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中国文化-国学,练习,答案
【名师讲题】“中国本源的传统文化与外来佛教文化是怎样相互影响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先秦儒学对于心性的探讨,主要停留在现实经验的伦理道德层面。
直到宋明时期,在隋唐佛教本体论思维影响下,儒学心性论才从经验的层面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
心与性是宋明儒学心性论的核心概念,心在宋明儒家那里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道德本心,属于道德理性范畴;二是理智之心,属认知理性范畴。
性在宋明儒家那里,主要是指人的本性、本质,同时又是一个内在的价值范畴。
宋明儒家认为,人性根源于天道。
《中庸》谓“天命之谓性”,就是说天道下贯为人性,天道与人性相统一。
性是根源于天道的客观性原则,心是主体性自觉意识的形著原则。
佛家所说智“心”是无分别直觉智慧,属于超理性的范畴,不是道德理性。
佛家所说“性”,是指宇宙空理、实相,实际上是境界本体。
佛家追求以直觉智慧亲证宇宙实相,获得超道德的宗教解脱之境。
儒家所说本心根源于天道生生实体,心体或性体既是道德本体,也是宇宙本体。
儒家强调存养本心,以保持本心的昭昭不昧,通过本然之心的随感应物(“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而实现宇宙自然与道德秩序的统一。
儒家心性论旨在明见人性本源,经由尽心尽性而知天,与天道相契应,实现生命境界的超越;通过参天地赞化育,发挥心本体的创生功能,将宇宙创造成合目的道德世界,实现宇宙自然与道德秩序的统一。
佛家则注重开发众生本有的智慧,追求以超理性的直觉智慧体证宇宙实相,成就宗教上的理想人格;并通过无所执著、随缘顺化的人生态度,而达到超道德的宗教境界。
儒家关注如何在现实世界建构理想的道德和政治秩序,佛家则关注如何实现超道德的、无烦恼的人生境界。
(摘编自单正齐《宋明儒学与佛教——基于心性论视域中的比较》) 材料二:北宋僧传,当首推释赞宁的《宋高僧传》。
释赞宁,五代吴越人,宋初随吴越王钱俶入朝,获封“通慧大师”,曾任翰林院学士、史官编修。
在宋真宗支持下,《宋高僧传》于端拱元年(988年)编修完成,主要载录唐代僧人事迹。
释赞宁的“国师”身份,加之《宋高僧传》的编撰背景,使这位皇家僧侣与世俗政权格外亲近。
佛教高考试卷及答案

佛教高考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佛教的创立者是谁?A. 释迦牟尼B. 孔子C. 老子D. 耶稣答案:A2. 佛教的发源地是哪里?A. 印度B. 中国C. 埃及D. 希腊答案:A3. 佛教中所说的“四圣谛”是指?A. 生、老、病、死B. 苦、集、灭、道C. 贪、嗔、痴、慢D. 信、解、行、证答案:B4. 佛教中的“八正道”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正见B. 正思惟C. 正语D. 正业答案:D5. 佛教中“三宝”指的是?A. 佛、法、僧B. 佛、法、塔C. 佛、经、僧D. 佛、塔、僧答案:A6. 佛教中“六度”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布施B. 持戒C. 忍辱D. 禅定答案:D7. 佛教中的“五戒”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不杀生B. 不偷盗C. 不邪淫D. 不饮酒答案:D8. 佛教中的“六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眼B. 耳C. 鼻D. 舌答案:D9. 佛教中的“六尘”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色B. 声C. 香D. 触答案:D10. 佛教中的“六识”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眼识B. 耳识C. 鼻识D. 身识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又称为______。
答案:佛陀2. 佛教的教义核心是______。
答案:缘起性空3. 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______。
答案:佛性4. 佛教的修行目标是达到______。
答案:涅槃5. 佛教中的“十二因缘”包括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______。
答案:老死6. 佛教中的“四念处”包括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______。
答案:观法无我7. 佛教中的“五停心观”包括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______、界分别观。
答案:数息观8. 佛教中的“四无量心”包括慈、悲、喜、______。
答案:舍9. 佛教中的“六波罗蜜”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______。
答案:般若10. 佛教中的“三法印”包括诸行无常、诸法无我、______。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西游记中的佛教元素阅读测试题及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西游记中的佛教元素阅读测试题及答案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西游记》中的佛教元素阅读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词语没有出现在《西游记》中?A.大力金刚拳B.观音庙C.如来佛祖D.五行山答案:A.大力金刚拳解析:《西游记》中的主要故事情节是取材自佛教《大般涅槃经》和《梵天寿命经》等经典,涉及到观音菩萨、如来佛祖、五行山等佛教元素,但并没有提到“大力金刚拳”。
2. 下列哪个角色不属于《西游记》中的佛教化身?A.唐僧B.孙悟空C.猪八戒D.沙悟净答案:A.唐僧解析: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是《西游记》中的佛教化身,分别代表着智慧、贪欲和愚痴。
而唐僧则是佛教的凡人代表,他是佛教文化的集大成者,代表着慈悲与智慧。
3. 《西游记》中的佛教元素对于整个故事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A.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B.弱化了故事的主题C.沉淀了故事的氛围D.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答案:A.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解析:《西游记》中的佛教元素贯穿了整个故事,佛教的教义和故事中的佛教角色对于唐僧一行人完成取经任务的过程起到了推动作用。
佛教教义中的慈悲与智慧也是故事中主人公们克服困难、修行成佛的关键。
二、简答题1. 请简单描述《西游记》中的佛教元素。
答案:《西游记》中的佛教元素主要包括佛教经典故事、佛教的教义和佛教的化身角色。
整个故事情节是以取经为主线展开的,取经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佛经,以拯救众生。
故事中出现了许多佛教经典中的故事,比如孙悟空的破山施禅、孙悟空与如来佛祖的争斗等。
故事中的角色孙悟空、猪八戒和沙悟净都是佛教的化身角色,代表着智慧、贪欲和愚痴,通过修行克服自身的缺陷,并最终成佛。
2. 佛教元素在《西游记》中的体现对于人们有什么启示?答案:《西游记》中的佛教元素对于人们有着深刻的启示。
佛教教义中强调慈悲与智慧,故事中的佛教角色散发着慈悲与智慧的光芒,给人们以启迪。
通过角色们的奋斗与修行,故事告诉人们只有通过智慧和慈悲才能战胜自身的缺陷,实现宏伟目标。
中国文化练习题答案[1]..
![中国文化练习题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3e7eb4086f1aff00bfd51e3a.png)
中国文化习题学号:姓名:一、填空1.《说文解字》是东汉时期(许慎)所编,被视作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3.儒、(释)、道通常被理解为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柱。
4.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是指商周时期刻在龟甲与兽骨上的文字,其内容主要是占卜祭祀的(祝辞)。
5.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作(金文)文,又称钟鼎文。
6.从汉字结构的角度来看,“武”、“信”是(会意)字。
7.“五岳”之“北岳”指(恒)山。
8.元明清三代施行的行政区划体制被称作(行省制),一直被沿用至今。
9.西藏在元代正式归入中国版图,清代管理西藏事务的部门是(理藩院)。
10.我国五个自治区中成立时间最早的是(内蒙古自治区)。
11.在(旧)石器时代出现了人工取火。
12.山东章丘的“龙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的代表,通常又被人们称作(黑陶)文化。
13.宗法制、礼乐制、分封制都是在(周)代确立的。
14.古称“建康”、“江宁”、“石头城”指得是今天的(南京)。
15.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传说经过孔子删定。
16.唐代史学家杜佑的《通典》是一部翔实的制度史,这种史书体例最早可以追溯至《史记》中的(书)。
17.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18.荀子曾做过(祭酒)一官,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19.守株待兔、买椟还珠、削足适履均源于(《韩非子》)一书。
20.“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著作,明清以来一直是士人治学修身的必读书目。
南宋(朱熹)曾对“四书”作过集注,撰成著名的《四书章句集注》一书。
二、选择题1.从( b)年开始,我国历史方有准确纪年。
A公元前840 B公元前841 C公元840 D公元8412.汉代经学分为两派:“古文经派”和“今文经派”。
“古文经派”的代表人物是郑玄,“今文经派”的代表人物是(d )。
A司马迁 B扬雄 C桓谭 D董仲舒3.玄学是魏晋时期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潮,当时有三部经典被谈玄者津津乐道,分别是《老子》、《庄子》和(b ),合起来又称作“三玄”。
关于佛教的真题和答案解析

关于佛教的真题和答案解析佛教作为世界上最古老和广泛传播的宗教之一,深深影响了亚洲各国的文化、社会和哲学思想。
它不仅仅是一种信仰体系,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哲学启示。
许多人都对佛教的真谛和核心教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将对佛教的一些重要问题和答案进行深入解析。
1. 佛教的起源和创始人是谁?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并由释迦牟尼(Siddhartha Gautama)创立。
他是一位印度王子,后来成为一位苦行僧,通过冥想而获得了“觉悟”或“悟道”的经验,成为了佛教的创始人。
释迦牟尼在巴菩提树下获得了“佛陀”的称号,这意味着“觉醒者”或“完全的人”。
2. 佛教的核心教义是什么?佛教的核心教义是“四圣谛”和“八正道”。
四圣谛指的是苦、集、灭、道,它们揭示了生命中的苦难起因、存在和终结的真相。
八正道是一种修行方法,通过正确的认知、意图、言论、行为、职业、努力、冥想和专注,帮助人们摆脱苦难,实现解脱和觉悟。
3. 佛教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佛教追求的最终目标是“涅槃”,意味着超越轮回和痛苦的状态。
它是通过觉悟和修行,彻底超越个体意识并真正实现自我解放。
涅槃不是一种个体的存在形式,而是一种超越个体的境地,代表着彻底的平静、智慧和自由。
4. 佛教中的修行方式有哪些?佛教中的修行方式主要有三种:慈悲、般若和禅定。
慈悲是指培养对他人的无条件爱心和同情心,般若是指通过智慧的洞察力认识事物的真相,禅定是指通过冥想和专注实现内心的平静和集中。
5. 佛教的时空观如何?佛教的时空观与我们日常所熟悉的线性观念不同,它强调一种长远而绵延的时间和无限空间的存在。
佛教认为宇宙无常变化、无边延展,世界的存在不是永恒的而是永远在变化的。
此外,佛教还提出了无自性的概念,即一切现象都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没有固有存在的自性。
6. 佛教是否相信神?佛教与其他宗教不同,不崇拜或信奉一位超级神。
佛教强调个体的觉悟和自由,认为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觉悟能力,可以通过修行实现自我解脱。
国学选择题答案

国学选择题答案二、单项选择1.关于“孟母教子”的故事见于西汉刘向《列女传母仪篇》的是_A_______。
A.孟母三迁 B.断织劝学 C.杀猪取信 D.孟子去妻2.游说诸侯,被授与“卿”之高位,是在____D____。
A.宋国 B.魏国 C.滕国 D.齐国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出自_____B___。
A.《论语》 B.《孟子》 C.《荀子》 D.《庄子》4.被加封为“亚圣公”,是在__C_____。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5.个系统地论述“人性善”的思想家是 B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告子6.著名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个命题的思想家是______D__。
A.孔子 B.墨子 C.荀子 D.孟子7.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国学大师是___C_____。
A.王国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章太炎8.有“汉代孔子”之称的思想家是____C____:A.陆贾B.司马迁C.董仲舒D.司马相如9.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皇帝是_____D___: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10.表达对苛政、痛恨,感叹“苛政猛于虎”的思想家是_A_______:A.孔子B.孟子C.墨子D.老子11.朱熹是_D_______ 的集大成者。
A.文学B.史学C.哲学D.理学12.在中国历史上是朱熹首次把《四书》编辑在一起,并予以集中注释。
《四书》是指____A____: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B.《诗经》、《礼记》、《春秋》、《大学》C.《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D.老子》、《庄子》、《墨子》、《孙子》13.《道德经》一书总共有____B____。
A.80章B.81章C.82章D.83章14.玄宗追封为“南华真人”的是__C______。
A.孔子B.老子C.庄子D.孟子15.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我们研究庄子应以_____A___为主。
中考历史中国古代的宗教文化专题历年真题及答案点评

中考历史中国古代的宗教文化专题历年真题及答案点评中国古代的宗教文化专题历年真题及答案点评一、古代中国的宗教文化概述中国古代的宗教文化是丰富多样的,包括了儒教、道教、佛教和民间信仰等。
二、儒教在古代中国的影响儒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体系之一,对政治、社会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道教在古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道教是一种强调修身养性、追求长生不老的宗教,其传播与发展在古代中国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佛教在古代中国的兴起与影响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对中国宗教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五、古代中国的民间信仰与宗教除儒教、道教和佛教之外,古代中国还存在着众多的民间信仰与宗教,如拜神、祭祖等。
六、中考历年真题及答案点评1.(2010年中考题)在中国古代的宗教文化中,对追求长寿不死起到积极影响的是()A. 儒教B. 佛教C. 道教D. 基督教答案及点评:C. 道教道教强调修身养性,注重追求长生不老的生活方式,因此对追求长寿不死起到积极影响。
2.(2014年中考题)佛教在中国传入后,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文化、科学B. 政治、军事C. 社会、宗教D. 经济、农业答案及点评:C. 社会、宗教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的社会和宗教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2018年中考题)古代中国不同的宗教信仰形式与兴盛的原因有关。
以下对应错误的一项是()A. 佛教发展起源于中国,因其修身养性的特点,得到了大量人民的信仰B. 佛教通过长期的中国化发展,形成了地方教派,适应了中国社会的需求C. 儒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信仰D. 古代中国民间信仰多是与农耕文明相关的宗教信仰答案及点评:A. 佛教发展起源于中国,因其修身养性的特点,得到了大量人民的信仰佛教源于印度,而非中国,虽然佛教得到了中国人民大量的信仰,但它并非发展起源于中国。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的宗教文化丰富多样,儒教、道教、佛教以及民间信仰各有特色。
2024年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知识竞赛精选题库及答案(共113题)

2024年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知识竞赛精选题库及答案(共113题)1、《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过跋山涉水,九九八十一难后修得正果,他被加封。
沙僧和孙悟空分别被封为金身罗汉和斗战胜佛2、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属于阴阳的转化3、古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旨在强调调养四时阴阳的重要性4、肝火犯肺,属于木侮金5、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6、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中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8、武术具有增强体质、防身自卫、修身养性、娱乐观赏等作用。
9、武术运动按照功能分类,可以分为健身武术、学校武术、竞技武术。
10、传统武德的内涵为:仁、义、礼、智、信。
11、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国最早记载“磁石召铁”即天然磁矿石能吸铁的文献资料名为(《吕氏春秋》)o12、著名二胡曲《听松》《二泉映月》是由音乐家(华彦钧)创作的。
1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出自著名文学家(欧阳修)之手。
14、“七月七日长生殿”的下句是(夜半无人私语时)。
15、中国苏州园林之四大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集中了江南园林建筑风格,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历史上四个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其中狮子林代表(元)代的建筑风格。
16、盛唐诗人,善边塞诗,以七绝善长,有“七绝圣手”之称的是(王昌龄)17、“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这是一首(辛弃疾)词的上阕,根据词牌特点,判断它是哪个词牌(南乡子)。
18、京剧中的“大花脸”属于生旦净末丑中的(净)19、清末4种揭露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的作者分别是(李宝嘉)、(吴研人)、(刘鹦)、(曾朴)。
20、三国演义中孔明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进出的是(金牛道)o21、“饮中八仙”指(贺知章)、(汝阳王)、(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与中国文化
一、单选题
1、你知道佛教的发源地是哪里吗?
A、古印度
B、古希腊
C、古罗马
D、古代中国
正确答案:A
2、佛教的创始人释迦摩尼生活的年代大概根以下哪位人物相近?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荀子
正确答案:A
3、“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的观点出自以下哪个教派?
A、婆罗门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道教
正确答案:C
4、人怎么会贪、嗔、愚三种心呢?
A、来源于人的颠倒妄想
B、来源于自然
C、来源于上天的安排
D、人天生的
正确答案:A
5、佛教的人生观或者生命观用一个字就可以概括,那就是()?
A、“悟”
B、“苦”
C、“理”
D、“灵”
正确答案:B
6、“一切为有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出自?
A、《金刚经》
B、《大悲咒》
C、《涅盘经》
D、《菩萨经》
正确答案:A
7、在佛教史上,比较多的都认为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A、汉武帝时
B、春秋战国时期
C、东汉明帝时期
D、唐太宗时期
8、佛教主张出家后是否对君主要跪拜,对父母也要跪拜?
A、是
B、否
正确答案:B
9、佛教主张所有人都出家,出家不用征得父母同意。
A、是
B、否
正确答案:B
10、佛教在传播过程中为适应中国孝道找出来的经文是()?
A、《菩萨经》
B、《大悲咒》
C、《孝经》
D、《父母恩重难报经》
正确答案:D
11、进入唐代以后,佛经的翻译更加强调以下哪种翻译方式?
A、不翻译
B、音译
C、直译
D、意译
正确答案:C
12、以下哪位对《金刚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
A、鸠摩罗什
B、玄奘
C、鉴真
D、司马迁
正确答案:B
13、强调在现实世间来求得解脱是佛教以下哪个宗派()?
A、大乘
B、小乘
C、禅宗
D、密宗
正确答案:A
14、天台宗的根本经典是()?
A、《法华经》
B、《华严经》
C、《楞伽阿跛多罗宝经》
D、《大悲咒》
正确答案:B
15、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
A、禅宗
B、南山宗
C、天台宗
D、华严宗
16、以下哪位人士反对神不灭说,认为形亡了神也灭了。
A、梁武帝
B、东汉明帝
C、玄奘
D、范缜
正确答案:D
二、多选题
17、佛经传入中国后经历了以下哪些翻译过程?
A、很多概念开始不翻译
B、音译
C、意译
D、直译
正确答案:ABCD
18、佛教对中国语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对汉字字义的影响
B、对汉语拼音的影响
C、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D、丰富了汉语词汇
正确答案:ABCD
19、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表现在()?(多选)
A、发展出通俗文学的文体
B、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影响
C、《文心雕龙》
D、对具体艺术方面的影响
正确答案:ABCD
20、佛教的修行强调()?
A、累世的修行
B、一世成佛
C、修行有许许多多阶梯
D、顿悟
正确答案:AC
21、以下哪些是佛教在中国发展出来的宗派()?
A、天台宗
B、华严宗
C、净土宗和禅宗
D、大乘佛教
正确答案:ABC
22、中国人讲的因果报应是指()?
A、个体自己的因果报应
B、自作自受
C、前人跟后人之间的因果报应
D、父母跟子女之间的一种因果报应
正确答案:BD
23、在中国人的观念中,生命是由以下哪几气结合而生的?
A、清气
B、阳气
C、阴气
D、浊气
正确答案:ABCD
24、中国人认为什么是生命的根本()?
A、天地
B、祖先
C、神
D、佛
正确答案:AB
25、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神”其实就是()?
A、“阴阳不测之谓神”的神
B、灵魂一样的东西
C、精气的妙用
D、不死的魂魄
正确答案:AC
26、佛教刚传入中国时信仰佛教的主要是()?
A、外来的商人
B、使节
C、达官贵人
D、皇帝
正确答案:AB
27、佛教里的三业,分别指()?
A、身
B、口
C、意
D、礼
正确答案:ABC
28、释迦摩尼观察到在业力的支配下,人生充满了痛苦,因此提出了八苦之说,这八苦是指()?
A、生老病死
B、爱别离苦
C、怨憎会苦、求不得苦
D、五蕴炽盛苦
正确答案:ABCD
29、佛教里解释八苦的来源是?
A、三毒
B、贪欲、嗔心和愚痴
C、贪、嗔、愚三种心
正确答案: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