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昭示
历史启示录

复习 回顾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二、百年沧桑 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了百年的沧桑。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双半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进一步加深 《北京条约》 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完全陷入
复习 回顾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二、百年沧桑 2、中国由强变弱的原因: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三、百年抗争: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三、百年抗争:人物、事件。 英勇抗争的中华儿女《邓世昌》 思:邓世昌为什么能藐视强敌,甘赴国难?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
昭示一: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的内涵(重点): 1、核心:爱国主义(含义、表现、代表人物) 2、内容: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代表)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本课小结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
昭示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 国。 原因:1、社会主义革命取得的伟大胜利充分 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发 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表明: 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 够实现我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第4课时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
昭示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 国。 原因:1、近代以来,因为没有先进的正确的 理论指导,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 道路,探索救国之路都归于失败。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
昭示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 国。 原因:1、近代以来,因为没有先进的正确的 理论指导,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 道路,探索救国之路都归于失败。 2、社会主义革命取得的伟大胜利充分 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教学反思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
九年级思品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导学案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 (学案)责任编辑:林立松使用者:九年级班组号年月日第节【学习目标】1.了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地位,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
2.从认知和情感上把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
【学习重难点】1.知道民族精神的核心和内涵。
2.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
【学习过程】一、知识准备:(要求:按照下面的提示,复习、思考,2分钟,抽查、展示2分钟。
共计约4分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历史的足迹”,知道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但近代中国有历经了百年的沧桑,中华儿女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尊严进行了可歌可泣的百年抗争。
1.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表现在哪些方面?2.中国近代历经百年沧桑的原因主要有哪些?3.在百年沧桑中,中华儿女为维护国家独立、民族尊严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说明了什么?这节课,我学习“历史的昭示”,体会中国历史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和经验教训。
二、新知探究:(要求:学习教材9——16页,完成下面探究活动,并将知识点在书上准确地标记出来,积极参与思考、讨论、交流、展示等活动。
共计约25分钟。
)探究活动一:对伟大的民族精神如何认识?(教材9——12页)1.明确并记住: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以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
民族精神是我们的民族之魂。
2.交流:什么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表现在哪些方面?(1)概念: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
(2)表现:①爱国主义表现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②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期盼;③对于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④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⑤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⑥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等。
3.交流: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①革命年代的表现: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②新时代的表现:铁人精神,抗洪精神,精神,精神等。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昭示

作者: 许志龙;戴玉富
作者机构: 南昌陆军学院;南昌陆军学院 院长;政治委员
出版物刊名: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页码: 62-64页
主题词: “南京大屠杀”;历史昭示;时代主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平与发展;经济实力;政治目的;帝国主义列强;发展经济
摘要: 本文认为,研究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应从历史惨案中取得深层的历史教训和警示:经济实力与国家安危、民族荥辱息息相关,振兴中华必先振兴经济,迅速改变落后状态;国防建设关系民族存亡,必须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动员全社会参与综合国力竞争;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任重道远;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搞霸权主义的人绝无好下场。
九年级政治 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

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第一课历史的足迹1、你怎样认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答:①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②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也是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③中华文明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④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2、了解中国创造的一些世界之最。
3、近代中国由强变弱,历经百年沧桑的原因和结局:答:原因: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以及国家的落后,外国侵略者的侵略。
结局: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人们经受了百年的苦难。
4、体现中国人民英勇抗争的英雄人物和历史事件。
答: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甲午海战;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孙中山——辛亥革命;三元里抗英纪念碑。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答: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中生生不息,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3、爱国主义的定义、表现及杰出代表。
答:定义: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
表现: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眷恋;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企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的无比重敬等。
杰出代表:屈原、文天祥、郑成功、邓世昌、杨靖宇等。
4、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等,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现代体现。
(特别注意抗洪、抗震精神)5、对于中学生而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
答:学习上,勤奋刻苦、用于钻研、不怕困难、拼搏进取。
生活上,吃苦耐劳、不畏挫折、开拓创新、自立自强。
6、中华民族奉行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
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7、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答:①新中国的诞生离不开共产党。
表示回忆过去展望未来的成语

表示回忆过去展望未来的成语篇一:回忆过去展望未来的成语很多,例如:1. 缅怀过去,展望未来:这个成语表示回顾过去,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展望未来。
2. 忆往思今:这个成语表示回忆过去,思考现在,从而更好地展望未来。
3. 历史昭示未来:这个成语表示历史是对未来的启示,通过回顾过去,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未来。
4. 总结过去,开创未来:这个成语表示要回顾过去,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开创未来。
5.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这个成语表示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信心百倍,准备迎接未来的挑战。
拓展:1. 缅怀过去:缅怀过去意味着对过去的怀念和怀念,可以通过回顾历史、怀念故人等方式来实现。
2. 忆往思今:忆往思今意味着思考现在,思考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和状态,从而更好地规划未来。
3. 历史昭示未来:历史是对未来的启示,通过回顾过去,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未来。
这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为未来做好准备。
4. 总结过去,开创未来:总结过去是为了开创未来,通过回顾过去,总结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开创未来。
5.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意味着对过去的总结和对未来的展望,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准备迎接未来的挑战。
篇二:回忆过去展望未来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以下是几个表示这种情感的成语: 1. 缅怀过去,展望未来:这个成语表达了回顾过去的同时,也展望着未来。
缅怀过去意味着对过去的成功和教训进行总结,以便于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2. 忆往思今:这个成语强调了对过去和现在的回顾和思考。
通过回忆过去,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从而更好地面对现在和未来。
3. 往事如烟,展望未来:这个成语表达了过去的事情已经像烟雾一样消散,人们现在更需要关注的是未来。
通过展望未来,人们可以更好地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并为之努力奋斗。
4. 重温旧梦,展望未来:这个成语意味着回顾过去的成功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
人们可以通过回顾过去来汲取经验和智慧,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历史的昭示 导学案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导学案目标要求1、了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核心地位,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2、从认知和情感上把爱国、爱中国共产党和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Ⅰ、预习一、弘扬民族精神五千年的奋斗,百年抗争,中华民族铸就了民族之魂——以为核心的、、、的伟大民族精神(一)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挚爱的深厚情感,有多种表现。
(二)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是中国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对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
(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1、中华民族历来奉行、的原则2、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始终坚持外交政策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就没有,这一真理是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理论和实践铸就的,并得到历史的证明。
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先后进行了、、、等救国救民的斗争,但都没有取得成功,失败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因为,。
2、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作为理论基础(指导),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道路,建立了新中国,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中国。
3、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4、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充分表明: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的道路,才能实现我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即: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中国)我的疑问:Ⅱ、合作探究1、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
探月工程是我国继载人航天之后,航天活动的第三个里程碑,我国因此跨入了世界为数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1)、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什么?(2)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比较中华文明和其他几种(如古比伦文明)在人类历史上曾经辉煌的古代文明的不同命运,分析其原因?★(3)、作为中学生,你打算怎样培育和发扬民族精神?2、近代中国一百多年来。
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但都没有取得成功,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早中国,变成了完全独立,拥有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新中国。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 2

归纳总结
• 历史给我们什么昭示?
1、要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精神 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中国的初 步繁荣富强 3、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 社会才能发展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 青少年应如何以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广西精 神、来宾精神? • ①思想品德:以先进为榜样,树立远大理想,不 断增强社会责任感,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 ②学习知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勤于实践, 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 • ③生活实践:在家孝敬父母,在学校遵规守纪, 在社会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关爱他人、服 务社会、奉献社会,把学习先进精神落实到日常 的行动中去。例如,无偿献血,到敬老院、社会 福利院做义工,帮助学困生补课等。
• (2)结合青少年学生的实际,如何才能弘扬好来宾精神?
来宾精神:①体现了来宾人海纳百川的气魄和包容开放的胸怀。②展示 了来宾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奋发有为的时代风貌。
①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放眼世界,胸怀祖国和家乡,建设祖国和家乡、 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②加强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自身思想品 德修养,发扬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和创新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 识,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学生。③从身边小事做起,积 极参与各种弘扬来宾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与宣传来宾精神活动
• 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把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的旧中国, 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 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据此回 答4---6题 • 4、这充分表明: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 ( B) • ①实现中华民族的霸权主义 ②实现中国的发展 ③实现我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 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5、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了( A ) • A、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B、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 C、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 D、中国的近代社会是半殖民 地社会 • 6、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 D ) • A、一国两制构想的实现 B、新中国的成立 C、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九年级上册政治归纳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一为什么中华文明延续至今并影响世界?1.五千多年来,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的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中华民族有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3.中国的科技文化曾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进步。
4.我们为祖国曾经创造的伟大文明而自豪二不平等条约带来的结果是什么1.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人民经受了百年的苦难三侵华战争给我国带来的危害1.列强肆无忌惮的掠夺我国的宝贵财富,破坏我国的灿烂文化,侵略我国的神圣领土、主权和尊严,使我们的祖国积弱积贫,备受欺凌。
四为什么中国经历百年沧桑的苦难1.由于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以及国家的落后,也由于外国侵略者的侵略,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的沧桑。
五我们应该怎么办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六为什么帝国主义灭亡我们的企图未能达成1.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族2.为了捍卫国家独立,维护民族尊严,中华儿女藐视强敌,甘赴国难,浴血奋斗宁死不屈,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一弘扬民族精神的含义民族之魂—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二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1.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使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中生生不息,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2.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三爱国主义的含义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对于自己的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四怎样爱国表现在哪些方面1.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2.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期盼3.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4.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5.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6.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五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六为什么要勤劳勇敢自强不息1.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著称于世2.是中国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对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时代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七民族精神举例子革命时期:延安精神、抗日精神、长征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新时期: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八为什么要团结统一爱好和平1.中华民族历来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著称于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儿女的勤劳自强篇
青藏铁路建设者
收获园地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著称于世。 “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抗 洪精神” “抗雪灾精神”等,是中国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对
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体
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
学生交流——
洋务运动
失败的主要原因:
洋务派官员自身的近代化修养不足,没有 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建设对其经济 发展所起的关键作用,相反,企图单纯依靠引 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 度来实现“自强”“求富”,即所谓的“中体 西用”——用中国的封建制度做容器去盛西方 的先进技术,对两者的内在矛盾认识不足,因 此必然失败。
【知识】
掌握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社 会主义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 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能够实现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弘扬民族精神 、没有共产党就 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教学难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 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弘扬民族精神
—合作探究 感受作用
鲁迅曾说过:“我们从古以 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 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 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 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也往往掩盖不住他们的光耀,这 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里的“脊梁”指的是什么? 它有什么作用?
★1.民族精神?
• 我们的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 含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 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 作用:1、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 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悠久 历史中生生不息,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 2、我国文明长期生存和发展的主要 原因是我国有伟大的民族精神的支撑
知识链接
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屹 立在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 悠久历史中生生不息,表现出强大的 生命力。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热点导入
提炼内涵
团结统一
民族 精神
爱国 主义
(核心)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走进历史 解读内涵
勤劳自强篇 爱国主义篇 团结统一篇 爱好和平篇
(2)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 导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若创业,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 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给中国人民指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物质文 明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一起抓,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物质、文化需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与古代埃及、巴比伦、古代印度曾经是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在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 所灭,之后一直处在异族统治之下,当时的埃及 人逐渐被阿拉伯人所同化;巴比伦曾在历史上盛 极一时,但只不过是匆匆来去的历史过客;印度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外敌所侵略,民族传统文化 受到很大摧残。惟独人口众多的中国,文化传统 始终没有中断,一直保持着中华民族的生机与活 力。 想一想:中华文明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历史 上最为古老而又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中华儿女的勤劳自强故事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改变中国 一穷二白的面貌,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 的社会主义建设。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 庆工人正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精神的杰 出代表,他的“宁可少活20年,也要拿 下大油田”的气概也是中国人民不屈不 挠精神的体现。 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这是中国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也是中国人民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民族精神的伟大体现。右 图为我国“两弹一星”功勋邓稼先。 1998年夏,中华儿女用钢铁般的意志 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中华大地上谱写 了一曲气吞山河的抗洪壮歌。在这场抗洪 斗争中,中华儿女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 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 伟大抗洪精神。抗洪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 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
他们为什么没有取得成功?
活动规则:
全班分成四组,根据课本P15页、所学历史知 识和自己搜集的材料,分析本组运动失败的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
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
失败的主要原因: 农民阶级存在阶级局限性。太平天国虽 然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但它在当时 是空想,根本不可能实现;太平天国运动 轰轰烈烈,但中国依然是但 归根到底,都是因为什么? 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 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
中国共产党选择什么作为理论基础? 马克思列宁主义 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什么道路? 社会主义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间:
1921年
28 2、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年的 斗争,打败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哪“三座大山”, 1949 在——年建立了新中国。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3、解放战争中的著名战役有哪些? 1978 4、——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至今实行改革开放 34 ——年。
5、列举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会议。
1、从上面的材料中,你能感受到中国革命和建设事 业的发展历程吗?
是一个逐渐探索、发展、完善的过程。
2、中国共产党在我国革命和建设中起到什么作用?
交流搜集的有关团结统一名人名言及故事。
教师补充——
故事(文成公主进藏、昭君出塞、郑成功收 复台湾、孔繁森入藏、奥运圣火传递)。
文成公主入藏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松赞干布派遣 他的大相到长安聘婚,唐太宗答应将宗室之女文 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后与松赞 干布举行了隆重的婚礼。文成公主和随从带去了 先进的生产技术。过去吐蕃没有文字,受文成公 主的影响,松赞干布下令创造文字,文成公主在 吐蕃生活了40多年。文成公主入藏,对加强汉族 和藏族的往来,发展藏族的经济文化,作出了巨 大的贡献。藏族人民至今在布达拉宫里还安置了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塑像,还保留了二人结婚 时的洞房遗址,西藏民间还广泛流传歌颂文成公 主的民歌,歌颂她给藏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所作出 的巨大贡献。
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邓 世昌指挥“致远”舰与日寇军舰勇 敢战斗,在战舰受重创的情况下,全 速撞向日舰“吉野”号,决心与其 同归于尽。邓世昌的英勇行为集中 体现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爱国精 神。
观圣火、唱国歌,海外华人为何落泪
这是一位中国女留学生,女孩 显然年纪不大,擦泪的时候还带着 一丝稚气,在圣火途径的路边卖力 的挥舞着几乎和她身体一样高的火 炬传递旗帜拼命欢呼,然而当记者 将相机对准她的时候她却哭了。这 是激动的泪花,是幸福的泪花,更 是献给火炬献给远在万里之外祖国 的泪花。 奥运火炬传递线路如一条金线将散居在全球 的华人如珍珠般串联,这是华人历史上何等动人的壮 举!隔海远望这些乡音未改的“老乡”们,目睹他们 时时拂拭的“中国心”、“民族情”,这怎么不是一 本很有份量的爱国主义教材呢。
中华儿女的勤劳自强故事
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几千年前的影 响极其深远的一件事。大禹为救百姓 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三过家门而不入” 的精神,一直是后人学习的楷模。大 禹治水的传说体现了中华民族无所畏 惧、人定胜天的民族精神。
大禹治水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的故事集中体现了中华民 族不辞辛苦、不避艰险、知难而进、不 怕牺牲的勤劳勇敢精神。愚公移山精神 是激励和指引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 建设胜利的制胜法宝,也是中国人民在 新时期进行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收获园地
历史昭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又给 中国人民指出了一条新的道路,领导全国 各族人民,克服了种种困难,取得了如今 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人民生活水平今昔对比
国家综合国力增强
收获园地
历史昭示: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实现我 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孔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曹操 我国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一股革命 热情,那么一种拚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毛泽东 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 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 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邓小平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民族, 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国家,是难 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 旺发达的。 ——胡锦涛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弘扬民族精神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培养民族自豪感。感受建国以 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能力】
学会以历史的方法认识我国的国情,认识到选择党的领导、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故事 (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
游、乒乓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
丝绸之路
观看视频回答:丝绸之路的重大意义。
乒乓外交
1971年4月10日至17日,参 加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 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美国乒乓球代 表团,应中国乒乓球代表团的邀 请访问我国,打开了隔绝22年的 中美交往的大门,被国际舆论誉 为“乒乓外交”。 此举对中美关系产生很大影响,被誉为“小球推动大 球”。 时光飞逝,37年弹指一挥间。乒乓外交也成为通过民间 交往推动官方外交的一个极好例子。 实际上,这种民间的关 系已经成为两国关系的稳定器,成为中美关系这艘大船的龙 骨,遇到风浪,它使这艘大船不至于摇晃得过于厉害;遇到 困难,它能帮助两国政府克服困难,恢复发展势头。过去二 三十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