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0910水位数据

合集下载

三峡水库与鄱阳湖水位的关系

三峡水库与鄱阳湖水位的关系

三峡水库与鄱阳湖水位的关系先贴几张图:这第一张是2010年1月1日到2011年6月24日三峡水库的水位变化图。

这是2010年8月1日到2011年6月24日三峡水库入库流量和出库流量的变化图。

这是鄱阳湖2010年9月的水位变化图,其中星子水位站代表湖内水位,湖口水位站代表鄱阳湖口处长江的水位。

鄱阳湖2010年10月的水位变化图找这些数据费了我不少工夫,如果大家能看到图,再往下讨论。

说明:前两张图是我从三峡公司找到的数据,自己做的图,选取的时间点是每日20时,不是平均值。

这个数据与平均值有一定误差,但算平均值比较麻烦,谁有兴趣自己去算。

其中水位、入库流量与平均值差别不大,出库流量差别较大,20时的出库流量可能因为是夜晚用电高峰期,多数是每日的高值,低值一般要低500-1000,每日都不大同。

我在做两曲线比较时做了往下调整,依据是11、12两个月水位保持平稳,所以出、入库线在11、12两个月基本重合。

但在某一天或某几天的时间段中可能还有较大误差,但不影响总的趋势。

讨论问题应该以第一张水位变化图为准,水位上升说明出小于入,是在蓄水;水位不升不降说明出基本等于入,来多少放多少;水位下降说明出大于入,水库在放水或叫往下游补水。

后两张图是九江水文局公布的,还有许多,但不全。

找不到洞庭湖的水文数据,所以无法针对洞庭湖讨论,不过应该与鄱阳湖类似,区别在于鄱阳湖口的长江水位还有洞庭湖、汉水的补充,汉水不影响洞庭湖口的水位。

今年鄱阳湖的最低水位并不是近年最低这些数据都是从九江水文网上找到的。

九江水文网比三峡集团网站好的地方是有一些水位变化曲线图,不好的地方是介绍比较概略,而且不全。

从2010年1月开始的图比较全,但2010年8月的图是错的,与9月份的完全一样,但这张图很明显可以看出是9月的,与7月的图接不上。

2010年1月以前的就是断断续续的,有的月份没有,最早的图是2005年的。

全部数据中有的有月最高、最低、平均水位,有的缺其中一部分。

鄱阳湖

鄱阳湖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Nulla imperdiet volutpat dui at ferment
完善负面清单管 理
加强科技支撑
保障措施
Safeguard measures

鄱阳湖流域地貌北部以平原(鄱阳湖平原 )为主,南部以山区(赣南山区)为主,
中部(赣中丘陵山区)为过渡区。

鄱阳湖流域南北三大地貌区、东西三大地 貌带、及南高北低的地势构成了流域的宏 观地貌格局。鄱阳湖流域地势周高中低, 三面环山,中部渐次由丘陵、盆地相间的 地形向北成为坦荡的平原,即长江流域五 大平原之一的鄱阳湖平原,主要河流发源 于东、南、西三面边缘山地,顺势流入鄱 阳湖。
本区的边缘山地分布着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和荒山
灌木草丛群落,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面 积很小,除庐山外基本为次生林。森林面积27.6万平方公 里,占鄱阳湖流域森林面积的2.9%,活立木蓄积量1289 万立方米,占鄱阳湖流域活立木蓄积的4.4%,森林覆盖 率31.8%。
自然资源
鄱阳湖滨湖平原以冲积性土壤为主,湖洲地区主要是草甸 土和沼泽土。五河冲积平原和鄱阳湖沿岸旱地土壤主要有 潮土、马肝土和黄泥土,其中潮土是良好的旱地土壤。
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农药、化肥施用量实现负增长
,利用率均达到45%以上。
6
岸线综合整治方面。到2020年,全面完成沿赣江、信江 及鄱阳湖区域非法码头整治,全面规范采砂行为。各设区
市全部建立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监管制度。
7
生态保护和修复方面。到2020年,全省湿地保护率达到 52%,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及复绿率达50%以上,

鄱阳湖遭遇严重干旱面积创历史同期最低等

鄱阳湖遭遇严重干旱面积创历史同期最低等

鄱阳湖遭遇严重干旱面积创历史同期最低等作者:来源:《老区建设》2011年第11期5月22目,由于遭遇严重干旱,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大幅“瘦身”。

最新的卫星遥感监测结果显示,目前鄱阳湖水域面积为1326平方公里,是有卫星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小水面。

与201 0年相比,水域面积仅为同期的1/10,创下历史同期最低纪录。

今年以来,江西省出现历史罕见的春夏连旱。

从1月开始,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

江西水文部门监测结果显示,22日8时,鄱阳湖星子站水位10.54米、鄱阳站水位13.60米、湖口站水位10.07米,均比往年正常水位相差5米左右。

据最新的江西省干旱监测数据显示,5月以来,江西北部、中部降水量依然偏少,截至目前,江西有19个县(市、区)遭遇重度气象干旱、14个县(市、区)遭遇特旱。

(《人民日报》)国开行加大力度支持粮食生产基地建设近日,从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获悉,国家开发银行以粮食生产核心区及非主产区的产粮大县为重点,加大对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

其中,重点支持东北粮食核心区的玉米、优质粳稻和大豆生产,黄淮海粮食核心区的小麦、玉米和稻谷生产以及长江流域粮食核心区的稻谷生产,大力支持华东、华南、西南及西北地区120个产粮大县的粮食生产。

此外,国家开发银行还将围绕提升抗灾能力和推进技术创新,集中资金支持基本农田及水利工程建设,加大对良种繁育、环保型肥料与农药、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等粮食科技工程项目的支持力度。

(中国农业新闻网)全国妇女小额贴息贷款现场推进会召开需特别关注扶持农村中低收入妇女全国妇女小额贴息贷款工作现场推进会于5月19日在兰州召开。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出席会议并讲话。

陈至立指出,妇女小额贴息贷款工作实施一年多来,在各级财政、人社、金融机构的支持指导下,在各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妇联组织积极推动下取得了可喜成绩,有力地促进了妇女创业就业和增收致富,为现代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以及地方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在维护妇女权益、提高妇女地位、维护家庭和谐及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江九江段、鄱阳湖枯水期水位偏低原因分析与思考

长江九江段、鄱阳湖枯水期水位偏低原因分析与思考

长江九江段、鄱阳湖枯水期水位偏低原因分析与思考吕兰军【摘要】The downward tendency of water level in low flow period on Poyang Lake and the Jiujiang reach of Changjiang River is stated by three different time intervals. The main reason of lower water is analyzed. The relevant measures is proposed for avoiding lower water of low flow period on Poyang Lake and the Jiujiang reach of Changjiang River.%本文通过3个不同时段描述了长江九江段、鄱阳湖枯水期水位下降趋势,并分析了其水位偏低的主要原因,提出避免和解决长江九江段、鄱阳湖枯水水位偏低的相应措施。

【期刊名称】《江西水利科技》【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4页(P126-129)【关键词】长江九江段;鄱阳湖;枯水水位;降雨量;生态工程;生态流量【作者】吕兰军【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水文局,江西九江 33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882.9;TV213.3近些年来,长江、鄱阳湖的枯水期比往年有提前到来的趋势,枯水期水位偏低,严重影响了沿江、沿湖的工农业和生活取水。

2013年长江九江段、鄱阳湖再次出现较枯水位,取水安全保障受到影响,引起各界关注。

1 枯水水位变化趋势2013年12月3日8∶00时长江九江站水位为8.66 m,较往年偏低;2013年12月2日21∶00时鄱阳湖标志性的星子站水位为7.99 m,这标志着鄱阳湖已全面进入极枯水位,相对应的湖区通江水体面积不足300 km2,不及丰水期面积的十分之一。

三峡水库运行后汉口—九江河段水位变化特征及成因

三峡水库运行后汉口—九江河段水位变化特征及成因

第35卷第1期2024年1月㊀㊀水科学进展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Vol.35,No.1Jan.2024DOI:10.14042/ki.32.1309.2024.01.008三峡水库运行后汉口 九江河段水位变化特征及成因章广越1,谈广鸣1,张㊀为1,李㊀明2,尹㊀志3,李清韬1(1.武汉大学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㊀430072;2.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武汉㊀430040;3.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中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智慧水文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㊀430014)摘要:大型水库的修建引起坝下游的水位调整,进而对河势㊁航运㊁防洪及生态等产生显著影响㊂为探究汉口 九江河段水位变化特征及成因,采用M-K 分析法分析1988 2022年汉口㊁黄石港和九江站的水位变化趋势,并使用基于距平残差的水位变幅分析方法和一维水动力模型,分析河道冲淤㊁下游水位和阻力变化对不同特征流量下水位变化的影响㊂研究结果表明:①三峡成库前,除九江站枯水位呈显著性下降趋势,各级流量下的水位均没有显著性变化趋势㊂②三峡成库后,九江站的水位变化趋势与建库前相同;汉口站㊁黄石港站在12000m 3/s 和20000m 3/s 下的水位呈显著性下降趋势,12000m 3/s 时降幅分别为0.072㊁0.045m /a,20000m 3/s 时降幅分别为0.048㊁0.027m /a;水位变化的临界转换流量约为30000m 3/s,在该流量附近水位未出现明显变化;当流量大于30000m 3/s 时,水位呈非显著性上升趋势,45000m 3/s 下的升幅分别为0.037㊁0.049m /a㊂③临界转换流量以下水位下降的主导作用为河道冲刷,临界流量附近的水位未出现明显变化源于阻力增大作用接近抵消了河道冲刷的影响,临界转换流量以上的水位上升源于阻力增大作用更加明显,个别年份的洪水位上升显著源于下游水位顶托作用明显㊂关键词:水位变化;水位 流量关系;河道阻力;M-K 分析法;汉口 九江河段;三峡水库中图分类号:TV121.4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1-6791(2024)01-0085-13收稿日期:2023-07-10;网络出版日期:2023-11-02网络出版地址:https :ʊ /urlid /32.1309.P.20231101.1730.00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U2340217;U2240206)作者简介:章广越(1992 ),男,山东德州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研究㊂E-mail:zhangguangyue@通信作者:谈广鸣,E-mail:tangm@ 大型水库的修建往往会改变水库下游的水沙时空分布过程从而打破流域原有的稳定性,造成坝下游的水位产生相应的改变,进而对河势㊁航运㊁防洪及生态等产生影响㊂尼罗河阿斯旺大坝㊁科罗拉多河哥伦峡大坝㊁密苏里河福特佩克大坝等建成后,下游河道因为河床下切普遍出现了水位下降和水面比降变缓的现象[1-3];汉江丹江口水库蓄水后,下游黄家港㊁襄阳㊁皇庄等水文站中低水水位降低,但高水水位出现了抬升,尤其是皇庄 大同河段的局部工程建设引起皇庄站2016 2017年较2000 2015年高水位抬高约1.47m [4-5];黄河小浪底水库蓄水后,花园口河段河床下切3.44m,但由于河床粗化促进了更大沙丘的发展进而增加了河道阻力,使得大于6100m 3/s 的洪水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升高[6]㊂综上,不同河流不同河段的坝下游水位变化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㊂长江是世界上内河运输最繁忙㊁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其枯水位变化决定着航道条件的优劣和取用水的安全,洪水位变化则是防洪关注的重点㊂目前针对枯水位变化,已有的研究均一致认为上游来沙持续减少叠加三峡水库的拦沙作用导致下游河道产生了剧烈冲刷,各水文站同流量下的水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降低;针对洪水位变化,已有的研究普遍认为洪水位没有显著性的变化趋势,主要原因是河道阻力增大效应与河道主槽冲刷效应接近[7-10]㊂但是,水位的变化并不是间断式的调整过程,随着流量的增大,枯水位表现出的下降趋势肯定在某一流量级下发生了转变,相关学者[7,11-12]的研究虽然提到了该临界转换流量的存在,但并没有86㊀水科学进展第35卷㊀对其进行识别,李义天等[10]通过三峡水库蓄水后汉口站早期的逐年水位 流量关系套汇确定了汉口站的临界转换流量在30000m3/s左右,但并未对其成因做出定量解释㊂此外,对于不同流量级下的水位变化成因,柴元方等[12]虽然定量识别了荆江河段的洪枯水位变化成因,但针对螺山以下河段不同流量级下的水位变化成因仍需进一步阐明㊂本文以汉口 九江河段(以下简称汉九河段)为例,使用最新的水文数据识别水位变化的临界转换流量,探究临界转换流量的成因,并利用分离变量法定量阐明河道冲淤㊁下游水位和河道阻力变化对洪水㊁中水及枯水不同流量级下水位变化的影响㊂该研究可以为水位调整趋势预测和航运㊁防洪等对策的制定提供参考㊂1㊀数据及研究方法1.1㊀数据概况汉口站和九江站为汉九河段进出口的重要控制水文站,黄石港水位站位于汉九河段中部,距汉口站约126km(图1)㊂收集了1988 2022年汉口站㊁九江站的逐日平均水位㊁流量数据,1991 2022年黄石港站的逐日水位数据和2004年㊁2008年㊁2013年㊁2020年汉九河段的179个实测固定断面资料,上述资料均来源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㊂鉴于三峡水库于2003年开始蓄水,因此将2003年作为分界年,对成库前后水位变化进行研究㊂三峡水库于2008年开始进行175m实验性蓄水[13-14],于2013年开始受梯级水库群蓄水影响,文中将2008年和2013年作为划分时间节点㊂高程系统均采用85高程基准㊂图1㊀研究河段及沿线水文站点分布Fig.1Locations of study reaches and hydrological stations1.2㊀研究方法1.2.1㊀天然状态水位变化趋势分析Mann-Kendall(以下简称M-K)检验法[15]是水文要素趋势分析较好的工具,优点是不需要样本遵从一定的分布㊂本文采用非参数M-K检验法对水文站的水位时间序列进行趋势分析,定量反映变化趋势的显著性㊂㊀第1期章广越,等:三峡水库运行后汉口 九江河段水位变化特征及成因87㊀趋势的变化由统计值Z 判断,若Z >0,表明序列呈上升趋势,反之为下降趋势㊂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相应Z 1-α/2=ʃ1.96,如果|Z |>1.96,则认为水文序列变化趋势显著㊂衡量趋势大小的指标还有Kendall 倾斜度(β),表示单位时间内的变化量,β>0表示上升,β<0为下降,β值的大小代表平均变化率㊂1.2.2㊀水位—流量关系分析(1)单值型水位 流量关系在工程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形式为[16]Z =aQ b +Z 0(1)式中:Z 0为零流量时的水位,m;Z 为水位,m;Q 为流量,m 3/s;a ㊁b 为待定参数㊂式(1)基于恒定均匀流得到,其优点在于可通过最小二乘法便捷确定参数,流量和水位之间可双向换算;其缺点在于恒定均匀流的假定与天然情况不符,对于明显受回水影响的河段,流量与相应水位不能呈密集带状分布,用单值型水位 流量关系表示可能存在较大误差㊂(2)多值型水位 流量关系基于恒定渐变流,考虑了河段内的回水影响,本文采用孙昭华等[16]提出的考虑回水影响的河道水位 流量关系:Q 2Z u -Z d ()1bᶄ=aᶄ(Z u -Z 0)(2)式中:Z u ㊁Z d 分别为进口㊁出口水位,m;aᶄ㊁bᶄ为待定参数,可通过Q ㊁Z u 和Z d 的长系列日均资料共同率定㊂式(2)的优点在于,可以剔除研究河段出口端下游的回水影响,与式(1)相比较可以得到具体的回水影响程度㊂1.2.3㊀基于距平残差的水位变幅分析方法该方法以水位 流量关系回归曲线为基础,以同一特征流量下实际水位相对多年平均回归曲线的差值形成的水位残差时间序列来定量反映水位的时间变化特点㊂相较于直接通过水位 流量关系计算水位变幅,所需步骤更少,结果更加直观㊂水位残差时间序列计算公式可描述为:Z i =Z i -Zᶄi(3)Z y =ðM j =1Z j M㊀㊀㊀㊀y =1,2, ,Y (4)式中:Z i ㊁Zᶄi ㊁Z i 分别为每组水位数据实测值㊁回归曲线预测值和残差;Z y ㊁Z j 分别为特定年份y 的残差平均值(年均残差)与该年份中第j 组水位流量数据残差;M 为年份y 内的实测点个数;Y 为时间序列长度㊂水位残差反映了实测水位数据与同流量下多年平均水位的偏离幅度,不同特征流量下的水位残差时间序列可以反映出不同流量下水位变化的趋势与幅度㊂1.2.4㊀一维水动力数学模型一维水动力数学模型理论基础及数值离散格式均较为成熟[17],其基本控制方程为圣维南方程组:∂A ∂t +∂Q ∂x =0(5)∂Q ∂t +∂∂x Q 2A ()+gA ∂Z ∂x +Q |Q |K 2()=0(6)式中:K 为流量模数,K 2=A 2R 43n 2,A 为过水面积,m 2,n 为曼宁糙率系数,R 为水力半径,m㊂88㊀水科学进展第35卷㊀2㊀水位变化特征分析2.1㊀三峡成库前后水位—流量关系对比参考文献[8],选取12000㊁20000㊁30000㊁45000m3/s分别作为枯水㊁中低水㊁中高水㊁洪水的特征流量(指能反映某流量级的典型流量)㊂点绘三峡成库前后汉口站㊁黄石港站和九江站的水位 流量关系散点并拟合单值型水位 流量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枯水流量下,各站蓄水后的散点波动范围有较为明显的降低,说明同流量下枯水位下降明显;中水流量下,各站流量较小时蓄水后的散点波动范围有所降低,流量较大时蓄水后的散点波动范围基本与蓄水前重合,说明水位降幅随着流量增加而逐渐减小;洪水流量下,蓄水后的散点波动范围基本与蓄水前重合,但汉口站和黄石港站上边界的波动范围超出了蓄水前的波动范围,说明汉口站和黄石港站部分年份的洪水位有所上升㊂图2㊀1988 2022年汉口站㊁黄石港站和九江站水位 流量关系Fig.2Stage-discharge relationship at Hankou,Huangshigang and Jiujiang stations during1988 20222.2㊀水位变化趋势为分析汉九河段的水位变化趋势,选取4个特征流量对三峡建库前后汉口站㊁黄石港站和九江站的水位进行单变量M-K趋势分析㊂统计量值结果见表1㊂由于各年份在同一流量有多个数据且对应不同水位,某些年份缺少所选流量数据,为了确保各个年份所选流量对应水位的准确及完整,在趋势分析中各年均采用典型流量ʃ5%范围内的水位平均值进行研究;对于某些年份缺少的水位㊁流量数据,采用水位 流量关系插值确定㊂从表1可以看出,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各级流量下的水位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㊂三峡水库蓄水前(1988 2002年),除九江站枯水位表现为显著性下降趋势,3站在各级流量下|Z|均小于1.96,呈非显著性变化趋势㊂三峡水库蓄水后(2003 2022年),九江站的水位变化趋势与建库前相同;汉口站㊁黄石港站在12000和20000m3/s特征流量下Z值均小于-1.96,β值均为负,水位呈显著性下降趋势, 12000m3/s下水位降幅分别为0.072㊁0.045m/a,20000m3/s下水位降幅分别为0.048㊁0.027m/a,在45000m3/s特征流量下Z值均小于1.96,β值均为正,水位呈非显著性上升趋势,升幅分别为0.037㊁0.049m/a㊂由上述分析可知,存在水位下降与抬升的临界转换流量,为确定该流量,补充了25000和35000m3/s 下的M-K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各站流量在30000m3/s时Z值以及β值均接近0,可以确定30000m3/s左右为水位变化的临界转换点㊂㊀第1期章广越,等:三峡水库运行后汉口 九江河段水位变化特征及成因89㊀表1㊀汉口站㊁黄石港站和九江站各流量下水位统计量特征值Table1Characteristic values of water level in Hankou,Huangshigang and Jiujiang hydrologic stations流量/(m3/s)汉口站黄石港站九江站年份Zβ年份Zβ年份Zβ120001988 2002年 1.5840.0121991 2002年0.7550.0081988 2002年-3.367-0.060 2003 2022年-4.478-0.0722003 2022年-3.082-0.0452003 2022年-2.823-0.036200001988 2002年 1.1880.0111991 2002年-0.069-0.0021988 2002年-1.485-0.0475 2003 2022年-3.219-0.0482003 2022年-2.109-0.0272003 2022年-1.233-0.024300001988 2002年 1.8810.0221991 2002年-0.618-0.0171988 2002年-0.198-0.012 2003 2022年-0.04902003 2022年0.2270.0082003 2022年-0.032-0.002450001988 2002年 1.3860.0601991 2002年0.1790.0141988 2002年 1.2830.086 2003 2022年 1.7200.0372003 2022年 1.8790.0492003 2022年0.9910.0543㊀水位变化成因分析3.1㊀河道冲淤变化采用断面法统计三峡水库蓄水至2020年汉九河段枯水河槽㊁基本河槽㊁平滩河槽和洪水河槽的冲淤量㊂枯水河槽㊁基本河槽㊁平滩河槽和洪水河槽分别是指当宜昌站流量为5000㊁10000㊁30000和50000m3/s 时所对应的水面线以下的河槽,对应汉口站的水位为11.59㊁17.26㊁20.98和24.21m[10,18-19]㊂2003 2020年,枯水河槽㊁基本河槽㊁平滩河槽和洪水河槽的累积冲刷量分别为64089万㊁63733万㊁61315万和63163万m3;其中,2014 2020年,累积冲刷量分别为42252万㊁45011万㊁45228万和48447万m3㊂可以看出,冲刷主要发生在枯水河槽,2013年梯级水库蓄水后,三峡水库的入出库沙量较2003 2012年平均值减幅均超过65%[20],汉九河段冲刷强度明显增强㊂在河道断面图上也可以看出,断面主要以 U 型和 V 型为主[21],且断面扩大范围主要集中在枯水河槽,枯水河槽以上变化不大(图3,HL13-1㊁HL13-4位于武汉河段,CZ87位于黄石河段,CZ105位于田家镇河段)㊂计算平滩水位下各断面要素的变化,平均水深增加约1.2~2.7m㊂为了研究河槽冲淤沿程分布,分别统计了汉口 黄石港(汉黄)河段和黄石港 九江(黄九)河段枯水河槽累积冲淤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4),可以看出汉黄河段的累积冲淤强度明显大于黄九河段,梯级水库蓄水前,冲刷主要发生在汉黄河段,梯级水库蓄水后,汉黄河段㊁黄九河段冲刷量分别由2013年以前的13.7万m3/(km㊃a)㊁3.8万m3/(km㊃a)增加为26.2万m3/(km㊃a)㊁21.9万m3/(km㊃a),全河段由弱冲刷阶段转变为强冲刷阶段㊂统计汉口站㊁黄石港站和九江站枯水㊁中低水㊁中高水和洪水水位的累积降幅与相应的武汉河段㊁黄石河段㊁九江河段河槽的累积冲淤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枯水和中低水水位的累积降幅与累积冲刷强度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汉口站㊁黄石港站和九江站枯水位的相关系数(R2)分别由2013年以前的0.63㊁0.50㊁0.01增大为0.67㊁0.70㊁0.62,汉口站中低水位的R2由2013年以前的0.45增大为0.63;中高水和洪水水位的累积降幅与累积冲刷强度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说明河槽冲刷下切是三峡水库蓄水后枯水和中低水流量下水位下降的重要原因㊂90㊀水科学进展第35卷㊀图3㊀汉九河段典型断面形态变化Fig.3Changes of typical cross-sectional profiles in the Hankou Jiujiang reach图4㊀累积冲淤强度随时间的变化Fig.4Variation of cumulative erosion and deposition strength with time3.2㊀下游水位变化选取2004年㊁2020年分别作为建库初期和现状的代表年份,拟合汉口站㊁黄石港站和九江站的单值型水位 流量关系,并计算特征流量下的水位变化(表2)㊂可以看出,枯水流量(12000m3/s)下,黄石港站和九江站的水位有明显下降,但小于汉口站的降幅,即汉口站枯水位下降是下游控制水位的降低和河道冲刷累积作用的结果,河道冲刷为主导因素;中水流量(30000m3/s)下,黄石港站和九江站的水位均变化较小,但汉口站中低水流量(20000m3/s)下水位降幅明显,中高水流量下水位无明显变化,初步分析认为,这与汉黄河段的冲刷强度大于黄九河段的冲刷强度且冲刷主要发生在枯水河槽有关(图3);洪水流量(45000m3/s)下,汉口站㊁黄石港站和九江站的水位均有明显上升,即下游水位有明显上升时,其顶托作用对上游洪水位的升高有显著影响㊂㊀第1期章广越,等:三峡水库运行后汉口 九江河段水位变化特征及成因91㊀此外,由于建库前九江站枯水位已经出现了显著性下降,为分析其原因,根据蓄水前九江站枯水流量ʃ5%的范围,选取了对应日期湖口站(鄱阳湖汇入长江控制站,九江站距离鄱阳湖入口约21km)逐日水位㊁流量进行了M-K趋势分析,结果表明Z值为-2.91,即蓄水前湖口站的水位出现了显著性降低,而湖口站与九江站的水位呈线性正相关关系[22],持续采砂和水流冲刷等因素造成入江水道区域湖盆高程显著下降[23-24],也是建库前九江站枯水位显著性下降的主要原因㊂表2㊀不同特征流量下汉口站和黄石港站的水位变化Table2Variation of water level at Hankou Station and Huangshigang Station under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 discharge 流量/(m3/s)汉口站水位/m黄石港站水位/m九江站水位/m 2020年2004年差值2020年2004年差值2020年2004年差值1200012.8713.81-0.949.9310.31-0.387.167.74-0.58 2000016.1216.91-0.7913.4613.60-0.1410.6810.85-0.17 3000019.8619.850.0116.7916.650.1413.8013.680.12 4500023.4922.34 1.1520.4019.07 1.3316.8015.67 1.13㊀㊀汉口站下游约6.2km处的鄂东北段有府㊁环河入泄,在约80~180km处有倒㊁举㊁巴㊁浠河等支流汇入,在约250km处的九江站下游有鄱阳湖来流汇入,以上入流的大小及遭遇组合存在较大随机性,一旦这些支流发生暴雨性洪水,将对上游水位产生顶托㊂同时,气候变暖背景下,长江中下游暴雨频发[25-27],因此,有必要分析下游水位顶托对近年来洪水位升高的影响㊂选取建库前的水位㊁流量数据,分别使用式(1)的单值型水位 流量关系和式(2)考虑回水影响的水位 流量关系进行拟合,得到汉口站和黄石港站的2种水位 流量关系如下:汉口站的单值型水位 流量关系和考虑黄石港站回水影响的水位 流量关系:Z=2.09Q0.25-8.13㊀㊀㊀R2=0.988(7)Q2()16.4=0.92(Z u+0.6715)㊀㊀㊀R2=0.990(8)Z u-Z d黄石港站的单值型水位 流量关系和考虑九江站回水影响的水位 流量关系:Z=1.74Q0.27-10.32㊀㊀㊀R2=0.980(9)Q2()16.5=0.76(Z u+8.1936)㊀㊀㊀R2=0.981(10)Z u-Z d分别使用式(7) 式(8)和式(9) 式(10)计算1988 2022年汉口站和黄石港站洪水特征流量(45000m3/s)下的水位残差,并绘制距平水位残差变化,如图5 图6所示㊂考虑到在残差计算中,特定流量所对应的数据较少,因此将其拓展为具有一定范围的㊁以特征流量为中心的流量区间,即45000m3/s洪水特征流量区间为40000~50000m3/s㊂汉口站1988 2022年共筛选了748个数据,图5 图6中给出了洪水特征流量区间内的各流量值按年取平均后的均值变化,并绘制了洪水特征流量参考线㊂可见,各年平均流量基本在洪水特征流量的ʃ5%范围内,部分年份由于来水偏枯,平均流量较低,但也未超出-10%,因此认为计算的残差能够反映同流量下的洪水位变化㊂但要注意的是,三峡水库蓄水后,洪水平均流量普遍小于特征流量,且平均流量减少超过5%的来水偏枯的年份均在三峡水库蓄水以后(尤其是2008年以后),根据黄仁勇等[13]的研究,2008年以后三峡水库汛期开展了中下洪水调度,出库40000m3/s以上的大流量减少,因此,2008年以后洪水平均流量普遍小于特征流量是由于大的洪峰流量被削减导致㊂剔除黄石港站水位顶托影响时,汉口站年均残差基本在ʃ0.5m内波动,见图5(a),考虑黄石港站水位顶托影响时,汉口站年均残差基本在ʃ1.5m内波动,见图5(b);剔除九江站水位顶托影响时,黄石港92㊀水科学进展第35卷㊀图5㊀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汉口站洪水流量下水位残差Fig.5Residual water level of flood discharge at Hankou St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oundment of Three Gorges Dam图6㊀三峡水库蓄水前后黄石港站洪水流量下水位残差Fig.6Residual water level of flood discharge at Huangshigang St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oundment of Three Gorges Dam站年均残差基本在ʃ0.5m内波动,见图6(a),考虑九江站水位顶托影响时,黄石港站年均残差基本在ʃ2m内波动,见图6(b);且三峡蓄水后洪水位均表现出先减小后上升的趋势,除2016年水位残差偏高外,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残差均未超过蓄水前的波动范围㊂而2016年汉口站水位残差偏高主要是因为汉九㊀第1期章广越,等:三峡水库运行后汉口 九江河段水位变化特征及成因93㊀河段的中小支流来流异常偏大,导致汉口站下游同流量下水位较往年偏高,从而使汉口站的水位受下游顶托升高明显㊂以上分析表明,汉口站和黄石港站的洪水位在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并未发生明显趋势性改变,下游水位顶托作用增加了每年洪水位的波动幅度,个别年份的洪水位极端升高主要受下游水位顶托影响㊂此外,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沿江排涝能力(特别是城市)显著增强,强降雨期间,雨洪渍水通过抽排快速直接入江,迅速转换为河道洪水推高河道水位,也是洪水位升高的原因之一㊂3.3㊀河道阻力变化利用一维水动力模型,根据2004年㊁2008年㊁2013年和2020年汉九河段实测179个固定断面地形以及汉口站㊁黄石港站和九江站的实测水文数据,由单值型水位 流量关系计算4个流量级下的水位,率定了4个流量级下河道的曼宁糙率系数㊂由表3可知,2004 2020年,各流量下糙率均呈现明显增大趋势,尤其是2013年以后,增大趋势更加明显㊂这主要源于2013年以后枯水河槽冲刷更加明显,床沙进一步粗化,且洲滩植被覆盖增加,涉水工程密集增多[7-8,27]㊂表3㊀不同年份汉黄和黄九河段不同流量下河道糙率Table3Channel roughness under different discharge of Hankou Huangshigang and Huangshigang Jiujiangreach in2004,2008,2013and2020流量/(m3/s)汉黄河段黄九河段2004年2008年2013年2020年2004年2008年2013年2020年120000.0210.0230.0220.0260.0230.0260.0250.027 200000.0220.0230.0220.0240.0230.0240.0230.025 300000.0210.0220.0230.0260.0220.0240.0240.026 450000.0190.0190.0200.0220.0200.0210.0200.024㊀㊀为了进一步明确水位变化的临界转换流量和下游水位变化的影响程度,基于控制变量原则,分别将汉九河段2004年㊁2020年的实测地形资料㊁下游控制水位(九江站)和计算得到的曼宁糙率(表3)输入一维水动力模型中,计算得到河道冲淤㊁下游控制水位及综合糙率调整对不同特征流量下汉口站和黄石港站水位的影响㊂采用2004年汉九河段的糙率和九江站控制水位,根据2004年和2020年实测地形进行计算,相减得到地形调整对水位的影响值(H t);采用2004年汉九河段的糙率和实测地形,根据2004年和2020年九江站控制水位进行计算,相减得到下游控制水位变化对水位的影响值(H w);采用2004年汉九河段的实测地形和九江站控制水位,根据2004年和2020年的糙率进行计算,相减得到综合糙率变化对水位的影响值(H n),具体结果见表4㊂结果表明:表4㊀各影响因素对特征流量下水位变化的影响Table4Effect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change of water level under characteristic discharges流量/(m3/s)汉口站/m黄石港站/mH H1H t H w H n H H1H t H w H n12000-0.94-0.87-1.73-0.050.91-0.38-0.37-0.67-0.210.52 20000-0.79-0.76-1.34-0.010.59-0.14-0.14-0.46-0.080.40 300000.010.04-1.200.05 1.190.140.09-0.550.130.51 45000 1.15 1.07-1.020.43 1.66 1.33 1.25-0.580.65 1.18注:H为实测水位变化值;H1为三因素线性叠加作用对水位的影响值㊂㊀㊀(1)2004 2020年间,4个特征流量下的实测水位变化值约等于三因素线性叠加作用对水位的影响值㊂94㊀水科学进展第35卷㊀(2)4个特征流量下下游控制水位(九江站)变化对黄石港站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汉口站,且九江站水位降低对汉口站和黄石港站的影响较小,而九江站的水位顶托对汉口站和黄石港站的影响较大㊂进一步使用汉九河段2004年的实测地形,统计深泓线与12000㊁45000m3/s下的水面线,并对比计算控制水位分别下降1m的水面线(图7)㊂可以看出,深泓起伏较大,河床纵剖面形态存在着不连续现象,枯水流量下东槽洲㊁戴家洲㊁牯牛洲等位置产生了多个明显跌坎并形成 过水堰 ,其卡口作用阻断或削弱了枯水流量下下游水位下降向上游的传播,而洪水流量下该作用并不明显㊂这也是三峡水库蓄水前,枯水流量下九江站水位显著性下降的影响没有传递到黄石港站的原因㊂(3)当流量为30000m3/s时,实测水位变化值和三因素线性叠加作用对水位的影响值均接近于0,即水位变化的临界转换流量约为30000m3/s㊂分析认为临界转换流量约为30000m3/s的原因主要有3点:①该流量下的水位较高,河槽形态主要以 V 型或 U 型为主,断面扩大范围主要集中在枯水河槽,冲刷引起的水位下降幅度在该流量附近已经明显削弱,且河槽形态在此流量以上明显放宽(图3);②三峡蓄水后水流漫滩天数明显缩短,植被面积扩张增加了滩地阻力[8];③近年来桥梁㊁码头㊁整治工程等涉水工程密集增多,涉水工程的桩基主要集中在枯水河槽以上,且在30000m3/s左右时影响明显增大,增加了河床局部阻力和河道形态阻力,并引起河道水位和流场的叠加影响[7,28]㊂图7㊀枯水㊁洪水特征流量下沿程水面线对比Fig.7Comparison of water surface lines along the reach at dry and flood characteristic discharges4㊀结㊀㊀论本文采用M-K法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汉九河段的水位变化趋势,通过一维水动力模型识别了水位变化的临界转换流量并解释了其成因,利用分离变量法,阐明了河道冲淤㊁下游水位和河道阻力变化对洪水㊁中水㊁枯水不同流量级下水位变化的影响程度㊂主要结论如下:(1)三峡成库前,除九江站枯水位呈显著性下降趋势,汉九河段各级流量下的水位均表现为非显著性变化趋势㊂三峡成库后,汉九河段的洪水㊁中水㊁枯水流量下水位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点㊂九江站的水位变化。

鄱阳湖入江水道输沙能力与出湖沙量关系及冲淤调整规律

鄱阳湖入江水道输沙能力与出湖沙量关系及冲淤调整规律

2023年8月水 利 学 报SHUILI XUEBAO第54卷 第8期文章编号:0559-9350(2023)08-0997-08收稿日期:2022-07-20;网络首发日期:2023-03-27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1882.TV.20230327.1010.001.html基金项目:三峡后续工程项目(12630100100020J005)作者简介:方春明(1965-),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河湖治理与泥沙数模研究。

E-mail:fang_chunming@sina.com鄱阳湖入江水道输沙能力与出湖沙量关系及冲淤调整规律方春明,关见朝,史红玲(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北京 100048)摘要:鄱阳湖是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鄱阳湖枯水水位下降、枯水时间提前呈常态化和趋势性变化引起了广泛研究。

鄱阳湖入江水道作为江湖联系的纽带,在江湖关系演变中起着重要作用。

特别是2001年以来,入江水道演变和出湖沙量出现了显著和复杂的变化过程,其原因存在明显争议。

本文采用水文泥沙观测资料结合机理研究,分析阐明了鄱阳湖入、出湖水沙变化与入江水道挟沙能力变化关系及冲淤调整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入江水道代表断面月流速与湖口月出湖含沙量成正比,鄱阳湖出湖沙量与入江水道输沙能力直接相关;入湖泥沙对入江水道演变的影响是缓慢的,入湖沙量集中的4—6月,1985年前后各月出湖沙量减少量和减小比率都小于入湖沙量减少量和减小比率,都大于输沙能力减小比率;1998—2010年与1955—1998年比,月出湖含沙量变化比率与入江水道月挟沙能力变化比率具有较好关系;从出湖含沙量与代表断面流速关系看,1999—2010年出湖含沙量在不考虑断面变化情况下总体低于1955—1998年相关线,考虑断面扩大后则高于1955—1998年相关系,说明1999—2010年出湖含沙量增大和入湖水道断面扩大是冲刷和采砂共同影响的结果;入江水道下段代表断面2011—2020年同流速下顺出湖含沙量与1955—1998年关系线基本一致,而上段代表断面则明显低于1955—1998年关系线,说明入江水道下段已趋于稳定,上段仍可能会有一定的冲刷调整,引起湖区枯水位继续有所下降。

1956—2022年鄱阳湖枯水情势演变及驱动机制分析

1956—2022年鄱阳湖枯水情势演变及驱动机制分析

2024年3月水 利 学 报SHUILI XUEBAO第55卷 第3期文章编号:0559-9350(2024)03-0313-12收稿日期:2023-06-05;网络首发日期:2024-03-22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1882.TV.20240319.1732.008.html基金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2BAB214066);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2021KFJJ02)作者简介:熊斌(1991-),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

E-mail:xiongbin@ncu.edu.cn1956—2022年鄱阳湖枯水情势演变及驱动机制分析熊 斌1,2,卓云强1,许崇育2,熊立华3,陈泽强4,田逸飞5(1.南昌大学工程建设学院,江西南昌 330031;2.挪威奥斯陆大学地球科学系,挪威奥斯陆 N-0316;3.武汉大学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2;4.中国地质大学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武汉 430074;5.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湖北武汉 430010)摘要:鄱阳湖枯水情势变化将极大影响区域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状态。

复杂条件下鄱阳湖水文极端事件成因分析与灾害预警是当前亟待突破的难点。

本文基于湖区年补水-退水水文过程分析,运用“江湖关系”分期分析等方法,探究了湖区枯水情势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

结果显示:(1)后三峡时期,湖区枯水情势显著加剧,星子站年最低水位平均下降5.7%,低水烈度、低水天数平均增加36.9%、26.6%;(2)单因素分析中,湖区低水天数受长江水流条件的影响大于湖区最低水位、低水烈度;多因素分析中,6个解释因子综合解释了上述3个湖区枯水特征量的演变,相应回归模型的R2依次为0.83、0.83、0.70;(3)贡献分析表明,近20年的枯水整体加剧趋势主要源于长江水流条件改变的综合影响,以湖区年最低水位减小为例,江湖水位流量关系变异贡献138.0%,三峡水库蓄水期汉口径流减小贡献8.4%,三峡水库补水期汉口径流增加(缓解)贡献-34.2%。

2007年江西省水资源公报

2007年江西省水资源公报

2007年江西省⽔资源公报⼀.综述2007年,江西省总⼈⼝数4368.41万⼈,其中城镇⼈⼝1738.63万⼈,农村⼈⼝2629.78万⼈。

国内⽣产总值5564.51亿元,与2006年⽐较增长19.0%,⼯业增加值2295.13亿元,与2006年⽐较增长27.1%,耕地⾯积3194.88万亩,农⽥实灌⾯积2700.36万亩,粮⾷总产量2039.97万吨。

2007年,江西省平均降⽔量1298.0毫⽶,与2006年⽐较减少22.9%,⽐多年平均⽐较减少20.8%,⾃产地表⽔资源量1093.91亿⽴⽅⽶,与2006年⽐较减少32.1%,⽐多年平均⽐较减少29.2%,地下⽔资源量310.36亿⽴⽅⽶,与2006年⽐较减少21.7%,总⽔资源量1112.96亿⽴⽅⽶,与2006年⽐较减少31.7%。

2007年,江西省⼤型⽔库26座,中型⽔库238座。

本公报计⽔库蓄⽔变量按中⼤型⽔库25座(界牌⽔库未统计)、中型⽔库229座(有9座⽔库因不是全年蓄⽔,未计⼊),江西省⼤中型⽔库年末蓄⽔总量86.22亿⽴⽅⽶,年蓄⽔变量0.72亿⽴⽅⽶。

2007年,江西省总供⽔量与总⽤⽔量持平,为234.87亿⽴⽅⽶,与2006年⽐较增加14.2%。

其中农⽥灌溉⽤⽔量146.82亿⽴⽅⽶,与2006年⽐较增加18.3%;林牧渔畜⽤⽔量7.40亿⽴⽅⽶,与2006年⽐较减少0.27%;⽕电⽤⽔量33.18亿⽴⽅⽶,与2006年⽐较增加32.6%;国有及规模以上⼯业⽤⽔量15.98亿⽴⽅⽶,与2006年⽐较增加6.4%;规模以下⼯业⽤⽔量9.44亿⽴⽅⽶,与2006年⽐较减少10.3%;城镇公共⽤⽔量3.02亿⽴⽅⽶,与2006年⽐较增加34.2%;城镇居民⽣活⽤⽔量9.36亿⽴⽅⽶,与2006年⽐较增加23.5%;农村居民⽣活⽤⽔量7.65亿⽴⽅⽶,与2006年⽐较减少4.5%;⽣态环境⽤⽔2.02亿⽴⽅⽶,与2006年⽐较增加5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磷
总磷
总磷
总磷
总磷
总磷
水质状况
重度污染
重度污染
重度污染
重度污染
轻度污染




















2010年10月—2011年9月鄱阳湖星子站(代表站)水质水量检测
月份
10
1
12
1
2
3
4
5
6
7
8
9
水位(m/s)
14.71
9.27
10.37
9.27
8.47
9.00
9.60
10.87
17.39
3990
3680
3380
相应湖区湖水容积(亿 )
7.46
6.61
3.92
4.00
7.62
26.4
19.2
52.0
117
213
150
116
流速(m/s )
0.31
0.45
0.28
0.54
1.05
0.34
0.47
0.42
0.13
0.27
0.10
0.07
水质类别












主要污染物
总磷
总磷
总磷
0.27
0.35
0.07
0.44
水质状况












主要污染物




总磷
总磷










水质状况










重度污染
轻度污染
























鄱阳湖星子站(代表站)水质水量检测(历史月份水质水量平均值)
历史同期均值
10

11

12月
1

2

12.5
27.56
58.36
88.9
146
113
92.4
枯水期
平水期
丰水期
水位(m)
<10.22
10.22<h<13.39
>13.39
月份
10月——次年3月
4月——9月
注:水污染分为五级(水质良好,较好,轻度污染,重度污染,严重污染)
水质类别分为五级(Ⅰ,Ⅱ,Ⅲ,Ⅳ,Ⅴ)(Ⅰ类最好)
2009年10月—2010年9月鄱阳湖星子站(代表站)水质水量检测
月份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水位
(m)
9.73
8.87
8.97
8.06
9.37
13.01
11.33
14.51
16.96
19.72
17.96
16.99
相应湖区湖水面积(k )
489
331
194
200
409
1420
1120
2250
3400
3

4

5

6

7

8

9

水位
(m/s)
14.95
12.24
9.91
8.92
9.41
10.87
13.05
14.98
16.10
17.82
16.89
16.23
面积
k
2376
1161
523
338
428
723
1480
2387
3000
3650
2350
3054
容量
(亿立方米)
69
20.2
8.82
6.76
7.82
15.49
13.39
10.48
面积
k
1970
553
653
411
250
344
413
527
3000
2670
1810
687
容量
(亿立方米)
38.4
9.24
11.2
7.64
4.99
6.88
7.66
7
11.8
流速
(m/s)
0.39
0.34
1.22
0.37
0.50
0.57
0.38
0.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