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古城调研报告

商丘古城调研报告
商丘古城调研报告

商丘古城调研报告

摘要:通过对商丘古城的调研分析,了解商丘古城的街道空间布局、建筑传统风貌、道路标识系统、停车设施、道路布局、市政设施等现状,结合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相关知识与保护现状,找出商丘古城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并对商丘古城的功能进行准确定位,而后借鉴其他优秀古城保护案例,针对其存在的问

题寻求解决方案,提出修改方针与建议。

关键字:商丘古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1.古城简介

商丘古城又称归德府城,即明清时期的河南省商丘县。现存地上的古城始建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古城地处豫、鲁、苏皖四声结合部,是河南省的东部门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优势得天独厚,通讯联系便达,自古就有“中原锁论”之称。史书上曾记载“备御东南,则九州之奥区;广衍沃壤,则天下之膏腴,襟带河齐,屏蔽淮徐,自古争在中原,未有不以商丘为腰膂之地者。”

1.1古城历史沿革

古城历史悠久,在长达四千年的文明史中,做过古帝王都、王国都、郡国都、陪都和附治、州治,也曾做过省府的临时驻地与县府驻地,历史上曾是黄淮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2.1城墙商丘古城的城墙有砖城、城郭、城湖部分构成,建于1151年,其走势构成商丘古城外圆内方的内方。城墙全长9000多米,其中内层砖城周长4347.5米,城楼高6.67米,顶宽6.33米,基阔10米,外包1米宽的砖墙,内为夯土。城上有角楼四座,炮台13座,警辅32初,垛口3600个,城墙虽然经历战争和风雨水患,但保存基本完整。。城门为拱券式,有东西南北四门,至今保存完好,其中东门名曰宾阳,南门名曰垤泽,西门名曰拱阳,北门名曰拱辰。四门外原有四个瓮城(即城门外的小城,侧面开门,旨在加固城防),瓮城有各有一扭头城门,北门向西,东门和西门向南,南门向东,所以商丘古城又有“四门

八开”之说。其中南北城门为歇山重檐式建筑,分上下两层,坐落在古城中轴线上,雄伟壮观。

城外为宽阔的护城河,环绕全城,水域达8000多亩。湖中原有一个建有数量不等且各具特色的亭台楼榭,今被水淹没今生一座亭子与一节水榭。内城外500米左右,是巨龙般的护城大堤,即外城郭,现在已改为环城公路,这也就是所谓“外圆内方”的“外圆”。

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之说,为防金木相克,古城东西两门相错一条街,成为中国古城中的唯一。

由于年代久远,古城层多次遭到破坏,又多次重建,但范围均在南北十里之内。

1.2.1城内建筑特色

侯方域故居

建筑是一明三暗五、前出后包、上下两层的硬山式建筑。上下贯通的四排圆柱和八十八根根线构造成一木间架,墙装青砖,顶盖垄瓦。屋脊有青兽压顶。屋内有木屏相隔。门窗镂花剔线,圆柱浮雕龙凤。该建筑通体显现出清代匠人高超的建筑艺术。壮悔堂前20米处有五间过厅,建筑风格与壮悔堂相同。其细部重典雅,古色古香。五脊之上形态别致、姿势各异的奇兽独具风采。楼里门窗和格扇的镂花剔线精致。26根圆柱上龙凤浮雕栩栩如生。根根圆柱同62根横梁巧妙扣合的木质结构浑然天成,使楼的内部骨架形成一个完善的整体,即使拆去四壁,楼堂仍安然无恙,建筑技巧令人叫绝。奇妙的设计和精巧的技艺令无数能工巧匠折服。

侯府

为侯旬故居,二进式典型北方四合院,最里面的为主卧,有东西厢房对称布置在主卧前面,形成方形院落,植有四颗石榴树,寓意多子多福。侧院与主院之间以圆形小门连接,层次分明,在不起眼的角落还有小游园供主人消遣娱乐。建筑是明清时期的典型建筑形式,以灰色为主色调,运用薄片青砖砌墙,木料装饰门窗,配以马头墙、靛青色的彩绘,雕花、瓦当神兽等。屋顶多采用歇山顶,飞檐角,二楼飘窗、木板墙裙等。

穆氏四合院

穆氏四合院的总体布局是:大门位于南边,但不是正对南北方向,而是南偏东,位于东南角。门内迎面有一墙,以致外人看不到宅内的活动。前院的侧房置车马、轿子等物,以备外出之用。正中是通往中宅的建筑。中宅院正堂屋五间,进深3间,东西厢房各3间。正堂屋是供主人使用的客房、书橱。厢房通常是杂用间和男仆的住处。最后是后楼,上下两层,前后有过厅相通,后楼全宅的最高处,由后向前渐低,便于通风透光,后楼的正中为正堂屋,是聚会活动之所。东间供长辈居住,西间是晚辈的住所,周围有走廊连接。后楼的左右附以耳房、厨

房、杂屋和厕所。整个后院是全宅的核心,也是全宅的生活区。

后楼顶用蓝色小瓦覆盖,五脊六兽。由于蓝瓦压盖板瓦,实为双层屋顶,墙壁又宽又厚,加上下木檐,椽板厚宽。盛夏日光照射,屋内凉爽如春;冬天冰天雪地,室内仍温暖如秋。厚重的青砖墙体,加上墙壁四角全用石板垫包,既坚固结实,又保温凉爽。室内用博古架隔扇划分空间,上部装纸顶棚,中宅和后楼的门窗皆用巨木雕刻,玲珑剔透,花草人物图案形象生动,不拘一格,千变万化。四周用砖墙封闭,院内栽植花木盆景。

穆氏四合院整个建筑群80余间房屋,一宅三院五门相照,座北面南的清代建筑群,现存四合院是中宅院和楼院,共31间。中宅院正堂五间,进深3间,明三暗五,前出后包,青砖小瓦,五脊六兽的硬山式建筑。前有过厅3间,东西厢房各3间,形成一个方正的四合院,是我国传统的一种院落式住宅。其窗户、隔扇皆为木质透花雕刻,房檐处和山墙上的砖雕亦古朴典雅,人物、花鸟等雕刻造型别致,栩栩如生。

建筑以后楼为主体,以中宅为中心,左右对称,前低后高,清幽淡雅,构成

了安静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现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归德府文庙

与全国殿右侧的文庙,形成了左殿右学的独特建筑格局。归德府文庙大成殿不仅具有豫东建筑的特点,也吸收了徽派建筑的精华,独具特色。

主殿为大成殿,又名孔庙,为祭孔圣地。原有大殿、棂星门、照壁、泮池、名宦祠、乡贤祠、戟门、东西庑、启圣祠、教谕宅和训导宅。现仅存大殿和泮池。大殿面阔7间,进深3间,9脊6兽,飞檐挑角,绿色琉璃瓦顶,单檐歇山,浮雕龙凤大脊,正中饰一宝瓶。两端置鸱吻,垂戗脊下均有兽形浮雕,檐下无斗拱,四周平出耍头承托檐部。耍头间开方窗,四角四根托角梁,浮雕斜撑,房顶由32根胸围1米的明柱擎起。柱下有1米高的鼓形柱础,整座建筑高大雄伟,造型别致。

天主教堂

商丘古城中的天主教堂位于中山大街靠近南城门处,主体建筑有三座,教堂为西方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原教堂体量较小,为橘黄色的暖色调,新建教堂体谅超过原教堂两倍有余,正立面为淡青色,墙体上有三座人物石雕,侧面为乳白色,配有典型希腊石柱,整个建筑看起来雄伟庄重。但是由于新建建筑体量过大关系,教堂内整个建筑群布局重心南倾,没有形成轴线式布局,使得主建筑地位不突出,打破了教堂原应有的严肃氛围。

1.3古城结构布局

据载,商丘古城是历代先民们智慧累积的创造,更是“象天法地、顺天应地、取法自然”思想的应用,其目的就在于创造一个“天人协调、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以祈求城池万年永固。鸟瞰商丘古城,外圆内方,犹如一枚巨大的“古铜

钱币”。外为土筑的护城大堤,即城郭,呈圆形,象征天;内为砖砌的城墙呈方形,象征地。外阳而内阴,阴阳结合便是天地相生,如此整个城池便成为阴阳合一、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的象征,商丘古城也便有了与日月同在的道理。

城内地势呈龟背形状,共93条街道,在古代的八卦学说中,9是最大的数字,而3是万物的源泉,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93是一个吉利的数字。这93条街,把全城分割成200米见方的许多小块,城内地面呈龟背形,地势向南稍倾;街道布局有如棋盘状,严整有序;城内的水井、厕所呈梅花状合理散布于全城,南城门东西两侧各建有一个水门。

1.3.1古城选址顺天应地,取法自然

俯瞰商丘古城,外圆内方,犹如一巨大的古铜钱币,镶嵌在黄河故道与济水之间。外为土筑的城郭,呈圆形;内为砖砌的城墙,呈方形。

古时人们认为天圆地方,商丘古城选址如此意在创造一个“天人协调、天人合一”的意境,以祈求城池与日月同辉。道家有原味阳,方为阴;在上位阳,在下为阴;上阳而下阴的结合,乃天地之合;外阳而内阴,阴阳结合便是天地相生,如此整个城池便在设计与创造上成了阴阳结合、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的象征。

1.3.2规划结合风水,追求实用主义与宗教意境

商丘古城内城采用南偏西15度的朝向,采取传统的棋盘式路网格局,既破了道路“四正”之忌,又有利于城内建筑的采光与取暖,同时也将城内建筑分成了许多方块,非常整齐,完美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

据记载,商丘市火的发源地,又是大火星的分野地,故古城主火。商丘古城四座城门的建设皆与此有关。。从八卦讲,南门主火,或是太盛,如此可导致城门失火,为保持水火平衡,需加强水的力量,于是设计者便在南城门左右两侧各加一个水门,加上呗门主水,由于水火相克相济,便水火调和,这就是采用“三水济火”的方法来实现古城的平衡与和谐。从实用价值讲,它是由城内的地势所决定的。全城的地势呈龟背形,中间高,四周低,略微向南倾斜,大隅首最高,南墙最低。所以,全城的排水系统采用两条最凹的街沟,将全城废水通过水门排进护城河内。

1.3.3街道布局用三取九,追求圆融和谐的伦理与政治意境

在我国传统建筑中,“三”更反映了圆满和谐的哲学思辨和审美观念。三的三倍为九,古时被视为最大,为奇数之首,在风水学上被认为是“极阳”,内用“三”、“九”为“阴中之阳”,即达到阴阳合一。

商丘古城的街道规划格局中以“三”、“九”为象征之处也尤为明显。在八卦易理中,一、三、五、七、九表示天数,为阳;二、四、六、八、十表示地数,为阴。天数五、地数五,“一变生水,六化成之;二化生火,而七变成之;三变生木,八化成之;四化生金,而九变成之;五变生土,而十化成之”,相生相克成万物。依照古代的丈量法计算,古城内城墙周长为七里二分五厘,计一千三百四丈二尺五寸,显然此数是取之洛书中的北、东、东南、西南、中天地之生数,即一、三、四、二、五;外城郭十八里,乃是9+9=9之寓意,其实质还是追求古城格局的圆融和谐、阴阳相合、天人合一的意境,以求城池万年永固。同时,七里二分五厘还有一层隐晦的涵义,乃为“九五”之意,明洪武年间有明文规定,皇帝为“九五至尊”,“九五”为皇帝专用。因此,商丘古城的城墙周长只能隐讳的建为7.25里,否则犯欺君之罪。古城内街道以连接南北城楼的大街为主轴线,横街为9,东西两侧各3条纵街,纵街总数为6,此乃取天数九、地数六,意蕴天地相得结合,大吉大利,大业生定。城内纵横93条街道所构成的框架,也与河图相吻合,谓之阴阳相和。同时街道纵横交错,气脉相通,以图揽尽瑞气,生机勃勃,长治久安。

1.4古城主要街道

中山大街与大禹首街分别是商丘古城的南北中轴线与东西中轴线。中山大街道路主路宽8米,两侧步行道宽3.5米,全长2300米,主交通为人车混行,道路排水为雨污合流,部分路段会出现积水。道路两侧建筑主要形成于明清纸民国初期,嫌多用于商业用途。建筑上空混有现代元素的架空电线,景观效果有些混乱。

大禹首街据记载为士大夫居住地,建设规格较高,有些改建为商业用途,但并没有形成商业街区,有多处旅游景点,如壮悔堂、归德府文庙、穆氏四合院等。其道路类似于中山大街。穆式四合院就在与此街。

1.5城内市政设施

城内道路两侧路灯林立,垃圾桶分布距离合理,各种标识指示牌悬空与街道半空,可清晰的为游人指明方向。公厕服务半径设置合理,但是卫生条件有待提高。

路面为长约1米的青石磨砂方砖,防滑较好,采用雨污合流式排水,有原型窨井盖与方形排水网,但是在靠近城门的部分路面仍有积水。据说由于井盖遭到堵塞等原因,每到暴雨时期,号称有着世界最完善排水系统的商丘古城人会出现一片汪洋的现象。

1.6交通、停车与绿化

古城道路设计为人车混行式,但是在主街上有隔断机动车行驶的隔离栏,但是有于小型三轮行驶比较混乱,街道交通业呈现出混乱的现象。为于四个城门处均有中小型停车场,用于停放大型旅游车,每个城门设车位32个,占地1500平方米,但是利用情况比较低。

城内绿化主要为与道路两旁的行道树、沿城墙外围2、3米处的草地、城门旁的模纹花坛以及护城河两岸的沿河保护绿地,绿地面积共3000余平方米。植物种类多为商丘市本土树种,如垂柳、法桐、冬青等。

2.商丘古城的定位

通过对商丘古城的调查研究,我认为商丘古城的功能定位应该是以旅游为主,兼而开发商业和居住的“三位一体”格局。

商丘古城独一无二的布局特色,大批保存完整的古建筑以及古城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等都是定位其以旅游为主要功能的依据。加之商丘乃是商文化的发源地,商人始祖王亥也诞生于此,商丘古城发展商业也成为其不可或缺的功能。有了旅游和商业,随之而来的副展品就是居住了,商丘古城可以为外来游客提供舒适的居住空间。

开发商丘古城的旅游功能要结合商丘本土文化特色,即结合“三商”文化,打造一场商文化盛宴。商丘古城至今保存下来的古迹是以中山大街与大禹首街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街区,其街道两边大多用于商业性质,但由于管理体制等原因,商业秩序较乱,没有形成商丘的特色,现代元素的商业气息充满古城与古城古色古香的氛围背道而驰。开发商丘古城中的商业,其目的还是为商丘古城的旅游服务的,其商业内容应该深度外挖掘商丘的民间特色工艺与饮食文化等。特色工艺中有取材于日常生活的豫东剪纸艺术、商丘宋绣、宋州柳编、丝织挂毯、石刻、木刻、泥塑、面人、焰火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特色旅游产品进行开发。可以在中山大街、大禹首届、侯府等地方设置特色产品购物店以吸引大量游客。至于饮食文化,商丘是中华烹饪鼻祖伊尹的诞生地,烹饪汇古今余一炉,各地方特色名吃有千余种之多,如砂锅羊肉、子衣炖甲鱼、乌鸡炖子衣、垛子羊肉、虫草炖葫芦鸡腿、炸八宝葫芦鸭等,而开花烧饼、葱油饼、油茶等一些特色小吃夜市远近闻名,可以系统开发。对于刘家烧饼西关糟鱼、沙家烩面等老字号特色餐饮可以重点培育。有了观赏、游乐、购物以及美食,居住也成了不可或缺的因素。为商丘古城旅游开发而服务的居住就应运而生。综合“三位一体”功能格局打造特色古城文化之旅。

3.商丘古城保护存在的问题及相应解决措施或建议

3.1存在问题

①对于古城的认识不足,保护意识较为淡薄

对于平遥古城,凤凰古城等大家可能耳熟能详,但是对于商丘古城,出了商丘本土居民能够了解以外,大多数人还是对其处于陌生状态,这对于古城的保护欲开发极为不利。

②有些建筑遭到建设性破坏

古城的街道两侧电拉扯乱建,横幅乱扯,古建筑墙体乱贴,涂鸦等现象,严重破坏了古城的原有风貌。甚至有些使得古建筑遭到了建设性的破坏。

③为了追求片面的经济效益,追求商业利润,而对传统的历史街区造成了破坏

古城的中山大街原本是一条保存完整的历史街区,人们为了追求片面的商业效益,对其的商业利用极为混乱,大部分颈上的内容均为现代商业元素,服饰鞋业等品牌随处可见,具有古城文化特色的商业却凤毛麟角。这些现代元素的存在大大破坏了原有历史街区的历史风貌。

④保护体制的落后使的有效的保护措施难以实行

在历史街区中引入商业,往往是为了提高公众参与与发挥民间机构的作用,以满足改善街区条件的需求,实现最原生态的保护。而对于需要靠商业开发复兴的历史街区,尊重文化特色、延续历史文脉是改造应遵循的基本构想,而商丘古城的历史街区保护却背道而驰,仅仅是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而进行商业活动,这是由于其落后的保护体制造成的。

⑤历史文化遗产没有专设保护资金,有任其消亡的嫌疑

商丘古城中除了见到一个摇摇欲坠的旅游局外并没有见到相关的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发展趋势有放养式发展的嫌疑,并没有设立专项基金对其进行统一保护。

⑥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没有提上议程

古城的商业发展多为现代商业元素,特色文化商业并不常见,而求商丘本土文化内涵也并没有在古城中显现,并不利于古城的全面保护。

3.2相应解决措施及建议

①加大宣传力度,深度挖掘古城文化特色,发扬遗产精神。

对于商丘古城的宣传,不仅要在商丘本土进行宣传求古城被,最重要的是要走出商丘,走出河南,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使得商丘古城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和了解。

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开发首先要深入挖掘自身的传统文化,确立其之所以与众

不同的本质特征,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遗产资源的优势并使历史精神得到传承。

②加大对古建筑的保护力度,恢复历史街区古风文貌

虽然现代元素在古建筑的保护中不可避免的要有所涉及,但是在引进现代元素的时候要注意与古建筑的外观特色协调一致。对于古建筑的保护不仅仅要停留在建筑本身外观上,对其的二次利用也要严格把关,注意凸显古文化特色。

③设置活动项目,提供功能载体

目前大多数历史街区都定位在游览、餐饮、购物等基本功能,而表现街区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是减弱这种重复的最佳方法。

设计具有亮点与特色的活动项目是每个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规划所必须的。

④简历完善的保护措施,对古城进行有效的保护

对于商丘古城的保护要充分发挥政府、非政府组织、民众三者的力量。对于古建筑可采用手规制的私有产权制度模式,历史建筑一般只要求外观风貌的保护,较低的保护要求使得私人成为业主成为可能,特别是内部空间的整理和更能的再利用,私人业主可以尽可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历史建筑的利用的可能性得到多元化尝试。但是要注意不改变建筑立面、建筑高度、和有特色的内部装饰。对于其他诸如历史街区的保护液可以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与民间基金会的力量,简历专门的修缮基金,对其进行行之有效的保护。

⑤优化空间环境,营造体验氛围

营造历史街区的体验氛围主要是通过对传统的街巷格局的梳理和对新老建筑风貌的整治来实现。街巷格局规划包括控制道路的尺度和交接方式、整合建筑与节点开放的空间关系等内容,重在以线性要素划分面状区域,串联景观节点,强化界面和序列以形成清晰可识别的城市肌理。建筑风貌规划应以建筑的体量、比例、色彩、材质、构件等方面入手,提炼出传统元素与符号。

总之,保护建设应具有共时性、历时性特征。新建部分要和历史遗存取得地域共通,并能反映出同一文化不同时代的动态演进过程。

⑥在保护有幸遗产的同时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商丘古城留下不仅仅是古城这一实体遗产,最重要的还有其所遗留下来的可以传承的文化遗产。比如说以“商人、商品、商业”为主的“三商文化”,古城特色饮食文化、古建筑与名人典故遗留下来的古风文化等都应该受到重视与保护。

参考文献:

[1]百度名片——商丘

[2]邝金丽《商丘古城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

[3]陈道山《商丘古建筑文化内涵之管窥》

[4]许继清、刘利轩《商丘古城空间演变的文化生态环境分析》

[5]《城市规划月刊》2009.第183期《历史街区的商业开发模式及其规划方法研究》

[6]《城市规划月刊》2012.第5期《历史文化名城制度30年背景下城市文化遗产管理的回顾与展望》

2019年景区售票工作总结

2019年景区售票工作总结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2017年景区售票工作总结篇一今天,我们召开全区三个文明表彰暨项目建设推进年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市委十届三次全会和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回顾总结我区过去一年工作,部署落实项目推进年各项任务,表彰先进,激励斗志,动员全区上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勇争先,进一步弘扬**人“不畏艰难、万众一心、勇于创新、争创一流”的工作精神,再掀项目建设新、再创景区发展新辉煌,努力开创我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刚才,我们对20xx年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在这里我首先向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祝贺;同时向一年来在各自工作岗位上辛勤劳动的每位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2017年最新旅游景区工作总结范文工作总结。回首过去令人欣慰,展望未来倍感期待,欣慰的是20xx年我们并没有虚度,各项重点工作全面完成;期待的是****年我们能再创新佳绩、刷新新纪录。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是我区飞速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各部门单位的关心支持下,在我区广大干群的团结拼搏下,从资源保护到综合整治、从基础设施到景点开发、从宣传推介到管理服务,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我们各个方面均取得长足进展,重点工作全面完成。20xx年,我区共接待游客近**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多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 (一)开发建设不断加快 20xx年,我们以举办********节暨’20xx中国**〃*****节为契机,全面加快项目开发建设进程,争时间、抢速度、保质量,按序时进度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项目建设全面完成 今年累计投入资金****多万元完成了*****公园一期工程建设,建成了科普

浅谈以平遥古城为例旅游开发对区域的文化影响

浅谈以平遥古城为例旅游开发对区域的文 化影响 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极其迅猛,旅游业作为一种经济产业,更是一种文化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文化乃至全社会文化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旅游业的开发、异域文化的接触和交流对旅游者和目的地,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本文主要以平遥古城的开发为例,针对古城的发展现状,对其进行了客观评价,系统分析了平遥古城的开发对当地文化产生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开发措施,阐述了可行的开发战略。 关键词: 平遥古城、旅游开发、文化影响、战略思考

目录 绪论 摘要 关键词 第一章、平遥古城概况 第二章、平遥古城旅游开发的现状及评价 2.1平遥古城旅游开发现状 2.1.1开发现状 2.1.2游客量分析 2.1.3游客量满意度分析 2.2平遥古城旅游开发的评价 2.2.1平遥古城管理体制改革,制度保障 2.2.2平遥古城政府引导,保护为先,容量保障 第三章、平遥古城旅游开发对当地文化的影响 3.1积极影响 3.1.1有利于促进区域间文化的相互了解、相互交流 3.1.2有利于当地民族传统文化或许与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复兴3.1.3有利于当地文化吸收外部文化的优点而获得发展 3.1.4有利于促进当地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3.2消极影响 3.2.1当地居民心理、行为、社会生活的消极变化 3.2.2当地文化被过分商品化、庸俗化

3.2.3当地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周 3.2.4干扰当地居民的生活 3.3正确认识旅游开发对区域文化的社会影响 第四章、平遥古城旅游开发的几点战略思考4.1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相结合 4.2树立文化品牌意识,系统开发 4.3“以人为本”战略 结语 参考文献

关于山西平遥古城调研报告

关于山西平遥古城调研报告 调查人:文化产业管理1002班郑梅,高配辰 调查时间:2011年4月22日 调查地点:山西平遥 调查对象:世界文化遗产山西平遥古城 调查目的:了解历史,了解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 前言-------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平遥古城,是中国保存最好的明清时期汉民族城市的杰出范例, 是中国古代民居的实物标本,是古老东方艺术活的载体。她独特的架构和寓意,镌刻着中国历史的足迹和华夏文明的印记。 ... 山西平遥古城1997年 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 名录》。 位于山西的平遥古城,是 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 的文化名城,是中国目前 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 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唯 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 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 县城。平遥旧称“古陶”, 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 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在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平遥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城一直是县治所在地,延续至今。平遥古城历尽沧桑、几经变迁,成为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现在看到的古城,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进行扩建后的模样。扩建后的平遥城规模宏大雄伟,城周长6.4公里,是山西也是中国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县城城墙。 鸟瞰平遥古城,更令人称奇道绝。这个呈平面方形的城墙,形如龟状,城门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城池南门为龟头,门外两眼水井象征龟的双目。北城门为龟尾,是全城的最低处,城内所有积水都要经此流出。城池东西四座瓮

赴西安进行古城文物调研的考察报告简易版_1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赴西安进行古城文物调研的考察报告简易版

赴西安进行古城文物调研的考察报 告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报告文件应用在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我协会全体成员于9月29日在陕西省西安 市附近进行文物保护调查研究,先后调查了乾 陵博物馆、兵马俑博物馆和华清宫,10月5日 完成调查。 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西安市附近地区。 在乾县,我们首先去参观了永泰公主墓。由于 乾陵并未被真正的开发过,所以大多数乾陵出 土的文物都出自于永泰公主墓及其附近几座太 子墓穴。文物主要有壁画,石雕,珍贵文物 (唐三彩)等,有很高的历史及艺术价值,是 我国珍贵的史料。初进入永泰公主墓,我们就

被周围的环境所震慑了。炎热的夏日,蝉鸣声不绝于耳,可墓中却格外的凉爽,周围的壁画线条流畅,颜色绚丽,虽然与我们有着历史的阻隔,却又好似触手可及,贴近历史的感觉使我们每个人都屏息凝视,叹为观止。慢慢走进墓中,周围有小的洞穴,存放着陪葬的陶俑,陶器,虽然灯光很灰暗,因为有关单位的开发保护,还是能很清晰地看到生动的人物表情和行为举止,使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最后走进的就是主墓穴,陈放着永泰公主的棺木。黑青色的石板,一块一块堆积成样式精美的棺木,上面的雕刻是他就像是崭新的近代工艺品,棺木保存良好,刻纹中的花鸟兽都非常的清晰可辨。房檐式的设计使棺木脱离了死板、沉寂的特点,反而有种家的归属感,灵

景区管理工作计划

景区管理工作计划 导读:工作计划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是非常实用的,可以让我们能够认真的去思考自己的岗位工作。为大家分享了景区管理的工作计划,一起看看吧! 景区管理工作计划1 进入201x年以来,芒砀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市委市政府和永城市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建设“河南省十大旅游产业集聚区之”为目标,以推进“河南省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和“河南省首批旅游标准化试点企业创建”为抓手,强力推进景区开发和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旅游要素,提升产业素质,促进芒砀山产业发展,使公司各项工作呈现出创新发展的新态势,综合效益显著增长,截至2013年10月共接待中外游客人达220万人, 门票收入230余万元。实现了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同步增长。 上半年共完成了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旅游标准化试点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被命名为河南省“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接待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二是旅游营销与生产经营实现预期目标;三是按计划完成了景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四是调整公司管理机构,完善职工绩效考核体系,企业日常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五是汉文化品牌建设深入推进;六是积极争取启动5A创建工作;七是基层党建进一步加强。

一、旅游标准化试点建设进展顺利 按照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2013年是标准化试点建设的实施阶段和迎接验收阶段。按照时间节点的要求,公司顺利通过了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的终期验收和河南省旅游局旅游标准化试点企业的中期验收。 升级和完善旅游标识系统,改造了服务基础设施。①投资60万元,按5A级景区的标准升级和完善了景区旅游标识系统,实现景区景点标准化导向信息系统全面覆盖。②投资120万元改善了服配套设施。 2. 开展了旅游标准化培训,提升了景区的服务接待水平。根据有关要求,有计划地开展旅游标准专业知识的全员培训,对纳入标准体系中的重要标准开展宣贯和培训,提升了景区职工的标准化服务意识,提高了标准化服务的技能,景区职工严格按照服务规范进行标准化服务,使服务职责更加明确。工作流程更加清晰,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3.标准化档案建设规范完备,受到了省旅游局的肯定,被列入省重点学习开放单位。 4.通过标准化创建,公司与各部门的职责更加明晰、工作程序更有条理,相互协作更加协调,运行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使管理方案更加精细,更加科学。 二、加强旅游营销与强化经营管理 (一)旅游营销

古为今用——浅谈古建筑的修复与改造

古为今用——浅谈古建筑的修复与改造 硕-城规10 闫晨 3106495 摘要 古建筑是我国历史文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修复和改造古建筑是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中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古建筑修复与改造的指导思想、原则、类型、材料与技术等方面,并结合成功案例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强调了当代古建筑“古为今用”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古建筑,保护,修复,改造 Abstract Our historical heritage of ancient building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Protection, restoration and renovation of ancient buildings in heritage conservation work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It is also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urban planning and landscape design needs in-depth study of the problems.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discusses from ancient building repair and renovation of the guiding ideology, principles, types,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and other aspects, combined with its success stories described in detail, highlighting the ancient architecture of contemporary "past serve the prese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ancient buildings, protection, repair, transformation

王家大院考察报告

篇一:王家大院考察报告 十一月份外出写生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1/10/24—11/2 考察地点:山西平遥 考察内容主要是:对王家大院的石雕作品的赏析,对技艺的学习和赞赏。 详细内容如下: 这是我们第二次集体外出写生考察,也是大学中最后一次了。这次我们去的地方是北京,山西大同,平遥。每个地方都有它不同的特色。在北京,我感觉的是它是中国的心脏,拥有着丰厚的千年文化,有那种震撼,庄严,繁华,发达,蓬勃发展的感觉。尤其是在紫禁城里,特别雄伟壮观。而在山西,却感受到的是古老悠久的传统文化。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王家大院。其中让我感觉挺有情志的是王家大院。我听过乔家大院,没想到还有王家大院呢。见过了才知道,王家大院是山西最大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建筑群,称“三晋第一宅”。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 --- 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所建,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山西晋商的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大院很宏伟。相比乔家大院的小巧玲珑,王家的风格更豪放。依山而建的风格使得采光效果和布局特色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进入灵石县就能看到它依山形成 的王字型建筑群。相传这样的布局是王家教育子孙不能忘本。大气的王家大院最大的看点是影壁和各个建筑上的雕刻工艺。有门便有壁的北方院落风格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王家大院“三雕”艺术品,题材丰富,雕刻技艺多种多样。分为砖雕,石雕,木雕。王家大院的砖雕、木雕、石雕艺术品,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各有典故,且工艺考究,集中体现了清代典型的“纤细繁密”的艺术风格。加之文人、画工和雕刻艺人的默契配合,相辅相成,将儒家文化的严谨秩序、道家文化的天然选择和佛家文化的空灵境界合而为一,融注于一尊尊、一件件精美的艺术佳作之中,使之顺理成章地成为华夏古老文明的文化传承载体。王家大院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其或隐或现,多种多样的门户,给人以院内有院、门里套门的迷宫式感觉,体现了尊卑分等,贵贱分级,上下有序,长幼有伦,内外有别的封建礼制格局。随着对王家家大院步步深入的探访,感觉好像一轴儒家文化的画卷徐徐展开,让人恍惚中仿佛看到了中国古代彬彬有礼、谦谦君子的礼仪风范。 王家大院的石雕将民间建筑工艺装饰中的“情、理、艺、趣、神”融为一体,达到了很高的审美境界,同时展示了传统建筑独具特色的魅力。。我很喜欢王家大院里的各种寓意丰富而又巧妙地石雕作品。因为在一个有地位的王氏家族里,聪明的利用雕刻的方式在大院里装饰。把一些深刻的人生大道理刻进大院,让后代牢记。同时又把对自己家族的富贵的美好愿望传递出来了。那些石刻很有意思,也蕴含着很深刻的寓意,具有很深远的教育意义。走进王家大院,首先看到的是门口的很大的砖雕影壁:狮子滚绣球。 它属于浮雕形式,雕刻细致,生动形象。有着子 嗣兴旺之寓意,大狮小狮比喻太师少师,彩带表示好事不断,绣球上的钱纹又有富贵之意。狮子是兽中之王,可威服百兽,镇宅辟邪,因此是权威势力的象征。在这里,我具体分析王家大院里的石雕艺术。这是王家大院的石雕门枕石,上松下竹,又想两幅美丽的山水画。我记得导游说过,松竹,代表着不同的寓意,一个是坚强,一个是正直。这也象征着王氏家族的刚强正直的作风。并且把它们置于大门口显眼处,这更是显示王氏家族的人品的高洁。在王家大院里,上上下下都是富贵,权势,地位的象征和寓意。再看王家的石雕匾额----贝叶。雕刻细腻,脉络清晰,正反分明,一波三折具有动感,有御沟题红,千古佳韵之说。进入大院,不大的地方却有着不同的石雕,有着丰富的寓意。这是一组精致的石雕台阶----

浅谈荆州古城的保护与开发

浅谈荆州古城的保护与 开发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浅谈荆州古城的保护与开发 制作人:陈刚、王志楠、宋一帆 关于荆州古城的历史文化背景 荆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荆州(原江陵)古城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被考古界、旅游界称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 作为楚文化的发祥地,距市区5公里的楚都纪南城,历经20个楚王,长达411年,境内文化遗址遍布,名胜古迹甚多,既有绚丽的自然景观,更有着名的人文景观。据文物部门初步探明,仅楚城遗址就有5座,楚文化遗址73处,大型古墓葬800多座,18代楚王的墓葬就在此列。1992年发掘的鸡公山文化遗址,经考古界鉴定为“中国第一,世界罕见”,被列为当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 周长为10.5公里的荆州古城至今保存完好,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争雄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故事。在荆州出土的许多珍贵文物,如西汉古尸、战国丝绸、越王勾践剑和整套石磬编钟等,均具有重大的考古、科研、历史、人物和艺术观赏价值,堪称国宝。规模宏大、珍藏和陈列文物逾10万件的荆州博物馆,其中馆藏如西汉古尸等国家一级文物近300件(套),被评为国家首批“4A”级博物馆,位居全国地市级博物馆之首,同时也在全国十大博物馆之列。 总之,荆州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就有文化之邦、鱼米之乡的美誉,享誉海内外。 荆州城现状调查 荆州在1982年就被首批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其现状虽然有所改变,但仍不容乐观。她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富有魅力,许多古建筑淹没于现代建筑之中,荆州古城墙被众人视为荆州经济发展的障碍物。

古镇调查报告

以乌镇为例浅析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与保护 引言 乌镇为江南著名的水乡文化古镇,拥有六千余年的悠久历史,乌镇地处浙江省桐乡市北 端,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吴江县,为二省三市交界之处。共有16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 集 中了许多具有很高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的历史街区, 同时具有独特的地方习俗和 文化传统。由于乌镇仍然很好地保持着100 年前的历史人文风貌,2003 年获得了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 一、乌镇的江南水乡风情 乌镇目前为东、西、南、北四条老街呈十字交叉,构成双棋盘式河街平行,水陆相邻的 格局。千百年来保留下来的民居、水阁、长长的古帮岸和廊棚透出水乡特有的韵味, 形成典 型的江南水乡风情。 1.民居 1) 临水民居与水阁( 水上吊角楼) : 临水民居的特点是: 前街后河, 因地制宜, 临河 而建。平面为二间或三开间, 进深大多数较浅, 层数多为单层或两层, 每户均临河设独用水 埠, 洗涤取水极为方便。这种住宅组合方式自由, 加以屋顶起伏跳动, 构图非常活泼。“家 家面水, 户户枕河”是乌镇和许多江南水乡小镇相同之处, 但此地却有一部分民居 用木桩或石柱打入河床中, 上架横 梁,搁上木板, 造成“人在屋中居, 屋在水中游”的“水阁”, 水阁三 面有窗, 窗旁有门, 门外有石阶, 这即是乌镇的“水上吊角楼”。 2) 面水民居: 这类民居建于滨 河路街一侧, 有的还在宅前设面水 的廊棚或过街楼, 居民在此从事各种杂务和休息活动。 3) 传统建筑: 街巷内的传统民居是在城镇中心的民居, 一般规模较大, 进深较深, 构 成相对独立的深宅院落, 建造标准也较高, 内部结构的布局和处理手法上也有独到之处, 给 人一种神秘莫测之感。它们以三合院和四合院为主, 这类民居在平面布局上强调中轴线对称, 纵向进深随地形而置, 一般 2 进-5 进, 布局上前厅后楼, 后庭幽深。同时也有灵活自由布 局的园林住宅。 在乌镇夏同善的 翰林第就是其中一例, 具有集传统民居和园林为一体的富有的人文气息, 且充满了清末 江南小镇大户人家的生活情趣。 2.街道与帮岸 街道是水乡古镇物质形态要素中最主要的要素之一, 人们对一个水乡古镇的印象可以通 过它的街道来获得。乌镇大多老街都还在, 保存完好, 功能还在发挥, 这些老街都用旧石板 铺地, 两边是马头墙隔出的店铺和民房, 门大多是木板的, 留有残缺的雕花和斑驳的油漆。 横骑在大街上的拱券门, 那是以前大户人家的墙界标志。老街都沿河, 街与河之间也是房子, 每隔一段, 总有一个码头连通河道。从码头和房子空隙处可看到对河那砌筑整齐的河岸, 上 有廊棚和美人靠之类的座椅。乌镇人称这类河岸为“帮岸”。 3.廊棚 廊棚, 其实就是带屋顶的街。全部为木结构的柱子, 一色的鱼鳞黑瓦盖顶, 廊棚的下面 是一条石板道, 有可以坐靠的地方, 具有了防雨、遮阳和休息的多种功能, 形成了独特的地 方性景观。廊棚有的临河, 有的居中, 有的在沿河一侧还设有靠背长凳, 供人歇息。廊棚的 顶有“一落水、二落水” , 也有过街楼形成廊棚的屋顶。廊棚里侧是商店和民宅, 行人来往

山西北部文化名城平遥古城存在问题及其保护对策

北部文化名城平遥古城存在问题及其保护对策摘要: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含许多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及美学价值的文化古迹。现在因旅游业发展,平遥古城保护受到威胁,分惜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平遥古城;主要景点;保护历史;主要问题;解决对策 平遥古城位于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为中国境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发展的完整画卷。平遥古城在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199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 1平遥古城概况: 平遥古城位于中国北部省的中部,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它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堪称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平遥目前基本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县城原型,街道格局为“土”字形,建筑布局则遵从八卦的方位,体现了明清时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形制分布。清道光三年(1823年),在平遥古城诞生了全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平遥一度成为中

国金融业的中心。 平遥古城主要景点简介: 平遥县城古城墙是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城墙。建于洪武年间。明、清两代都有补修,但基本上还是明初的形制和构造。城为方形,墙高12米左右,外表全部砖砌,墙上筑的垛口,墙外有护城河,城周辟门六道,东西各二,南北各一。东西诈外又筑以瓮城,以利防守。有3000个垛口、72座敌楼,据说象征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圣人。城墙历经了600余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雄风犹存。 出古城北门有镇国寺,它是古城的第二宝。该寺的万佛殿建于五代(公元10世纪)时期,目前是中国排名第三位的古老木结构建筑,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殿的五代时期彩塑更是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 双林寺原名中都寺,该寺修建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在平遥县城西南的桥头村北侧,距平遥城约6 公里。双林寺中的彩塑非常有名,有“彩塑艺术宝库”之称。寺中共有两千多尊彩塑神像,大的可达3、4米高,小的只有几十厘米,每尊塑像都是形神俱备,艺术价值极高,尤为难得的是这样数目庞大的彩塑,竟能完好保存至今。 古县衙位于平遥古城西南部,面南背北,占地约两万六千平方米。县衙分左中右三路,中轴线上从南向北依次为衙门、仪门、牌坊、大堂、宅门、二堂、宅等,并向外一直延伸到南横街上。

古城建设调研报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关于对苏州古城保护与更新的考察 2011年6月 苏州始建于公元前514年,由当年吴王阖闾下令伍子胥督造。越国灭吴后,于公元前379年将都城迁至苏州,称姑苏,距今有2500年历史。目前苏州古城仍坐落在春秋时代的原址上,面积14.2平方公里,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4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通过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目前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2010年苏州市实现生产总值916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72万元;旅游业总收入达1020亿元,在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位居江苏省省辖市第一名。 AAA和苏州同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样历史悠久,都在中国历史上辉煌一时,但是苏州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经济迅速腾飞起来,而AAA却成为全国重点帮扶的贫困县,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7600元,旅游业总收入仅达10.5亿元。 如何将苏州市保护古城,建设新城的成功做法借鉴到AAA来,如何学习借鉴苏州市正确处理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古城保护的矛盾、现代化生活方式与古城保护的矛盾、古城

容量需求与古城保护的矛盾等,近日,县政协组织专门人员到苏州考察,力求找到正确答案。 考察组参观考察了历史悠久、国内外少见的水陆并列古城门——盘门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的平江历史街区;气势宏大、有着“东方威尼斯”美誉的护城河景区和有着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称的七里山塘景区。听取了苏州市政协有关情况介绍。通过考察,无不为苏州市各级领导保护古城的高度的自觉性和严谨的科学精神所折服,无不为地方政府舍得投入、顽强拼搏、成果斐然而惊叹。 一、苏州市保护古城的基本做法与经验 近十年来,苏州在古城保护与旧城翻新上,分层次,按步骤,循序渐进,开展工作。在维护原有街巷格局和严格保持古城风貌的基础上,对单体进行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更新改造;结合解危安居工程,对古城街坊进行保护性更新;启动了平江历史街区和山塘历史街区保护性修复工程;加大财政投入,修复大批文物古迹。 自2000年以来,投资3.5亿元治水,引入了长江水,改善苏州城内河流水质。2002年启动了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耗资30亿,拆除和搬迁民居8000余户,恢复了一批古街区和古建筑。目前,古城区拥有平江、山塘、阊门、拙政

浅谈荆州古城的保护与开发

浅谈荆州古城的保护与开 发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浅谈荆州古城的保护与开发 制作人:陈刚、王志楠、宋一帆 关于荆州古城的历史文化背景 荆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荆州(原江陵)古城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被考古界、旅游界称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 作为楚文化的发祥地,距市区5公里的楚都纪南城,历经20个楚王,长达411年,境内文化遗址遍布,名胜古迹甚多,既有绚丽的自然景观,更有着名的人文景观。据文物部门初步探明,仅楚城遗址就有5座,楚文化遗址73处,大型古墓葬800多座,18代楚王的墓葬就在此列。1992年发掘的鸡公山文化遗址,经考古界鉴定为“中国第一,世界罕见”,被列为当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 周长为10.5公里的荆州古城至今保存完好,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争雄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故事。在荆州出土的许多珍贵文物,如西汉古尸、战国丝绸、越王勾践剑和整套石磬编钟等,均具有重大的考古、科研、历史、人物和艺术观赏价值,堪称国宝。规模宏大、珍藏和陈列文物逾10万件的荆州博物馆,其中馆藏如西汉古尸等国家一级文物近300件(套),被评为国家首批“4A”级博物馆,位居全国地市级博物馆之首,同时也在全国十大博物馆之列。 总之,荆州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就有文化之邦、鱼米之乡的美誉,享誉海内外。 荆州城现状调查

荆州在1982年就被首批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其现状虽然有所改变,但仍不容乐观。她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富有魅力,许多古建筑淹没于现代建筑之中,荆州古城墙被众人视为荆州经济发展的障碍物。 1982年以来取得的成绩:荆州自从1982年被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以来,针对古城和文物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并制定了《荆州市总体规划》和《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方案》。经过多年建设,荆州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先后开辟了一批新的旅游景点和旅游路线,如古城公园、九龙渊公园,凤凰广场等。对荆州城墙、荆州博物馆、玄妙观、太晖观、关公庙等一批能充分展示荆州历史、荆楚文化、三国文化的景点进行了修缮,同时完善了一些保护措施,并且多次举办了荆楚文化和三国文化等方面的学术研讨会。与此同时,荆州还是中国龙舟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荆州国际龙舟节,已成为荆州独具特色的文化品脾。 上述举措对荆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当前存在的问题 1城区建筑和人口密度过大,环境质荆州古城沿街商业主要为本城区居民服务,街区交通不畅、绿地面积严重不足、建筑密度过大、人口密度颇高、街区环境和自然景观较差。2城区内部分地区功能混乱,缺乏特色荆州古城内及其周边地带的建筑缺乏特色,新旧建筑混为一团,高矮不一。城内建筑即没有古典建筑特色,也没有现代建筑风格,违章违规建筑较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相互有干扰功能的建筑混杂在一起。再者荆州博物馆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缺乏其应有的魅力。三国公园内也成为饭庄,还开设了足浴餐馆等,失去了其本来面貌。

关于商丘古城调研报告

商丘古城历史街区调研报告 商丘古城又称归德府城,即明、清时期河南省商丘县城。建于明正德六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古城由砖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构成。建于明正德六年( 1511 年)。城墙、城廓、城湖三位一体,使古城外圆内方,成一巨大的古钱币造型,建筑十分独特。有商丘作为华夏之邦商品、商业、商文化发祥地之隐喻。城墙周长 3.6 公里,有东西南北四门。城内地势为龟背形。城内建筑多为四合院建筑。由于年代久远,兵祸天灾,古城曾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但范围都在南北十里之内。城门为拱券式,至今保存完好。东门曰宾阳,西门曰垤泽,南门曰拱阳,北门曰拱辰。四门外原有四个瓮城(即在城门外再建一小城,侧面开门,旨在加固城防),瓮城又各有一个扭头城门,北门向西,东门和西门向南,南门向东,所以,商丘古城古有“四门八开”之说。 古城风景 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之说,为防金木相克,古城东西两门相错一条街,成为中国古城中的唯一。 今商丘古城内街道仍保持着古代的建筑风貌。坐落在古城内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侯方域的“ 壮悔堂” 招引着八方的游客。还有名声在外的商丘三杰:职森、屠东、张珂。在城南古宋河边有名扬中外的、镌刻着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手迹《八关斋会报德记》的八关斋。明嘉靖以后至清初,商丘古城内出过两位大学士(宰相)、五位尚书以及十多位侍郎、巡抚、御史、总兵等。由于几千年来黄河决口所致,在目前商丘古城以下还叠压着西周宋国和汉唐朝时的睢阳古城、宋朝的南京城、元朝的归德府城等几朝古城。 空中俯视,整座古城内方外圆,形成古代的方孔圆钱,寓天圆地方,天地相生,招财进宝之意。砖城内面积1.13平方公里,93条街道形如棋盘,古四合院

丽江大理调研报告

前言 神奇、富饶、美丽的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东西横跨864.9公里,南北纵长990公里。土地面积39.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500万人。东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东北面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隔江相望;西北紧靠西藏自治区;西面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国境线长达4061公里,是全国陆地边界线最长的省份之一。 云南自古便有“万绿之宗,彩云之南”的美誉,在那淳朴而宁静的地方,有着深远的历史和古老的少数名族文化。它用真诚引领着游人的向往,用心勾勒出一张张善良的面孔。为了充实专业的理论与实践,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及民族民间艺术的了解,为我们的设计注入民族的血液与真实情感,在学校及系领导的组织下,我们对云南进行了一番深入的调研。 本次调研主要了解的是: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宗教信仰及生活方式,少数民族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古城的建筑风格及合理的布置,艺术设计风格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等。

目录 1.城市历史文化建筑景观调研——丽江 (4) 1.1丽江简介 (4) 1.2丽江古城格局构成方式 (4) 1.3丽江的建筑特点 (4) 1.4丽江的街道特点 (5) 1.5街巷与市场 (6) 2.城市历史文化调研——大理(以大理双廊镇为例) (6) 2.1双廊镇概况 (6) 2.2双廊镇空间形态与结构 (7) 2.2.1城镇空间的构成 (7) 2.2.1.1道路空间 (7) 2.2.1.2水系空间 (7) 2.2.2建筑形式 (7) 2.2.2.1民居建筑 (7) 2.2.2.2商业建筑 (8) 2.2.2.3保护类建筑 (8) 2.2.3建筑和街道高宽比 (8) 2.2.4城镇轴线 (8) 3.苍山洱海风景名胜区环境调研 (9) 3.1苍山洱海简介 (9) 3.2洱海的布局形态及构成特点 (9) 4.传统寺庙园林环境调研——大理崇圣寺 (10) 4.1崇圣寺简介及整体布局形态 (10) 4.2崇圣寺的设计思想和景观内容 (10) 4.2.1设计思想 (10) 4.2.2景观结构 (11) 4.3崇圣寺绿地规划设计见解 (11)

观平遥古城有感

观平遥古城有感--浅谈风水学中的几点规划建设理论 摘要:通过风水理论浅析平遥古城的建设,在日常生活中,要辨证地看" 风水",它的可取之处在于符合了人们生活习惯的心理定势和审美需求。这些年房地产开发流行的欧陆风、澳洲风只是表层的借用。我国民间传统的建筑美学理论主要侧重于造园术与风水系统,而与现代中国人生活形态直接相关的建筑审美学说并没有成熟的标准。“风水”作为一个有争议研究对象,有些理论从民俗学及建筑学的角度还是有研究的价值,应引起更多的人来研究他。关键词:平遥古城风水学规划建设理论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风水术"一直是与封建迷信、糟粕相连的。其实"风水"也有着朴素的科学道理,是中华民族经五千年生产生活斗争所积累的宝贵文化结晶,风水学与中国营造学和中国造园等构成了中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风水学许多朴实的观点其实包涵有非常丰富的现代生活哲理。对现代人的生活,居住乃至城市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清华大学建筑系景观研究所所长孙凤岐说,“风水并不全是迷信,在什么地方该建房子在什么地方不该建,我们祖先琢磨出了一套经验理论,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古代的风水一说很讲究人以及建筑跟环境的关系。风水可以说是古代的环境观,发展观。最近,我随省造价协会一起参观了距山西100公里的平遥古城。保护完好的古城经过数千年的风雨,依然留有很清晰的古老城市构架,留有大量古建筑。参观的时间不多,值得联想却很多很多。 平遥古城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的中部,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它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堪称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古代筑城作龟形,概出自远古时期以龟甲卜相地的做法,加之龟在民间信仰为一灵物,是象征长寿永久之意。在城市附会龟形,取其吉祥之意,以达到一种良好之意愿。平遥古城素有“龟城”之称,古城平面呈方形,东西南北长均约1500M,朝向为南偏东10°--15°,占地约2.25平方公里。东西北三面城墙基本为直线,“惟南面顿缩成若龟状”,依中都河蜿蜒而建。卧于汾河东岸,太岳山北麓,突出长生不老,固若金汤的寓意。南门为龟头,谓“龟前戏水,山水朝阳,城之修建,以此为胜”,南门外原有水井两眼,喻为龟之双目。北门为龟尾,是全城最低之处城内所以积水都经此处流出。东西四座翁城两两相对,形成龟型的四足。平遥古城的格局以南大街为中轴,市楼为中心,形成“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蛐蜒巷”的道路网络。由城墙和各大小街巷组成一个一个庞大的八卦图案,城内布局严格如此构思巧妙、设计严谨、形体完整,加上城内的古寺、市楼、街道、民宅,向世人展示着传统的文明。从规划角度来看,平遥古城的规划严格按左祖右社,文东武西,寺观对置的营造布局型制,城内有五十余座庙,观,寺,坛,庵,殿,楼,台等公共建筑井然有次序的分布在古城之中。古城这种绕中都河而建,与《地理五诀》则说:“玉带缠腰,贵如裴度”的观点是不谋而和的,平遥古城的这种以风水理论与《周礼。考工记》的“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相结合的规划方法在古城规划建设中是独树一帜的。 平遥古城中道路网格非常清醒明朗,交通组织非常之简明方便,与外联系的南北两门,东西四门以及组成内交通的八卦图案型龟背纹状的内交通线路,共同组成古城的交通道路系统。其中,线路以南大街,北门大街组的南北大动脉,和东西大街组成的东西大通道,为城

平遥古城旅游资源开发

姓名:_吴亮亮_________ 学号: 20122221 学院:风景园林学院 专业班级: 12级城市规划一班 论文标题: 关于平遥古城研究报告 任课老师:胡希军 2015年11月2日 目录 1 引言 (1) 2 深层次开发战略 (1) 2.1开发现状 (1) 2.2存在的问题 (1)

2.3深层次开发的建议 (2) 3景区交通现状及对策 (2) 3.1景区交通现状及问题 (2) 3.2交通管理对策 (2) 4旅游开发与遗产共存 (2) 4.1旅游资源概况 (2) 4.2古城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的关系 (3) 4.2.1古城旅游开发对遗产保护的促进作用 (3) 4.2.2古城遗产保护对旅游开发的促进作用 (3) 5结语 (4) 参考文献 (4) MENU 1 Introduction (1) 2 Deep Development Strategy (1) 2.1 Development Status (1) 2.2 Problems (1)

2.3 Recommendation Deep Development (2) 3 Traffic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resort (2) 3.1 Area traffic situation and Question (2) 3.2 Traffic Management Solution (2) 4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heritage coexist (2) 4.1 Tourism resources (2) 4.2 City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heritage protection relations (3) 4.2.1 Promote the ancient city of tourism development to Heritage (3) 4.2.2 Heritage protection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3) 5 Conclusion (4) Reference (4)

浅谈荆州古城的发展与保护

浅谈荆州古城的发展与保护 【摘要】荆州作为一座源远流长的历史名城,是“三国文化”和“楚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宝贵的文化价值。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主要由荆州古城、楚都济南城等古城遗址,楚文化古墓葬群和鸡公山石器时代遗址,毛家山、朱家台等大溪文化遗址,以及殷商时期周梁玉桥遗址等组成。荆州室内众多的文化遗址,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是荆州城市发展的特有资源。 【关键词】古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发展与保护;荆州古城 提起10多年前的大荆州,荆州人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显出几分自豪;谈到目前的荆州,人们又会悄然流露出几许失落。他们追忆往昔大荆州的光荣,他们失落于与其他历史文化名城、名地之间的差距。 1 古城保护中的现状 为了保护荆州古城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荆州市政府、文物保护局、荆州博物馆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取得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荆州的现状令人堪忧。 (1)荆州城的整体布局与传统风貌基本不复存在,仅局部性环城风貌带和分散的几条历史街区,但在内城发展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这些仅存的遗址也受到极大的威胁。(2)古城的自然风貌景点、历史建筑较为分散,投入资金不足,保护与开发不够。(3)护城河水体污染严重,部分水体切断为养殖渔业只用,破坏水系连同性和完整性,水域面积也因垃圾投放而逐年减少,生态受到破坏。(4)城内人口久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已超过10万,且有增长的趋势,过大居住密度给古城空间和环境带来压力,造成环境质量恶化交通不畅。(5)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较差,垃圾投放点少,位置不当,城内公共卫生间数量少,城顶遛狗得不到有效的管理。(6)部分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管理不善,太晖湖和湘献王墓、文庙等长期被教育、商业、餐饮占用,鸡公山、济南城古遗址周围新房屋对古遗址造成直接损害。(7)古城维护不足,损伤严重,城面普遍风华剥落、虚洞,树木生长旺盛,墙体裂损、鼓涨、扭曲,甚至失稳,顶墙倾斜,倒塌,局部地基破坏,散水体系严重破坏。(8)古城拆迁、建设中管理不够,城内建设见缝插针,大片新建筑物层数、体型、材质、色彩等于古城风貌格格不入,古城墙以北农业生态保护区内,建筑用地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市政工程中,基坑施工和施工振动对周围古建筑造成安全隐患。(9)旅游业开发不佳,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少,缺乏体现荆州文化的特色商品,景点内涵不足,有待加强发展。 2 古城的发展方向 城市要发展,古城特色要保护迷失建设荆州历史文化名城总的指导思想。具体深入分析名城各个特色要素,实行全面保护,反对急功近利、纯商业化建设,提倡公共参与,发挥群体的智慧,对现有的问题进行积极地整治。同时把古城保

2018商丘城市进入性报告(终)

商丘城市进入性研究报告 易居企业集团·河南公司 2017.12

01 城市基本面研究目 录 contents 02土地市场研究 03房地产市场研究 04典型企业研究 05企业进驻建议

分目录 01 城市地位 城市交通 产业结构 城市GDP 人均GDP 固定资产投资 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文历史 城市人口Sub directory 城市基本面研究

—城市地位— 商丘市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河南省的东大门。 河南省中部战略规划布局中,商丘处于以郑州为中心呈“十”字型规划的最东端; 辖2区6县,辖1个副厅级新区(商丘新区)、16个省级开发区(1个省级综合保税区、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省级工业园区、1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下辖25个街道办事处、108个镇、23个乡,总人口586万人

—城市交通— 中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十字路口”。 东临沿海,西扼中原,南襟江淮,北接齐鲁 商丘—— ◆河南省实施“东引西进”战略的“桥头堡”; ◆河南省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 ◆交通部确定的交通枢纽城市; ◆河南省距出海口最近的省辖市; (距连云港港口300公里、青岛港500公里、上海港700公里) ◆国家南北、东西交通大动脉陇海铁路、京九铁路、商杭高速公 路、徐兰高铁、连霍高速公路、济广高速公路、105国道、310国 道在商丘纵横交汇。

—产业结构— 商丘市是以能源深加工为主导,复合制造、冶金、医药等产业为一体的工业化农业大市。 第一产业, 2007, 30.6 第一产业, 2008, 27.3第一产业, 2009, 26.2第一产业, 2010, 24.68 第一产业, 2011, 24.1第一产业, 2012, 22.8第一产业, 2013, 22.3第一产业, 2014, 22.4第一产业, 2015, 20.9第一产业, 2016, 19.6第二产业, 2007, 41.2第二产业, 2008, 44.7第二产业, 2009, 44.7第二产业, 2010, 45.69 第二产业, 2011, 49第二产业, 2012, 47.5 第二产业, 2013, 46.8第二产业, 2014, 46.1第二产业, 2015, 42.2 第二产业, 2016, 41.2第三产业, 2007, 28.2 第三产业, 2008, 28第三产业, 2009, 29.1第三产业, 2010, 29.63 第三产业, 2011, 26.9第三产业, 2012, 29.7第三产业, 2013, 30.9第三产业, 2014, 31.5第三产业, 2015, 36.9 第三产业, 2016, 39.22007 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商丘市历年来三产结构占比图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16年商丘市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974.02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6.26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814.64亿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