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作品的艺术特色
老舍小说创作的特色

老舍小说创作的特色|
一|、浓郁的京味儿。
老舍描绘北京的大杂院儿、小茶馆、狭窄的胡同和热闹的庙会,各种山水胜景在老舍笔下成了一张张色彩鲜明地图画,充满了诗意美。
同时,对北京特有的风俗民情的描绘,像繁缛的规矩礼节,办婚丧大事的讲究排场图阔气,“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的生活方式,还有一些节令习俗,等等,都为其作品增添了浓厚的北京味。
二、形象鲜明的市民王国。
老舍创造的最能显示市民社会丰富性的,是其作品提供了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的中下层市民形象。
如车夫、艺人、暗娼、巡警、职员、游手好闲的八旗子弟和为非作歹的洋奴汉奸。
三、文化审视和社会批判相融合的思想意蕴。
老舍不善于从政治角度审视社会,而善于对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性格进行文化的审视和批判,他批判了市民人物敷衍、苟且、安分守己、软弱胆怯、自我封闭和眼光狭隘的弱点,同时也在这些人身上发现了善良不屈和坚忍不拔的秉性。
四、小说文体的创新。
老舍创作了多种多样的文体,有长篇,中篇,短篇,有写实小说,有抒情小说,讽刺小说,有童话,寓言,传记体小说,还有意识流小说。
五、小说语言的地域风味。
其语言风格是俗白,简练,纯净,生动,又风趣幽默。
老舍作品的艺术特色

老舍作品的艺术特色老舍作品主要有四个艺术特色:一、语言幽默。
老舍开始创作时,抱有"不管是谁与什么吧,反正要写得好笑好玩","立意要幽默"(《我怎样写〈赵子曰〉》)的态度。
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幽默讽刺的笔调。
他是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幽默作家之一,一度还有"幽默大师"、"笑匠"之称。
他的早期作品中夹杂一些纯粹为了逗笑、缺少思想意义的穿插。
他那"我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的性格,使他的讽刺,缺乏鲁迅的冷峻和锋利,更多一些温情和轻松,由此形成他的独特的幽默风格。
从30年代中期起随着对于国家的灾难和生活的严酷有了更多的体验,老舍的笔调变得激愤严肃起来,幽默不再是他大部分作品的基调,为人称道的也不再都是幽默作品,但在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中,仍然经常出现机智俏皮的语言,将嬉笑怒骂融合在一起的笔墨,使人发笑或者哭笑不得,有时还会催人泪下,或者发人深思。
后期作品中,作家让不少人物笑着向昨天告别。
所有这些,都具有一种内在的妙趣——升华了的幽默。
二、京味十足。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
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
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
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
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
老舍的写作特点及风格

老舍的写作特点及风格一、老舍的写作特点老舍一生因为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他的文学作品源于老百姓的生活,写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手法简单明快,情节有自然流顺,语言质朴自然,充满幽默诙谐,颇具文学性和艺术性。
1、刻画人物性格优美生动老舍的作品大量运用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把人物的性格、品行、本质及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由于老舍的笔下的人物朴实亲切,看似简单,实则又具有深刻的内涵。
2、反映社会生活真实老舍以“活动描写”、“人物对白”、“人物心理描写”等作说,真实的描写当时社会中人物的生活,表现了他们生活中的苦乐,工作中的艰辛,家庭中的欢乐,老舍看似平淡的文字,却是一派热烈的活动气氛。
3、文学手法具有艺术性老舍有着独特的文学手法,他穿插说笑、调侃及幽默,语句变化自如,抒发了热情会友的情感,常用仿古文,对比文,有言尽意的运用语言,使得文章颇具艺术性。
4、独特的风格流畅有自然老舍的文章风格温和,文情并茂,文笔流畅自然,把原始中国文化和现代思想完美结合起来,新的文化思想在文字中被以有趣、温馨的方式体现出来。
二、老舍的风格老舍的作品通常以典型的情景描写开头,接着主要人物的思想、行动,最后取得生动的结果,以抒发特定情绪的温馨而又具有艺术性的语言和风格,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传统特色。
1、冷嘲热讽式幽默老舍的叙事风格常涉及生活,他采用冷嘲热讽式的幽默,对作品里的人物的性格、行为及言行,以及社会上的现象,进行了调侃与批评的同时,勿忘把人物的精神内核及行为原理描述出来,及表达风趣的言语和手法,把一种新的文学生活态度和文艺风格表达出来。
2、人物形象的显现老舍的文学形象丰富且耐人回味,尤其是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看出老舍借助文学的手段,把人物形象的复杂内涵表现出来,使人物们更加生动、真实,从而使文学作品的价值倍增。
3、社会生活的描绘老舍对社会生活的描绘非常了得,他采用简单而生动的笔触,真实地描述老百姓的生活,表达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图解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给读者以真实的视角,使思想更为深刻。
简述老舍作品的特点

简述老舍作品的特点老舍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主要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其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建国后,老舍创作了大量的戏剧作品,其中《龙须沟》《茶馆》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其作品的主要特点有:(1)写北京,写北京的变化是老舍戏剧创作的重要内容老舍生在北京,熟悉北京,对北京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自他从事写作生涯以来,写过不少以北京为背景的作品,而解放了的北京日新月异,老舍自然要写出这些变化。
《方珍珠》《全家福》《茶馆》等这些剧作忠实而多方面的记录下北京社会的历史变迁和革命性变化,抒发了“我爱新北京”的真挚情怀,歌颂了党和人民政府。
(2)懂得辩证法,笔下的人物都是活生生的真人老舍笔下的人物都不是那种脸谱式的,而是活生生的真人。
《龙须沟》里的刘巡长,《茶馆》里的秦仲义、松二爷等都不是戏里的主角,但老舍写出了他们的个性,写出了他们好与坏两方面的思想,赋予他们艺术生命,所以令人难忘,并且置信不疑。
再如老舍刻画了不少妇女形象,但都以不同的出身、经历、性格活跃在舞台上,互不雷同,不会为人们所混淆。
《女店员》里的齐母和《龙须沟》里的王大妈,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受习惯势力影响很深的家庭妇女,在对待女儿的问题上,想法和做法却截然不同。
(3)写了不少民族风味的戏剧,成功塑造出人物的民族性格老舍早年研究过“国民性”的问题,对中国人民性格的优劣,有着十分清晰的了解。
如从《方珍珠》里的破风筝、白花蛇、方珍珠,《龙须沟》里的程疯子、赵老头、程娘子,《全家福》里的李珍桂,《茶馆》里的常四爷、王利发、康顺子,《神拳》里的高永义、冯铁匠、高大嫂、高秀才等人物身上,看到了中国人民所特有的那种吃苦耐劳、忠厚善良、不畏暴*强、乐于助人、勇于进取的精神和品德。
(4)戏剧靠人物取胜而不是靠情节取胜在《龙须沟》《茶馆》等剧中,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贯串到底的事件和戏剧冲突,人物也不是一两个,而是十几个,几十个,特别是《茶馆》,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四十多个,很难说谁是主角。
《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具有以下艺术特色:
1. 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
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北京市的底层人民为主要背景,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特征。
作者通过对人物形象、场景和语言的刻画,演绎出贫苦人民的生存状况和社会阶层间的矛盾冲突。
2. 塑造了深刻的人物形象。
小说主人公骆驼祥子是一个富有感染力和代表性的形象,他是一个充满向上力量的人物,具有坚强、敏感、善良、开朗等多种性格特点,也有着人类中存在的弱点和缺点。
其他人物形象也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各具代表性,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内部世界和生存境遇。
3. 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考。
小说表达出对人类生存和命运的思考,对人的欲望、信仰、决策、道德和社会规范等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
作者通过对自然、社会、人类存在等问题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注和思考。
4. 采用了语言和风格的现实主义手法。
作者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语言干净利落,真实地反映了小说背景下的生活和环境。
同时,作者在语言中加入了北京方言和口音,为小说增加了本土性的特点,让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气息和文化背景。
总而言之,《骆驼祥子》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文学艺术风格,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
老舍的创作风格

老舍的创作风格引言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庆春,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剧作家和文化名人。
他的作品以细腻真实的描写、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而著称。
本文将探讨老舍的创作风格,以分析他在文学领域的独特贡献。
真实与生活的写照1. 角色鲜活•老舍的作品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明确的特点和独特的个性。
他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话来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通过塑造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他成功地将他们融入到生活中,使读者能够与他们产生共鸣。
•例如,在《骆驼祥子》中,舍弟的形象深入人心。
他是一个聪明机智、有着不屈意志的穷小子,他的形象代表了那个时代底层劳动者的价值观和梦想。
2. 社会观察与批判•老舍是一位犀利的社会观察家。
他敏锐地捕捉到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弱点。
•在《茶馆》中,老舍通过描绘一个北京茶馆的生活场景,展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官僚主义的丑恶。
他通过剖析人们的交往方式、底层百姓与权贵之间的矛盾冲突,深刻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形式与语言的运用1. 白描与细腻描写•老舍的作品以白描和细腻的描写为特色。
他运用精确的语言和独特的观察力,将生活的细节展现给读者,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情感的冲突。
•在《四世同堂》中,老舍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家四代同堂的生活场景。
他通过对家人之间的相处和沟通的描写,展示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深刻地抒发了对家庭和传统价值观的思考。
2. 看似简单的对话•老舍的对话简单明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思想。
他善于透过人物形象的对话,展示出人们在特定环境下的思考和反应,从而更加生动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在《龙须沟》中,老舍通过一对老夫妻之间的对话,展现了他们对儿子脱离他们父母传统观念的不满和苦恼。
这种简洁而富有感情的对话,使读者更加贴近角色的内心,感受到他们的痛苦和迷茫。
主题与思想的表达1. 批判封建社会•老舍的作品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压迫。
老舍的作品风格

老舍的作品风格
老舍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其作品风格独具特色,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他的作品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深入社会底层,生动描绘人民生活。
老舍的作品大多聚焦于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如《骆驼祥子》、《茶馆》等。
他通过对人民生活的深入观察和描绘,刻画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
第二,独具民族特色,展现中华文化。
老舍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他深刻理解和表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如《骆驼祥子》中的道德情感、《茶馆》中的国粹艺术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第三,语言简练,感情真挚。
老舍的语言风格简练明快,直观生动,让读者可以轻松理解和感受其作品所蕴含的情感。
他的作品情感真挚,充满人文关怀,引人深思。
第四,大胆创新,艺术表现力强。
老舍在创作中大胆创新,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如《骆驼祥子》中采用了独特的叙事方式,表现了一代人的命运、人生和人性。
他的作品艺术表现力强,深受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总之,老舍的作品风格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1 -。
关于老舍的文学创作的艺术特色,下列表

关于老舍的文学创作的艺术特色老舍(Lao She)是中国20世纪的一位著名作家,他的文学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活写实主义: 老舍的作品以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写实描绘为特征。
他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展现了旧中国社会的各种阶层和风土人情。
幽默讽刺:老舍的作品常常夹杂着幽默和讽刺,他通过夸张和寓言手法,对社会弊病和人性弱点进行讽刺,以此来表达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
语言的抒发:老舍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他擅长运用北京方言和口语,使作品更具地方色彩,更贴近生活。
他的语言表达既具有文学艺术性,又充满了通俗感。
关注人性: 他对人性的关怀和关注是老舍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他的小说中,常常通过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人性的复杂性,包括善恶、悲欢、苦乐等方面的方方面面。
社会批判: 老舍对社会现象和制度进行了敏锐的批判,他关注社会的不公正和不平等现象,并通过作品呼吁社会改革和进步。
总体来说,老舍的文学创作具有深刻的社会关怀、幽默的艺术手法以及对人性的思考,这些特色使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位备受尊重的作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舍作品主要有四个艺术特色:
一、语言幽默。
老舍开始创作时,抱有"不管是谁与什么吧,反正要写得好笑好玩","立意要幽默"(《我怎样写〈赵子曰〉》)的态度。
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幽默讽刺的笔调。
他是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幽默作家之一,一度还有"幽默大师"、"笑匠"之称。
他的早期作品中夹杂一些纯粹为了逗笑、缺少思想意义的穿插。
他那"我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的性格,使他的讽刺,缺乏鲁迅的冷峻和锋利,更多一些温情和轻松,由此形成他的独特的幽默风格。
从30年代中期起随着对于国家的灾难和生活的严酷有了更多的体验,
老舍的笔调变得激愤严肃起来,幽默不再是他大部分作品的基调,为人称道的也不再都是幽默作品,但在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中,仍然经常出现机智俏皮的语言,将嬉笑怒骂融合在一起的笔墨,使人发笑或者哭笑不得,有时还会催人泪下,或者发人深思。
后期作品中,作家让不少人物笑着向昨天告别。
所有这些,都具有一种内在的妙趣——升华了的幽默。
二、京味十足。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
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
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
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
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
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
三、题旨鲜明。
反帝反封建本是"五四"以来整个新文学的基本主题。
但除了特定时期(比如五卅运动期间,"九•一八"事变以后、抗日战争时期)以外,在一般作家的创作中,反帝的主题和内容不多。
老舍的作品则常有明显表现。
他的第一篇习作《小铃儿》,通过小学生带有稚气的行动,表达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民族意识。
茅盾从老舍最早的作品中深切地感受到"对于祖国的挚爱和热望"(《光辉工作二十年的老舍先生》)。
在这以后,老舍写了不少直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作品,还有从不同侧面描写它们的经济、文化、宗教渗透和种族歧视所给予中国人民种种伤害的作品。
他表现民族觉醒、表彰民族气节,同时抨击在这些侵略和渗透面前卑躬屈节、为虎作伥的洋奴汉□。
写于60年代初的话剧《神拳》(又名《义和团》),再现北京居民抗击八国联军的壮烈情景。
后期作品强烈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自立自强于世界的喜悦和自豪。
对于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使他的爱国主义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光彩,达到新的思想高度。
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是老舍的高贵品格,也是他作品中宝贵的精神遗产。
四、语言通俗。
"五四"以后的新文学作家,废弃了封建士大夫笔下的文言,也没有采用话本小说、戏曲说白中的近代白话,而是从现代口语中创造便于反映现代生活、表达现代人心理活动的现代白话,作为新的文学语言——老舍对此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他是北京人,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更重要的是努力从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中汲取和提炼文学语言。
注意汲取,避免了生造硬凑合过于欧化的学生腔的毛病;讲究提炼,能够脱离粗糙的自然形态,克服照搬滥用方言土语的弱点。
他所使用的是一种真正艺术化了的活的语言。
老舍的小说和散文,都可以琅琅上口,话剧的对白,更是活泼传神;作品中许多人物的语言,具有各自的性格特点。
他很好地解决了语文脱节的问题。
在语言的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性方面,在创造新的文学语言方面,他在现代作家中,是十分突出的。
老舍认为作家的风格首先体现在语言上,他的语言的确成为表现艺术风格的重要手段。
连他的理论文章的语言都是很有个性特征的。
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还超出了文学创作的范围。
早在30年代,就有人主张以他的作品作为"宣传纯正国语的教本"(《老舍致赵家璧信》),他的文字一直是现代汉语教科书中经常引用的范例。
老舍的创作,带有英国狄更斯、康拉德等人的影响,与中国传统的、主要是流行于民间的文艺更有深切的联系。
这使他的作品具有大众化、通俗性、民族色彩浓厚等特点,从形式到内容都能够雅俗共赏。
因此较早地突破了新文学只在学生和知识青年中间流传的狭小圈子,为广泛的读者所喜爱。
后来又以真实生动地描绘了现代中国的社会风貌和民情心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再加上规范的现代汉语,而受到国外的重视。
这些,都扩大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他取材于北京胡同里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娴熟地运用"京味"十足的文学语言等特点,受到一些后起者的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