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简介与主要作品。
骆驼祥子的作者简介

骆驼祥子的作者简介骆驼祥子的作者简介《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骆驼祥子的作者简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骆驼祥子的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主要成就: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其中代表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作品评价《骆驼祥子》不只是作家本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很有代表性地表现出老舍为提高反映城市贫民生活的作品的水平所取得的成就和所做出的贡献,也很有代表性地反映出他的创作中曾经相当长期地存在着的弱点对于这些成就和贡献的限制。
——樊骏:《论〈骆驼祥子〉的现实主义》,《文学评论》1979年第1期。
《骆驼祥子》就是写城市贫民悲剧命运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在老舍全部创作中是一座高峰。
通常认为这部小说的成功在于其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揭示了一个破产了的农民如何市民化,又如何被社会抛入流氓无产者行列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毁灭的悲剧。
就作品描写的生活情状及主要人物的典型性而言,这部作品的确有助于人们认识二三十年代中国城市社会的黑暗图景。
然而如果更进一步探究,会发现这部小说还有更深入的意蕴,那就是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思考。
这部作品所写的,主要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纯朴的农民与现实城市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的故事。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骆驼祥子》的感悟老舍,一个伟大的人民艺术家,一个让后人永远敬仰的文学巨匠,一座永恒的丰碑。
他一生创作了许多经典的作品,比如:长篇小说《离婚》,《老张的哲学》;戏剧《龙须沟》,《茶馆》,《春华秋实》;短篇小说集《火车集》,《樱海集》等等。
老舍及其作品简介

老舍及其作品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
1899年2月3日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
他的父亲是清末皇城的护军,在抗击八国联军进攻北京中阵亡。
老舍先生七岁念私塾,以后在西直门私立第二小学堂、南草厂第十三小学、北京市第三中学读书。
1918年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北京市方家胡同小学校长、北京市北郊劝学员、天津南开中学教员。
1924年夏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语教员。
业余刻苦自学,并开始写小说。
创作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三部长篇小说。
1929年夏离英,途经巴黎等地,在新加坡滞留半年,在华侨中学任教,创作长篇童话《小坡的生日》。
1930年春回到北京。
1930年夏在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任教授,利用寒暑假期写作,创作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短篇小说集《赶集》,杂文集《老舍幽默诗文集》。
1931年与胡絜青女士结婚。
1934年夏至1936年夏在青岛山东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并继续写作。
著有短篇小说集《樱海集》、《蛤藻集》与个人创作经验集《老牛破车》。
1936年辞去教职,专门从事写作,创作了《骆驼祥子》、《文博士》等。
“七七”事变爆发,11月济南失陷前夕,只身离济赴武汉。
1938年8月武汉失陷前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迁往重庆。
自1938年3月至1945年抗战胜利,一直是该协会的主要领导人。
这期间他团结和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利用各种文艺形式对爱国抗日做出了贡献。
他自己也以团结抗日为题材,积极进行文学创作,写出了《残雾》、《国家至上》(与宋之的合著)、《张自忠》、《面子问题》等九部话剧,《火葬》、《四世同堂》(第一、二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火车集》、《贫血集》以及鼓词、京剧等。
1946年3月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老舍先生赴美讲学。
一年期满后,留在美国继续从事文学创作。
写完《四世同堂》第三部及长篇小说《鼓书艺人》。
1949年10月正在美国养病的老舍先生接到周恩来总理请他回国的信后,立即回国,于当年12月回到北京。
老舍生平及作品

第9讲-中国现当代文学-老舍与《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第9讲中国现代文学——老舍与《骆驼祥子》一、重难点(一)重点1.《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2.老舍的代表作(二)难点1.《骆驼祥子》的主题及老舍小说的主题特色二、老舍简介(一)生平1.1899.2.3 -1966.8.242.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二)主要作品1.《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小坡的生日》,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断魂枪》、《月牙儿》、《柳家大院》、《微神》,话剧《茶馆》等。
2.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三)老舍的文学地位1.其长篇小说,与茅盾、巴金的小说一道,构成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
2.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在于他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的格外关注,其作品表现了转型期中国文化尤其是俗文化的冷静审视,其中既有批判也有眷恋。
3.他第一个把“乡土”中国社会现代性变革过程中小市民阶层的命运、思想与心理通过文学表现出来,并获得了巨大成功。
4.老舍是“京味”的源头,其文学世界是“北京文化”的镜子。
北京文化孕育了老舍的创作,而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又是最能体现北京文化的人文景观。
(四)老舍的作品的特色1.独特的文体风格,“北京味”、幽默风。
2.独特的语言风格,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风格,其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
3.独特的取材,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市民题材。
4.鲜明的反帝爱国题旨。
三、老舍作品的独特视角——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一)老舍构筑的市民世界文学成就:1)文化批判视野中所展开的市民世界图卷的独创性;2)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以及对国民性的独特探讨;3)格外注重为现代文明探索病源。
(二)老舍“市民世界”中丰富的市民形象1.老派市民形象:老马、祁老爷、张大哥老马(与“猫民”)——影射着“老中国儿女”落后的国民性【拓】老马和阿Q2.新派市民形象:张天真、祁瑞丰3.正派市民形象:赵四、李景纯、李子荣、丁二爷四、《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一)《骆驼祥子》简介《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
老舍的资料

老舍的资料1. 介绍老舍(1899年 - 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观庵,男,中国现代作家和戏剧家,也是一位翻译家。
他的作品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揭示了历史和社会的真相,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
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 生平老舍于1899年出生在中国北京的一个贫苦家庭。
在他年幼时,他的母亲去世,父亲再婚后,他一直与继母相处并养育他。
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限制,他在中学毕业后,没有继续接受高等教育。
在年少时期,老舍对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开始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并展示了出色的写作才华。
他的第一部作品《骆驼祥子》于1932年发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部小说描述了主人公在现代社会中的奋斗和挣扎,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阶级差异和人的命运。
老舍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戏剧、散文和翻译等多个领域。
他写过许多优秀的作品,如《骆驼祥子》、《茶馆》、《四世同堂》等。
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广受赞誉,也在国际上获得了认可。
3. 主要作品3.1 小说•《骆驼祥子》:这部小说被认为是老舍最重要和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它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刻画了一个贫穷人的生活,展现了社会的不公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茶馆》:这部小说以一家茶馆为背景,通过描绘这家茶馆的日常生活和各种客人的故事,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3.2 戏剧•《雷雨》:这部戏剧是老舍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它以一对情侣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社会的虚伪和人的欲望。
该剧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的经典之一。
•《龙须沟》:这部戏剧以中国农村为背景,通过描绘一个家庭的故事,揭示了农民的艰辛生活和社会的不公。
3.3 散文•《鼓掌》:这是一部描述作家自身经历和创作心路的散文集。
它记录了老舍在不同生活阶段的思考和感受,展示了他对人生和文学的理解。
3.4 翻译•《双语对照中国戏剧选集》:这是老舍的一个重要翻译作品,他在其中将中国传统戏剧翻译成英文,并进行解读和注释。
这为西方读者了解中国戏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第9讲-中国现当代文学-老舍与《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三)《骆驼祥子》赏析 ●●●作品主题
祥子原本是一个来自乡间的足壮、城市的劳动者,他来城市谋生,渴望凭借自己的劳力生活: 买车用勤劳换来安稳的生活 捡到骆驼卖钱打算攒钱买第二辆车
遇上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千金虎妞,他讨厌 虎妞,但虎妞喜欢他,在其诱惑下,最后 结婚,并用私房钱买箱子买了第三辆车
最后祥子堕落为一个懒惰、贪婪、麻木、
缺德的人,他打架、使坏、狂窑子,最
后染上梅毒。
祥子为何如此不幸并堕落呢? 社会原因:是二三十年代社会的动荡——这就使祥子的悲剧有了社会批判的内涵 个体原因:祥子不合群、别扭、自私
(三)《骆驼祥子》赏析 ●●●作品主题
老舍并不止于借助形象批判社会现实和国民性弱点,其深刻之处在于他通过形
象塑造来思考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冲突。
统一起来,并做到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而不雕琢的语言 特色。
思考与练习
1.简述老舍长篇小说的艺术成就 2.分析《骆驼祥子》中的典型形象
3.分析《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课外阅读:《四世同堂》、《断魂枪》、《月牙儿》
赵四、李景纯、李子荣、丁二爷
▪▪▪老派市民形象:老马、祁老爷、张大哥
□□老马(与“猫民”)——影射着“老中国儿女”落后的国民性
阿Q 麻木、愚昧、欺软怕硬、盲目自大 生活在旧中国乡村 落后国民灵魂的勾画
老马 迷信、中庸、马虎、懒散、奴才 旅居国外的华侨 落后国民灵魂的勾画(老舍将其放在异国情景中 刻画,试图在中西文化比较背景下更明显地突出 落后国民性的悖谬之处,却也透露着某种悲凉)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第 九 讲
老舍与《骆驼祥子》
Hale Waihona Puke 重点难点重点:1.《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老舍先生简介

老舍先生简介寄语:熟才能生巧。
写过一遍,尽管不象样子,也会带来不少好处。
不断地写作才会逐渐摸到文艺创作的底。
字纸篓子是我的密友,常往它里面扔弃废稿,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
老舍先生对待生活的态度,学会释然,做个天真的人。
老舍先生简介由收录,欢迎阅读。
人物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
满族,北京人(正红旗)。
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老舍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赵子曰》、《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北京市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人生经历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
襁褓之中家曾遭八国联军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
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于1918年毕业。
曾任小学校长(北京东城区方家胡同小学)、中学教员、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讲师,任教5年。
笔名来历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絜青、絜予等笔名。
老舍简介与主要作品。概述

9
老舍在文史上的重要贡献ຫໍສະໝຸດ (1)首先,老舍对底层市民社会的描写与他的独特人生 经历是密切相关的,由于他自身就是底层市民,与底 层市民的关系是天然的。因此他在创作中描写的是他 所熟悉的生活,投入了自身的生活感受。
(2) 其次,老舍对底层市民社会的描写,并不是单纯 描写底层社会,而是始终有一种深切的眼光,有一种 忧虑,有一种思考,展示了对民族命运的关注。(3) 第三,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贡献了一个底层市民人物 形象的系列。
6
(3)40年代以后,有长篇《火葬》、 《四世同堂》(由《惶惑》、《偷生》、 《饥荒》三部组成)、《鼓书艺人》等 问世,这些作品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 语言风格等方面都显示出进一步的成熟 与突破,标志着老舍小说创作的深入发 展。
7
老舍创作的艺术特色与审美追求
(1)老舍出身平民,了解平民,始终为反映社会底层平 民的命运而创作,从《老张的哲学》到《骆驼祥子》 再到《四世同堂》,平民世界是老舍创作的主要内容 和基本画面。 (2) 老舍特别热爱北京,大多作品以北京为背景。作 品具有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以地道的北京方言土语 为语言表现形式,使他的创作显示出特有的民族特色, 因而在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对底层市民社会的描写是老舍在文史上的重要 贡献,其重要价值体现在:
10
关于老舍的评价
老舍是一位注重实际生活体验的作家,他生在北 京,长在北京,对北京市民生活有深刻的体验和理解, 因而他的创作,带有鲜明的北京地方色彩,即浓郁的 “京味儿”。老舍的市民小说,以写北京市民生活为 基点。他的创作,以北京为中心,他的作品,写的是 北京人,记的是北京事,给的是北京景,说的是北京 话,从题材内容到语言形式,里里外外都透出“京味 儿”,地域色彩极为浓郁,京都文化蕴涵极深,这正 是老舍的创作个性所在。由于老舍本身即北京市民一 分子,由于他对北京市民生活深切的体验和文化心理 乃至哲学层面的理解,因而老舍的“京味儿”便具有 了市井味、现代性和写实化等诸多独特风韵,使之独 步文坛,独领风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老舍在文史上的重要贡献
对底层市民社会的描写是老舍在文史上的重要 贡献,其重要价值体现在:
(1)首先,老舍对底层市民社会的描写与他的独特人生 经历是密切相关的,由于他自身就是底层市民,与底 层市民的关系是天然的。因此他在创作中描写的是他 所熟悉的生活,投入了自身的生活感受。
(2) 其次,老舍对底层市民社会的描写,并不是单纯 描写底层社会,而是始终有一种深切的眼光,有一种 忧虑,有一种思考,展示了对民族命运的关注。(3) 第三,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贡献了一个底层市民人物 形象的系列。
11
骆驼祥子
• • • • • 创作背景 小说内容 主要人物性格 小说影响 作品评价
12
创作背景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以北平(今 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 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 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 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 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 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 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 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8
(3)老舍的作品具有一种厚道、温情、具有一种人道 主义,充满对底层民众的理解和同情;同时他的创作 又有一种幽默讽刺的意味,特别是他始终关注着国民 性的改造问题,从《骆驼祥子》到《四世同堂》这种 思想发展的尤为充分 (4)老舍善于写故事,他的作品总是情节连贯、生动、 故事性强,这一点又使老舍的作品具有非常通俗的意 味。
13
小说内容
《骆驼祥子》讲的是通过一个洋车夫的苦难史,描绘了旧社 会如何把一个正直,好强,好体面,自食其力的洋车夫从肉 体到灵魂加以毁灭的过程。骆驼祥子善良淳朴,对生活具有 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精神,他的唯一愿望就是买一辆自己 的车来拉 ,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后来,经过3年的努力, 他用自己的血汗钱换来了一辆崭新的洋车,但是没过多久, 却被大兵抢走,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骗去了他所有的积蓄, 他又用虎妞的钱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 妞的丧事。他的这一愿望在经过多次挫折后,终于完全破灭。 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熄灭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 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乞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 为自甘坠落。这个悲剧有力地揭露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行。 深刻地揭示了生产这个悲剧的原因。
10
关于老舍的评价
老舍是一位注重实际生活体验的作家,他生在北 京,长在北京,对北京市民生活有深刻的体验和理解, 因而他的创作,带有鲜明的北京地方色彩,即浓郁的 “京味儿”。老舍的市民小说,以写北京市民生活为 基点。他的创作,以北京为中心,他的作品,写的是 北京人,记的是北京事,给的是北京景,说的是北京 话,从题材内容到语言形式,里里外外都透出“京味 儿”,地域色彩极为浓郁,京都文化蕴涵极深,这正 是老舍的创作个性所在。由于老舍本身即北京市民一 分子,由于他对北京市民生活深切的体验和文化心理 乃至哲学层面的理解,因而老舍的“京味儿”便具有 了市井味、现代性和写实化等诸多独特风韵,使之独 步文坛,独领风骚。
3
这期间他创作了《猫城记 》、《离婚》、《牛天赐 传》等多部长篇小说和一 些短篇小说。一九三四年 至一九三六年,他到青岛 任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并 继续从事写作。 “文革”初期,老舍横遭 “四人帮”的摧残与陷害, 含冤屈死。老舍一生为我 国新文学事业做出了不可 磨灭的巨大贡献。
4
老舍的主要作品
•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等; • 剧本:《龙须沟》、《春华秋实》、 《茶 馆》等; • 中篇小说: 《月牙儿》、《我这一辈子》、 《出口成章》等; • 短篇小说: 《赶集》、《樱海集》等。
19
谢谢!
20
14
主要人物性格
• 祥子:(起初)老实、坚韧、自尊好 强、吃苦耐劳;(最后)麻木、潦倒、 狡猾、好 占便宜、自甘堕落。 • 虎妞:心计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 有着自己追求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 真诚的一面,另一方面剥削者的意识 已经渗透到她的灵魂之中,她想控制 祥子,是家庭的占有者、支配者。
15
小说影响
《骆驼祥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 重要位置。五四以后的新文学,多以 描写知识分子与农民生活见长,而很 少有描写城市贫民的作品。老舍的出 现,则打破了这种局面,他以一批城 市贫民生活题材的作品,特别是长篇 《骆驼祥子》,拓展了新文学的表现 范围,为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特殊的 贡献。
16
作品评价
《骆驼祥子》不只是作家本人,也是中国 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很有代表性地表现出老舍为提高反映 城市贫民生活的作品的水平所取得的成 就和所做出的贡献,也很有代表性地反 映出他的创作中曾经相当长期地存在着 的弱点对于这些成就和贡献的限制。
18
他用笔和纸描述这每个百姓的生活,同样也描述 这自己的生活。通过养花我看出了老舍对生活充 满着情趣,热爱着生活。从别人对老舍先生的了 解,我也感受到了老舍先生那种热情好客,热爱 收藏,热爱工作的激情。从芝麻酱这一件小事, 同样可以看出老舍对人民的事情都是无微不至的 关心着。 在我心目中,老舍先生十一个伟大的人民作家。 他写百姓的生活,感百姓的情,做百姓的事。自 己是人大代表,却从没有把自己当个官看,从没 有认为自己比别人强,超越了别人。 这就是老舍,百姓心中的顶梁柱,我心中最 “富有”的平民作家!
17
我们眼中的老舍
但在我们心目中,老舍是一个永远透露这平 民气息,永远为人民着想的北京作家。 他的文章永远没有华丽的词语,却永远不失 那简洁朴实的风姿。无论是写人还是写物,老舍都 能用他那简朴的语言,精妙准确的词语生动的塑造 着一个又一个美妙而生动的事物以及人物。老舍先 生自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平民,所以他对人平等,不 高估自己,不嫌弃他人。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老 舍都把他们当做朋友。
1
• 作者生平 • 主要作品 • 老舍小说创作的主要阶段 • 老舍创作的艺术特色与审 美追求 • 老舍在文史上的重要贡献 • 关于老舍的评价 • 解读《骆驼祥子》 • 我们眼中的),我国现当 代著名作家和人民艺术家,满族人,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他从小就熟 悉城市贫民的生活,不满各种不合 理的社会现象,同情生活在社会的 底层者。一九二六年发表了第一部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以后又 创作了《赵子曰》和《二马》两部 长篇小说。 一九三0年夏天,他离英回国,在 山东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任教,编 辑《齐鲁月刊》。
6
(3)40年代以后,有长篇《火葬》、 《四世同堂》(由《惶惑》、《偷生》、 《饥荒》三部组成)、《鼓书艺人》等 问世,这些作品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 语言风格等方面都显示出进一步的成熟 与突破,标志着老舍小说创作的深入发 展。
7
老舍创作的艺术特色与审美追求
(1)老舍出身平民,了解平民,始终为反映社会底层平 民的命运而创作,从《老张的哲学》到《骆驼祥子》 再到《四世同堂》,平民世界是老舍创作的主要内容 和基本画面。 (2) 老舍特别热爱北京,大多作品以北京为背景。作 品具有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以地道的北京方言土语 为语言表现形式,使他的创作显示出特有的民族特色, 因而在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5
老舍小说创作的主要阶段
(1)20年代中后期,在英国期间创作了三个长篇《老 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初步显露了老 舍创作独特的艺术个性:擅长描写北京市民的生活, 笔调幽默,视野开阔,擅长写结构完整的故事。 (2) 30年代中后期,老舍连续创作了《猫城 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 《大明湖》(书稿毁于战火)等长篇小说,《阳光》、 《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赶集》、《樱海集》 等短篇小说集,显示了旺盛的创作力,这些作品标志 着老舍小说创作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