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导师

合集下载

蓝色简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申报答辩学术成果汇报PPT模板课件

蓝色简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申报答辩学术成果汇报PPT模板课件
Vaccine
2015,33,4330-4340
SCI
Phospholipid Bilayer-Coated Aluminum Nanoparticles as an Effective Vaccine Adjuvant-Delivery System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2017,246,12-29
SCI
Microneedle arrays fabricated with two types of multifunctional liposomes as a vaginal mucosal vaccine adjuvant-dual delivery dystem (VADDS)
2004.09-2007.07
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专业,获硕士学位,导师邓意辉教授
2007.08-2011.07
济宁医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教师,讲师
2011.09-2014.07
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导师邓意辉教授
2014.07至今
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教师,讲师
王宁,女,蒙古族,生于1982年4月,辽宁朝阳人,政治面貌群众,药剂学博士,讲师,现任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药学系教师。
2016,12, 449–575
SCI
Multifunctional particle-constituted microneedle arrays as cutaneous or mucosal vaccine adjuvantdeliverysystems
Human Vaccines & Immunotherapeutics

氟比洛芬有机原位凝胶的制备及体外释放行为的考察

氟比洛芬有机原位凝胶的制备及体外释放行为的考察

第7卷第5期 中国药剂学杂志Vol. 7 No. 5 2009年9月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Sep. 2009 p.365 文章编号:(2009)05-0365-07氟比洛芬有机原位凝胶的制备及体外释放行为的考察贾 强,王可可,韩 飞,刘洪卓,李三鸣(沈阳药科大学 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16)摘要:目的制备氟比洛芬有机原位凝胶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

方法通过对凝胶因子、抗凝剂的用量等因素的考察,制备氟比洛芬有机原位凝胶。

建立氟比洛芬有机原位凝胶的体外分析方法,考察凝胶中各组分对其释放的影响。

结果 制备了氟比洛芬有机原位凝胶,并确定氟比洛芬有机原位凝胶的最优处方。

抗凝剂的种类及用量是影响氟比洛芬有机原位凝胶体外释放的主要因素,凝胶因子的用量对氟比洛芬有机原位凝胶体外释放的影响不大。

结论氟比洛芬有机原位凝胶能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是一种新型药物剂型。

关键词:药剂学;氟比洛芬;有机原位凝胶;制备;体外释放中图分类号:R94 文献标志码:A原位凝胶可分为聚合物原位凝胶和有机原位凝胶两大类。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温敏型的聚合物原位凝胶[1],主要是由PLA/PLGA及其共聚物等聚合物和溶解聚合物的溶剂组成。

由于聚合物原位凝胶存在突释现象等缺点,可能会引起组织刺激性和全身毒性[2],此外,聚合物降解产生的酸性代谢物也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3],而有机原位凝胶可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它是以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为凝胶因子,在很低的浓度下,通过氢键力、静电力、疏水力以及π-π相互作用使大多数有机溶剂凝胶化而形成原位凝胶。

这类凝胶因子在溶剂中能自发地聚集、组装成有序的结构,进而使整个体系凝胶化[4]。

有机原位凝胶可直接用于病变部位,延长药物释放周期,减少给药剂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避免植入剂开刀植入时的痛苦,而且工艺简单[5]。

本文作者合成了生物可降解性的氨基酸类衍生物凝胶因子,并以注射用大豆油为油相,辅以无水乙醇制成室温下为液态的原位凝胶。

申报职称:副教授演示ppt课件

申报职称:副教授演示ppt课件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申报答辩
目录
一 个人简介 二 教学科研工作业绩 三 高水平代表性学术成果 四 参与团队工作情况 五 公益服务 六 发展潜力与工作设想
2

个人简介
王宁,女,蒙古族,生于1982年4月,辽宁朝阳人,政治面貌群众, 药剂学博士,讲师,现任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药学系教师。
时间
工作学习简历
2000.092004.07
2004.092007.07
2007.082011.07
2011.092014.07
2014.07至今
沈阳药科大学,药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专业,获硕士学位,导师 邓意辉教授
济宁医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教师,讲师
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导师 邓意辉教授
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教师,讲
Preparation of the Multifunctional Liposome-Containing Microneedle Arrays as an Oral Cavity Mucosal Vaccine
Adjuvant-Delivery System
Biocompatible Mater Constructed Microneedle Arrays as a Novel Vaccine AdjuvantDelivery System for Cutaneous and
2017年新科《生药学》 学生反响较好,>90分
均为分担教学
任现职以来至2017年12月31日
5

科研业绩
国家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铝 离子脂质卷构建的微针疫苗佐剂-传递 系统(2018年1月-2020年12月), 20.1万元

申报职称副教授PPT课件

申报职称副教授PPT课件
vaccine
Phospholipid Bilayer-Coated Aluminum Nanoparticles as an Effective Vaccine Adjuvant-Delivery System
刊物(会议)名称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
3
教学业 绩
主要
参与
实验
课程
课程
实训
药学专业《药剂学A》
《药学导论》
《药剂学实验》
制药工程《药剂学B》
《医药市场营销学》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
药学专业《生药学A》
《制药工艺学》
《制药设备与工艺实训》
制药工程《生药学B》 15小学期 《专题讲座》 制药工程《认识实习》
发表教研论文:王宁,王汀,金涌,不同教学方法对于本科生《药剂学》 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安徽医药, 2015,19(3),600-602.
时间 2000.09-2004.07 2004.09-2007.07 2007.08-2011.07 2011.09-2014.07
2014.07至今
工作学习简历 沈阳药科大学,药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专业,获硕士学位,导师邓意辉教授 济宁医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教师,讲师 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导师邓意辉教授 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教师,讲师
chain Multifunctional liposomes constituting microneedles induced robust systemic and mucosal immunoresponses against the loaded antigens via oral mucosal vaccination--

骨干专家简介

骨干专家简介

骨干专家简介作者:来源:《品牌与标准化》2021年第06期辽宁省认证审评院副主任药师,辽宁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学士学位。

曾从事药品研发工作10年,获得多项发明专利。

2013年起从事药品GSP、GMP认证、器械检查等工作,省组长级医疗器械检查员,主要负责医疗器械注册体系核查和飞行检查工作,具有丰富的检查实战经验。

副主任中药师,辽宁中医药大学生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国家医疗器械检查员,多次参加国家审核查验中心、省药监局、省中心组织的医疗器械飞行检查,产品研发环节真实性核查、临床真实性核查和产品注册核查。

全省医疗器械检查员和医疗器械生产从业人员管理规范培训讲师。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制剂专业,学士学位,沈阳药科大学药事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国家药品GMP组长级检查专家、国家药品GSP组长级检查专家、国家药品注册检查组长级检查专家、省医疗器械检查员、化妆品检查员、保健食品检查员。

多次参加国家局药品GMP飞行检查、药品GSP飞行检查、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检查并担任组长,多次完成国家局委派的境外检查的观察任务。

在药品检查方面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主任药师,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曾先后从事药品研发及注册工作5年,2013年至今一直从事药品检查工作。

专业方向为药物制剂新剂型研究及开发、药品上市后流通及生产管理。

工作期间多次参与省级、国家级课题研究工作,累计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

大连医科大学临床药学专业,学士学位;沈阳药科大学药理学专业碩士研究生。

国家及省级GMP检查员、药品注册检查员。

从事药品GMP认证、GSP认证、药品注册生产现场检查管理工作二十余年,参加检查百余次,在药品生产企业质量体系提升、化药中药生物制品类产品工艺合规性、近年的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检查等方面有深入研究。

主任药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国家医疗器械境外检查员、国家医疗器械检查员、药品GMP检查员、药品GSP检查员。

研究生专业学科介绍 药剂学(国家级重点学科)

研究生专业学科介绍 药剂学(国家级重点学科)

沈阳药科大学学科介绍研究生专业学科介绍药剂学(国家级重点学科)药剂学学科是我校最早设置的几个主要学科之一,1955年院系调整时,以留英归国的著名药剂学家顾学裘教授为核心,进行本学科重组,使得本学科实力显著提高。

主编了国内首部《药剂学》(第一版、第二版)和大型参考书《药物制剂注解》(第二版),造就了阵容强大的药剂学专家群体。

从1956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取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本学科已形成的五个主要研究方向:1.制剂技术与制剂工程主要研究内容:以控缓释为目的的造粒技术(球晶造粒技术、离心造粒技术、包衣技术等);以提高生物利用度为目的的固体分散技术、包合技术;以微囊化、油性药物的固体化、中药浸出液的固体化等目标的喷雾造粒技术;固体物料的粉体学性质以及压缩成型性研究。

特色:造粒技术,在一步过程中直接完成难溶性药物的固体分散、速释或缓释微丸的制备,收率高。

为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内外领先,已申请专利和新药;离心造粒技术使颗粒球形化,具有外观美,收率高,容易包衣等特点;固体分散物的老化是一个难克服的问题,本学科已找到克服老化的方法,并制成难溶性药物的分散片及缓释制剂,为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取得成果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推广项目,有些制剂的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正审批生产;用喷雾技术制备肠溶性微囊(已申请专利、并获得中国优秀专利称号)、油性药物的固体化、中药浸出液的固体化等为进一步制备颗粒剂、片剂等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婴幼儿服用的肠溶颗粒剂,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已经开始得到很好的经济效益;粉体学研究固体粒子的基本性质,对固体制剂的量化控制、保证产品的重现性有着重要意义。

2.研究方向名称:药物新剂型主要内容:渗透泵控释新剂型的研究:采用激光技术,在包有半透性薄膜的片剂表面上制成微小的释药孔,使药物以恒定的速度释放出来,达到长效、稳定的治疗效果;靶向给药新剂型的研究:研制脂质体、热敏脂质体、热敏磁性脂质体、纳米超顺磁制剂等靶向给药新剂型,使药物直接到达并浓集于靶部位(病变部位),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粘膜给药新剂型的研究:利用鼻粘膜、口腔粘膜、肺粘膜、眼粘膜下丰富的血管,以人体粘膜作为给药新途径,使药物直接吸收入血治疗全身性疾病;透皮给药新剂型的研究:以皮肤为给药途径,利用高分子材料压敏胶将药物制成透皮贴剂的形式,辅以物理、化学促渗手段,使药物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治疗全身性疾病。

莪术油纳米乳剂的制备及制备工艺影响因素考察

莪术油纳米乳剂的制备及制备工艺影响因素考察

收稿日期:2004-08-27作者简介:何海水(1979-),女(汉族),辽宁沈阳人,在读博士,主要从事药剂学研究;唐星(1964-),男(汉族),陕西商县人,副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药剂学及中药现代化研究,T el .024-********,E -mail tangpharm @ 。

文章编号:1006-2858(2005)03-0164-04莪术油纳米乳剂的制备及制备工艺影响因素考察何海冰,唐 星(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16)摘要:目的制备莪术油纳米乳剂,详细评价制备工艺中影响莪术油纳米乳剂质量的因素,并考察纳米乳剂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药物释放。

方法采用高压乳匀法制备莪术油纳米乳剂;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法考察制备工艺中影响莪术油纳米乳剂质量的因素;采用动力光散射法测定其粒径及粒径分布;采用透射电镜法观察其形态;采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测定包封率。

结果所制备的纳米乳剂为类球状,大小均匀。

平均粒径为(7615±1011)nm ,纳米乳剂中吉马酮的质量浓度为(1176±0109)g ・L -1,吉马酮的包封率为(8414±110)%。

结论高压乳匀法可用于莪术油纳米乳剂的制备,通过调节处方工艺可获得满意的粒度分布和包封率。

关键词:高压乳匀法;纳米乳剂;莪术油;制备工艺中图分类号:R 944 文献标识码:A 油状液体类药物尤其是中草药挥发油,是医药领域用于疾病治疗的一类重要活性物质。

将此类药物分散,使粒径达到纳米水平,有可能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进而产生许多新的功效。

莪术挥发油是从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 a phaeo 2caulis Val 1)、广西莪术(Curcum a kw angsiensis S 1G 1Lee et C 1F 1Liang )或温郁金(Curcum awenyuji n Y 1H 1Chen et C 1Ling )的干燥根茎(中药莪术)中,经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出的有效成分。

生物药剂学基础

生物药剂学基础

沈阳药科大学药剂教研室
❖ 处方:系指医疗和生产部门用于药剂调制的一种 重要书面文件。分为:
法定处方: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处方, 具有法律约
束力。 在制备或医师开写法定制剂时,均需遵照其规定。
医师处方:医师对个别患者用药的书面文件(药物 名称、数量、剂型、用法用量、制备),具有法律、技 术和经济的意义。
2.细胞旁路通道转运 ( paracellular pathway )
生 ■ 是指一些小分子物质经过细胞间连接处

的微孔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药 ■ 小分子水溶性药物通过该通道转运吸收。

M<500

沈阳药科大学
P14
(一)被动转运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药物的膜转运服从浓度 梯度扩散原理,即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沈阳药科大学药剂教研室
第二节 药剂学的任务
1. 药剂学基本理论的研究
硬度
粉体学(压缩成形理论、流动性):片剂、散剂
流变学(弹性、塑性理论):混悬剂、软膏剂
反应动力学:制剂贮存稳定性
粘度
表面张力理论:乳剂
降解速度
乳化剂
22:11
沈阳药科大学药剂教研室
2.新剂型与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Drug Delivery System, DDS
沈阳药科大学
P15
2.膜孔转运(pore transport):药物通过含水小孔转 运的过程。 上皮细胞膜上有约0.4~0.8nm大小的微孔, 这些贯穿细胞膜且充满水的微孔是水溶性小分子药物的吸
非肠解离道型脂吸收
溶性药物
生命必须:氨 基酸、维生素
水溶性小分 子极性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硕陈大为潘卫三程刚何仲贵李三鸣唐星王思玲方亮杨丽丁平田王
东凯王晶邓意辉徐晖孙进张向荣朱澄云
毛世瑞王淑君袁悦王中彦王艳娇姜同英蔡翠芳王齐放石凯邹梅娟寸冬梅徐璐杨星钢乔明曦王永军
孙长山赵秀丽朴洪宇王晓波(兼职)宋洪涛(兼职)苑振亭(兼职)梅兴国(兼职)全东琴(兼职)
专硕陈大为潘卫三程刚何仲贵李三鸣唐星王思玲方亮杨丽王东凯毛
世瑞邓意辉孙进丁平田
王晶徐晖张向荣王淑君袁悦姜同英石凯邹梅娟杨星钢乔明曦王永军孙长山赵秀丽宋洪涛(兼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