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课件
合集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配套ppt课件

核心观点 归纳整合
三、中国古代金融货币的发展
商 朝 商朝人在商品交换中,使用的货币主要是贝类,如:海贝、 骨贝、石贝等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以铜为材料,铸造货币,也使用黄金 和白银 秦朝用圆形方孔铜钱和黄金作为统一货币 唐朝时出现了柜坊(早期银行的雏形)和飞钱(类似于汇 票) 北宋时,四川地区首先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 的纸币 元朝将纸币作为主要货币推行 (1)明清时期形成以白银为主、铜钱为辅的银钱并行的 货币流通制度 (2)明清时期的徽商和晋商也经营金融活动,晋商在乾 隆年间开始兴办票号,经营存款、放贷、汇兑业务,也为 官府代解钱粮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4.(2017课标全国Ⅲ)《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 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 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解析:本题考查西汉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题干材料反映出,西汉前 期各行各业的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智慧大都可以致富,这反映出 西汉前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C项正确。西汉时期的义利观并 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故A项错误。西汉的经济政策主要是重农抑 商,故B项说法错误。材料并没有反映地方豪强势力控制郡县的问 题,并且地方豪强势力主要是在东汉时期得到较大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C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2.(2017课标全国Ⅱ)右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 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PPT课件

九彩
西周以后,我国丝织工艺有了
龙凤
突飞猛进的发展,品种日益丰
纹绢
富,花色图案精美。
地绣
衾
(战
国)
1972年,在湖南长沙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 衣。收拢后能攥在一只手 里,重量只有49克。
9
唐代的缂丝对马图
自由变化色彩,纹饰更加绚丽, 极具有艺术神韵。织业的发展
22时期特征新石器时代东汉南北朝隋唐陶器青瓷制瓷业成为独立的部门瓷器大量出口出现地方瓷窑体系景德镇成为瓷都出现青花和釉里红进入彩瓷生产时期斗彩和五彩瓷粉彩和珐琅彩2324经营形态生产关系产品特点地位作用官营手工业从征役制到雇募制强制劳动和超经济剥产品有政府制定和调拨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直到明代前期为止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有利于手工业技艺的提高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学习目标: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2
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
▪ 青铜冶铸业: 1、“青铜时代”:从二里头文化到春秋末期,
历时约15个世纪。
二里头文化:因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 今河南全省与河北省南部、山西省西南部、陕西省东部, 迄今以发现100多处。二里头文化的年代与中心分布区域 和夏朝的年代与中心分布地域形同,因而许多学者认为, 二里头文化就是夏文化的遗存。
13
三、从烧陶到制瓷——古代陶瓷业的发展历程
▪ 陶器发明是人类最早的创造性的劳动成果。 1、新石器时代:已开始烧制陶器。 2、成就:彩陶、黑陶、白陶等。
江西万年仙
新石器时代
人洞遗址出土的 龙山文化,蛋壳
陶器。
黑陶杯。
白陶鬹,山 东龙山文化。
高中历史岳麓必修二第课课件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Evaluation only.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一、商业的发展
原始社会末期:原始商业产生
Evaluation only.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贝币
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私商
Evaluation only.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吕不韦 (?一公元前235 年) 战国末年秦国大臣。
居阳翟(今河南禹州)。 从小随父经商,时称 “阳翟大贾”。
古代商业的发展呈现出那些特点?
1.起源较早,阶段性特征明显 2.商业的发展促Ev进alu城at市ion繁o荣nly.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3.受C重o农py抑rig商ht 政20策04-的20束11缚As,发po展se道Pt路y L曲td折. 4.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相辅相成
管理 市令或市长管理
城市 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职能
经济职能加强
Evaluation only.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Evaluation only.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一、商业的发展
原始社会末期:原始商业产生
Evaluation only.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贝币
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私商
Evaluation only.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吕不韦 (?一公元前235 年) 战国末年秦国大臣。
居阳翟(今河南禹州)。 从小随父经商,时称 “阳翟大贾”。
古代商业的发展呈现出那些特点?
1.起源较早,阶段性特征明显 2.商业的发展促Ev进alu城at市ion繁o荣nly.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3.受C重o农py抑rig商ht 政20策04-的20束11缚As,发po展se道Pt路y L曲td折. 4.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相辅相成
管理 市令或市长管理
城市 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职能
经济职能加强
Evaluation only.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岳麓版必修二历史》课件

详细描述
总结词
古代货币与金融业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增长。
详细描述
货币和金融业的发展不仅方便了商业交易和资金流通,还为当时的政府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来源。同时,金融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当时的资本积累和投资活动,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分析民族工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总结词
民族工业企业积极寻求政府支持和保护,同时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应对策略
民族工业受到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压迫,政治地位和法律保护不足。
政治问题
外国资本的竞争和倾销,导致民族工业在市场上面临巨大压力。
经济问题
概述民族工业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总结词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产生背景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民族工业经历了初步发展和黄金时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
发展历程
以轻工业为主,集中在沿海和通商口岸地区,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主要特点
货币与金融体系
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商帮和会馆,它们在促进商业交流、维护商人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商帮与会馆
专卖制度
政府实行专卖制度,对盐、铁等重要物资实行垄断经营,控制了这些物资的生产、流通和销售。
重农抑商政策
古代中国政府重视农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抑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以维护社会稳定和统治秩序。
通讯工具的变革
电报、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的出现和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方式。它们不仅方便了人们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也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和交流。
总结词
古代货币与金融业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增长。
详细描述
货币和金融业的发展不仅方便了商业交易和资金流通,还为当时的政府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来源。同时,金融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当时的资本积累和投资活动,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分析民族工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总结词
民族工业企业积极寻求政府支持和保护,同时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应对策略
民族工业受到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压迫,政治地位和法律保护不足。
政治问题
外国资本的竞争和倾销,导致民族工业在市场上面临巨大压力。
经济问题
概述民族工业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总结词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产生背景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民族工业经历了初步发展和黄金时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
发展历程
以轻工业为主,集中在沿海和通商口岸地区,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主要特点
货币与金融体系
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商帮和会馆,它们在促进商业交流、维护商人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商帮与会馆
专卖制度
政府实行专卖制度,对盐、铁等重要物资实行垄断经营,控制了这些物资的生产、流通和销售。
重农抑商政策
古代中国政府重视农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抑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以维护社会稳定和统治秩序。
通讯工具的变革
电报、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的出现和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方式。它们不仅方便了人们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也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和交流。
2017年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配套ppt课件(岳麓版30份)(17)

-9-
第20课
探究点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当堂检测
首页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堂篇 合作学习
(4)“点”是指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最早、开放层次最 高的地区。经济特区的成功产生了强烈的辐射作用,引来开放的高 潮。 (5)“线”是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14个沿海开放港口 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从南 到北连成片,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6)“面”指中国的对外开放由沿海到内地,再到沿边城市,从东部 到中西部的全面开放。
-14-
第20课
探究点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当堂检测
首页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堂篇 合作学习
3.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它 们主要“特”在( ) A.特殊的历史时期 B.特殊的地理位置 C.特殊的社会制度 D.特殊的经济体制 解析: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 验场。它们在对外开放中实行特殊政策、特殊体制、特殊发展方 式。 答案:D 4.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它最早成为中国开放的特区,与新中国 改革开放的步伐共舞。上述材料是对哪个城市的描述( ) A.广州 B.上海 C.深圳 D.珠海 解析:抓住关键信息“距离香港最近”“最早成为中国开放的特区”,故 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首页 首页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堂篇 合作学习
目
标 导 航
1.经济特区的含义 2.我国在深圳等地建立经 济特区的原因 3.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4.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的原因和影响
方 法 点 拨 1.掌握创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 城市、 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和开发上 海浦东的史实 2.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特 点 3.了解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经 过,分析其意义
第20课
探究点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当堂检测
首页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堂篇 合作学习
(4)“点”是指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最早、开放层次最 高的地区。经济特区的成功产生了强烈的辐射作用,引来开放的高 潮。 (5)“线”是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14个沿海开放港口 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从南 到北连成片,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6)“面”指中国的对外开放由沿海到内地,再到沿边城市,从东部 到中西部的全面开放。
-14-
第20课
探究点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当堂检测
首页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堂篇 合作学习
3.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它 们主要“特”在( ) A.特殊的历史时期 B.特殊的地理位置 C.特殊的社会制度 D.特殊的经济体制 解析: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 验场。它们在对外开放中实行特殊政策、特殊体制、特殊发展方 式。 答案:D 4.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它最早成为中国开放的特区,与新中国 改革开放的步伐共舞。上述材料是对哪个城市的描述( ) A.广州 B.上海 C.深圳 D.珠海 解析:抓住关键信息“距离香港最近”“最早成为中国开放的特区”,故 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首页 首页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堂篇 合作学习
目
标 导 航
1.经济特区的含义 2.我国在深圳等地建立经 济特区的原因 3.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4.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的原因和影响
方 法 点 拨 1.掌握创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 城市、 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和开发上 海浦东的史实 2.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特 点 3.了解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经 过,分析其意义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二课件:第11课_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_(共31张ppt)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 二 三
教材图解阅读教材第51页“日本从沦陷区掠夺大量物资”和“被日 本兴中公司吞并的龙烟炼铁厂”两幅图片,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 信息? 提示:侵华日军对沦陷区经济进行疯狂掠夺;民族工业遭到严重 破坏。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 二 三
三、民族资本的困境 1.帝国主义挤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外国资本利用跌价竞争等方法给中国民族工 业的发展造成很大压力。 2.官僚资本压迫 (1)形成与发展 ①全民族抗战开始前,国民政府实行了一些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 政治腐败势力把部分国家资本占据为官僚资本。 ②到全民族抗战中后期,官僚资本的势力不断扩大。
课堂篇 合作学习 探究点 当堂检测
3.阅读下面的示意图,造成图示现象的外部条件主要在于 (
)
1915—1919年中国纱厂赢利指数示意图 A.美、日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实业救国”思潮的刺激 D.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解析:从折线图的趋势来看,中国纱厂在1915—1919年的发展虽有 曲折,但始终呈发展趋势。注意限制词:外部条件。从时间上看,结 合所学知识,B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C、D两项是内部因素,与 题意不符。 答案:B
课堂篇 合作学习 探究点 当堂检测
5.有报纸载文感叹:“我数千年历史之蚕桑事业,不沦亡于敌伪铁蹄 之下,而消灭于……官僚资本的压迫榨取也!”此种状况出现于( ) A.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 B.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 C.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可知作者认为民族工业没有在抗战中 毁灭,反而在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的统治下,陷入了绝境。抗战胜 利后,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 到沉重的打击。故选D项。 答案:D
历史岳麓必修二第课课课件

园林与建筑相结合
岳麓书院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建筑相结合,形成 了独特的园林式书院风格。
石雕与木雕工艺
岳麓书院的建筑细节体现了精湛的石雕和木雕工 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文化内涵丰富
岳麓书院的每一处建筑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02
岳麓书院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岳麓书院的课程设置
岳麓书院的创新发展
岳麓书院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 变革和发展,如南宋的“朱张 会讲”、明代的“阳明学派” 等,不断创新和进步。
岳麓书院在近现代也经历了变 革和创新,如清末的“岳麓新 学”、民国的“岳麓大学”等 ,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做出 了重要贡献。
今天的岳麓书院已经成为一个 集文化、教育、旅游为一体的 综合性机构,通过举办各种学 术活动、展览、讲座等,传承 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岳麓书院的文化影响力
岳麓书院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其影响力和地位随着历史的沉淀而不断提升。
岳麓书院的文化影响力不仅限于中国,也影响了东亚地区的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 展。
今天的岳麓书院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进一步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04
历史岳麓必修二第课课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岳麓书院的历史背景 • 岳麓书院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 岳麓书院的文化传承和创新 • 岳麓书院的现代价值和意义
01
岳麓书院的历史背景
岳麓书院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04
初创阶段
北宋时期,岳麓书院创立,成 为当时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兴盛阶段
南宋时期,岳麓书院得到官方 支持,规模扩大,成为全国著 名的学术中心。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单元整合4(共12张PPT)PPT课件

原
因
核心内容 在坚持公有制 的前提下,实行 分户经营,自负 盈亏
意
义
家庭联 党中央在总结教训 产 的前提下,决定实行 承包责 经济体制改革 任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极大地调动了 农民的生产积 极性,推动了农 业生产的发展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单
元
整
合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二、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要调整
原 因 核心内容 废除封建土地 所有制,实行农 民土地私有制 把土地等生产 资料变为公有 制,实行集体经 营 提高公有化程 度和扩大公有 化规模 意 义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新解放区的封建土 土地改 地制度严重阻碍生 革 产力发展 分散的小农经济难 农业合 以满足国民经济发 作化 展的需要 党的一些领导人主 人民公 观地认为农业合作 社 化规模越大,公有化 化运动 程度越高,越能促进 生产力发展
解放了农村生 产力,促进了农 业发展 进一步解放了 农村生产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黄梅戏《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思考:
1、 上述分析表明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有哪些变化? 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时期 方式 原因
商周时期 春秋时期
大规模简单协作 自耕农经济出现
生产工具和耕 作技术的进步 以及私有土地 的出现
2、自耕农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1)春秋时期生产工具、耕作技术进步. (2)私有土地的出现. (3)宗法制的破坏和个体家庭逐渐成为社会基本单位等, 促使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自耕农经济应运而生。
பைடு நூலகம் •
伴随着农业的发展,家畜饲养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主 要有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即古代常与“五谷” 相提并论的“六畜”。
陶猪 (出土于上海崧泽文化遗址,距今约6000年)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猪
生肖纪年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 十二生肖中包括了“六畜”,即家畜饲 养业中的猪、牛、马、羊、鸡、狗,说明这 一时期人类已经驯化了这些动物;还包括鼠、 蛇、猴、虎等当时人们捕猎到的动物;另外, 还包括人们想像中的动物“龙”——传说中 司雨的神物,它与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同 时还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二、从耒耜到曲辕犁(生产工具的改进)
出现时间
原始社会 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 曹魏时期(三国) 唐代
主要工具
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 耒、耜 铁农具、牛耕 翻车 曲辕犁和筒车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1.水利设施的重要性: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水利设施的兴建。 2.重要的水利工程:春秋战国时期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以及西
商周时期,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 生产。(原因:生产力低下)
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古代何种生活方式? 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个体农民经济。 “戏中”的生产经营方式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特征? 1.原因: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私有土地的出现; 2.特征:提示:规模-结构-目的 自耕农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并与 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目 的为自给自足和交纳赋税。
课后思考题
当今中国农村人口膨胀,农民生活条件急需提高,如 何处理好“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走向和谐健康发展的重 要课题,回顾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结合农业发展的 现状,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
• 大约在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 • 战国中后期,铁犁用于牛耕。 • 西汉中期,发明犁壁。自此之后,牛耕得 到广泛的推广。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生产结构; • 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核心特点) • 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农业 起 源 中国 古代 农业 特点
农业 发 展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工具 生产技术 “男耕女织”
精耕细作 的农业生 产模式
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生产模式: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 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经营方式: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 织”式的经营方式。
实际上
贵族占有
分配给贵族使用,不得 买卖,并要交纳贡赋。
3、春秋时期:出现土地私有
直接原因:各国税制改革(鲁国“初税亩”等)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变革(铁器牛耕)
生产力 铁器牛耕的出现
决定
生产关系
出现土地私有
4、战国时期 :土地私有制正式确立 确立标志——商鞅变法 “废井田”
“开阡陌封疆” “民得卖买”
3.自耕农经济的利弊
(1)特点:
①生产组织:生产规模小,以家庭为单位(分散性) ②生产分工:男耕女 织,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落后性) ③生产目的:自给自足,较少商贸交流(封闭性) ④脆弱性。
(2)优点:
①稳定性强,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②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3)缺点:
①落后性:自给自足,较少商品交流,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的 交流,特别到了近代成为社会发展的因素。 ②脆弱性:比较脆弱,难以应付天灾、战乱及苛捐杂税 。
铁犁(战国)
二牛抬杠(汉代)
曲辕犁(唐代) 标志着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翻车和筒车(灌溉工具)
曹魏马钧改进的翻车
唐代的筒车
曲辕犁
• 产生的社会条件:国家安定,社会得到发展,生产力水平 大大提高。 • 优点:
高中历史岳麓版教材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必 修 二
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
土地公有制
土地所有制
岳麓版高中必修二
历 史 全册优质课件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一、农业的起源
•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发祥地之一。大约一万年前,农耕经 济便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
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
地域差异: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 稻作成产为代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土地私有制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主要形态
目录
壹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废井田,开阡陌 贰 叁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土地兼并 土地私有制的经营方式 ——租佃制
壹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废井田,开阡陌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氏族公有 生产力 低下 集体耕种
平均分配
2、商周:井田制
名义上 土地国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贰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土地兼并
土地私有制的三种形式
君主土地私有
地主土地私有 主导
自耕农土地私有
合作探究 :
《题兴化寺园亭》 唐.贾岛 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 。 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亭君自知 。 (1)此诗反映的是什么社会现象?
土地兼并现象 (2)出现此现象的原因 ?
1、土地兼并的原因
①根源:封建土地私 有制在中国正式确立
②重农抑商 政策的影响
③人们观念
的影响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 ,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 至委巷工贾胥吏,赢十百金,即莫 不志在良田。” ——陶煦.清《租核·推原》
汉的漕渠、白渠。
3.治黄问题:黄河一直是中国农耕经济的命脉,黄河是否安流,成为
影响朝廷财政收入、人民生活和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汉代起,政府经 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
4.西域的灌溉工程:坎儿井
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耕作方式)
阅读以下史料,思考:材料反映了什么样的耕作方式? 甲骨文 “(王)大令众人曰,(xié )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