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
如果患了艾滋病前兆是什么

如果患了艾滋病前兆是什么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引起的一种免疫系统损害的疾病。
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了解艾滋病的前兆和早期症状对于我们预防、诊断和治疗艾滋病至关重要。
由于艾滋病的潜伏期较长,感染者在初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
然而,一些体征和症状仍然可能在感染后的早期阶段出现,这些前兆可能是感染HIV的迹象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以下提及的症状不一定都是艾滋病前兆,但是如果出现以下多种症状,应该引起警惕并及时咨询医生进行检查。
1. 可能出现感染疾病的增多:艾滋病会破坏免疫系统,使得感染风险增加。
因此,感染频次明显增加,例如反复出现肺炎、腹泻、皮肤感染等症状。
2. 可能出现发热和盗汗:早期感染HIV后,患者可能会出现长时间的低热状态以及不明原因的盗汗,这些症状可能是免疫系统已受损的体征。
3. 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是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早期感染HIV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颈部、腋下和腹股沟部位的淋巴结。
4. 可能出现疲劳和体重下降:免疫系统受损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患者会感到明显的疲劳,并出现未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5. 可能出现消化系统问题:早期感染HIV后,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腹泻、恶心等消化系统问题。
6. 可能出现皮肤问题:艾滋病患者常常出现皮肤问题,例如干燥、瘙痒、溃疡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症状和体征并不一定都是艾滋病的前兆,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
因此,如果您怀疑自己可能感染HIV或出现类似症状,应该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相关检查。
最后,预防艾滋病的最佳方法是避免高危行为,如性接触时使用安全套,不共用注射器等。
此外,定期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对于已感染HIV的患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什么是艾滋病

什么是艾滋病一、简介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引起的一种免疫系统疾病。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自20世纪80年代起,艾滋病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挑战。
二、病因艾滋病的病因是HIV病毒感染所致。
HIV病毒可侵入人体的淋巴细胞,破坏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对各种感染和肿瘤的防御能力减弱。
患者长期处于免疫低下状态,容易感染各类病原体,进而导致多种并发症和恶性肿瘤的发生。
三、传播途径1. 性接触:通过性行为传播是艾滋病最常见的传播途径。
包括男性和女性之间的直接性接触、同性之间的性接触以及性行为中使用未经消毒处理的静脉注射器具。
2. 血液传播:共用有HIV污染的注射器、医疗器械、血制品等,或通过输血、血制品感染。
3. 母婴传播:HIV感染的孕妇可将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也可能在分娩或母乳喂养过程中将病毒传给婴儿。
四、症状和并发症艾滋病的潜伏期可长达数年,患者在潜伏期不一定有任何症状。
在发病期,常见的症状包括:1. 发热、盗汗和体重下降。
2. 反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结核病、念珠菌感染等。
3. 肿瘤:如卡波西肉瘤、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增加。
4.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可能出现头痛、记忆力减退、神经衰弱等症状。
五、艾滋病的诊断和治疗1. 诊断:艾滋病的诊断主要依靠HIV的血清学检测。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HIV抗体检测、HIV抗原-抗体检测以及病毒核酸检测。
2. 治疗:目前,艾滋病尚无特效药物能够治愈,但通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减少症状和并发症的发生。
六、预防和控制1. 远离高风险行为:避免与感染者进行不安全的性行为、不共用注射器具等。
艾滋病的简述

艾滋病的简述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引起的一种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的疾病。
艾滋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感染后可导致免疫系统受损,进而引发多种感染和肿瘤。
一、艾滋病的起源艾滋病最早被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最初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些同性恋者中流行。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艾滋病是由一种新型病毒引起的,并将其命名为艾滋病毒。
艾滋病毒分为HIV-1和HIV-2两种亚型,主要通过病毒的RNA或DNA进入人体细胞,并在细胞内复制繁殖,最终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受损。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1. 血液传播:包括输血、血制品感染、共用注射器、母婴传播等。
2. 性接触传播:艾滋病毒可通过精液、阴道液、直肠分泌物等体液进入人体,性行为是主要传播方式之一。
3. 垂直传播:孕妇感染艾滋病毒后,可通过妊娠、分娩或母乳喂养将病毒传给婴儿。
4. 管道接触传播:包括使用病毒污染的注射器、针头等进行药物注射,接触与艾滋病毒污染有关的物品。
三、艾滋病的症状和诊断艾滋病的潜伏期可以持续数年至十余年不等,潜伏期结束后进入AIDS阶段。
初期感染症状类似感冒,如发热、头痛、咽喉痛等,但这些症状并不是特异性的,常常被忽略。
进入AIDS阶段后,免疫功能持续下降,患者容易患上多种感染和恶性肿瘤,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艾滋病的确诊需通过病毒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等方法进行。
四、艾滋病的治疗与预防目前尚无能够根治艾滋病的药物,但通过抗病毒治疗可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抗病毒治疗主要包括联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Combination Antiretroviral Therapy, CART)和预防和治疗合并症。
同时,艾滋病的预防也非常重要,包括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注射器、母婴传播阻断等措施。
艾滋病

艾滋病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其病原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亦称艾滋病病毒。
自1981年发现以来,艾滋病很快在全球肆虐,截至2004年底,估计已造成6900万人感染,其中约2700万人死亡。
艾滋病在1985年传入我国,目前我国的艾滋病已由吸毒、暗娼等高危人群开始向一般人群扩散,疫情流行范围广,已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
【病因】HIV 是RNA逆转录病毒,属逆转录病毒科中的慢病毒亚科中的人类慢病毒组。
呈球型,直径约100~120 nm,由病毒包膜和核心两部分组成。
最外层为膜蛋白。
包膜上有72个刺突(Spike),含糖蛋白gp120,在双脂质层中有gP41。
核心包括两条单股RNA 链、核心结构蛋白和病毒复制所必需的酶类,含有逆转录酶(RT,P51/P66),整合酶(INT,P32)和蛋白酶(P1,P10)。
核心外面为病毒的衣壳蛋白(P24,P17)。
HIV可分为HIV-1型和HIV-2型。
目前全球主要流行的HIV-1型至少可以分为13个亚型,归属于M、O和N三个组,其中M组有A、B、C、D、E、F、G、H、I、J和K 11个亚型;O组有O亚型和N组有N亚型。
HIV-2型至少有A、B、C、D、E、F和G 7个亚型。
我国以HIV-1为主要流行株,已发现的有A、B(欧美B)、B’(泰国B)、C、D、E、F和G 8个亚型。
1999年起发现并证实我国有少数HIV-2型感染者。
HIV是一种变异性很强的病毒,env基因变异率最高。
HIV对外界抵抗力HIV对化学品十分敏感。
常用的漂白粉、6%过氧化氢、2%戊二醛溶液、4%福尔马林溶液、2%氯胺、都能杀死HIV,70%酒精溶液和碳酸溶液对HIV有灭活作用但不稳定。
对热很敏感,60℃以上可被杀死。
医疗用具,注射器经高温消毒、煮沸或蒸气消毒后完全可以达到消毒目的。
艾滋病知识点科普

随着病情的发展,人体免疫系统 逐渐崩溃,身体虚弱,最终导致 死亡。
02
艾滋病的症状与诊断
早期症状
急性感染期
通常在感染后2-4周出现,可能出现发热、头痛、喉咙痛、肌肉疼痛、关节痛 、皮疹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持续2-3周,然后自行消失。
无症状期
感染后2-10年可能无明显症状,但病毒在体内持续复制,对免疫系统造成损害 。
耐药性监测
定期进行耐药性监测,确 保所选药物有效,并根据 耐药性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
预防性治疗
在特定情况下,如暴露于 HIV感染源后,可考虑接 受预防性营养支持
提供个性化的营养建议,确保患者获得足 够的营养,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生活方式调整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避 免过度劳累和不良嗜好。
孕妇应该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 ,阳性者接受母婴阻断治疗可 以有效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关注病情,提供关爱与支持
艾滋病患者需要得到社会的关爱 和支持,包括医疗、心理和社会
方面的支持。
家庭和社会应该给予艾滋病患者 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帮助他们克
服困难和挑战。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宣传和 教育,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 和预防意识,共同抗击艾滋病。
艾滋病知识点科普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17
CONTENTS
• 艾滋病概述 • 艾滋病的症状与诊断 • 艾滋病的治疗与护理 • 社会对艾滋病的影响与应对策
略 • 结语
01
艾滋病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 毒(HIV)引起的传染病,主要 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身体虚 弱,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关怀网络建设
关怀网络的建设有助于提高患者的 生存质量,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艾滋病科普知识

艾滋病科普知识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
随着艾滋病疫情的不断扩大,对于艾滋病的科普知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关于艾滋病的定义、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等内容,旨在提高大众对艾滋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一、艾滋病的定义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种严重并具有慢性进展特点的免疫缺陷性疾病。
艾滋病主要通过病毒感染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受损,使人体无法有效应对各种疾病和感染,因而引发各种临床症状和合并症。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传播:1. 血液传播:通过血液直接传播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
例如,在注射毒品、输血、器官移植等情况下,如果使用了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就有可能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2. 性传播:性行为是艾滋病传播的另一个主要途径。
无论是异性性行为、同性性行为还是双性性行为,只要有一方感染了HIV,就存在传播的风险。
3. 垂直传播:感染艾滋病的孕妇,通过妊娠、分娩和母乳喂养等方式,可以将病毒传给胎儿或新生儿。
4. 注射器共用:共用注射器在吸毒人群中容易造成HIV感染的传播。
注射器的刺伤和血液接触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5. 其他途径:除了以上途径,艾滋病还可以通过针刺和接触已经被感染的器械等方式传播。
三、艾滋病的预防措施艾滋病的预防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保持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大幅降低性传播的风险。
尽量减少与多个性伴侣的性行为,降低感染的机会。
2. 拒绝共用注射器:切勿共用注射器,尽量避免使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以防止血液传播。
3. 定期检测HIV:如果可能接触了HIV源,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检测,以便早期发现感染。
4. 孕期防护:孕妇感染HIV会将病毒传给胎儿或新生儿,因此孕妇需接受HIV的筛查和防治。
2024版艾滋病完整版课件

艾滋病完整版课件contents •艾滋病概述•艾滋病生物学基础•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与策略选择•预防策略与实践举措•心理干预与生活质量提升目录01艾滋病概述定义与传播途径定义艾滋病(Acquired 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严重免疫缺陷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其中,性接触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全球及国内现状分析全球现状自1980年代初艾滋病被发现以来,全球已有数千万人感染HIV,其中大部分在发展中国家。
尽管抗病毒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艾滋病仍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挑战。
国内现状中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感染人数逐年上升。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防治力度,通过宣传教育、免费检测、抗病毒治疗等措施,有效控制了艾滋病的传播。
艾滋病对社会影响社会经济负担01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庭往往面临沉重的经济负担,包括治疗费用、营养费用、误工费用等。
同时,艾滋病也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如劳动力损失、医疗资源占用等。
社会歧视与偏见02由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特殊性及社会对艾滋病的误解,艾滋病患者往往遭受歧视和偏见,导致他们难以融入社会,影响生活质量。
社会稳定与安全03艾滋病的传播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和不稳定因素,如恐慌性购买抗病毒药物、对感染者的排斥和歧视等。
此外,艾滋病也可能通过非法途径传播,如吸毒、卖淫等,对社会治安造成威胁。
02艾滋病生物学基础HIV是一种球形病毒,直径约120纳米,由核心、衣壳和包膜组成。
核心包含病毒RNA和逆转录酶,衣壳由蛋白质组成,包膜则来自宿主细胞,并嵌有病毒编码的糖蛋白。
HIV生命周期HIV生命周期包括吸附、侵入、逆转录、整合、复制、组装和释放等步骤。
在吸附和侵入过程中,HIV利用糖蛋白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进入细胞。
随后,逆转录酶将病毒RNA逆转录为DNA,并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
艾滋病(2024)

2024/1/29
宣传教育加强
针对不同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度和防范意识。同 时,减少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营造包容、关爱的社会环境。
31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9
32
2024/1/29
6
02
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2024/1/29
7
高危人群干预措施
针对男性同性恋人群
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其对艾滋 病的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推广安全 性行为,减少无保护性行为的发生。
针对吸毒人群
加强戒毒和康复治疗,降低毒品滥用 对艾滋病的传播风险;提供清洁针具 交换服务,减少因共用注射器而感染 艾滋病病毒的风险。
,缩短窗口期。
抗体检测
检测血液中的HIV抗体,是常 用的诊断方法之一,但存在窗
口期问题。
抗原检测
检测HIV病毒的P24抗原,有 助于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
诊断标准
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 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
2024/1/29
13
抗病毒药物研发与应用
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如齐多夫定、拉米夫定等,通过抑制病毒反 转录过程来抗病毒。
针对艾滋病患者容易出 现的各种机会性感染, 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024/1/29
肿瘤监测与处理
定期监测患者的肿瘤情 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相
关肿瘤。
心血管疾病预防
肝肾功能保护
针对艾滋病患者容易出 现的心血管疾病,采取
相应的预防措施。
16
注意保护患者的肝肾功 能,避免药物对肝肾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婴传播者一般寿命<五岁
54
艾滋病的治疗
80年代单一用药AZT, 剂量较大, 现细胞毒性副 作用多,易产生突变株。
1994年蛋白酶抑制剂经过4—5年研究而逐步 推向临床,可以使HIV感染者体内病毒数量快 速而持续下降。
55
治疗
抗病毒治疗: 目前被美国FDA批准的用 于治疗HIV/AIDS的药物,可分为3类:
20
艾滋病分期:
1 艾滋病病毒感染 2 艾滋病相关综合症 3 艾滋病
21
1.艾滋病病毒感染
无任何症状 血中有HIV标志物(HIV及HIV核心蛋白和 包膜蛋白的抗体)阳性 有传染性 可持续2-10年或更长
22
2.艾滋病相关综合症
除腹沟股外其他部位两处或以上者淋巴结肿 大持续3个月.
23
并出现全身症状:发热、疲劳、食欲不振、 消瘦、持续性腹泻、盗汗等
至少有2种症状和2项艾滋病实验室检查不
正常,即可诊断艾滋病相关综合症
24
25
26
3.艾滋病
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头痛、癫痫、进行性 痴呆、下肢瘫痪等。
27
28
严重的临床免疫缺陷,出现各种机会性病 原体感染。包括卡氏肺孢子虫 (Pneuntoccccystis carinii)、弓形虫、 隐孢子虫、隐球菌、念球菌、结核杆菌、 鸟分支杆菌、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EB 病毒感染等。
58
并发症治疗
1.卡氏孢子虫肺炎:戊烷咪4mg/kg,im,iv,2w。复
方黄胺甲恶唑3# bid 2.卡波济肉瘤:ZDA+干扰素 3.隐孢子虫感染:螺旋霉素2g/day 4.弓形虫病:螺旋霉素或克林霉素 5.巨细胞病毒感染:更昔洛韦或磷甲酸钠 6.隐球菌脑膜炎:氟康唑、两性霉素B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HAART:(Highly Active ARV Therapy) 1类 2种 + 2类 1种 ; 1类 2种 + 3类 1种; 3类 2种 + 1类 1种; 1、2、3联合
在极大程度上改善了HIV感染者的预后及生活 质量,大大地降低了艾滋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HAART开创了抗HIV-1治疗的新纪元。
缺陷。同时其他免疫细胞均不同程度受损,
因而促使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19
临床表现
潜伏期: 一般0.5-5年(潜伏期指的是从感染 HIV开始,到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 时间)。
所谓的“窗口期”指:从病毒进入人体到 血液中产生足量的、能用临床方法检出HIV 抗体,一般需要1.5月到3个月的时间,这 段时间称为“窗口期”。在窗口期,抗体 检测阴性,但血液中存在的病毒浓度却比 较高。
59
预防
控制传染源
HIV 在体外,经高温、干燥、或者常用的 化学清洁剂(如酒精、碘酒等)即被杀死。
60
61
切断传播途径
洁身自好,不吸毒,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注意 手术、治牙、人工流产,剃须刀,牙刷,剃须、 美容、穿耳、纹身等。 目前认为HIV不会经游泳、咳嗽、打喷嚏、蚊 虫叮咬,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同进餐、 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具、钱币等途径传播
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首次从艾滋病患者淋 巴结中分离出一种新型逆转录病毒, 1986年 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5
6
注射毒品和无保护性生活等因素致使
东欧和中亚地区的艾滋病感染人数呈快速
上升趋势。亚洲则是艾滋病发展最快的地
区之一,以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感染最高。
7
8
全国前9位的省份依次为:
3.血清学检查:HIV抗体或HIV抗原阳性 HIV抗体: p24和 gp120抗体 HIV抗原: p24抗原 HIV RNA
52
临床诊断 急性感染期 慢性感染期 高危人群 实验室诊断 HIV抗体: p24和 gp120抗体 HIV抗原: p24抗原 HIV RNA
53
预后
AIDS
1-1.5年
62
63
64
65
姚明将艾滋孤儿揽入怀中
66
姚明为艾滋孤儿拭泪
保护易感人群
目前在试验的HIV疫苗有25种以上。
67
谢谢
68
云 南、新疆、广西、广东、河 南、四川、北京、安徽和上 海。
9
10
病原学
HIV-1, HIV-2 单链 RNA 病毒,以模板DNA形式整合到
宿主细胞中不易被免疫系统发现
分类上属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
病毒为圆形或椭圆形
11
嗜淋巴细胞性和嗜神经性,主要感染CD4+T淋巴 细胞,也能感染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和小胶质 细胞、骨髓干细胞等。 HIV侵入人体虽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但中和抗 体少,血中有抗体时,仍可传染。病毒变异快, 给研制疫苗带来困难
12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
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 60℃以上可 以迅速灭活,56℃30’能灭活,一般消毒剂均敏感、 干燥以及常用消毒品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但对0.1%福尔马林、紫外线、r射线不敏感
13
14
流行病学
传染源:
病人
无症状携带者(尤其重要)
15
50
临床诊断
急性感染期 慢性感染期 1.高危人群 2.机会性感染或机会性肿瘤 3.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CD8+倒置 4.HIV抗体、抗原检查
51
实验室检查
1.常规检查:不同程度的贫血和白细胞计数降低
2.免疫学检查:T细胞绝对计数下降,CD4+T淋
巴细胞计数下降,CD4/CD8<1.0
47
2.胃肠型
口腔和食管念珠菌病及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 感染
胃肠粘膜受疱疹病毒、隐孢子虫、鸟分支杆菌 和卡波济肉瘤侵犯
同性恋者肛周疱疹病毒、疱疹性直肠炎 肝脏:鸟分支杆菌、隐孢子虫、巨细胞病毒感 染
48
3.神经系统
机会性感染
机会性肿瘤
49
4.皮肤粘膜
卡波济肉瘤 念珠菌口腔感染 外阴疱疹病毒感染、尖锐湿疣
2
本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
HIV主要侵犯和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 (CD4+T淋巴细胞),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
损,最后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3
全球每天新的艾滋病病毒来自感染者: 15,000人 因艾滋病而死亡: 8,000人。
4
病原学
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 《发病率死亡率周报》(MMWR)上报告了 一种以免疫功能性缺陷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定 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艾滋病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内科
温州市肝病研究中心
郑明华
艾滋病(AIDS)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是由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eodeficiency Virus, HIV) 引起的致命性严重传染病。
1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制 2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制 3 蛋白酶抑制
56
57
1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TT I): 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或ZDV); 地丹诺辛didanosine(ddl、videx); 扎西他滨Zalcitabine(ddc); 司他夫定stavudine(d4T); 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 阿巴卡abacavir(1592U89 、ziagen) 2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NNRTI): 奈非雷平nevirapine; 地拉韦啶delavirdine; 依非韦伦efavirene 3蛋白酶抑制剂(PI): 沙奎那韦saguinavir; 茚地那韦indinavir; 利托那韦ritonavir; 奈非那韦nalfinavir; 安普那韦emprenavir
传播途径:
16
其他,如:器官移植,医源性感染 (据报道,HIV污染的针头刺伤皮肤后, 被感染的机率为0.5%)等
17
易感人群:
男同性恋者,性乱交者, 静脉药瘾者,经常使用血 制品者,如血友病人等。
18
发病机理
CD4+T淋巴细胞在HIV直接和间接作用下,
细胞功能受损和大量破坏,导致细胞免疫
29
30
31
、
、
32
因免疫缺陷而继发肿瘤,如卡氏肉瘤、 非霍奇金病等。
33
34
35
36
尖锐湿疣
部位 大小阴唇、肛周 皮损 乳头状、菜花状 丘疹 特点 质软,易出血
37
38
39
40
41
42
免疫缺陷并发的其他疾病,如慢性间质性 肺炎等。
43
44
艾滋病患者常见各系统的临床表现
分型: 肺型 中枢神经系统型 胃肠型 发热原因不明型
45
1.肺部 肺孢子虫肺炎: 慢性咳嗽和短期发热,呼吸急促和紫绀, 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少数病人肺部能闻及啰音 痰或支气管灌洗液作六甲烯四胺银染色印 片或改良美蓝染色
46
巨细胞病毒、结核杆菌、鸟分支杆菌、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