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课程感想
马基实践课心得体会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理论学科,在培养我们正确认识经济现象、提高经济素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马基实践课,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我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以下是我对马基实践课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实践能力马基实践课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经济生活中,使我们在实践中掌握经济规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中,我们参观了当地的一些企业,了解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市场定位、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实地考察,我对企业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1. 企业发展要适应市场需求在参观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需求。
企业要紧跟市场趋势,不断调整经营策略,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例如,某家电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推出了节能环保型家电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2. 企业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在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具备创新能力。
通过参观企业研发中心,我们了解到企业如何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手段,提高产品竞争力。
这使我认识到,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3. 企业社会责任不可忽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承担社会责任。
通过参观企业,我们了解到企业在环保、公益等方面的努力。
这使我认识到,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
二、案例分析,提高理论素养马基实践课还通过案例分析,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案例分析环节,我们针对某一具体案例,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进行分析,探讨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 案例分析有助于提高理论素养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我们不仅能够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还能够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听课心得体会马原课程(2篇)

第1篇一、引言马原课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是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马原课程,我深刻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意义,以及它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以下是我对马原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意义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在欧洲产生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人类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2.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观点,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客观性:马克思主义研究问题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受主观意志的影响。
(2)全面性:马克思主义从整体上研究事物,全面分析事物的各个方面。
(3)发展性:马克思主义强调事物的发展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
3.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来源于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指导实践发展。
(2)理论服务于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旨在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3)实践检验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地位1.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它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马克思主义发挥了以下作用:(1)指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
(2)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理论支持。
(3)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国提供了以下指导:(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
马克思课程感想(大全5篇)

马克思课程感想(大全5篇)第一篇:马克思课程感想学习马克思主义课程感想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因为认识不到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代大学生究竟有怎样的意义,所以觉得上这门课略显枯燥,提不起兴趣。
马克思主义这个名词已经伴随我们好多年了,但是却从未真正的去了解过马克思主义到底是什么。
现在我们是大学生了,有机会这样系统的学习,但是我们依然不愿去接受,或许已经有些本能的抵制它了。
上课的情况相信老师是十分清楚的,我不敢说自己是上课认真听讲,收获了许多。
但是尽管如此,老师上课讲的东西,偶尔留神去听一下,还是会有一些启发。
作为工科生,我们学习了许多的自然科学知识,总觉得哲学好像是文科生的事,或者觉得学习哲学就是瞎想。
但是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哲学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爱因斯坦曾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会让我们对自然科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方式,使其更加的严谨。
所以我觉得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培养我们感知认识周围事物的能力。
所以历史上有许多的伟大的科学家也同时都是哲学家。
比如法国的笛卡尔,他既是哲学家,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著名思想,又是数学中解析几何的创立人。
所以任何的课程都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思考很多。
而我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越来越感兴趣了,这应该是我上这门课最大的收获了。
第二篇:马克思课程感想马克思课程感想这堂课上老师讲了“小悦悦”事情,我不禁反思起来如果是我看到了摔倒的老人,濒临死亡陌生人,路上乞讨的儿童我会伸出援手吗,我会给拉起摔倒的老人,给陌生人一个善意的微笑吗?我不敢肯定。
我相信我是一个心存善意的人,可是我却不敢在轻易的相信陌生人,每一次坐火车母亲总是不放心的叮嘱我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要注意安全,小心自己的行李诸类的话……我总是提高警惕,警觉的看着陌生人,不停的检查自己的行李有没有丢失。
马原理课程心得体会(2篇)

第1篇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
这门课程对我来说既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礼,也是一次理论上的提升。
通过学习,我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有了更坚定的信念。
以下是我对马原理课程的心得体会。
一、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原理课程让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指明了斗争的方向。
1.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强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揭示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可持续的,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人类的解放。
3. 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
它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纲领和策略,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二、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马原理课程让我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有了更坚定的信念。
以下是我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认识:1.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首先,它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了共同富裕;其次,它充分发挥了国家的主导作用,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最后,它为人类探索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心得[本站推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心得[本站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27dd232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01.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心得[本站推荐]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心得[本站推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心得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盖论》,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使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我们的国家、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与作用。
这门课的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深层次的改变,再次感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
在这里就把我对这门课的感悟与体会讲一讲以谋求思想上的进一步升华。
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首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人人都有世界观,不管他自己是否意识到了,但并非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形成了理论体系,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只有形成了理论体系的世界观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并非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
在掌握哲学这个概念时,既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又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不要把哲学与世界观相混淆。
我们把经济基础定义为“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而不是定义为“生产关系的总和”。
因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与“生产关系的总和”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
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中,都不只存在一种生产关系,而是既有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又有各种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如旧生产关系的残余和新生产关系的萌芽等。
“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了所有这些生产关系,内容十分宽泛,而“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仅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方式的总和。
在掌握经济基础这个概念时,切不可将“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与“生产关系的总和”相混淆。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
事物的各个方面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方面相依赖、相联系的。
马克思主义每一个基本原理,都全面地反映了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个方面的联系。
因此,一定要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心得体会(通用3篇)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心得体会(通用3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篇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大学生一门重要的政治必修课。
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少不了枯燥与乏味,但是却的确让我们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对我们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使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帮助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维水平,为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确立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实践需要,在总结当时的自然科学的最高成果、批判地吸取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相比,具有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三个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使哲学的对象、内容和作用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成为哲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成为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在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分离,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特别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建立,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成为彻底的唯物论,使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成为彻底的辩证法。
第二,在对象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企图构造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和建立“科学之科学”的幻想,实现了哲学研究对象的科学化,正确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把哲学对象规定为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第三,在作用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的局限性,强调哲学不仅要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变世界,从而实现了哲学作用的科学化和革命化,成为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心得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收获和感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心得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收获和感受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这门课程,收获颇丰。
这门课程让我总体上把握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和进展阶段,深刻熟悉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学习这门课首先让我重新熟悉了马克思主义。
这门课主要就是讲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进展规律、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展望的理论,以及这个理论的哲学根底。
学习这门课不仅让我对马克思主义有了一个根本完整的熟悉,把握马克思主义根本方法,而且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这门课程让我懂得了很多新学问,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进展的必定。
我以前对社会进展这方面的学问熟悉比拟浅薄,只是粗浅的以为社会分为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在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原理这门课程后才明白社会主义是历史进展的必定。
共产主义能够实现,是由人类社会的进展规律打算的。
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展,是社会形态进展和交替的过程。
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经过长期进展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客观必定的历史进程。
人类对美妙境地的追求,从广义上讲有两种:一类是具有客观必定性,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抱负;另一类是完全脱离客观进展规律而陷入虚幻,从而根本不行能实现的空想。
共产主义抱负是能够实现的抱负,他与一切空想和梦想有着本质区分。
共产主义抱负,作为一种社会抱负,是在对人类社会进展规律熟悉的根底上设想的社会进展目标,共产主义抱负并不神奇,我们不应沉溺于对将来共产主义的细节描绘。
但完全可以依据我们对社会构造的熟悉,从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状况,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去把握共产主义的根本特征。
以上是我对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概论的一些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哲学进展史上的宏大变革,是以实践为根底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也非三言两语就能说的清晰,明白,虽然现在完毕了,对这门课的学习。
马克思主义课程学习心得体会(通用5篇)

马克思主义课程学习心得体会(通用5篇)马克思主义课程学习篇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学习已经接近了尾声,它包含的哲学原理有辩证的唯物论、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历史唯物论,各有各的特色之处,其中给我最深的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而实践又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在真理与价值上,真理具有客观性。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总的来讲,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还要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做到实事求是。
面对即将过去的大学两年,心里时不时会感到有些遗憾。
虽然在过去的三个学期里的课程考试成绩还好,但是在这两年的生活中,没有了高中时的求学激情,也没有了高中时紧张的学习气氛,这种平淡而真实的生活,开始让我感到有些紧张、有些害怕。
或许有些人会认为这是杞人忧天,但我们好好想想,当我们习惯了这种平凡的生活之后,毕业了怎样在这尔虞吾诈的社会上落脚呢?从实际出发,在接下来的大学两年生活中,首先我会将自己渐渐的融入到社会上去,尽量的去搜集一些公司的信息,去了解公司的人才需求,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其次就是要想出多个出路,做多个打算,还有为考研做准备,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尽量去复习以前学过却遗忘的知识,培养自己的求知欲望;最后就是在业余时间里去考些证书,要知道未雨绸缪才是最好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课程学习心得体会篇2上这课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起码我有想听下去的欲望,相对于那些传统课程的说教要有趣和生动的多,同学的交流和老师激情澎湃的讲解,每次都能带给我一次又一次思想上的碰撞,同时也让我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只有开放的学习环境,才能培养处更多具有会思考,会做人的学生,因为这里能包含各种各样不同的观点,允许思维的碰撞,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更好的观点和解决事情的方法为人们所采纳并付诸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着徐老再次走近马克思
上学期,学完毛概后,我晕疯掉了。
本来,以为仗着文科生的身份可以在毛概课上如鱼得水。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不是我搬弄是非,我总是会在课堂上不自觉的迷糊掉,所以很是崩溃。
挣扎了一学期后,以86分的成绩结束了毛概课。
在选马基之前,我心倍感惆怅啊,深怕再一次陷入那样矛盾的境地。
第一次课上完后,觉得这个老师真有点意思,私心想着这个课应该会很有趣。
顿时,原先的惆怅一扫而光,反倒增添了许多期待。
慢慢地,慢慢地,它竟然变成了我每星期都期待的课程。
这是我之前万分没有想到的。
接下来,就以示例来论证我的观点吧。
抛弃了照本宣科,引入了鲜活的现实。
徐老师的授课方式,没有一大段一大段的说教,讲解马克思的基本原理。
而是侧重挑选重要观点,结合视频与名人名句来分析阐述,将马基从神龛上拉了下了,拉近了我们与它的那段天地之隔。
其中,我印象最深、感触最多、获益最多的两次课是社会分工与人的解放。
我们都明白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两次社会大分工,但授课的内容似乎又告诉我们社会分工将人的本身分割开来,使它成为了某种局部劳动的工具。
只是工具,而没有个人的思想,自己的意识。
即“当分工出现后,任何人都有自己一定特殊的活动范围,而这个范围是强加的”。
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就是卓别林的相关视频资料。
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不知道真实的现实究竟是怎么样的,但从也许被渲染过的情节中,我们可以知道,分工
确实使人变成了工具,一种没有个人情感的工具。
那么社会分工究竟是一种进步还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倒退。
但是《德意志意识心态》又告诉我们资本社会化使这种旧式分工发展到极致,同时也创造着消除这种分工的条件;另外,到共产主义社会,这种自然形成的、僵化的、不自觉的分工得以消除,人们会摆脱“奴隶般的服从分工”的情形。
届时,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整个生产,因而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干事。
所以,任何一种历史进程,是对是错并非可以妄断的。
就像我国学术界一直在争论的话题:政府和市场的权力之争。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是什么原因促成的呢?有人说是政府干预的结果,还有人说是市场机制的引进。
在我看来,改革开放的成功是因为政府逐步放松了干预,而使市场机制发挥它的作用形成的,就是我们所说的“国退民进”。
但是由于08年的经济危机,似乎又朝另外一个方向发展了,就是“国进民退”,出现了政府又一次绑架经济的现象。
个人觉得,虽说我们是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是归根到底我们是要搞市场经济,搞市场经济但又不断加强政府的干预,这样做违背了我们搞市场经济的初衷,更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就像家长对成年后的孩子还是像小时候那样百般的呵护,要知道,要想让他真正的成长,就必须适时的放手。
而且我并不觉得,现在不是适当的时机。
政策的制定往往更多的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而缺乏其他方面的考虑。
之所以说这么多貌似无关的废话,是因为我一直坚信一点,学习
不仅是学习知识性的东西,更多的是学习一种智慧,学习一种思维。
而徐老师的授课方式就正是结合了这两点。
所以我们上课的过程中才不觉得乏味、枯燥。
利用鲜活的视频资料和名家名谈将书本知识性的东西拔高到思维和智慧层面上,让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启发了我们的思维,使我们的视角不止停留在书本上。
上面的阐述其中之一,其他的就不在这里一一详述了。
总之,一句话,马基课是活着的智慧的瀑布,而不是摊着的知识的潭水。
还有另外一点就是徐老师授课内容准备的很充分,而且还不时的更新,给我们最新的资讯,很是用心尽责。
这点让我很是感动,因为这是大学并不是高中。
所以,徐老师如此用心的授课,那么现在我就好好梳理一下我对于这学期马基课的真实感受,仔细整理一下思绪,想一些建议,然后反馈给徐老师吧。
第一、我希望增加一点课堂互动环节,尤其是在观看视频之后,而不是老师一个人在做分析。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当堂掌握和一定程度上的即时升华,而且可以进一步的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和老师彼此好的课堂体验。
进一步讲课堂打造成一个更多互动的平台。
最重要的就是课堂积极发言是平时成绩的一项,但是好像我们这学期都没有落实这项内容。
第二、就是老师讲课的语速和用语。
适当的加快一下语速,这样不会显得拖拉,感觉像是领导讲话一样,让人有一种距离感和乏味感。
还有就是用语方面,不要用很多语气词和转接词(如,诶。
,怎么说呢等等),少用这些词可以让人觉得您对您所讲的内容很是自信而
不是有迟疑、有犹豫、有怀疑。
第三、对于课堂展示的建议。
在课堂展示过程中可以加入其它小组成员的提问环节,把展示小组对于提问的解答情况也算作是评分项的一部分。
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加参与度,因为说实话,看了两节课的课堂展示,下面同学对于展示小组内容的关注情况比较低。
另外鉴于展示时间有限的问题,可以这样解决。
有些小组的准备内容却是乏味冗杂,用提问解答的环节也可以减少这种情况。
第四、因为我们有QQ群,每节课之前,老师可以公布一个讨论话题,上课的时候随机抽取几位同学做一下简单的陈述。
然后就开始正式的授课。
当然这个讨论话题要和本节课授课内容相关。
第五、有些建议说的有些冒昧,比如第二条。
望老师见谅。
每个人对于授课形式和内容的感受和接受方式不同。
以上的几条建议,就是我自己的想法,当然一切都是从我这个个体的角度出发的。
希望对徐老师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有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