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创作年表

合集下载

关于老舍的作品有哪些?

关于老舍的作品有哪些?

老舍的作品有哪些?关于老舍的作品有哪些?老舍致力于文学的普及和曲艺的改造,是民间曲艺改革的一位先驱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老舍的作品,一起来看看吧。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文学概论讲义》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的代《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残雾》(话剧)1940,商务《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惶惑》(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偷生》(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月牙儿集》(短篇小说集)l948,晨光《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老舍选集》1951,开明《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老舍短篇小说》19567,人文《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茶馆》(话剧)1958,戏剧《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正红旗下》(长篇小说,遗著,未完)《我这一辈子》(中篇小说)《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老舍新诗》1983,花山《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老舍散文》1984,百花《老舍经典作品选》2002,当代世界《草原》未知知识扩展:老舍的作品风格创作题材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

老舍

老舍

3、浓烈的京味儿 “京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取材充分表现北京地域文化特色,包括风俗的描写 老舍从选材、语言、风俗等方面均体现了北京 二是对北京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如规矩、礼仪、 的地域文化特色,具有较高的民俗学价值,而且他 “官样”的体面、排场、气派和礼仪,追求懒散、谦和 还对北京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有所揭示 温厚、精致的生活等等。注意老舍在《四世同堂》等作 地 品中对“北京文化”的批判所表现出的情感上的矛盾以 人 文 自 及“挽歌情调” 域 文 化 然 文化 三是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成功地把 景 心 景 语言的文学性与通俗性统一起来 观 理 观 四是带有北京市民文化烙印的幽默和趣味,一方面来自 狄更斯等英国作家的影响;另一方面来自北京皇都文化 所孕育的市民性格
二、骆驼祥子形象
1、祥子的性格及其变化
早 期
勤劳朴实 热情善良
后 期
自甘堕落 恶习满身
狭隘保守
2、祥子希望、追求、奋斗、挣扎、失败、堕落的悲剧命运 自身性格与社会环境的差异 3、祥子悲剧的原因 4、祥子形象的意义 黑暗的社会现实 缺乏反抗精神
对旧社会的控诉
对个人奋斗道路的批判
三、虎妞形象 1、家庭传给她好逸恶劳、善玩心计等市侩习气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长 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 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 驼样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 《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 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 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 《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 《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老舍的作品有哪些

老舍的作品有哪些

老舍的作品有哪些老舍(1899年-1966年)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被誉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其众多的作品中,尤以他的戏剧作品最为著名,被广泛演绎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老舍的一些主要作品,包括《骆驼祥子》、《茶馆》、《雷雨》和《四世同堂》等。

《骆驼祥子》是老舍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小说以1920年代北平的社会背景为背景,通过讲述农民工骆驼祥子的命运,展现了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丑恶。

祥子是一个力求通过摆脱贫困的个人努力来改变命运的年轻人,但在现实中,他不断遭受着挫折和打击。

这部小说生动地刻画了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对社会现实进行了犀利的批判。

《茶馆》是老舍创作的一部话剧,被誉为中国话剧的经典之作。

该剧以晚清末年至民国初年的北京一家茶馆为背景,通过展示茶馆主人贾三灌醉后的幻觉,渲染了那个时代社会骚乱的氛围和人民的命运。

剧中塑造了一系列丰满生动的角色形象,带给观众一种深刻的戏剧体验。

《茶馆》通过对各个社会群体和人物的描绘,犀利地批判了封建官僚的腐败和社会的不公。

《雷雨》是老舍创作的一部话剧,该剧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剧中的故事设定在军阀混战、社会动荡的年代,通过展现一个小城市上流社会家庭的风云变幻,揭示了人性的丑陋和道德底线的崩溃。

剧中的角色形象鲜明而富于冲突,剧情跌宕起伏充满张力,其中雷峰、刀妹、教授等人物形象更是成为了中国话剧艺术中的经典形象。

《雷雨》不仅在情节上引人入胜,同时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腐败、封建礼教进行了深入而尖锐的批判。

《四世同堂》是老舍创作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是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的北京胡同为背景,通过讲述一个传统四合院里三代人的生活故事,展现了中国封建家庭的团体生活和个人命运的纠葛。

小说以细腻入微的描写和人物塑造,勾勒出了一个家族内部关系的错综复杂、喜怒哀乐的生活画面。

《四世同堂》以其真实的情节和对传统家庭关系的深入思考,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老舍》复习资料

《老舍》复习资料

1、1934年出版第一个短片小说集《赶集》;1935年出版第二个短片小说集《樱海集》;第三个短片小说集《蛤藻集》;第四个短片小说集《火车集》;最后一个小说集《贫血集》结集于1944年。

2、散文---1934年4月出版第一部《老舍幽默诗文集》。

3、抗战期间老舍的散文主要发表在《大公报》《新民报晚刊》。

4、《我热爱新北京》是老舍回国后创作的第一篇散文。

5、抗战爆发前的1930年到1937年间;这期间老舍在《文学》《文学史代》《宇宙风》发表13篇杂文。

6、抗日战争期间1937男到1945年;这期间老舍在《抗战文艺》《文艺青年》《大公报》上发表。

7、新中国成立前的抗战戏剧(1939-1945)共9个多幕剧;《残雾》(1940年,四幕剧)、《国家至上》(1940年,四幕剧)、《张自忠》(1941年,四幕剧)、《面子问题》(1941年,四幕剧)、《大地龙蛇》(1941年,三幕剧)、《归去兮来》(1942年,四幕剧)、《谁先到了重庆》(1943年,四幕剧)、《桃李春风》(1943年,四幕剧)、《王老虎》(1943年,四幕剧)。

8、英雄形象:成长中的民族英雄,四幕剧《国家至上》中的张子清。

汉奸---金四把。

9、汉奸形象:《国家至上》中金四把;《张自忠》里面的墨子庄;《谁先到重庆》中贪财好色的胡继江、管一飞;《桃李春风》中的胡力庵;《面子问题》的童景铭;讽刺戏剧《残雾》中的洗局长。

10、写曲艺女艺人翻身得解放的《方珍珠》,写“五反”运动的三幕剧《春华秋实》;抨击政治不法行径的《西望长安》;歌颂“大跃进”的《红大院》;歌颂新中国成立后妇女新风姿的《女店员》;以及反映建筑业青年工人事迹的《青年突击队》等。

11、三起三落:一起:《方珍珠》《龙须沟》的高起点收获。

一落:《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等的政治苦果。

二起:1956年《茶馆》的高峰再造。

二落:《红大院》《女店员》的在陷旋涡。

三起:《神拳》等多形式剧作的崛起。

三落:未完成的《正红旗下》。

老舍简介与主要作品。概述

老舍简介与主要作品。概述

9
老舍在文史上的重要贡献ຫໍສະໝຸດ (1)首先,老舍对底层市民社会的描写与他的独特人生 经历是密切相关的,由于他自身就是底层市民,与底 层市民的关系是天然的。因此他在创作中描写的是他 所熟悉的生活,投入了自身的生活感受。
(2) 其次,老舍对底层市民社会的描写,并不是单纯 描写底层社会,而是始终有一种深切的眼光,有一种 忧虑,有一种思考,展示了对民族命运的关注。(3) 第三,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贡献了一个底层市民人物 形象的系列。
6
(3)40年代以后,有长篇《火葬》、 《四世同堂》(由《惶惑》、《偷生》、 《饥荒》三部组成)、《鼓书艺人》等 问世,这些作品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 语言风格等方面都显示出进一步的成熟 与突破,标志着老舍小说创作的深入发 展。
7
老舍创作的艺术特色与审美追求
(1)老舍出身平民,了解平民,始终为反映社会底层平 民的命运而创作,从《老张的哲学》到《骆驼祥子》 再到《四世同堂》,平民世界是老舍创作的主要内容 和基本画面。 (2) 老舍特别热爱北京,大多作品以北京为背景。作 品具有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以地道的北京方言土语 为语言表现形式,使他的创作显示出特有的民族特色, 因而在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对底层市民社会的描写是老舍在文史上的重要 贡献,其重要价值体现在:
10
关于老舍的评价
老舍是一位注重实际生活体验的作家,他生在北 京,长在北京,对北京市民生活有深刻的体验和理解, 因而他的创作,带有鲜明的北京地方色彩,即浓郁的 “京味儿”。老舍的市民小说,以写北京市民生活为 基点。他的创作,以北京为中心,他的作品,写的是 北京人,记的是北京事,给的是北京景,说的是北京 话,从题材内容到语言形式,里里外外都透出“京味 儿”,地域色彩极为浓郁,京都文化蕴涵极深,这正 是老舍的创作个性所在。由于老舍本身即北京市民一 分子,由于他对北京市民生活深切的体验和文化心理 乃至哲学层面的理解,因而老舍的“京味儿”便具有 了市井味、现代性和写实化等诸多独特风韵,使之独 步文坛,独领风骚。

老舍生平年表

老舍生平年表

1946年3月老舍与曹禺到美国后被安排在华盛顿来世礼宾馆(Leclie House)休息。
1946年4月起老舍与曹禺住纽约塔夫脱大饭店。
1946年9月至10月老舍住萨拉托加。斯普林(Sayatoga Springs)的雅斗(Yaddo)此,其间经常与史沫特莱会晤。
1937年8月中旬至11月中旬老舍回齐鲁大学任教,住济南齐鲁大学内常柏路2号,老舍的家属于1938年秋迁离。
1937年11月15日为奔赴国难,老舍于离开济南的妻小,18日抵达汉口。与何容、老向、赵望云等同住于武昌千户街福音堂冯玉祥的公馆,共同从事宣传抗战的通俗文艺创作。
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于在汉口召开。到会100余人。会议上午在商会大礼堂举行,中午在普海春餐厅聚餐,下午在普海春餐厅继续举行,至5时左右散会。会议通过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会章和成立宣言,标志着中国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老舍是大会主席团成员和理事选举的监票人。在会上,老舍宣读了他与吴组缃起草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并即兴赋七律《贺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会后,老舍当选为理事。同年5月16日老舍在《宇宙风》发表散文《记文协成立大会》详细记录了大会的经过情形。
1946年3月应美国国务院之邀,老舍和曹禺于赴美讲学,老舍逗留至1949年11月。此间,老舍在美国各地的讲演中对中国的现代文学等进行了介绍,并对美国的文学、社会现状进行了考察,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第三部《饥荒》和长篇小说《鼓书艺人》并协助译者将《四世同堂》《鼓书艺人》等作品译成英文。此外,还曾就《骆驼祥子》的英译和盗印问题对伊文。金进行了诉讼并且胜诉。
1940年夏天老舍迁居坐落在重庆郊区陈家桥的冯玉祥公馆,创作了长诗《剑北篇》、话剧《张自忠》等。

老舍

老舍

(老舍在南开)
1924年 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 讲师,1929年离开。
(1928年老舍在英国)
1930年至抗战爆发前,老舍执教 于济南齐鲁大学与青岛山东大学。
先后创作《猫城记》、《离婚》、 《牛天赐传》、《骆驼祥子》、 《文博士》、《大明湖》6部长篇。
(老舍与胡綦青女士的结婚照)
1937年—1949年是老舍创作的又一阶段。
沙子龙形象的意义: 他的无奈和无力象征曾经繁荣无比 的中华民族在世界列强面前的贫弱,沙 子龙的困惑和绝望也代表了这一时期中 国人普遍的复杂心理,中国人千年形成 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一夜之间就完全 颠覆了
三、思想内容
• 三个人物形象的意义: • 问题5 你对沙子龙这个人物持什么态度? • 沙子龙:急剧变化时代的落伍者,有本事却 已过时,清醒、精明但是狭隘、保守,失望 而又孤芳自赏。 • 王三胜:灰色、浮浅的城市下层人物。芸芸 众生中的常见者,但也不是坏人。 • 问题6 如何评价孙老者这个人物? • 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看法。只要从作品情节出 发,不同的见解都能够成立。
本文作者想说的: 中国文化需要传承,包括中国武术在 内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 没有精神世界的信仰和希望的民族是站 不起来的。但王三胜和孙老头的肓目以 及沙子龙的悲观都不可取,正视中国传 统文化中落后的一面,但也不能完全舍 弃。
四、艺术特点
• 1、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使之各有个 性而又相互映衬。 • 2、结构看似疏散,实则严谨。(中间 花较多篇幅写王和孙,实际上还是为塑 造主要人物沙子龙服务。) • 3、白描手平与创作道路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洲旗人,1899年出生于北京。 家境清贫,因此熟悉北京底层民众的 生活。北京成了他日后创作最重要的主题词, 形成“京味创作”风格。

老舍生平年表

老舍生平年表

老舍生平年‎表---‎-----‎-----‎-----‎-----‎-----‎-----‎-----‎-----‎-----‎-----‎-----‎-----‎-----‎-----‎-----‎--‎发布时间:‎2009年‎02月04‎日 19时‎07分‎来源:首‎都图书馆‎‎‎1929‎年老舍住伦‎敦南部的斯‎特里特汉姆‎(Stre‎a tham‎)区蒙特利‎尔路(Mo‎n trel‎l Roa‎d)31号‎。

后老舍在‎散文《我的‎几个房东》‎中对这一段‎生活有所记‎述。

‎ 19‎29年秋至‎1930年‎2月底老舍‎离开伦敦后‎曾在新加坡‎滞留。

其间‎担任中学教‎师,并着手‎进行《小坡‎的生日》的‎创作。

‎ 1‎930年7‎月起至19‎34年7月‎老舍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文学主‎任兼文学院‎文学教授,‎讲授《文学‎概论》《小‎说作法》等‎课程。

其间‎完成了长篇‎小说《大明‎湖》《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短篇‎小说集《赶‎集》和《老‎舍幽默诗文‎集》的创作‎1930年‎7月至19‎31年暑假‎老舍居住于‎齐鲁大学办‎公楼二楼西‎头朝南第一‎间。

办公楼‎坐落于齐鲁‎大学“校友‎门”(现山‎东医学院的‎牌楼式校门‎)内东侧。

‎为青灰色砖‎石结构,包‎括地下室共‎分三层。

其‎间老舍完成‎了长篇小说‎《大明湖》‎的创作。

‎‎1932年‎7月至19‎34年9月‎老舍与胡絜‎青结婚后居‎住于济南南‎新街54号‎,直至去青‎岛山东大学‎任教。

坐落‎于齐鲁大学‎以北,现门‎牌为58号‎。

长女舒济‎出生于此。

‎在这里,老‎舍写下了《‎猫城记》《‎离婚》《赶‎集》《老舍‎幽默诗文集‎》等作品,‎还编写了《‎文学概论讲‎义》。

‎ 1‎934年秋‎至1936‎年7月老舍‎在山东大学‎中国文学系‎任教授,主‎讲《欧洲文‎艺思潮》《‎外国文学史‎》《高级作‎文》等课程‎。

其间完成‎了短篇小说‎集《樱海集‎》的创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舍创作年表
1899年
2月3日生于北京。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

1913年
夏考入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
本年毕业后被派任方家胡同小学校长。

1920年
12月被任命为教育部通俗教育研究会会员。

1922年
上半年受洗礼加入基督教。

9月在南开中学教国文。

1923年
1月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发表于《南开季刊》第2、3期合刊,署名舍予。

1924年
9月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教师。

1926年
7月始《老张的哲学》(长篇)连载于《小说月报》第17卷第7—12号。

192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27年
3月始《赵子曰》连载于《小说月报》第18卷第3—8、10—11号。

1928年4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29年
5月始《二马》连载于《小说月报》第20卷第5—12号。

1931年
4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夏离英回国,途中在新加坡滞留半年,任中学教员。

1930年
春离新加坡回国。

7月任山东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文学主任,兼文学院教授。

主办《齐大月刊》。

1931年
年初与胡絜青女士结婚。

1月始《小坡的生日》连载于《小说月报》第22卷第1—4号。

1934年
7月由生活书店出版。

1932年
8月始《猫城记》连载于《现代》第1卷第4期至第2卷第6期。

1933年8月由现代书局出版。

1933年
8月《离婚》由良友图书公司出版。

10月短篇小说《微神》发表于《文学》第1卷第4号。

1934年
9月受聘青岛山东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师(1935年转聘教授)。

同月《赶集》(短篇集)由良友图书公司出版。

1935年
春酝酿写《骆驼祥子》。

4月短篇小说《月牙儿》发表于天津《国闻周报》。

6月散文《想北平》发表于《宇宙风》第19期。

8月《樱海集》(短篇集)由人间书屋出版。

1936年7月辞去山东大学教职,从事专业写作。

9月始《骆驼祥子》连载于《宇宙风》第25—48期。

1939年3月由人间书屋出版。

11月《蛤藻集》(短篇集)由开明书店出版。

1937年
8月因战事和经济困难所迫,重回济南齐鲁大学任教。

11月济南失陷前夕,只身奔赴武汉。

1938年
3月27日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

1938年3月27日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

7月随“文协”迁往重庆。

1939年
6月随慰劳总会北路慰问团去西北,曾到陕甘宁抗日根据地。

1944年
4月“文协”为老舍创作二十周年举行了纪念会,《新华日报》发表短评《作家的创作生命——贺老舍先生创作廿周年》。

11月始《惶惑》(《四世同堂》第一部)连载于《扫荡报》11月10日至1945年9月2日。

1946年1月由良友复兴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1946年
3月接受美国国务院邀请,与曹禺赴美讲学一年,期满继续留美。

11月《偷生》(《四世同堂》第二部)由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1947年
1月《我这一辈子》由惠群出版社出版。

4月《微神集》由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1948年
9月《月牙集》由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12月《老舍戏剧集》由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1949年
12月接国内郭沫若等三十多位文坛友人信后决定回国,
10月13日离美,
12月9日抵天津。

本年在美国完成《鼓书艺人》。

1950年
3月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成立,当选为副理事长。

5月北京市文联成立,当选为市文联主席。

同月始《饥荒》(《四世同堂》第三部)连载于《小说》第4卷第1—6期。

9月始《龙须沟》(三幕话剧)连载于《北京文艺》第1卷第1—3期。

1951年
1月由北京大众书店出版。

1951年
12月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荣誉奖状。

1953年
10月当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1957年
7月《茶馆》(三幕话剧)发表于《收获》第1期。

1958年6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1966年
8月24日受迫害,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参考资料:
钱理群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