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和饱食对小鼠肝糖原的影响的实验报告
大鼠肝糖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肝糖原提取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了解肝糖原的鉴定方法和注意事项。
3. 探究饱食和饥饿状态下大鼠肝糖原含量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肝糖原是葡萄糖在动物体内的一种储存形式,主要储存在肝细胞内。
当机体需要能量时,肝糖原可以分解为葡萄糖,供给全身组织使用。
本实验通过提取和鉴定大鼠肝糖原,探讨饱食和饥饿状态下肝糖原含量的变化,以了解肝糖原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动物:健康成年大鼠10只,雌雄不限。
2. 仪器:组织研磨器、离心机、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电子天平、量筒、移液器等。
3. 试剂:三氯醋酸、无水乙醇、硫酸铜、酒石酸钾钠、碘液、蒸馏水等。
四、实验方法1. 动物分组与处理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饱食组、饥饿组和对照组。
饱食组大鼠给予高糖饲料,饥饿组大鼠禁食24小时,对照组大鼠给予正常饲料。
2. 肝糖原提取处死大鼠后,迅速取出肝脏,称重后加入适量的三氯醋酸,研磨匀浆,离心取上清液。
将上清液加入无水乙醇,混匀后静置,离心取沉淀。
3. 肝糖原鉴定将沉淀用蒸馏水溶解,加入硫酸铜和酒石酸钾钠溶液,再加入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若溶液呈蓝色,则表示存在肝糖原。
4. 肝糖原含量测定将肝糖原溶液进行比色测定,计算肝糖原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肝糖原提取饱食组大鼠肝糖原提取量显著高于饥饿组和对照组,饥饿组大鼠肝糖原提取量最低。
2. 肝糖原鉴定三组大鼠肝糖原溶液均呈蓝色,说明肝糖原存在。
3. 肝糖原含量测定饱食组大鼠肝糖原含量显著高于饥饿组和对照组,饥饿组大鼠肝糖原含量最低。
六、实验结论1. 饱食状态下,大鼠肝糖原含量增加,饥饿状态下,大鼠肝糖原含量降低。
2. 肝糖原是动物体内重要的能量储存形式,在饱食和饥饿状态下,肝糖原含量变化明显。
七、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肝糖原在动物体内的能量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饱食状态下,肝糖原含量增加,为机体提供能量;饥饿状态下,肝糖原含量降低,提示机体可能通过其他途径获取能量。
肝糖原测定实验报告

肝糖原测定实验报告引言:材料与方法:实验组织了6只健康小鼠,体重范围在18-22g之间。
为了控制干扰因素,小鼠在实验前24小时内禁食但可以饮水。
实验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正常对照组,另一组进行饥饿处理。
正常对照组小鼠在实验前24小时内采食正常饲料,而饥饿组小鼠在实验前24小时内不提供饲料。
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生化试剂盒进行肝糖原测定。
结果:使用酶促色谱法测定,正常对照组小鼠肝糖原平均含量为X mg/g,标准差为S mg/g;饥饿组小鼠肝糖原平均含量为Y mg/g,标准差为Zmg/g。
根据t检验的结果,两组之间肝糖原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
讨论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饲养正常鼠类的情况下,小鼠肝脏中的糖原含量较高。
这与肝脏是糖原主要储存器之一的事实相符。
糖原是机体在需求能量时首先被分解的物质,在需要时可通过糖原的分解补充能量。
另一方面,饥饿组小鼠的肝糖原含量明显下降。
这意味着在长时间饥饿的情况下,小鼠体内糖原储备被耗尽。
这可能是由于机体需求能量增加,导致糖原被快速分解以满足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
糖原含量的减少表明饥饿状态下机体会不断消耗储备能量,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然而,本实验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样本容量较小,可能会影响结果的统计学意义。
其次,仅仅通过测定肝糖原含量无法全面了解机体的能量代谢情况,后续实验需要进一步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结论:通过本实验发现,肝糖原在正常和饥饿状态下存在差异。
正常情况下小鼠肝中的糖原含量较高,而长时间饥饿会导致肝糖原含量的显著下降。
这些结果对于了解机体能量代谢和糖原储存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一步研究中,我们将探索不同条件下糖原的动态变化,以更深入地了解机体能量代谢的机制。
实验三 饱食和饥饿大白鼠肝糖原含量的比较

实验三饱食和饥饿大白鼠肝糖原含量的比较实验人:刘彦汶学号:20100331024 班级:针外2010七同组人:郑婉碧、伍晓慧、刘恩茂、董摩扬、曲畅、付建平、石嘉恒实验日期:2012年3月29日指导老师:路雪雅一、实验目的1.学习肝糖原的测定方法。
2.比较饱食和饥饿大白鼠肝糖原的含量二、实验原理许多因素可以影响肝糖原的含量。
如饱食后肝糖原含量增加,饥饿时肝糖原逐渐降低。
糖原不溶于乙醇但可溶于热水,先用三氯醋酸破坏肝组织的酶和蛋白质,使其沉淀而保留糖原,再用乙醇溶液将糖原从滤液或上清液中沉淀出来,溶于热水中,即为糖原溶液。
糖原溶液呈乳样光泽,遇碘呈红棕色,经酸水解可生成还原性的葡萄糖,后者可将碱性铜溶液(班氏试剂)中二价铜还原为氧化亚铜。
利用上述性质可以进行饱食与饥饿肝糖原含量的比较。
1.糖原+碘---棕红色物质2.糖原+Hcl(水解)---葡萄糖+班氏试剂(Cu2+)+(OH-)--- Cu2O三、实验器材水浴锅(100 o C)、研钵、白磁盘、旋涡混合器、离心机、手术机械、滤纸四、实验试剂1、5%三氯乙酸2、0.3%碘液3、95%乙醇4、20%氢氧化钠5、浓盐酸6、班氏试剂五、操作步骤及实验结果1、糖原溶液的制备将大白鼠(饥饿)采用拉断脊柱使其窒息死亡的方法将大白鼠杀死,然后剖腹取出肝脏,迅速用滤纸吸去附着的血液,将整块肝脏放入研钵内剪碎、研磨。
再加5%三氯醋酸溶液20ml,再研磨到肝组织充分磨碎为止(饱食大白鼠,重复上述操作)。
过滤,每组取饱食和饥饿滤液各2ml于离心管(小试管)中,观察两种滤液并比较(解饿组滤液为淡黄色,饱食组滤液为乳白色)。
分别于滤液中加入等体积95%乙醇,混匀后离心5分钟(3000转/分钟),比较两管糖原沉淀量(饥饿组无沉淀,饱食组有白色沉淀)。
小心倾去上清液,于每管各加入蒸馏水1ml,玻璃棒搅起,水浴加热2分钟,即为糖原溶液2、糖原溶液的鉴定3、糖原水解液的比较取试管两支,各加入饥饿鼠或饱食鼠干糖原溶液2ml,每管各加入浓盐酸10滴,置沸水浴中加热10分钟,取出冷却,然后用20%氢氧化钠中和(约20滴),此即为肝糖原水解液。
饱食、饥饿、肾上腺素、胰岛素对肝糖原含量的影响

组号:34 成员:王阵华、王振国、王瑶
实验目的
1、实验验证影响肝糖原含量的几种因素 2、学习肝糖原的定量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
肝脏是哺乳动物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器官,对血糖浓度变 化很敏感。当动物饱食后,为防止血糖浓度过高,肝糖原合 成增强,储备糖;饥饿时为防止血糖浓度下降,肝糖原分解, 释出葡萄糖。血糖浓度的恒定受激素信号的调节控制,如肾 上腺素和胰岛素是作用相互抗拮的两种激素,通过一系列酶 促机制,调节血糖,影响肝糖原的含量:肾上腺素加速糖原 分解,使血糖水平升高;胰岛素则促进糖原合成,是体内唯 一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糖原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微溶于水,无还原性。提取肝 糖原时利用三氯乙酸破坏肝组织中的酶,使肝组织中的蛋白 质沉淀,而糖原仍留在溶液中。加热时,糖原被酸水解为葡 萄糖。蒽酮试剂中的浓硫酸可使糖原水解的葡萄糖进一步脱 水生成糠醛衍生物,后者和蒽酮作用形成的蓝绿色物质在 620nm处有最大吸收值,可与同法处理的葡萄糖标准比色液 进行肝糖原含量的测定。
思考题
1.肝糖原含量的动态变化对维持血糖水平有何意义? 当动物饱食后,为防止血糖浓度过高,肝糖原合成 增强,储备糖;饥饿时为防止血糖浓度下降,肝糖原分 解,释出葡萄糖。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 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 2.肾上腺素、胰岛素调节血糖水平的机制是什么? 肾上腺素和胰岛素是作用相互拮抗的两种激素,通 过一系列酶促机制,调节血糖,影响肝糖原含量:肾上 腺素加速糖原分解,使血糖水平升高;胰岛素则促进糖 原合成,是体内唯一的降低血糖的激素。
实验步骤
1.处理动物 将成年小白鼠(30g左右)分为4组,三组饱喂(饱食), 一组禁食(至实验时应禁食18~24h左右)。试验前0.5~1h 取两只饱食小白鼠,1只腹腔注射肾上腺素15微克,另1只注 射胰岛素0.05~0.1U。 2.制备肝匀浆 4只小白鼠(饱食、饥饿、注射肾上腺素、注射胰岛 素),在解剖盘中断头处死,取肝脏,用生理盐水冲洗并吸 干,分别称取0.5g(或1g),置匀浆器中,加入5%三氯乙酸 溶液3ml,匀浆。 3.水解糖原 将匀浆液分别转入 4支试管中,沸水浴煮沸15min,使肝 糖原水解。水解液冷却后,分别过滤于4支50ml容量瓶中, 以去离子水定容。
进食状态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肝糖原的影响

5.8
4.6
4.7
4.8
实验前 4.1 4.1 4.0 4.5
血糖(mmol/L) 成模确定 32.7 32.7 33.3 22.6
处死前 8.4 6.2 24.4 32.8
各项数据汇总
正常饱食
正常饥饿
加碘液颜色
红褐色
浅黄色
血糖值 (mmol/L)
吸光度均值
7.9 0.634
4.8 0.071
肝糖原值 (g/100g)
进食状态对糖尿病大鼠血糖 及肝糖原的影响
实验汇报
实验流程
正常组
SD大鼠
糖尿病组
正常饥饿组 (禁食12小 时)
正常饱食组 (正常饮食)
实验饥饿组 (禁食12小 时)
实验饱食组 (正常饮食)
尾部取血
摘眼球取血 分离血清
肝脏组织匀 浆,去除蛋 白,提取糖原
血糖仪测血 糖,记录结果
ELASA测 血清胰岛素 水平
4号
日期(月/日)
11/30
12/1
12/2
大鼠平均饮食量对比
饮食量对比(g/只)
45.0
40.0
35.0
30.0
28.7
24.6 25.0
20.3 20.0
15.0
28.8 21.4 16.2
27.0 25.0
19.4
38.3 31.2
18.6
10.0
5.0
0.0 造模第一天
造模第二天
造模第三天 正常组 糖尿病组 第6组
血清胰岛素
含量 (mmol/L)
4.8
浅黄色 0.314
2.48
7.9
红褐色
3.41
实验七饥饿和饱食对肝糖原含量的影响

三、器材和试剂
1.主要器材:手术盘、剪刀、镊子、天平、研钵、离心机、离心 管、恒温水浴箱、分光光度计、微量进样器、试管及试管架、 白瓷凹皿
2.主要试剂: (1)蒸馏水 (2)5%三氯乙酸 (3)原则旳葡萄糖溶液:0.5ml相当于25ug葡萄糖 (4)95%乙醇 (5)碘试剂:I2 100mg 及KI 200mg溶解于30ml蒸馏水中 (6)0.2%蒽酮试剂
胰岛素
分解
肝糖原
血 糖原合成 肝(肌)糖原 糖
胰高血糖素
目录
二、试验原理
提取:用三氯醋酸破坏肝组织旳蛋白质和酶,使其沉 淀而保存糖原,再用乙醇将糖原从滤液中沉淀 出来,溶于热水中,即为糖原溶液。
性质:糖原溶液呈乳样光泽,遇碘呈红棕色。 定量:肝糖原在浓硫酸中水解为葡萄糖后,分子内部
脱水缩合成5-羟甲基-α-呋喃甲醛。后者与蒽酮 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在620nm波长下有最大 光吸收。
注:1.11是用此法测得葡萄糖含量换算为糖原含 量旳系数,即100μg糖原用蒽酮试剂显色相当 于111μg葡萄糖用蒽酮试剂所显旳色。
目录
试验七 饥饿与饱食对肝糖原含量
旳影响
目录
一、试验目旳和要求
1.掌握饥饿与饱食对小白鼠肝糖原含量旳影响 2.熟悉肝糖原提取鉴定旳原理和措施 3.掌握低速常温离心机旳使用,了解离心技术
目录
二、试验原理
肝糖原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旳 物质,是动物机体能够迅速动用旳糖储存形 式之一。
目录
二、试验原理
目录
四、操作
目录
四、操作
0.5g肝脏 断头处死
2ml 5%三氯乙酸
研钵中研为匀浆
小白鼠
3ml 蒸馏水洗涤
离心管
进食状态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肝糖原的影响

血清胰岛素
含量 (mmol/L)
4.8
浅黄色 0.314
2.48
7.9
红褐色
3.41
-0.32
正常大鼠中,饱食组的血糖和肝糖原值都比饥饿的高 说明了正常大鼠的血糖和肝糖原的转化正常,符合逻辑推理。
2.糖尿病组中,饥饿和饱食大鼠之间的比较
糖尿病大鼠 饥饿 饱食
血糖值 (mmol/L)
6.2
碘液显色肝糖原Leabharlann (g/100g)量少的原因
造模饱食组尽管在实验前有充足的饮
食,但由于糖尿病胰岛素的缺失,导致
正常血胰糖高转血化糖为素7肝所.9糖催原化的的过肝程糖红受原褐到转色抑化制为,血而 糖3.41
的过程不受影响,所以造模饱食组的肝
糖原含量会低于正常饱食组大鼠的含
糖尿量病 。
24.4
深黄色
1.702
血清胰岛素 含量
(mmol/L)
肝组织重量 (g)
研磨液浑浊程 度
离心后沉淀
加碘液显色 (对照组为黄
色)
0.5g
正常饱食的较正常饥饿的浑 浊一些
离心管底部 几乎没有沉
淀
离心管底部 沉淀相对较
多
浅黄色
红褐色
造模饥饿的较浑浊一些,造 模饱食的较清稀一些。
离心管底部 沉淀集中而
厚
离心管底部 沉淀分散而
薄
棕黄色
深黄色
肝糖原定量检测
血清胰岛素水平检测
麻醉
眼眶取血
肝组织制备
肝糖原检测
1、3为造模饥饿组 2、4为造模饱食组 5为正常饥饿组 6为正常饱食组
肝糖原定性
1、3、5号均为饥饿组 1、3号为造模饥饿组 5号为正常饥饿组
饥饿、糖尿病和肥胖状态对小鼠肝脏SOCS2基因表达的影响

饥饿、糖尿病和肥胖状态对小鼠肝脏SOCS2基因表达的影响崔安芳;马晓磊;黄延红;张向阳【摘要】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SOCS2 in the mouse livers under starvation, diabetes and obese conditions an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OCS2 on gluconeogenesis.Methods Animals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C57BL/6J mice, the control group was fed ad libtum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fasted for 24 h.Diabetes model db/db and the control db/m mice were fed ad libitum.Obese model ob/ob and the control C57BL/6J mice were fed ad libitum.All the mice above were sacrificed and total RNA was isolated from mouse livers and reverse transcribed to cDNA.The expression of SOCS2 and gluconeogenesis genes in the mouse livers in the 3 groups above were detected by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SOCS2 was overexpressed in the primary C57BL/6J mouse hepatocytes by the adenovirus system.The effect of SOCS2 on glucose production was measured by glucose output assay.Results C57BL/6J mouse hepatic SOCS2 expression was suppressed by starvation status.The expression of SOCS2 was decreased in the livers of db/db and ob/ob mice.In contrast, the key regulators of gluconeogenesis, PGC-1α, PEPCK and G6Pase exhibited the opposite expression pattern as SOCS2 in the livers underidentical starvation, diabetes and obese conditions.The protein was Mr 23 000 and glucose production was inhibited after SOCS2 being overexpressed in the primary C57BL/6J mouse hepatocytes by adenovirus system.Conclusions SOCS2 may inhibit gluconeogenesis in the C57BL/6Jmouse primary hepatocytes, and SOCS2 may be a potential target for the treatment of type Ⅱ diabetes.%目的确定小鼠肝脏SOCS2基因在饥饿、糖尿病和肥胖状态下的表达水平,并初步研究SOCS2对糖异生的影响.方法动物分3组:C57BL/6J小鼠、对照组(饱食)和实验组(饥饿24 h);糖尿病模型小鼠db/db及对照小鼠db/m饱食;肥胖模型小鼠ob/ob及其对照C57BL/6J小鼠(饱食).处死小鼠后提取肝脏RNA做反转录PCR,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肝脏SOCS2及糖异生相关基因在3组小鼠中的表达水平;使用腺病毒表达系统在C57BL/6J小鼠原代肝细胞中过表达SOCS2,Western blot检测SOCS2蛋白的表达,葡萄糖生成实验检测糖输出.结果饥饿使C57BL/6J小鼠肝脏中SOCS2 mRNA水平下调,db/db 和ob/ob小鼠肝脏SOCS2基因表达比其对照小鼠均明显下降(P<0.05),调节糖异生的关键基因PGC-1α、PEPCK和G6Pase的mRNA水平均上升.在C57BL/6J 小鼠原代肝细胞中过表达SOCS2,得到大小为Mr 23 000的蛋白,糖输出受到明显抑制.结论初步认定SOCS2可抑制C57BL/6J小鼠原代肝细胞糖异生,可能是治疗糖尿病的一个新靶点.【期刊名称】《基础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7(037)006【总页数】5页(P855-859)【关键词】SOCS2;饥饿;糖异生【作者】崔安芳;马晓磊;黄延红;张向阳【作者单位】济宁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山东济宁 272067;济宁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山东济宁 272067;济宁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山东济宁 272067;济宁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山东济宁 27206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91.4糖尿病是以机体血糖浓度异常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代谢综合征,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代谢疾病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饥饿和饱食对小鼠肝糖原的影响的实验报告饥饿和饱食对小鼠肝糖原的影响的实验
报告
实验三饱食和饥饿大白鼠肝糖原含量的比较
实验三饱食和饥饿大白鼠肝糖原含量的比较
实验人:刘彦汶学号:20100331024 班级:针外2010七同组人:郑婉碧、伍晓慧、刘恩茂、董摩扬、曲畅、付建平、石嘉恒实验日期:2012年3月29日指导老师:路雪雅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肝糖原的测定方法。
2(比较饱食和饥饿大白鼠肝糖原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
许多因素可以影响肝糖原的含量。
如饱食后肝糖原含量增加,饥饿时肝糖原逐渐降低。
糖原不溶于乙醇但可溶于热水,先用三氯醋酸破坏肝组织的酶和蛋白质,使其沉淀而保留糖原,再用乙醇溶液将糖原从滤液或上清液中沉淀出来,溶于热水中,即为糖原溶液。
糖原溶液呈乳样光泽,遇碘呈红棕色,经酸水解可生成还原性的葡萄糖,后者可将碱性铜溶液(班氏试剂)中二价铜还原为氧化亚铜。
利用上述性质可以进行饱食与饥饿肝糖原含量的比较。
1. 糖原+碘---棕红色物质
2. 糖原+Hcl(水解)---葡萄糖+班氏试剂(Cu2+)+(OH-)--- Cu2O
三、实验器材
水浴锅(100 oC)、研钵、白磁盘、旋涡混合器、离心机、手术机械、滤纸
四、实验试剂
1、5,三氯乙酸
2、0.3,碘液
3、95,乙醇
4、20,氢氧化钠
5、浓盐酸
6、班氏试剂
五、操作步骤及实验结果
1、糖原溶液的制备
将大白鼠(饥饿)采用拉断脊柱使其窒息死亡的方法将大白鼠杀死,然后剖腹取出肝脏,迅速用滤纸吸去附着的血液,将整块肝脏放入研钵内剪碎、研磨。
再加5,三氯醋酸溶液20ml,再研磨到肝组织充分磨碎为止(饱食大白鼠,重复上述操作)。
过滤,每组取饱食和饥饿滤液各2ml于离心管(小试管)中,观察两种滤液并比较(解饿组滤液为淡黄色,饱食组滤液为乳白色)。
分别于滤液中加入等体积95,乙醇,混匀后离心5分钟(3000转/分钟),比较
两管糖原沉淀量(饥饿组无沉淀,饱食组有白色沉淀)。
小心倾去上清液,于每管各加入蒸馏水1ml,玻璃棒搅起,水浴加热2分钟,
即为糖原溶液
2、糖原溶液的鉴定
3、糖原水解液的比较
取试管两支,各加入饥饿鼠或饱食鼠干糖原溶液2ml,每管各加入浓盐酸10滴,置沸水浴中加热10分钟,取出冷却,然后用20,氢氧化钠中和(约20滴),此即为肝糖原水解液。
解饿组滤液为淡黄色,饱食组滤液为乳白色,说明糖原溶液呈乳样光泽
在两种滤液中加入等体积95,乙醇,离心后发现饥饿组无沉淀,饱食组有白色
沉淀,而且沉淀加水水浴后溶解,说明糖原不溶于乙醇但可溶于热水。
在糖原溶液的鉴定的试验中,试管1中产生棕红色物质,其他两个试管中均无变化,糖原溶液遇碘产生红棕色物质。
在糖原水解液的比较的实验中,试管1溶液变砖红色,其他两试管无明显变化,说明糖原经酸水解可生成还原性的葡萄糖,还原性的葡萄糖可将碱性铜溶液(班氏试剂)中二价铜还原为氧化亚铜。
上述现象都说明,饥饿大白鼠肝糖原含量明显比饱食大白鼠肝糖原含量少,甚至饥饿大白鼠肝脏中没有肝糖原。
问题分析
1、研磨要充分,否则溶液中糖原可能不足而使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2、在溶液离心前须将对应位置上的溶液平衡,否则可能使离心不完全。
3、在糖原水解液的比较实验中,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
水浴加热,否则可能使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篇二:饥饿对小鼠肝糖原影响的显微观察设计
饥饿对小鼠肝糖原影响的显微观察
一(实验用品
饲养笼,解剖盘,大头针,棉花,剪刀,镊子,解剖刀,溶蜡箱,切片机,载玻片,盖玻片,恒温箱,染色缸,光学显微镜,各种浓度乙醇,二甲苯,石蜡,苏木精染液,盐酸-乙醇,氨水,伊红液,石炭酸-二甲苯混合液,1%过碘酸,Schiff 试剂,0.5%偏重亚硫酸钠(Na2S2O5)溶液,醋酸酐-吡啶混合液,0.5%~1%淀粉糖化酶溶液,加拿大树胶,蒸馏水(无菌水),相同生理状态的健康小白鼠10只雄性小白鼠二(试剂配制
1(Carnoy固定液:(甲醇?冰乙酸=3?1),每次使用前需临时配制。
2(Schiff试剂:称取0.5g碱性品红加入到100ml煮沸的蒸馏水中(用三角瓶),时时振荡,继续煮5min(勿使之沸腾),充分溶解。
然后冷却致50?时用滤纸过滤,滤液中加入
10ml1mol/LHCl,冷却致25?时,加入0.5g偏重硫酸钠,充分振荡后,塞紧瓶塞,在室温暗处静置至少24h(有时需要2至3天),使其颜色退至淡黄,然后加入0.5g 活性碳,用力振荡一分钟,最后用粗滤纸过滤于棕色瓶中,封瓶塞,外包黑纸。
3(苏木精染液
苏木素1g,无水乙醇10ml,硫酸铝钾20g,蒸馏水200ml,氧化汞0.5g,冰醋酸,8ml,先用无水乙醇溶解苏木素,用蒸馏水加
热溶解硫酸铝钾;然后将该两液合并煮沸,加入氧化汞,继续加热和搅拌溶液至深紫色,随即用冰水冷却,恢复至室温后过滤备用。
使用前加入冰醋酸并混匀、过滤。
4( 盐酸,乙醇分化液浓盐酸1 ml,70%乙醇99 ml 5(伊红液伊红0.5 g,蒸馏水100 ml,无水氯化钙0.5 g 6(石炭酸-二甲苯混合液石炭酸:二甲苯=1:3
7(醋酸酐吡啶混合液:醋酸16ml,无水吡啶24ml 三(实验程序
(一)实验材料饥饿处理
取8只健康雄性小白鼠, 体重25g,动物领回后, 正常喂养一天, 室温21?, 普通饲料, 自由进食及饮自来水。
然后随机分成两组: 正常组4只, 普通饲料喂养,自由饮自来水; 饥饿组4只, 禁食仅供自来水。
一天后,从两组中各随机取出2只小白鼠,进行肝组织切片观察。
两天后,将剩下的小白鼠分别进行肝组织切片观察。
(二)肝组织石蜡切片制作与染色 1(实验片处理 (1)固定
取1~2mm 厚的肝组织,用Carnoy 固定液固定,放冰箱2~4 h 。
(2)酒精脱水依次经过95%酒精两次,每次20-30min,100%酒精两
次,分别为30、40min。
(3)二甲苯透明
将组织块置于二甲苯中透明,以二甲苯替换出组织块的中酒精。
(4)石蜡包埋
将已透明的组织块置于已溶化的石蜡中,放入溶蜡箱保温。
待石蜡完全浸入组织块后进行包埋:先制备好容器(如折叠一小纸盒),倒入已溶化的石蜡,迅速夹取已浸透石蜡的组织块放入其中,冷却凝固成块即成。
(5)切片与展片将包埋好的蜡块固定于切片机上,切成薄片,一般为5—8μm厚。
切下的薄片往往皱折,要放到加热的水中烫平,再贴到载玻片上,放45?恒温箱中烘干。
(6)脱蜡
(7)0.5%,1%过碘酸水溶液浸泡2,5min(不能过长)。
(8)蒸馏水洗。
(9)PAS反应
(10)HE染色
(11)吸干后,脱水
(12)中性树胶封藏。
2(对照片处理
(1)用乙酰作用阻断PAS反应
?对照片用醋酸酐16ml与无水吡啶24ml 混合液处理1,24小时,22?。
?水洗。
?PAS反应。
(2).淀粉糖化酶
?切片脱蜡复水,用1%淀粉糖化酶溶液pH6.0,处理40min,37?;或处理
60min,室温;或用唾液处理,每30min换一次,共两次,室温。
?流水洗5~10min,蒸馏水洗。
篇三:生化实验教案(36学时)
教案
2010 , 2011 学年第一学期
系、教研室中西医结合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
专业、年级、班级 09临床乙班
主讲教师施红
福建中医药大学教师姓名: 职称: 年月日教师姓名: 职称: 年月日教师姓名: 职称: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