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妇女在家庭教育中母亲角色定位探究

当代妇女在家庭教育中母亲角色定位探究
当代妇女在家庭教育中母亲角色定位探究

当代妇女在家庭教育中母亲角色定位探究

鲍育育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太仓

215411)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一个家庭无不重视家庭教育。有研究表明,在家庭教育中,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是巨大的。文章从阐述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意义着手,呈现了当前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错位角色,呼吁母亲们要接受母亲教育、展现母亲素养、传承母亲文化,旨在提升母亲素养,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社会和谐、民族兴旺。

关键词:家庭教育;母亲角色定位;当代妇女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584(2018)01-0098-04

2018年1月第17卷第1期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ng 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收稿日期:2017-09-04

基金项目:江苏省太仓市“十三五”妇女儿童发展研究课题(TCFL005)

作者简介:鲍育育(1970-),女,江苏兴化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家庭教育、母亲教育。

2015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家庭

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同时对父母提出更高的要求。事关家庭教育质量的母亲角色问题也逐渐受到社会关注。角色,是社会对某种特定身份的人所期待或规定的行为及职责。母亲角色是针对生育子女的女性被期待的职责,它不仅是个人职责,同时承担着社会责任。母亲角色的成功与否关乎一个家庭、一个民族的命运,乃至影响全人类。开展对母亲角色的研究,一方面能让母亲深刻意识到自身对孩子影响作用之大,继而激发努力提高自身素养的动力;另一方面加深社会对母亲角色的认识,进而激发全社会对母亲的尊重与关注。

一、家庭教育中母亲角色的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相夫教子、温良贤淑、孝敬长辈,她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代人,而是两代甚至三代人。

(一)母亲对孩子教育的先入为主决定了母亲角色的重要性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必

然的,主要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母亲对孩子教育的早期性。母亲对孩子的了解是从胎儿就开始的,婴儿出生后最早认识的就是母亲。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CharlesA.Nelson 研究发现,4~6周岁是儿童对图像的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1]4~6岁儿童大部分时间是和母亲在一起的,图

像的视觉辨认和形成深受其影响,在这一关键时期形成的视觉图像将对孩子的性格、行为习惯、道德素质等造成必然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母亲的言行表现直接呈现在孩子面前,以图示的形式存在于孩子的大脑中,当他们面临同样的境遇从大脑中提取信息指导行为时,存在于大脑的表象及图示首先起作用,指导他们的言行。这是母亲影响孩子必然性所致。二是母亲对孩子教育的持续性。无可辩驳的事实注定了母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位老师,更将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即使孩子立足社会、已独立生活,在母亲眼里,终究是她们的孩子,母亲教育也将持续不断。三是母亲对孩子教育的唯一性。母亲是孩子生命的发源地,是孩子赖以生活与健康成长的依靠,在孩子心中,母亲具有至高无上绝对的权威,因为她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

Jan.,2018Vol.17No.1

98

家庭教育课程--妈妈的角色与责任

推动摇篮的手是推动世界的手 ——妈妈的角色与责任 有一种力量看不见,却无比强大,有一种温柔摸不着,却无限温存,有一种释怀触不到,却无尽原谅,有一种倾诉,却用心聆听,这就是母爱,母亲的爱只有增温,却无降温。母亲的爱总是那么无畏,让你无惧! 俄国著名的思想家别林斯基说过,母亲对孩子是用自己的心血神经和自己的整个生命来疼爱!她的爱首先是生理上的、天生的。因而她的爱是超越一切的。 瑞士小儿科医生舒蒂尔曼博士调查发现,早起型孕妇所生孩子,一生下来就有早起的习惯,而晚睡型孕妇所生孩子也有晚睡的习惯。这说明新生儿的睡眠类型是怀胎数月后由母亲决定的,即胎儿在出生前就与母亲之间存在着“感通”,正是这种感通,让母亲与孩子间能够协调一致。 对于生物学上“母子感通”这一极其重要的论断,人们却没有很好地去研究它,去遵循它的规律。由于人们疏忽而忘却这一堆人类生命意义极其重要的规律,也导致了多少人间悲剧:那些感情冷漠的孩子、那些孤僻的孩子、那些离家出走的孩子…… 文学家老舍先生曾说:“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花瓶里,虽然还有色有响,却失去了根。” 听完这些,妈咪们是否感觉——真是“压力山大”呀!看来对自己的角色和责任不能懈怠呢?那我们平时做的对不对呢?怎样的教育行为才是科学的呢?我们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谈妈妈的角色与责任。 一角色 1.保镖——过度保护 3岁的闹闹是个闲不住的小家伙,对一切都是那么好奇。但是家里人总担心他被磕着、碰着,于是“双方矛盾”就此产生:他听见炒菜的声音,想去厨房看个究竟,妈妈担心他被刀叉、锅盆碰到,对其三令五申将厨房划为“禁地”;他想做滑梯享受一个人的冒险,妈妈非要拉主他的一只手才觉得放心;他看小哥哥放风筝非常过瘾的样子,也想跟他一起跑,却被妈咪喝住…… 孩子的好奇心就这样被人为地加了一堵“防护墙”,孩子更安全了,但慢慢

母爱的力量作文3篇

母爱的力量作文3篇 母爱的力量作文3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母爱的力量作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母爱的力量作文篇1为子女带来美好与希望是每一位母亲心中最大的心愿,为此,她们甘愿轻轻藏起心中的忧伤与苦痛,默默地承受一切。我们永远是母亲不变的生活主题,母爱的力量是巨大的。去年夏天,烈日当头。我在校门口等着妈妈来接我回家,我在校门口等了很长时间,妈妈还没有来。这时在校门口的我已经满头大汗,像瓢泼似的顺着脸颊流了下来。我失望了。一会儿,校门口的同学都被父母父母纷纷接走了。这时,校门口只剩下我一人,就像被人抛弃的感觉,心里凉凉的,不断地责怪着妈妈。 我绝望了。我决定我自己走回家,我一边走一边想:如果我走后,妈妈到了学校一直等我怎么办?她会很着急的。我又仔细一想:谁不让她早点来,让我晒了那么长时间的太

阳,都快成萝卜干了。想到这里,我放慢了脚步。我到了家,发现妈妈还没有回来,门也没有开。我在门外等了好一会儿,才隐隐约约看见妈妈急急忙忙跑过来,气喘吁吁地说:“你怎么到家了?你急死我了。”我振振有词,说:“谁叫你那么晚来接我。”边说还边给了她一个白眼。 第二天一早,我看见妈妈在家休息,没有去上班,便问爸爸,这是怎么回事。爸爸唉声叹气地说:“你妈妈前两天就发烧了,昨天我说我来接你,你妈偏不肯,非要亲自来接你,现在病得越来越厉害。”爸爸说完,我知道我错怪妈妈了。晚上,我还看见我妈妈在给我检查作业,我的心灵再一次震撼了。心想:妈妈已经生病了,还那么关心我,更何况我早上这么对她,想到这里我心里酸酸的,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我端了一杯热茶走进房间,妈妈看了,感动极了,眼睛也湿润了。我低下头说:“妈妈是我错怪你了。”那时的我已经热泪滚滚。妈妈接过了茶,又埋下头给我检查作业。当我看到妈妈那苍白的脸时,我的眼睛模糊了。这就是母爱的力量。宁愿自己受罪,也不让孩子受半点委屈。去年冬天,北风无情地呼啸着,我突然感觉不舒服,妈妈一摸我额头,滚烫滚烫的,马上背起我上了医院。在路上,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羊毛毯子,覆盖在这大地上;就连北风刮过来,让人不禁打了个寒颤。我住院这几天,我不免感到寂寞。于是,妈妈就给我讲笑话,讲故事,把我逗得哈哈大笑,似乎忘记了

谈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

谈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地位 东北有一16岁的男孩,因家庭琐事,用菜刀残忍地连砍母亲40多刀,将其杀害的事情,十分震惊。从全国几起儿子杀母的悲剧来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淡化,是带有共性的。儿子杀母为什么不杀父亲?母亲被杀是否都是母亲的过错?家庭教育中如何增大合力,取得实效……这一连串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足见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地位的重要。目前家庭教育中父亲的角色地位在淡化,作用在减弱,是导致这些家庭悲剧的主要外因。母爱和母亲教育固然在孩子的教育中是主要的因素,但父爱、父亲的严厉、豁达、粗线条的管教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更为重要。目前,一些男孩子性格女性化,正是长期缺乏父爱和父亲管教的不完整家庭教育的畸形产物。 如何强化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地位?我们认为一是要加强和确立父 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使孩子认识到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是与母亲一样重要的法定抚养人,而且是家庭的家长、法人代表。二是父亲要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承担起来,且能做到教育孩子的大事“独揽”,“小事”分散给妻子和其他长辈,要尽量抽出时间来多与孩子沟通和交流。主动争取参加学校家长会和各种家校联系活动。多与妻子一起做好关心、料理孩子生活起居的事情。三是母亲在家庭教育中不要越位,扮演好慈母角色。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要有层次性。当母亲教育孩子无效时,要借用父亲的震慑力,向孩子发出警告“再不听话,告诉你父亲”。当父亲在教育孩子时,作为母亲,要附和其管教的方法,并劝说孩子,“我告发你是出于无奈,你爸批评你,打骂你我也很心疼”。四是家庭教育要形成父母教育合力,父亲要承担60%的责任,真正从“养不教,父之过”的古训中体现出责任义务。夫妻在教育孩子时要多商量,多配合才能收到成效。 教育孩子是件大事,亲生儿子杀母亲,虽说是极个别现象,但引起我们的思考、警戒、教训是多方面的,孩子杀母不杀父,不是父亲没有错,也不是母亲一人的全部责任,而是家庭教育方法过于急躁或对孩子过于溺爱所造成的。忤逆孩子的罪行不想多说,年轻的母亲死去不会复活,活着的家长更是思绪万千,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女性学女性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挑战2019 尔雅答案

…………………………………………………^_^………………………………………………… 绪论 1 【单选题】第一位女性环球航行家是()。答案:叶卡捷琳娜 ?A、汉娜 ?B、拉娜 ?C、叶卡捷琳娜 ?D、莱琪 2 【单选题】关于波伏娃的观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答案:女性的价值应该更多的体现在家庭中 ?A、她非常不认可把女性定位在家庭中 ?B、她认为女性应该去工作 ?C、她认为工作可以使女性独立 ?D、女性的价值应该更多的体现在家庭中 3 【多选题】第一次女性运动的核心内容是为女性争取到相应的()。答案:教育权投票权选举权 ?A、投票权 ?B、自由权 ?C、选举权 ?D、教育权 4 【判断题】“哲学”一词在古希腊里面是讲爱智慧。()答案:√ 自然主义的性别理论 1 【单选题】()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答案:?周易?

?A、?孔子? ?B、?周易? ?C、?孟子? ?D、?论语? 2 【单选题】西方医学奠基人,被称为西方“医学之父”的是()。答案:希波克拉底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盖伦 ?D、希波克拉底 3 【多选题】古人把“乾”与()联系起来类比。答案:天阳健父 ?A、天 ?B、阳 ?C、父 ?D、健 4 【判断题】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答案:正确 5 【判断题】希波克拉底认为女性的子宫是游荡的,只有性生活和怀孕才能使它安静下来。()答案:正确 古代社会的性别结构 1 【单选题】在我国古代,()处于“阳”面,主宰、尊贵的地位。答案:君 ?A、臣 ?B、子 ?C、君 ?D、妻 2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缺失对孩子影响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对孩子的影响 涵博心理咨询公司资深咨询师冀未来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双方的爱和陪伴。可由于一些原因,父亲在家庭中“消失”,尽管母亲可以承担起养育孩子的职责,但父亲教育的缺失,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成长和未来的幸福,这是母亲无法弥补的。 一、缺失的几种状态 1、单亲家庭的父亲 单亲家庭本身不会对孩子造成很多的困扰,前提是父母虽然不生活在一起,但孩子依然能够感受到、享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父母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所说的所做的都传递给孩子信息:“我爱你”,这份爱不会因为外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离异的父母需要注意到: (1)父母不向孩子抱怨对方。特别是女性,如果承受焦虑的能力较差,就会不停地把自己对对方的不满传递给孩子,尽管缓解了自己的焦虑,但造成孩子对父亲的怨恨甚至愤怒。一个孩子如果不能够信任他的父亲,他还能够信任谁?对父亲不信任的女孩,将来她怎么能够去信任异性?怎么去建立自己家庭?怎么能够在信任的基础上去爱别人和接受别人的爱? (2)父亲或者母亲再婚之后,有了另一个孩子,如何做让第一个孩子依然能够感受到父亲或者母亲的存在?感受到父亲或者母亲的支持和爱护?对孩子不变的爱本身就说明了孩子是有价值的,是值得爱的。同时父亲和母亲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了一个负责任的榜样。 2、少在家的父亲。 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对不少男人来说,再美好的生活也不能代替饭碗、金钱与尊严。于是天下绝大多数的男人都有奋斗持家的意识,一心向着事业奋斗、奔跑,本以为挣了钱就可以代替一切,有了钱就可以万事大吉。等到财富积累到一定地步,回头一看,和妻子的感情淡漠了,和孩子的情感连接不上了,甚至孩子连话都不想和父亲说了。而钱再多,也买不来亲情和爱情。 这时,父亲心理一定有多重的滋味。因为父亲不但错过了陪伴孩子成长的机会、错过了享受亲子之间快乐的时光,更加遗憾的是,和孩子之间情感的连接难以修补。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经历父亲身体力行的引导和陪伴,需要超越父亲实现自我认同,否则性格难以完整。 对于男人来说,保持事业和家庭两个目标平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不要让工作成了自己唯一的奋斗目标。想想你拼命工作的目的可能是让家人幸福快乐,而家人需要的,除了物质方面的需求之外,大量的是对精神层面的需要,比如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互相的关心和支持,而因为工作占据了你全部的时间,如何满足家人的精神需求,如何实现家人的幸福快乐呢?

家庭教育,你是怎么扮演家长的角色

家庭教育,你是怎么扮演家长的角色 如今的孩子多是家中独苗,被满满当当的爱包围着,承受力普遍较差。而日后成功者,必定要有所担当,能耐得住生活中的各种考验。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但很多家长爱子心切,做起来还是犯了傻。 孩子为啥“受不了丁点委屈、吃不得一点苦”?本期,记者联合3位资深嘉宾一起探寻出五大形成“病因”,并开出几种对症性“疗方”。 要想让孩子的内心变得强大起来,也许你还得学着做一个“爱而不露”的家长,甚至故意给孩子制造点小麻烦哦。 过分溺爱 现在很多家长特别是老人,视独生子女为掌上明珠,样样事情都要依从他,久而久之,幼儿就形成强烈的“以我为中心”的心态和任性的性格。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宝宝,受不得一点的委屈和挫折,稍不顺心就会哭闹不停。 对症疗方:不轻易满足 对于这些任性的孩子,家长的态度最重要。当孩子在受挫后哭闹时,家长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听到哭声切不可心烦、焦躁、不知所措,不要被孩子的眼泪攻势所击败。要让孩子懂得靠哭是不能最终解决问题,当孩子有了无论怎么哭也不能达到目的的体验后,就会学乖听话,停止哭闹。 要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家长先改变育儿观念,并且全家一致。具体行动上的改变是: 一是家长不要把注意力过于集中在孩子身上,溺爱只会强化孩子的自我意识; 二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应当始终保持理智,不要为了赢得孩子的欢心而提供过于丰富的物质; 三是延迟满足孩子的愿望、通过努力实现的愿望会使孩子感到更满足。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去实现某些需要; 四是给孩子找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过分夸奖 赏识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但如果过分赏识,就会让孩子变得自负,上得去,下不来。一旦遇到强手、被击败的话,很容易导致郁闷、丧失自信而变得自卑。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 家庭教育一直被视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孩子入学之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究竟该担当怎样的角色呢?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父母与孩子接触的时间是最久的,你到八十岁了,还是孩子的父母,所以你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学校却不能;现代家庭基本上是2-6个家庭成员面对一个孩子,而学校教育是2-6个教师面对几十或上百个孩子,差距显而易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当下的学校教育并不能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孩子的兴趣培养和特长挖掘更多地要靠家庭教育。其次,孩子学习也不只是学习知识,还要学习做人、做事等等,在我们中国现在的教育体制下,老师基本上教给孩子的是知识,孩子的做人、做事以及孩子人格的培养等等,更多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而个人成就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在于后者。除此之外,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需的“安全感”、“自主感”、“成就感”和“好奇心”等心理营养,也多数要从父母那里得到满足。但从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来说,父母却常常不知道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并使得家庭教育偏离了它原本的航道。 别占老师的位置 典型场景:孩子回家,刚刚丢下书包,妈妈就问:“宝贝儿,你作业写完了没有啊?赶紧去写作业,然后把功课复习一下哈。”到了晚上9点,孩子的家庭作业终于在妈妈的督促下完成了。爸爸拿起语文书严肃地说:“把今天学习的课文背给我听,然后把明天即将要学的课文先读两遍。” 专家点评:父母肩负教育孩子的重任,但父母不是老师,也不是老师的助手,父母就是父母。有人提出把父母培养成老师的助手,对这种提法,本人不敢苟同。尽管父母有义务配合学校、老师共同教育孩子,实现“家校共教”,但父母跟老师之间不是从属关系。 助手是什么,词典解释为“协助他人做事的人”,如果父母被定位为老师的助手,那父母理所当然就成了“协助老师做事的人”。果真如此,“父母”哪里去了?倘若老师是老师,父母也是老师,孩子的生活空间中处处都是老师,父母和老师做完全相同的事情,那对孩子来讲,该是多么单调、多么乏味、多么令人窒息的事情。可今天的不少孩子,就处在这种境遇之中。 老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父母的任务是教会孩子做人。在传授系统文化科学知识方面,老师是经过严格训练的高手,而在教孩子做人方面,父母有自己的优势。父母和老师在教育方面有交集,但不是重叠,了解了这一点,两种教育就可以优势互补。若父母空着自己的位置,挤占老师的位置,那就可能“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甚至于别人的田没种好,自家的地也荒了。

家庭教育交流

爱是最好的教育----家庭教育的反思 子女是债,或还债或讨债。无债不来。 孩子是天使,是带我成长与修行的天使。 有了孩子,我们学会了如何去爱别人,学会在错误中不断反思,变得慈悲与宽容。 一、推荐书籍文章 我自己喜欢的几本书和文章,也许对大家有一点启发。 1、陈鹤琴的《家庭教育》(0-10岁孩子的家长)他通过对其子陈一鸣的观察研究 儿童教育方面: A唤起家长应充分相信儿童,让儿童学会自尊自爱的一种理性的教育沉思。例如,父母因为小孩喜欢偷吃食物而乱藏食物,他认为这是以防贼形式来对待小孩,小孩逐渐会丧失自尊心,并与父母之间产生隔膜,引起人格的堕落。这也可以促使我们对生活中所发生的盗窃犯者的儿童经历进行反思; B相信儿童具有自我学习和教育的能力。成人对待儿童的教育态度是:“凡是小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凡是小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你千万不要替他代做。” C相信儿童具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小孩子要自己做,自己生活,自己从做中得到快乐,从做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 D将儿童心理归纳为7个方面:好奇、好动、好游戏、好模仿、喜欢成功、喜欢野(户)外生活、喜欢合群和喜欢称赞等。 重视家庭教育。他说:“栽花的人,先要懂得栽花的方法,花才能栽得好;养蜂的人,先要懂得养蜂的方法,蜂才能养得好;育蚕的人,先要懂得育蚕的方法,蚕才能育得好…… 难道养小孩,不懂得方法,可以养得好吗?” 2、林良《小太阳》(0-10岁)台湾儿童作家林良先生的这本《小太阳》,风靡台湾文坛数十年。他写的是,一对父母、三个女儿和一只狗,一个平凡的家庭15年的日常生活。他的文字,浅白、幽默、感性,平凡中见真情,淡泊中有深意,是读者心目中永远温暖的光源所在。 林良跟孩子们相处的原则:不要轻易发怒,要有耐心,要包容一切。 林良很慢。他永远以一种平缓的语调说话,永远是一副不急不躁的样子。 他的慢的哲学。坚决反对每分钟心跳超过69下。去净火气。 林良有句话:岁月算什么,岁月是淡淡的光影,只有童年才是贯穿一生的。 这世界上有两种人… 一种人可以用童年治愈人生…另一种人用一生来治愈童年… 3、林清玄《人间有味是清欢》(上学孩子的家长,尤其中学)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一、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 《三字经》里说过?“养不教,父之过”这样一句话,强调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责任。 ?二、父亲和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差异 ? 我们常说的“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亲的爱就像山一样,他支撑孩子的信念,提供坚韧、责任、大胆、果断、自信、豪爽、独立、力量、支持、依靠,使他们学会刚强;母亲是水,她滋润孩子的心灵,提供给孩子哺育、温情、舒适感,使他们学会温柔。母亲的教育像给孩子喂红糖水,而父亲的教育像给孩子补钙。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品格培养、智力发展、社会心理以及坚强、自立、勇敢等性格的确立上,这是在家庭教育中母亲所不能替代的。母亲的细腻、温柔、善良,有利于孩子“柔”的性格成长。但父亲的勇敢、坚强、果断,有利于孩子“刚”的性格形成。刚柔相济才是健全的人格。父亲更粗糙。父亲让孩子爬出的距离平均比母亲容许的距离多一倍;当孩子面对新事物,如一只狗、一个陌生人或一个新玩具时,母亲会本能地靠近孩子,让孩子感觉到可以得到保护,父亲则倾向于站在一边,让孩子自己去探索。 三、父亲在儿童教育中起到的作用 ?1、有利于孩子的“心智”发育。 ? 据研究,一天与父亲接触至少两个小时的男孩子,和一星期与父亲接触不到6小时的男孩子相比,前者不仅更聪明,而且人际关系处理得更融洽。据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研究表明,由父亲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 2、有利于孩子“人格”健全。 协助子女的人格成长方面,尽责父亲对子女的照顾比母亲对子女的照顾增加25%到30%的面成效。父亲会让男孩子学会坚强、刚的一面,会使女孩更懂得如何做女性。不同类型的父女关系,会造成不同的女性,父亲对女性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女儿对自己的性别角色的认识。一个尊重女性、平地对待男女性别的父亲,会给女儿极大的鼓励去追求平等,并发展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在今后与其他男性的关系中,也会去追求同样的尊敬与理解。 3、有利于孩子对生活的“全面”体验。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只生活在男人圈或女儿国,他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全面的。母亲更容易溺爱、迁就孩子。父爱则相反,是一种深沉、严肃的爱,父亲更多地考虑孩子的未来。失去父爱的孩子大多缺乏自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意志薄弱;长大以后,碰到一点问题都会不知所措,父爱对孩子的影响,包括智力,还有体格、情感、性格等方面。? 四、父亲在儿童教育中如何做 ? “给时间,给空间,做父亲该做的事。”再忙,也要抽时间陪孩子,并且教会子坚强,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只要父亲多一些和孩子接触的时间,孩子的刚性自然会滋生出来。父亲能提供的亲情教育、榜样作用是母亲不能替代的。作为父亲,不管多忙,都要在孩子教育上投些时间成本,为自己的下一代奉献一份责任和亲情。给空间也就是创造环境,父亲应该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男性的探

母亲的角色与职责1.doc

妈妈和爸爸哪里不一样——母亲的角色与职责(一) 家庭教育中,妈妈们究竟该担当什么样的角色?该负起怎样的职责呢? 通过切身的经验和多年来对家庭教育的研究,我将妈妈们该担当的角色和该负的职责总结为下面几点。 1.好妈妈是“教官”——管理孩子的角色 常言道:“慈母多败儿。”意思是说,妈妈无原则地宠溺孩子,不仅不能让孩子成才,反而会导致孩子向恶性的方向发展。正因为如此,我始终人外,在家庭教育中,妈妈就要适当地严厉一些。 每当我提到“好妈妈是教官”这一点时,总会有妈妈笑着驳斥我:“妈妈在孩子的心目中大多是温柔和慈爱的代名词,怎么能担当‘教官’这样的角色呢?” 的确,论起“教官”这类比较严肃的角色,大多数妈妈理所当然地认为爸爸正经、权威的形象似乎比妈妈更适合担任这个“黑脸”。 然而,让我说,妈妈们要是真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也曾多次提到过,在情感方面孩子更多的亲近妈妈。孩子身上出现问题,爸爸严厉地批评孩子,孩子听是会听,但是他的心里往往就会生出那么一点儿小别扭、小隔阂;然而,换成妈妈去说,结果则大不相同。 关于这个问题,我曾在一所小学做过一次专门的调查: 问所有孩子一个相同的问题:在家里爸爸和妈妈谁会更多地批评你?你的感受如何? 在家里经常被爸爸批评的孩子这样说:我讨厌爸爸板着脸训人的样子,太可怕了! 在家里经常被妈妈批评的孩子这样说:妈妈说了是为了我好,我能理解妈妈的心思。 妈妈们或许会对此不解:为什么在家庭教育中一直担当着权威的爸爸教育,却没有妈妈教育更起作用呢? 其实,只要我们仔细想一想,这个问题并不难理解。 家庭生活当中,妈妈和孩子接触最多、关注最多、情感也最深。一百个孩子中,几乎有一多半在情感上都会更倾向于自己的妈妈。妈妈和孩子的之间的情感出自天然,很难割裂。当孩子出现问题、犯了错误时,如果爸爸严厉批评了孩子,孩子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而妈妈去说,孩子则不会有那么大的抵触心理,反而会觉得妈妈说得是有道理的。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还接触过很多处于青春期,有着严重叛逆情绪的孩子。在这些孩子的家庭里,爸爸大多是严厉的、处于管理者角色,而妈妈则是柔弱的、对孩子较为纵容。结果,在这样的家庭里,爸爸一严厉,本身就在怀疑“爸爸是否爱自己”的孩子,再一挨爸爸的批评,自然就会给爸爸下一个“不爱自己”的定论,还会在心理与爸爸产生隔膜,从而产生叛逆、逆反情绪。 此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爸爸教育太刚、太直、不会转弯儿,对于已经具有自我意识和自尊意识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批评方式,他们显然是不大欢迎、也不太好接受的;相反,妈妈教育在这个时候则更能起作用,因为妈妈在感情上和孩子比较贴近,能给孩子一定回还的空间,使他能够更为深刻地去认知自己的错误。 看看,妈妈来唱这个“黑脸”,是不是要比爸爸合适很多?因为孩子天性里对妈妈的亲近和依赖,并不会因为妈妈对自己批评就和妈妈疏远。但爸爸就不一样,如果爸爸总是唱“黑脸”,权威形象固然是可以长久树立,但却会深深影响亲子关系。 看到这里,妈妈们或许会问:“去做这个‘黑脸’,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如何才能做到既严格管理,又能让孩子不排斥我们呢?”

母爱的力量初中作文600字

母爱的力量初中作文600字 篇一:母爱的力量 母爱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力量。——题记 我的妈妈是个好妈妈,她对我有全世界最伟大的爱---母爱。她总是在学习上严格要求我,却在每天吃饭时都会叮嘱我多吃点,也会在天气转冷时叮嘱我加衣服。她对我很好,我却不知道该怎么回报她。 那天中午,我俩都沉默的吃着饭。妈妈却突然对我说:"你一定要努力读书。妈妈生你的时候,肚子疼了几天几夜。那时家里还不富裕,生你又是属于超生,躲在屋里不敢出去,吃的也不好,现在家里才好过了。"妈妈说这话的时候,我分明看到了她眼里晶莹的泪珠。我知道妈妈和我一样,是个好动的人,一天不出门就浑身不自在,所以我才无法想象她是怎样在暗无天日的小屋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我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她,只有漠然的点点头,却对妈妈的话做出了永久的承诺---我会努力读书,不让她失望,会用我全部努力让她快乐度过她剩下的一生。 我的妈妈是个好妈妈,她有很多令我感动温暖和需要小心翼翼对待的地方:她很疼我,我肯定也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好好待她;她担心我挨饿感冒,我就会好好照顾自己不让她担心;她在学习上严格要求我,我就努力读书不让她失望;她讨厌懒惰拖沓的人,我就改掉这些坏习惯,为她分担家务...... 米尔说过:"母爱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力量"。是啊。于我,它让我学会积极向上,学会照顾自己,学会勤奋爱劳动,学会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妈妈,你对我无尽的恩情,我何时才能还得完? 篇二:母爱的力量 母爱如清晨的甘露,清新晶莹剔透;母爱如寒冬腊月里的一朵梅花,泛着淡淡的清香;母爱如一本丰富多彩的书,给你无穷的精神力量;母爱如一坛酒,历久弥香。 母爱是人间最伟大最无私最真诚的爱,世界因为有了母爱而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 当我们呱呱坠地之时,我们便开始沐浴母爱的阳光雨露。因为母爱的关怀,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 要性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要:在现实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父亲缺位”现象,不利于孩子的健康,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父亲在塑造孩子性格起着重大作用,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独特的地位是母亲所不能取代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二者结合才能让孩子得到全面的发 展。 关键字:父亲家庭教育重要性 古话说得好“父,家长举教者。”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英国作家切斯特菲尔德写过一本书——《一个好父亲胜过一百位好老师》,也强调了父亲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习惯强调母爱的力量,强调母爱最崇高,但事实上,父爱的力量同母爱一样伟大。就像一只鸟两只翅膀、一个人两条腿一样,母爱和父爱是缺一不可,无法替代的。 父亲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一般都是高大严肃的,在子女的教育方面,父亲一般会采用比较粗暴的方式,比如传统观念下“不打不成才”的棍棒教育。在现实社会中,由于父亲担负着养家的责任,平时工作比较忙,很多家庭孩子的教育中,往往忽视来自父亲的教育。相比较而言,妈妈似乎承担孩子大部分的教育。这种“父亲缺位”的家庭教育格局使得孩子从小缺乏与父亲的接触和交流。诚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母亲往往更细致、更有耐心,但是家庭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父教、母教缺一不可,父亲与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分别具有不同的作用,父教的作用绝非母亲身兼两职就能取代的。作为父亲,应该主动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养不教,父之过”,古训有之;德国哲学家E·弗罗姆也说:“父亲虽然不能代表自然界,却代表着人类存在的另一极,那就是思想的世界、科学技术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风范的世界、阅历和冒险的 世界,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往世界之路。” 美国《父母》杂志这样总结父亲的独特之处:父亲跟母亲是不同的,父亲更爱与孩子玩闹,对孩子的推动作用更大,对孩子的约束更多,教育子女时使用的语言更复杂,有利于孩子的社会化,为他走进现实世界做准备,激发孩子发挥潜能,形象地向孩子介绍了男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行为,最后的特点就是父亲支持妻子。 在子女的教育方面,父亲不会像母亲那样心慈手软。孩子一旦出现不当的行为,母亲大多是在嘴上讲大道理而在行为上纵容,而父亲则会用很刚性甚至可以说“暴力”的办法去解决问题。也就是所谓的棍棒教育。但是这种父亲的这种严肃要处理得当,不能一味的严加管教,对孩子的行为规范就是有好处的,至少能让他记住教训,以后自觉遵守规则、懂得规矩。

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及扮演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角色及扮演 姓名刘桂梅学号 51130902026 【摘要】有一位名人说过: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教师。父亲在家庭中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出色地扮演这个角色,需要每一位父亲用心思考。而由于中国长期以来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家庭中的父亲认为“教育孩子不是我的事,是他母亲的事”,事实上,父亲和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关键词】父亲角色家庭教育社会性个性智力性别 正文 一、家庭教育的涵义 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前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教育。在家庭生活中,实际上不仅父母或者其他年长者要施加影响,也同时会受到教育和影响。狭义的家庭教育,则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不论这种教育是有意的、自觉的,还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但都发生在家庭生活之中。1 二、家庭教育的特点 1、时代性和社会性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它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作为家庭主要功能之一的教育也是如此。 2、亲情性和感染性 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这种天然的情感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具有的特点。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的“人之情性莫爱于父母”表明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可能超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3、针对性和随机性 “知子莫如父”这句话很形象的阐述了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共同的生活是使得父母有大量的时间和充足的机会去观察孩子的言行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从而施加教育。 1李生兰.2006.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8-15、119-169.

“遇物而诲,相机而教”是家庭教育随机性的最好阐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4、连续性和一贯性 家庭生活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本身就是在对孩子进行连续性和一贯性的教育,这种持续不断的反复进行的教育,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重要性 1、父爱有助于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男性活动范围大、内容多,可以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外部环境,开阔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社会生活。 2、父爱有助于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一般来说,父亲通常具有独立、自信、热情、幽默、勇敢等个性特征,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父亲这个词意味着秩序,在父亲与孩子的接触中父亲将会于无形和有形中向孩子传授或渗透社会秩序、规范、准则,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实施人生观教育。 3、父爱有助于孩子扮演好自己的性别角色 父亲参与教育,对孩子的性别角色行为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对男孩来说,父亲是男性的典范。对女孩来说,父亲是可以教给她们男性的生活方式以及男性与女性有什么不同等知识的人,这些影响主要反映在青春期如何与异性交往的问题上。父亲教育的缺失会让孩子的性别认同、继而是身份认同出现问题,也就难以适应社会。 4、父爱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美国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由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些,他们在学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社会上更容易成功。 5、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能起到平衡作用 母亲带孩子比较多,母子、母女之间有许多的矛盾,爸爸就是一个平衡器。父亲参与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必然会缓解母亲的压力和减轻母亲的负担,能够增进夫妻感情,具有调适或平衡家庭关系、增进家庭感情的作用。 6、父爱在家庭教育中的心理作用 实际上,孩子生长在有父爱的家庭中,不仅智力水平会正常发展,而且心理调适能力也会健康发展。父爱是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支柱,是家庭的心理调适剂。父亲有很多教育社会化的功能,他往往能给予孩子一种超越家庭范围更为宽广的竞争性的社会意识,在与外部的人们交往当中,父亲的作用可能要更好一些;在帮助孩子解决权威、道德品质发展、自我控制和成就感等方面的问题时,父亲是一个特殊的、重要的榜样。1 1段向琼. 不容忽视父爱在教育中的作用[J]. 宁夏教育. 2007(05)

女性在现代社会的地位

女性在现代社会的地位 Women in the Modern World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妇女在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根据以下提示用英语写一篇短文,以便刊发在某一对外发行的刊物上。 提示: 妇女不再受歧视,男人能干的事女人照样能干,女人可以当工人、科学家乃至领导。 随着社会角色的变化,女人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有了改善。妻子和丈夫在家庭中地位平等。妇女不再是做饭的工具,丈夫和妻子共同处理家务,共享欢乐。 尽管妇女的地位有了变化,有人还没有认识到妇女的解放。有的国人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妇女无能。在男人主宰的国际会议上,很少有女人被准许参加。 注意: 1. 题目自拟。 2. 词数: 120 左右。 3. 提示词:无能 incapable ;主宰 dominate . [内容要点] 1. 题目 2. 起重要作用 3. 妇女可以当…… 4. 妇女能干…… 5. 地位提高 6. 男女平等 7. 共同处理问题 8. 还未充分认识到…… 9. 认为女人无能10. 不能参加重要国际会议 [例题分析] 该文要求论述现在妇女的地位,所以全文选择一般的时态。在写作时,应通过对比,说明现在妇女地位已经提高,但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参考范文] Women in the Modern World Women are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part in society today. In many countries, more and more women are acting as workers, farmers,scientists, and even leaders. We can say that almost all jobs which men

初中优秀作文——感受母爱的力量

感受母爱的力量 母爱,多么让天下儿女敬仰的字眼;母爱,多么像哺育我们成长的港湾。母爱是纯洁的,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然而,母爱更是令世人所尊敬的。 细细回想,在我的生活中,哪一天又少了母亲的身影?每当我因为困难而想要放弃的时候,是母亲在一旁苦口婆心的劝解我;每当我痛哭的时候,妈妈就会细细的安慰我!母亲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最终要的痕迹,我不曾也不会忘记。 记得有一次,我们学校来了好多医生,说是最近有传染病,要打疫苗预防。别看我平时天不怕地不怕的,唯独就怕打针。每次我生病时医生给我打针,我都钻到妈妈怀里不敢探出头,母亲总是安慰我:别害怕有妈妈在呢!打针并不好怕,把眼睛闭上,不看针,一下就好了。没有什么可怕的,我这才让医生给我打针。

可是这次,妈妈又不在我身边,我很害怕,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办,我记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眼看就快要轮到我了,这是我竟然晕倒了。老师赶紧给妈妈打电话。妈妈听说后,就急忙放下手中的活赶到学校看我,执意要背着我去看医生,后来妈妈请假就在医院里陪我。我醒来的时候看到母亲一脸的着急,突然眼泪就不由自主的出来了。 还记得有一次,是放国庆节假的时候。那是我才上小学六年级,属于最后一班。我的班主任是一位姓陈的女老师,她同时也是我的语文老师,她在学校的教学效果很好,但就是一点,布置的作业特别多。当时他给我们班布置的作业大概要六十多张,而我就写了五十七张,差了十几张。我突然意识到-----我的作业没写完。 陈老师当时很生气,就给我妈到电话让她到学校一趟,妈妈不知道是什么事,就火急火燎的赶到学校。一到学校就看

到陈老师在等她,急忙问:“陈老师,发生什么事了,是我家孩子又出什么事了吗?”。老师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妈妈。 然后我就看着妈妈红着脸,愤怒的冲我走过来。突然间,妈妈就在我的脸上烙了一个“五指山”,我当时也是懵了,只知道我的眼泪流了下来。那是妈妈第一次打我,也是打的最重的一次,我记得很清楚。后来我想通了,妈妈平时对我很严厉也是为了我好,她不想因为我而失望。 母爱是最伟大的一种爱。儿女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细心呵护和照料,母亲用一生为儿女护航,在背后默默的支持、鼓励着自己的儿女,为他们指引方向。母亲对我的爱,是我一生都欠她的。但是,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用好消息呢对待她们的无私奉献,尽量不要惹她生气、让她担心,而是应该对她好一点,用自己的行动回报她的恩情。

中国女性角色地位的转换及意义

中国女性角色地位的转换及意义 2009-11-17 23:20:56|分类:默认分类阅读513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对女性的定位,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中建构着、维系着。透视中国的社会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女性角色在社会地位、权力方面,经历了 曲折复杂的变化;我们也可以发现,女性角色转变中,也包含着诸多的辛酸和无奈。审视这一过程,我们不想从中仅仅发掘出一些女性的血泪与屈辱;相反,而是从对这一曲折过程的回顾中,引发更多人们去关注历史,同时也关注女性,更重要的是关注今天。 一、中国女性角色地位转变的表现 数千年来,中国女性尝尽辛酸、受尽压迫,背负着封建道德的枷锁。直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女性得到了彻底解放,成为与男性一样,平等地获得权利,对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中国女性在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中角色地位的转变,对社会 文明和进步起了重要作用。 (一)中国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 在人类历史发展演变的历程中,中国女性曾长期处于受压迫、被奴役的地位,在经济上不独立。1949年以后,女性才真正大规模地走出家庭,参加社会劳动,获得社会广泛认可。经过无数次的抗争,中国女性经济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 1 ?女性是父权社会的经济附庸 在父权社会中,女性丧失了家庭财产的所有权,只能依附于男子,男主外,女 主内” 男治国,女持家”的角色定位,沿袭数千年,在中国社会中形成了极为顽固的社会观念,死死地束缚着一代又一代的妇女,性别角色差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根深蒂固的。在经过几千年的变迁形成的观念中,男性与女性不仅是 生理上的差异,更是心理上,社会上和政治上的不同” [1操持家务,为家庭需要而进行生产劳动,似乎女性的美德与个人价值仅存在于家庭事务之中,女性以夫 唱妇随,相夫教子主持家务作为自己与身俱来的天职。她们承担了繁重的家务劳动,但是并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男人是家庭经济的提供者,拥有决定权和支配权,而女人则因经济上不能独立而丧失了独立人格,成为男性的附属物。 2 ?新时期职业女性应运而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给当代女性带来了更多的社会发展和竞争机会。新的社会原则和价值观将锻炼出女性新的品格和价值取向。现代中国社会,大量职业女性涌现,改变了传统女性角色定位。 对于一个现代职业女性来说,最幸福的是事业成功,家庭幸福。” [2现代职业女性一般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摆脱了传统思想对女人的束缚,有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职业,自己独立的人格和自己的活动圈子,能够代表时代女性的大部分。她们从几千年妇女的生存状态的演变中得到只有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才能 取得与男子真正的平等,为了适应工作她们不断更新自己、充实自己,塑造坚强,独立的新女性形象,并在工作中不断缩小性别差异,与男性在同一架天平上体现个人魅力和自我价值。(二)中国女性受教育地位得到保障 受教育程度,常常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个人在社会上的成就。而女性受教育程度更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3中国女性教育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与女性摆脱传统的束缚,争取自身的解放斗争紧密相连。度量女性受教育程度有三个指标即文盲率、受各种程度教育的女性在女性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和女性相对于男性的受教育程度。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看中国女性受教育程度的发展状况。 1.中国女性文盲、半文盲状况中国漫长的教育史上,广大妇女长期被排斥在学校教育以外。直

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角色定位

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角色定位 ------听钱志亮教授的演讲(盘龙小学五一班家长) 在讲座中,钱志亮教授分析了现代家长角色定位的涵义,详尽介绍了现代家长角色定位的内容,并强调了孩子早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性。重点讲述了孩子在转型时期家长所面临的挑战,再次讨论一下现代父母的角色定位和分工角色误区,最后讨论一下今日做父母要注意的事情。 首先,钱志亮教授给我们四个方面分析了亲子关系的特点,从亲子关系的自然性告诉我们,夫妻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对稳定的,即便离了你还是孩子的爹和娘,逃脱不了干系,任何时候你问孩子你爹是谁、你娘是谁,除非他不愿意说,绝对不可以随便说一个其他的人。要尽社会义务,各司其职,必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为孩子提供应尽的富裕义务。持续性告诉我们孩子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需要家长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深刻性告诉我们父母在生活中点点滴滴都有可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需要我们时刻地注意细节,检点自己。 其次,今天的社会变迁对家庭有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在:对家庭价值观念、家庭的婚姻制度、家庭的结构、家庭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家庭的生活功能都提出了很多的挑战。 转型社会时期社会变迁对今天的家庭教育又有了很多的影

响,我们说“现代”是指在当今社会之下,这些影响家庭教育对孩子发展来说都是挥之不去的。比如父母解放了,能顶半边天,可以参加革命工作了,和传统的女主内,女人在家里面相夫教子,操持家务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夫妇在教育孩子的分工方面就需要重新做调整。 国家只许生一个,大家都在小心翼翼地培养,然而在今天的竞争日益低龄化,日益激烈化,使得孩子从小就疲于奔命,很多家长在做拔苗助长的事情。由于今天的社会在市场经济提倡消费,把很多家庭服务和家务活慢慢的都推向了社会,孩子再也看不到父母为孩子忙碌的身影,亲情越来越远。父母动不动就离婚,要不就是两地分居,很多孩子都是由妈妈带着,父教的缺失对孩子人格的负面影响很大。同时还会看到社会变迁对孩子的影响,家长有了更多的闲暇,我们是不是把这些闲暇都用来和孩子在一起呢?答案未必是肯定的。 家庭教育的重点要放在父母的家庭定位以及责任的问题。每一个人心中都希望有一个港湾,那就是家庭,而家庭由谁来组成的?无外乎我们的父母长辈和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孩子。父母的角色没法社会化,家务活可以请人来帮忙做,但没办法请人过来做我孩子的爸爸妈妈。家庭教育也没法社会化,找人来教育我的孩子,可能性不大,除非是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跟家庭教育是两码事。所以今天做家长应该关注孩子什么呢?首先要关注孩子健康,有三个,一个是睡眠,一个是饮食,一个是运动。

母亲带给家庭的三大力量——凝聚力

母亲带给家庭的三大力量——凝聚力 在中国,母亲是家庭的核心,妈在,家在,妈不在,家也不在。 一个家庭,很难有谁有妈那样的向心力—妈妈对家付出最多,花的心思最多,守家的时间最长,自然最具凝聚力。 孩子恋家,恋妈妈,妈妈培育了孩子,孩子的家庭角色就是由妈妈一手培育打造的。 在家庭教育中,妈妈要在家庭中形成一个凝聚人心、催人奋进、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核心,建立在由宽广的胸怀、完美的引导、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巧妙的沟通等方面构成的个人权威之上。 妈妈这种无形的影响,会伴随着孩子的一生。 台湾心理学博士洪兰女士说,从人类演化角度,母亲是家庭的灵魂,母亲快乐全家快乐,母亲焦虑全家焦虑。母亲乐观全家乐观,母亲悲观全家悲观。 这不是给女性加压,而是提醒母亲,当一个女性走入婚姻,与家务完美、自己完美、小孩完美相比,自己的情绪更是要第一位的。妈妈快乐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妈妈心情愉快就是对家庭最大的贡献。 现实中,很多妈妈由于生活的压力,整天愁眉不展,不是抱怨生活,就是抱怨老公,再不就是责骂孩子,家里整天充满火药味儿,这样的家,这样的母亲就没有什么凝聚力,被抱怨的多了,老公想逃,被责骂的多了,孩子想跑。 时间一久,本来应该让家和谐的母亲变成了嘴碎婆、唠叨婆,家还能和谐吗? 如果在女儿成长过程中,女儿总是看到母亲对父亲存在太多愤怒的情结,女儿长大后,也会不自觉地把这种情绪转移到自己的亲密关系中,总是莫名其妙地对男友或者老公生气。 在心理咨询中,遇到一个女性她就是典型的急性子,总是无缘无故冲老公发火,后来在一次聊天中,问起她的父母关系,原来如出一辙,她母亲跟她脾气一样,也喜欢对她父亲嚷嚷。 中国有句老话,叫“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说的就是这种父母认同心理,暴虐的父亲必然有个暴虐的儿子,爱唠叨的母亲必然会培养出爱唠叨的女儿,我们总是这样在不经意之间充当儿女的榜样,塑造着儿女的性格,并影响着儿女的心理成长。 比尔·盖茨曾说过,自己在母亲那里得到的是“虔诚和善良”,我们在比尔·盖茨对全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