问的问题 只是 某个字 怎 么念 ,某 个词 是什 么意思 。这 些 问题 他 在 但 二声及 三声 拿捏 不准 , 对” 如 大好 河 山” 的注 音 , 学生 的 问题主 要 出 们 通过 自己动手 查找 字典 就可 以解 决 , 学 生们往 往会 等待老 师 在” 好河 山” 三个 字上 , 的注为 h o sa , 的注 为 h o 首h n 汉 讲 解而 很少 主动 去查 字典 。 有 a h n 有 ahs , 在 课堂 中设 计一些 实践 性强 的练 习题 思考题 等 。 用启发 式、 运 语 的 阴平 、 阳平 、 上声 掌握 情况 较差 , 卢是 四个 声调 中读 的最标 去 讨 让学 生对 所学 的理 论及 时消化 , 活学 活 准的 。这要 求我 们在 教 学 中要将 一、 、 声作 为重点 来练 习 , 二 三 这 答疑式 、 论式 教学 方法 , 要从 教学方 法上 下功 夫 ,采用 多媒 体 的教学 手段 可 以借 鉴 普通话 用 。例如讲 到文 字部 分首 先让 学 生对汉 字 的框架 ,结构特 点有 一 个总 体上 的认识 , 在此 基础 上 , 让学 生做 一些纠 正笔画 笔顺 的训 可 水平 测试 训练 的专项 练 习 , 激 发学生 的学 习语 音知 识兴趣 。 来 改正错 别字 易混 淆字 的训 练 。 般 说来 , 藏学 院的 学生进 入大 学时 , 其汉 语水平 相 当于汉族 练 , 教师 应有 意识 的培养 学生 的 自学能 力, 自己动手 , 让学生 明 白 地 区初 中和高 中学 生 的水平 之 间 。由于汉 语基础 薄 弱 ,口语表达 能 力差 , 学生 明显表 现 出 自信心 不足 , 有些 学 生在课 堂上 回答 问题 汉语 的学 习和 掌握 是一个 日积 月累 的过程 ,教师 在课 堂上讲 授只 引路 ” 的作用 。 时表 现 出胆怯 、 羞 、 促 不安 。因此 , 师应注 意对 学生 心理 作 能起 到” 害 局 教 3 增 加实 践 , 段 多样 化 . 手 细致 的观 察和 引 导 , 助学 生树 立正 确 的观念 , 帮 用平 等 、 话式 的 对 每学 期要 安排 至少 三 次汉语 教学 内容 相配 套 的实践活 动 ,如 双 向交流 来消 除师 生之 间的 隔阂 , 他们 不再 单纯被 动接 受 , 是 让 而 汉 成 社会 用字 调查 , 报 积 极参 与 , 步消 除胆怯 , 逐 树立 自尊 、 自强 、 自信 的意识 , 以提 高 普通 话演 讲 比赛 、 字书 法 比赛 、 语接 龙 比赛 、 藉 刊语 言规 范 调查 , 网络 语言 评析 , 些喜 闻乐见 的活动 , 教师 的 这 在 汉 语学 习 的积极 性和 主动 性 。 全方 位 的发挥 学生 的主 体作 用 ; 从学生 实践水 平 出发 , 设 在 教材 方面 也存 在一 些 问题 , 对 于从事 双语 教学 的老 师来 指 导下 , 这 让 增 说更具 有实 际 的特 殊 意义 。对藏 族 同学来 说 , 们 学好汉 语文 , 他 首 计 出具 体 的训练 方法 , 学生在 活动 中发 现快 乐 , 长知 识 。 4 编写 教材 , 不容缓 . 刻 先就要解 决 一个 语言 观念 和语 感 的问题 ,引 导他们 进入 汉文 化 的 我 校到 目前 一直没 有适 合少 数 民族 学 生学 习的《 现代 汉语》 教 语 境之 中, 尽量 避免母 语意 识的干扰 , 开通 ” 言感受” 语 的通道 , 不但 这 廖序 东编 写的 在感情 上主 动接 受汉 语 的规 则 , 且在 实践 中能 自觉排 除母 语障 材 , 个 问题 一 直 困扰 着 师生 。我们 选用 过黄 伯荣 、 而 现代 汉语》 订三 版 , 敬敏 的 《 代汉 语通 论》 孙汝 建主 编 《 增 邵 现 、 现 碍 , 教” 学” 协 调 , 到教 学相 长 的 目的。《 使” 语” 相 达 现代 汉 语》 为 作 《 以及 张庆 翔主 编 的《 现代 汉语 概论》 第二 版 , 在使 用过 程中 门基 础课 在我 校开 设 的面较广 , 藏学 院、 学系 等少数 民族 院 代 汉 语》 除 蒙 系外 , 还有 部分 理科 院 系 。 学 院选 用 的教 材是邵 敬敏 的 《 代汉 总是 会发现 这 样那 样不 尽如 人意 之处 。鉴 于此 ,我们需 要根据 学 文 现 现 教 语通 论》 这对 于汉 语 基础 较好 的 院系 的学生 是适 用的 , , 但对 于 藏 生 的特点 编写 一本 适合 学生 学 习的 《 代汉 语》 材 。 综上 所述 , 《 在 现代 汉语 》 教学 ��
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探讨

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探讨汉语文学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汉语文学教学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对汉语文学教学进行和探讨是必要的。
首先,在汉语文学教学中,应该注重文学理论与文本实践的结合。
传统的文学教学往往注重文本分析和理论阐释,缺乏实践的环节。
而现实中,学生更需要通过实际阅读和解读文学经典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
因此,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文本分析和批评写作的综合性实践,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
其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传统的文学教学中,往往注重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而忽视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鉴赏。
但是,文学作品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更在于它能给读者带来的情感和美感体验。
因此,在汉语文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品味和鉴赏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获得心灵的触动和启迪。
此外,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
传统的文学教学更注重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阐释,而很少涉及学生自主创作和批判思考的训练。
然而,在现实中,学生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因此,在汉语文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让学生通过思考和问题探究来理解和创造文学。
最后,应该注重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汉语文学是一个广泛而丰富的领域,涵盖了各个时期和类型的文学作品。
而传统的文学教学往往只注重经典文学作品,忽视了其他类型和时期的作品。
然而,在现实中,学生需要了解和欣赏各种类型和时期的文学作品,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社会和人性。
因此,在汉语文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包括传统文学、现代文学、民间文学等不同类型和时期的文学作品,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汉语文学教学需要进行和探讨。
在教学中注重文学理论与文本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注重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提高教学效果。
高师现代汉语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刍议论文

高师现代汉语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刍议论文本文是关于高师现代汉语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刍议论文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目前,高师现代汉语课存在着课程定位欠科学、教学内容缺乏着领先性、全面性、实用性和针对性,教学方法缺乏启发性和实践性等突出问题,同时与中学语文教学缺乏合理衔接。
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构建全方位、多角度、适应师范教育特点特点、地域特色、并具有现代特色的课程教学系统。
论文关键词:高师,现代汉语课程,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现代汉语作为高等师范院校重要的核心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师范类大学生的语文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仿照苏联的“现代俄语”开设的,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高校的现代汉语教学改革与研究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1)以教材编写和修订为重点的阶段(1978—1985);(2)以教学内容调整为重点的阶段(1986—1992);(3)以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的阶段(1993—1995);(4)以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的阶段(1995至今)。
总体来说,现代汉语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教学质量也获得了长足的提高。
[1] 但是,目前高校的现代汉语课程改革仍是在应试教育和知识教育的框架下进行,随着语言本身的不断发展、新课标的实施以及中学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迫切要求培养创新型的复合人才。
面对新形势,高等师范专业现代汉语的教学出现了种种新的问题。
同时,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性课程,现代汉语在师范专业的课程中理应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它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言现状。
[2]但是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多年来现代汉语教学界却颇有这样同感:学生普遍反映现代汉语课不如文学课生动活泼,考试及格率不理想,造成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恶性循环。
为此,我们完全有必要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现代汉语教学改革进行更深层次的审视与思考。
一、高师现代汉语教学现状简析(一)课程定位欠科学目前的现代汉语课程体系是五十年代确定下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教学改革刍议
现代汉语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大学文科教学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其现状却不容乐观。
论生动活泼性,它不如文学课程;论深奥性,它又不如古代汉语。
总之,现代汉语课不易教也不易学,教师、学生都感到索然无味。
这已经是普遍现象,现代汉语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标签:现代汉语教学现状分析教学改革
一、教学现状分析
导致现代汉语课厌教、厌学情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存在缺陷
现行的几种影响比较大的教材,大都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
它们虽然各领风骚,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语言学界的研究成果,再版时也进行了一些修订,但这些教材主要是受描写语言学的影响而建立起来的教学体系,当面对今天多元化的语言理论,教材理论的缺陷便一览无余。
2.教学内容相对抽象
现代汉语与文学课相比,其科学性更强,文学性欠缺。
作为理论知识传播课程,现代汉语,尤其是语法部分,便显得比较枯燥。
目前的汉语语法,内容抽象,枯涩难懂,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学过以后用处又不是很大,至多能够简单地分析分析句子,改改病句,作用非常有限,所以有不少人要求“淡化语法”“取消语法”,甚至还要“扭断语法的脖子”。
3.现代汉语课重视书面语的研究,轻视对口语的研究
教材语料的选择往往缺乏广泛的代表性,只从静态的、形式的角度去研究语言,把生动活泼的、丰富多彩的语言现象分析得支离破碎,枯燥乏味,令人生厌。
4.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很多教师教法单一,照本宣科,教学内容没有很好地优化,没有处理好教材与讲授内容、讲授系统的关系问题。
李如龙先生说:“以往的现代汉语课教学方法上的最大问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
知识传授惟恐不全、不满、不深、不透,能力训练则又少、又慢、又差、又费,把这门工具性很强的工具课开成了经院式的理论课。
”[1]教师依赖教材重讲轻练、重灌输轻启发,只求把教材提到的概念、规则、实例讲清楚,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听写能力、对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改革
面对现代汉语课的教学现状,我们迫切感到现代汉语教学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
现代汉语的教学改革,主要涉及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但关键还是教学内容的改革。
要根据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化和拓展,及时介绍最新研究成果,不断地运用新的理论、方法去分析语言现象。
教材对一门课程的教授与学习影响都很大。
现行教材却存在很大的缺陷,概括起来说“在教学观念上重理论、轻实践,过于强调系统性和科学性;静态的描写虽多却缺乏解释力;涉及到语言运用的实例少,且往往限于孤立的分析说明;在结构上重拆分轻整合,在思维方法上重演绎、轻归纳”。
[2]
近几十年来,现代汉语的本体研究十分活跃,新的成果层出不穷。
那些已经成为定论的、获得共识的成果应该及时反映到现代汉语教材中来,课程内容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适应课程定位的需要,才能符合培养专业人才的需要。
当然,我们在引进新的研究成果时,也应因地制宜,加以选择。
“有的学校在讲授现代汉语语法时大讲结构主义和转换生成语法的差别,格语法和配价语法原理,效果往往很差,恐怕只有重点大学的选修课里可以容纳这些内容。
”[2]目前的汉语语法理论和体系已经严重地束缚了我们的思想,不管哪种体系,不管哪一家,共同不足的地方就是没有摆脱西方语言的羁绊,因而不能有效地指导现代汉语的运用。
张志公先生在晚年的时候深有感慨地说:“我的语法思想发展到发现自己的错误。
语法体系和语法教学要动大手术。
”他还多次呼吁我们要建立“中国特色的汉语语法”,要建立姓“中”不姓“西”的汉语语法体系。
[3]总之,人们的语法研究应越来越靠近汉语自身的特点,越来越注意语法在汉语实践中的运用,注意理论语法同教学语法相结合。
现代汉语是一门基础课,是工具性的课程,教学大纲明确规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教学工作和现代汉语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针对这一培养目标,我们应删除现行教材中那些过于烦琐的知识,以贵在精要的原则去构建知识点系列;同时将适量增加与语言运用有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审美情趣内容,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修养,能分析并解释语言现象,又能长于听、说、读、写,具有较高的语言鉴赏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不仅是文化的一部分,它还体现着民族的文化思维、文化心理、文化历史和价值观,是最具有人文性的一种社会现象。
萨丕尔曾经说过:“语言,作为一种结构来看,它的内面是思维的模式。
”[4]我们过去的教学内容过于强调现代汉语科学性的一面,往往忽视了它人文性的另一面。
适量引进文化的东西到现代汉语课堂里,有助于学生增强对语言现象的解释力,增加课程的分量,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汉语教学内容的枯燥还表现在例句的选择上。
有的教材部分语料几乎是几十年前的,还被作为经典例句来给今天的学生讲,他们会觉得离自己的生活太远,没有兴趣学习。
黄伯荣、廖序东本《现代汉语》下册,选用了杨朔、秦牧、
吴伯萧、毛泽东、峻青等人的名言名句,“他们的语句无可挑剔,但是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表达习惯,现在的学生读这些名家的文字,不会因为他们是名家而给他们面子。
”[5]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选取广泛代表性的语料,包括:来自当代有影响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中的语料,还有政论、社论、体育、娱乐等新闻报纸中的语料,同时对口语中体现出鲜活的生活气息的例子也应积极加以关注。
教师在平时就应该重视对语言材料的搜集和整理,而不是用那些陈词滥调的老例句,应该把研究分析的对象放到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生活语言中去,尽量使用第一手语料,将语言规则淡化于对活生生的语言事实的观察分析当中。
三、教学方法改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评价人才的标准也在随之改变,过去认为只要有知识就是人才,现在把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作为主要标准。
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以往的现代汉语课,教学方法上最大问题是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
满堂灌式的突出问题是害怕知识传授得不全、不深、不透。
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办法是让学生参与,对语言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使教学双方互动起来,形成思想上的交锋,既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
如果不让学生参与,一味地搞满堂灌,就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如何因材施教?语言能力本来因人而已,针对目前现代汉语的内容,有些人吃不饱,认为课程理论起点太低,学术层次不高,整个教学体系过分拘泥于实用性的语言技能的提高,却从根本上忽视了学生理论素养、知识视野和透视能力的提高。
有的学生却吃不消、跟不上,认为教学中所传授的知识与他们所需要的语言能力之间有很大的距离。
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来说,钻研并记住那些庞杂的语言细节是否必要?可是真正能够指导语言实际运用的内容,课程中又显得十分单薄、空洞,甚至空白。
刘大为、巢宗祺认为,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获得怎样的能力,并依此把学生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部分学生希望获得语言研究能力,另一部分学生则期望获得语言运用能力,而实际上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能力。
[6]
教学手段的落后也是影响现代汉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
不少学校的教师还是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和一根粉笔打天下。
理想的教学手段是:教室里安装麦克风,教师在课堂上可利用幻灯录像和电脑、电视显示音像资料,在课外学生可听到大量的名家名作朗诵带。
利用电脑把教学内容制成课件,这样教学活动就从无声到有声,从平面到立体,使学习者可更直观、更自然地接受媒体信息。
同时教学课件可以通过互联网让学生随时享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可以自主学习。
这不仅是教学观念的变革,更是角色的转换。
参考文献:
[1]李如龙.也谈现代汉语课程的改革[J].语文建设,1998,(5).
[2]兰玉英.谈现代汉语教学改革[J].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3).
[3]王洪江.张志公后期语法思想给我们的启迪[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2).
[4]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5]关彦庆.关于现代汉语课程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
[6]刘大为巢宗祺.能力目标与课程设置[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6,(2).
(孟万春,陕西延安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