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五输穴

合集下载

五输穴的内容和应用

五输穴的内容和应用

五输穴的内容和应用五输穴的内容和应用特定穴是指十四经穴中具有某种特殊治疗作用和特定名称的腧穴,因分布、特性和作用的不同,特定穴各有不同含义和命名。

特定穴的临床应用范围较广,在选穴配伍上也有一定的特点。

一、五输穴的内容和应用五输入是十二经穴中井、荥、输、经、合5类腧穴的简称,这些腧穴均分布在四肢肘、膝以下的部位,其分布特点是以四肢末端依次按井、荥、输、经、合的次序向肘膝部位排列,每经5穴,十二经共有60穴。

古代医家认为,经脉之气的流注运行与自然界水之流动相似,即由小到大,由浅入深,流注于江河,汇聚于海洋,用以说明经气在流注运行中所过部位的浅深不同,其具有的作用也不同。

这也说明了五输穴的特性,即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载:“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五输穴不仅分属于十二经脉,而且具有自身的五行属性。

五输穴五行属性按“阴井木”、“阳井金”的阴阳五行学说归类,十二经脉五输穴穴名及其五行同性见表l、表2。

表 1 阴经五输穴表表 2 阴经五输穴表五输穴是十二经脉之气出入之所,具有治疗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病变的作用,古代文献对五输穴主治作用的记载不尽相同。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载:“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载;“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

”其总的思想是指井穴适用于与脏有关的病证,荥、输及经穴适用于与经脉有关的病证,合穴适用于与腑有关的病证。

《难经·六十八难》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其主要是从阴经五输穴五行属性与五脏属性相关的角度,说明五输穴主治作用的。

阴经井穴治疗肝的病变,荥穴治疗心的病变,输穴治疗脾的病变,经穴治疗肺的病变,合穴治疗肾的病变。

五输穴的五行属性与脏腑的五行属性相合,五行之间存在“生我”、“我生”的母子关系。

3.1.1五输穴经络腧穴

3.1.1五输穴经络腧穴

2、五输穴的含义
五输穴从四指末端向肘膝关节方向依次排序。 井,意为谷井,喻山谷之泉,是水之源头; 荥,意为小水,喻刚出的泉水微流; 输,有输注之意,喻水流由小到大,由浅渐深; 经,意为水流宽大通畅; 合,有汇合之意,喻江河之水汇合入海
2、五输穴的含义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留为荥, 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肾经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3、五输穴的五行属性
“阴井木,阳井金”。
五输穴-六阳经
阳经 井(木) 荥(火) 输(土) 经(金) 合(水)
大肠经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三焦经 关冲 液门 中渚 支沟 天井 小肠经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胃经 厉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胆经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膀胱经 至阴 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由于五输穴与五行相配,故又有“五行输”之称。
3、五输穴的五行属性
“阴井木,阳井金”。
阴经
肺经
五输穴-六阴经
井(木) 荥(火) 输(土) 经(金) 合(水)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心包经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心经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脾经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肝经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4、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1) 按五输穴主病特点选用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 《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
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泻.” 现代临床应用:井穴多用于急救,荥穴主要用来治疗热证,
输穴多主脏病,经穴多主经脉循行部位的痛症,合穴多主脏 病。
当于泻井;合生井,补合相当补井

针灸五输穴介绍及记忆口诀

针灸五输穴介绍及记忆口诀

针灸五输穴介绍及记忆口诀五输穴经气流注特点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五行排列特点五输穴从四肢末端至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井穴分布在指、趾末端;荥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输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至前臂、胫部;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五行属性配属“阴井木”、“阳井金”。

五输穴记忆口诀注:1、【】代表十二经脉。

2、按十二经脉流注次序编写。

3、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循序编写。

1)【金】少商,买鱼远经赤水河。

【金】少商,买鱼渊经尺水河。

(肺——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2)【大】山羊,二三只,羊稀少,去吃草。

【大】商阳,二三只,阳溪少,曲池草。

(大肠——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3)【胃】痛离内庭,仙姑解说住山里。

【胃】痛厉内庭,陷骨解说足三里。

(胃——厉兑、内庭、陷骨、解溪、足三里)4)隐大都,李太白,上【土】丘,隐山林。

隐大都,李太白,商【土】丘,阴山陵。

(脾——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5)【火】烧冲,烧府中神灵,烧孩子。

【火】少冲,少府中神灵,少海子。

(心——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6)【小】火烧着前后养孤和小孩。

【小】火少泽前后阳谷和小海。

(小肠——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7)【防】止痛,速捆胃。

【膀】至通,束昆委。

(膀胱——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8)【水】涌泉,浪太稀,留阴谷。

【水】涌泉,然太溪,溜阴谷。

(肾——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9)中军冲劳宫,斯大林使人去则【保】护。

中军冲劳宫,斯大陵使人曲泽【包】护。

(心包——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10)心【焦】关夜门,家中住,只看天井。

心【焦】关液门,家中渚,支看天井。

(三焦——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11)乔大侠降临,【但】辅杨林。

窍大侠降临,【胆】辅阳陵。

(胆——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12)拿大盾,行山间,【敢】冲锋,去泉边。

五输穴应用【珍藏】

五输穴应用【珍藏】

五输穴应用【珍藏】第一节五输穴之意义五输(输同腧)穴是十二经分布于肘膝以下五个特点输穴,简称五输穴,就是井、荥、输、经、合五个穴,因五输穴各其有特定五行属性,所以又有人将之称为五行穴,它是古人用做气血运行盛衰的比喻,因此每个穴位也就是其不同的作用。

关于五输穴的意义,《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五脏五输,五五二十五输;六腑六输,六六三十六输;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

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灵枢本输篇还有所过为原),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

”。

这是说五脏(同臓)即肝、心、脾、肺、肾,每经各有五个输穴(井、荥、输、经、合)合计二十五输穴(此外还应包括心包手厥阴经亦有五输,实际六腑应有三十输穴)。

六府(同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每经各有六个输穴(即井、荥、输、原、经、合),合计三十六穴(六脏没有原穴,以输代原,但因原穴与输穴在五行中为同一属性,所以虽有人另立章说明,但仍有人将之列入五行穴述说)。

至于“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它的意思是说:经气所出,如地所出,水的源头,故称井,形容脉气浅小,其穴位位于四肢爪甲之侧;经气流过之处,如刚出的泉水微流(溜即流也),故称荥,脉气稍大,其穴位于指(趾)、掌(跖);经气所灌注之处(输有输注之意),如水流由浅入深,故称输,脉气较盛,其穴多位于腕踝关节附近;经气所行部位(经有流行经过之意),像水在通畅的河道中流过,故称经,脉气流注,其穴多位于腕踝附近及经部;经气最后汇集,如百川的汇合入海(合有汇合注入之意,故称合,脉气深大,其穴位于周膝关节附近。

但不超过肘膝关节而言,其穴位“手不过肘,足不过膝”,取穴方便安全,而且实用有效。

第二节五输穴属性与原理五输穴的五行属性,阴经与阳经的配合次序是不同的,其和临床应用的关系最大,必须熟记,难经六十六难说:“阴井木,阳井金,阴荧火,阳荥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

内经对五输穴的记载

内经对五输穴的记载

内经对五输穴的记载一、内经里五输穴的概念可太有趣啦内经对中医来说那可是超级重要的经典著作呢。

里面提到的五输穴呀,就像是身体穴位里的一个小家族。

五输穴包括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

井穴呢,就像是这个小家族的小娃娃,它是经气所出的部位,大多位于手指或者脚趾的末端。

比如说少商穴,就是肺经的井穴。

荥穴呢,就像是个正在成长的小朋友,它是经气流行的部位,一般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

像鱼际穴就是肺经的荥穴啦。

输穴就像个小少年,经气渐盛,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太渊穴就是肺经的输穴哦。

经穴就像个青年,经气充盛,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经渠穴是肺经的经穴。

合穴就像个成熟的大人,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会合于脏腑的部位,尺泽穴就是肺经的合穴。

二、五输穴在内经中的分布规律在内经里呀,五输穴在不同的经络上都有各自的分布。

十二经脉上都有这五输穴。

而且它们的排列顺序是很有规律的,从四肢末端向肘膝关节方向依次为井、荥、输、经、合。

这就像是一条神奇的经络之旅,经气沿着这样的顺序在身体里流动。

比如说手太阴肺经,从手指末端的少商穴开始,沿着这条经络一路向上,经过鱼际、太渊、经渠,最后到尺泽。

这种分布规律可不仅仅是简单的排列,它和身体的气血运行、脏腑的联系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呢。

三、五输穴在内经中的治疗作用五输穴在治疗疾病方面那可是相当厉害的。

不同的五输穴针对不同的病症有着独特的疗效。

井穴可以用来急救,像中暑的时候,刺激十宣穴(十个手指的井穴)能很快地起到醒脑开窍的作用。

荥穴对于一些热性病症有较好的效果,比如说身体里有热邪,像咽喉肿痛之类的,刺激肺经的鱼际穴可能就会有缓解。

输穴多用于关节疼痛等病症的治疗,比如手腕关节疼痛,刺激太渊穴也许能减轻疼痛。

经穴对于呼吸系统等方面的病症有帮助,像咳嗽的时候,经渠穴就可能派上用场。

合穴在调节脏腑功能方面很有一手,像肠胃不舒服的时候,尺泽穴的刺激或许能起到一定的调理作用。

内经里对这些五输穴治疗作用的记载,为中医的针灸治疗等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理论依据,让中医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穴位来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呢。

点穴|经络中最好用的五输穴,你真的了解吗?

点穴|经络中最好用的五输穴,你真的了解吗?

点穴|经络中最好用的五输穴,你真的了解吗?本期导读借由五输穴理清每条经络的构造,将穴位运用得更准确、更高效(不小心就能到立竿见影、出神入化的地步哦)。

在学习十二经络的五输穴之前,我们首先追本溯源,重新认识一下什么是五输穴。

《黄帝内经》是通过黄帝的一次提问推出「五输穴」概念的。

《内经》如何介绍五输穴「黄帝曰:愿闻五脏六腑所出之处。

」首先,黄帝已经知道,五脏六腑的气是会借由一定的线路浮出到四肢和体表的(正如血液会通过血管到达全身一样),这是脏腑统摄全身的基础。

但黄帝想听岐伯讲一讲气浮出后的具体情况:哪里出入,哪里停留,哪里较多,哪里较少,总体路线怎样。

「所出之处」,意为经气浮出部分的处所。

「歧伯曰:五脏五俞,五五二十五俞。

六腑六俞,六六三十六俞。

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而后,岐伯准确地解答了黄帝的问题:五脏都有自己的五输穴,共25个穴位;六腑有六输穴(五输穴加原穴),共36个穴位。

经脉共12条,络脉共15条,五脏六腑的气,就是在这71个穴位、27条经络中,上下纵横流走的。

1. 井穴「井」是水井。

井穴好像一个开口的小小深井,水(比喻经气)刚刚浮出,藏聚在井下。

井穴处于手足末端,除了肾经在脚心(涌泉穴),其他经脉的井穴都在手指端、脚趾端。

2. 荥穴「荥」是很小的水流,在草丛中游走。

《说文解字》:「绝小水也。

」荥穴的经气比井穴稍大,并且开始流动。

荥穴处于掌指、跖趾关节的前方。

3. 输穴「输」有运输、灌注的意思,像是把此穴比喻成了人工开凿的沟渠。

由命名可以看出,输穴经气的气量骤增,如灌如注,比荥穴要大很多。

输穴也都在手脚上,处于掌指关节和跖趾关节的后方。

4. 经穴「经」最早指织布时的纵线,后来表示纵向之物。

如「经纬」「经络」,其中「经」是纵向的,「纬」「络」都是横向的。

此穴以经来命名,是因为它的位置已经来到了腕、踝以上的前臂、小腿处,气是上下垂直而流走的。

什么是五输穴

什么是五输穴

什么是五输穴什么是五输穴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各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重要腧穴,即井、荥、输、经、合。

各经的五输穴从四肢末端起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并以水流大小的不同名称命名,比喻各经脉气自四肢末端向上,象水流一样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

五腧穴主治病症各有特点:井穴开窍醒神,可用于神识昏迷、心下烦闷;荧穴清泄邪火,可用于热病;输穴可用于发作性病症、关节痛;经穴可用于喘咳和咽喉病症;合穴可用于肠胃等六腑病症。

这就是《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所说:“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以及《难经·六十八难》所作的补充解释:“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归纳为:“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

”意指各经的荥穴和输穴主治外行经脉所过处的病症,合穴治六腑症。

五输穴各有所主病症。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隔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

"《难经·六十七难》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节重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二者立论有相通处。

五腧穴又配属五行,《灵枢· 本枢》指出阴经的井穴属木,阳紧的井穴属金。

《难经· 六十四难》补全了阴阳各经脉五输穴的五行属性,即“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俞土,阳俞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均依五行相生规律而来。

同时,又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关系,将阴井乙木与阳井庚金配合起来,成为子午流注针法按时取穴及合日互用开穴规律的理论基础。

井穴:多用于昏迷、厥证。

井穴是十二经脉之"根",阴阳经脉之气相交之所,有疏通气血、开窍醒神、泄热清神作用。

五输穴及临床应用

五输穴及临床应用
总结词
治疗相乘病变,调节平衡。
详细描述
通过相乘配伍,可以治疗因五行相乘 引起的各种病变,调节机体平衡,缓 解症状。
五输穴的相侮配伍
总结词
治疗相侮病变,调节平衡。
详细描述
通过相侮配伍,可以治疗因五行相侮引起的各种病变,调节 机体平衡,缓解症状。
04
五输穴的治疗原则与技巧
五输穴的治疗原则
调和阴阳
补虚泻实
五输穴的分布与作用
总结词
五输穴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具有调节脏腑功能、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等作 用。
详细描述
五输穴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每条经脉各有一个井、荥、输、经、合穴。这 些穴位能够调节相应经脉所主脏腑的功能,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对于治疗相应 脏腑的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五输穴的特性与功能
总结词
五输穴具有五行属性,对应五脏,可以调节气机升降、促进气血流通等特性与功能。
详细描述
五输穴与五行相配,对应五脏,具有调节气机升降、促进气血流通等特性与功能。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五 输穴可以用来调节脏腑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整体调理的效果。同时,五输穴还可以根据季节的不同,调节人体的 阳气和阴气,以保持身体健康。
五输穴对胃痛具有显著疗效
详细描述
胃痛是消化系统常见病证之一,五输穴因其 特定的经络联系和调节作用,在胃痛治疗中 具有显著疗效。根据胃痛的证候类型和疼痛 部位,选取适当的五输穴进行针刺或按摩, 可有效缓解胃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案例四:五输穴在腰痛治疗中的应用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五输穴对腰痛具有良好调节作用
腰痛是临床常见的病证之一,五输穴因其特有的经络联系 和调节作用,在腰痛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通过针 刺或按摩相关五输穴,可有效缓解腰痛症状,提高患者生 活质量。同时,五输穴的应用还可根据腰痛的证候类型和 疼痛部位进行个体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主“心下满”
❖ 井主“心下满”,是指胃脘部痞满,郁闷之 症。五脏六腑皆有可能成为“心下满”的原 因,如果因脾胃不和引起,可刺激脾的井穴 “隐白”,胃的井穴“厉兑”。若因肝气郁 结引起,可刺激肝经的井穴“大敦”。若因 大便不通引起,可刺激大肠经的井穴“商 阳”。
荥主“身热”
❖ 荥主“身热”,身热可理解为“上火了”, 如发烧,咽喉肿痛,可选肺经荥穴“鱼际”。 口疮,小便短赤,可选小肠经荥穴“前谷”。 口臭,大便燥结,可选胃经荥穴“内庭”。 心烦不眠,五心烦热可选心经荥穴“少海”。 牙龈肿痛,眼红赤,可选三焦经的荥穴“液 门”。各经络的荥穴可以配合使用,去热功 能效果更佳。
“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输土, 阳输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
古人认为经气所出,如水之源头,“所出为 井”,井主治心下满;经气流过之处,如刚出的 泉水流动很微,“所溜为荥”,主治发热;经气 灌注之处如水流由浅向较深灌注,“所注为输” ,主治体重节痛;经气经过的部位,如水之流畅 通行,“所行为经”,主治喘咳寒热;经气最后 汇合而深入,如江河之入海,“所入为合”,主 治逆气而泄。
五输穴每经五穴,共计60穴:
❖ 肺 经; ❖ 大肠经; ❖ 胃 经; ❖ 脾 经; ❖ 心 经; ❖ 小肠经; ❖ 膀胱经; ❖ 肾 经; ❖ 心包经; ❖ 三焦经; ❖ 胆 经; ❖ 肝 经;
少商鱼际与太渊 商阳二三间合谷 厉对内庭陷谷胃 隐白大都太白脾 少冲少府属于心 少泽前谷后溪腕 至阴通谷束京骨 涌泉然谷与太溪 中冲劳宫心包络 关冲液门中渚焦 窍阴侠溪临泣胆 大墩行间太冲看
经渠尺泽肺相连 阳溪曲池大肠牵 冲阳解溪三里随 商丘阴陵泉要知 神门灵道少海寻 阳谷小海小肠经 昆仑委中膀胱合 复溜阴谷肾所宜 大陵间使传曲泽 阳池支沟天井索 丘墟阳辅阳陵泉 中封曲泉属于肝
五输穴的作用
《难经·六十八难》曰: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 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 而泻。”
如:1、胃旺肝虚右肾亦强常抑郁总想哭, 气胀腋下,取大肠经“二间穴”,只揉2分 钟便肚中肠鸣,连放响屁腹内顿觉舒畅;二 间穴是大肠经“荥水穴”,大肠为金“泻金 补水”则金不克木。补水则水能生木。且泻 金即是泻胃土。使土不侮木,此法皆护肝木, 使肝气条达,气郁之症随屁而解。
2、突然头痛欲裂服止疼药无效,摸其脉心脉 旺脾脉虚,应泻心火而生脾土,取五行中“火 生土”、先按摩整条心经以泻心火、然后掐神 门穴(输土)泻心火而转生脾土,心火旺脾虚 脾经必“虚不受补”、所以先按脾经的大都穴 (荥火穴)以便和心经顺接然后点按脾经太白 穴(输土穴)将心经的能量储存于脾,此导引 过程完成,前后5分钟头痛、先 按太冲泻肝火、再按曲泉穴(合水)补 肾三天血压明显下降,如有胃胀再按胃 经内庭穴(荥水)胃也明显好转,五脏 相生相克如能用好事半功倍。
五行学说是中医的入门基石,五行必须 通晓才好应用,倘若此法精熟于心,那治病真 如顺水推舟。
输主“体重节痛”
❖ 输主“体重节痛”,“体重节痛”是指浑身 酸懒,身体倦怠,关节疼痛。如膝关节肿痛 ,行走困难的,可选肝经俞穴“太冲”,胆 经俞穴“足临泣”,上肢关节痛,可选肺经 俞穴“太渊”,心包经俞穴“大陵”。白天 倦怠嗜卧,无精打采,可选脾经俞穴“太白 ”,肾经俞穴“太溪”。若是感冒引起的肢 体酸痛,可选膀胱经的俞穴“束骨”,胃经 的俞穴“陷谷”。俞穴具有健脾去湿,舒筋 活络,祛风止痛的功效。
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 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 五种腧穴的总称。古人把气血在经 脉中的运行情况以自然界水流的动 向作比喻,表示气血的流注由小到 大,由浅入深,从表到里,从远到 近。
“所出为井”
经气所出——象水的源头,称为“井”,其 脉气浅小,穴位多位于四肢爪甲之侧。
“所溜为荥”
合主“逆气而泄”
❖ 合主“逆气而泄”,若胃气上逆则呕吐, 可选胃经合穴“足三里”;胆汁上逆则嘴苦, 可选胆经合穴“阳陵泉”;肺气上逆则咳喘, 可选肺经合穴“尺泽”;脾虚便溏腹泄,可 选脾经合穴“阴陵泉”;肾虚遗尿,遗精, 可选肾经合穴“阴谷”。《灵枢·四时气》 中说:“邪在腑取之合”;《内经·咳论》 说:“治腑者治其合”,都是在强调合穴善 治脏腑之病。
五输穴是十二经经气出入之所, 因之脏腑有病,都可用五输穴治疗。五 输穴的作用除了上述之外,还可根据五 行的生克制化而应用于临床,如肝经在 五行为“木”,肝经的实、热证,可以 针泻行间,因行间为荥火,是实则泻其 子;肝虚证则补曲泉,曲泉为合水,是 虚则补其母。余可类推。
调节经络的升降顺逆因势利导,以强济 弱便可将体内的多余能量转移到气血虚弱之位, 而无须白白泻掉,其实“邪火”也是身体的能 量,如五脏六腑气血是平衡的,某脏不会偏旺 上火,有偏旺必有脏腑气血偏弱;导引法就是 将气血过旺的多余能量,转化到气血衰弱的脏 腑上,自身转化不会浪费能量,是人体无污染 的绿色能量。
经主“咳喘寒热”
❖ 经主“咳喘寒热”,“咳喘寒热”是说经穴 善治咳喘之症,且无论是寒性、热性以及阴 虚、发热的咳喘,都可选择经穴治疗。《内 经》上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 也。”如外感咳嗽,可选肺经的经穴“经渠” 和膀胱经的经穴“昆仑”;肾虚的咳喘,可 选肾经的经穴“复溜”;肝火旺引起的咳嗽 可选三焦经的经穴“支沟”;肺气不足的咳 喘,可选脾经的经穴“商丘”。经穴有清肺 化痰,理气镇咳之效,平日可作为保养肺脏 和预防咳喘的要穴。
❖ 经气所溜——象刚出 的泉水微流,称为“ 荥”,其脉气稍大, 穴位在指(趾)掌(跖) 部。
“所注为输”
❖ 经气所注——象水流由浅入深,称为“输”, 脉气较盛,穴多位于腕踝关节附近。
“所行为经”
❖ 经气所行——象水在通畅的河中流过,称为 “经”,穴多位于腕踝附近及臂胫部。
“所入为合”
❖ 经气充盛——由此深入,进而汇合于脏腑, 象百川汇合入海,称为“合”,穴多位于肘 膝关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