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案例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案例分析

兴安完小--李浩在十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常常遇到这样的学生,在两位以上的数进行乘法运算时经常出错。数的乘法内容较为抽象,也难于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在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算理。内容相对两位数乘一位、两位来说较难,学生学习起来有点困难,也特别容易出错。且乘法运算在生活中运用也比较广泛,重要。如何对生活中时刻需要的乘法进行教学,我针对下面的案例进行分析:

教学案例:

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

师:同学们,你们想去北京吗?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你会列式吗?

生:145×12。

师:估算一下,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我们可以把145看做150,把12看做10,这样150×10=1500,所以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1500千米。

师:刚才同学们都进行了估算,那么究竟145×12的准确答案是多少呢?面对新问题,我相信同学们各有高招,接下来我们就来解决今

天的新问题

尝试练习。

(1)出示例1,读题,理解题意。

(2)列出算式:145×12。

师: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讨论。

(1)集体讨论算法。

(2)投影展示学生尝试练习中的几种做法:

(3)说一说:谁做得对,谁做错了,错在哪里?

学生:甲和乙两位同学计算正确,丙同学做错了,因数十位上的1乘145,得数的末尾5应与因数的十位对齐。

理清法则。

(1)回顾。

老师带领同学们回顾计算过程。

(2)提问。

第一步算什么?(先算2乘145,结果是290,得数中得末位和因数中的个位对齐)

第二步算什么?(再用因数十位上的1 去乘145)得多少?(145个十)5要和因数中得哪一位对齐?(要和因数中的十位对齐)

第三步算什么?(把两部分的积加起来,得1740)

对比例题,归纳法则。

(1)观察45×12和145×12.

(2)比较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计算顺序和积的定位。

归纳法则:

先用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二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一个因数得个位对齐。

再用第一个因数是薇商得数去乘第二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一个因数得十位对齐。

最后把两次得积加起来。

注意:第二步个位上的0不写。

师:做完题后,你如何检查?

生1:我用计算器来验算。

生2:我再重做一遍。

因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

1.口算。

老师出示口算卡,指名说得数。

12×10 23×10 32×30 8×13 6×50 24×20

2.提问。

出示:6×50

师:这道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出示:24×20

师:这道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3.导入。

观察:6×50和24×20这两道题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整十数,末尾都有0

师:如果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0,这样的乘法你会做吗?

板书:160×30=

学生讨论

师:请运用不同算法得同学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解答的。

生1:我是口算得出的结果,先算16×3=48,再在积的末位添上两个0。

生2:我是这样算的: 1 6 0

× 3 0

00 0

4 8 0

4 8 0 0

学生3:老师,我喜欢这样算: 1 6 0

× 3 0

4 8 0 0

提问:这道替于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得末位都有0)这道踢怎样用简便得方法计算?

在乘得的数得末尾怎样添0?

巩固练习

(1)板书“做一做”的内容

(2)请同学们自己选择,完成其中的两道题。

(3)多数同学做完后,老师指名板演。

对教学案例的分析:

(一)合理的组织、运用教材

该案例在课的开始,老师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以“坐火车去北京要走多少千米”为论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让学生列出算式,对算式进行估算,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引出了新知识,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自然地从旧知识的巩固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最后让学生集体讨论,分享自己的算法。这样不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动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更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学习内容,是在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引申来的,对于本年级同学的理解能力而言,既是一个比较简单的知识,又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自主认识,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整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这一模式进行课堂教学。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位数的乘法”,给同学们列举了很多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运用乘法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并从中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

身边,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

(三)注重学生的个人体悟,自主产生求知欲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整个数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合作者。本节课的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独立自主地学习数学知识,又能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初步形成“三位数乘法”的概念前,学生通过“列算式—估算”体会到三位数的困难和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的办法,就有了很大的激情、动力和求知欲。(四)结合情景,充分理解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教材练习更多采用的是联系具体情境(如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法的意义.对于“三位数乘法”这一概念的引出、理解、巩固、深化等过程都离不开具体的情境,教学时教师要依托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感受乘法的现实意义.这也是生活数学的体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注意多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感知并抽象,在抽象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和理解数学思想.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设计学习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基于学生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究活动的预设生成中,让学习主体的认知结构、自主探究、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等方面持续地、动态地生成于开放合作,积极互动的课堂学习环境中,如叶澜教授所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节课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