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网格结构在生产调度中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探究电力调度管理及调度自动化系统

探究电力调度管理及调度自动化系统

探究电力调度管理及调度自动化系统摘要:电力企业的目的在于为人们提供安全和稳定的电力资源,电力调度的自动化系统应用能够为调度人员提供实时信息,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问题进行解决。

本文主要从作者实际工作经验入手,分析电力调度管理工作,分析其电力调度的自动化系统,希望对有关从业人员带来帮助。

关键词: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管理前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电力资源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源,在社会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的供电企业必须加强对电力系统的扩建。

为实现满足日益增长的供电量和用电质量,供电企业应落实传统电网的升级、改造,在传统的电网系统中引入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推动自动化电力事业发展。

电力系统中应用自动化技术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提升工作效率,减轻供电企业的工作量,利于顺利开展电力调度工作。

1 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的概述1.1 电力调度的自动化技术功能第一,系统化管理数据库信息。

对电力数据信息的整理、分析和处理。

第二,及时对电力系统故障问题的发现,做好故障问题的反馈和控制,有效确保电力系统正藏运行。

第三,应用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中的模拟功能,提前进行模拟和操作,对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进行提高。

1.2 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的特点第一,自动化技术是集合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一体化的技术类别,是一种较强功能的技术体系。

第二,在对国际标准进行满足的基础上,自动化的生成报表,做好数据的收集和资料打印等。

第三,电力调度的自动化技术应用,在发现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问题的时候,自动将该服务器上的数据传输到另外一台正常服务器上,进而保证数据信息的不丢失和不会被篡改。

第四,若是产生紧急故障问题,电力调度的自动化技术能够按照其权限管理的模式进行安全与否的判断,选择电力系统故障是否需要进行切断,进而减少系统故障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五,在电力调度的自动化技术应用环节,调度站有着整体的管理权限,按照电力系统落实其调度管理工作,对站内的各RTU之间关系进行协调,确保电力系统运行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基于GridSim的网格调度应用研究

基于GridSim的网格调度应用研究
稳 定 的、可行 的 。
关键词:网格调度;网格调度模拟;G iS r i d m;B o e rkr 中图分 类号 :T 3 1 P 9 文献标 识 码 :A 文章编 号 : 0 8- 1 9( 0 7 5 0 6 - o 10 - 6 2 2 0 )0 — 0 9 _ 3 网格调度是网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分。【 I 】 正因为此 ,对它的研究非常多,出现了不少调度算法。 然 而 ,网格 调 度是 非常 复杂 的 ,对它 开展 研 究并 不容 易 。 目前 ,一 共有 三种 方法 。一种 方法 是搭 建一个 环境,在该实验环境中部署应用并进行实验 ,以获得较佳 的实验数据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模拟的方法【, J J 在 模 拟环 境 中进行 实验 ,获 得 实验数 据 ,并 依此 数据 判定 调度 的好 坏 。 网格 模 拟器 对于 网格 调度研 究 意 义重大。一方面,模拟器可 以大大减少网格调度研究不必要的工作,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也为网格调 度研 究 提供 了一个 平 台,在此 平 台上 , 实验 环境 以及 条件 可 以重现 ,甚 至不 同的调度 模 式还 可 以进 行 比 较 。这 种 工具如 Gr S 。第三 ,网格 调度 也 可 以使用 建模工 具对 其进行 研 究 ,如华 中科技 大学 的金海 等 i i dm 对 P t 在 网格 容错调 度模 型方面 进行 了研 究 。 er i 文 中探 讨 了 G iSm 应 用 的各种 问题 ,特 别研究 了应 用 G iSm 进行 调度 研究 的各种 方法 。并 且探 r i d r i d 讨 了基 于 Brkr o e 的调度 算法 分析 结构 以及 Gr Sm 中网络搭 建等 问题 。最后 ,重 点阐述 了基 于 B oe 的 i i d rkr 退 火调度 算 法模 拟实 验并分 析 了模 拟 结果 。

网格环境中用于资源分配的经济模型研究

网格环境中用于资源分配的经济模型研究
维普资讯
第2卷 第3 3 期
文章编号 : 0 — 3 8 20 ) 3 02计

机 仿

26 月 0 年3 0
网格 环境 中用 于 资 源分 配 的经 济模 型 研 究
孙捷 , 范援 马
(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 上海 203 ) 000 摘要: 由于网格是实现对地理上广泛分布的大量异构资源进行共 享, 所以传统的资源调度 和分配方法 已经 不再适用 。此外
为了吸引各类资源消费者和资源提供 者加入 网格 , 必须引入基于价格 的经济模型 , 由价格 浮动来反映资源供需情 况的动态
变化 , 通过供需均衡实现资源优化分 配。该文讨论 了现有的用于资源分 配的各种经济模型 以及各 自的优缺点 , 后总结 了 最
判断经济模型效能的各种经济和计算标 准。 关键词 : 网格 ; 资源分配 ; 经济学 ; 市场机制 中图分类号 : P 9 T 33 文献标识码 : A
超级计算机、 集群、 工作站、 个人 P c机等)、 数据资源、 存储
资源和其他各类资 源统一 组织 管理 , 形成 一个 可相互利 用 、
2 网格资源分配中引入经济模型
传统的网格资源管理一般认为网格中的各种资源都是

相互合作、 对用户相对透 明的高性能计算环境, 用户可以像
登录一台超 巨型机 一样使 用它 。这 种计 算模 式 已经 发展 为 连接和统一各类不同远程资源的一种基础结构 。 网格 环境中的资源在地理上是广泛分 布的 , 而且 每个 资
ABS RACT: h olo i st e iesaeo o g n o sr su c sta c t l o e ewol rdt n T T eg a fGr i ora z h r f mo e e u e o re h tl aeal v r h r d l h o t d,t io a a i l me o so su c ssh d l a d alc t nwi o u cin w l n w.Moe v r n od rt t atrsuc o — h t d fr o re c e uen oai l n tfn t el o e l o l o ro e ,i re oat c eo rec n r

中国地震网格试验系统中资源管理与作业调度研究——资源管理和作业动态分配模型ProRMJS的建立

中国地震网格试验系统中资源管理与作业调度研究——资源管理和作业动态分配模型ProRMJS的建立

算 能 力 和状 态 ,动 态 分 配 任 务 , 样 就 保 证 了计 算 平 台 的 稳 定 性 .针 对 默 认 各 个 计 算 节 点 均 这 能 完 成 任 务 的 问题 ,P o rRMJ 过 监 控 各 个 节 点 所 负 担 作 业 的运 行 进 度 和 设 定 作 业 时 间 阈 s通
维普资讯
第2 8卷
第 6期

震 学 报
V0 . 8,NO 6 12 .
NOV ,2 0 . 0 6
2 0 年 1 = ( 5 6 3) 06 1J 64 ~ 5 j
ACTA EI M 0L0GI S S CA I CA S NI
文 章 编 号 :0 5 — 7 2 2 0 ) 60 4 — 9 2 33 8 ( 0 6 0 — 6 50
十 通 讯 作 者 .E ma : o j n n g i C t — i h u i mi@ mal Ol l a . l
维普资讯
在 一
靠性

通 过 在 局
计 算
各 个 计算 任务 也不一 定 都能保 证按 时完 成 ,并且 在 分发作 业 时系统 也 没有 考 虑 各个 节 点计
中国地 震 网格 试 验 系统 中资 源管 理 与 作 业 调 o MJ rR S的建 立
侯建 民 刘 瑞 丰" 单保 华 赵 永”
牛 爱 军" 邹 立 晔¨ 侯 立 华。 韩 军。 ’
1 )中 国北 京 10 8 0 0 1中 国地 震 台 网 中 心
算 能 力 的差异 .
在 C DAG i 期 的网格 计算 平 台 中 ,如 果其 中一 个 节 点在 任 务 执 行 过 程 中 出现 故 E r d初 障 ,那 么该 次计算将 无 法得 到最 终 结果 ,整 个 计算 任 务 也将 失败 .另 外 ,在 分 配计 算 任 务 时 ,如果 各 个节 点计 算 能力 与所 分配 的计 算任 务 大 小不 一致 ,那 么在计 算 过程 中将 导致 某

一种改进的基于层次结构的网格任务调度优化模型研究与设计

一种改进的基于层次结构的网格任务调度优化模型研究与设计

一种改进的基于层次结构的网格任务调度优化模型研究与设计刘锋;郭维威;张妍;汤泰青;李晓艳【摘要】为了更好地解决网格中任务分配和调度问题,文章分析了网格体系结构和现有的资源调度模型,结合Petri网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结构的网格调度模型,通过实验验证,该模型可以大大的减少运行时间和成本开销.【期刊名称】《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43)004【总页数】4页(P39-42)【关键词】网格计算;网格调度;作业调度【作者】刘锋;郭维威;张妍;汤泰青;李晓艳【作者单位】黑龙江工业学院,158100,黑龙江省鸡西市;黑龙江工业学院,158100,黑龙江省鸡西市;黑龙江工业学院,158100,黑龙江省鸡西市;黑龙江工业学院,158100,黑龙江省鸡西市;黑龙江工业学院,158100,黑龙江省鸡西市【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3网格这个名词是通过电力网络借鉴而得到的,本意是希望计算机所提供给用户的计算能力和资源服务可以像电力资源一样“打开开关,接通电源,即可使用”,而用户不考虑使用的电力资源与电力服务是谁提供的,用户只需要把设备的插头接入网格的插座上,就可以使用网格中的资源.网格技术能够使网络中分散的计算机资源有机的结合起来,网格作为下一代网络新技术,比较适合于分布式计算与云计算,因此网格计算能够为用户提供便捷的资源访问服务,建立虚拟网络环境中的远程协作服务与资源共享服务,网格技术同时还可以消除或避免信息孤岛等现象,因此在教育领域、科研领域、工程应用领域和大规模的商业活动等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1].任务管理与调度、资源管理是网格计算中具备的基本功能.在资源管理中,根据用户的资源请求情况,资源发现算法能够从网格资源中上找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合适资源,由于在网格环境中资源所在节点的动态特性和资源的分散特性等内在的因素为资源发现的研究增加了难度,但资源发现的效率和查全率等直接影响到后期资源的调度和使用,所以资源发现的研究至关重要.任务调度首先根据用户提交的任务需求,发现满足条件的资源,然后根据调度算法和相应的策略将满足条件的资源分配给需求用户,用户获得需求资源后就可以在资源上运行程序,直到任务结束后释放资源,任务调度管理模块将执行的告知给需求用户.网格任务调度主要研究如何充分发挥网格优势,实现资源的发现及资源的最大共享,使网格中的任务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网格任务调度的效率直接影响网格计算的整体效率[2].为此,原有研究的基础上设计性能更好的任务调度算法和资源发现模型,提高网格计算的效率意义重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网格体系结构有多种,其中五层沙漏模型结构是其比较经典的一个,该结够是以“协议”为中心,侧重于强调服务、API和SDK的重要性,但是在该结构中并不向用户提供严格的规范,也不是将提供服务所需要的协议依次列举出来,而是将五层沙漏模型结构中各个部件的通用的要求进行了定义,并将这些部件按照一定的层次关系进行排列,在每一个层次中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具有相同的特性,高层的组件可以在其低层组件的基础上再次构建[3].五层沙漏模型结构主要是根据共享资源与其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远近距离来进行管理的,而在该结构中的资源管理、资源的操作和各个功能的使用情况依次分布在5个层次上[4].最下面的底层层次是最接近物理共享资源的,所以最下面的底层与共享资源之间的联系就比较大;越靠近上层,距离物理共享资源的细节描述就越小,因而得到共享资源的细节就越少.也就是说底层表示物理共享资源,上层表示抽象的共享资源.如图1中给出了五层沙漏模型结构.网格资源调度大致上可以分为3个过程阶段.第1阶段是资源发现.所谓资源发现是用户找到适合应用程序的网格资源,并从其中选择开销最小的资源进行计算.在此过程中首先进行授权认证,找到一些计算资源,为用户作业进行访问服务;其次提供能够满足用户应用程序运行所要求的软硬件及通信状态信息;最后通过调度查询服务找到能够满足应用程序需求的最小代价网格资源集合.第2阶段是系统选择.是在资源发现期的基础上对满足应用程序最小代价的资源进行选择.首先获得网格计算资源的静态和动态信息;其次根据优化策略对资源发现期查询到可用网格资源进行优化选择.第3阶段是应用程序执行.首先,由于网格中的共享资源不是被用户独占的,因此,在应用程序执行时候要对资源进行预留,以便用户操作.其次,提交应用程序,但是目前来说,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约束网格应用程序的提交,通常状况下都是采用命令行与脚本的方式来实现任务提交.第3是在执行应用程序前的准备工作,比如连接的准、容错机制的制定、资源分配管理等准备工作.最后,要对应用程序的执行过程进行监测,这些是通过特定的网格资源监测机制和网格资源预测机制来实现监测过程的,当应用程序执行完成后就释放所占的网格资源[5].目前,在网格计算中资源调度的分配方案主要有3种方式:分别为集中式、层次式和分布式资源调度方案.集中式调度方案中,只具有单独一个网格资源调度器,网格资源调度器掌握着所有站点的资源信息,同时肩负着对网格中所有资源的整体调度工作,所有的任务都是由网格资源调度器统一调度与管理.这种集中式的调度方案不具备良好的扩展性能,当加大网络环境时,单一的网格资源调度器很难掌握所有的共享资源情况,在这个调度过程中会出现瓶颈问题.分布式调度方案中,改变了集中式中单一网格资源调度器,调度方案中具有多个网格资源调度器,各个网格资源调度器相互之间是平等的,没有优先级的关系,这样就使得调度工作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同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由于具有多个网格资源调度器,这样势必会增加各个网格资源调度器彼此之间的通信量,同时对整个网格中所有的资源掌握不全面,这样就很难为需求用户找到最优秀的资源分配方案,达不到最佳的分配效果.层次式调度方案中,进行了层次划分,方案中设置了一个任务主分发器,它负责整个协调工作,并把用户的任务提交给其下级网格资源调度器进行调度,同时还在任务主分发器下相应的再设置了一个任务分发器,该任务分发器受其控制,该任务分发器用于接受从主分发器下达的各项任务,再将任务依次逐层下发.但是在整个任务下发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层次很多,层次越多,各层次之间通信量就越大,而在整个调度过程中,对于底层的各种情况很难监测到,这样就有可能造成各个层次信息反馈不及时的现象[6].根据网格中资源调度的结构特征,并结合Petri网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层次结构的资源调度模型,该方案中设计了具有3个层次的操作模型[7].结合Petri网的特点给出定义为Petri={Q,R,F,D,C,I,O,K,M},其中Q是1个非空的集合,用于存储当前系统的内容,R是1个非空集合的变化情况,F是弧集,用于确定资源调度操作过程中的各种输入与输出,D是1种颜色集合,C是1个具有着色功能的函数,I和O是用于描述R非空集合的函数变化,其中I表示的是输入函数,O表示的是输出函数,K是R非空集合的一个数字调解函数,M是网格初始状态的标志.定义第1层为作业调度.负责调度的管理工作,包括作业队列管理和运行状态的监测等.其中,第1层中的基本操作包含了4种状态,分别为等待状态、操作状态、已经完成的操作状态、操作失败的状态.这里我们给出了具有5个作业调度的网格环境,结合上述4种状态,可以得出公式Q{qi|1≤i≤5},其中i的取值为1到5,分别表示作业的5种变化过程,即等待作业资源、开始运行、检查作业、检查操作、工作限定和退出工作.因此可以给出公式R={ri|1≤i≤5},其中i的取值为1到5,分别表示为选择操作、开始运行、选择检查、检查状态、标签操作、反馈成功和失败返回7个状态.定义第2层为子任务调度.该层次主要负责子任务的执行管理,结合上述公式给出定义:Sub-Petris={Qs,Rs,Fs,Ds,Cs,Is,Os,Ks,Ms} ,按照作业分解的原则,进行作业分解,可得到这里表示了10个状态变化过程,分别为开始子任务网络、结束子任务网络、初步检查、子工作集、运行子任务、任务安排、子任务计划、标记子任务、检查任务状态、子任务选择、删除操作、检查正在操作的状态;这里的15个状态分别为检查初始化状态、分析操作网络、提取子作业、启动子任务、调度选择、调度子操作、删除标记、审校正常操作、子任务、检查可能的调度、作业选择标记、操作失败、检查完成、结束标记、标记正常的操作.定义第3层为任务调度网络.这个层次中的主要负责任务调度,在第3个层次中,将任务进行分解,根据第2层次的公式进行变换,对于任务调度网络,它可以分解为单一的任务,一个独立的任务可以动态地分解成一个或更多的子任务.分解后的模型我们可以定义为:FM={Q3,R3,F3,D3,C3,I3,O3,φ3,ψ3} ,其中Q3是输入与输出子任务集;R3主要包括4个子任务,即独占型传输子任务,独占型共享传输子任务,子任务和共享计算任务;D3包括外部远程数据、远程数据、本地数据、内部外部本地数据和计算资源数据5种数据类型. φ3和ψ3分别表示资源运行及等待过程中的开销时间消耗和系统任务情况.为了验证上述给定的模型是否能够真实有效的完成任务调度,我们通过结构优化分析和成本分析两个方面出发.在结构优化分析时,对于网格调度模型,在计算并行任务的时候,我们要从数据的传输功能、操作特点和任务分解考虑.并行计算任务时要求严格按照数据传输功能的要求、操作特点和任务分解来执行.分解操作是通过任务来完成,将一个复杂的任务分解为两个子任务,所有的分解处理过程在合并过程中要确保预处理和传输块的数据内容保持不变.基于此给出并行计算任务优化结构,定义如下:如果远程数据输入子作业具有k个,则此时系统将计算任务分解为1.通过增加变化量和交叉节点,使网络1的任务减少,相应的时间和任务成本在理论上大大减少.假设任务1更改为{tr|1≤r≤1 },那么资源调度过程中减少的开销可以用φr(tr)来表示.将本文提出的模型与传统的基于Petri网的网格调度模型进行比较,我们假定网格中现有资源5个和计算任务3个,在执行第1个计算任务时,本文所提出的模型所用的执行时间、传输时间、估计成本、成本上限、时限分别为4,2,8,10,11,而传统的基于Petri网所得到的结果分别为5,6,7,10,11;在执行第2个计算任务时,本文所提出的模型所用的执行时间、传输时间、估计成本、成本上限、时限分别为2.5,2,3,4,7,而传统的基于Petri网所得到的结果分别为3,3,4,4,7;执行第3个计算任务时,改进方法所用的各项指标分别为5,4,8,12,14,传统方法的各项指标为8,7,11,12,14;执行第4个计算任务时,改进方法所用的各项指标分别为6,5,7,10,13,传统方法的各项指标为9,6,10,10,13;执行第5个计算任务时,改进方法所用的各项指标分别为7,2,8,12,12,传统方法的各项指标为9,7,11,12,12;将以上数据分别建立执行时间、传输时间、估计成本对比分析图表,图2给出了执行时间对比分析图,图3给出了传输时间对比分析图,图4给出了估计成本对比分析图.通过这些结果数据可以得出本文所提出的模型结构,执行时间、传输时间和成本的估计都比普通的传统方法要少,因此整个模型结构效果更佳,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本文在分析现有的网格体系结构和资源调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Petri网的研究,提出了1种分层的网格调度模型,该模型将网格调度资源定义了3个层次,通过给定5个计算任务和3个计算资源的实验验证,该模型减少了运行时间和成本开销.【相关文献】[1] 肜丽. 网格调度的算法研究及改进[J]. 信息技术,2014(6): 126-129.[2] 孔轶艳. 基于粒子群离散优化的网格资源分配方法[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6,22(2): 82-84 .[3] 殷峰. 网格关键技术及校园网格应用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4] 黄昌勤. 计算网格中的任务管理研究示范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9[5] 乔付. 网格平台上任务重分配调度改进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1,28(7): 2643-2646 .[6] 杨炼. 一种新的基于层次式的网格调度模型[J].科技资讯,2008(16): 24-24 .[7] 陆艺. 系统集成中网格计算的调度[J].微电脑应用,2013,30(5): 41-43 .。

网格资源管理与调度体系研究

网格资源管理与调度体系研究

用数据。资源 层只关心单 个资源, 不关心 全局的状 态和踌域 的行为 。 第四层为汇聚层( o et e,这层的 C l ci ) l v 结构 才能 够设计 和建造好 网格 ,才能 够使 网格有效 地发挥作用 到 目前为止 . 作用是 将资源 层提交的受控资源汇聚在一 较为成熟 的嗣格体系结构有 两个 I 一个 起 ,供 虚 拟组 织 的 应 用程 序 共享 、 调 : 是 In F se 博士等在早些时 候提出的 5 用 汇聚 层不 关心单 个资源的管理 , a o tr 关心 屡沙漏 结构,另一个是 1 BM 公司与 I 1 2 的是 全局的状 态和跨域 的交互 行为 因 a 该层提供的 议和服务是可以很广泛的. Fo t s r博士提 出的开放 网格服务 结构 此, e O GSA ( 口 n G r d S i e 开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O e i e rv c s 在使用下层提 供 的服务的基 础上进 行再开 发。 汇聚 层 A c i c ue r ht t r ) e 1 1五层沙漏体 系 . 也 提出 了通 用的一 些协议和 服务 如 目 用来发现资源 协同分配、调度, 五层沙 漏体系结构是以橼 .为中心的 录服 务, 嫂 经纪人服 务. 针对 协 议结 构 , 自下而 上分 别为 :构 造层 o d r G。 连 接层 资源 层、汇 集层和 应用层 。上 踌域 的分配调度服务 . 如 C n o 2 层协议 可调用 下层协议 的服务 。 网格内 Ap ls i a 2 D pe N mrd G. RM r k r I b o e 监视 提供对共享资源的失效监控 、 的垒局应 用都通过协议提供的服务来调用 和诊断服务 , 操作 系统 该 体系结 构的各 层功能 定义 人侵检测等支持。 还有数据复制服务。 基于 如 F: 嗣格的编程体系, 负载管理系统和协作框架, 团体授权服务, 团体记账和支 第一层为构造层( a rc:该 层组件 软件发现服务, F b i) 实现 了基于 底层特定 资源 的高层共 享操 付服务, 协同服务等。 第五层为应用层( pi a fn 选 Ap Ic to s 作 它 提 供 了共 享 资源 的 本 地控 制 接 F 它关 注 的是 与 本 地 交互 的 控制 接 层是网格 用户的 应用程 序。 应用程序 通 I 口 井提 供网格 中可供 共享 的资源 。 过各层的 A I P 调用相应的服务.再通过服 第二层为连接层( 0 n ci i :谈 务调用 网格上的 资源来完 成任务 。 应用 c n e tvt y) 层定义 了网格中网络 处理 的核心通信与认 程序的 开发涉及 大量 库函数 ,为便 于网 证 协议 。通 信 协议 使构造 层资 源阃的数 格应用 程守的开 发 ,需要构 建支持 阐格 据 交换成 为可能 。 证 协议 綦于通信服 计算 的库 函数 。 1 2 0GS . A 务提 供 了确认 甩户和资源 身份的 安垒机 在 OG A 中, S 一切事务都用睢务来描 制 。 第三层为资源层 ( e o r e:该层建 述 , R s uc) 如计算 资源、存 储资源 ,网络 资糠 、 立在连接 层的通 信和认证 协议 之上 ,定 其 他逻辑实 体都描 述成服 务。 为了使服

网格调度机制研究综述

网格调度机制研究综述

格计算 的理想 目标 是使 网络上的所有资源易 于协 同工作 , 服务
于不 同的网格 应用 , 现资 源在跨 组织 (自治域 ) 间应用 的 实 之
1 网格调 度体 系结构 的研 究
文献 [ 1 中阐述 了网格环境 下的调 度系统 必须采用 分层 1] 的结构形 式 , 并且存在 多个调 度实例 , 分析 了调度 实例之 间 并
维普资讯
20 06年第 5 期
谷清范等 : 网格调度机制研究综述
网格 调 度 机 制 研 究 综 述
谷清 范 ,吴介一 ,张飒兵
( 东南大 学 计 算机 系 CMS中心 , 苏 南京 209 ) I 江 10 6
摘 要 :对 网格 调度 体 系结 构 、 网格调 度模 型 以及 实际 的 网格 项 目和 系统 所 采 ) 的 网格 调 度 机 制进 行 了分析 . i f -
A b tac : A u v y o a o sa pe t ft e r s a c f d s h d i c a im spr s n e rm sr t s r e n v r u s cs o h e e r h o i c e ul ng me h n s i e e t d fo d s h du ig arhi c e ln c .
tc r , dsh d l gm d l o dsh d l gm c a i hc d p db r r e t n s m.A s , h o c p o e t e e ui o e t u c n e u i e h ns w i i a o t y i po c a d s t c n m hs e gd j ye l tecn e t f o
网格正逐步成为一种新 的技 术和基础设施 , 以充分利用 可

网格计算技术及其任务调度策略

网格计算技术及其任务调度策略

网格计算技术及其任务调度策略潘晓衡;赵铁柱【摘要】本文对现有的网格计算任务调度算法进行了深入而详细的阐述,为网格计算任务调度算法研究提供支持.【期刊名称】《电子测试》【年(卷),期】2019(000)011【总页数】4页(P73-75,104)【关键词】网格计算;任务调度;资源管理;负载均衡【作者】潘晓衡;赵铁柱【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广东东莞,523808;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广东东莞,523808【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网格的思想及其概念来源于电网。

最初的网格研究人员设想把计算资源转化为类似于电力资源一样的无形资源,用户把自己的计算机连接到网络上就可以尽情享用网格中的各种资源。

我们使用电力时不需要知道它是从哪个发电站送出的,也不需知道它是通过水力发电,还是火力发电。

网格也希望给终端用户提供与地理位置无关、与具体计算资源无关的通用计算能力[1]。

网格的最终目的是希望用户在使用计算资源时就像使用电力资源一样方便,然而使用计算资源所面临的用户要求要比使用电力资源复杂得多。

电力资源非常单一,其用户要求主要包括电压、电流以及供电的稳定性;而网格计算资源种类繁多,用户要求包含了计算效率、存储规模、网络带宽、软件环境、安全性以及稳定性等诸多方面[2]。

在网格计算平台中,大量任务共享各种网格资源。

如何使网格发挥最大作用,使应用获得最大性能,这是任务调度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网格资源的动态性、异构性和多样性以及调度器的局部管理性等特点,使得网格计算的资源分配与任务调度要比传统高性能计算复杂得多。

网格任务调度策略应建立随时间变化的性能预测模型,模型应能够根据网格的动态信息来预测网格性能的波动。

此外,网格资源分配与任务调度还要考虑算法的可移植性、扩展性、效率、可重复性以及网格调度和本地调度的相互影响等一系列问题。

可见,合理高效地对网格进行资源分配和任务调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其目前已经成为网格计算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网格结构在生产调度中的应用研究
一、前言
人类对于生产的需求始终存在,并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产的方式和规模也在不断变化。

然而,无论是传统的生产方式还是现代的自动化生产,都需要对于生产调度进行精细化的管理。

生产调度是指在满足生产任务和生产资源条件下,安排优化的生产序列,以实现生产计划的过程。

它对于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满足生产和调度的需要,动态网格结构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调度领域。

二、动态网格结构的定义
动态网格结构是指由多个节点连接而成的网络结构,其中每个节点都可以根据外部条件改变其状态,并且节点的状态变化会引起整个网络结构的变化。

动态网格结构可以应用于多种生产调度场景,如工人分配、设备调度、生产计划等。

通过动态网格结构,可以优化生产调度的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动态网格结构在工人分配中的应用
在生产中,工人的分配和任务的分配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传统的工人分配通常是由人工完成的,存在效率低、质量差等问题。

而使用动态网格结构可以将工人和任务节点建立链接,根据工人的能力、经验和任务的性质、难度等因素,自动进行工人分配。

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工人的特长和避免过度劳累,提高工作效率和完成率。

四、动态网格结构在设备调度中的应用
在生产中,设备的调度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对于不同类型的设备,需要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

传统的设备调度通常是由计划员进行人工安排,存在效率低、容易出错等问题。

而使用动态网格结构可以将设备和任务节点建立链接,根据设备的
类型、状况和任务的性质、难度等因素,自动进行设备调度。

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设备的使用率和避免设备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五、动态网格结构在生产计划中的应用
生产计划是生产调度的核心环节,需要包含任务、时间、人员和设备等信息,
进行全面的规划和管理。

而传统的生产计划通常是由计划员进行人工编制,存在效率低、容易出错等问题。

而使用动态网格结构可以将生产计划和各个环节建立链接,根据任务的性质、难度和生产资源的条件,自动进行生产计划的编制和调度。

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生产资源和避免生产计划的失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六、总结
动态网格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调度方式,具有自动化、有效性和可靠性等
优点。

在工人分配、设备调度和生产计划等场景中,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未来,随着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的发展,动态网格结构将会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生产调度和管理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变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