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英雄观(完整版)

合集下载

《2024年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以影视作品为例》范文

《2024年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以影视作品为例》范文

《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以影视作品为例》篇一一、引言英雄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英雄主义在各自的文学、艺术及影视作品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文化背景、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中西方英雄主义在表现形式和内涵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以影视作品为例,对中西方英雄主义进行对比分析。

二、中西方英雄主义的概述1. 西方英雄主义概述西方英雄主义源于古希腊神话、中世纪骑士文学及现代超级英雄故事等。

其核心特点是个人英雄主义,强调英雄的勇气、智慧、力量和牺牲精神。

在西方影视作品中,英雄往往具有超凡的能力,为了正义和真理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2. 东方英雄主义概述东方英雄主义则更多地源自古代传说、历史故事及武侠小说等。

东方英雄注重的是道德、责任和集体荣誉。

在东方影视作品中,英雄往往是具有高尚品德、智慧和武艺的代表,他们为了家族、国家或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三、中西方英雄主义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1. 形象塑造在形象塑造上,西方英雄往往具有超凡的能力和外表,如超级英雄电影中的角色。

而东方英雄则更注重内在品质和气质的塑造,如武侠片中的侠客。

此外,西方英雄往往具有独立的个性,而东方英雄则更强调服从和忠诚。

2. 行为动机在行为动机上,西方英雄多为追求个人荣誉和正义,为了正义而战斗。

而东方英雄则更多的是为了家族、国家或民族的荣誉和利益而奋斗。

此外,东方英雄在行为上往往受到道德和责任的约束。

3. 场景与画面在场景与画面的表现上,西方影视作品更注重特效、动作和视觉冲击力,以展示英雄的超凡能力和战斗场面。

而东方影视作品则更注重场景的意境、气氛和人物情感的表达。

四、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异同及原因分析1. 异同点异:中西方英雄主义在形象塑造、行为动机和场景表现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西方英雄更加独立、勇敢和具有超凡能力,而东方英雄则更注重内在品质和道德责任。

同: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英雄主义都强调正义、真理和牺牲精神。

《2024年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以影视作品为例》范文

《2024年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以影视作品为例》范文

《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以影视作品为例》篇一一、引言英雄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中西方文化中均有深远影响。

中西方英雄主义在影视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大银幕,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英雄主义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就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内涵、表现形式以及在影视作品中的体现进行对比分析。

二、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内涵1. 中国英雄主义的内涵中国英雄主义以忠、孝、仁、义为核心,强调集体主义精神,崇尚为国家、民族、家庭牺牲个人的利益。

中国英雄往往具有高尚的品德、坚强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如《亮剑》中的李云龙、《战狼》中的冷锋等。

2. 西方英雄主义的内涵西方英雄主义注重个人英雄主义精神,强调个人价值、自由和独立。

西方英雄往往具有超凡的能力、勇气和智慧,如超级英雄电影中的钢铁侠、蝙蝠侠等。

他们以个人力量拯救世界,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

三、中西方英雄主义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形式1. 中国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主义中国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往往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他们为了国家、民族和家庭的利益,甘愿付出一切。

如《战狼》中的冷锋,为了营救被恐怖分子绑架的中国公民,孤身一人深入敌后,最终成功解救人质。

这些英雄形象体现了中国英雄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2. 西方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主义西方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往往具有超凡的能力和勇气,他们以个人力量拯救世界。

如《复仇者联盟》中的超级英雄们,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团结一心,为了保护地球而奋斗。

这些英雄形象体现了西方英雄主义的个人价值和个人英雄主义精神。

四、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1.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中国英雄主义强调集体主义精神,而西方英雄主义注重个人价值。

在影视作品中,这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体现在英雄形象的塑造上。

中国英雄往往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而西方英雄则以个人力量拯救世界。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西方文化逐渐融合,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也开始呈现出一种既强调个人价值,又注重集体利益的趋势。

中西方英雄观的差异

中西方英雄观的差异

中西方英雄观存在一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英雄的定义:在中国文化中,英雄通常是指那些具有高尚品德、超凡智慧和强大力量的人物,他们往往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巨大贡献。

而在西方文化中,英雄则被定义为那些具有非凡勇气和冒险精神的人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实现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2. 英雄的地位:在中国文化中,英雄被视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行为和思想被视为社会的楷模和榜样。

而在西方文化中,英雄则被视为社会的边缘人物,他们的行为和思想往往被视为异端和不道德的。

3. 英雄的作用:在中国文化中,英雄被视为国家和人民的保护者和拯救者,他们的存在能够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而在西方文化中,英雄则被视为社会的探索者和创新者,他们的存在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中西方英雄观的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也反映了中西方社会的不同。

试论中西方英雄观和英雄文化的比较

试论中西方英雄观和英雄文化的比较

试论中西方英雄观和英雄文化的比较听到英雄这两个字,你首先想到的是谁呢?是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荆轲,还是精忠报国的岳飞?是40岁仍在球场上镇定地说:“不要慌,我在这儿!”的乔丹,还是跟风车搏斗的唐吉诃德?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还是那个“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酷到了家的基督山伯爵?几乎每个中国孩子都是听英雄故事长大的,那些闪耀着光芒的名字让我们循规蹈矩的生活变得精彩,让幼小的心灵第一次因为“光荣与梦想”变得激动不安。

然而前不久,美国的一份英雄谱却很多中国人大跌眼镜。

“谁是你心目中的英雄”排行前10名中有影星约翰·韦恩,还有几乎和谎言划上了等号的克林顿。

中国人疑惑了,老美们心中的英雄到底是怎样的?中西文化的差异不是空泛的概念,它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英雄,就是一个差异表现的典型。

英雄本身是一个相当主观的概念,每个人心中英雄的形象都会不同,中国人和中国人之间,欧洲人和欧洲人之间也有分歧。

但是若从宏观角度来看,以较大范围的社会群体为研究对象,在对英雄的理解这个问题上,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中西英雄观的不同,以及进而揭示的文化根源的差异。

下面,将试着从四个方面分析中西的不同英雄观,希望可以阐述得尽可能详尽。

一、生命&价值在美国评出的英雄榜里,还有十位生活中的英雄。

其中一位叫约翰·麦凯思,是越战军人,1967年起他在越南整整呆了六年,但是这六年他没有在战场上厮杀,而是呆在越南人的战俘营里。

就是这样一个战俘,回国后不仅受到英雄的礼遇,被颁发了荣誉勋章,后来还走上了政坛,在人们的赞誉中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他在排行榜中列居第六。

很多中国人面对这样的结果觉得愕然。

中国人的英雄,即使不能够宏图霸业,至少也应该视死如归。

所谓士可杀不可辱,中国古代故事里,连乞丐都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气节、尊严,这样的字眼是比生命重要的,这与它们真正的现实价值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戊戌变法时,要说社会价值,康有为梁启超可以被认为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但若要论英雄,中国人更愿意选择“以死唤起民众”的谭嗣同。

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

好莱坞电影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一、《花木兰》所表现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花木兰是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典型的尽忠尽孝的人物,无论是迪士尼拍摄的《花木兰》还是中国拍摄的《花木兰》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二者虽然都是取材于同一个故事但是在对内容的改编以及设计上却存在鲜明的差异。

这也反映出中西方文化所表现出的不同的英雄价值观。

(一)英雄观差异1.迪士尼塑造的个人英雄主义迪士尼所塑造的花木兰形象大大的颠覆了中国传统认知上的女子,她不再受到中国传统礼教的约束,也缩减了木兰“替父从军”所表现出的中国文化对“孝”的重视。

而是侧重于木兰自我价值的实现将这一过程更多地表现为木兰自我的梦想,西方塑造的花木兰是一个个性爽直、独立、有主见、有毅力的西方现代女性的形象。

在这个故事叙述和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处处的看到电影的西方主义英雄观,一个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奋斗和努力将国家和人民拯救于水深火热之中。

2.中国版塑造的民族英雄主义由中国导演马楚成所拍摄的《花木兰》则将花木兰的“忠”和“孝”集中的进行了表现和高度的进行了赞扬,花木兰是不忍年迈的父亲去参战,是因为孝顺才有了替父从军的。

这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孝道的提倡和奉行,此外电影中对于民族主义精神的体现尤为的重要,处处彰显着中华儿女为了民族利益而放弃个人利益的五四精神。

在她男扮女装的过程中,和皇子文泰发生了感情,但是当她得知文泰的死讯的时候虽然痛心,但是更多的是想到的是她的士兵需要她,国家也需要她。

为了民族大义她不顾自己的疼痛坚定的去对抗匈奴驱逐敌人。

当她被大将军减质陷害的时候被逼迫的弹尽粮绝的时候她高呼的是“士兵可以叛我将军可以弃我,但我花木兰绝不背叛国家!”。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一向重视人伦道德所以在电影叙述上一般比较的沉默和严肃侧重于说教而好莱坞电影则重于平等和自由,让观众自己去体会和思考。

在好莱坞所拍摄的《花木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趣味性和严肃性的结合,更多的愉悦。

在这个以中国故事为基础的西方电影中导演创作性的加入了若干个美国式的细节和趣味点,例如动画片主要是为了给小孩子看的,为了增加影片的趣味性,更加贴近小孩子的视角和喜爱点,影片中加入了一条叫作木须龙的小动物,它的可爱和调皮不仅帮助了木兰完成任务也活跃了整个电影的氛围。

中西方英雄文化的对比

中西方英雄文化的对比

中西 方 英雄 主 义 有 诸 多相 似 之 处 ,但 依 然会 因 为 文化 背 景 的
不 同而 在 人 们 的 心 中有 所 不 同 。 关 键 词 :中国 西 方 英雄 文化
在 浩 瀚 的 历 史 长 河 中 ,每 一 段 历 史 的 出 现都 与 当 时 社 会 的 生 产 力 和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有 着 密 切 的联 系 ,不论 是 中 国 抑 或 是 西 方 都 一 样 充 满 英 雄 式 人 物 的伟 大 事 迹 ,在一 定 的 历 史 时 期 发 挥 着 他 们 应 有 的 作 用 。 论 影 响 是 大 或小 , 或 者 是 深 远 无 抑 与 否 . 们 的 产 生 和 发 展 都 对 当 时本 国 的 生 产 力 和 社 会 发 展 他 起 到 了一 定 的作 用 。 中 国 的英 雄 文 化 诞 生 于混 沌 时期 ,在 中 国 人 心 中 英 雄 应 该 拥 有 宏 图 霸 业 、 死 如 归 的 精 神 , 谓 士 可 杀 不 可 辱 , 活 视 所 人 着要有尊严 。 有气节 , 样 的字眼在中国式的英雄人物眼 中 要 这 比生 命 还 重 要 。 方 英 雄 主 义 观 的产 生 与 其 文 化 息 息 相 关 , 西 个 人 本 位 主义 、 尚 自由 的精 神 是 西 方 文 化 的核 心 价 值 观 l。 崇 】 ] 英 雄 及 其 观 念 作 为 一 种 文 化 现 象 而 言 ,它 的 产 生 和 演 变 具 有 深 刻 的历 史 、 化 背 景 。随 着 人 类 文 明进 程 的演 进 , 雄 文 英 作 为人 与神 的结 合 体 , 身 上 的 神 性 逐 渐 减 少 , 性 不 断 得 到 其 人 彰 显 。 为 两 种 异 质文 化 , 西 方 英 雄 主 义 观 念 的差 异 反 映 出 作 中 各 自的文 化 特 质 [。 2 J 自古 以 来 , 国 的英 雄 崇 尚杀 身 成 仁 、 生 取 义 , 可 死 中 舍 宁 得 轰 轰 烈 烈 , 绝 不 苟 且 偷 生 。他 们 认 为 为 国 家 和 民族 大 业 、 也 为百 姓 安 居 乐业 舍 生 取 义 是 理 所 当 然 的 事 。西 方 人 把 人 的生 命 看 得 高 于 一切 ,在 战 场 上 千 方 百 计 地 使 自 己活 下 来 的人 是 英 雄 , 悲 壮 地 牺 牲 并 没 有 多 大 意 义 。相 比之 下 , 西 方 英 雄 而 在 人 物 眼 中 , 爱 生 命 、 造 价 值 是 最 重 要 的两 点 。英 雄 之 所 以 珍 创 成 为英 雄 , 管 是 在 西 方 还 是 东 方 , 定 是 能 够 做 成 凡 人 难 以 不 必 做 到 的 事 。 而英 雄伟 大 就 伟 大 在 肯 放 弃 最 难 放 弃 的东 西 去 成 就 事业 。 英 雄 主 义在 人类 历 史 上 由来 已久 ,它 实 际上 已经 成 为 一 sc t。l khat 表 示 。 然 , 色 也 有 积 极 的 寓 意 。 中 国 oiy ba er e c 来 当 黑 在 古 代 , 色 代 表 的 是 庄 严 、 穆 。比如秦 朝 皇帝 服 色 为 黑 色 , 黑 肃 而 不 是 我 们一 般所 说 的 黄色 ; 色 也 是 帝 王 祭 祀 的颜 色 。 因 为 黑 又 黑 色 与 铁 色 相 似 ,所 以 黑 色 往 往 象 征 铁 面无 私 。京 剧 中 的 张 飞 、 公 等 都 被 赋 予 了黑 色 脸 谱 。在 西方 文 化 中 , 色 同样 具 包 黑 有 庄 重 的 含 义 。 正 式 场 合 , 府 要 人 及 社 会 名 流 都 爱 穿 黑 色 在 政 礼 服 ; 官 穿 黑 色 服 装 , 示 法 律 的庄 严 。 法 显 22 汉 语 言 中的 黑 色颜 色词 隐喻 也 有 截 然 不 同 的 时候 .英 此 外 . 英 两 种 语 言 中 的黑 色 也 有 不 同 的 隐 喻含 义 。 英 汉 在 汉 两 种 语 言 里 虽 然都 有 贬 义用 法 , 情 况 很 不 一 样 。 现 代 汉 但 在 语 中 . 色 还 有 反 动 、 革 命 的 含 义 。诸 如 “ 帮 ” 黑 反 黑 一词 应译 为 rat n r gn . 不 是 bakgn , eci a ag 而 o y lc ag 因为 在 英 语 里 bak 无 反 l 并 c 动 的 意 思 而英 语 当 中 与bak 关 的 一 些 词 组也 不 能 直译 为 l 相 c

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以影视作品为例

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以影视作品为例

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以影视作品为例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以影视作品为例引言:英雄主义在人类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代表着对正义、勇气和牺牲的崇高追求。

中西方文化对英雄主义的理解和塑造展现出明显的差异。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影视作品中英雄形象的对比分析,探讨中西方英雄主义的不同表现形式、背后的文化思维以及对人们的情感共鸣。

一、中西方英雄形象的差异中西方英雄形象的差异根植于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

西方英雄形象常以个体英雄为主,强调个人的勇气和独特天赋。

例如,蜘蛛侠、超人和钢铁侠等超级英雄,他们无畏地面对邪恶势力并保护弱者。

而中国古代的英雄往往是以集体为单位,强调团队的力量和集体荣誉。

如《赵氏孤儿》中的项羽、《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关羽和张飞,他们常以团结一致、誓死守护家国为目标。

二、中西方英雄主义的价值观中西方英雄主义的价值观也体现了文化差异。

西方英雄主义更注重个人自由、平等和对立的概念。

在西方影视作品中,英雄常常是反抗不公正的社会体制和权威,用个人的力量改造世界。

而中式英雄主义强调忠诚、正义和执着。

中国英雄常常为了正义的事业而奋不顾身,甚至牺牲自己。

例如,《赵氏孤儿》中的项羽,他最终选择自己消亡以换取赵国的安宁。

三、中西方英雄主义的情感共鸣中西方英雄主义的不同表现形式能够唤起观众不同的情感共鸣。

西方英雄主义更多地激发观众的个人追求和自由意识。

观众可以从超级英雄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希望和力量,鼓舞自己去面对困难和挑战。

而中式英雄主义更强调集体荣誉和传统价值观,能够激发观众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观众能够从中式英雄的故事中看到团结一致的力量,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四、中西方英雄主义的文化思维中西方英雄主义的表现形式背后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文化思维。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被鼓励和强调。

个人英雄主义是西方文化中对勇敢和无畏的赞美。

而中国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和家族观念。

集体英雄主义是中国文化中对团队精神和家国情怀的追求。

中西方在英雄主义价值观上的差异

中西方在英雄主义价值观上的差异

中西方在英雄主义价值观上的差异中西方在英雄主义价值观上有一定的差异。

英雄主义是一种对于勇气、担当、牺牲和展现无私精神的崇尚和赞扬,但是在中西方文化中,对于英雄主义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存在差异,并受到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首先,中西方在英雄主义的起源上有所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英雄主义最早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英雄神话,如赫拉克勒斯和阿喀琉斯等。

这些神话英雄展现了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力量,代表着尊贵和荣耀。

而在中国文化中,英雄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伍子胥和岳飞等。

这些英雄人物追求的是国家利益、民族团结和社会正义,强调的是家国情怀。

其次,中西方在英雄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上存在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英雄主义更加强调个人的自由意志和独立性。

西方英雄主义的箴言是“我为自己而战”,强调的是个人的追求和自我实现。

而在中国文化中,英雄主义更强调集体主义和家国情怀。

中国英雄主义的价值观是“我为家人、为国家而战”,强调的是责任和奉献。

这种差异源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尤其是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差距。

此外,中西方在英雄主义的表达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英雄主义更加强调个体的英雄形象。

西方人常常将被认为有英雄品质的人视为偶像和榜样,通过媒体和文化创作来宣传和崇拜这些英雄。

比如,美国的超级英雄电影就是西方英雄主义的典型表达。

而在中国文化中,英雄主义更多地是以群体或者集体的形象表达。

中国人普遍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拜和赞美是集中在民族英雄和历史人物身上,强调英雄与国家、民族、集体的联系。

中国电影中也常常表现出这种英雄主义的特点,如《英雄》和《红色娘子军》等。

最后,中西方在英雄主义的价值评判上也有所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英雄主义被视为高尚、光荣和正义的象征。

英雄主义如果能够促进个人自由和社会进步,就是受到推崇和赞美的。

而在中国文化中,英雄主义被视为忠诚、勇敢和无私的品质。

英雄主义必须与国家、民族的利益相一致,以集体的目标为准绳进行评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
——英雄观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我们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体会到。

英雄观,正是其差异的一个最典型的表现。

所谓“英”为才智,“雄”为胆识,二者兼备则称之为英雄,但这只是最简明的字典定义,一个被社会所公认的,真正的英雄,他就是这个社会的楷模,人们对英雄的定义——即英雄观,反映出的往往是这个社会人们的道德理念与理想追求,更深层次地说,英雄观代表的是当时社会的主流文化。

东西方在对英雄的定义上,非常明显地反映了各自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价值,值得我们深思。

下面,我将从艺术类的虚构作品和现实生活这两大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东西方英雄观。

一、东西方虚构作品中的英雄
美国的超级英雄片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电影塑造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经典英雄形象,如超人、蜘蛛侠、
蝙蝠侠、美国队长等等。

比较他们的设定,表面上各有各的个性,各有各的能力,但从内在精神来看,反映的都是西方的冒险精神与个人英雄主义。

超级英雄电影中主角们或许失恋过,辍学过,工作失败过,或许曾经走错道路过,但在敌人面前,他们从不畏惧,也绝不会被彻底击败,也许一时会遇到挫折,剧情一波三折,但最后一定是其战胜了邪恶,独自一人救世界于水深火热之中,从而达成圆满的结局,其个人英雄主义体现得淋漓尽至。

以蜘蛛侠为例,剧中最经典的台词就是蜘蛛侠——彼得帕克叔叔对他说的那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蜘蛛侠的真实身份是一个在报社工作的小记者彼得帕克,其在高中时默默无闻,作为记者时也曾面对过事业的烦恼,和女友——玛丽·简的关系也落入过低谷,但面对邪恶势力时,他从未屈服,尽全力自己解决以维护社会治安、惩治恶人,有时也会身受重创,但他依旧会站起来,直到击败敌人。

但在他惩恶扬善的同时,他也十分的无组织无纪律,独自行动还常常破坏公物、惹出麻烦,甚至在剧中还被人们所猜忌。

蜘蛛侠这一英雄形象便是西方个人英雄主义与冒险精神的深刻写照。

反观东方,在中国一提及英雄,首先联想到的是“舍生取义”、“舍小家,为大家”、“精忠报国”这类有关大义的成语,传统定义中的英雄往往富有强烈的家国情怀与集体主义,与西方的英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一点在虚构作品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例如中国古代传说故事中的英雄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原洪水泛滥时他父亲因治水不利被流放处死,而他则临危受命,不因舜处罚了他的父亲就嫉恨在心,一心为天下黎明百姓治水,甚至三过家门而不入,见妻儿也不过挥手示意,没有与其团聚,可以说他把个人利益完全抛下,真正做到了舍小家为大家,最终拯救了天下苍生,被颂为英雄。

再如金庸笔下的郭靖,侠之大义者,忧国忧民,也是
家国思想的写照。

若对比一下东西方英雄的生平,不难发
现中国的英雄们都尽善尽美,做到超越人性的理性,从未
犯过错,形象过于完美而脱离于现实,他们似乎从来不会
过分感情用事,国家与民族危亡永远在第一位,而且做事
永远站在正义的一方,更多的,他们几乎都带有一种悲壮
的色彩。

二、现实生活中的东西方英雄
在现实生活中,东西方都有其名为英雄的榜样,受世人敬仰,不像影视及文学等虚构类作品中那样,他们没有
超能力,并不是尽善尽美,也不可能战胜一切,但他们以
自己的实际作为,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为比较东西方在现实生活中的英雄观差异,我们引入一份2006年由美国人民评选出的“英雄榜”,榜单上的英
雄们是由美国人民自己票选出来的,可以说代表了绝大多
数人们的看法,其中不乏影星、球星、主持人,如美国著
名的黑人脱口秀节目主持奥普拉·温弗丽,再如名列第二
的身患帕金森症、支持干细胞研究的电影演员福克斯,但
令一些中国人惊讶的是,在美国人评选出的十位生活中的
英雄中,其中一位叫约翰·麦凯思,是越战军人,他在越南
呆的六年中没有上战场厮杀,而是待在越南人的战俘营里,战争结束后回国的他受到礼遇,被授予勋章,奉为英雄,
这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都有些难以理解,一个战俘为何能
成为英雄?在东方文化中,英雄应该有一份骨气,宁死不
屈,正所谓“士可杀不可辱”,不论这样做的价值,这份尊
严是英雄必不可少的,是高于生命的。

但在西方人眼中,
生命高于一切,在残酷的战争中活下来,才能创造更多价
值,悲壮牺牲并没有太大意义,在他们看来,东方历史故
事中项羽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于乌江,这样轰轰烈烈
的死反而是不可理喻的。

总结
虚构作品中的英雄拯救世界,他们的价值观是人们所认同的价值观,他们的形象是人们所希望成为的形象,他们是人们心中理想的一个美好映射,而现实生活中的英雄更具有实际意义与参考价值。

从这两方面我们可以略窥一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西方的英雄形象源于古代个人英雄主义、冒险精神,以及近代的民主革命现代资本主义和工业化带来的追求自由和追求力
量的潮流。

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人文主义”,其核心是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将人的生命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上。

这一思想至今仍是西方文化的核心之一,反映于诸多超级英雄电影中。

而东方文化中,自古以来便以家国为重,国重于家,家重于个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便是其写照,强调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所以英雄的价值中心在中国人看来主要体现于能够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牺牲个人利益,具备这种奉献精神是成为英雄的基本条件,一代又一代传承的悠久的东方文化,已将舍生取义的气节烙进了每个东方人的心中。

纵观历史上记录的英雄形象,或虚构或真实,无不是以完美的正面形象出现,而不像西方的而英雄形象那样接纳了人性的完美与不完美。

综上所述,东西方英雄观的差异体现于虚构作品与现实生活之中,是由其文化差异产生的,也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文化差异。

现如今的时代,我们需要属于这个时代的英雄,也需要更加先进完善的文化,东西方应该互相了解并接纳对方与己方文化的差异,取长补短,包容接纳,双方都有其精髓所在,如东方英雄文化中的舍己为人的大义与家国情怀,再如西方文化中的自由与冒险精神,当东西方文化融会贯通时,相信将会有属于这个时代的新英雄观、属于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