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讲义【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群落的结构

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

描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特征,并可随时间而改变。生命观念—基于对种群和群落研究问题的分析,人体探究视角对认识事物的重要性。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1.群落的概念

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2.研究的问题

3.基础:研究群落的基础是研究种群。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1.作用: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2.衡量指标:物种丰富度,即一个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4.特点: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

三、种间关系

1.常见种间关系

(1)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2)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3)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4)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

(5)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2.实例(连线)

提示:①—Ⅲ②—Ⅳ③—Ⅰ④—Ⅱ⑤—Ⅴ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1.形成原因: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

2.类型

类型现象决定因素

垂直结构分层植物分层:光照强度、温度等动物分层:栖息空间、食物条件

水平结构镶嵌分布①地形的变化

②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

③光照强度的不同

④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

⑤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1.群落的季节性原因

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

规律的变化。

2.生态位

(1)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2)研究某种生物生态位时,要注意的问题

①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②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3)意义: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六、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1.土壤生物的特点及调查方法

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常用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鄱阳湖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及微生物构成群落。() 2.“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3.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 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5.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此属于种间竞争的实例。() 6.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标记重捕法。() 提示:1.×鄱阳湖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群落。

2.√ 3.√

4.×这两个群落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5.√

6.×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种间关系

1.种间关系比较表格

关系

名称

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

捕食

图甲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

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

少”的不同步性变化

羊与草;狼与

兔;青蛙与昆

种间竞争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

活”的同步性变化。两种

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

乙;生存能力相同,如图

牛与羊;农作

物与杂草;大

草履虫与小

草履虫

寄生

图丁

A寄生生物

B宿主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

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

活得更好

蛔虫与人;菟

丝子与大豆;

噬菌体与被

侵染的细菌

互利共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

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

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大豆与根瘤

生图戊

2.生物种间关系的判断

(1)“同升同降”→互利共生,如图戊。

(2)一升

一降

―→

竞争

寄生

―→一方灭绝―→竞争,如图乙

―→两方皆在―→寄生,如图丁

说明:在竞争力不同的两种生物中,一方因竞争力弱灭绝,而寄生关系中,一般不会淘汰物种。

应用实践:1.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

(1)青蛙与稻飞虱、水稻与病毒、水稻与稻飞虱分别为何种种间关系?

提示:捕食、寄生、寄生。

(2)稻飞虱和植物病毒V是不是寄生关系?说明理由。

提示:不是。稻飞虱是植物病毒V的传播媒介,植物病毒V对稻飞虱没有危害。

2.如图中的①~④为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图(纵轴为个体数,横轴为时间)。A是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是大、小草履虫;C是兔与狐;D是细菌和噬菌体。

①②③④

(1)判断四组生物关系对应曲线:

A.__________;B.__________;

C.__________;D.__________。

(2)图中④与②相比,结果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③②①④(2)不同④(寄生关系)不像②(竞争关系)那样,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寄生生物依赖于寄主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