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最终版)
脊髓损伤(最终版)

床上坐起及床边坐位训练(静态/动态)
床上运动(良姿位,主动/被动)
脊髓损伤康复治疗程序示意图
注:BADL: 基本日常生活活动 LIADL:复杂日常生活活动
脊髓损伤的早期康复
一般是发病后6~8周内,此阶段压疮、痉挛 及呼吸道问题的预防是最重要的,ADL训练可以 启动,另外对病人及家属着重于未来治疗项目 教育也必须开始,神经损伤水平变化的监测也 是日常治疗的一部分。 康复目标:1、保持呼吸道清洁与畅通;
T7 第七肋间(T6与T8之间) T8 第八肋间(T7与T9之间) T9 第九肋间(T8与T10之间) T10 第十肋间(脐水平) T11 第十一肋间(T10~T12之间) T12 腹股沟韧带中部
感觉平面-关键点(下)
L1 T12 与L2 之间上1/3处 L2 大腿前中部 L3 股骨内上髁 L4 内踝 L5 足背第三跖趾关节 S1 足跟外侧 S2 腘窝中点 S3 坐骨结节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3、平行杆内练习,减重训练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4、拐杖步行训练:摆至步、摆过步、四点步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5、轮椅训练:轮椅转移、轮椅减压、轮椅驱动 等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轮椅减压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轮椅驱动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6、康复工程的应用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感觉检查包括身体两侧各自的28个皮区关键点。每个关 键点要检查2种感觉,即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3个等级 分别评定打分。即:①0=缺失;②1=障碍(部分障碍或 感觉改变,包括感觉过敏);③2=正常;④NT=无法检 查。
针刺觉检查常用一次性安全针。轻触觉检查用棉花。在针 刺觉检查时,不能区别钝性和锐性刺激的感觉应评为0级。 两侧感觉关键点的检查部位如下(见图)。
脊髓损伤课件PPT

第6—9胸髓损伤,腹直肌上部末损害, 脐孔被牵拉向上。
第10胸髓损伤,腹直肌下部功能存在, 腹壁反射上、中部存在。
第12胸髓损伤,全部腹肌功能良好,腹 壁反射存在,而提睾反射消失,下肢呈 痉挛性瘫痪。
三、腰髓损伤
多为第10、1l胸椎骨折脱位的并发症。 伤后下肢运动与感觉完全或部分消失, 呈痉挛性瘫痪。膝、躁反射亢进,初伤 二便不通,久则形成反射性排尿。第一 腰髓损伤,下肢运动、感觉全部消失。
颈髓横断后,大部分交感神经作用消失, 损伤平面以下无出汗功能,体温失调, 随气温升降,夏有高热,冬有低温,及 二便不通等功能障碍。
二、胸髓损伤
下肢呈痉挛性瘫痪,膝、踝反射亢进, 感觉消失平面高达腋窝、低者达腹股沟, 二便不知,初为不通,后为失禁。
第1-5胸髓节段损伤,肋间肌尚能保留活 动,常发生姿势性低血压,由平卧位搬 起时可突然发生晕厥。
1.感觉
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震动觉、关 节位置感觉、两点分辨觉等。
检查后按感觉改变区域及程度详细用图 纸记录。每周观察记录1—2次并动态观 察。一定区域感觉消失、减退或过敏均 表示一定节段的脊髓或神经根遭受损伤。
肚脐可为胸9-胸l0的分界,腹股沟为胸12 与腰1的分界,股中部为腰2股下l/3及 膝前为腰3,胫前内至内踝为腰4,胫前 外至足背跖趾为腰5,腓侧外后,足外缘 及足底为骶1,小腿后正中及股后为骶2, 会阴部及骶骨后区为骶3-5。会阴区的检 查不可忽略,下肢感觉丧失,但会阴区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是脊椎骨折 与脱位最严重的并发症,脊柱各部位骨 折与脱位均可并发脊髓损伤,但以胸腰 段最为多见,约占半数以上。
临床多见于成人,儿童脊髓损伤较为少 见。
脊髓损伤_精品文档

脊柱由24块分离的椎骨、 1块骶骨和1块尾骨及骨连 接形成, 脊柱中央有椎管, 容纳脊髓及其被膜和神 经根。
椎骨间的连结
椎间盘
韧带(前纵韧带、后纵 韧带、黄韧带、棘间韧 带、棘上韧带)
脊柱外伤后, 硬脊膜内外的小血管破裂出血 形成血肿压迫脊髓, 出现不同程度的继发性脊髓压迫症
状
血肿向椎管内扩散使截瘫平面上升, 后果严重
外伤后, 供应脊髓的动脉血 管痉挛缺血、甚至闭塞 导致脊髓缺血性损害
原发损伤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缺氧
脊髓形变以及压迫可造成细胞立即死亡、轴突 断裂、血管损伤,进一步导致细胞破坏。
下行纤维: ⑴皮质脊髓束(前束和
后束) 传导随意运动
⑵红核脊髓束: 兴奋屈肌运动神经元,
抑制伸肌运动神经元 (3)前庭脊髓束 兴奋支配伸肌的运动
神经元。 (4)顶盖脊髓束 兴奋对侧颈肌,抑制
同侧颈肌活动。 (5)网状脊髓束 参与对躯干四肢近端肌肉运动的控制。 (6)内侧纵束 协同眼球的运动和头、颈部的运动。
脊髓呈前后稍扁的圆柱形, 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膨 大:
颈膨大(C4-T1) 腰骶膨大(L2-S3)
脊髓节段: 每对脊神经根的 根丝相连的一段脊髓,共 31个节段。
从胚胎第4个月起,脊髓的生长速度比 椎管缓慢,脊髓长度短于椎管,因此形 成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成人):
C1~4与同序椎骨相对应; C5~8、T1~4与同序椎骨上一节椎体相
2)脊髓休克
脊髓被横断与高级中枢失去联系后, 断面 以下的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 处于无反应 状态的现象。
脊髓损伤概述ppt课件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25
临床表现:
肌张力减低(弛缓性瘫痪)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肌肉萎缩 电测验有变性反应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26
脊髓前角细胞病变
无感觉障碍 瘫痪呈节段性分布
前根病变
瘫痪呈节段性 根性疼痛
节段性感觉障碍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27
神经丛病变
一个肢体的多数周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23
短暂脑缺血发作(TIA) 脑出血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脑肿瘤 急性脊髓炎 脊髓蛛网膜炎 脊髓与椎管内肿瘤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脊髓空洞症 散发性脑炎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24
周围神经损伤 中毒性损伤 周围神经炎 代谢性疾病中的周围神经性疾病 恶性疾病中的周围神经性疾病
颈神经 胸神经 腰神经 骶神经 尾神经
8 12 5 5 1
脊髓的解剖
8
横断面解剖 灰质
脊髓横断面的中部 H形区域 主要为神经细胞 左、右两侧前角和后角
白质
灰质外周 神பைடு நூலகம்纤维、神经胶质和血管
脊髓的解剖
9
楔形束 脊髓小脑束
薄束
皮质脊髓 外侧束 脊髓丘脑 外侧束
脊髓小脑 腹侧束 皮质脊髓 前侧束
围神经瘫痪/感觉障碍
周围神经病变
感觉障碍与瘫痪的
分布与周围神经分 布相关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28
急性脊髓灰质炎 急性感染多发性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症) 臂丛神经炎 多发性神经炎 桡神经麻痹 尺神经麻痹 腕管综合征 腓总神经麻痹
脊髓损伤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指导老师:竺佳晟学生:陈佳梅一、医学信息1,基础信息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积极药物对症治疗,病情恢复可,平稳后进入康复科,予运动疗法,针灸等综合康复治疗改善患者功能,病情好转后出院,先患者为进一步康复治疗,就诊我科,门诊以“康复治疗,腰椎骨折术后”收入我科。
既往史:患者既往体健,无吸烟饮酒史,无高血压,无糖尿病,无重大外科手术史。
3,社会情况家庭:患者与妻子婚姻恩爱,育有一子一女,女儿已出嫁,小儿子单身,家庭幸福,儿女孝顺。
经济:患者是家长主要劳动力,年收入为10+万,其余家庭成员收入尚可,为小缩明显,肌力下降,右腿尤甚。
患者转移至电动起立床需借助转移板并在三人辅助下完成。
患者从电动起立床转移到训练床也是同方法。
2,感觉检查1,浅感觉(感觉正常2分,感觉减弱1分,感觉消失0分)跟—膝—胫动作无法完成9,ADL评定(barthel指数)总___40_分(满分为100)析11,功能恢复分级脊髓损伤程度L1,不完全损伤,ASIA:C级(损伤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大部分关键肌力3级以下)三、主要问题(1)、身体功能与结构损伤四、治疗目标六,讨论患者诊断为L1椎体骨折并前后植入内固定后,L1椎体骨折,L1棘突骨折,双下肢不全瘫,左侧多肋骨骨折。
L1平面以下浅深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下降,双下肢屈髋关节活动度下降。
目前不能独自完成翻身、仰卧位到端坐位、端坐位到轮椅、轮椅到床的体位转移。
ADL评定为40(满分100)。
并且座位平衡一级,立位平衡无法完成。
我认为患者为一个L1椎体的不完全损伤未来恢复前景好,可以在支具的少量帮助下可以实现步行。
因此患者需在继续服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加快神经的生长,促进感觉和肌力的恢复的前提下进行康复训练。
康复治疗还是以四肢的肌力训练,双下肢的直腿抬高训练和体位转移训练为主,并不断加强患者的座位平衡训练,并在。
(医学课件)脊柱脊髓损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齿状突骨折
齿状突骨折分三型: 第1型:齿状突尖端撕脱骨折, 第2型:齿状突基部、枢椎体上方横形骨折 第3型:枢椎体上部骨折,累及枢椎的上关节 突
(二)胸腰椎骨折分类
Denis分类(骨折稳定性) 骨折形态分类
Denis分类
稳定性骨折:轻度、中 度骨折,后柱完整。或 单纯附近骨折。
下颈椎损伤
1、压缩性骨折: Ⅰ度(1/3)颈部支具固定8-12周 Ⅱ度(1/2)、Ⅲ度(2/3)手术治疗
2、爆裂骨折,常合并脊髓损伤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
脊椎骨折
3、骨折脱位:
无椎间盘损伤:颅骨牵引
椎间盘损伤、关节交锁: 前路或前后路手术
颈椎过伸性损伤:
椎管狭窄:后 路单开门椎管扩大 成形
竭,呼吸道感染痰液咳不出来,已有窒息者。
2、泌尿生殖道的感染和结石 伤后导尿管定期开放,训练自主膀胱功能, 教会病人遵循严格无菌操作法,自行定时插导尿管排尿。 需长期留置导尿而又无法控制泌尿系感染者可作膀胱造瘘术 人工神经-内脏反射弧
3、褥疮:长期受压,神经营养改变 4、体温失调:自主神经功能混乱,受伤平面以下皮
第二节 脊髓损伤
病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治疗原则
病理
1、脊髓震荡:脊髓损伤及细胞结构正常 2、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灰质内出血较少,白
质无改变。 3、完全性脊髓损伤:灰质内多灶性出血,
临床表现
1、脊髓震荡:损伤平面以下反射完全消失或 大部分消失,数小时或数天恢复。
2、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1)前脊髓综合征:下肢重于上肢,保留位置和深感觉。 (2)后脊髓综合征:运动功能和痛温觉、触觉存在,深感觉
骨盆骨折诊断步骤
1、监测血压 2、建立输血补液途径 3、视病人情况及早完成各项检查 4、嘱病人排尿 5、诊断性腹腔穿刺 6、超声检查
脊髓损伤课件

内源性阿片肽
纳络酮可逆转颈段脊髓横切后引起 的低血压,可改善SCBF
强腓肽在内源性类阿片中是唯一在 大鼠腰蛛网膜下腔注射后能产生后 肢瘫痪者,部分系非类阿片剂作用
29
自由基
( FREE RADICAL, FR )
FR 是具异常反应的分子,继发于其外轨 道不成对电子
氧FR链反应累及 LPO, 生物膜的磷脂及 胆固醇成分被FR反应所破坏
细胞膜缺损处的泄露,去极化,特异性Ca2+通 道的开放
N-甲基D-天冬氨酸(NMDA)依赖性通道的活化 清除功能障碍 (Na+-Ca2+交换减少、Ca2+泵失
能等) 细胞内储库释放Ca2+ 脊髓组织坏死的磷脂膜局部自溶或许是SCI区
域内细胞外液Ca2+过高的一种主动机制,以获 得自身修复或保护的足够时间
16
脊髓损伤后凋亡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 与免疫组 化结合,
大鼠脊髓横断后,断端两侧白质脱髓鞘 区 P53 和 Bax 表达增强,Bcl-2 仅少量 表达 ;出现大量 TUNEL 标记阳性细胞; TEM 见少突胶质细胞典型凋亡改变,说 明大鼠脊髓横断后白质内胶质细胞出现 凋亡
17
细胞内外K离子的变化
33
甘烷类 ( EICOSANOIDS )
TXA2 和 PGI2是一对重要前列腺素产物,具有 非常强烈相互对立的血管活性
生理情况下,TXA2 和 PGI2的产生和分解保持 相对平衡,以维持机体循环功能正常
TXA2/PGI2失衡后,一方面病理性FR增加,加 重LPO;另一方面加重血管内皮损害,血管渗 透性增加,发生微循环障碍
使第二区仍然存活的组织维持灌注
10
脊髓损伤汇报ppt课件

根据损伤程度和性质可分为完全性脊髓损伤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根据损伤部 位可分为颈段脊髓损伤、胸段脊髓损伤、腰段脊髓损伤和骶段脊髓损伤。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主要包括外伤性脊髓损伤(如交 通事故、高空坠落等)和非外伤 性脊髓损伤(如脊柱病变、感染 、肿瘤等)。
危险因素
高龄、男性、脊柱疾病史、长期 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从 事高风险职业等。
依据。
04 脊髓损伤治疗方 法及效果评价
非手术治疗方法介绍
药物治疗
包括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 甘露醇、神经节苷脂等药物,以 减轻脊髓水肿、促进神经修复。
高压氧治疗
通过增加血氧含量,改善脊髓缺氧 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物理治疗
如电刺激、磁刺激等,可促进局部 血液循环和神经营养,有助于神经 功能恢复。
膀胱功能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如定时排尿、膀胱按摩等,促进膀 胱功能恢复。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控制尿路感染。
其他常见并发症应对策略
压疮预防
01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定期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降低压疮
发生风险。
深静脉血栓预防
02
鼓励患者尽早进行肢体活动,穿弹力袜等预防措施,降低深静
手术治疗策略选择及技巧探讨
1 2
手术时机选择
根据患者伤情和影像学表现,选择合适的手术时 机,一般建议在脊髓损伤后24小时内进行手术。
手术入路选择
根据损伤部位和范围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如后 路减压、前路减压或前后路联合减压等。
3
手术技巧探讨
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正常脊髓组织,避免进 一步损伤;同时应彻底减压,恢复脊柱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对这些两侧关键点的检查外,还要求检查者作 肛门指检测试肛门外括约肌。感觉分级为存在或 缺失(即在病人的图上记录有或无)。该检查用 于判定损伤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
神经平面的综合判断以运动平面为主要依据。
T2—L1损伤无法评定运动平面,所以主要依赖感 觉平面来确定。
C4损伤可以采用膈肌作为运动平面的主要参考依据。
三角肌、肱二头肌
胸大肌、桡侧伸腕肌
肱三头肌、桡侧屈腕肌 ,指屈深肌、手内肌 上部肋间肌、上部背肌
可能用手在平坦路面上驱动高靠背轮椅, 需要上肢辅助具及特殊推轮
可用手驱动轮椅,独立穿上衣,可以基本 独立完成转移,可自开特殊改装汽车
轮椅实用,可独立完成床-轮椅、厕所、 浴室间转移
轮椅独立,用连腰带支具扶拐短距离步行
原因:肌肉纵向萎缩和肌腱弹力纤维缩短 治疗:牵张训练、关节松动等
肌痉挛
原因: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往往合并脊髓中枢兴奋性失 控,导致肌张力过高、活动过度活跃或痉挛
导致较强的皮肤剪力→皮肤损伤或压疮 关节活动限制而影响日常生活活动 股内收肌痉挛影响大小便及会阴部卫生 诱发疼痛或不适
股四头肌痉挛有助于患者的站立和行走 膀胱和腹部肌肉痉挛有助于排尿 下肢肌肉痉挛有助于防止直立性低血压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脊髓休克
脊髓受到外力作用后短时间内损伤平面以下的脊髓神 经功能完全丧失。持续时间一般是数小时至数周, 偶有数月之久
判断脊髓休克的指标:球肛门反射(刺激龟头或阴蒂 引起肛门括约肌反射性收缩),该反射一旦出现, 提示休克已经结束
骶段保留
脊髓骶段保留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 骶部感觉:肛门粘膜皮肤连接处和深部肛
6.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脊髓损伤的早期康复
7、高压氧治疗 如患者全身状况许可,应于伤后尽快进行(在
脊髓中央坏死前)。可提高脊髓损伤节段血氧含量 ,提高血氧分压,增加血氧弥散量,提高组织氧储 量,促进侧支循环的生成。
脊髓损伤的早期康复
8、物理因子治疗 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过程起辅助和促进作
用,并能预防和减轻并发症。根据病情,选用超声 波,低中频脉冲电,磁疗,光疗等,以及按摩,针 灸。
T7 第七肋间(T6与T8之间) T8 第八肋间(T7与T9之间) T9 第九肋间(T8与T10之间) T10 第十肋间(脐水平) T11 第十一肋间(T10~T12之间) T12 腹股沟韧带中部
感觉平面-关键点(下)
L1 T12 与L2 之间上1/3处 L2 大腿前中部 L3 股骨内上髁 L4 内踝 L5 足背第三跖趾关节 S1 足跟外侧 S2 腘窝中点 S3 坐骨结节
康复治疗原则
1、早期开始:生命征稳定后即可开始康复治疗; 2、循序渐进,从易到难; 3、依患者目前功能情况,制定及调整康复方案; 4、力量与耐力训练; 5、全面康复
上下楼梯训练
平地行走训练 ADL训练(以LIADL为主)
站立平衡训练(静态/动态,原地步行)
坐-起训练(坐位平衡,站起-坐下) 认知功能训练
S1 - Co (L1)
与第一腰椎相对
创伤:
◦ 骨折 ◦ 枪伤、刀伤 ◦ 挥鞭样损伤
疾病:
◦ 感染性:脊髓炎等。 ◦ 血管性:动脉炎、静脉炎等。 ◦ 占位性:肿瘤、椎间盘突出等。 ◦ 退行性:脊髓型颈椎病、脊髓侧索硬化症等。
脊髓损伤--即刻损伤
➢ 中央灰质出现小出血点 ➢ 逐渐向外延伸并相互融合 ➢ 从灰质中间延伸到白质部分
E:正常:运动、感觉功能正常。
平面 身体双侧正常感觉+运动功能的最低
脊髓节段。(总损伤平面)
感觉和运动平面可以不一致,左右两侧也可能 不同。
平面
感觉平面:感觉完全正常的最低脊髓节段 运动平面:肌力>3级且该节段以上节段肌力 ≧4级的神经节段。
运动平面-关键肌 神经定位 可在仰卧位检查 运动平面积分:增加评估可比性 肌力0~5分,然后将所得的分值相加 正常者两侧总积分为100分
解。 不可逆!
脊髓再生
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不能再生
顿挫(stunning):短时间的功能丧失 冬眠(hibernating):长时间的功能丧失 脊髓细胞有可能在一段时间之后恢复功能,造成脊
髓损伤后各种复杂的功能预后情况
评定常见的方法: Frankel分级 ASIA分级
程度
完全性:脊髓休克结束后骶段感觉、运动功能仍完全 消失。 不完全性:骶段保留部分感觉或/和运动功能。
脊髓损伤--继发性损伤
➢ 血压下降+局部血管收缩及破坏 ➢ 受伤组织血流下降--局部缺血 ➢ 神经毒素物质 ➢ 氧自由基 ➢ 磷脂酶 ➢ 蛋白酶 ➢ 血管活性物质
➢ 损伤后几分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出现水肿、缺血 和继发性损害
➢ 12h后出现巨噬细胞侵润等炎性反应 ➢ 72h达高峰,致使运动神经元坏死、轴突变性和分
31个脊髓节段: C8、T12、L5、S5、Co1
C1 - C4 (=) 与同序数椎骨相对
C5 - T4 (-1) 与同序数的上1节椎体相对
T5 - T8 (-2) 与同序数Fra bibliotek上2节椎体相对
T9 - T12 (-3) 与同序数的上3节椎体相对
L1 - L5 (T10 ~ 12) 与第10 ~ 12胸椎相对
其他评定
ROM Ashworth Barthel FIM 心理功能测定 生活质量评定
平面 C1-3 C4 C5 C6 C7-8 T1-6 T12 L4
最低位有功能肌肉
活动能力
生活能力
颈肌 膈肌、斜方肌
必须依赖膈肌起搏维持呼吸,可用声控方 式操纵某些活动
使用电动高靠背轮椅有时需要辅助呼吸
完全依赖 高度依赖
脊髓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 脊髓损伤的康复问题和治疗
脊 柱 的 结 构
脊柱
功能:支撑躯干,保护脊髓 25个脊椎: 颈椎7个 胸椎12个 腰椎5个 骶椎1个(5节)
脊髓
功能:神经功能的上传下达 30个节段,长约45cm 颈髓8节 胸髓12节 腰髓5节 骶髓5节 脊髓神经:豆腐样组织 脊髓包膜:坚韧的组织
感觉检查包括身体两侧各自的28个皮区关键点。每个关 键点要检查2种感觉,即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3个等级 分别评定打分。即:①0=缺失;②1=障碍(部分障碍或 感觉改变,包括感觉过敏);③2=正常;④NT=无法检 查。
针刺觉检查常用一次性安全针。轻触觉检查用棉花。在针 刺觉检查时,不能区别钝性和锐性刺激的感觉应评为0级。 两侧感觉关键点的检查部位如下(见图)。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3、平行杆内练习,减重训练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4、拐杖步行训练:摆至步、摆过步、四点步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5、轮椅训练:轮椅转移、轮椅减压、轮椅驱动 等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轮椅减压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轮椅驱动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6、康复工程的应用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一般指发病后8~12周。此期目标、评估方法基 本同前,训练重点是获得姿势控制和平衡能力。
(一)康复目标 同急性期,进一步得到改善。 (二)康复评定 继续定期进行急性期评定项目,
由于允许进行较大的活动度,应完成肌力、ROM 、功能性技巧等特殊检查。应告诉病人逐步承担 皮肤检查的责任。一旦能进行轮椅活动,要进行 心血管耐力的评定(应考虑年龄、性别、心脏病史 等)。
运动平面-关键肌(上肢)
C5 屈肘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 C6 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 C7 伸肘肌(肱三头肌) C8 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 T1 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
运动平面-关键肌(下肢)
L2 屈髋肌(髂腰肌) L3 伸膝肌(股四头肌) L4 踝背伸肌(胫前肌) L5 长伸趾肌(趾长伸肌) S1 踝跖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
感觉平面-关键点(上)
C2 枕骨粗隆 C3 锁骨上窝 C4 肩锁关节的顶部 C5 肘前窝的外侧面 C6 拇指 C7 中指 C8 小指
感觉平面-关键点(中)
T1 肘前窝的尺侧面 T2 腋窝 T3 第三肋间 T4 第四肋间(乳线) T5 第五肋间(在T4与T6之间) T6 第六肋间(剑突水平)
感觉平面-关键点(中)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三)康复方法 1.继续前期活动 2.垫上训练:坐位平衡、支撑转移、自主翻身、穿
脱衣裤等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垫上运动原则: 技能从简单到复杂;将整个项目分解成为
简单动作,完成后再合成整体训练;使用上肢 、手活动、健存肌肉代替加强无力或乏力肌肉 ,如果可能,锻炼期间运用体重作为阻力进行 抗阻训练;肌群应在他们发挥功能性作用的姿 势下进行。
7、作业治疗 不仅是使患者恢复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自理能力
,而且应当进一步使其恢复某种职业工作能力。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8、环境改造 包括通道的无障碍设计,厨房、卫生间、卧室
的改造等等。
肌肉瘫痪: 原因:失神经支配和废用性 治疗:功能训练、步行辅助器、功能电刺激
关节挛缩畸形:
大部依赖 中度依赖 大部自理 大部自理
腹肌、胸肌、背肌
长腿支具扶拐步行,长距离行动需要轮椅
基本自理
股四头肌
带短腿支具扶手杖步行,不需要轮椅
基本自理
功能转折平面
C4---------呼吸问题 C8-T1-----生活自理 T10-T12—治疗性步行 L1-L2------功能性步行(家庭) L3----------功能性步行(社区)
腰骶膨大 终丝
脊髓圆锥 终丝 马尾 脊神经 (31对) 前根 (运动) 后根 (感觉)
后正中沟 脊髓圆锥
第一骶神经
后根 前根
终丝 马尾
终丝
后正中沟
传入神经
后根 传出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