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
什么是艾滋病

什么是艾滋病一、简介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引起的一种免疫系统疾病。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自20世纪80年代起,艾滋病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挑战。
二、病因艾滋病的病因是HIV病毒感染所致。
HIV病毒可侵入人体的淋巴细胞,破坏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对各种感染和肿瘤的防御能力减弱。
患者长期处于免疫低下状态,容易感染各类病原体,进而导致多种并发症和恶性肿瘤的发生。
三、传播途径1. 性接触:通过性行为传播是艾滋病最常见的传播途径。
包括男性和女性之间的直接性接触、同性之间的性接触以及性行为中使用未经消毒处理的静脉注射器具。
2. 血液传播:共用有HIV污染的注射器、医疗器械、血制品等,或通过输血、血制品感染。
3. 母婴传播:HIV感染的孕妇可将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也可能在分娩或母乳喂养过程中将病毒传给婴儿。
四、症状和并发症艾滋病的潜伏期可长达数年,患者在潜伏期不一定有任何症状。
在发病期,常见的症状包括:1. 发热、盗汗和体重下降。
2. 反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结核病、念珠菌感染等。
3. 肿瘤:如卡波西肉瘤、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增加。
4.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可能出现头痛、记忆力减退、神经衰弱等症状。
五、艾滋病的诊断和治疗1. 诊断:艾滋病的诊断主要依靠HIV的血清学检测。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HIV抗体检测、HIV抗原-抗体检测以及病毒核酸检测。
2. 治疗:目前,艾滋病尚无特效药物能够治愈,但通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减少症状和并发症的发生。
六、预防和控制1. 远离高风险行为:避免与感染者进行不安全的性行为、不共用注射器具等。
艾滋病

艾滋病1. 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是音译过来的疾病名,其全名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取其英文名称每个单词的首个大写字母,合称为「AIDS」,音译过来就是我们常说的「艾滋」。
它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HIV 导致的慢性传染性疾病。
HIV 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甚至缺失,最终导致严重感染或者肿瘤而死亡。
2. 为什么会得艾滋病?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导致的疾病。
HIV 感染人体后攻击和破坏人体的T 淋巴细胞,导致机体监测体内癌变和抵抗外界感染的能力受损甚至缺失,从而使患者死于感染或癌症。
3. 哪些人群容易得艾滋病?高危人群为男性同性恋、吸毒者、性关系混乱者、多次接受输血的人群。
(1)男性同性恋:该人群中多性伴侣现象普遍、安全套使用率低、肛交的方式使得黏膜更容易破损造成病毒传播;(2)吸毒者:常使用同一个注射器进行注射,易通过血液传播;(3)性关系混乱者:通过性行为感染的概率大于有固定性伴侣的人群;(4)多次输血者:可能因为输入被HIV 污染的血液制品而感染。
4. 得艾滋病的人多吗?2005 年的数据显示:每天大约有14 000 例新增HIV 感染者,即全世界每年有500 万新增患者;2011 年底,估计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78 万人;2014 年我国新报告HIV 感染者和病人10.4 万,比2013 年增加14.8%。
疫情总体上为低水平流行,目前我国艾滋病流行趋势为感染率持续下降,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其次为注射吸毒。
5. 艾滋病会传染吗?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人免疫缺陷病毒HIV 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是传染源。
目前已从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眼泪、乳汁、唾液、汗液中分离到HIV,但是眼泪、唾液、汗液中病毒含量极低,不会造成感染。
6. 艾滋病是如何传染的?目前认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1)性传播:主要是因为性交时因摩擦导致黏膜细微的损伤,HIV 通过伤口进入人体。
艾滋病科普知识

艾滋病科普知识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
随着艾滋病疫情的不断扩大,对于艾滋病的科普知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关于艾滋病的定义、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等内容,旨在提高大众对艾滋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一、艾滋病的定义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种严重并具有慢性进展特点的免疫缺陷性疾病。
艾滋病主要通过病毒感染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受损,使人体无法有效应对各种疾病和感染,因而引发各种临床症状和合并症。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传播:1. 血液传播:通过血液直接传播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
例如,在注射毒品、输血、器官移植等情况下,如果使用了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就有可能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2. 性传播:性行为是艾滋病传播的另一个主要途径。
无论是异性性行为、同性性行为还是双性性行为,只要有一方感染了HIV,就存在传播的风险。
3. 垂直传播:感染艾滋病的孕妇,通过妊娠、分娩和母乳喂养等方式,可以将病毒传给胎儿或新生儿。
4. 注射器共用:共用注射器在吸毒人群中容易造成HIV感染的传播。
注射器的刺伤和血液接触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5. 其他途径:除了以上途径,艾滋病还可以通过针刺和接触已经被感染的器械等方式传播。
三、艾滋病的预防措施艾滋病的预防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保持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大幅降低性传播的风险。
尽量减少与多个性伴侣的性行为,降低感染的机会。
2. 拒绝共用注射器:切勿共用注射器,尽量避免使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以防止血液传播。
3. 定期检测HIV:如果可能接触了HIV源,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检测,以便早期发现感染。
4. 孕期防护:孕妇感染HIV会将病毒传给胎儿或新生儿,因此孕妇需接受HIV的筛查和防治。
艾滋病(2024)

2024/1/29
宣传教育加强
针对不同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度和防范意识。同 时,减少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营造包容、关爱的社会环境。
31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9
32
2024/1/29
6
02
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2024/1/29
7
高危人群干预措施
针对男性同性恋人群
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其对艾滋 病的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推广安全 性行为,减少无保护性行为的发生。
针对吸毒人群
加强戒毒和康复治疗,降低毒品滥用 对艾滋病的传播风险;提供清洁针具 交换服务,减少因共用注射器而感染 艾滋病病毒的风险。
,缩短窗口期。
抗体检测
检测血液中的HIV抗体,是常 用的诊断方法之一,但存在窗
口期问题。
抗原检测
检测HIV病毒的P24抗原,有 助于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
诊断标准
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 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
2024/1/29
13
抗病毒药物研发与应用
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如齐多夫定、拉米夫定等,通过抑制病毒反 转录过程来抗病毒。
针对艾滋病患者容易出 现的各种机会性感染, 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024/1/29
肿瘤监测与处理
定期监测患者的肿瘤情 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相
关肿瘤。
心血管疾病预防
肝肾功能保护
针对艾滋病患者容易出 现的心血管疾病,采取
相应的预防措施。
16
注意保护患者的肝肾功 能,避免药物对肝肾的
艾滋病 冷知识

艾滋病冷知识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它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削弱身体抵抗力,导致感染者易受各种疾病和感染的侵袭。
虽然艾滋病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但许多人对它的了解仍然有限。
下面介绍一些与艾滋病相关的冷知识。
1. 艾滋病的起源艾滋病最早被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流行病学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和纽约城市地区发现了一些罕见的肺炎和皮肤病病例。
随后,病毒被确定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这是一种通过血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的病毒。
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乳汁等体液传播。
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性行为、共用注射器、婴儿垂直传播和输血等。
此外,艾滋病病毒也不能通过空气、水、食物、昆虫叮咬、接触物体和共用厕所等途径传播。
3. 艾滋病的症状艾滋病的潜伏期可长达数年,感染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然而,在病毒逐渐破坏免疫系统后,感染者可能出现疲劳、发热、盗汗、体重下降、腹泻、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这些症状并不特异,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似,因此艾滋病的确诊需要进行特定的检测。
4. 艾滋病的治疗艾滋病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感染者可以控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并提高生活质量。
ART是一种长期治疗,需要每天按时服用药物。
此外,预防性用药和艾滋病疫苗的研发也是当前的研究重点。
5. 艾滋病的预防与保护艾滋病的最佳预防方式是遵循ABC原则:避免性行为(Abstain)、坚持忠诚关系(Be faithful)和使用安全套(Condom)。
此外,避免共用注射器、使用无菌注射器等也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措施。
6. 艾滋病的社会影响艾滋病不仅对感染者本人造成严重的身体和心理负担,还对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感染者常常面临社会歧视和排斥,有些人甚至失去工作和家庭支持。
因此,艾滋病的防治除了医学层面,也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7. 艾滋病的全球疫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截至2020年末,全球有380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其中约有730万人感染HIV后发展成艾滋病。
艾滋病

DNA疫苗:将含有HIV基因的表达质粒直接注射入机 疫苗:将含有 疫苗 基因的表达质粒直接注射入机 蛋白并激发免疫反应。 体,使其在体内合成HIV蛋白并激发免疫反应。 使其在体内合成 蛋白并激发免疫反应 优点:易制备、 优点:易制备、易纯化 缺点: 缺点:免疫效果差 活载体疫苗: 活载体疫苗:使用曾被用作疫苗或对人无致病性的病 毒或细菌(卡介素、腺病毒等)作为载体将HIV基因 毒或细菌(卡介素、腺病毒等)作为载体将 基因 带入人体内,表达出蛋白之后刺激相应的免疫反应。 带入人体内,表达出蛋白之后刺激相应的免疫反应。 优点:制备和免疫路线成熟、免疫原性强 优点:制备和免疫路线成熟、 缺点:有一定副作用, 缺点:有一定副作用,使用人群有限制
(2)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及作用机理 )
①常规药物机理:通过阻断HIV生活史中的任意 常规药物机理:通过阻断 生活史中的任意 步来防止其进一步感染。 一 步来防止其进一步感染。 现在一般设计逆转录酶抑制剂来研制药物。 现在一般设计逆转录酶抑制剂来研制药物。 例如: ),双脱氧肌苷等 例如:AZT(叠氮胸苷),双脱氧肌苷等 (叠氮胸苷), 毒株具有抗药性, ②由于HIV毒株具有抗药性,1996年美国的何大 由于 毒株具有抗药性 年美国的何大 一博士提出了鸡尾酒疗法( 一博士提出了鸡尾酒疗法(cocktail therapy). )
艾滋病PPT课件

加强性教育
普及性知识,提高公众对性 传播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
血液安全及母婴阻断
保障血液安全
加强采供血机构管理,确保血液及血液制品安全 。
母婴阻断措施
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抗病毒治疗、安全 分娩和人工喂养指导,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加强母婴健康监测
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及其所生儿童进行定期 监测和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健康问题。
错误,导致病毒基因变异。
耐药性问题
由于HIV的高度变异性,抗病毒药物在长期使 用过程中容易产生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
实验室检测方法
抗体检测
通过检测HIV抗体来判 断是否感染HIV。常用 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 验(ELISA)、化学发 光或免疫荧光试验等。
抗原检测
主要检测HIV的核心抗 原P24。该方法可用于 HI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 抗病毒治疗效果的评估 。
干预策略
02
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等,帮助患者调整心
态,增强自信,积极面对疾病。
专业心理支持团队
03
建立专业心理支持团队,为患者提供持续、个性化的心理支持
服务。
家庭、社区和单位支持体系构建
家庭支持
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患者的照护和关怀,提供情感 支持和生活照顾。
社区支持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提供艾滋病相关知 识的宣传教育、健康咨询和转介服务。
腹泻、体重减轻等。
诊断标准及依据
诊断标准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 查等进行综合分析,慎重作出诊断。HIV 抗体检测是HIV感染诊断的金标准。
VS
诊断依据
包括急性HIV感染、无症状HIV感染和艾 滋病三个阶段的诊断。急性HIV感染的诊 断主要依据近期内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 现,结合实验室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 即可诊断。无症状HIV感染的诊断主要依 据流行病学史、HIV抗体阳性,但无HIV 感染的相关症状和体征。艾滋病的诊断主 要依据流行病学史、HIV抗体阳性,同时 伴有一项或多项艾滋病指征性疾病或肿瘤 ,或伴有CD4+T淋巴细胞数明显下降等 。
艾滋病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称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
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
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1983年,人类首次发现HIV。
目前,艾滋病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
1.传染源: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2.传播途径: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
①性行为: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
②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
③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
④血液及血制品(包括人工受精、皮肤移植和器官移植)。
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高危人群包括:男性同性恋者、静脉吸毒者、与HIV携带者经常有性接触者、经常输血及血制品者和HIV感染母亲所生婴儿。
4.影响中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因素:注射吸毒公用注射器行为,不安全性行为(婚前、婚外的多伴性性行为、感染者配偶婚内无保护性行为、男男性行为)、人口流动、性观念变化、较为严重的社会歧视以及大众艾滋病知识及防护意识的缺乏。
5云南艾滋病流行的特点:1、流行范围广,地区差异大。
2、传统模式从注射吸毒传播为主,逐渐发展为注射吸毒传播、性接触、和母婴传播并存的局面;3、近年来传播明显增加,艾滋病由高危行为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6.社会性别即男女两性之间存在的社会性差异和社会性关系。
主要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不是生理因素而是社会因素形成的男性和女性的群体特征、角色、活动等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滋病艾滋病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ADS)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所致的传染病。
主要通过性接触及血液、血液制品和母婴传播传染。
HIV能特异性侵犯T.淋巴细胞(CD+),引起机体细胞免疫系统严重缺陷,导致各种机会性顽固感染、恶性肿瘤的发生,并对机体各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造成致命的损害,是当今世界头号性传播疾病,也是头号传染病,已引起全人类的高度重视。
中医过去无艾滋病的研究资料,本世纪80年代初艾滋病出现后,特别是1985年在国内出现第1例艾滋病以来,有关的研究已系统展开。
目前除国内外,美国、日本、南韩及非洲援外的中国医疗机构都进行着卓有成效的工作。
艾滋病就其性质来讲,属于“疫疠”、“虚劳”的范畴,就其临床疾病的演变来讲,属于正虚邪犯,是一个正气渐虚、邪气渐盛的过程,依据中医诊疗的核心一一辨证施治,并结合现代研究的成果辨病选药遣方,无论是今天还是将来都会大有作为。
[病因病机]根据艾滋病由艾滋病毒侵犯人体的基本原因来看,中医审症求因,其因当为邪毒外袭和正气不足,特别是肾不藏精,肾亏体弱,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其邪毒当属疫疠之气,正如《温疫论》所说=“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它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即“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素问.刺法论》)。
不过艾滋病这种疫疠不是以呼吸道、消化道这些常见途径传播,而是通过性接触、血液及其制品、母婴接触及垂直传播传染的,又具有特殊性。
由于肾藏精,主生殖,主骨生髓通于脑,是先天之根,元气之所在,人的一身之根本,卫气之所依,营气之所系.合其他脏腑及肌肤皮毛共司卫外固内之作用。
大凡由性接触传染者,多为嫖娼、同性恋、肛交、滥交伐精纵欲者,其肾精处匮乏状态易为邪毒之所入;而凡吸毒者均用兴奋致幻之品,令人异常亢奋,性欲亢进(暂时),心神恍惚,不能自恃,为燥烈耗气伤精之品,久则致人形容消瘦、精力减退、性功能降低,呈肾精亏乏状态,易为邪毒之所犯。
至于输血等亦为气血之不足,挟邪毒之血液补充而为病.总之,应抓住邪毒侵袭、正气不足,正气渐虚、邪气渐盛这样的基本病因病机。
“瘟疫”‘和“虚劳”并存共处是其特点。
“瘟疫”是艾滋病毒,“虚劳”是由邪毒入侵渐至的五脏六腑,特别是肾、肺、脾、心、肝五脏的损伤,气血津液的耗竭。
其病机为邪盛与正虚共存、夹杂,但终至正气衰竭,阴阳离决。
由于其病程迁延,变化多端,涉及多个系统和多种感染,中医审症求因辨证较为复杂。
艾滋病毒为逆转录C型RNA病毒,1933年由法国巴斯德研究所首先分离出来,1986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正式定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已发现有HIV—l、HIV一2两种,近年又发现了不同于它们的另外类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是辅助性T细胞(T.),这种病毒对T.有亲和力,穿入T+后使其破裂、溶解、消失,从而使T.减少,呈免疫抑制状态,致使机体呈无设防缺陷,发生条件致病菌感染和卡波济肉瘤、B细胞淋巴瘤、何杰金病等。
同时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HIV的病毒核酸可以与宿主染色体DNA整合,强占遗传机构达到复制,故无论是免疫接种预防,还是治疗都是极其困难的。
HIV对热敏感,抵抗力较弱,56℃10分钟可灭活,一般煮沸即可消毒;50%乙醇或乙醚,0.2%次氯酸钠、0.1%家用漂白粉、0.3%的双氧水、0.5%来苏尔在5分钟内可灭活,但对紫外线及T射线不敏感。
传染源是艾滋病患者及H]V携带者,传染性最强的是无临床症状而血清HIV抗体阳性者,若抗体阴性则更危险。
感染者的血液、唾液、脑脊液、精液、泪液、子宫颈分泌液、乳汁、尿液、脑组织和淋巴结中都可分离出HIV。
但已证实血液及其制品、精液、宫颈分泌物、乳汁能传染HIV。
传播途径主要是性接触,在成人病例中已占3/4;其次是血液及其制品;母婴传染已多有发生;医务人员因沾染患者血液及污染的高危体液亦可感染。
目前尚不能证实HIV可通过空气、食品、饮水、食具、吸血节肢动物或日常生活传播。
自从1981年6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首先报道洛杉矶发现5名男性同性恋者患不能解释的卡氏肺囊虫肺炎,且同时发现26例男性同性恋者患卡波济肉瘤这一当时并不知确切原因的艾滋病报道以来,至1990年5月31日为止,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全世界艾滋病病例报告情况为艾滋病病人增至263051例,并预测到2000年,全世界HIV感染者将达3000万~4000万。
美洲是艾滋病的高发区,尤以美国为甚,但1996年底已呈稳态,非洲仍是处于继续流行的严重状况,而亚洲后来居上,感染人数正在迅猛增加,特别是泰国、印度,泰国的感染已从高危人群扩散到一般人群,据估计已占成人总数的2%。
我国自1983年通过血液制品传入境内以来,由血液传播到吸毒传播已发展为性接触传播三者并存的状态,截止1992年12月1日已累计发现HIV感染者969例,其中艾滋病患者12例,9例已死亡。
专家估计我国的实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现在约在10万人以上.[辨病]1 临床表现1.1 潜伏期与窗口期潜伏期指从感染HIV到出现艾滋病症状和体征的时间,一般从6个月一8年,最长可达14年以上,最短6天(输血形成急性感染)。
“窗口期”是指感染HIV到抗体形成的时间,平均约45天,约在2---8周之间。
I.2 急性感染期多数人感染后初期无任何症状和体征,少数患者在感染后3—4周出现急性HIV感染的临床表现,但症状轻微,常被忽略。
其症状和体征是非特异性的,包括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炎、皮疹、肌瘤或关节痛、腹泻、头痛、恶心等,白细胞总数正常,其中单核细胞增多,淋巴细胞比例轻度降低,血小板减少。
此时H1V血清抗体仍为阴性。
症状持续2—3周自行缓解,此后进入一个长短不等的健康无症状潜伏期。
1。
3 无症状HIV感染(AC) 患者无症状,仅少数可有持续全身淋巴结肿大,CDT+淋巴细胞正常,CD./CD。
比值正常,血清抗HIV抗体阳性。
1。
4 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RC) 患者发热、乏力、盗汗、腹泻,伴体重下降,全身表浅淋巴结肿大,血清抗HIV抗体阳性,CD.T淋巴细胞数下降至0.2—0。
4X10。
/L。
1。
5 完全型艾滋病(AIDS) 患者血清抗HIV抗体阳性,CD.T淋巴细胞数明显下降,低于0。
2X10。
/L,伴有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
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就临床诊断来讲,主要是检测HIV和HIV抗体。
2.1 HIV检测常用的有:①细胞培养分离病毒;②检测HIV抗原;⑧检测逆转录酶;④检测病毒核酸等。
由于操作复杂,价格昂贵,未做常规筛选之用。
2.2 HIV抗体检测这类方法是确定有否HIV感染的最简便方法,但高危人群若为阴性应在2个月后复查。
常用方法有;①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②间接免疫荧光法(IIF);⑧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④免疫EP迹检测法(WB 法);⑤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IP)。
其中前3种用于筛查,后两种用于确诊。
3 诊断我国艾滋病诊断标准:3.1 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又具有下述任何一项者,可确诊为艾滋病病人。
①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发热达38℃1个月以上;②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腹泻(每日达3---5次)1个月以上;③卡氏肺囊虫肺炎(P、C、P);④卡波济肉瘤(K.S.);⑤明显的霉菌或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3。
2 若抗体阳性者体重减轻、发热、腹泻、症状接近上述第工项标准且有以下任何1项时,可为实验室确诊艾滋病病人。
(i)CD./CD。
(辅助/抑制)淋巴细胞计数比值<l,CD+细胞计数下降;②全身淋巴结肿大;⑧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出现痴呆,辨别能力丧失或运动神经功能障碍。
4 鉴别诊断艾滋病应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特发性CD4+7淋巴细胞减少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结肿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假性艾滋病综合征等相鉴别。
(辨证)艾滋病的中医辨证应把握邪毒与正虚及其相互关系,执简驭繁。
首先,要辨正虚、邪实及其之间的比例,并且把它贯穿于从初期、潜伏期、艾滋病相关期、艾滋病期及其相关症的审症求因、辨证分型之中;其次,要辨标本缓急,分清主次、标本、轻重、缓急,确立及时的治则;第三,要辨层次深浅,病在脏在腑、在气在血、在卫在营,综合施治;第四,要辨挟兼证,这是艾滋病的一个特点,在整体辨证的基础上,依据相应的兼病予以辨病施治。
下面的分型可起提纲挈领之用,具体临床当灵活变通。
辨证时还可参考本篇附录“艾滋病的分期中药治疗.”1 肺卫受邪证见于初感期,表现为发热,微畏寒,微咳,身痛,乏力,咽痛。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2 肺肾阴虚证多见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的艾滋病中、早期患者,尤以卡氏囊虫肺炎、肺孢子肺炎、肺结核较多见。
症见发热,咳嗽,无痰或少量粘痰,或痰中带血,气短胸痛,动则气喘,全身乏力,消瘦,口干咽痛,盗汗,周身可见淡红色皮疹,伴轻度瘙痒。
舌红,少苔,脉沉细小数。
3 脾胃虚弱证多见于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者。
症见腹泻久治不愈,腹泻呈稀水状,少数挟有脓血和粘液,里急后重不明显,可有腹痛。
兼见发热,消瘦,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吞咽困难或腹胀肠鸣,口腔内鹅口疮。
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腻,脉濡细..4 脾肾亏虚证多见于晚期患者,预后较差。
症见发热或低热,形体极度消瘦,神情倦怠,心悸气短,头晕目眩,腰膝酸痛,四肢厥逆,食欲不振,恶心,呃逆频作,腹泻剧烈,五更泄泻,毛发枯槁,面色黄白。
舌淡或胖,苔白,脉沉细无力。
5 气虚血瘀证以卡波济氏肉瘤多见,或见于其他恶性肿瘤.症见周身乏力,气短懒言,面色黄白,饮食不香,四肢、躯干部出现多发性肿瘤,瘤色紫暗,易于出血,淋巴结肿大。
舌质暗,脉沉细无力。
6 窍闭痰蒙证多见于出现中枢神经病症的晚期患者。
症见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神志不清,或神昏谵语,项强惊厥,四肢抽搐,或伴癫痫或痴呆。
舌质暗或胖,或干枯,苔黄腻,脉细数或滑。
[治疗] 艾滋病的治疗应以挟正祛邪、联合用药,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原则。
1 辨证论治1.1 肺卫受邪证治宜宣肺祛风,清热解毒。
方选银翘散加土茯苓、夏枯草、生甘草。
若寒邪为甚,选用荆防败毒散加减。
1.2 肺肾阴虚证治宜滋补肺肾,解毒化痰。
方选百合固金汤合瓜蒌贝母汤加虎杖、夏枯草、土大黄等。
1.3 脾胃虚弱证治宜扶正祛邪,培补脾胃。
方选补中益气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土茯苓、田基黄,猫爪草等。
1.4 脾肾亏虚证治宜温补脾肾,益气回阳。
方选肾气丸合四神丸加猪苓、生甘草等。
1。
5 气虚血瘀证治宜补气化瘀,活血清热.方选补阳还五汤、犀角地黄汤合消瘰丸加减。
l。
6 窍闭痰蒙证治宜清热化痰,开窍通闭。
方选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