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姓

商姓
商姓

商姓

商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四十四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二七。

人口数量

当代商姓的人口在38万左右,有汉族、蒙古族、满族、土家族、彝族等多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为36万人(2006年)[1],为中国第二百四十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8%,在全国分布较广。

姓氏源流

商(Shāng)姓源出有七:

1、出于子姓,是商王族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唐尧封帝喾之子契于此,传十四世至成汤,灭夏而有天下,以商为国号,后商被灭于周,子孙以国为氏。”相传上古时,帝喾妃子名简狄,误食燕子蛋,而生子名“契”。契长大后,被帝舜任命为司徒,教化民众。后来,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今河南商丘)。但他却被赐姓为“子”。契的十四代孙汤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周武王灭商后,商容和商朝王族子孙以商为姓,称商姓。

2、成汤二十五世孙皋辛隐居于商城之东,遂以商为姓。

3、相传黄帝的重孙以地名(今陕西商县)命姓。

4、(元)脱脱等《金史》附录《金史语解》载有女真姓氏和汉姓氏的对应关系:乌古论曰商。

5、《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满洲八旗姓》记载:商佳氏(Sanggiya Hala),满族姓氏,又作尚佳。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海西女真,世居鄂和(今吉林蛟河西北部),后多冠汉姓为商氏、桑氏、尚氏

等。

6、《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吴库里氏(Ukuri Hala),又作乌色里,满语“细鳞鲮鱼”,满族最古老的姓氏,金旧姓“乌古论”。世居黑龙江两岸,后改汉字姓商、刘、乌、李、讷、桑等。

7、《遗山先生文集》卷三九《曹南商氏千秋录》记载:曹南商氏,族姓所起,见于远孙正奉大夫赠昌武军节度使衡所著《千秋录》备矣。盖自少典而降,得姓者十四。契始封商,以子命氏,十三世而至汤,十七世而微子代殷,后为偃王。避宋宣祖讳,改殷姓为商姓。

迁徙分布

商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先秦时有孔子弟子商泽、商瞿见诸史册,均为鲁国人,加之商姓来源众多,至战国时,商姓已分布于今河南商丘、陕西商县、山东曲阜等地。两汉之际,商姓已辗转播迁于今河南平舆、陕西西安以及豫鲁交界的今河南濮阳一带,后经发展,昌盛为当地之望族,上述三地古代分属为汝南郡、京兆郡、濮阳郡,是故后世商姓有以汝南、京兆、濮阳为其郡望堂号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商姓以上述三郡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周边播迁,今甘肃、山西、河北以及南部省份的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均有商姓人入居。隋唐之际,商姓之主流依旧繁衍于北方,但是其在南部省份的商姓也得到了发展。北宋时,河南开封人商瑗流寓西夏,仕为都知兵马使,仁宗时因奉使归宋,奏献密事,仁宗嘉其义,赐他于浙江淳安以居。南宋偏安江南后,商姓在南部省份的分布区域进一步扩大,今江西、四川、湖南均有商姓入迁。宋末元初,蒙古铁骑横行江浙一带,则商姓人有避乱播迁于福建、广东等地的。元代,世居于曹州济阴(今山东荷泽)的商姓家族繁衍兴旺,其人丁兴旺,名人辈出,

尤以商挺父子为其杰出代表,其不但显达于朝廷,而且以书画扬名于世,诚为后人所仰视。明初,山西商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河南、河北、山东、陕西、甘肃等地。清康乾年间及其以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之商姓有闯关东进入东北三省的,后扩展至内蒙古之东北区。此间华东、华南沿海之商姓有渡海赴台者,历民间至今,商姓分布之地愈广。如今商姓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黑龙江、河南、北京、陕西、辽宁、江苏,这八个大约占商姓总人口的74%,其次分布于湖北、安徽、浙江、重庆、天津等地。商氏分布频率示意图

商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插图)表明:在黑吉辽、内蒙古东部、河北大部、京津、山东、河南东北、苏皖北部、重庆东南、贵州北端,商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6%以上,中心地区可达0.2%以上,这部分地区的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9.1%,居住了大约63%的商姓人群。在内蒙古中部、河北西北、晋陕、宁夏东北、豫鄂渝大部、四川东部、湖南西北、贵州大部、云南南部、广西中部、皖苏南部、浙沪、赣闽北部,商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3%~0.06%,其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9.2%,居住了大约29%的商姓人群。汉族占商姓总人口96%以上,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蒙古族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北京市、辽宁等地,满族主要分布于北京市、河北省、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天津市等地,土家族主要集中于湖北省恩施市,彝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和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等地。

历史名人

商容

他是第一位出现于史籍的商姓人士,传说是纣王时官拜大夫,因忠言直谏,被纣王罢官。周武王克商后,商容归周朝,

钦慕他的为人,曾特别旌表其闾,并嫁以女儿,所传后裔以商为姓。这也是有的学者认为他是后世商姓得姓始祖的原因。

商高

周代数学家,他写了中国第一本数学著作《周髀算经》。

商泽

春秋末年鲁国人。字子秀,一作子季,孔子弟子,为七十二贤之一,以涉览六籍为乐。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雎阳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封“邹平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称“先贤”。

商瞿

春秋末年鲁国人。字子木,孔子弟子,比孔子小二十九。孔子把《易经》传授给商瞿,商瞿传给楚国人犴臂子弘,子弘传给江东人矫子庸疵,庸疵传给燕国人周子家竖,周竖传给淳于人光子乘羽,光羽传给齐国人田子庄何,田何传给东武人王子中同,中同传给菑川人杨何。杨何在汉武元朔年间,因为研究《易经》出任子当朝的中大夫。

商鞅

战国时期为秦奠定统一基础的功臣,是人所共知的历史人物。当时,他以刑名法术之学,被秦孝公重用为相,定变未能令,废井田,开阡陌,改赋税之法,结果在短短的十年时间之内,使得秦国面貌大变,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秩序井然。商鞅也因此被封于商公邑,号为商(或上)君。有学者认为,商鞅的后代子孙就以封邑名作了姓氏。

商挺

元初大臣。字孟卿(1209-1288),晚号左山老人。曹州济阴(今菏泽)人。宪宗三年(1253年),奉蒙古封君忽必烈征召至盐州,任京兆宣抚司郎中,抚定关中。又升空抚司副使,受

命兼治怀孟。八年(1258年),复得忽必烈召见,与商军政要务。明年,力助忽必烈取得汗位。任陕西、四川等路宣抚副使,与宣抚使廉希宪等共同挫败蒙古将领哈刺不花、浑都海等人的叛乱。改佥陕西、四川行省事,晋参知政事。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召入京拜为中书参知政事。历任同佥枢密院事、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等职,于元初军政制度多所创建。九年(1272年)十月,赴京兆皇子王相府任王相。十五年(1278年)以王府内讧,株连罢职、籍家。无罪获赦后,隐居不出。死于京城。仁宗延佑初年,追封推诚协谋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公,谥“文定”。能诗赋,兼工书法。著有《藏春集》6卷。

商辂

字弘载,号素庵,明朝人。正统间乡、会、殿试皆第一。景泰间官至兵部尚书。成化初进谨身殿大学士。他为人平粹简重,宽厚有容,至临大事、决大议,毅然莫能夺。著有《商文毅公文》。商景春: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进士,曾任湖南桃源知县,归休后隐居于偏僻的福清赤礁。宋末元初,景春之弟景夏组织义军抗元,失败被俘,自杀,商氏族受清剿。景春的长子商禹和第三子商当逃避于赤礁,战事过后,商禹回居石竹,商当留在赤礁,分别传下长房和三房裔孙。景春的次子商稷,逃到漳浦,见县治西南鹿溪之滨一片沃土,便住下来垦荒拓土,传衍第二房裔孙,建立商氏埔社,并传衍后裔于杜浔和诏安。

商大节(1489年~1553年)

明代大臣,字孟坚,钟祥人。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任丰城知县,后提升为兵科给事中,因事被谪为盐城县丞。不久,出任广东佥事,镇压海南岛黎民的反抗。后升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兼提督紫荆各关。时蒙古贵族俺答率兵入犯,进逼京都,他奉命率五城御史统领城中居民及入京应试武生守御。俺答兵退后,

奉命兼管民兵,经略京城内外,官进右副都御史。为大将军仇鸾所妒,世宗听信谗言,将他下狱。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仇鸾死,其旧部为他申诉,世宗不允。次年死于狱中。穆宗即位后,赠兵部尚书,谥曰端愍。

商景兰

清初诗人。字媚生,明、清间会稽人。明吏部尚书商祚长女,祁彪佳妻。能书善画,德才兼备,祁、商作配,乡里有金童玉女之称。伉俪相敬。清顺治二年(1645),清兵攻下南京,彪佳投水自尽,景兰深明大义,挑起教子重任。二子理孙、班孙,女德琼、德渊、德?及儿媳张德蕙、朱德蓉,俱以诗名。每暇日登临,令媳女辈笔床砚匣以随,角韵分题,家庭之间竞相倡和,一时传为胜事。著有《锦囊集》等。

商景徽

字嗣音,女,明、清间会稽人。明吏部尚书商祚次女,商景兰妹,上虞徐咸清妻。能诗。清兵入关后,与夫咸清偕隐,合著《小学》一书,自一画至多画,正形声,明训义,名之曰《资治文字》。著有《泳鵻堂诗草》(一作《承堂集》)。

商衍鎏(1874年~1963年)

中国末代探花。字藻亭,号又章、冕臣,晚号康乐老人,广东番禺人,1875年生。学者、书法家。商衍鎏从小苦读,1894年甲午科举人,在广州光孝寺西华堂读书多年,后又入学海堂、菊坡精舍、应元书院。1904年甲辰科中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入进士馆。历任侍讲衔撰文、国史馆协修、实录馆总校官、帮提调等职。其间1906年至1909年被派往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学习法政。1912年应聘为德国汉堡海外商务学院汉文教授,1916年聘约期满回国。归国后历任北京副总统府顾问、江苏督军署内秘书、大总统府谘议、江西省财政特派员。1927年任国民政

府财政部秘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由南京辗转入川,初居成都,后移眉山、乐山、夹江等地,以卖文鬻字为生。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回南京。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江苏省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1960年7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1963年8月28日在广州逝世,终年88岁。

商景才

山东滕县(今滕州)人,1921年11月出生,1938年5月参加革命,1938年9月入党。曾任中共泰山地委秘书长、鲁中区委科长。建国后,历任中共绍兴地委宣传部部长,浙江省委宣传部处长,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1981年6月至1983年4月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1983年4月至1988年1月任浙江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8年1月至1993年2月任浙江省第六届政协主席。

商燮尔

我国著名防化专家,浙江省嵊州市博济镇上沙地村人,生于1925年3月,1937年至1939年求学于嵊县中学。1947年获浙江大学理学学士,化学系助教。1950年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1953年任军事工程学院讲师。1962年任防化工程学院副教授,1980年任教授。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副院长(正军),军队文职一级(相当于中将待遇),现任博士研究生导师,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同时受聘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东工学院兼职教授,总参谋部防化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总参科技委防化部分会委员,全军武器装备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保障器材评审组成员。2010年7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1] 在科研工作上,50年代完成了《硼氢化的电子衍射

研究》和我国第一个科学规划课题《烟火剂火焰光谱的研究》;70年代从事激光侦察、化学分析、微包胶和分子设计等科研方向的论证工作;80年代以来从事军用化合物的结构与活性关系、振动光谱,水解动力学和导电高分子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译有《物理化学实验》,合译有《论共振论》、《定性分析》、《普通化学》。

郡望堂号

1、郡望

汝南郡:汉置汝南郡,治上蔡(今河南省中部上蔡县西北及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东晋治悬瓠城,即今汝南。隋唐汝南郡即蔡州(曾名豫州)。京兆郡:即国都直辖区。三国时魏置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辖地约在今天的陕西秦岭以北,西安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两汉之际,商姓已辗转播迁于今陕西西安一带,后经发展,昌盛为当地之望族,是故后世商姓有以京兆为其郡望。濮阳郡:濮阳郡大致在今河南滑县、濮阳、范县,山东郓城、鄄城一带。两汉及魏晋时期,商氏再次昌盛为当地之望族,是故后世有以濮阳为其郡望的。

2、堂号

商姓的主要堂号有:“追远堂”、“衎烈堂”、“三元堂”、“两贤堂”、“敬爱堂”、“好易堂”、“续志堂”等。

商氏家谱文献

家谱

湖南永州芝山商氏家谱,(元)杭州路玄学提举商邦昌序,元至元六年(公元134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商氏族谱,(明)翰林编修商良臣序,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始修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浙江会

稽商氏宗谱,(明)大中大夫行太寺卿商廷试纂修,明嘉靖甲子(公元156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档案馆。

重庆九龙坡商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重庆市九龙坡区商家湾商氏宗祠。

家范

一、重本:人的身体和生命,都是来自于父母,所以父亲就像是天,对待父亲孝顺,是如同对天一样明白的事,母亲就像是地,对待母亲孝顺,是如同对地一样的清楚的事,凡事重本,发达可以光宗耀祖,赡养父母,贫穷也可以用粗茶淡饭让父母高兴,君子循规蹈矩,尽心尽职,厚待父母,父母健康长寿,子女得以发达显贵,就像树的根基牢固,枝叶则繁茂一样的道理,凡我商氏后人,应当明白这个道理。

二、奉先:宗祠的大堂房间,是祖宗神主寄托的地方,应当早晚打扫,初一、十五拜望,维擭神主尊严,子孙也就昌盛,各处祖墓坟篆,是祖宗的遗体和魂灵安息的地方,应当常常修茸和祭扫,不要让其崩塌烟灾,后人准以考证,祖宗的魂灵安,则子孙也平安,万一有不肖子孙,弄脏大堂和房间,甚至桌几积了厚厚的灰尘都视而不见,随随便便看待坟笙直到崩塌烟灾而毫无顾虑,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凡我商氏后人,应多多反省自己。

三、尊师:杨子说:致力于学业不如厚待老师,教师是以传授人生之道和专业知识来解除我们的困惑的,所以说,我们生活中在“重本”、“奉先”、“尊师”、三件事上是一样重要的,我厚待老师,老师必然厚爱我,孔子用“诲人不倦”要求自己,但他的学生一旦得罪了他,就马上辞掉不愿再见到这个学生了,孟子沿蒙孔子的家法,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当教师的,都学孔孟的做

法,我们要想子女成材,必须先尊敬教师,凡我商氏后人,应当明白这个道理。

四、择配:夫妇为人伦之首,关系很大,周朝的兴盛都是因为有贤内助的缘故,孔子作《春秋》,从头到尾由他的妻子修正完成,他们曾经乐此不疲,所以妇必须选择有名望,有家法的族姓,不能随便的羡慕富贵,但是贫苦之家和叛乱之家也不能谈婚姻,嫁女也是这样,大概是德行和才能最重要,其次才是才华和容貌,女婿不是出自书香门弟的话,家庭当不能指望依靠他,怎么能够希望他不辜负我们的女儿呢?凡我商氏后人,应该谨慎不要忽视这件事。

五、礼仪:庄严的仪表所以能决定人的命运,因为仪表并非是外表装饰而己,冀缺以华恭华敬的态度向世人昭示德行,茅容用正襟危坐的姿势来征贤纳士,从仪表甚至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未来,所以武公以博大的智慧来控制威仪,告戒自己于耄耋之年,周人兄弟互相告诫,以免祸端,也就是说互相敬重对方的仪之,命运之神也会关照,所以慎重对待自己的仪表从来都是能够增进德行的修养的,凡我商氏的人,千万不要傲慢而愆误仪表,不要涉足淫秽而丧失节气,不要光身跟人相处,跟牛马一起走,这是保存自身荣耀亲族的道理啊。

六、教子:“能养而不能教”,这是讽刺做父亲的,为人父者,上承祖宗振钵,下启后裔先河,有传宗接代的义务和责任,养了儿子怎能不教育呢?宣圣说过,爱他能不为他付出吗?后来人有不明白这个定理的,对儿子姑息迁就,这与禽犊有什么区别?所以他的儿子从小骄惯坏了,常常傲视怠慢长辈,欺凌乡邻,直到自己也落个倾家荡产,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所以孟子的母亲三次搬迁,特别沉重教育孩子,后人应当明白这个道理,而不损害道义才可以呀。

七,睦族:族有亲疏,都以祖宗来对待就没有亲疏之分了,提个说法详情见于范文正公的著述,所以睦族的意义是很大的,近世晚辈人有胡涂的,只认一气血脉流通之久,强弱相乎,还说你是那一房的,我是这一房的,能把周朝的秦国和越国一样看待的人越来越少了,所以凡是一房一族务必按礼仪的程序相接待,互施恩惠,那么外族人也不能欺侮到我们头上,程子说过,族人有吉凶嫁娶,必须相与以礼,使骨肉之意常通,骨肉之情日渐疏远者,只因为相见情不相接,后人能知道这个定理就可以了。

八,善邻:邻者近也。邻居跟我们近到他们的房子连看我们的屋子,不用说婚嫁世交,平常就是没有一天不相见的,我还是安于这种亲密的现状,决不仪仪是乡井之间有至深的情谊,我发现在邻居相处很多人意气用事,各不相让到了没有往来时,就不是睦邻了,所以宁肯我容忍邻居不要让邻居容忍我,宁愿邻居对不起我,我不能对不起邻居,才不会失为仁厚家风,后人不要忘记这些。

九,奉公:国家规定有赋役,是让百姓拥戴皇上,像唐朝的租庸调,宋朝的两税三限一样,都是通常的赋役,明嘉蕯之时,国家有很多赋役,多次重征,万历初年朝廷援臣宠公建设,分阶层鞭策人民缴赋和服役,于是发布了法,有钱的人不用疲于奔命,贫穷的人也免去了过重的负担,国家和朝廷因为有这样好的法令,因而蒸蒸日上,于是下令排甲,开导愚顽,如有长期不交赋税不服役的,上面的官员一旦告急,衙门里的人就会追问,甚至上门摧,妻儿也会感到脸上无光,这哪里还有淳良的风气呢?凡是我商氏后人,宁可做得最好,不要落在最后啊。

十,守法:朝廷之人用来惩治不走正道的人,现今法网灰灰,疏而不漏,那些触犯法律的,哪里都是无知才犯法的呢?罪过在于累积下来的习惯使然,我看见号为右族的乡邻,父兄坐视其子

侄赌,者有之,或相邀入酒市淫乐者有之,甚其緃容子侄为小偷盗匪,凡此种种,都是法理不容的事以记取其教训,商氏子侄如有这种情况,是最大的败家子,应该以此为鉴。

商氏字辈排行

山东汶上商氏字辈:“振玉兴文凤昭贞怀得祥”。

山东临沂商氏字辈:“玉学纪宗庆”。

山东滕州商氏字辈:“有守文振起存兴懋林玉学景宗……登庆显荣贵永怀鸣凤昌贻立道德蕴家延保安祥”。

山东茌平商氏字辈:“本立孝思昌光先首玉方”。

山东莒县商氏字辈:“学京玉庆祥”。

河南济源商氏字辈:“成敬复怀顺存恒月正新”。

河南开封商氏字辈:“永亭振有明玉”。

辽宁大连商氏字辈:“立德永嘉……”

天津宝坻商氏字辈:“民宝贵学立春”。

河北青县商氏字辈:“旺文思宗大朝国”。

湖北武汉商氏字辈:“应一锡祚忠元良世怀锦泽昌”。

贵州瓮安商氏字辈:“文章崇正体善者知可学继起振先训明达”。

商姓宗祠通用对联

〖商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孔门二弟;明代三元。——佚名撰商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春秋末年鲁国人商泽、商瞿皆为孔子弟子。下联典指明代淳安人商辂,正统年间参加乡试、会试、殿试均为第一,是明代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唯一的人。〖商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吟诵不衰,芳年八秩;存亡虽异,贞节千秋。——佚名撰商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

指清·徐咸清之妻商景徽,年至八十犹颂诗书不衰。下联典指明·商景兰之夫以身殉国,商景兰作诗悼之曰:“存亡各异路,贞白本相成。”明代三元,独显丰仪之伟;孔门二弟,曾传洙泗之经——佚名撰商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明代淳安人商辂,字弘载,号素庵,正统年间参加乡试、会试、殿试均为第一,是明代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唯一的人。因身材魁伟,仪表英俊,被英宗从翰林院选为展书官,英宗在土木堡被俘时,郕王朱祁钰(后为代宗)监国,他人内阁参预机务。景泰初年,官兵部左侍郎兼左春坊大学士,后因忤怒宦官曹吉祥及其党羽石亨,被诬陷革职,贬斥为民。宪宗时又被起用,官兵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宰相)、谨身殿大学土。他为人宽厚,但遇到大事却非常坚毅,敢于坚持自己的主张。著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蔗山笔尘》等。下联典指春秋时鲁国人商泽、商瞿,都是孔子的弟子。商泽,字子秀,以博览群书著称;商瞿,字子木,研究《周易》。

商姓典故、趣事

炎黄罪民

亡命谷内,瀚海沙漠大战之后,龙宇天就将麾下仅剩的七万血月将士就暂时驻扎于此。数日间,此地又陆陆续续新来了三十多万人。这些新来的人虽然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但是个个气势彪悍,个个身负不弱的武功。他们不是沙盗马贼,因为他们根本瞧不起沙盗马贼。他们虽然生活窘迫穷苦已极,但是仍然不屑为盗贼。要知道,他们的祖先都曾是对面那片富饶土地的最高统治者,他们的祖先的都曾是那一片土地上的最高贵的皇族。所以他们都高傲无比,因为他们身上流着的曾经是那片土地上最高贵的皇族血液。

因此,他们虽然都身负不弱的武功,让他们有条件为盗为贼,

让他们有能力像其他强健的罪民一样靠杀人劫掠为生,但是他们仍不屑为之,他们宁可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地在荒漠里觅食求存,苦苦挣扎,也要保持自己最后的尊严。因为他们始终自认是高贵的皇族的后裔。即使这皇族的前面有个旧字,皇族的后面加上了罪民两字,但是在他们自己看来,皇族仍是皇族。身为皇族的后裔,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以靠杀人越货打劫为生。

这些旧皇族罪民的由来,始于风云帝国商氏代夏时期。

炎黄人建立风云帝国以后,国祚传承到了风云商氏皇朝时,第一代风云商氏皇朝的商汤皇一方面为了免除前朝夏氏复辟的危险,一方面为了鞭策自己的子孙用心努力治国。他宣布了一条法令,这就是风云历史上有名的旧皇族罪民法令。

他宣称原本的风云皇族一旦被推翻取代,就表明这些皇族的统治已经彻底失去了炎黄人的人心,就表明这些皇族都已经对整个炎黄民族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孽,不然他们决不会落得如此下场。而既然这些原本的皇族都已经是罪人,那么他们就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

于是作为惩罚告诫,他将当时拥有三十万人口的整个旧朝夏氏皇族迁徙流放到瀚海沙漠,并将他们称之为炎黄罪民。宣布由于夏族对整个炎黄民族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孽,他们及其他们的子孙永生永世不得在踏足风云的土地,违令者斩。

为了表示公正,他又宣称,如果他日风云商氏皇朝被人取代,那也同样表明商氏皇族同样已经失去了天下人心,同样表明商氏皇族已经对整个炎黄民族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孽,他同样要求新的统治者同样照此办理,同样将他的子孙流放到瀚海沙漠,以儆效尤。

商汤皇的这一法令,为风云帝国历朝历代确立处理旧朝皇族的旧皇族罪民制度。这样做,不但彻底免除了旧皇族复辟的危险。

而且很大程度上威慑与鞭策了新的统治者,让他们不得不兢兢业业小心谨慎地治理国家,以防落得同样悲惨的下场。这样做,的确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风云历朝历代皇族的贤明,让风云帝国的每一代新的皇朝都保持了较长时期的较好的统治与稳定。

自从商代夏以来,前前后后数万年,风云帝国已经经过了九次改朝换代,而每一次改朝换代后,风云新的统治者都会同样把所有的旧的统治者的家族驱逐出风云,流放到瀚海沙漠,让他们在这里自生自灭,让他们在无尽的苦难中忏悔自己先人的罪过。这就是炎黄罪民的最初由来,虽然后来新的风云皇朝增加了被流放到瀚海沙漠的罪民的种类,但是所有的流放罪民中,人数最多,势力最大的却是还是风云帝国历朝流放的旧皇族罪民。

而现在赶到亡命谷来的这三十多万人,正是如今依旧艰辛生活在瀚海荒漠挣扎求存的数百万炎黄罪民中势力最大的九姓旧皇族罪民中人。

九姓旧皇族罪民,分别是夏姓、商姓、周姓、秦姓、刘姓、曹姓、司马姓、杨姓、李姓九姓旧皇族罪民。

他们千里迢迢地从各地汇集到这里,一方面是为了给自己的族民带回大量的粮食和衣物,一方面是为了给自己的先民赎罪。

不过这后面的说法,是龙宇天与他们的族长告诉他们的,至于是不是为了真的赎罪,只有他们的族长与龙宇天清楚。

“赎罪么!哼哼!他们是有罪,他们的罪就是他们最终在权势斗争中失败了,这就是他们一切罪孽的渊源。从这一点,所有的失败者无疑都是有罪的,而且这罪孽都是无可饶恕的罪孽。

不过这种罪孽根本就不应该让他们那些可怜的旧皇族的子孙去赎。因为真正需要赎罪其实只有那些因为他们的无能,因为他们的荒唐残暴丢掉了整个皇朝的人。不过这些人早死了,所谓的罪孽其实早就赎罪完了。现在留在瀚海沙漠的不是真正的罪人,

留下不过是一帮可怜的牺牲品,可怜的权势斗争中的失败者的无奈后人而已。”这些人个个骄傲,而又个个都有着深深的负罪感。对龙宇天来说,这些人正是用来完成自己第二步计划的绝好的炮灰人选。(见《风云变·第十一章:裂天关》天溟著)商鞅变法

齐威王当了霸主以后,燕、赵、韩、魏等国怕他三分,纷纷前来朝贡。只有西方的秦国没有来。原来,当时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较落后,中原各国叫它“西戌”,把它看作野蛮民族,瞧不起它,很少跟它来往,还不时派兵侵夺它的土地。

周显王八年(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他感到秦国外受强邻的欺压,内有贵族的专横,日子很不好过,决心奋发图强,改变国家落后的面貌。为了寻求改革的贤才,就下了一道命令:“不管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谁有好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就封他做大官,赏给他土地。”不久,一个叫卫鞅(Yāng)的年轻人应征从魏国来到秦国。卫鞅姓公孙,名鞅,原是卫国的一个没落贵族,所以大家管他叫卫鞅。他看卫国弱小,不足以施展他的才华,就跑到魏国,在魏国当了好些时候的门客,也没受重用。卫鞅正在郁郁不得志的时候,忽然听到秦孝公招聘人才,他决心离开魏国到秦国去。卫鞅到了秦国,托人介绍,见到了孝公,卫鞅把他的一套富国强兵的道理和办法给孝公讲了一遍,他说:“一个国家要富强起来,就必须重视农业生产,这样,老百姓有吃有穿,军队才有充足的粮草;要训练好军队,做到兵强马壮;还要赏罚分明,种地收成多的农民、英勇善战的将士,都要鼓励和奖赏,对那些不好好生产、打仗怕死的人,要加以惩罚。真能做到这些,国家没有不富强的。”

孝公听得津津有味,连饭都忘了吃。两个人议论国家大事,谈了好几天,十分投机。最后,孝公决定变法,改革旧的制度,

推行卫鞅提出的新法令。

这个消息一传开,贵族大臣们都一起反对。不少大臣劝孝公要慎重,不要听信卫鞅那一套。孝公心里非常赞成卫鞅的主张,觉得不变法就不能使秦国富强起来,但是看到反对的人那么多,又感到为难,就把许多大臣召集到一起,让他们辩论。一个叫甘龙的大臣首先发言,他说:“现在的制度是祖宗传下来的,官吏做起来得心应手,老百姓也都习惯了。不能改!改了准会乱!”另外一些大臣也跟着说:“新法是胡来”,是“谬论”,“古法、旧礼改不得!”卫鞅理直气壮地驳斥他们说:“你们口口声声讲什么古法、旧礼,请问这一套能使国家富强起来吗?从古以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和礼。只要对国家有好处,改变古法、旧礼有什么不对?墨守成规只能使国家灭亡!”

卫鞅从古到今,举出大量事实,说明变法的必要,把那些大臣驳得哑口无言。孝公听他说得头头是道,把反对变法的大臣一个个都驳倒了,非常高兴,对卫鞅说:“先生说得对,新法非实行不可!”说罢就拜卫鞅为左庶长(古时候一种官名),授予他推行新法令的大权,叫他抓紧把变法方案制订出来。并且宣布:谁再反对变法,就治淮的罪。这样,那些大臣都不敢吭声了。

卫鞅很快就把变法方案制订出来了。孝公完全同意。卫鞅怕新法令没有威信,老百姓不相信,推行不开,就想了个办法。他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来长的木头,旁边贴了张告示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赏他十金。”不多会儿,木头周围就围满了人。

大伙儿心里直犯嘀咕:这根木头顶多百把斤,扛几里地不是什么难事,怎么给这么多的金子呢?或许设了什么圈套吧?结果谁也不敢去扛。卫鞅看没人扛,又把奖赏提高到五十金。这么一来,人们更疑惑了,都猜不透这新上任的左庶长葫芦里到底卖的

什么药。这时候只见一个粗壮汉子分开人群,跨上前去,说:“我来试试。”扛起木头就走。许多看热闹的人,好奇地跟着,一直跟到了北门。只见新上任的左庶长正在那里等着呢。他夸奖那个大汉说:“好,你能够相信和执行我的命令,真是一个良民。”随后就把准备好的五十金奖给了他。

这事儿很快就传开了,大家都说:“左庶长说话算数,说到做到,他的命令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啊!”

周显王十三年(公元前356年),卫鞅的新法令公布了。主要内容有:第一,加强社会治安。实行连坐法,把老百姓组织起来,五家编为“一伍”,十家编为“一什”,互相担保,互相监视。一家犯了罪,九家都要检举,否则十家一起判罪。检举坏人和杀敌人一样有赏,窝藏坏人和投降敌人一样处罚。外出必须携带凭证,没有证件各地不准留宿。第二,奖励发展生产。老百姓努力生产,粮食布帛贡献多的,可以免除一家劳役;懒惰和弃农经商的,连同妻子、儿女一起充为官奴。一家有两个儿子以上,成人以后就要分家,各自交税,否则一人要交两份税。第三,奖励杀敌立功。官爵大小以在军事上立功多少为标准。功劳大的封官爵就高,车辆、衣服、田地、住宅、奴婢的赏赐,也都以功劳大小而定;军事上没有功劳的,即便有钱也不能过豪华的生活,就是贵族也只能享受平民的待遇。新的法令刚刚开始推行,就遇到很大阻力。那些贵族宗室不去打仗立功,就不能做官受爵,只能享受平民待遇,失去了过去的许多特权;实行连坐法以后,他们也不能为所欲为了。因此,都疯狂地攻击新的法令,更不要说保守势力的代表甘龙他们了。在他们的唆使下,就连太子也出来反对。卫鞅把甘龙罢了官,可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便处分,卫鞅去找秦孝公,对他说:“新法令所以推行不开,主要是上头有人反对。”孝公说:“不管谁反对,就惩办谁。”卫鞅把太子反对、故意犯法

的事一说,孝公既生气又为难,没有言语。卫鞅说:“太子当然不能治罪,但是新法令如果可以随便违犯,今后就更不能推行了。”孝公问:“那怎么办呢?”卫鞅说:“太子犯法,都是他的老师唆使的,应该惩治他们。”孝公表示同意。这样,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就被割了鼻子,公孙贾就被刺了面。大伙看到孝公和卫鞅这样坚决,都不敢反对新法令了。几年以后,秦国变得强盛起来。由于新法令规定了增产多的可以免除一家的劳役,老百姓一心都务农,积极种田织布,生产得到很大发展,人民的生活也有所改善;由于新法令规定了将士杀敌立功的可以升官晋级,所以都英勇作战。老百姓很高兴。孝公看卫鞅制订的新法令成效显著,就提升他为大良造(当时一种大官名称)。并且派他带兵去攻打魏国。原来十分强盛的魏国,这时候已经衰弱下来,根本不是秦国的对手,连都城安邑也被秦军攻占了。魏国只得向秦国求和。卫鞅凯旋而归,接着,在国内又进一步推行新法令,主要内容有:把国都从雍城(雍,今陕西省凤翔县)迁到东边的咸阳,以便于向中原发展;把全国分成三十一个县,由中央直接委派县令县丞去进行治理,不称职的县官治罪;废除“井田”制度,鼓励开荒,谁开归谁,允许自由买卖土地;统一度量衡等。这些都是发展生产的有力措施,对于巩固和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起了很大的作用。新法令实行了十年以后,秦国变成当时最富强的国家。周天王派人给孝公带来礼物,封他为“方伯”(一方诸侯的领袖),中原各国都纷纷前来祝贺,对这个新兴的强国都另眼相看了。秦孝公十分欢喜。后来把商、于一带十五座城镇封给了卫鞅,表示酬谢。从此以后,人们就把卫鞅称做商鞅了。过了几年,秦孝公病死了,太子即位,是秦惠文王。惠文王以前反对商鞅的新法令,商鞅给他定了罪,给他老师判了刑,所以他一直怀恨在心。这会儿,他一当国君,那些过去反对商鞅的人就又得势了。他们串通

一气,捏造罪名,硬说商鞅阴谋造反。惠文王就把他抓住处死了。商鞅虽然死了,可是,他推行的新法令已经在秦国扎下了根,再也无法改了。他的变法为后来秦国统一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玄鸟生商

契母简狄者,有娀氏之长女也。当尧之时,与其妹娣浴于玄丘之水。有玄鸟衔卵,过而坠之。五色甚好,简狄与其妹娣竞往取之。简狄得而含之,误而吞之,遂生契焉。简狄性好人事之治,上知天文,乐于施惠。及契长,而教之理顺之序。契之性聪明而仁,能育其教,卒致其名。尧使为司徒,封之于亳。及尧崩,舜即位,乃敕之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其后世世居亳,至殷汤兴为天子。君子谓简狄仁而有礼。诗云:“有娀方将,立子生商。又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此之谓也。颂曰:契母简狄,敦仁励翼,吞卵产子,遂自修饰,教以事理,推恩有德,契为帝辅,盖母有力。摘自:(西汉)刘向《列女传·母仪传》

桑林祷雨

商史纪:成汤时,岁久大旱。太史占之,曰:“当以人祷。”汤曰:“吾所以请雨者,人也。若必以人,吾请自当。”遂斋戒、剪发、断爪,素车白马,身婴白茅,以为牺牲,祷于桑林之野。以六事自责曰:“政不节欤?民失职欤?宫室崇欤?女谒盛欤?包苴行欤?谗夫昌欤?”言未已,大雨方数千里。摘自:(明)张居正《帝鉴图说》

祠堂对联大全 通用

祠堂对联大全通用 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 树发千枝根共本,江水源同流万派。 祖德振千秋大业,宗功启百代文明。 敬恭明袖则笃其庆,昭穆列祖载锡之光。 休言别族与宗族,但道吾翁和若翁。二姓合龛对联余庆堂联

余地有亨泰,庆盛多吉祥。 土产无价宝,地生有道才。 土能生万物,地可发千祥。 氏族联 百年树德,奕代流芳。绳其祖武,佑我后人。昭假烈祖,佑启后人。蒸尝勿替,祀事孔明。心诚则灵,意虔便安。奉先思孝,敦族言欢。

孰事有恪,明德维馨。春秋匪懈,继序不忘。 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德行。万叶荐余庆,千龄光本支。 衣冠陈俎豆,礼乐荐馨香。恭敬节让明礼,语默动静其诚。 子孙亦以为序,昭穆不失其伦。福星高照栋宇,礼乐幸来紫阁。 富贵贵在创业,幸福福于劳动。本支百世不易,蒸尝万古如斯。 姓氏宗祠四言通用对联(任何姓氏通用,下同)

长绵世泽;衣冠百世;春秋匪懈;昭假烈祖;绳其祖武;慎终追远; 丕振家声。俎豆千秋。继序不忘。佑启后人。贻厥孙谋。积厚流光。 百年树德;绳其祖武;蒸尝勿替;心诚则灵;奉先思孝;孰事有恪; 奕代流芳。佑我后人。祀事孔明。意虔便安。敦族言欢。明德维馨。 姓氏宗祠五言通用对联 千枝归一本;世代源流远;礼乐家声远;典祀千年重;宗祖规模远;

万派总同源。孙枝奕祀长。诗书世泽长。绵延百世昌。儿孙绍述长。 祖功垂福泽;祖功垂福泽;涧溪毛可荐;蒸尝酬祖德;福田宗祖种; 宗德布春光。宗德衍家声。黍稷德惟馨。昭穆序人伦。心地子孙收。 仁义礼智信;万叶荐余庆;衣冠陈俎豆; 忠孝节德行。千龄光本支。礼乐荐馨香。 姓氏宗祠余庆堂五言通用对联

论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的形成

论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的形成 作者:陈华新文章来源:中华文史网点击数:1480 更新时间:2007年08月25日 太平天国革命领袖洪秀全,原名仁坤,小字火秀,1814年1月1日(清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日)出生于广东花县西北福源水(今花山公社境内)的一个农民家庭,后举家迁居官禄□村(今新华公社大□大队)。他七岁开始入学读书,聪慧异常,五、五年间,即已博览经史,为塾师所称许。十六岁时(1828年)第一次参加县试失败,因家贫辍学,在家里务农。十八岁(1830)被聘为本村塾师。但是,他的父兄及亲族都希望他科举成名,因此,洪秀全一面教书,一面准备赴考。1836年第二次赴广州应试不售,在广州龙藏街得到一本华籍传教士梁发写的《劝世良言》(洪秀全得《劝世良言》之年,各家记载有1833、1834、1836、1837诸说,此据《太平天国起义记》原注有“因自彼得获赠书以迄开始研究读书之时,已历七年矣”推论,洪秀全于李敬芳家研读《劝世良言》为1843年,上推七年当为1836年。)。“秀全考毕即携之回乡间,稍一涉猎其目录,即便置之书柜中;其时并不重视之。”(见《太平天国》丛刊本第六册第840页。)由于洪秀全出身于农民家庭,又长期在农村中生活和劳动,这使他能够接近和了解农村被压迫农民的疾苦,为他后来走上反清革命道路打下思想基础,但是,从上述洪秀全的活动轨迹看来,在1836年以前,其活动均没有超出参加农业生产,应科举,当塾师的范围,与当时一般农村知识分子并无二致,其确立反清革命思想,应在1838年之后。 根据洪秀全的经历和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的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反清思想酝酿时期,以1837年的“异梦”为标志。 1837年,洪秀第三次赴省考试,又一次名落孙山,回家后得了一场大病。这并不是什么普通疾病,据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说:“秀全病时,神游四方,常在其室内走动跳跃,或如兵士战斗状,常大声疾呼:‘斩妖,斩妖,斩呀!斩呀!这里有一只,那里有一只,没有一只可以挡我的宝剑一砍的’。”(见《太平天国》丛刊本第六册第842页。)原来洪秀全在病中做了一场异梦,梦见“天上至尊的老人”,命他降世救人,还封他为“天王大道君王全”呢!从此便改名为洪秀全。在病中他做了二首诗:“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眼过西北江山外,声震东南日月边。展爪似嫌云路小,腾身何怕汉程偏;风雷鼓舞三千浪,易象飞龙定在天”。另一首是:“鸟向飞(晓)兮必如我,我今为王事事可;身照金鸟灾尽消,龙虎将军都辅佐”。(见《太平天国》丛刊本第六册第843页。)这二首诗反映了他对清朝统治的不满和表现了胸怀天下的抱负。近年来有人对此表示怀疑,认为“关于洪秀全在1837年病前和病中的上述两首诗,其真实性极可能受了后来突出神化洪秀全的异梦异象这种政治作用的影响”。(王庆成:《论洪秀全的早期思想及其发展(上)》,见《历史研究》1979年第八期。)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第一,从一般常识来说,

成姓男女宝宝姓氏取名-百家姓起名大全

成姓男女宝宝姓氏取名-百家姓起名大全 来源:金榜起名网2012-12-04 11:08阅读次数:1520 成姓简介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百家姓中有这一姓 姓氏起源 成(chéng)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武王之弟的封地郕,属于以国名为氏。姬姓氏族以郕地之名为姓氏的,有两个很有意思的几乎同时的分支,在姓氏形成上独一无二: ⑴.起源于今山东宁阳。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与《辞源》记载,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封其弟、周文王第五子叔武于郕(今山东宁阳),叔武在郕建立了郕国。周庄王姬佗十一年(公元前686年),这个郕国与纪国由于阻挡了齐国向南部发展的途径,因此被齐襄公姜诸儿所灭,其后代遂以国名为姓氏,后有的去邑为成氏,史称成氏正宗。 ⑵.起源于今河南范县西濮城北。几乎在与叔武封地的同时,周武王又将另一个王族季戴,也分封在另一个郕邑(今河南范县濮城)。季戴也在自己的郕邑建立了郕国。季戴郕国没有叔武的郕国命运好,早在叔武的郕国灭亡三十二年前的周桓王姬林二年(公元前718年),这个郕国即被卫宣公姬晋所灭,其后代以国名为姓氏,其中就有人去邑为成氏,世代相传至今。 成氏族人大多尊奉成叔武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容成氏,出自远古帝王容成氏世系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在史籍《姓氏词典》中引《新纂氏族笺释》注释:“容姓出自大容氏。”大容氏部落后派生出容成氏族,即传说中的大容氏“生”容氏。在典籍《庄子·胠箧》中记载:“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 后世所明确记载的容成氏,当以大禹为主要代表,是源出姒姓的一支族人,世代相传,经久不衰,名人辈出,其后裔子孙分衍多多,姓氏繁复,但最早的成氏、容氏、庸氏,当出此族源。 源流三 源于芈姓,出自楚国君主若敖之子成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千家姓查源》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君主若敖有个儿子名叫熊成虎,是楚国大夫。 在熊成虎的子孙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成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匈奴族,出自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北凉录》中的记载,在汉武帝刘彻执政时期(公元前140~前88年),南匈奴屠格部族多次被大将军卫青击败,俘虏被送入中原地区分散居住,其中即有按汉俗改汉姓为成氏者,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五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成佳氏,亦称程佳氏、承佳氏,满语为Ce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

马氏庄园和他的主人

马氏庄园和他的主人 ?马氏庄园概况: ●马氏庄园建筑特点: ?马丕瑶,(1831~1895)清代广东巡抚。字玉山。 安阳县蒋村人。清同治元年(1862)进士。历任山西平陆县、永济县知县,解州(今山西运城)、辽州(今山西左权县)知州,太原府知府,署理山西按察使和山西布政使。光绪十三年(1887)任贵州按察使,接着又任河南省布政使。十五年(1889)秋,任河南省巡抚。创建官书局,惠及读书人而广施教化。倡办蚕桑,开设机坊。二十年(1894)十月授广东巡抚。时值中日甲午战争之际,积极修复海防设施,选拔任用有才能的得力将领,兴办团练,加强武器装备。后因忧愤国事卒于任上。 ?马丕瑶山西任上不负座右铭: 不爱钱不殉情我这里空空洞洞 凭国法凭天理你何须弯弯曲曲 永济知县,1、解决上源、夏阳争滩地 2、惩治役吏 解州知州,山西大荒,捕活盐枭20余 马丕瑶广东任上查办李鸿章之兄——李翰章 革除闱姓捐 甲午战争后忧愤成疾死于广州。 ?马吉森——马丕瑶长子,河南近代民族工业的创始者之一 1903年创办安阳六合沟煤矿(今河北磁县观台镇),1909年扩建

1903年创办安阳广益纱厂 续安阳县志记载:“安阳今日之工商业,稍见扩展,吉森实创其端” ?马吉樟(1859年~1931年),马丕瑶次子,进士出身,历任翰 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会典馆总校、湖北提法使、按察使等职,深得朝廷器重。辛亥革命后,任袁世凯总统府内史、北洋政府总统府秘书等职。 ?善良1878年: 1895年, 1900年, 1904年,皇帝侍读、侍讲、日讲、起居注官 1907年,东渡日本考察教育 1909年,湖北按察使,任内曾掩护同盟会员 1915年任袁世凯总统府内史即秘书 马青霞(1877年~1923年),马丕瑶小女,乐善好施,酷爱教育事业,光绪帝诰封“一品诰命夫人”,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后,积极追随孙中山先生,投奔革命,是我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辛亥革命女志士,有“南秋瑾、北青霞”之美名。孙中山先生曾赞誉她为“巾帼英雄”,并为她题写了“天下为公”四个大字。鲁迅先生也曾称赞她“才貌双全”。 一、读书明理的少年青霞 二、泛爱乐善、兼济天下

姓氏源流教案

梳理探究姓氏源流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了解自己姓氏的来源。了解中国姓氏发展的脉络,提高语文学习的探究能力。 2、通过网上搜索、分组讨论、合作讨论归纳出姓氏发展的脉络。 3、培养学生语文探究学习的兴趣爱好,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 教学重点:利用互联网搜索来查找关于自己姓氏的资料。 难点:运用科学的分类方法对中国姓氏的来源及发展进行归类、整理。 活动准备:与主题相关的资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有一个叫秦涧全的人在游览岳王庙时,看到南宋大奸臣秦桧夫妇跪岳王庙前,义愤的在岳王庙前题诗:“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可见秦涧全对自己的姓的尴尬。而著名学者孔庆东教授每次出来讲学,总是自豪的向听众介绍自己是孔子的第十三代传人。可见,姓名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我们的姓氏是如何来的呢?今天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到网络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答案。 二、展示问题: 1、利用互联网查找自己姓氏的来源。 2、利用互联网找出自己姓氏在本地的分布情况。 3、思考姓氏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三、分组:按姓氏和人数将班级学生分成六小组。 三、上网查阅资料、讨论、最后展示成果。。 优秀成果展示 第一组 我们组每个人的姓氏来源: 杨姓: 杨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6。是现时中国第六大姓氏,杨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 杨姓出自黄帝之后西周王族。据唐代林宝的《元和姓纂》和宋代郑樵的《通志·氏族略》记载,杨姓出于姬姓,源于晋地之杨国。西周成王姬诵封其弟叔虞领地于今山西西南一带,建都于唐,为唐侯。因唐地临晋水,由此为晋国,叔虞即为晋开国之君。至春秋时,晋国内乱,晋武公灭瑉侯统一晋国。武公死后,其长子诡诸继位,为晋献公。献公相继灭周围诸小国,包括杨国。献公封其二弟伯侨领地于杨,以地取姓即为杨姓。由此伯侨成为杨氏得姓始祖。杨姓属于以封地为姓。在我们中牟县,杨姓的分部比较广泛,在各个乡镇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在三官庙乡,九龙镇一带。 第二组 贺姓: 出自姜姓,是为避帝王名讳所改的姓氏。春秋时,齐桓公(姜姓)有个孙子叫公孙庆克,他的儿子庆封以父名命氏,称为庆氏。庆封在齐灵公时任大夫,在庄公时与崔杼曾为上卿,执掌国政。后两人再升为左右相国。因崔杼家内发生内乱,庆封以弑君罪灭掉崔氏,独霸朝政。于是庆封把政事交给儿子庆舍处理,自己只管吃喝玩乐,引起了朝上朝下对庆氏的不满,后庆封的亲信卢蒲癸和王何,趁庆封外出之机,杀死了庆舍,庆封见势不妙,便逃到了吴国。吴王噶朱方封给庆封,庆氏宗族闻讯赶来相聚,从此,庆氏比在齐国时还要富裕。至西汉末,子孙徙会稽山阴,东汉时传至庆仪为汝阴令,其曾孙庆纯官拜侍中,为避汉安帝的父亲刘庆

中国姓氏宗祠通用对联集锦

中国姓氏宗祠通用对联集锦 中国姓氏宗祠通用对联集锦 姓氏宗祠四言通用对联(任何姓氏通用,下同) 上联:长绵世泽;衣冠百世;春秋匪懈;昭假烈祖;绳其祖武;慎终追远; 下联:丕振家声。俎豆千秋。继序不忘。佑启后人。贻厥孙谋。积厚流光。 上联:百年树德;绳其祖武;蒸尝勿替;心诚则灵;奉先思孝;孰事有恪; 下联:奕代流芳。佑我后人。祀事孔明。意虔便安。敦族言欢。明德维馨。 姓氏宗祠五言通用对联 上联:千枝归一本;世代源流远;礼乐家声远;典祀千年重;宗祖规模远;

下联:万派总同源。孙枝奕祀长。诗书世泽长。绵延百世昌。儿孙绍述长。 上联:祖功垂福泽;祖功垂福泽;涧溪毛可荐;蒸尝酬祖德;福田宗祖种; 下联:宗德布春光。宗德衍家声。黍稷德惟馨。昭穆序人伦。心地子孙收。 上联:仁义礼智信;万叶荐余庆;衣冠陈俎豆; 下联:忠孝节德行。千龄光本支。礼乐荐馨香。 姓氏宗祠余庆堂五言通用对联 上联:余地有亨泰;土产无价宝;土能生万物; 下联:庆盛多吉祥。地生有道才。地可发千祥。 姓氏宗祠六言通用对联 上联:本支百世不易;礼乐绳其祖武;名垂天地不朽;听聪祖考遗训;春秋享祀来格; 下联:烝尝万古如斯。诗书贻厥孙谋。神与日月同明。思贻父母令名。

祖宗明命如闻。 上联:昭穆明其礼教;祖灵穆乎不远;祖宗凭依在德;恭敬节让明礼;子孙亦以为序; 下联:俎豆荐以馨香。旧德焕若其新。子孙对越惟诚。语默动静其诚。昭穆不失其伦。 上联:福星高照栋宇;富贵贵在创业;元吉光耀在上; 下联:礼乐幸来紫阁。幸福福于劳动。福禄繁荣来成。 姓氏宗祠余庆堂六言通用对联 上联:道远几时通达; 下联:路遥何日还乡。 姓氏宗祠七言通用对联 上联:丁兰刻木思亲孝;千百年祖宗如在;不忘孝友为家政;水源木本承先泽; 下联:孟母断机教子贤。亿万世子孙同荐。还冀诗书着祖鞭。春露秋霜展孝思。

中国姓氏的的形成

姓氏的形成 对姓氏的研究已形成一门学科。它与人口普查、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人事现代化科学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姓氏学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现代欧美各国的姓氏,大多来源于中世纪,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帝国。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形成姓氏,并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延续。 中国第一部解说方块文字原始形体及字源的文字学专著是《说文解字》。此书作者许慎(约公元58-147年)解释:姓,人所生也。&&因生以为姓,从姓生。这就是说,人是母亲生的,故姓字为女旁。 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中国的许多古代姓氏都是女字旁,这说明我们祖先曾经经历过母系氏族社会。各姓氏互相通婚,同姓氏族内禁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亲为姓。姓的出现是原始人类逐步摆脱蒙昧状态的一个标志。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姓改为从父,氏反为女子家族之用。后来,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脚步在迈进阶级社会。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 后来,在春秋战国时期,姓与氏合一,不再区分,表明姓与氏都是姓,表明个人及其家族的符号。这就是我们今天理解的姓氏含义。 秦朝以前,姓和氏是含意不同、各有所指的两个单音词。姓字的古形字是人和生组成的,意为人所生,因生而为姓。秦国刻石《诅楚文》中,始见姓字为 女字和生字的组合字,这一字形最终被汉代人许慎定形,成为会意字。氏字的出现,早在甲骨文中就有。清代文字学家朱骏声在其名著《说文通训定声》中,释氏字本意为木本,是植物之根,为象形字,后来被转注为姓氏的氏,取木之根本之意。 夏商周三代,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起源较早,形成后也较为稳定;氏起源较晚并不断发生变化。《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总之,姓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商周以前,姓用以区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说。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而贫贱者有名无氏。氏同而姓不同,婚姻可通;同姓不可通婚。 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分野已经微乎其微。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成为不可分割的同一属姓了。所以,清初学者顾炎武在《田知录》中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

姓氏对联精选

姓氏对联精选 姓氏对联精选 发布时间:2019-11-18 印姓对联及印姓来历、印姓宗祠联印(yìn)姓出自姬姓,郑穆公子姬睔,字子印,其孙印段以祖字为氏。得姓始祖:印段。春秋时郑国大夫。字子石,即子印之孙,其后人世代沿袭为印姓。印姓最早的先祖是黄帝。郑姬世泽;冯翊家声。 百家姓对联:宿姓对联及宿姓起源、宿姓宗祠联宿(sù)姓出自风姓,是上古伏羲氏的后代,以国名为氏。得姓始祖:伏羲氏。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追封前代圣王远古伏羲氏的后人于宿(今山东省东平县东),并建立宿国。其公族后代遂以国名为姓,称宿姓,为当今宿氏的正宗。 白姓对联及白姓来历、白姓宗祠联白(bái)姓出自姬姓。得姓始祖:白乙丙。名丙,字白乙,孟明视之子。(周太王5世孙虞仲的后人百里奚,生子孟明视。)春秋时秦国著名将领,官拜秦国大夫,其后人以此为荣,遂有以其名讳为氏者,称白姓。 怀姓对联及怀姓起源、怀姓宗祠联怀(huái)姓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代,以邑名为氏。得姓始祖:叔虞。西周初,周武王封文王子叔虞于怀邑(今河南省武陟县),后又把居住在晋国的夏遗民“怀姓九宗”封赐叔虞。叔虞的子孙,有的就以原封邑怀为姓,称怀氏。 蒲姓对联及蒲姓起源、蒲姓宗祠联蒲(pú)姓家族是虞舜的后裔。来源于封邑名。得姓始祖:虞舜。舜曾建都蒲坂,(今山西省永济西蒲州一带),他的子孙后来又被封在这里,后代中就有以受封地名为姓的,而称蒲氏。望出河东郡;名扬揖让堂。——全联典指蒲姓的郡望和堂号。 百家姓对联:邰姓对联及邰姓来源、邰姓宗祠联邰(tái)姓始于尧舜时期,源于姜姓,是周族始祖弃的后代,以国名为氏。得姓始祖后稷:名弃,为姜嫄所生(姜嫄姓有邰氏,为炎帝之后,嫁给帝喾)。 从姓对联及从姓来源、从姓宗祠联从(cóng)姓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东周平王小儿子名叫精英,被封在枞国(今安徽省桐城),为侯爵称枞侯。枞侯的后代就以国名枞为氏。得姓始祖:枞公:汉代将军。汉代以后,去木旁为从氏。从公的后代,以祖字为氏。源承姬姓;氏自枞公。

陈姓宗祠四言通用对联

陈姓宗祠四言通用对联 元龙豪气; 华岳希夷。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三国·陈登,字元龙,有威名。许汜言:“元龙湖海之士,豪气未除。”下联典出五代·陈抟,隐居华山,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 太丘德望; 颍水渊源。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东汉·陈寔,为太丘长,修德清静,百姓以安。世人称为“陈太丘”。 名高七彦; 才擅六奇。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东汉·陈琳,为“建安七子”之一。下联典出汉·陈平,六出奇计,助高祖得天下。 投辖留客; 悬榻待贤。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西汉·陈遵好客,常将客人车轴上的销钉投入井中,使

客不得急返。下联典自东汉·陈蕃,不善客,惟徐穉至,特设一榻,穉去则将榻悬起。 昌期五世; 望重三君。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左传·庄公二十五年》:“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五世其昌,并于正卿’。”下联典出东汉·陈寔,与其子陈纪、陈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 济时伟略; 经国文章。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东汉·陈琳,为曹操书记室,军国书檄,多出其手。下联典出东汉·陈登,具豪气,有济时伟略。 颍川世泽; 太丘家声。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下联典出舜之后妫满,周初封于陈,春秋陈国,建于颍川(今河南省淮阳一带)。下联典出东汉·陈寔,为太丘长,人称“陈太丘”。 颍水流芳; 敦睦家声。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东汉·陈寔之子陈纪、陈谌,二人才德俱优。

慈训杖下; 懿范堂前。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宋·陈尧咨以善射自矜,其母怒以杖击咨,后尧咨政绩显著。陈安节之妻王氏以厚赀嫁小姑,乡人称为“陈堂前”。 苏城世泽; 四勿家声。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陈氏宗祠“四勿堂”堂联。

中国姓氏的的形成_文学常识

中国姓氏的的形成 中国姓氏的的形成 姓氏的形成 对姓氏的研究已形成一门学科。它与人口普查、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人事现代化科学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姓氏学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现代欧美各国的姓氏,大多来源于中世纪,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帝国。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形成姓氏,并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延续。 中国第一部解说方块文字原始形体及字源的文字学专著是《说文解字》。此书作者许慎(约公元58-147年)解释:“姓,人所生也。……因生以为姓,从姓生。”这就是说,人是母亲生的,故姓字为女旁。 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中国的许多古代姓氏都是女字旁,这说明我们祖先曾经经历过母系氏族社会。各姓氏互相通婚,同姓氏族内禁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亲为姓。姓的出现是原始人类逐步摆脱蒙昧状态的一个标志。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姓改为从父,氏反为女子家族之用。后来,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脚步在迈进阶级社会。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

后来,在春秋战国时期,姓与氏合一,不再区分,表明姓与氏都 是姓,表明个人及其家族的符号。这就是我们今天理解的姓氏含义。 秦朝以前,姓和氏是含意不同、各有所指的两个单音词。姓字的 古形字是“人”和“生”组成的,意为人所生,因生而为姓。秦国刻 石《诅楚文》中,始见姓字为“女”字和“生”字的组合字,这一字 形最终被汉代人许慎定形,成为会意字。氏字的出现,早在甲骨文中 就有。清代文字学家朱骏声在其名著《说文通训定声》中,释“氏” 字本意为木本,是植物之根,为象形字,后来被转注为姓氏的氏,取 木之根本之意。 夏商周三代,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 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起源较早,形成后也较为 稳定;氏起源较晚并不断发生变化。《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总之,姓为氏之本, 氏由姓所出。商周以前,姓用以区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说。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而贫贱者有名无氏。氏同而姓不同, 婚姻可通;同姓不可通婚。 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分野已经微乎其微。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成为不可分割的同一属姓了。所以,清初 学者顾炎武在《田知录》中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

百家姓经典祠堂大门对联大全通用

百家姓经典祠堂大门对联大全通用农村祠堂六言通用对联: 诗书贻厥孙谋。神与日月同明。 春秋享祀来格;烝尝万古如斯。 名垂天地不朽;听聪祖考遗训; 昭穆明其礼教;祖灵穆乎不远; 道远几时通达;路遥何日还乡。 思贻父母令名。祖宗明命如闻。 本支百世不易;礼乐绳其祖武; 福星高照栋宇;富贵贵在创业; 幸福福于劳动。福禄繁荣来成。 语默动静其诚。昭穆不失其伦。

子孙亦以为序;俎豆荐以馨香。 祖宗凭依在德;恭敬节让明礼; 元吉光耀在上;礼乐幸来紫阁。 旧德焕若其新。子孙对越惟诚。 《祠堂对联集》 神龛联 万叶荐余庆,千龄光本支。 孰事有恪,明德维馨。 本支百世不易,蒸尝万古如斯。 灵通本乎聪明山川并寿,显应由于正直人物增辉。敬恭诚则笃其庆,昭格明戴赐之光。 匡扶民物昭千古,燮理阴阳障一方。 树发千枝根共本,江水源同流万派。

氏族联百年树德,奕代流芳。 万叶荐余庆,千龄光本支。 乃圣乃神监有赫,维宗维袒启无疆。 德叶南离饮食烹调有赖,厨称东道善恶彰昭无私。祖功宗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 衣冠陈俎豆,礼乐荐馨香。 萃子孙于一堂序昭序穆,祀祖宗于百代报德报恩。惟籍葵忱修俎豆,敢凭明德荐馨香。 敬恭明袖则笃其庆,昭穆列祖载锡之光。 聪听祖考之懿德,思贻父母以令名。 二姓合龛对联余庆堂联余地有亨泰,庆盛多吉祥。必有丰年人耕禹甸,贻尔多福家戴尧天。

匡扶民物昭千古,燮理阴阳障一方。 落道公式道远几时通达,路遥何日还乡。 恭敬节让明礼,语默动静其诚。 雨顺风调四时无害,民安物阜一视同仁。 仲光滔华振志万承有元堂世运,和平忠美瑞深开业积德并传朝。 衣冠陈俎豆,礼乐荐馨香。 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 奉先思孝,敦族言欢。 生,老,病,死,苦。 燮理阴阳但是替天行道,参赞化育无非代地施恩。 雨顺风调四时无害,民安物阜一视同仁。 心诚则灵,意虔便安。

唔使问阿不是问罗贵

“唔使问阿贵”不是问“罗贵” 粤语方言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俗语,“唔使问阿贵(桂)”这句俗语,很多人都经常用,但出处何在?过去一直鲜为人知。 前几年,有学者根据珠玑巷南宋移民领袖罗贵率领众人从珠玑巷出发,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今天的江门市蓬江区良溪村,然后其后裔又从良溪村播迁珠三角各地的历史,将良溪村定性为“后珠玑巷”。从此,“后珠玑巷”在媒体上热炒起来了。连广州某大报也报道说:罗贵率众大举南迁,因为迁徙跋涉千里,一路上备受艰险。由于罗贵是首领,什么事情人们都听从他的指挥,哪怕是很小的事情,也非征得罗贵的同意不可。罗贵不胜其烦,于是当众宣布,以后一些小事情,大家可以自行决定。此后,“唔使问阿贵”,“阿贵”就是“罗贵”就流传开来。 其实,“唔使问阿贵”不是问“罗贵”,其出处何在?据查资料,有一说法是:岭南地区原为“百越”之地,唐宋以后,大量的珠玑巷南迁移民迁徙到岭南地区后,原“百越”地区的少数民族,迁居山区,人称其为“山瑶”,其成年男性,被称为“阿贵”。当时岭南的汉人贬称其“山瑶不见过马,唔使问阿贵”,讽刺他们住在山上,没有见识,有事不要去问“阿贵”。

“山瑶”的时代毕竟离我们太远,“唔使问阿桂”的俗语在广府地区广为流传,与清代的贪官“阿桂”有关。这个“阿桂”,姓李名世桂,光绪年间任广州五仙门左哨千总(武官),借守城之便,经常以诬告出入口商人为盗恐吓勒索,大发其财,再用贪污所得收买上司,官运亨通、步步高升。官至守城参将后,更加大胆,包娼庇赌无恶不作。光绪二十八年清廷准许开赌纳饷,李世桂暗中投得惠泰公司接开“闱姓”(古代赌法,以当科高中士子的姓氏为下注赌博的方法,买中高中士子的姓便赢)。这种赌法最易作弊,李世杜买通主考官,把最多人投注的热门除掉,选大冷门的姓入榜。人民知道李世桂伤天害理,罔顾士子一生苦读,无不憎之恨之。 光绪三十一年,两广总督岑春萱整肃官场,拘捕李世桂归案,一时大快人心,当时盲人歌者把此事用粤讴传唱,曲名“问阿桂”。歌词中有一句:“唔使问阿桂,阿桂如今实在凄惨!”于是,“唔使问阿桂”便成了常用语,最早为贬语,其意为某些坏事不用说,人们都知道是谁做的。后来,“唔使问阿桂”被推延到其他事。 拿“唔使问阿贵”来借题发挥的,不但现在有,早在上世纪40年代末,就有商家利用其来做广告。上世纪40年代末,廣州“風行電台”每到中午時分,播放说书名家李我主持的节目《天空小說》,该节目语言有趣传神,听众甚多。一到午饭或午茶时间,人们都争着拧开收音机听“古”。电台也不失时机地播放一些商业广告。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要数驱虫药“芝良饼”的广告:“讲古仔,讲古仔,旧时有个陈得贵,住系双门底,巨个细蚊仔,餐餐食饭唔开胃,成晚黑

百家姓

百家姓 2008年04月04日星期五18:01 【百家姓歌】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戚谢邹喻柏水窦章云苏潘葛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酆鲍史唐费廉岑薛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郝邬安常乐于时傅皮卞齐康伍余元卜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姚邵湛汪祁毛禹狄米贝明臧计伏成戴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项祝董梁杜阮蓝闵席季麻强贾路娄危江童颜郭 梅盛林刁钟徐邱骆高夏蔡田樊胡凌霍虞万支柯昝管卢莫 经房裘缪干解应宗丁宣贲邓郁单杭洪包诸左石崔吉钮龚 程嵇邢滑裴陆荣翁荀羊於惠甄麹家封芮羿储靳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乌焦巴弓牧隗山谷车侯宓蓬全郗班仰秋仲伊宫 宁仇栾暴甘钭厉戎祖武符刘景詹束龙叶幸司韶郜黎蓟薄 印宿白怀蒲邰从鄂索咸籍赖卓蔺屠蒙池乔阴郁胥能苍双 闻莘党翟谭贡劳逄姬申扶堵冉宰郦雍郤璩桑桂濮牛寿通 边扈燕冀郏浦尚农温别庄晏柴瞿阎充慕连茹习宦艾鱼容 向古易慎戈廖庾终暨居衡步都耿满弘匡国文寇广禄阙东 殴殳沃利蔚越夔隆师巩厍聂晁勾敖融冷訾辛阚那简饶空 曾毋沙乜养鞠须丰巢关蒯相查后荆红游竺权逯盖益桓公 万俟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 澹台公冶宗政濮阳淳于单于太叔申屠公孙仲孙轩辕令狐 钟离宇文长孙慕容鲜于闾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仉督子车 颛孙端木巫马公西漆雕乐正壤驷公良拓拔夹谷宰父谷梁 晋楚闫法汝鄢涂钦段干百里东郭南门呼延归海羊舌微生 岳帅缑亢况后有琴梁丘左丘东门西门商牟佘佴伯赏南宫 墨哈谯笪年爱阳佟第五言福百家姓终 【百家姓顺序】 (1)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我国新的“百家姓”顺序已经新鲜出炉。 新顺序是: 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周,吴,徐,孙,朱,马,胡,郭,林,何,高,梁,郑,罗,宋,谢,唐,韩,曹,许,邓,萧,冯,曾,程,蔡,彭,潘,袁,于,董,余,苏,叶,吕,魏,蒋,田,杜,丁,沈,姜,范,江,傅,钟,卢,汪,戴,崔,任,陆,廖,姚,方,金,邱,夏,谭,韦,贾,邹,石,熊,孟,秦,阎,薛,侯,雷,白,龙,段,郝,孔,邵,史,毛,常,万,顾,赖,武,康,贺,严,尹,钱,施,牛,洪,龚,怯。 (2)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我国新的“百家姓”顺序已经新鲜出炉。 新顺序是: 李,王,张,刘,陈,杨,黄,赵,周,吴,徐,孙,朱,马,胡,郭,林,何,高,梁,郑,罗,宋,谢,唐,韩,曹,许,邓,萧,冯,曾,程,蔡,彭,潘,袁,于,董,余,苏,叶,吕,魏,蒋,田,杜,丁,沈,姜,范,江,傅,钟,

百家姓对联姓氏对联—薛姓对联及薛姓来历

百家姓对联姓氏对联—薛姓对联及薛姓来历薛(xuē)姓出自黄帝的任姓。 得姓始祖:奚仲。 黄帝共有二十五子,分别得十二个姓,其中有一子名禺阳,因被封在任(今山东济宁市)而得任姓。 任姓传到十二世孙奚仲,在夏禹时任车正,为车的创造者,居住在薛,称为薛侯。 薛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八位的大姓,在台湾排名第六十位。 翔河东之凤;尊崇礼之师。 ——嵌薛姓名望河东郡、名堂崇礼堂。 理学名臣重望;龙门良将英风。 ——上联典指明代明代著名学者、理学家薛宣。 著有《读书录》、《从政名言》、《薛文清集》等。 下联典指唐代名将薛仁贵(614-683),名礼,绛州龙门人。 河东三凤媲美;竹邑五隽齐名。 ——上联典指唐代汾阴人薛无敬,少年时与叔父薛收及族兄薛德音齐名,当时号称河东三凤。 下联典指东晋太子少傅薛兼,竹邑人,少年时与纪瞻、闵鸿、顾荣、贺循齐名,号称五隽。 将军三箭定天下;才女一笺传古今。

——上联典指唐代名将薛仁贵。 下联典指唐代女诗人薛涛,创制深红小笺写诗,人称薛涛笺。 花笺名井香千里;竹影楼光醉一园。 ——全联典指唐代女诗人薛涛。 曾创制深红小笺写诗,人称薛涛笺。 成都望江楼公园是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的古迹和游览胜地。 面积170亩,园内岸柳石栏、波光楼影、翠竹夹道、亭阁相映,园内的崇丽阁、濯锦楼、吟诗楼枕江而立,五云仙馆、泉香榭、枇杷门巷、清婉室、浣笺亭等纪念性建筑群,布局精巧,匾联碑刻颇多。 薛涛一生爱竹,为纪念薛涛,后人在园内遍种各类佳竹,荟萃了国内外150余种竹子。 人们把这幽深如海、清趣无穷的园林,誉为竹的公园。 附:黑潭千载洁;玉泉一堆香。 ——此联为云南昆明黑龙潭畔明代学者薛尔望祠联。 薛尔望不愿称臣于清,率妻儿七人,投黑龙潭而死。 悬车宗广德;讲学绍文清。 ——此联为清代杭州知府薛时雨(1818-1885)自题联。 六代江山纵临洮;一门鸑鷟起人文。 ——此联为清代进士薛时雨自题联。 生意此时多,正光转绿萍、气催黄鸟;诗怀何处寄,是人归雁后、思发花前。

清末广东文坛四大金刚与“四大寇”

重温历史:清末广东文坛四大金刚与“四大寇”[转帖] ---------------------------------------------------------------------------------------------- 来源于:中山日报2007年3月18日第4444 期B1版 清末广东文坛四大金刚 在清朝末年,孙中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与同乡杨鹤龄、江门外海人陈少白、顺德杏坛人尢列志同道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被时人称为“四大寇”。这是稍为熟悉孙中山和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的事。但是,在清末广东文坛,有四位人物,被时人称为“四大金刚”,恐怕就不那么为人所知了。这“四大金刚”,一是番禺人蔡乃煌,一是南海人江孔殷,其余两位,都是香山人,即三乡镇之刘学询,小榄镇之钟荣光。 此四人,具有共同点,一是出身名门望族,书香世家;二是赋性聪颖,青少年时已显露出过人的文学才能,走科举之路也一帆风顺;三是浪漫不羁,好结交江湖名士;四是青年时代,他们都做过同一的“事业”———撑渡。所谓撑渡,就是在科举中替人代考,没有过硬的文才,是干不成撑渡的。 当然,“四大金刚”以后走的道路不尽相同,从这四人的经历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面临中国社会发生激烈的变革,当时的知识分子也处在斗争的旋涡之中,思想和经历都显得异常复杂。本文仅介绍两位香山人刘学询和钟荣光。 经历独特的刘学询 刘学询,字问刍,号耦耕,香山县三乡人。1860年出生,为名将后裔。光绪十二年(1886),刘学询考中进士,在吏部“待分配”好几年,见没有升官的希望,便毅然在广州包办“闱姓”(“闱姓”是晚清两广地方利用科举考试进行赌博的一种方式),从此成为腰缠万贯的富翁,一时声名鹊起,被人称为“刘三国”,即“文可华国,富可敌国,妾可倾国”。刘学询颇有壮志雄心,一心想反清复明,由自己来当皇帝。1893年与孙中山结识,两人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想推翻清朝,因而在政治上结成了联盟。 1899年,刘学询奉清廷命赴日本瓦解维新派势力,与孙中山秘密会面。后任两广总督李鸿章幕僚,想促使李鸿章与孙中山联合,实行两广独立,结果不成功。又想借清廷之手,杀死康有为、梁启超。结果遭到康、梁的嫉恨。梁启超委托澳门总局的陈士廉与麦孟华,然而却迟迟没有动手。梁启超对此极其不满,指责澳门总局“何以数月以来,无一毫动静”,并指示不惜赏金,招募可用之人,以完成刺杀任务。澳门总局在梁启超的催促下,也积极寻找各种机会以刺杀李鸿章与刘学询,根据梁启超的指示,先行刺杀刘学询。终于找到了一个绝好的机会。1900年4月24日,刘学询从澳门返回广东,刚到广东口岸,保皇党的刺客已经得到情报,守候多时,见刘学询刚登岸,突然拔出手枪,照准刘学询的胸口开了枪,刘学询当场血流不止,送往西医就诊。刘学询也算是大难不死,因为衣服穿得较多,子弹打得不算太深,没有构成致命伤,但也足以使其胆战心惊了。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刘表示协助向外国借款,帮助南京临时政府,但亦未成功。其后,刘学询也未能在国民政府中谋得一职。刘学询几次谋事不成,遂心灰意冷,急流勇退,把全部精力投向在杭州西湖畔建私家别墅———西里湖丁家山前隐秀桥西的“水竹居”,俗称刘庄,占地36公顷。背山濒水,环境幽静。庄园建筑豪华,陈设古朴别致,为西湖第一名园。建国后,刘庄被政府接管,称“西湖宾馆”,80年代改建为“杭州西湖宾馆”。同时,刘学询还在上海开设大钱庄。1936年,刘学询逝世,但其晚年的情况不详。 刘学询是清末民初一位神秘人物,经历独特,多彩多姿,极具争议性。

《百家姓》

《百家姓》 赵zh ào 钱qi án 孙s ūn 李l ǐ 周zh ōu 吴w ú 郑zh ang 王w áng 冯f ?ng 陈ch ?n 楮c h ǔ 卫w ai 蒋ji ǎng 沈sh ěn 韩h án 杨y áng 朱z h ū 秦q ín 尤y ?u 许x ǔ 何h ? 吕l ǚ 施s h ī 张zh āng 孔k ǒng 曹c áo 严y án 华h u á 金j īn 魏w ai 陶t áo 姜ji āng 戚q ī 谢x i a 邹z ōu 喻y ù 柏b ǎi 水shu ǐ 窦d ?u 章zh āng 云y ún 苏s ū 潘p ān 葛g ě 奚x ī 范f àn 彭p ?ng 郎l áng 鲁l ǔ 韦w ?i 昌ch āng 马m ǎ 苗mi áo 凤f ang 花h u ā 方f āng 俞y ú 任r an 袁yu án 柳l i ǔ 酆f ēng 鲍b ào 史s h ǐ 唐t áng 费f ai 廉li án 岑c ?n 薛x u ē 雷l ?i 贺h a 倪n í 汤t āng 滕t ?ng 殷y īn 罗l u ? 毕b ì 郝h ǎo 邬w ū 安ān 常ch áng 乐l a 于y ú 时s h í 傅f ù 皮p í 卞bi àn 齐q í 康k āng 伍w ǔ 余y ú 元yu án 卜b ǔ 顾g ù 孟m ang 平p íng 黄hu áng 和h ? 穆m ù 萧xi āo 尹y ǐn 姚y áo 邵sh ào 湛zh àn 汪w āng 祁q í 毛m áo 禹y ǔ 狄d í 米m ǐ 贝b ai 明m íng 臧z āng 计j ì 伏f ú 成ch ?ng 戴d ài 谈t án 宋s ?ng 茅m áo 庞p áng 熊xi ?ng 纪j ì 舒s h ū 屈q ū 项xi àng 祝z h ù 董d ǒng 梁li áng 杜d ù 阮ru ǎn 蓝l án 闽m ǐn 席x í 季j ì 麻m á 强qi áng 贾j i ǎ 路l ù 娄l ?u 危w ēi 江ji āng 童t ?ng 颜y án 郭g u ō 梅m ?i 盛sh ang 林l ín 刁di āo 锺zh ōng 徐x ú 丘q i ū 骆l u ? 高g āo 夏x i à 蔡c ài 田ti án 樊f án 胡h ú 凌l íng 霍h u ? 虞y ú 万w àn 支z h ī 柯k ē 昝z ǎn 管gu ǎn 卢l ú 莫m ? 经j īng 房f áng 裘q i ú 缪m i ù 干g àn 解j i ě 应y ìng 宗z ōng 丁d īng 宣xu ān 贲b ēn 邓d ang 郁y ù 单d ān 杭h áng 洪h ?ng 包b āo 诸z h ū 左z u ǒ 石s h í 崔c u ī 吉j í 钮n i ǔ 龚g ōng 程ch ?ng 嵇j ī 邢x íng 滑h u á 裴p ?i 陆l ù 荣r ?ng 翁w ēng 荀x ún 羊y áng 於y ū 惠h u ì 甄zh ēn 麹q ū 家j i ā 封f ēng 芮r u ì 羿y ì 储c h ǔ 靳j ìn 汲j í 邴b ǐng 糜m í 松s ōng 井j ǐng 段du àn 富f ù 巫w ū 乌w ū 焦ji āo 巴b ā 弓g ōng 牧m ù 隗w ěi 山sh ān 谷g ǔ 车c h ē 侯h ?u 宓m ì 蓬p ?ng 全qu án 郗x ī 班b ān 仰y ǎng 秋q i ū 仲zh ?ng 伊y ī 宫g ōng 宁n íng 仇ch ?u 栾lu án 暴b ào 甘g ān 斜x i ? 厉l ì 戎r ?ng 祖z ǔ 武w ǔ 符f ú 刘l i ú 景j ǐng 詹zh ān 束s h ù 龙l ?ng 叶y a 幸x ìng 司s ī 韶sh áo 郜g ào 黎l í 蓟j ì 薄b áo 印y ìn 宿x i ǔ 白b ái 怀hu ái 蒲p ú 邰t ái 从c ?ng 鄂a

百家姓对联:项姓对联及项姓来历

百家姓对联:项姓对联及项姓来历 项(xiàng)源出有二:1.出自芈姓,为楚国王族后裔。 春秋时期,楚国公子燕受封于项城(今河南省项城县),建立了项国。 其子孙遂以国名项命姓,称项姓。 2.周代有项国,其地在今河南项城一带。 项国是周的同姓(姬姓)诸侯国,项国国君的子孙便以国名为姓,称项氏。 源承芈姓;望出辽西。 ——全联典出项姓的源流和郡望。 雄为西楚伯;才作圣人师。 ——上联典指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项羽,自称西楚霸王。 下联典指春秋时神童项橐,相传七岁时与孔子辩难,使孔子窘困。 后世称为圣人之师。 芳名临海诗人赞;礼让清溪世代传。 ——上联典指元代诗人项桐,临海人。 工诗,有《可立集》。 下联典指项姓名人项思教。 居家敦礼让,有万石家风之誉。 裁月情思长放彩;行文草楷永留芳。

——上联典指明代女诗人项兰贞,黄卯锡妻。 有诗作《裁月》、《云露》。 下联典指明代文学家、书法家项元淇,别号少岳。 工诗古文辞,小楷严整,尤善草书,有《少岳山人集》。 附:天是低昂龙虎气;雌雄争战帝王才。 ——此联为江苏省徐州市项羽祠联。 鹿野沉舟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嵊空。 ——此联为安徽省和县乌江镇项王祠联。 打天春梦少成佛;乱写秋山老画师。 ——此联为清代名人曾衍东赠项果园(浙江省永嘉人)联。 颖悟奇童,堪作圣人师表;文章名世,可为天下儒宗。 ——佚名撰项姓宗祠联。 上联典指项橐下典。 下联典指明代进士项煜事典。 群家夙号多才,竟这般闻望隆崇,直欲逢人天下说;往事都堪借鉴,到那个功名际会,休教衣锦夜间行。 ——沈嵩甫为安徽省松县县城项氏宗祠撰联。 【对联故事】——《项刘斗联》相传某地有两个村庄,一是刘姓,一是项姓,中间隔着一条河。 刘项两村人老死不相往来,但就是相互斗联不止。 每年的秋季将对联悬挂于村口,无非都是抬高自己,贬低对方之

关于双氏宗祠对联大全

关于双氏宗祠对联大全 双氏宗祠四言通用联 望出天水; 源自蒙域。 ——佚名撰双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双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守争瀛吕; 德被河梁。 ——佚名撰双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人双子符,任刺史,瀛州、吕州百姓跪伏在宫殿前争着请他去做官。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人双士洛,任梁州刺史,与河州刺史双弥周,都有德政,深得民心。 双氏宗祠六言通用联 宋代庆历进士; 清朝乾隆提督。 ——佚名撰双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庆历进士双渐,无为人,博学能文,历知本军和汉阳,吏民见思,有古循吏风。下联典指清代乾隆提督双林,满面州正红旗人。 双氏宗祠七言通用联 天长地久恩爱厚; 水秀山明脉源长。 ——佚名撰双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双姓望族居住地“天水”二字的嵌字联。 双氏宗祠十言通用联 德被群黎,瀛台互相争请;

惠施兆姓,河梁各荷獭 ——佚名撰双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名人双子符事典。下联典指魏代名人双士洛事典。 拒潢池之弄兵,足觇干力; 师紫阳而受业,雅著循声。 ——佚名撰双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朝宋随郡人双泰贞,有干力(堪任其事的能力)。大将沈攸之镇守荆州时, 召集四方才俊,双泰贞不肯去。后来他到江陵经商,被强留下来任队副,不几天又逃走。 沈攸之派二十骑兵甲追赶,他杀了几个人,其余的不敢近前。追者把他母亲接到军营,他 这才归队。沈攸之也不怪罪他,还称他是孝子,又赐他一万钱,任为队主。“潢池弄兵”,指造反。“潢池”,借指皇室。下联典指宋代为人人双渐,曾跟从朱熹(紫阳先生)学习, 庆历年间进士,官汉阳知府。博学能文,为政平和,吏民称他有古代循吏(奉职守法的官吏)之风。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