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技术操作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技术操作规范

针刺技术操作规范

一、针刺的作用

,一,调和阴阳

,二,疏通经络

,三,扶正祛邪

二、针刺的适应症

针刺适应症广泛~如头痛、中风后的轻度瘫痪,颈痹、腰痛、肩痹、关节痛、水肿、呕吐、肾绞痛、心绞痛以及预防保健。

针刺操作步骤

1、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

2 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内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 。

2、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3、进针法:以 75%酒精棉球消毒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

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 5cm 以内的短针。若为 6.67,10cm 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 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4、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5、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

针刺注意事项

1、过饥、过饱、醉酒、劳累过度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身体过于虚弱的患者~手法不宜过强~并尽量选用卧位。

2、孕妇腹部、腰骶部和一些能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不宜针刺,月经期间如不是为了调经~也不宜针刺。

3、避开血管针刺~防止出血~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4、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的部位~不宜针刺

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一、推拿的适应症

,一,运动系统疾患: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如颈椎病、落枕、肩关节周围炎、胸腰椎后关节紊乱、急慢性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四肢关节的扭伤、部分滑囊炎、腱鞘炎。

,二,内科疾患:如感冒、失眠、胸痹、风眩等。

,三,儿科疾患:如发热、咳嗽、小儿慢性腹泻、

,四,其他疾患:如痛经、绝经前后诸症:恢复疲劳~亚健康状态等保健~肥胖者减肥。

二、推拿的禁忌症:

,一,恶性肿瘤部位

,二,骨折部位

,三,正在出血或内出血的部位

,四,皮肤疾病,湿疹、藓、脓肿等,患处

,五,皮肤破损、水火烫伤患处

三、推拿的治疗作用:

,一,散瘀消肿

,二,行气止痛

,三,舒筋解痉

,四,整复筋位

,五,温养筋脉

,六,松解粘连

四、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

,一,持久有力

,二,均匀柔和

,三,深透连贯

五、一指禅推法具体操作要点

,一,用大拇指指端罗绞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

部位,经络穴位,

,二,沉肩、垂肘、悬腕、指吸定。做到“指实掌虚”。 ,三,运动形式:肘部支点~前臂发力带动腕部摆

动和拇指关节屈伸活动。

,四,频率约120—160次/分~紧推慢移。 ,五,特点:手法柔和深透~着力面积小~力面

集中,循经络推穴位。

,六,分类:偏峰推、指端推、指罗纹面。

艾灸技术操作规程

艾灸法的作用:借艾绒的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以温通气血、扶正祛邪、防病治病。

一、艾灸法的适应症:

,一,温经通络用于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

,二,祛风解表、温中散寒风寒外袭之表证~脾胃寒盛的呕吐、胃痛、泄泻。

,三,温肾健脾用于脾肾阳虚之久泄、久痢、遗尿、阳痿、早泄。

,四,益气升阳用于气虚下陷之内脏下垂、脱肛、崩漏日久不愈等。

,五,防病保健

二、艾灸法的操作步骤:

,一,体位选择可采取卧位或坐位~应以体位自然~肌肉放松~施灸部位明显暴露~便于医生正确取穴~患者能坚持施灸治疗全过程。

,二,施灸顺序一般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背部~后腹部,先头部~后四肢,先灸阳经~后灸阴经。

,三,可选择使用艾柱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

灸。

三、艾灸法的禁忌

,一,无论外感或阴虚内热症~凡脉象数疾者禁灸。

,二,高热、抽搐或极度衰竭、形瘦骨弱者~不宜灸治。

,三,心脏虚里处、大血管处、皮簿肌少筋肉积聚部位~妊娠期妇女下腹部以及腰骶部~睾丸、乳头、阴部、不可灸。

,四,颜面部不宜着肤灸~关节活动处不能瘢痕灸。

四、艾灸法的注意事项:

,一,施术者应严肃认真~专心致志~精心操作。

,二,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证施灸~取穴要准~灸穴勿过多~热力应充足~火力宜均匀~切勿乱灸暴灸。

,三,晕灸者按晕针者处理。

,四,施灸时要防止艾火烧伤衣物、被褥等。

腧穴敷贴技术操作规范

一(腧穴敷贴法的概念

腧穴敷贴法是指在某些穴位上敷贴药物~通过

药物和腧穴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其中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如毛茛、斑蝥、白芥子、甘遂、蓖麻子等,捣烂或研末~敷贴穴位~可以引起局部发泡化脓如“灸疮”~则又称为“天灸”~现代也称发泡疗法。若将药物贴敷于神阙穴~通过脐部吸收或刺激脐部以治疗疾病时~又称敷脐疗法或脐疗。

若将药物贴敷于涌泉穴~通过足部吸收或刺激足部以治疗疾病时~又称足心疗法或脚心疗法、涌泉疗法。

二、腧穴敷贴法作用

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因而具有双重治疗作用。

药物经皮肤吸收~极少通过肝脏~也不经过消化道~可避免肝脏及各种消化酶、消化液对药物成分的分解破坏~从而使药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三、操作方法

,一,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使药物能敷贴稳妥。

,二,敷贴药物之前~定准穴位~用温水将局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