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二必修4第7课《声声慢》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必修四第7课《声声慢》说课稿

程林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声声慢》,说课的内容由六部分组成,一是说教材篇目,二是说教学目标,三说教学重难点,四说教法学法,五说教学环节,六说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说教材篇目

《声声慢》编排在必修四第二单元。这个单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五个必修模块中唯一一个宋词单元。单元说明要求教学时反复吟咏体会声律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本单元选编李清照的《醉花阴》和《声声慢》,两篇都为略读课文。《声声慢》写于南渡后,抒发了丢家亡国之痛和孤苦无依之悲。这不仅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开头七组叠词造句新警,为全词奠定了基调。后文用几组意象逐层展示出她生活的凄惨和心情的哀痛。最后哀叹“怎一个愁字了得!”在了解作者生活遭遇的基础上来读这首词时,读者不能不对她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也正是这首抒情词动人的力量之所在。

第二部分: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古代诗词教学强调“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和修辞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从编者的角度看,整个单元的教学要求有三个: 1、词的常识的教学,并大致理清词的发展脉络。2、引导学生欣赏宋词,把握词的内容与思想感情。3、指导学生诵读,并借此体会诗人情感。

鉴于学生已学习了七首词的情况,我将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①学会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南渡后的生活,理解词人为何生愁;②学会品味语言,解读意象,揣摩凄惨哀伤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①先直觉感知,再深入探究,后情感提升。逐层深入,循序渐进;②在诵读中体会,在赏析后诵读;③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营造情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女词人孤凄愁绝的情感,深深理解与同情遭遇坎坷的女词人。

第三部分: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如下:

1、诵读。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不二法门。本课教学以诵读为线索,串起对内容、意象和情感的品味与赏析。

2、诗歌作品的核心在于意象和意境的创设。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意象的赏析,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品味情感。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第四部分: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诵读法。诵读贯穿教学,感知内容,品味意境,体味感情。2、情境法。女词人颠沛流离,身世悲惨,《声声慢》字字生愁,愁绪浓稠。借助多媒体营造情境,更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3、比较法。借有相同意象的诗句,体会揣摩意象特点。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鼓励学生讨论探究解决重难点。要求学生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积极讨论探究“淡酒”“雁”“黄花”“梧桐”等意象问题。

另外反复朗读,可以化晦涩艰深为清晰明朗,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领悟能力,从而感染学生,使他们进一步接受美的熏陶。所以朗读法是本课的第二种学法。

第五部分:说教学环节

一、激情导入

因为在教学《醉花阴》时,李清照南渡前的生活学生已经知晓了。所以本节课的导入要结合上节课的内容。为了能营造教学氛围,激发情感体验,我采用激情导入。

假若生命四季如春,没有疾风,没有残雪,阳光明媚,百花芬芳,那该多好呀!可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唉,人生无常呀!设若股股寒流突然袭卷繁花翠叶,生命又何以堪呢?南唐后主李煜哀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若是灾难的爪子突然掐住一个幸福女子的咽喉,那是何等残忍!又若是这个女子因此而漂泊憔悴,无依无靠,白发苍苍仍茕茕独立,那又是何等悲苦呀!

二、诵读感知。

以朗诵为起点,借助音频、图像等资料在朗诵中初步感知内容感受情感。通过个读——感知­——范读或自由读——个读——齐读流程,学生感受声律美,熟悉内容,体味情感。多媒体营造了氛围,调动了学生的情绪!

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一下几点:1、注意字音和停顿;2、思考词眼是什么。其目的是明确情感基调,为下次诵读做准备;3、注意韵脚发音特点与情感表达的关系;4、把握朗读的节奏和轻重读音,感受哀婉凄凉的情愫。

三、品读诗歌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起着引领作用。在我的引导下,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学生应该愁上眉头了。此时我引导学生从怎样入愁、怎样写愁、为何生愁三个方面来品读这首词。

(一)怎样入愁

1、起头三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四句劈空而来,十四个叠字反映了心中如有所失的精神状态,可谓“超然笔墨蹊径之外”。

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愁惨凄厉的氛围呢?我做了以下尝试:①句序能否这样改动:冷冷清清,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②句子能否这样精简:寻觅,冷清,凄惨戚。③出示名家唐圭璋评论。④集体朗诵感悟。

设计的意图就是借比较分析,理解内容;借集体诵读,体会凄美,让学生初步掌握品味语言欣赏诗词的方法。课件不仅简介明了地展现了诗句蕴含的内容,也帮助学生理解了这样表达的作用。

(二)怎样写愁

“一切景语皆情语”。从“乍暖还寒”到“到黄昏、点点滴滴”,虽为描景,实为抒情。

如何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景后有情呢?在诗歌鉴赏中,想象和联想是不可缺少的。没有想象和联想,诗就失去了生命。我点拨学生置身诗境,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作者所见所感。这样学生就能初步感受到景物背后浓浓的情意了!

那么这些染有主观色彩的景物究竟含有哪些情感呢?如何让学生准确地分析品味景中之情呢?

意象是鉴赏诗歌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单元,可以说把握了意象也就抓住了诗歌的意境和感情。《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教学应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所以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就淡酒、孤雁、黄花、梧桐自己最有感触的意象进行交流。

由于学生学习的诗歌不多,对某一种意象的内涵知之甚少,所以教师应发挥教学的主导性,启发他们回忆以前学过有关这些意象的诗句,体会这些意象常赋予的情感,再结合本文诗句运用比较法思考。我精心挑选了代表性的诗句,用幻灯片将相同意象的诗句结合到一起,有利于细致比较和深入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