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管留置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导尿管留置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导尿管留置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导尿管留置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摘要】留置导尿并发症主要有导管伴随性感染,尿道损伤、膀胱功能损伤、导

尿管表面结晶形成、患者角色适应不良。对策:合理有效的预防尿路感染和结晶,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技能,减少膀胱功能损害,减少护理并发症,提高患者

生命生活质量。

【关键词】导尿管留置并发症护理

留置导尿是在导尿后将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方法,广泛应用于麻醉、手术后及危重患者,是临床上常用的侵入性护理操作,若发生留置导尿并发症可

直接影响患者预后,现对留置导尿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作如下综述。

1 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

1.1 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院内感染,据报道,国内医院感染中,

尿路感染占20.8%-31.7%,其中37.3%-56.0%为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1]。在留

置尿管的人群中,有2%-4%的患者发生菌血症和败血症,病死率高达13%-30%。导致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①长时间留置导尿及操作损伤。

②尿道口细菌定植,⑦导尿管与集尿袋连接不良。

1.2 女性尿道短,女性比男性发生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率高,所以缩短住院时

间及留置尿管时间,可有效地预防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由于男性患者导

尿难度大于女性,插管的角度掌握不好而刺激、擦伤尿道黏膜,破坏其自然防御

屏障。为细菌的侵入提供条件[2]。提示操作者应选择粗细适宜的导尿管,熟悉男

性解剖特点,切忌粗暴操作,对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尿道狭窄或前列腺肥大者最好

请专科医师指导操作。

1.3 临床实践证明,由于细菌耐药性及药物不良反应限制了常规长期使用抗生索,所以预防的主要环节是防止尿道口细菌的定植,0.5%碘伏对常见外阴污染菌

有良好的杀菌效果。由于肛门排泄物、被褥或内衣随时污染尿道口及周围黏膜,

除2次/d的外阴清洗消毒外,将消毒敷料持续置于尿道外口。保持尿路系统的

密闭,可有效地减少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生。

2 膀胱功能损伤

2.1 膀胱功能损伤临床表现为拔除尿管后出现尿失禁,尿频、排尿困难,甚至

再次发生尿潴留。膀胱具有贮尿和排尿的双重功能,当某些疾病或手术等原因需

留置导尿管时,临床常采用开放引流放尿和定时间歇放尿方法,上述两种方法不

同于正常排尿模式,开放引流放尿使本应间断的排尿活动,变成了与肾脏产生尿

相应的连续过程,膀胱贮存功能废用,排尿反射中断,膀胱呈空虚状态,使其逐

渐顺应了有尿即流的。惰性状态”[3],拔管后不能及时建立主动排尿意识。而定

时间歇放尿,不能因人而宜地掌握膀胱充盈速度及排尿间隔时间,尿液随压力差

作用流出,患者难以产生排尿感觉,不能充分训练膀胱功能。

2.2 放尿时要提醒患者有意识排尿,产生排尿感或排空感.使排尿模式与正常

排尿相似,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得到继续发挥作用。在膀胱充盈时拔尿管,其

拔管后排尿过程顺利,排尿量也不受影响,可有效地保护膀胱功能。为防止拔管

后尿潴留发生,促进自主排尿,在拔除尿管前经尿管直接将消毒后的开塞露注入

膀胱内,可使膀胱内逼尿肌收缩,引起排尿反射促进排尿,并能解除尿道扩约肌

的水肿[4]。

2.3 昏迷及截瘫患者早期的膀胱功能训练,对提高其生活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膀胱充盈情况每2h放尿1次,3d后改为3-4h放尿1次,持续至拔除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