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挽逆变器的原理分析
推挽变换器原理

推挽变换器原理
推挽变换器是一种常用的直流-交流变换器,常用于电力电子
应用中。
它的原理是通过交替地开关两个功率开关,将输入直流电压转换为输出交流电压。
具体原理如下:
1. 基本结构:推挽变换器由两个功率开关组成,一般为N沟MOSFET或IGBT。
这两个开关分别被称为高侧开关和低侧开关。
2. 工作周期:推挽变换器工作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高侧开关导通阶段和低侧开关导通阶段。
在每个阶段,只有一个开关导通,另一个开关关闭。
3. 高侧开关导通阶段:在这个阶段,高侧开关导通,低侧开关关闭。
输入直流电压通过电感和高侧开关被加到负载上。
同时,电感储存的能量开始释放,为负载提供稳定的电流。
4. 低侧开关导通阶段:在这个阶段,低侧开关导通,高侧开关关闭。
此时,电感储存的能量被释放到负载上,并且流过负载的电流方向相反。
5. 交替切换:高侧开关和低侧开关按照一定的频率交替开关。
这种交替切换可以使得推挽变换器输出交流电压,其波形主要取决于开关频率和负载电流。
总结来说,推挽变换器通过交替地开关高侧和低侧开关来实现输入直流电压到输出交流电压的转换。
这个过程是周期性的,
通过控制开关的导通和关闭,可以控制输出交流电压的频率和幅值。
电流型推挽式逆变器原理

电流型推挽式逆变器原理
嚯哟,这电流型推挽式逆变器嘛,咱们得用咱四川话、陕西方言和北京话结合起来给你讲讲原理。
首先嘛,咱们说电流型推挽式逆变器,它可是个高科技玩意儿。
咱们得从基础说起,它其实就是一种能把直流电变成交流电的装置。
你想啊,直流电有时候用起来不方便,交流电就灵活多了,所以咱们得有个办法来转换。
四川话咋说呢?这逆变器啊,就像咱们四川的变脸大师一样,一下子就能把电的性质给变了。
直流电就是那张普通的脸,交流电就是那千变万化的脸谱。
电流型推挽式逆变器就是那个神奇的变脸大师,一挥手,就变了个样儿。
陕西方言里咋描述呢?这逆变器啊,它就像咱陕西的秦腔一样,有板有眼,有节奏。
直流电就是那平稳的唱腔,交流电就是那高低起伏的旋律。
电流型推挽式逆变器就是那掌控节奏的大师,让电流唱出美妙的旋律。
再来说说北京话吧。
这逆变器啊,其实就像咱们北京的四合院一样,结构紧凑,功能齐全。
直流电就像那四合院的大门,平平常常;交流电就是那院子里的各个房间,各有各的用处。
电流型推挽式逆变器就是那巧妙的设计师,把大门和房间连接得恰到好处。
总的来说啊,电流型推挽式逆变器就是通过特定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实现了直流电到交流电的转换。
它就像个神奇的魔术师,让电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不管是四川话、陕西方言还是北京话,咱们都能找到合适的方式来描述它的神奇之处。
推挽逆变器频率设定

推挽逆变器频率设定推挽逆变器是一种常见的功率电子设备,它主要用于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在推挽逆变器中,频率设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决定了输出交流电的频率。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推挽逆变器频率设定的原理和方法,并展示如何进行频率设定。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推挽逆变器的基本原理。
推挽逆变器由两个开关管和一个中心点电感器(有时也称为中心点电容)组成。
其中,开关管可以分为上管和下管,它们根据控制信号交替导通和关断,从而实现电流的反向流动,进而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推挽逆变器的频率设定即是调整开关管导通和关断的频率,以决定输出交流电的频率。
在推挽逆变器中,频率设定可以通过改变开关管的导通时间来实现。
导通时间越长,则输出交流电的频率越低;导通时间越短,则输出交流电的频率越高。
因此,我们只需要通过控制信号来改变开关管的导通时间,就可以实现频率设定。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下如何进行频率设定。
推挽逆变器通常由微控制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来控制,并且具有一个用于输入频率设定值的参数。
通过改变这个参数的值,就可以实现频率的设定。
具体来说,通过编程或者外部输入,将所需的频率设定值传递给推挽逆变器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将读取这个设定值,并相应地改变开关管的导通时间,从而调整输出交流电的频率。
除了通过控制系统设定频率,推挽逆变器还可以使用频率锁相环(PLL)来实现频率跟踪和同步。
PLL是一种控制系统,它可以将输入信号与参考信号进行比较,并相应地调整输出信号的频率,使其与参考信号保持同步。
在推挽逆变器中,参考信号可以是外部输入的信号,也可以是由控制系统生成的信号。
通过使用PLL,推挽逆变器可以实现非常精确的频率设定,并能够在外部输入信号变化时自动跟踪频率。
最后,让我们总结一下推挽逆变器频率设定的重要性。
频率设定是推挽逆变器输出交流电的基本参数之一,它决定了电力系统的频率及其稳定性。
正确的频率设定可以确保推挽逆变器与其他设备的兼容性,并使其在电力系统中的运行更加稳定和可靠。
推挽漏极尖峰

一推挽逆变器的原理分析主电路如图1所示:Q1,Q2理想的栅极(UG1,UG2)漏极(UD1,UD2)波形如图2所示:实际输出的漏极波形:从实际波形中可以看出,漏极波形和理想波形存在不同:在Q1,Q2两管同时截止的死区处都长了一个长长的尖峰,这个尖峰对逆变器/UPS性能的影响和开关管Q1,Q2的威胁是不言而喻的,这里就不多说了。
二Q1,Q2两管漏极产生尖峰的成因分析从图1中可以看出,主电路功率元件是开关管Q1,Q2和变压器T1。
Q1,Q2的漏极引脚到TI初级两边走线存在分布电感,T1初级存在漏感,当然T1存在漏感是主要的。
考虑到漏感这个因素我们画出推挽电路主电路等效的原理图如图4所示:从图4中可以看出L1,L2就等效于变压器初级两边的漏感,我们来分析一下Q1导通时的情形:当Q1的栅极加上足够的驱动电压后饱和导通,电池电压加到漏感L1和变压器T1初级上半部分,当然绝大部分是加到T1初级上半部分,因为L1比T1初级上半部分电感小得多。
此时Q2是截止的,主电路电流方向为从电池正极到T1初级上半部分到L1到Q1的DS再回到电池的负极;L1上电压的极性为左负右正,T1初级上半部分电压的极性为上负下正,如图5所示:当Q1栅极信号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此时Q2也还截止,即死区处Q1,Q2都不导通,T1初级上半部分由于和次级耦合的原因,能量仅在Q1导通时向次级传递能量,到Q1截止时T1初级上半部分上端的电位已恢复到电池电压,而L1可以看做是是一个独立的电感,它储存的能量耦合不到变压器T1的次级。
但是,随着Q1由导通转向截止,L1上的电流迅速减小,大家知道电感两端的电流是不能突变的,根据自感的原理L1必然要产生很高的反向感生电动势来阻碍它电流的减小,所以此时电感电压的极性和图5相反,T1初级上半部分的电压为0,两端点的电压都等于电池电压,此时Q1漏极的电压就等于L1两端的电压和电池电压之和,这就是Q1,Q2两管漏极产生尖峰的原因,如图6所示。
推挽逆变器尖峰吸收电路

推挽逆变器尖峰吸收电路推挽逆变器尖峰吸收电路是一种运用于电源电路的重要保护装置,其主要作用是避免负载瞬间突发电压或电流超过设定值,从而保护负载和电源的稳定性。
推挽逆变器尖峰吸收电路的工作原理、优点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工作原理在推挽逆变器输出端,当负载从高电平过渡到低电平的瞬间,可能会产生一个短时间内的高电压或高电流,这可能会导致晶体管或其他电子元件损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用一种能够吸收这些突然增加的峰值电压或电流的保护装置,这就是推挽逆变器尖峰吸收电路。
推挽逆变器尖峰吸收电路通常采用瞬时电流限制、反向恢复二极管和电容器等元件组成。
当负载过渡时,电容器会吸收负载过渡时的电压或电流的瞬变部分,从而防止这些电压或电流反向传播到逆变器中。
电容器的容值要根据逆变器工作频率和负载容量来选择,同时反向恢复二极管也需要根据负载的电流特性来选择。
瞬时电流限制器通常结构简单,它采用电阻,压控晶体管(VCT)和电压自动调整(VAD)等元器件来实现。
当负载电流突然增大时,瞬时电流限制器会随之减小其负载值,从而防止逆变器中电源过载,保护逆变器电源稳定性。
二、优点1、保护负载稳定性推挽逆变器尖峰吸收电路可以吸收负载突然增加的电压或电流,从而保护负载的稳定性。
2、保护电源稳定性由于推挽逆变器尖峰吸收电路可以防止电源过载,所以它可以通过保护电源稳定性来保证电路的正常工作。
3、提高系统性能推挽逆变器尖峰吸收电路的存在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三、应用场景推挽逆变器尖峰吸收电路主要应用于无线电收发设备、照明设备、电动汽车、无线电通信等领域。
它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和自动化、医疗、交通运输和通讯设备等领域。
四、结论总之,推挽逆变器尖峰吸收电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电源保护装置,本文简单介绍了它的工作原理、优点以及应用场景。
我们深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挽逆变器尖峰吸收电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单片机推挽开关升压逆变器程序

单片机推挽开关升压逆变器程序一、引言单片机推挽开关升压逆变器是一种常见的电路设计,可以将直流电源转换为交流电源,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单片机推挽开关升压逆变器的程序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
二、程序设计原理单片机推挽开关升压逆变器的程序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时序控制:通过单片机的IO口控制推挽开关的开关状态,实现升压和逆变功能。
通过设定不同的开关状态和时间间隔,可以实现不同的输出电压和频率。
2. 脉宽调制:使用脉宽调制技术控制开关的导通和截止时间,从而控制输出电压的大小。
通常采用PWM(脉宽调制)技术,通过调节占空比来控制输出电压的大小。
3. 反馈控制:通过采集输出电压和电流的反馈信号,实现对输出电压和电流的精确控制。
可以采用PID控制算法,根据反馈信号与设定值之间的差异进行调节,使输出电压和电流稳定在设定值。
三、程序实现方法单片机推挽开关升压逆变器的程序实现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初始化:设置单片机的IO口为输出模式,并初始化相关的定时器和ADC模块。
2. 脉宽调制:根据需要的输出电压值,计算并设置相应的占空比。
通过改变占空比,可以调节输出电压的大小。
3. 时序控制:根据设定的开关状态和时间间隔,控制推挽开关的导通和截止。
通过改变开关状态和时间间隔,可以实现不同的输出电压和频率。
4. 反馈控制:采集输出电压和电流的反馈信号,并与设定值进行比较。
根据比较结果,调节脉宽调制的占空比,使输出电压和电流稳定在设定值。
5. 循环控制:将以上步骤放入一个循环中,实现持续的升压逆变功能。
通过不断的采集和调节,使输出电压和电流保持稳定。
四、总结本文介绍了单片机推挽开关升压逆变器的程序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
通过合理的时序控制、脉宽调制和反馈控制,可以实现对输出电压和电流的精确控制。
这种逆变器具有简单、可靠、高效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领域。
希望本文能对读者理解和应用单片机推挽开关升压逆变器提供一些帮助。
电流馈电推挽式逆变电路及原理分析

电流馈电推挽式逆变电路及原理分析
电流馈电推挽式逆变电路如图1-1所示,图中直流电压经电感L1送到变压
器Tr的中心抽头,L1与跨接于Tr初级绕组两端的电容C2组成手续谐振电路,R1、R2、C1组成启动电路,其原理同图1-2,由于Np与Nb的正反馈作用,驱动VT1、VT2轮流交替导通。
在这个电路中,开关晶体管集电极所承受的最高电压约为直流电压VDC的
π倍。
对于市电电压为110V/120V/127V的美国、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采
用这种电路还是合适的。
本电路中晶体管输出为正弦电压,开关损耗较小,变
压器次级NS两端输出亦为正弦电压。
即使负载开路式短路,负载变化很大,
逆变器仍可以连续工作,如图1-1,1-2中即使一个灯管失效,电路仍能正常工作。
Motorola公司1996年生产的一带二灯的电子镇流器就采用这种电路模式,
原配灯管为两只32W冷阴极的T8管,所以不需辅助绕组对灯丝加热,其具体
电路如图1-2所示。
图中C1、R1及VD1组成启动电路,高频逆变电路由
VT1、VT2、变压器Tr、C2等组成,由变压器提供正反馈,使VT1、VT2轮
流交替导通与截止。
这个电路比较简单,所用组件不多,上述2乘以32V路中
Tr可用EE35磁心,L1可用EE19磁心,体积与重量均不算大,材料成本也不高。
具体电路如图1-2所示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推挽逆变器工作原理

推挽逆变器工作原理
推挽逆变器是一种电力电子器件,用于将直流电源转换为交流电源。
它的工作原理如下:
1. 输入电源:推挽逆变器的输入是直流电源,通常是电池或者直流稳压电源。
2. 开关器件:推挽逆变器主要由两个开关器件组成,分别是NPN型晶体管和PNP型晶体管。
它们通过交替开关来改变电路的连接状态。
3. 逆变过程:当NPN晶体管导通时,PNP晶体管截止。
此时输入电源的正极连接到负极,输出电路中没有通路,输出为低电平。
当PNP晶体管导通时,NPN晶体管截止。
此时输入电源的正极连接到输出负载,输出为高电平。
4. 输出控制:推挽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和频率可以通过控制NPN和PNP晶体管的开关频率和占空比来调节。
通过适当的控制,可以使输出电压和频率稳定。
5. 保护功能:推挽逆变器通常还会具备过载、过温、短路等保护功能,在遇到异常情况时会自动切断输出电路,以保护设备的安全运行。
推挽逆变器主要应用于需求交流电源的场合,如UPS电源、太阳能电力系统等。
它具有高效率、负载能力强等特点,在现代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推挽逆变器的原理分析主电路如图1所示:Q1,Q2理想的栅极(UG1,UG2)漏极(UD1,UD2)波形如图2所示:实际输出的漏极波形:从实际波形中可以看出,漏极波形和理想波形存在不同:在Q1,Q2两管同时截止的死区处都长了一个长长的尖峰,这个尖峰对逆变器/UPS性能的影响和开关管Q1,Q2的威胁是不言而喻的,这里就不多说了。
二 Q1,Q2两管漏极产生尖峰的成因分析从图1中可以看出,主电路功率元件是开关管Q1,Q2和变压器T1。
Q1,Q2的漏极引脚到TI初级两边走线存在分布电感, T1初级存在漏感,当然T1存在漏感是主要的。
考虑到漏感这个因素我们画出推挽电路主电路等效的原理图如图4所示:从图4中可以看出L1,L2就等效于变压器初级两边的漏感,我们来分析一下Q1导通时的情形:当Q1的栅极加上足够的驱动电压后饱和导通,电池电压加到漏感L1和变压器T1初级上半部分,当然绝大部分是加到T1初级上半部分,因为L1比T1初级上半部分电感小得多。
此时Q2是截止的,主电路电流方向为从电池正极到T1初级上半部分到L1到Q1的DS再回到电池的负极;L1上电压的极性为左负右正,T1初级上半部分电压的极性为上负下正,如图5所示:当Q1栅极信号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此时Q2也还截止,即死区处Q1,Q2都不导通,T1初级上半部分由于和次级耦合的原因,能量仅在Q1导通时向次级传递能量,到Q1截止时T1初级上半部分上端的电位已恢复到电池电压,而L1可以看做是是一个独立的电感,它储存的能量耦合不到变压器T1的次级。
但是,随着Q1由导通转向截止,L1上的电流迅速减小,大家知道电感两端的电流是不能突变的,根据自感的原理L1必然要产生很高的反向感生电动势来阻碍它电流的减小,所以此时电感电压的极性和图5相反,T1初级上半部分的电压为0,两端点的电压都等于电池电压,此时Q1漏极的电压就等于L1两端的电压和电池电压之和,这就是Q1,Q2两管漏极产生尖峰的原因,如图6所示。
三 Q1,Q2两管漏极产生尖峰的消除上面我们已经分析了Q1,Q2两管漏极产生尖峰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来想办法消除这个尖峰了。
我想到的办法就是Q1,Q2的漏极到电池的正极加一个开关,当然这个开关也由MOS管来充当,当然其它功率管也行。
这个开关只在Q1,Q2都截止时才导通,用电路实现如图7所示:由图7可以看出,加入D1,D2可以防止Q3,Q4寄生二极管的导通,这样,Q1,Q2漏极的尖峰就可以限制在D1,D2和Q3,Q4的压降之和了,而这个压降是很小的,漏感的尖峰的能量也释放回电池和C1了。
Q1,Q2,Q3,Q4的驱动时序如图8所示:加入了有源嵌位后实际输出的波形如图9所示:四这个电路和全桥逆变电路的比较:看到这里,大家也许会说,这个电路和全桥电路不是一样吗?你的电路还多了两个二极管。
不错,这个电路和那种两桥臂上下管都互补的全桥电路来说还是有些相似,最大的不同就是我这个电路主电路还是推挽,它的导通压降还是一个MOS管的导通压降,而全桥电路是两个MOS管的导通压降!对于采用低电压大电流电池供电的应用场合,这个电路的损耗更小,效率更高,因为漏感的储能比较小, Q3,Q4选型时可以比Q1,Q2电流小得多,因而节约了成本。
实际上Q3,Q4可以只用一个的,如图10所示:驱动逻辑改为,如图11所示:总结:本文从原理出发分析了在推挽逆变器中两开关管漏极产生尖峰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验证是可行的,相比于传统推挽逆变器,极大地提升了了性能,提高了效率和稳定性。
回复1帖2帖xzszrs师长47292010-07-03 14:15本文未经作者同意,严禁转载!对推挽逆变器中变压器漏感尖峰有源嵌位的研究回复2帖4帖lizlk旅长18682010-07-03 15:27钟工啊,我早就听说您有这个研究了,只是到现在您才发出来,以前我听到您说的推挽的有源钳位,我还以为是用反相的办法在开关管关闭的时候进行磁复位的,今日一见,TOP非常高级呢,这个东西具有非常大的实际价值,强帖啊!回复4帖5帖xzszrs师长47292010-07-03 15:32谢谢!回复5帖6帖lizlk旅长18682010-07-03 15:34大师级手笔就是不一样,这个应该是您多年的研究成果!回复6帖8帖xzszrs师长47292010-07-03 15:38昨天何编还催我带个头,一时黔驴技穷啊,只有把那一点箱底的破烂翻出来了。
回复8帖10帖lizlk旅长18682010-07-03 15:41呵呵,这个帖子里面的技术,我觉得应该是一等奖!!回复10帖13帖xzszrs师长47292010-07-03 15:48重在参与!能拿到名次当然值得高兴,没拿到名次也了无遗憾,毕竟努力了。
回复13帖20帖lizlk旅长18682010-07-03 16:00这么大一块金子,回报是应该的!回复20帖7帖xzszrs师长47292010-07-03 15:36“用反相的办法在开关管关闭的时候进行磁复位的”差不多啊。
回复7帖9帖lizlk旅长18682010-07-03 15:39惭愧啊,你的这个研究,我还是在几年前在您的一个回复的帖子里偶然得见,当时您只说到:推挽的有源钳位,我当时的想法是用一堆逻辑电路来做2个通道的时序,今天一见,您的要先进多了!回复9帖15帖xzszrs师长47292010-07-03 15:51一个意思,殊途同归啊!回复15帖19帖lizlk旅长18682010-07-03 15:57多谢钟工释疑!回复19帖125帖waterayay工兵62010-09-06 21:02强、强、强~~~~回复125帖11帖powerants营长6152010-07-03 15:44钟工,申请专利了没?没申请的话,俺想抄哦...哈哈回复11帖12帖xzszrs师长47292010-07-03 15:44已经申报!回复12帖17帖powerants营长6152010-07-03 15:56专利号呢?俺看看能不能绕过去,省得将来被你满世界的追着讨专利费。
回复17帖21帖xzszrs师长47292010-07-03 16:00还在审查中,还没发下来。
回复21帖22帖lizlk旅长18682010-07-03 16:02蒋工是用来想做商业化的产品吗?如果是,可以付费给钟工也可以啊,我一直认为,没有回报的付出,是走不下去的。
回复22帖23帖 xzszrs 师长47292010-07-03 16:04其实大家要用这个电路我也看不到啊。
回复23帖25帖 lizlk 旅长18682010-07-03 16:08所以说啊,如果商业化操作,还是交一点费用比较好,这样才符合社会进步的表现啊!回复25帖26帖 xzszrs 师长47292010-07-03 16:11高见!真是有识之士啊!这么说大家别骂我哦。
只是中国的国情不是这样的,很多好东西都习惯了免费使用啊。
回复26帖27帖 lizlk 旅长18682010-07-03 16:16哎,刚刚我还向Admin 推荐该帖子,就说到了,人懒,要拿现成的这个问题,这种要是放到西方,人家是很自觉的主懂联系作者或者所有人,在中国就不一样啦。
回复27帖142帖 xy_k8299团长1372二2010-12-0508:25应该尊重知识产权,强帖,学习了,顶顶。
回复142帖29帖 powerants 营长6152010-07-03 17:17我是跟钟工开玩笑的啦,我不用这个电路,只是觉得创意很好。
回复29帖136帖 154545169qq 排长142八2010-11-07 00:14钟工请你帮我看哈这波形有没有问题,驱动4对RU6199的时候没这个多出的竖线,驱动3对RU190N08就这样,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请你指点一下是不是那里没做好回复136帖3帖tby2008旅长19452010-07-03 14:30值得收藏!回复3帖137帖 xzszrs 师长4729七2010-11-07 10:10加大一点栅极电阻试下。
回复137帖138帖 154545169qq 排长142六2010-11-07 21:38板子是老寿师傅的驱动板,你看要怎么改一下参数回复138帖14帖 powerants 营长6152010-07-03 15:50好像有问题哦,两颗主开关都截止时,钳位开关导 ,开关通过二极管把某一个初级绕组给短路了,尖峰能量并没有通路可以馈回源端,请钟工再看一下。
回复14帖16帖 xzszrs 师长47292010-07-03 15:53反复验证过的,没有问题。
这个时候初级绕组已经没多少能量了。
回复16帖18帖 xzszrs 师长47292010-07-03 15:57而且漏极的电压高过电池,钳位电流的流向为漏极到二极管到钳位MOS 到电池(或C1)回复18帖30帖 huamg 团长12662010-07-03 17:37透彻,赞一个。
但有几个观点,说错请钟工指正1:感觉有源电路回流是治标,认为应该着手于变压器的匹配和线路的损耗2:我看到有些人的主干大电流高频线路弯曲存在线路感量,推挽正负交流回路太长(常规说的滤波电容,实际上是交流回路电容),有些没有此电容回路全靠电池。
3:死区所造成的尖峰损耗,在开与关的时候磁场没有反转时的空间内存在尖峰。
请教。
回复30帖43帖 xzszrs 师长47292010-07-04 09:09老前辈说的对啊。
虽然治标也可以把电路变得更加完美,就是加了我那电路也还存在死区,也就几百纳秒到几个微秒吧,这时再用RC 或RCD 来吸收就比较容易了。
回复43帖140帖yechunlei团长1261四2010-12-04 07:33这么说的话,那回路充电回路是怎么形成的?我想应该是下绕组正端通过电源正---电源负----Q2寄生二极管---下绕组负端吧回复140帖50帖zlx305营长7032010-07-05 08:58钳位开关导通,漏感能量向变压器释放,从而传输到次级,并非回馈初级回复50帖51帖zlx305营长7032010-07-05 09:06这个电路还是很不错的回复51帖24帖paloalto团长8642010-07-03 16:06强帖啊~先收藏,再推荐。
回复24帖28帖machi518排长1822010-07-03 16:38还没看,先顶下!这个PDF怎么下不来?回复28帖33帖xzszrs师长47292010-07-03 19:19点击按鼠标左键再保存可以,刚刚还试过。
回复33帖31帖powerants营长6152010-07-03 18:28谈一下我的意见:1,主贴的图6,我不赞同。
你在图7与图8之间的文字说明“由图7可以看出,加入D1,D2可以防止Q3,Q4寄生二极管的导通,这样,Q1,Q2漏极的尖峰就可以限制在D1,D2和Q3,Q4的压降之和了,而这个压降是很小的,漏感的尖峰的能量也释放回电池和C1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