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 茶馆 赏析
茶馆赏析

《茶馆》节选二
王利发 唐先生,你那点嗜好,在我这儿恐怕…… 唐铁嘴 我已经不吃大烟了! 王利发 真的?你可真要发财了! 唐铁嘴 我改抽“白面儿”啦。(指墙上的香烟广告)你看,哈德门烟是又长又 松,(掏出烟来表演)一顿就空出一大块,正好放“白面儿”。大英帝国的烟,日 本的“白面儿”,两个强国侍侯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王利发 福气不小!不小!可是,我这儿已经住满了人,什么时候有了空房,我 准给你留着! 唐铁嘴 你呀,看不起我,怕我给不了房租! 王利发 没有的事!都是久在街面上混的人,谁能看不起谁呢?这是知心话吧? 唐铁嘴 你的嘴呀比我的还花哨! 王利发 我可不光耍嘴皮子,我的心放得正!这十多年了,你白喝过我多少碗茶 ? 你自己算算!你现在混的不错,你想着还我茶钱没有? 唐铁嘴 赶明儿我一总还给你,那一总才几个钱呢!(搭讪着往外走) [街上卖报的喊叫:“长辛店大战的新闻,买报瞧,瞧长辛店大战的新闻!” 报童 向内探头。 回目录 下一页
《茶馆》简介
1957 年发表开始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 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国初年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五十年 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宣告旧中国必 然走向灭亡。
《茶馆》相关评论
1957年发表的《茶馆》,不但是老舍戏剧创作的高峰,也是新中国戏剧创作中具有 里程碑意义的杰作。剧本三万字,写了三个“朝代”,时间跨度五十年,写活了七 十个人物。它以高度的艺术概括,浓郁的民族气派,浓重的历史含量和浓厚的生活 气息,谱写出一部史诗性的画卷。曹禺说:“这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 一幕。如此众多的人物,活龙活现,勾画出了戊戌政变后的整个中国的形象。这是 四十分钟的戏,也可敷衍出几十万字的文章,而老舍先生举重若轻,毫不费力地把 泰山般重的时代变化托到观众面前,这真是大师的手笔。” 《茶馆》透过一个北京茶馆的历史变迁和茶馆掌柜王利发的命运,以及环绕着茶馆 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命运,来折射出时代的动荡和社会的黑暗:这是必须埋葬的时代 和社会!第一幕,写戊戌政变(1898)后,清政府的腐败及其行将灭亡的征兆。第 二幕,写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致使民不聊生。第三幕,写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统 治,搞得北京城内特务横行,群魔乱舞,罪孽深重。 茶馆,对于全剧来说,不仅是一个环境,而是一个象征,一个具有诗意的象征。茶 馆的三次历史变迁,征兆着历史,也征兆这历史必然被埋葬的命运。 下一篇:茶馆的艺术构思 回目录
老舍《茶馆》赏析

1.戏剧冲突。
都是由戏剧冲突而推动情节的发展。
从全局看,其中的人物之间没有直接的、具体的冲突。
手法独一无二,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全剧只有三幕,一幕一时段,干警、简洁。
表现剧情简单容易,全剧主要描写三个时期即从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到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再到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的变化,为人物的行为设置层层障碍,人物表现了当时所处的社会年代,而年代又作为人物表现的背景,两者相辅相成。
通过茶馆里各阶级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命运变化,揭示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
剧中人物与人物的每一个冲突都暗示人民与时代的冲突。
这一特定的冲突在剧中表现为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贯穿全剧,而是分散穿插若干个生活画面,构成一幅巻轴画,画轴的展示即为情节的发展。
全剧相当于是通过写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来反映这个时代的政治面貌。
2.戏剧中的人物。
《茶馆》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大多个性鲜明,都打上了社会的烙印。
反映畸形的社会对人性的扭曲。
小小茶馆折射出一大社会问题!其一,有“小中见大”的特色。
尽管茶馆人多,有很多三教九流,看是写的是小人物的生活,实质非然。
那一桩桩一件件带着反常滋味,也带有几分滑稽色彩的小情节,全都是荒唐年头生出来的稀奇景致。
《茶馆》对旧社会民众精神危机的刻画,主要是借助剧中三个关键人物——王利发、秦仲义和常四爷来完成的。
他们始终贯穿全剧,起着核心作用。
我本人虽然着实去了解过老舍先生的这部作品,略知一二,可是他生活的时代与我生活的时代大不相同,所以对于他如此塑造剧中人物的性格的意指和用意本人还是不能深会,但对于剧中那点颇有人情味儿和有“良心”的三人谈话还是使我深刻体会到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发人深思。
他们的表现让我觉得人的精神危机真的是时代文化危机的一部分。
其二,子承父业。
作品采取让丑类人物在职业上大多父子间“世袭罔替”的身份安排,都是父一辈、子一辈地连续着,透过这伙社会渣滓不但无耻而且又略微有所变化的言行,观众可以看出一些社会变化来。
请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对《茶馆》进行赏析。

请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对《茶馆》进行赏析。
《茶馆》是中国著名作家老舍创作的话剧作品,也被改编成了电影和电视剧。
该剧以晚清末年的一个茶馆为背景,通过对茶馆中各色人物的描绘和交流,展现了中国社会百态和历史变迁。
在对《茶馆》进行赏析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社会背景:《茶馆》以晚清末年为背景,这一时期正处于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通过茶馆中不同人物的对话和争论,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败、民众的贫困和社会的动荡,同时也展现了人们对新思想和变革的渴望。
2. 人物形象:《茶馆》中塑造了众多生动且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他们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不同地域,各具特色。
比如,茶馆老板王铁匠代表了底层劳动者的艰辛和无奈;妓女柳如是则反映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处境;文人曹禺代表了知识分子对于社会变革的思考和呼唤。
3. 对话与争论:《茶馆》中的对话和争论充满了哲学和政治色彩。
通过茶馆中人物之间的辩论,展现了不同思潮的碰撞、观念的冲突,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秩序的弊端和腐败。
4. 主题意义:《茶馆》所表达的主题是对传统封建制度的批判和对变革的追求。
作品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对话,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困境和民众的苦难,呼唤着改革和进步的声音。
综上所述,通过对《茶馆》进行赏析,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社会和人性的深层意义,感受到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
注和思考。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文学杰作,更是一面镜子,反映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命运。
茶馆评析

《茶馆》赏析一、老舍先生曾说:“我得写法多少有点新得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
”老舍先生得剧本写法新尝试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与曹禺得《雷雨》作比较加以分析)老舍先生相对于传统戏剧写法不同得新尝试在《茶馆》得第二幕中主要表现在结构、情节与戏剧冲突得设计上。
1、卷轴画式得平面结构(也叫人像展览式结构)、这一幕出场得人物有三十多个。
有台词得近二十人。
这些人物没有特别突出得主次之分,人物不断登场,又不断下场、茶馆中每个人物得台词也都不多,她们在茶馆一闪而过,口中说着自己得事情。
比如:旧民主主义者崔久峰与王利发得对话,只表现了她理想破灭后得沮丧与失望;松二爷得出场也只表现了封建遗老得没落。
即使就是起着贯串作用得茶馆主人王利发,也没有什么重场戏,只就是在与茶客得交往中表现自己。
由此瞧来剧中人物得活动,都就是截取她们在茶馆中得一个横断面。
无数得画面组织起来,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而逐步展开。
《雷雨》采用得就是紧凑集中得戏剧结构-—“锁闭式”:戏剧一开始,就已面临紧张得矛盾冲突,情节得开端、发展则放在情节向高潮推进过程中用回忆、倒叙等方式逐步加以交代、《雷雨》基本遵循戏剧创作“三一律”原则——即“时间、地点、情节一致”,一出戏只演一件事,剧情必须发生在同一地方、一昼夜之内。
作者把跨越三十年得故事集中在一天得午后到夜里两点钟,巧妙运用了“回顾"与“穿插”得方法,把“现在得戏剧"与“过去得戏剧”交织在一起,在周公馆得客厅里重现,充分表现周鲁两家得矛盾。
2、淡化贯穿始终得情节设置,这一幕没有统一得情节,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
每个人得故事都就是单一得,人物之间得联系也基本上就是单线得,小范围之内得、(比如,一开始出场得跑堂得李三,与茶馆有关得戏不多,她得戏主要集中在她与茶馆主人之间得矛盾上,抱怨活忙而工钱少。
再比如刘麻子得戏主要就是与两位逃兵有关,茶馆只就是她做贩卖人口交易得一个场所。
王利发得戏就是属于应付生意得,这就是人物身份决定得。
茶馆艺术分析

一、《茶馆》的艺术魅力首先表现在它构思上的独具匠心。
《茶馆》是一出三幕话剧,三幕戏写了三个时代。
第一幕: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晚清末年;第二幕:军阀混战后的民国初年;第三幕: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前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
这三个时代是我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个重要时期。
剧作家在表现清末以来半个多世纪旧中国的历史变迁,揭示出只有共产党、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重大主题的时候,切取了三个时代的横断面,并通过裕泰茶馆的盛衰把前后近30年的社会历史画面连缀成一个浑然的整体,展示出众多的人物和漫长的历史。
这种横断面连缀式的写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现实生活的无限性和戏剧情节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而且也突破了传统话剧作品的陈旧模式,充分显示了老舍艺术构思的高超巧妙。
二、在话剧结构上的创新,是《茶馆》最重要的艺术成就。
从结构形式上看,《茶馆》与传统话剧截然不同,表现了老舍大胆而独特的探索和创新。
纵观《茶馆》整部剧,它既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也没有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
戏中三幕的划分不是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而是着眼于时代,时间跨度相当大。
另外从剧情上看,幕与幕之间也无必然联系。
为了使跨度极大、情节松散、人物众多的剧作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老舍打破了传统的情节式的结构,采用“人像展览式”的形式,以茶馆为人物活动的舞台,在三个历史横断面上对社会世态、风云变幻进行描绘。
同时安排以王利发、常四爷、秦二爷这三个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以人物带动故事,把众多人物的生活片断,巧妙地同作品的主题罗织在一起,组成若干幅时代的剪影,从而在更广阔的背景上反映纷纭复杂的阶级关系和社会风貌,表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心理。
首先,确定以茶馆为人物活动的背景,显示出老舍的匠心。
《茶馆》的三幕戏反映了三个时代,在此,剧本是以高度的艺术概括手法,描写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近50年的旧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和种种人物命运的变迁,生活画面非常之广阔。
《茶馆》书籍赏析

《茶馆》书籍赏析《茶馆》是中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书以上海的一家茶馆为背景,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和他的一群顾客之间的对话和争吵,展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初的动荡和变革。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观察和对人性的揭示而广受好评,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杰作之一。
首先,该书以茶馆为背景,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和他的一群顾客之间的对话和争吵,展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初的动荡和变革。
茶馆作为一个社交场所,吸引了各种各样的人物,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和背景,各自怀揣着不同的梦想和抱负。
在这个独特的空间里,他们展现出了各自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多元化和矛盾性。
通过这些人物的对话和争吵,作者巧妙地勾勒出了一个真实而丰富的社会画卷,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心的复杂。
其次,该书以其深刻的社会观察和对人性的揭示而广受好评。
在《茶馆》中,老舍通过对茶馆里各种人物的刻画和对话的安排,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诸多问题,如封建礼教的束缚、资本主义的侵蚀、民族意识的觉醒等。
同时,他也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如贪婪、自私、虚荣、懦弱等。
通过这些揭示,老舍不仅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也让读者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引发了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最后,该书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杰作之一。
《茶馆》以其深刻的社会观察和对人性的揭示,以及优秀的文学艺术表现,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誉和喜爱。
它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而丰富的社会画卷,让人们对当时中国社会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引发了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因此,它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杰作之一,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综上所述,《茶馆》以其深刻的社会观察和对人性的揭示,以及优秀的文学艺术表现,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誉和喜爱,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杰作之一。
最新-读《茶馆》后的分析 精品

读《茶馆》后的分析1老舍(1899——1966),满族人,出生于北京,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
老舍先生在“五四”时代就已经开始文学创作,但真正的文学活动是1926年在英国开始的。
这一年他发表了以讽刺幽默见称的第一篇小说《老张的哲学》。
抗日战争以前,著有长篇小说《赵曰》、《二马》、《猫城记》、《骆驼祥》等,其中《骆驼祥》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为了适应抗日的需要创作有意转向剧本和通俗文学,写了《残雾》、《面问题》等剧本。
此外,还创作了长篇小说《火葬》。
解放战争时期,他完成了巨著《四世同堂》。
新中国成立后,老舍先生以巨大的政治热情投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担任过政务院教委员会委员、人大代表、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位。
与此同时,他还以饱满的革命激情致力于戏剧的创作,写有《龙须沟》、《神拳》等十多个剧本,热情赞扬了祖国的新生,赞扬了党和人民的伟绩。
但老舍先生这位杰出的人民艺术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惨遭林彪、“四人帮”的打击迫害,不幸致死。
他的牺牲,对我国文艺界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常听老实说,如果老舍先生活着,很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
每次想到这些我都觉得太遗憾了。
《茶馆》:《茶馆》是老舍先生话剧代表作之一,写于1957年,发表于同年七月《收获》杂志上。
自《茶馆》问世以来,在国内多次公演,深受观众欢迎。
周恩来总理曾给于很高的评价。
1980,北京“人艺”在西德等国家访问演出时,所到之处,交口称赞,载誉西欧。
一些国家的评论家赞誉它是具有“世界水平”的“不朽之作”。
《茶馆》在艺术上别具一格,在思想内容上,也富有深刻的现实教育意义。
它能让人们看见中国苦难昨天的同时,进而启迪人们珍惜幸福的今天,向往光辉的明天。
《茶馆》的社会背景:《茶馆》主要写的是中国历史社会生活,旧社会人们的生活,他的社会背景是从戊戌维新后写起的,直到抗日胜利,历时近半个世纪。
《茶馆》赏析(大学语文)

《茶馆》赏析(大学语文)《茶馆》以北京裕泰大茶馆为中心场景,展示了清末、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
三幕话剧《茶馆》,一幕写一个时代,每一幕敲响一个时代的丧钟,表现了旧中国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茶馆》的第一幕可分为六个场面,主要写清朝末年的社会生活,具体时间是1898年的秋天,正是戊戌政变失败之后,维新派人物谭嗣同被杀害不久,通过裕泰大茶馆里形形色色的人物的种种活动,透视了戊戌政变发生与失败的前因后果,具体描绘了帝国主义扩张渗透、流氓地痞横行、市民阶级混乱、农民破产、宫廷生活腐败荒淫、爱国者横遭迫害的社会形态,逼真地勾勒出晚清统治的真实图景。
最后一句台词“将!你完啦!”无疑是对这个社会作出的历史判决。
剧作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
常四爷、秦仲义、王利发便是第一幕中刻划得最为鲜明突出的人物。
常四爷是个爱国者的形象,他热爱祖国,痛恨洋人,痛恨腐败无能的清王朝。
对穷苦人,对弱者,他慷慨相助,见义勇为,对特务、爪牙、地痞流氓充满蔑视,勇于抗争。
他敢于憎,敢于怒,敢于当众宣布“大清国要完”,是个有血气、有铮铮铁骨的硬汉子,是正义和人民反抗力量的代表。
秦仲义是个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他财大气粗,自命不凡,对穷苦人很少同情,考虑着多赚钱,想搞实业救国。
他对清王朝的统治存在着阶级本能上的对立,在与庞太监的对话中,软中有硬,绵里藏针,表现了新兴阶级的一种挑战和锐气,从而真实地揭示了资产阶级的本质特征。
王利发在第一幕里也成功地显示了自己的性格特征,他精明能干,能说会道,八面玲珑,四方讨好。
在强者面前,他忍气吞声;在弱者面前,他虽无害人之心,但也没有多少同情,他是个圆滑自私的小业主的典型。
在结构上,剧本采用的是一种“人像展览式”结构。
它不追求完整的故事,而是由每一个人物自身的遭遇和命运形成一个个相互交织的戏剧片断,从而最广泛地反映了社会风貌,揭示了时代特征。
剧中也没有贯穿始终的对立面的斗争,而是以人民大众与旧时代的矛盾为总纲,并由这个总纲将分散的、片断的、既不互相制约又不连续发展的各种矛盾串联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精彩的潜台词,是老舍戏剧语言的又一 突出特点。最后一句话“将!你完啦!” 更是一语双关的潜台词,它点明了一个时 代的终结。
• “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也不十 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 物是经常下茶馆的,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 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 会的变迁,不就侧面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 么?”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
一个小茶馆就是一个大社会。
大
小
社
茶
会
馆
茶馆简介
《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 成就,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 裕泰茶馆的兴哀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 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初 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 会面貌,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 从动荡、黑暗和罪恶。
品市井言语 观人物百态
王利发形象分析(语言与个性)
• <1>对难民:
• “别耽误功夫!我自己还顾不了自己呢! • 强硬、冷漠
• <2>对巡警、大兵:
• “老总们,实在对不起,还没开张,要不然,诸位住在这儿,一定欢迎! • 奉承巴结、讨好、委曲求全,明知是敲诈,还赔着笑脸不得罪他们 • 反映的性格:胆小怕事,圆滑自私
话 剧:
《残雾》《张自忠》《归去来兮》等九部。(1939 年至1943年间,独立完成或与人合著的剧本)《龙须 沟》《方珍珠》《茶馆》 (1957年发表并演出的《茶 馆》,代表了老舍先生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作品风格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 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 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 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 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 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 《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 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 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 3、还具有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 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 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 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面 貌,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动 荡、黑暗和罪恶,达到了作者预想的创作 意图,即埋葬这三个诅咒的时代,宣告旧 中国必将走向灭亡.
• 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了 活下去!是呀,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我 可没作过缺德的事……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 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
悲剧命运该怪谁?
黑暗的旧时代
常 “今儿个城外头乱乱哄哄,
常四爷是旗人,在满清
四 爷
买不到菜;东抓西抓,抓 到这么两只鸡,几斤老腌 萝卜。听说你明天开张,
时吃皇粮。但是他对腐败的 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 恨。因一句“大清国要完”
形 也许用得着,特意给你送 被抓起来,出狱后参加义和
象 来了!”“瞧着给,该给 团,以后又凭力气靠卖菜为
分 多少给多少!”“是呀, 生。他正直,善良,敢作敢
析 (
您的眼力不错!戊戌年我 就在这儿说了句‘大清国 要完’,叫你二位给抓了
全剧共三幕,各写一个时代
• 第一幕
清末
• 第二幕
民国初年
• 第三幕
抗战胜利后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裕泰茶馆
生意兴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云集于此。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一个初开营业的掌柜王利发兴 致勃勃地坐在柜台上.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儿,走进 茶馆来歇腿喝茶.有两位茶客唱着京戏,另外几个围着桌 子观赏瓦罐中的蟋蟀.茶馆中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 条.可年轻力壮为人正直的常四爷偏要谈谈国事.他说他 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也看不起二德子 之流在营里当差的.他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两个特 务吴恩子和宋祥子抓去,送进了监狱.相面骗人的唐铁嘴 来讨碗茶喝,说媒拉纤的刘麻子也来了,要把康六15岁的 女儿康顺子卖给70岁的庞太监当老婆.主张实业救国的 秦仲义走进来,说什么要办工厂,搞维新.顽固派的代表庞 太监则杀气腾腾地说:”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 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这表明了当时政治的黑暗.
《茶馆》独特的戏剧结构
《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 “图卷式”结构。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 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 而是以众 多人物的活动带动情节的发展。
与曹禺的《雷雨》 相比较
《茶馆》精炼的戏剧语言
• 1、精练、幽默而又个性化的语言,是老舍戏 剧语言的突出特点。
• 老舍认为,剧中人物的对话应该是“话到人 到”,“开口就响”,“闻其声知其人,三言 五语就勾出一个物形象的轮廓来”。
王利发的形象特点:
这样一个自私、圆滑、善于应酬;精明干练的小 商人。他每天满脸堆笑逢迎来自、特务、警察多方 面的敲诈滋扰,他心地不坏,对世间的苦难早已熟 视无睹。他是个本分买卖人,希望社会安定,自个 儿的生意也顺心点儿,可社会总跟他拧着劲儿来, 他不敢跟社会较劲,只能俯首当“顺民”,常劝茶 客们“莫谈国事”。世间兵荒马乱,城区别的大茶 馆都破产歇业了,他还苦撑着,时不时地想出些个 小招数。最终他仍然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 也没有逃脱破产的命运,当茶馆被人霸占后,他悬 梁自尽。
《茶馆》 人 物 众 生 相
• 崔久峰:“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者— “中国非亡国不可”的失败主义者 。
• 吴祥子、宋恩子:顺风倒的奸邪小人, 靠坑害别人钻营偷生。
• 刘麻子、唐铁嘴等:一群地痞无赖。一 个说媒拉纤、拐卖人口,一个是麻农相 士,算命骗人。这样一类人物形象,反 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 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 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
他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 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 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 艺术家。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 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作品:
长篇小说:
《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1924年赴 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时所写,具有 讽刺、幽默、滑稽特色)、《骆驼祥子》 (1936年, 专业从事写作)、《四世同堂》 (1946年与曹禺赴美 讲学,写完了100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 及其他作品﹚、《牛天赐传》、《离婚》、《鼓书艺 人》。 中篇小说: 《我这一辈子》 短篇小说: 《小铃儿》《月牙儿》
• <3>对唐铁嘴:
• 我可不再白送茶喝 • 满心厌恶轻蔑, • 称呼“先生” “你混得不错呀!穿上绸子啦!”“福气不小!可是,我这儿已经住满了人,
什么时候有了空房,我准给你留着!”仍笑脸相迎,不得罪 • 圆滑世故。
• <4>、对现实不满,含蓄表达:
• “这年月还值得感谢!”“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 胆小怕事。
第三幕: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
会生活。剧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种不可 自拔的困境中。
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这时的裕泰 茶馆更加破败,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多,字也写得更大。 这一幕中,几个主要人物都已老态龙钟并且有了子孙;这些小辈干 起坏事来,比他们的父辈更加无耻。幕启,康妈妈正在商量去西山 找康大力,由小刘麻子介绍来当女招待的小丁宝,走进茶馆与老掌 柜的攀谈。这个时候,黑暗势力更加猖獗,百姓生活更加困苦。小 刘麻子向小唐铁嘴炫耀着他那一套拐骗妇女的缺德计划,被国民党 党部雇用的打手小二德子跑到茶馆来抓人,庞四奶奶则来恐吓王利 发让他交出康顺子。普通百姓呢,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被迫到 监狱去蒸窝头,出名的评书艺人一次挣不上三个杂合面饼子钱,常 四爷的生活更加艰苦,秦仲义的工厂被人霸占。对此,王利发已失 去生活的信心,他让儿子、儿媳、孙女都跟着康妈妈到西山去逃命。 这时,常四爷、秦仲义相继来到茶馆 ,找阔别多年的老掌柜谈心。 他们互诉不幸,含着眼泪为自己撒起了纸钱。这时,茶馆里的灯光 渐渐暗下去了,而大街上的阳光却渐渐明亮起来。
第二幕(节选部分):军阀混战时期,茶 馆生意艰难,尽管王利发苦心改良,但也 只能惨淡经营。
到了民国初年,连年不断的内战使百姓深受苦难, 北京城里的大茶馆都关了门,唯有王掌柜改良经 营,把茶馆后院辟成租给大学生的公寓,正厅里 摆上了留声机。尽管如此,茶馆仍遭劫难:逃难 的百姓堵在门口,大兵抢夺掌柜的钱,侦缉队员 不时前来敲诈。
走进《茶馆》 第二幕
李三、王淑芬、王利发
难民
巡警、大兵
刘麻子
常四爷、松二爷、宋恩 子、吴祥子
唐铁嘴、报童
康顺子、大力
老林、老陈
崔久峰、秦二爷
大令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第 第 第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33 14 1155 场 场 场 场 场 场 场 场 场 场 场 场 场场 场 场场 : : : : : : : : : : : : :: : :: 李 群 巡 大 铁 报 茶 松 吴 麻 顺 林 秦秦 久 大大 三 难 警 兵 嘴 童 馆 二 宋 子 子 陈 二二 峰 令令 怨 民 借 吃 租 卖 开 叹 借 拉 携 买 救救 入 绑绑 钱 哀 摊 败 房 报 张 气 查 纤 子 妻 国国 寺 人人 少 告 派 仗 遭 需 四 还 搞 命 来 得 却却 去 塞塞 活 遭 盘 劫 拒 追 爷 挨 勒 误 觅 合 产产 礼 责责 多 喝 剥 夺 却 索 贺 饿 索 落 活 伙 破破 佛 过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