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1030型数字频率特性测试仪的原理与应用

SA1030型数字频率特性测试仪的原理与应用
SA1030型数字频率特性测试仪的原理与应用

6 SA1030型数字频率特性测试仪的原理与应用

6.1 概述

SA1030型数字频率特性测试仪采用直接数字合成器(DDS)作为频率源,采用DSP、CPLD、微处理器进行控制和信号处理的数字频率特性测试仪。该仪器能够产生20Hz~30MHz 的扫频信号,可同时完成电子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测量。测量曲线显示于彩色液晶屏上,并以数字显示出标记点的频率、幅度、相位值,清晰美观。扫频信号的幅度、扫频范围以及扫频方式(线性、对数、点频等),可根据测量需要自行设置。

该仪器通过中文菜单完成各项操作,简单方便。

SA1030型数字频率特性测试仪配备RS232接口(位于后面板),GPIB、USB接口作为选件供用户选择,便于连接计算机组成自动测试系统,同时能够方便地打印测量结果。

6.2 SA1030型数字频率特性测试仪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SA1030型数字频率特性测试仪的组成框图如图6.1所示。

微处理器(MCU)通过接口电路和键盘接收各种控制命令,控制显示电路显示特性曲线和测量数据。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核心组成测试电路,它接收MCU的控制命令,控制DDS产生等幅扫频信号,控制扫频信号的幅度、输入信号的幅度以及特性参数的产生。DDS输出的等幅扫频信号经输出电路加至被测电路的输入端,作为被测电路的信号源。被

图6.1 SA1030频率特性测试仪组成框图

测电路的输出信号经过输入电路,处理后送到检波电路,取出该输出信号在不同频率下的幅度数据经DSP处理后送至MCU,控制显示电路显示出被测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以及各种测量数据。

SA1030型数字频率特性测试仪采用直接数字合成的新技术产生扫频电压信号,其原理与传统的振荡器产生波形信号完全不同。它是以高精度频率源作基准,用数字合成的方法产生带有波形信息的数据流,再经过数模转换器变换成模拟电压。

6.3 SA1030型数字频率特性测试仪的主要技术指标

SA1030型数字频率特性测试仪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频率范围:20Hz ~ 30MHz

(2)扫频方式:线性、对数、点频

(3)输出电压:大于0.5V(有效值)

(4)输出阻抗:50?

(5)输入阻抗:50?/高阻

(6)输出衰减:0 ~ 80dB,1dB步进

(7)输入增益:0 ~-30dB,10dB步进

(8)相位范围:-180° ~ +180°

(9)相位分辨率:1°

(10)显示分辨率:250×200点阵

(11)光标数量:在扫频范围内同时可设置与显示4个光标

(12)程控接口:RS232串行接口(GPIB、USB接口为选件)

(13)供电电源:电压220(1±10%)V,频率50(1±5%),功耗<60V A

(14)温度:0 ~ 40°C

(15)湿度:小于80%

6.4 SA1030型数字频率特性测试仪的前面板简介

SA1030型数字频率特性测试仪的前面板如图6.2所示,大体上分成三部分。

1. 键盘

共有34个按键,按功能分为4个区,分别为:

(1)数字区:共有16个键,包括【0】~【9】十个数字键;【dB】、【MHz】、【kHz】、【Hz】

四个单位键,以及【.】(小数点)、【-/←】键,用来输入频率值和增益值。

(2)功能区:共有8个键,它们是【频率】、【增益】、【光标】、【显示】、【系统】、【校准】、【程控】、【存储】键,用来选择功能菜单,实现菜单间的转换。此外,还有【单次】、【开始/停止】、【复位】三个功能键,用以实现单键功能。

(3)主菜单区:设有五个软键,在不同的主菜单下有不同的功能。本节中软键用斜体字加【】表示,如【单次】,以区别其它按键。

(4)调节区:共有【∧】(增加)、【∨】(减小)两键,用以步进调节频率、增益值。此外,该区还有调节手轮,其作用亦是步进调节频率、增益值,顺时针旋转数值增加,逆时针旋转数值减小。

图6.2 SA1030型数字频率特性测试仪的前面板

2.显示屏

显示屏分为五个区,如图6.3所示。

(1)主显示区:用来显示测量曲线,该区为250×200点阵,垂直8大格,水平10大格。

(2)菜单显示区:位于屏幕右侧,显示仪器当前的工作状态。

(3)光标显示区:位于屏幕上部,显示光标位置的频率值、增益值和相位值。如果光标关闭,此显示区不显示任何信息。

(4)频率增益值显示区:位于屏幕下部,显示当前的起点频率、终点频率和每格增益值或每格相位值。

(5)状态显示区:显示仪器存储和开始/停止时的工作状态。

图6.3 SA1030型数字频率特性测试仪的前面板 状态显示区 光标值显示区 菜单显示区 频率增益值显示区

主显示区

3.信号输入、输出

仪器面板的右下部有三个BNC 输入、输出端子,分别为同步输出(SYNC )、扫频信号输出(OUT )和信号输入(IN )。测试时,OUT 端输出的扫频电压信号通过电缆线加至被测电路的输入端,作为被测电路的信号源。被测电路的输出信号通过电缆线送至IN 端。

6.5 SA1030型数字频率特性测试仪的菜单操作

在介绍仪器的菜单之前,先简单介绍几个具体操作问题。

(1)菜单项的反亮显示。菜单在正常显示时为篮底白字,反亮显示时为白底篮字。当菜单中某一选项处于反亮显示时表明该项可以调整。因此,欲调整某一选项应按该选项对应的菜单键,使其反亮显示。如果某一项不能反亮显示,表明该项不允许调整。

(2) 数值调整。在测量时需要设置和调整频率值和增益值,这些数值的调节方法有如下三种:

1 键盘输入。例如欲设置起始频率23.89MHz ,先将频率值反亮显示,再顺序按下【2】

【3】、【.】、【8】、【9】、【MHz】六个键即可。

2手轮调节。如上所述,顺时针旋转手轮数值步进增加,逆时针旋转手轮数值步进减小,步进值为调节选项的最小有效数字。

3按【∧】、【∨】键调节。按【∧】键数值步进增加,按【∨】键步数值进减小,步进值为调节选项的最小有效数字×10。

(3)信号幅度调整。在测试中,如果输出的扫频电压信号较大,可能会造成被测电路输出波形的失真,因此,需要通过调整输出增益控制加至被测电路的输入信号幅度,通过调整输入增益控制检波电路的输入电平。一般的原则是,适当调节输出增益和输入增益,使所显示的特性曲线的顶部距离显示区顶部有10dB左右的差值比较合适。

下面介绍仪器的菜单及其操作方法。

1. 频率菜单

频率菜单用来设置扫频参数和扫频方式。扫频参数包括始点频率、终点频率、中心频率和扫频带宽。扫频方式分为线性、对数、点频三种。

仪器开机时默认频率菜单,或者按功能区的【频率】键进入频率菜单。频率菜单显示项目自上而下分别为【频率线性】、【始点】、【终点】、【中心】、【带宽】。各项的默认值分别为线性扫描、100kHz、30.00000MHz、15.05000 MHz、29.90000MHz。当改变其中一个频率值时,仪器会自动计算并改变其它频率值。始点频率和终点频率可任意调整,但需满足始点频率比终点频率低250Hz以上。设置或计算得到的始点频率和终点频率必须处于仪器规定的频率范围之内。

按【频率线性】键可进入对数扫描方式,对数扫描可以设置始点频率和终点频率,而中心频率和扫描带宽被禁止。

按【频率对数】键则进入点频方式,这时只允许输入一个频率值(不再区分始点频率、终点频率),仪器输出一个固定频率的电压信号,与一般信号源无异,没有扫频功能。同时光标菜单、校准菜单、存储菜单均被禁止。

需要注意,在测试网络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时,若始点频率低于5kHz,则终点频率最大为100kHz。

2. 增益菜单

增益菜单用来设置输出增益、输入增益、扫描曲线的基准位置、每格增益值四种参数。

按功能区的【增益】键进入增益菜单。增益菜单显示项目自上而下分别为【增益对数】、

【输出】、【输入】、【基准】、【增益10.0 dB/div】。它们的意义如下:

【输出】表示仪器当前的输出值,默认值为0dB,调节步进值为1dB。

【输入】表示仪器当前的输入值,默认值为0dB,调节步进值为10dB。若输入值不是10的整倍数,将按四舍五入处理。

用数字输入方式设置输出增益、输入增益值时,要注意如果是衰减则需输入“-”号,否则输入无效。

【基准】用来调节所显示的幅频特性曲线在显示屏上的位置。相频特性曲线不会随基准的改变而变化。按【基准】键后,调节手轮或按【∧】、【∨】键显示图形则相应移动。也可用数字键直接输入,用【Hz】键确认。

【增益10.0 dB/div】表示主显示区一大格代表10dB,亦即增益灵敏度为10.0 dB/div。反复按该建,此值会在1.0dB/div、5dB/div、10dB/div之间循环切换,所显示的曲线在垂直方向上被展开或压缩。改变此值相频特性曲线不会改变。

3. 光标菜单

增益菜单用来设置光标的状态、打开光标的数量、光标的移动,借用光标可准确测量频率、增益或相位值。仪器可以同时显示四个不同颜色的光标,但只能显示一个光标处的频率值、增益值、相位值或1号光标与2号光标的差值。光标值显示区的颜色对应于当前光标的颜色,可以直接读出当前光标处的值。

按功能区中的【光标】键进入光标菜单。此时在光标菜单中,“1”反亮显示,“开”反亮显示,光标显示区显示1号光标的频率、增益值或相位值,在显示曲线上有一红色标记。反复按【选择】键,1,2,3,4轮流反亮显示,表示当前选择的是第几号光标,同时“开”或“关”也会反亮显示,表示当前所选择的光标处于打开或关闭状态。若光标处于打开状态,在光标值显示区会显示处当前光标处的频率值、增益值或相位值。若光标处于关闭状态,在光标显示区没有显示内容。

在光标打开的状态下,可以通过转动手轮或按【∧】、【∨】键来移动光标的位置,同时相应的频率值、增益值或相位值会随之变化。

【差值】表示1号光标和2号光标处于差值状态,此时光标值显示区显示出两光标的相关参数值(频率、增益或相位)之差。在光标显示区marker之后有一小三角,表示当前处于差值状态。转动手轮或按【∧】、【∨】键,主显示区出现一个移动光标,同时在相应位置会显示移动光标与原位置光标的频率、增益或相位的差值。

【幅频/相频】表示光标指向幅频特性曲线还是相频特性曲线。当“幅频”反亮显示时,光标指向幅频特性曲线,光标值显示区显示光标位置处的增益值;当“相频”反亮显示时,光标指向相频特性曲线,光标值显示区显示光标位置处的增益值。

4. 显示菜单

显示菜单用来设置显示区特性曲线的显示壮态。显示区可以同时显示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也可以分别显示。按功能区的【显示】键进入显示菜单。按【幅频开/关】键选择是否显示幅频特性曲线。当“开”反亮显示时,显示幅频特性曲线;当“关”反亮显示时,不显示幅频特性曲线。按【相频开/关】键选择是否显示相频特性曲线。当“开”反亮显示时,显示相频特性曲线;当“关”反亮显示时,不显示相频特性曲线。

5. 系统菜单

系统菜单用来设置系统的工作状态。按功能区的【系统】键进入系统菜单。反复按【声音开/关】键,当“开”反亮显示时,打开按键提示音;当“关”反亮显示时,关闭按键提示音。反复按【输入阻抗 50Ω/高阻】键,当“50Ω”反亮显示时,系统输入阻抗为50Ω;当“高阻”反亮显示时,系统输入阻抗为高阻。按【扫描时间】键,进入扫描时间设置状态,此时调节手轮或按【∧】、【∨】键,使扫描时间倍数相应增减,倍数越大扫描速度越慢,倍数越小扫描速度越快,开机时默认为2。当始点频率和终点频率较低时应增大扫描时间倍数。

6. 校准菜单

按功能区的【校准】键进入校准菜单。此时仪器会提示将仪器的输出端和输入端用测试电缆连接起来,之后按【确定】键仪器开始校准,校准大约需6秒钟。若电缆未连接好,仪器会给出提出。若电缆已连接好校准完成后将回到幅频或相频菜单。按【取消】键将退出校准菜单,恢复到未校准状态。

需要指出:(1)校准只针对当前频率范围,若改变始点频率或终点频率,须重新进行校准,否则仪器将取消校准数据,回到未校准状态。(2)当进行精确测量时,一般先在未校准状态下,确定频率范围和增益值,观测到特性曲线后再进行校准。(3)校准时请将输出增益设为-20dB,输入增益设为0dB。始点频率不要低于500Hz,否则校准不具有真实性。

7. 程控菜单

按功能区的【程控】键进入程控菜单。利用此菜单可选择接口种类和程控地址。

8. 存储菜单

本仪器具有存储功能,可以存储两组数据。按功能区的【存储】键进入存储菜单。按【位置】键选择存储区的位置A和B。按【存入】键便将当前的设置、幅频特性曲线数据和相频特性曲线数据存入A存储区和B存储区。上述当前的设置包括频率菜单设置、增益菜单设置、显示菜单和输入阻抗设置等。当存储数据时,在状态显示区会显示“已存储”。按【调出】键可以调出A或B存储区存储的数据,按这些数据重新设置频率菜单、增益菜单、显示菜单,并显示出所存储的特性曲线。调出数据时,在状态显示区会显示“已调出”。

9. 单次功能

按【单次】键进入单次状态,状态显示区显示“单次”,仪器不再进行数据处理。此时按【频率】、【增益】、【校准】或【复位】键仪器将退出单次状态,按其它键不会推出单次状态。此时可以通过光标功能仔细观测特性曲线。

10. 开始/停止功能

按【开始/停止】键,仪器进入停止状态,状态显示区显示“停止”,再次按【开始/停止】键仪器将退出停止状态,正常显示。当进入停止状态时,按【复位】键以外的任何键都不会退出停止状态。

11. 复位

按【复位】键仪器将复位到初始状态。

6.6 SA1030型数字频率特性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下面以测试放大电路幅频特性为例,简单说明该仪器的使用方法。

仪器开机后自动进入频率菜单,或者按功能区的【频率】键进入频率菜单。如前所述,屏幕显示项目分别为【频率线性】、【始点】、【终点】、【中心】、【带宽】。当前扫描方式为线性扫描、始点频率为100kHz,终点频率为30.00000MHz,中心频率为15.05000 MHz,扫描带宽为29.90000MHz。

(1)设置扫频参数。例如,按频率菜单的操作方法设置扫描方式为线性扫描、始点频率为10kHz,终点频率为10MHz(中心频率和扫描带宽仪器自行计算并显示)。

(2)设置增益参数。例如,按增益菜单的操作方法,设置输出增益为-40dB,输入增益为0dB,增益灵敏度为10dB/div

(3)选择所测特性曲线类型和仪器输入阻抗。按功能区的【显示】键进入显示菜单,按【幅频开/关】键,使“开”反亮显示(即显示幅频特性曲线);按功能区的【系统】键

进入系统菜单,按【输入阻抗 50Ω/高阻】键,使“高阻”反亮显示(即设输入阻抗为高阻)。

(4)连接被测电路。将仪器的输出端(OUT)通过测试电缆线接至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放大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测试探头接至仪器的输入端。此时在主显示区便会显示出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

如果所显示的特性曲线的幅度、位置和频率范围不合适,可以调整输出增益、输入增益改变曲线的幅度;调整增益基准移动曲线的位置;调整上述频率扫描参数,调整频率范围。

(5)打开光标,读测量数据。按功能区中的【光标】键进入光标菜单。在光标打开的状态下,转动手轮或按【∧】、【∨】键来移动光标的位置,同时读出低频增益、-3dB带宽等参数。

需要指出,上述测量必须是在信号不失真的条件下才有意义,所以,测试信号的幅度不宜过大。其次,与使用示波器进行测量是一样,从仪器探头看进去的等效阻抗(包括输入电路的输入阻抗和电缆线的分布电容)对电路的高频响应特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电路的带宽达到几MHz时这种影响更为明显,会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此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小测量仪器的影响。第三,如上所述,为了提高测量精度,最好在确定频率范围和增益值等参数后,对仪器进行校准,之后再进行测量。

SA1030型数字频率特性测试仪还配备RS232接口和GPIB、USB接口(选件),可以与其它带有接口的仪器一起与计算机相连组成自动测试系统。系统内各台测试仪器在计算机的控制下,通过接口和电缆线交换与传输数据。计算机运行测试程序,控制各台仪器协调工作,自动完成测量任务。限于篇幅,有关SA1030型数字频率特性测试仪程控接口的使用方法,请参阅该仪器的技术手册。

数字频率计测频率与测周期的基本原理

了解数字频率计测频率与测周期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数字频率计的设计与调试方法及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重点与难点] 重点:数字频率计的组成框图和波形图。 难点:时基电路和逻辑控制电路。 [理论内容] 一、数字频率计测频率的基本原理 所谓频率,就是周期性信号在单位时间(1s)内变化的次数。若在一定时间间隔T内测得这个周期性信号的重复变化次数为N,则其频率可表示为 f=N/T (1) 二、数字频率计的主要技术指标 1、频率准确度 2、频率测量范围 在输入电压符合规定要求值时,能够正常进行测量的频率区间称为频率测量范围。频率测量范围主要由放大整形电路的频率响应决定。 3、数字显示位数

频率计的数字显示位数决定了频率计的分辨率。位数越多,分辨率越高。 4、测量时间 频率计完成一次测量所需要的时间,包括准备、计数、锁存和复位时间。 三、数字频率计的电路设计与调试 1.基本电路设计 数字频率计的基本框图如图2所示,各部分作用如下。 ①放大整形电路 放大整形电路由晶体管3DG100与74LS00等组成。其中3DGl00组成放大器将输入频率为的周期信号如正弦波、三角波等进行放大。与非门74LS00构成施密特触发器,它对放大器的输出信号进行整形,使之成为矩形脉冲。 实验五数字频率计 实验目的 1. 了解数字频率计测量频率与测量周期的基本原理; 2. 熟练掌握数字频率计的设计与调试方法及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实验任务

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一台简易的数字频率计,频率显示为四位,显示量程为四挡, 用数码管显示。1HZ—9.999KHZ ,闸门时间为1S ; 10HZ—99.99KHZ, 闸门时间为0.1S ; 100HZ—999.9KHZ, 闸门时间为10MS ; 1KHZ—9999KHZ, 闸门时间为1MS ; 实验五数字频率计 实验原理 1. 方案设计 原理框图见图1: 原理简述 所谓频率,就是周期性信号在单位时间(1s) 内变化的次数.若

数字测图原理和方法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教学实习任务书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010年11月

一、前言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教学实习是该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必要环节。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具有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劳动态度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同时,也使学生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得到锻炼,为今后从事测绘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实习地点: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老北区。 实习时间:2010年11月16日-12月21日(共5周)。 实习成绩考核方面:实习态度、协作精神、观测记录、实习报告。 二、实习目的 1、熟练掌握全站仪的使用,掌握水平角、垂直角、距离的观测,坐标量测,数据记录与整理计算; 2、掌握水准仪的使用和水准测量记录与计算; 3、掌握数字测图的基本要求和成图过程; 4、掌握用全站仪进行小地区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数据采集和计算机地形绘图的方法; 5、掌握测绘实习报告的编写。 三、实习任务 在为期五周的时间里,各小组测绘两幅 1:500比例尺的数字地形图。具体任务如下: 1、布设图根控制导线,进行图根平面控制测量和图根水准高程控制测量,完成导线和水准路线的近似平差计算,得到碎部测量所需的控制点的平面和高程坐标,要在实习报告中提供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的平差计算表格。 2、进行数字测图的碎部数据采集(地物和地貌),在KeyStone(开思)环境下,依据地形图图式的要求,小组内各自完成两幅1:500比例尺的数字地形图的制作,并将两幅1:500地形图进行拼接成更大图幅的1幅地形图。

频率特性测试仪(精)

频率特性测试仪 摘要:本频率特性测量仪以 MSP430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由信号源、被测双 T 网络、检波电路、检相电路及显示等功能模块组成。其中,检波电路、检相电路由过零比较器、鉴相器、有效值检波器、 A/D、 D/A转换器等组成;被测网络采用带自举功能的有源双 T 网络;同时本设计还把 FPGA 作为 MCU 的一个高性能外设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了 FPGA 的高速信号处理能力和 MCU 的复杂数据分析能力;通过DDS 可手动预置扫频信号并能在全频范围和特定频率范围内为自动步进测量, 在数码管上实现频率和相位差的显示, 以及实现了用示波器观察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关键词:单片机; DDS ;幅频特性;相频特性 一、方案比较与论证 1. 方案论证与选择 (1系统总体方案描述 该系统以单片机和 FPGA 为控制核心,用 DDS 技术产生频率扫描信号,采用真有效值检测器件 AD637测量信号幅度。在 FPGA 中,采用高频脉冲计数的方法测量相位差,经过单片机运算,可得到 100 Hz ~100 kHz 中任意频率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数据, 实现在该频段的自动扫描, 并在示波器上同时显示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用键盘控制系统实现各种功能, 并且在 LCD 同步显示相应的功能和数据。系统总体设计框图如图 1所示。

图 1 系统总体框图 (2扫描信号源发生器 方案一:采用单片函数发生器。其频率可由外围电路控制。产生的信号频率 稳定度低,抗干扰能力差,灵活性差。 方案二:采用数字锁相环频率合成技术。但锁相环本身是一个惰性环节, 频率转换时间长, 整个测试仪的反应速度就会很慢 , 而且带宽不高。其原理图如图 2所示: 图 2 PPl原理图 方案三:采用数字直接频率合成技术 (DDFS。以单片机和 FPGA 为控制核心 , 通过相位累加器输出寻址波形存储器中的数据 , 以产生固定频率的正弦信号。该方案实现简单,频率稳定,抗干扰能力强。其原理图如图 3所示: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知识点考研总结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一、名词解释 1、大地水准面:把一个假象的、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重合并向陆地延伸且包围整个地球的特定重力等位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2、视准轴: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称为视准轴。 3、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出现的误差在符号和数值大小都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4、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符号和数值大小都不相同,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规律性,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5、方位角:由直线一端的基本方向起,顺时针方向至该直线的水平角度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方位角的取值范围 是0°360 ° 6、危险圆:待定点P不能位于由已知点A、B、C所决定的外接圆的圆周上,否则P点将不能唯一确定,故称此外接圆为后方交会的危险圆。 7、全站仪:全站仪是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的简称,它集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和微处理器于一体。 8、等高距:地形图上相邻两高程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 9、数字测图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数据采集、输入、处理、输出及管理的测绘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10、数字地面模型(DTM ):是表示地面起伏形态和地表景观的一系列离散点或规则点的坐标数值集合的总称。 11、数字高程模型(DEM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以数字的形式按一定结构组织在一起,表示实际地形特征空间分布的模型,是定义在x、y域离散点(规则或不规则)上以高程表达地面起伏形态的数字集合。 二、简答题 1、实际测绘工作中,一般采用的基准面和基准线各是什么? 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是测量外业所依据的基准面和基准线;参考椭球面和法线是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2、角度观测的主要误差来源(种类)有哪些? 1 )仪器误差:(1)水平度盘偏心差(2)视准轴误差(3)横轴倾斜误差(4)竖轴倾斜误差;2)仪器对中误差; 3)目标偏心误差;4)照准误差与读数误差;5)外界条件的影响。 3、何谓视差?如何消除视差? 如果目标像与十字丝平面不重合,则观测者的眼睛作移动时,就会发觉目标像与十字丝之间有相对移动,这种现象称为视差” 消除视差的方法为:先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十分清晰;然后转动物镜调焦螺旋,使目标像十分清晰;上下(或左右)移动眼睛,如果目标像与十字丝之间已无相对移动,则视差已消除;否则,重新进行物、目镜调焦,直至目标像与十字丝无相对移动为止。 4、水准测量中采用哪几种方法进行测站检核? 在每一测站的水准测量中,为了能及时发现观测中的错误,通常采用双面尺法或两次仪器高法进行观测,以检查高差测定中可能发生的错误。 双面尺法为每一测站上用两组不同的水平尺面的读数来测定相邻两点间的高差;两次仪器高法为每一测站上用两 次不同仪器高度的水平视线来测定相邻两点间的高差。 5、全站仪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讯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全站仪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讯方式主要有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两种。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一、比例尺的概念及比例尺的分类。 比例尺:图上长度与相应的实地水平长度之比,称为该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的分类 ①小比例尺:1:25万、1:50万、1:100万 ②中比例尺:1:2.5万、1:5万、1:10万 ③大比例尺:1:500、1:1000、1:2000、1:5000、1:1万 二、白纸测图与数字测图的基本概念。 (1)白纸测图:传统的地形测量是利用测量仪器对地球表面局部区域内的各种地物、地 貌(总称地形)的空间位置和几何形状进行测定,以一定的比例尺并按图式符号绘 制在图纸上,即通常所称的白纸测图。 (2)数字测图:广义地讲,生产数字地图的方法和过程就是数字测图。数字测图实质上 是一种全解析机助测图方法。它以计算机为核心,在相关输入输出设备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贮、处理、输出和管理。 三、什么是大比例尺数字地图? 贮存在数据载体(磁带、磁盘或光盘)上的数字形式的大比例尺地图。 四、大比例尺数字地图的特点。 (1)以数字形式表示地图的内容。 (2)具有良好的现势性。 (3)以数字形式贮存的1:1的数字地图,不受比例尺和图幅的限制。 (4)具有较高的位置精度且精度均匀。 (5)为与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 (6)地图的建立需要较大的费用和较长的时间。 (7)读写需要相应的软硬件的支持。 五、数字测图技术特点。 (1)精度高 (2)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 (3)更新方便、快捷 (4)便于保存与管理 (5)便于应用 (6)易于发布和实现远程传输 六、数字测图系统的工作过程及作业模式。 数字测图(digital surveying and mapping,简称DSM)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硬、软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系统。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分为三个阶段: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地图数据的输出。 广义地理解数字测图系统:采集地形数据输入计算机,由机内的成图软件进行处理、成图、显示,经过编辑修改,生成符合国标的地形图,并控制数控绘图仪出图。 七、数字测图的数据采集方式有哪几种? ①地面数字测图法 ②地图数字化法 ③数字摄影测量法

简易频率特性测试仪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简易频率特性测试仪 电子工程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应电二班

简易频率特性测试仪 摘要:简易频率特性测试仪是以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一种测量频率的仪器,具有 较宽的可测试带宽。电路由正交扫频信号源、被测网络、混频器、低通滤波器、ADC以及液晶显示部分组成。正交扫频信号源AD9854采用DDS技术产生高稳定的频率、相位、幅度可编程调制的正弦和余弦信号。被测网络是一个RLC串联谐振电路,其前后分别添加电压跟随器和电阻网络使其与相邻电路电阻匹配。混频器采用性能高,功耗低的SA602A,将信号源输出的正余弦信号与经过被测网络出来的处理信号进一步处理,产生高频与低频两种信号。低通滤波器采用max274芯片过滤较高频信号,外接元件少,参数调节方便,也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ADC选用AD8317外置,提高AD转换性能。整体电路实现了测量较高频率信号的频率测量及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的显示。 关键词:DDS技术、中频正交解调原理、RLC振荡电路。 Abstract:Simple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tester is a metrical instrument which is operated by 51 single chip computer, It has a wide bandwidth. The circuit is composed of orthogonal frequency sweep signal source, the measured network, mixer, low-pass filter, ADC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rt. Orthogonal frequency sweep signal source AD9854 using DDS technology to produce frequency, phase, amplitude and high stability of the programmable modulation sine and cosine signal. The measured network is a RLC series resonant circuit, a voltage follower and the resistor network to match the adjacent circuit resistance respectively before and after adding the. The mixer uses high performance, low power SA602A, the sine and cosine signal source output and the processed signal measured network for further processing, to produce high and low frequency signal two. Low pass filter using MAX274 chip filter high frequency signals, less external components, easy to adjust the parameters, and also has good anti-interference performance. ADC use AD8317 external, enhance AD conversion performance. The whole circuit of the display frequency measurement and the amplitude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measurement of high frequency signal and the phase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Keywords:DDS technology、Quadrature demodulation, RLC oscillating circuit.

简易频率特性测试仪

简易频率特性测试仪(E题) 2013年全国电子设计大赛 摘要:本频率特性测试仪由AD9854为DDS频率合成器,MSP430为主控制器,根据零中频正交解调原理对被测网络针对频率特性进行扫描测量,将DDS 输出的正弦信号输入被测网络,将被测网络的出口信号分别与DDS输出的两路正交信号通过模拟乘法器进行乘法混频,通过低通滤波器取得含有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的直流分量,由高精度A/D转换器传递给MSP430主控器,由MSP430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终测得目标网络的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同时通过LCD绘制相应的特性曲线,从而完成对目标网络的特性测试。本系统具有低功

耗,成本低廉,控制方便,人机交互友好,工作性能稳定等特点,不失为简易频率特性测试仪的一种优越方案。 关键字:DDS9854,MSP430,频率特性测试 目录 一、设计目标 (3) 1、基本要求: (4)

2、发挥部分: (4) 二、系统方案 (4) 方案一 (5) 方案三 (5) 方案二 (5) 三、控制方法及显示方案 (5) 四、系统总体框图 (6) 五、电路设计 (6) 1、DDS模块设计 (6) 2、DDS输出放大电路 (7) 3、RLC被测网络 (8) 4、乘法器电路 (8) 5、AD模数转换 (9) 六、软件方案 (10) 七、测试情况 (11) 1、测试仪器 (11) 2、DDS频率合成输出信号: (11) 3、RLC被测网络测试结果 (12) 4、频谱特性测试 (12) 八、总结 (12) 九、参考文献 (12) 十、附录 (13) 一、设计目标 根据零中频正交解调原理,设计并制作一个双端口网络频率特性测试仪,包括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知识点考研总结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知识点考研总结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一、名词解释 1、大地水准面:把一个假象的、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重合并向陆地延伸且包围整个地球的特定重力等位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2、视准轴: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称为视准轴。 3、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出现的误差在符号和数值大小都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4、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符号和数值大小都不相同,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规律性,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5、方位角:由直线一端的基本方向起,顺时针方向至该直线的水平角度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方位角的取值范围是0°~360°。 6、危险圆:待定点P 不能位于由已知点A 、B 、C 所决定的外接圆的圆周上,否则P 点将不能唯一确定,故称此外接圆为后方交会的危险圆。 7、全站仪:全站仪是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的简称,它集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和微处理器于一体。 8、等高距:地形图上相邻两高程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

9、数字测图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数据采集、输入、处理、输出及管理的测绘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10、数字地面模型(DTM ):是表示地面起伏形态和地表景观的一系列离散点或规则点的坐标数值集合的总称。 11、数字高程模型(DEM ):数字高程模型DEM ,是以数字的形式按一定结构组织在一起,表示实际地形特征空间分布的模型,是定义在 x 、y 域离散点(规则或不规则)上以高程表达地面起伏形态的数字集合。 二、简答题 1、实际测绘工作中,一般采用的基准面和基准线各是什么 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是测量外业所依据的基准面和基准线;参考椭球面和法线是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2、角度观测的主要误差来源(种类)有哪些 1)仪器误差:(1)水平度盘偏心差(2)视准轴误差(3)横轴倾斜误差(4)竖轴倾斜误差;2)仪器对中误差;3)目标偏心误差;4)照准误差与读数误差;5)外界条件的影响。 3、何谓视差如何消除视差 如果目标像与十字丝平面不重合,则观测者的眼睛作移动时,就会发觉目标像与十字丝之间有相对移动,这种现象称为“视差”。 消除视差的方法为:先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十分清晰;然后转动物镜调焦螺旋,使目标像十分清晰;上下(或左右)移动眼睛,如

GPS测量原理与应用试卷与答案(共5套)

GPS原理与应用 第一套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计量原子时的时钟称为原子钟,国际上是以( C)为基准。 A、铷原子钟 B 、氢原子钟 C 、铯原子钟 D 、铂原子钟 2.我国西起东经 72°,东至东经 135°,共跨有 5 个时区,我国采用( A )的区时作为统一的标准时间。称作北京时间。 A、东8区 B 、西8区 C 、东6区 D 、西6区 3.卫星钟采用的是 GPS 时,它是由主控站按照美国海军天文台( USNO) ( D )进行调整的。在 1980 年 1 月 6 日零时对准,不随闰秒增加。 A、世界时(UT0) B 、世界时(UT1) C、世界时(UT2) D 、协调世界时(UTC) 4.在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建立的 1954 年北京坐标系是( C)坐标系。 A、地心坐标系 B 、球面坐标系 C、参心坐标系 D 、天球坐标系 5.GPS定位是一种被动定位,必须建立高稳定的频率标准。因此每颗卫星上都必须 安装高精确度的时钟。当有 1×10— 9s 的时间误差时,将引起( B )㎝的距离误差。 A、20 B 、30 C 、40 D 、50 6. 1977 年我国极移协作小组确定了我国的地极原点,记作(B)。 A、JYD1958.0 B 、 JYD1968.0 C 、 JYD1978.0 D 、JYD1988.0 7. 在GPS测量中,观测值都是以接收机的( B )位置为准的,所以天线的相位 中心应该与其几何中心保持一致。 A、几何中心 B 、相位中心 C、点位中心 D 、高斯投影平面中心 8.在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建立的 1954 年北京坐标系,采用的是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元素,其 长半径和扁率分别为( B )。 A、a=6378140、α =1/298.257 B 、a=6378245、α =1/298.3 C、a=6378145、α =1/298.357 D 、a=6377245、α =1/298.0 9.GPS 系统的空间部分由21 颗工作卫星及 3 颗备用卫星组成,它们均匀分布在(D) 相对与赤道的倾角为55°的近似圆形轨道上,它们距地面的 平均高度为20200Km,运行周期为11 小时58 分。 A、3 个 B 、四个 C 、五个 D 、 6 个 10.GPS卫星信号取无线电波中 L 波段的两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作为载波,在载波 2 L 上调制有( A)。

简易频率特性测试仪论文

201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简易频率特性测试仪(E题) 【本科组】 2013年9月6日

摘要 本实验以DDS芯片AD9854为信号发生器,以单片机STM32F103RBT6为核心控制芯片。系统由5个模块组成:正弦扫频信号模块,待测阻容双T网络模块,整形滤波模块,A/D转换模块及显示模块。先以单片机送给AD9854控制字产生1MHZ —40MHZ的扫频信号,经过阻容双T网络检测电路,两路路信号通过AD9283对有效值进行采集后进入单片机进行幅值转换,最终由TFTLCD显示输出。 ABSTRACT In this experiment, the DDS chip AD9854 as the signal generator, MCU STM32F103RBT6 as the core control chip, and with FPGA as auxiliary, and on the peripheral circuit to realize the detection of amplitude frequency and phase frequency. The system comprises 6 modules: signal sine sweep signal module, the measured resistance capacitance of double T module, filter module, A/D conversion module and display module. The first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to AD9854 control word generate sweep signal of 10MHZ - 40MHZ, the resistance and capacitance of double T detection circuit, two road signals are collected on the effective value through the AD9283 into the microcontroller to amplitude conversion, the LCD display output, finally to complete the amplitude frequency and phase frequency of simple test.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试题库及其答案

东北大学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题库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东北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备考题库2014.5 一、概念题(本大题共66小题,其中()为补充容) 1. 测绘学: 测绘学是以地球形状、大小及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地物的几何形状和地貌的形态为研究对象,并研究如何将地面上的各种地物、地貌测绘成图及将设计、规划在图纸上的各种建筑物放样于实地的有关理论与方法的一门科学。 2. 地球椭球体:在测绘工作中选用的用来代替地球形状作为测量基准面的一个非常接近水准面、并且可用数学式表达的几何形体。 3. 地球椭球:代表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旋转椭球。 4. 参考椭球:与某个区域如一个国家水准面最为密合的椭球称为参考椭球。 5. 参考椭球定位:确定参考椭球面与水准面的相关位置,使参考椭球面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最佳拟合,称为参考椭球定位。 6. 水准面:水准面中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并向大陆、岛屿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称为水准面。 7. 坐标系:把地面上的点沿着椭球面法线方向投影到椭球面上并用经纬度来表示其位置的坐标系叫坐标系。 8. 体: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叫体。 9. 高程:地面点到水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称,或称海拔。 10. 地物:地球表面的一切物体(包括自然地物和人工地物)统称为地物。 11. 地貌: 地貌是指地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 12. 视差:由于物像没有和十字分划板重合,当人眼相对十字分划板相对移动时物像也和十字分划板相对移动,这种现象叫视差。 13. 照准部偏心差:是指照准部旋转中心与水平度盘分划中心不重合,指标在度盘上读数时产生的误差。 14. 照准误差:是指视准轴偏离目标与理想照准线的夹角。(即视准轴不垂直于仪器横轴时产生的误差) 15. 竖盘指标差:(由于竖盘水准管或垂直补偿器未安到正确位置,使竖盘读数的指标线与垂直线有一个微小得角度差x,称为“竖盘指标差”。)因竖直度盘指标线偏离了正确而使竖直角与正确值产生的差异被称为竖盘指标差。 16. 水准尺的零点差:(从理论上讲,水准尺的零分划线应正好与尺底面重合;但事实上由于制造质量和长期使用,两者往往不相重合。)水准尺底面与零分划线不重合,称为水准尺零点误差。 17. 望远镜的视准轴:望远镜物镜中心与十字丝焦点的连线称为视准轴。 18. 坐标方位角:将坐标北顺时针转至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以α表示(0~360°)。 19. 子午线收敛角:除中央子午线及赤道上的点以外任何一点的真北方向N与坐标北X都不重合。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该点的子午线收敛角,以γ表示。且当坐标北偏于真北以东时,γ为正,当坐标北偏于真北以西时,γ为负。 20. 磁偏角:磁北与真北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磁偏角,以δ表示。且当磁北偏于真北以东时,δ为正,当磁北偏于真北以西时,δ为负。 21. 真误差:观测值与其真值之差,称为真误差。 22. 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个固定量进行多次观测,如果观测误差在符号及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总学时: 48 讲课学时: 36 实验学时:12 总学分:3.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对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概论 参考教材:Fundamentals of Geomatics: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Digital Mapping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本课程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测绘学(Surveying and Mapping),即空间地理信息学(Geomatics),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应用测绘仪器进行各种空间地理数据的采集包括点位坐标与直线方位测定与测设、地形图数字化测绘等外业工作和运用测量误差与平差理论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及计算机地图成图等内业工作的工程技术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较全面和系统的了解测绘学领域各分支学科的具体内容,熟练掌握各种空间地理数据与信息的采集与处理的技术手段,并对国内外测绘学新理论和新技术等前沿知识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有所了解,为以后在相应领域从事有关专业的技术工作或研究奠定一个坚实的知识基础。 本课程是测绘学各分支学科知识的基础,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等测绘学传统理论与技术和以“3S”为代表的测绘新技术的前提。同时,该课程本身也是测绘学的一门分支――地形测量学(Topographical Surveying),其研究领域主要从事小区域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与基本测绘环节的工程与技术工作。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测绘学基本知识(4学时) 1.了解测绘学科的起源、发展沿革与分支学科的研究领域、测绘学的任务与作用。 2.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与点位的确定方法。 3.熟练掌握直线定向和空间点位的测算原理与方法。 4.理解地球表面曲率对基本测绘成果的影响情况。 5.熟悉常用坐标系统、高斯地图投影方法、地图分幅方法。

电子计数法测量频率原理附误差分析报告

电子计数法测量频率原理及误差分析 摘要:频率是电信号的基本特性之一. 在各种对频率的测量方法中 , 电子计数法测频具有测量精度高 , 读数直观 , 测量迅速 , 以及便于实现测量过程自动化等优点.电子计数法测频的基本方法有两种 , 即直接测频和通过测周期得到频率. 测频原理 直接测频的原理是依照频率的定义 :若某一信号在 T 秒时间内重复变化 N 次 , 则(注意: 适用于测量较高的频率) 基于此原理的测量框图如图 . 电子计数器测频原理方框图 T N f x

误差分析: 设主门的开启时间为T , 被测信号周期为Tx , 主门开启时刻至下一个计数脉冲的前沿为Δt1 , 主门关闭时刻至下一个计数脉冲的前沿为Δt2 , 如图2 所示. 由图2 由式得到, 被测频率越高, 闸门时间越长, 则量化误差越小. 但闸门时间太长, 则降低测量速度, 且受到显示位数的限制.

式中第二项为闸门时间相对误差 f c 为石英晶体振荡器的频率. 闸门时间误差大小主要取决于晶体振荡器的频率误差. 由此得到计数法测频的最大相对误差为 结论:由以上分折, 基本计数法测频的误差除忽略由高稳定度的晶振引起的频率误差外, 主要是量化误差, 为了提高测频的精度可采取如下措施: (1) 提高晶振频率的准确度以减小闸门的时间误差. (2) 被测频率较高时采用直接测频法, 并可在计数显示不溢出的条件下扩大闸门时间或倍频被测 信号以减小量化误差. (3) 被测频率较低时采用测周期的方法测频, 并选择较高频率的时标信号或分频被测信号以减小量化误差. 但增大时标信号频率受到计数器计数速度的限制.

山东科技大学2019年《811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80分) 1、地形测量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测量工作中常用坐标系有哪几个?请指出属于地心坐标系有哪些? 3、根据现行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规定,请说明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是如何划分,编号如何规定? 4、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对水准测量有何影响?如何抵消或削弱该两项影响? 5、经纬仪的主要轴线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6、试述自动全站仪自动目标识别与照准的过程。 7、常用的交会测量方法有哪几种?并分别简要说明。 8、简述网络RTK 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9、简述GPS 控制测量的观测步骤。 10、大比例尺数字测图进行野外数据采集需要得到哪些数据和信息? 二、测量内业计算(1~2每题10分,3~4每题15分,共50分) 1、地质普查外业中精确丈量某一段距离,6次测量的距离值分别为:L 1=283.534m ,L 2=283.549m ,L 3=283.522m ,L 4=283.528m ,L 5=283.551m ,L 6=283.532m 。(要写出用到的计算公式) 试求:(1)该距离的算术平均值;(2)该距离的观测值中误差;(3)该距离的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2、某勘探工程需要布设一个钻孔P ,如图2-1。 其设计坐标为???==m y m x P P 218477733566808,已收集到设 计钻孔附近的测量控制点A 的坐标为: ???==m y m x A A 218478733566708,AB 边的方位角为"30'20225O AB =α。采用极坐标法进行钻孔放 样时,请问放样钻孔点位P 时所需的放样元素有哪些?并计算出这些放样数据。A P B N 图2-1钻孔位置示意图

SA1030型数字频率特性测试仪的原理与应用

6 SA1030型数字频率特性测试仪的原理与应用 6.1 概述 SA1030型数字频率特性测试仪采用直接数字合成器(DDS)作为频率源,采用DSP、CPLD、微处理器进行控制和信号处理的数字频率特性测试仪。该仪器能够产生20Hz~30MHz 的扫频信号,可同时完成电子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测量。测量曲线显示于彩色液晶屏上,并以数字显示出标记点的频率、幅度、相位值,清晰美观。扫频信号的幅度、扫频范围以及扫频方式(线性、对数、点频等),可根据测量需要自行设置。 该仪器通过中文菜单完成各项操作,简单方便。 SA1030型数字频率特性测试仪配备RS232接口(位于后面板),GPIB、USB接口作为选件供用户选择,便于连接计算机组成自动测试系统,同时能够方便地打印测量结果。 6.2 SA1030型数字频率特性测试仪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SA1030型数字频率特性测试仪的组成框图如图6.1所示。 微处理器(MCU)通过接口电路和键盘接收各种控制命令,控制显示电路显示特性曲线和测量数据。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核心组成测试电路,它接收MCU的控制命令,控制DDS产生等幅扫频信号,控制扫频信号的幅度、输入信号的幅度以及特性参数的产生。DDS输出的等幅扫频信号经输出电路加至被测电路的输入端,作为被测电路的信号源。被 图6.1 SA1030频率特性测试仪组成框图

测电路的输出信号经过输入电路,处理后送到检波电路,取出该输出信号在不同频率下的幅度数据经DSP处理后送至MCU,控制显示电路显示出被测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以及各种测量数据。 SA1030型数字频率特性测试仪采用直接数字合成的新技术产生扫频电压信号,其原理与传统的振荡器产生波形信号完全不同。它是以高精度频率源作基准,用数字合成的方法产生带有波形信息的数据流,再经过数模转换器变换成模拟电压。 6.3 SA1030型数字频率特性测试仪的主要技术指标 SA1030型数字频率特性测试仪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频率范围:20Hz ~ 30MHz (2)扫频方式:线性、对数、点频 (3)输出电压:大于0.5V(有效值) (4)输出阻抗:50? (5)输入阻抗:50?/高阻 (6)输出衰减:0 ~ 80dB,1dB步进 (7)输入增益:0 ~-30dB,10dB步进 (8)相位范围:-180° ~ +180° (9)相位分辨率:1° (10)显示分辨率:250×200点阵 (11)光标数量:在扫频范围内同时可设置与显示4个光标 (12)程控接口:RS232串行接口(GPIB、USB接口为选件) (13)供电电源:电压220(1±10%)V,频率50(1±5%),功耗<60V A (14)温度:0 ~ 40°C (15)湿度:小于80% 6.4 SA1030型数字频率特性测试仪的前面板简介 SA1030型数字频率特性测试仪的前面板如图6.2所示,大体上分成三部分。 1. 键盘 共有34个按键,按功能分为4个区,分别为: (1)数字区:共有16个键,包括【0】~【9】十个数字键;【dB】、【MHz】、【kHz】、【Hz】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习题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习题土木工程系测量教研室

一. 测量学基本知识思考题 1.什么是水准面?水准面有何特性? 2.何谓大地水准面?它在测量工作中有何作用? 3.测量工作中常用哪几种坐标系?它们是如何定义的? 4.测量工作中采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何不同之处?画图说明。 5.何谓高斯投影?高斯投影为什么要分带?如何进行分带? 6.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如何建立的? 7.应用高斯投影时,为什么要进行距离改化和方向改化? 8.地球上某点的经度为东经112°21′,求该点所在高斯投影6°带和3°带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 9.若我国某处地面点P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值为:x=3102467.28m,y=20792538.69m。问:(1)该坐标值是按几度带投影计算求得。 (2) P点位于第几带?该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P点在该带中央子午线的哪一侧?(3)在高斯投影平面上P点距离中央子午线和赤道各为多少米? 10.什么叫绝对高程?什么叫相对高程? 11.根据“1956年黄海高程系”算得地面上A点高程为63.464m,B点高程为44.529m。若改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则A、B两点的高程各应为多少? 12.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有何影响? 13.确定地面点位要做哪些基本测量工作? 14.测绘学的任务。 15.学习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的目的和要求。 16.何谓正、反坐标方位角? 17.已知1-2边的坐标方位角为A1-2及各转点处的水平角如图,试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二. 水准测量和水准仪思考题 1.试绘图说明水准测量的原理。 2.将水准仪置于D、N两点之间,在D点尺上的读数d=1585mm,在N点尺上的读数n=0465mm,试求高差h ND,并说明d、n两值哪一个为后视读数。 3.有AB两点,当高差h AB为负时,A、B两点哪点高?高差h AB为正时是哪点高? 4.水准测量时,转点的作用是什么?尺垫有何作用?在哪些点上需要放置尺垫?哪些点上不能放置尺垫?为什么? 5.水准仪是如何获得水平视线的?水准仪上圆水准器和水准管有何作用?它们的水准轴各在什么位置? 6.何谓水准器的分划值?水准器分划值与水准器灵敏度有何关系? 7.设水准管内壁圆弧半径为50m,试求该水准管的分划值。 8.与S3水准仪相比,精密水准仪的读数方法有何不同之处? 9.试述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工作原理。 10.电子水准仪与普通光学水准仪相比较,主要有哪些特点? 11.试述三、四等水准测量在一个测站上的观测程序。有哪些限差规定? 12.水准仪有哪几条主要轴线?水准仪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主要条件是什么?为什么? 13.何谓水准仪的i角?试述水准测量时,水准仪i角对读数和高差的影响。 14.试述水准测量时,为什么要求后视与前视距离大致相等的理由。 15.已知某水准仪的i角值为-6″,问:当水准管气泡居中时,视准轴是向上还是向下倾斜? 16.交叉误差对高差的影响是否可以用前后视距离相等的方法消除,为什么?当进行水准测量作业时,若仪器旋转轴能严格竖直,问:观测高差中是否存在交叉误差的影响,为什么? 17.水准尺倾斜对水准尺读数有什么影响? 18.若规定水准仪的i角应校正至20″以下,问:这对前、后视距差为20m的一个测站,在所测得的高差中有多大的影响? 19.三、四等水准测量中为何要规定用“后、前、前、后”的操作次序?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题库及其答案

数测试题库 一、填空题 (一)测量学基础知识(1-120题) 1.地面点到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2.通过海水面的称为大地水准面。 3.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是。 4.测量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是以为坐标原点, 为x轴,以 为y轴。 5.地面点位若用地理坐标表示,应为和绝对高程。 6.地面两点间高程之差,称为该两点间的。 7.在测量中,将地表面当平面对待,指的是在范围内时,距离测量数据不至于影响测量成果的精 度。 8.测量学的分类,大致可分为。 9.地球是一个旋转的椭球体,如果把它看作圆球,其半径的概值为km。 10.我国的珠穆朗玛峰顶的绝对高程为m。 11.地面点的经度为该点的子午面与所夹的角。 12.地面点的纬度为该点的铅垂线与所组成的角度。 13.测量工作的程序是。 14.测量学的任务是。 15.直线定向的标准方向有。 16.由方向顺时针转到测线的水平夹角为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17.距离丈量的相对误差的公式为。 18.坐标方位角的取值范围是。 19.确定直线方向的工作称为 ,用目估法或经纬仪法把许多点标定在某一已知直线上的工作 为。 20.距离丈量是用误差来衡量其精度的,该误差是用分子为的 形式来表示。 21.用平量法丈量距离的三个基本要求是。 22.直线的象限角是指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北端或南端所夹的角,并要标注所在象限。 23.某点磁偏角为该点的方向与该点的方向的夹角。 24.某直线的方位角与该直线的反方位角相差。 25.地面点的标志,按保存时间长短可分为。 26.丈量地面两点间的距离,指的是两点间的距离。

27. 森林罗盘仪的主要组成部分为 。 28. 某直线的方位角为123°20′,则它的正方位角为 。 29. 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的项目有 30. 水准仪主要轴线之间应满足的几何关系为 31. 由于水准仪校正不完善而剩余的i 角误差对一段水准路线高差值的影响是 成正比的。 32. 闭和水准路线高差闭和差的计算公式为 。 33. 水准仪的主要轴线有 、 、 、 。 34. 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 ,在同一转点上,既有 ,又有 读数。 35. 水准仪上圆水准器的作用是使仪器 ,管水准器的作用是使仪器 。 36. 通过水准管 与内壁圆弧的 为水准管轴。 37. 转动物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使 影像 。 38. 一般工程水准测量高程差允许闭和差为 或 。 39. 一测站的高差 ab h 为负值时,表示 高, 低。 40. 用高差法进行普通水准测量的计算校核的公式是 。 41. 微倾水准仪由 、 、 三部分组成。 42. 通过圆水准器内壁圆弧零点的 称为圆水准器轴。 43. 微倾水准仪精平操作是旋转__________使水准管的气泡居中,符合影像符合。 44. 水准测量高差闭合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其符号,按各测段的__________成比例分配或按_________成比例分 配。 45. 用水准仪望远镜筒上的准星和照门照准水准尺后,在目镜中看到图像不清晰,应该_____________螺旋,若十 字丝不清晰,应旋转_________螺旋。 46. 水准点的符号,采用英文字母_______表示。 47. 水准测量的测站校核,一般用______法或______法。 48. 支水准路线,既不是附合路线,也不是闭合路线,要求进行_______测量,才能求出高差闭合差。 49. 水准测量时,由于尺竖立不直,该读数值比正确读数________。 50. 水准测量的转点,若找不到坚实稳定且凸起的地方,必须用______踩实后立尺。 51. 为了消除i 角误差,每站前视、后视距离应___________,每测段水准路线的前视距离和后视距离之和应_____ _____。 52. 水准测量中丝读数时,不论是正像或倒像,应由________到________ ,并估读到________。 53. 测量时,记录员应对观测员读的数值,再________一遍,无异议时,才可记录在表中。记录有误,不能用橡皮擦拭, 应__________。 54. 使用测量成果时,对未经_______的成果,不能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