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当前农村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情况

合集下载

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

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

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该文对我国流动人口基本情况进行描述,论述了流动人口与艾滋病的关联性,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

艾滋病的预防工作,一直都是我国医学界研究的重点所在。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患病原因主要是以性传播为主,而患上艾滋病的主要人群是城市的流动人群,所以需要进行针对性开展预防和监控工作。

标签: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与控制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进入到城市中工作,成为推动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一大中坚力量。

而对于流动人口的卫生健康,则往往过于忽略。

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村务工人员而言,首先他们个人缺乏一定的卫生知识理念,而且收入较低,受教育程度低,疾病预防观念缺失,对于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也是目前城市卫生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该文就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展开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1 流动人口的多重定义1.1 移动的人口流动人口可以解释为移动人口(mobile population),这层释义主要是来源于国际的普遍称呼,因为其主要代指的是用于一些人口的特殊移动,即如因为行业因素(即如运输行业、商务行业等)、安全因素等特别因素导致的人口移动,所以对于流动人口来说,移动的范围往往较大,而且这种移动往往会伴有时间性和合法性两个特征[1]。

1.2 不定的人口不定的人口目前大部分出现在我国城市之中,其主要是指一些人员在没有变动自身原户籍的条件下,离开户籍所在地,去其他地方务工、经商或从事社会服务等经济活动。

但是需要去除一些“人户分离”特殊情况,即如旅游、上学、访友、探亲、从军等。

不过“人户分离”还包含一些特殊情况,即如时间过长或者空间过大,就会定义为人口流动。

根据《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的内容,如果人口流动发生在农村的相同乡镇或者县市的流动不属于其管理范畴。

1.3 人口的迁移人口迁移,即是流动人口的最后一层释义,定义为人从一个区域移动到另外一个区域,也是世界通用的一种释义。

预防艾滋病教学总结5篇

预防艾滋病教学总结5篇

预防艾滋病教学总结5篇篇1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致力于推广预防艾滋病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教训。

一、教学活动的开展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关于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活动,包括讲座、研讨会、宣传展览等。

这些活动覆盖了多个领域和层次,从学生到成年人,从城市到农村,都得到了广泛的参与和关注。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向公众传递了准确、全面的艾滋病知识。

同时,我们还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如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和趣味性。

二、成果与收获通过这些教学活动,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得到了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相关政策。

其次,人们的防范意识也得到了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采取了积极的防范措施,如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注射器等。

此外,我们还发现,预防艾滋病的教学活动不仅提高了公众的认知和防范意识,还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通过普及艾滋病知识,我们消除了人们对艾滋病人的歧视和误解,促进了社会的包容性和理解。

三、经验与教训在总结经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几点值得注意:首先,预防艾滋病的教学活动需要持续进行,不能一蹴而就。

因为艾滋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长期的宣传和教育来提高公众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其次,我们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和人群需求。

最后,我们还需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和协调,共同推动预防艾滋病工作的深入开展。

此外,我们也意识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例如,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可以进一步增加关于艾滋病预防的实用技巧和方法,如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套、如何避免共用注射器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和协调,共同推动预防艾滋病工作的深入开展。

博爱县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

博爱县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
滋 病 传 播 的屏 障 。
少 蛲虫 的感染率 。
女性 检查24 , 3人 阳52 , 人 阳5Yo 8%, r .5 男性感染 率高于女 性 , - 经统计 处理 两 者无显 著性差 异( 2 .6P .5阳性 中6岁 以下 1 ,0 以上5 。 ) =10 ,>O 0) ( 0 人 6岁 人
感染并最高为78 克粪。 6 只/
识差 而造 成的 。
2 1 共 粪检 42 , . 3人 阳性 6 , 人 感染 率 13%只查到 钩虫 , .9 而未查 到蛔 虫、 鞭虫 等其他 肠道 寄生 虫 。 中男性检 查 18 , 其 9 人 阳54 , 人 阳性 率20%; .2
32 本 次调查儿 童蛲 虫感染率在2 以上 , 明蛲 虫在该村 流行 且 . 这说 感 染率也 是较高 , 并且极 有可 能在 家庭成 员 中互相感 染 , 因蛲虫 生活 史简 单 , 易重复感染 , 不推行全 民药 物驱虫 防治方法 , 有多 向村 民宣 传特 极 在 只 别 是有儿 童家庭更应 注意 , 除做 好个体 卫生 , 有必要 定期 给予驱虫 , 而减 从
【 摘要 】 目的 : 调查 分析河 南省 博爱县农 村艾滋病 防治知识知 晓情况 , 为接 下来 开展相关艾 滋病 防治 知识宣传 工作提供 依据 。 方法 :
本文调 查 活 动主 要 采取 比 例容 积概 率抽 样 方法 (P )对博 爱 县 的7 P S, 个行 政村 的农 民进 行 问卷调 查 。 果 : 结 本次 实地 调 查 结 果 显示 , 南 省博 爱县 农 河
为了解当前我镇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 我们选择滨海村为调查 点, 0 8 1 于20年l月进行了调查 ,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方法 与对 象 11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检测钩虫、 . 蛔虫、 鞭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和

关于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

关于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

关于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工作中都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实际上有许多不同种类,它们不仅有时间长短之分,而且有范围大小之别。

从计划的具体分类来讲,比较长远、宏大的为“规划”,比较切近、具体的为“安排”,比较繁杂、全面的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1为更好的做好xx年公共卫生工作,结合本镇实际情况,制订xx年度工作计划:一、健康档案。

为辖区内常住人口建立规范档案,农村居民规范化建档率达100%以上,电子档案建档率达100%以上,更新率达100%以上。

二、健康教育。

镇卫生院提供健康教育印刷资料12种以上,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

村卫生室提供健康教育印刷资料不少于12种。

镇卫生院按标准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2个以上,1年至少更新内容4次以上。

村卫生室按标准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1个以上,1年至少更新内容4次以上。

针对辖区内各类重点人群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主题,镇卫生院今年至少开展6次健康宣传和咨询活动,每月举办一次健康知识讲座。

村卫生室每两月举办一次。

讲授健康基本知识和技能,纠正居民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三、预防接种。

掌握本乡0x6岁儿童资料,建立预防接种证制度,为辖区内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白破、麻腮风、流脑、乙脑、甲肝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四、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

五、儿童保健。

为辖区0x36个月儿童建立保健手册,按时为新生儿随访,为婴幼儿进行体格检查,开展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对高危儿、体弱儿进行转诊及管理。

六、孕产妇保健。

掌握孕产妇人数,孕12周前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指导孕期保健、孕期检查、孕期营养咨询,进行高危孕妇初步筛查转诊和随访。

防艾数据分析情况报告(3篇)

防艾数据分析情况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导致的慢性传染病。

自1981年首次在美国发现以来,艾滋病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挑战。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投入了大量资源和精力。

本报告通过对我国防艾数据分析,旨在揭示当前艾滋病疫情的态势、防控措施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相关省市卫生健康部门发布的艾滋病疫情报告、监测数据和社会调查数据。

2. 分析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对艾滋病疫情的基本情况、地区分布、年龄分布、性别分布等进行描述性分析。

(2)时间序列分析:分析艾滋病疫情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3)相关性分析:探讨不同因素与艾滋病疫情之间的关系。

(4)风险因素分析:识别艾滋病疫情的主要风险因素。

三、数据分析结果(一)艾滋病疫情概况1. 新发病例数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我国艾滋病新发病例数逐年上升,截至2020年底,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约125万。

2. 地区分布我国艾滋病疫情主要集中在东部、中部地区,尤其是沿海和内陆城市。

其中,广东、浙江、河南等省份疫情较为严重。

3. 年龄分布艾滋病疫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20-49岁年龄组新发病例数占比较高。

4. 性别分布男性艾滋病感染者/患者数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2.5:1。

(二)防艾措施效果1. 知识普及通过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了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

调查数据显示,9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 早期检测我国加大了艾滋病检测力度,提高了早期检测率。

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约1.5亿次。

基层HIV感染和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基层HIV感染和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基层HIV感染和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摘要:艾滋病(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艾滋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类免疫缺陷性传染病。

无疫苗及特效治疗药物,病死率极高。

因其传播广泛,流行迅速,既造成经济损失,又阻碍社会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十分关注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主要探讨基层HIV感染和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HIV感染;艾滋病;防治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分布在城乡的社区和农村,而且每年新增的感染者和患者也多是来自于农村。

农村和社区基层中不断增加的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迫切需要得到有效的治疗、关怀和管理,基层组织机构正成为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并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我国的艾滋病防治服务工作主要是由疾控中心来承担,但疾控中心人员有限、干预的覆盖面和所能提供的治疗服务也都有所限制,且现在的艾滋病防治服务工作在疾控系统都是免费的,所以这种机制已经逐渐不能适应艾滋病防治的新形势[1]。

1基层HIV感染和艾滋病防治的严峻形势我国艾滋病的流行趋势是地域不断扩大,由原来较为集中的部分地区,通过人口流动向广大城乡传播,从吸毒、卖淫等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迅速传播,性传播已经成为主要传播途径,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疫情上升明显,许多感染者陆续进入发病期,病人明显增多,死亡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艾滋病流行又出现了新形势,当前流动人口的数量和规模日益增长,估计约有1.2~1.3 亿人由农村到城市务工,从农村到城市打工的流动人口已经成为中国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重点人群,该类人群具有双向流动、流动性大、多数人处于性活跃期、社会支持少以及社会约束力弱等特点,由于他们自身频繁的流动性和自身所处的社会弱势地位,容易与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相联系,有可能成为艾滋病传播的脆弱人群,对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成效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这些影响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很多城乡居民依然有接触到艾滋病的风险,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发展形势还十分严峻,遏制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要充分认识到基层艾滋病防治的重要性,对现有的艾滋病防治策略进行调整,把防治重心适当下沉到基层[2]。

5艾滋病预防与控制(1)

5艾滋病预防与控制(1)

Source:Rojanapithakorn and Hanenberg 1996
知晓和行动间的距离
有生殖器溃疡的STD容易发生HIV传播


在生殖器有溃疡时,其表皮和粘膜屏障的完整 性受损,使HIV易于进入或排出,容易受到感染 或传染他人,从而促进HIV的传播。 硬性下疳的基底部有很多活化的单核细胞,是 HIV的靶细胞。感染了HIV的细胞受梅毒螺旋体 (抗原)刺激后,可使HIV活化,并增加排毒。 因此,在生殖器溃疡中被HIV感染的单核细胞, 可以表达病毒,增加了传播HIV的可能。

社会方面
(一)经济 个人经济遭受大量开支。也影响国家在处理 吸毒的问题上引致医疗以及社会方面的事务而耗费巨大 的开支。

健全艾滋病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网络, 并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开展艾滋病中 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扩大预防与控制艾滋病领域的国际交流 与合作,积极参与该领域有关的国际活 动借鉴与吸收国际上有益的经验。积极 引进国外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目前尚无满意治疗措施,预防 是控制该病的关键。
进行广泛宣传教育,杜绝吸毒和性滥交, 以切断传播途径; 建立HIV感染和AIDS的监测网络,掌握 流行动态; 对供血者进行HIV抗体检查,确保输血及 血制品的安全。病人及无症状携带者应 注意隔离,避免医源性传播。
有生殖器溃疡的STD容易发生HIV传播


病毒间的相互作用,HSV-Ⅱ在传播HIV中是一 个重要辅助因素。在体外,HSV的早期蛋白可 以导致HIV基因表达及复制的加强,这种分子 相互作用似乎是HIV的细胞内转激活,如果最 初呈现HIV的细胞也感染了HSV,则可以加强 HIV的复制。一旦HIV感染确立,反复发作的 H S V 可 增 强 H I V 的 复 制 。 体外实验证明受HIV感染的细胞如感染HSV后, 能导致杂种类后代形成。这种杂种类病毒有 HIV基因组,外面包以HSV的表面抗原,它们能 感染CD4细胞。如果HIV感染者体内形成杂种类 病毒,其后果是加强HIV的传播。

青田县农村老年人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状况调查

青田县农村老年人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状况调查

青田县农村老年人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状况调查摘要】目的:了解青田县农村老年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普及老年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及强化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青田县5个乡镇,随机抽取300名农村老年人开展问卷调查,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本次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46.23%。

经单因素卡方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的农村老年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最近一次与配偶或同居者、临时性伴、暗娼(小姐)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分别占2.99%、25.00%和27.27%。

结论:青田县农村老年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均较低,需结合该类人群特征,有针对性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和高危行为干预工作。

【关键词】老年人;艾滋病;知识;行为【中图分类号】R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3-0350-03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快,中老年人的健康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1]。

近年来,中老年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进入快速增长期,已经成为AIDS疫情流行新的趋势[2-3]。

截止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AIDS感染者报告人数较2010年增长了近20倍。

为了解青田县农村老年人群AIDS 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行为状况,为普及AIDS相关知识及强化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2017年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在青田县居住满六个月及以上,且年龄在60岁及以上,排除精神障碍性疾病者为本次调查对象。

1.2 方法按照青田县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常住人口的6‰抽取样本量300人。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青田县33个乡镇按照地理位置分在东南西北中5个区域中,从每个区域中随机抽取1个乡镇,每个被抽中的乡镇分别调查符合要求的老年人60人。

问卷由市疾控中心统一设计,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AIDS核心知识、性行为情况、安全套使用情况、毒品使用情况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当前农村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情况
发表时间:2016-10-14T09:51:22.99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16期作者:莫爱兰
[导读] 由于诸多原因,目前我国艾滋病患者的数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农村中。

(武鸣区宁武镇卫生院广西南宁 530102)
【摘要】目的:探讨目前农村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情况。

方法:对目前农村中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其中问题。

结果:农村艾滋病防控中会出现经费不到位、领导认识不足以及政策宣传不到位的问题,严重影响农村艾滋病防控。

结论:在进行农村艾滋病防控过程中,需要针对经费不到位、领导认识不足以及政策宣传不到位的问题进行处理。

【关键词】当前农村;艾滋病;预防与控制;情况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6-0250-02
由于诸多原因,目前我国艾滋病患者的数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农村中,由于没有及时的对艾滋病的发生进行有效控制,因此农村艾滋病患者的数量更是有着迅速增加的情况[1]。

由于艾滋病的特点,一旦感染会对患者生命造成极大威胁,而目前并无特效治疗方法,因此对农村艾滋病进行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

本次研究中分析了当前农村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情况,现报道如下:
1.目前我国农村艾滋病的防控现状分析
目前在我国农村中,感染者中大部分为外出工作人员、恋爱适龄青年、空巢老人以及普通群众等,这些感染者呈现出多发现和复杂性等特点,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其主要出现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1.1 经费不到位
在目前农村艾滋病防控时,药物经费不到位是最为主要的因素。

由于一些农村地区经济非常不发达,因此其经费也是非常精确的[2]。

而经费的精确会导致最终防控效果的不理想。

尤其是在整个艾滋病防控体系的建设以及体制上,均难以实施。

这种情况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艾滋病防控工作的展开。

1.2 领导对艾滋病防控的认识不足
从上文的分析中已经可以发现,目前很多农村地区的经济非常欠发达,不可避免的在这些地区中,领导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经济。

同时很多领导对艾滋病的认识并不足,因此会直接性导致艾滋病的防控工作的松懈,最终让这些地区中农村艾滋病的大肆蔓延。

这些领导人员认为,艾滋病的防控工作应该是医院和疾控中心的责任,也是属于公共卫生方面的工作,和自身的本职工作没有关系,因此会造成对艾滋病防控的疏于管理,导致在这些地区中艾滋病泛滥的情况。

1.3 政策管理的宣传不到位
领导人员在对艾滋病防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对政策的宣传管理不到位也是较大的问题。

由于这种情况的出现,人民群众无法客观详细的了解到目前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及主要症状等,会导致群众出现两极分化[3]。

一类认为艾滋病非常可怕,即使日常接触也会传染,对艾滋病产生极大恐惧心理。

另一部分认为只有吸毒和同性恋等渠道才会导致艾滋病,因此极大的增加了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2.对农村艾滋病防控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方法
2.1 构建起完善的艾滋病防控体制
为了进一步的提升对艾滋病防控的效果,可以对艾滋病防控体制进行相应的完善,根据目前我国农村艾滋病的防控现状,结合我国各级政府针对艾滋病防控的诸多条例以及对现有的艾滋病防控体系进行相应的修改,并建立起专门的监督管理相关部门,增强对艾滋病监督以及管理的效果,彻底提升对艾滋病的防控效率,并对控制效果进行提高。

2.2 强化基层领导队伍建设
在上文中的分析也可以发现,目前农村艾滋病防控过程中,基层领导对艾滋病的认识不足也是导致农村艾滋病防控工作无法较好展开的严重问题。

在此过程中,可以完善农村地区的艾滋病管理队伍,并将基层工作人员的待遇提升,增强其工作积极性[4]。

在这一点上,一方面可以加大对农村艾滋病防控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需要对现有的基层工作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培训,塑造出一支能适应农村环境、有较高业务水平以及有丰富经验的基层工作人员,彻底将农村艾滋病的发展进行抑制。

2.3 加强对艾滋病的宣传
人民群众对艾滋病的认识不清,也是导致农村艾滋病泛滥的重要原因。

而基于这一点,可以加强对艾滋病的宣传。

在实际的宣传过程中,可以注意到将传统宣传手段和现代化宣传手段进行结合,保证到农村中的老年人和年轻人均能够较好的了解到艾滋病相关知识。

同时在实际的宣传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到将艾滋病的所有知识进行全面化通俗化的普及。

另外需要关注到在进行宣传过程中的具体性以及实用性,让农村群众可以在宣传后及时的纠正自身行为,彻底远离艾滋病,并提升农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艾滋病的防治意识,实现对农村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效果。

3.结语
艾滋病为临床较为严重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对患者的免疫系统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最终会导致患者死亡。

由于艾滋病的潜伏期非常长,因此极易导致其传染。

在农村中则是艾滋病传染的高发地带。

本次研究中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中艾滋病的防控工作的情况,并针对其缺陷分析了有针对性的处理办法,能够较好的改善农村艾滋病的防控情况。

【参考文献】
[1]夏虹.探讨如何做好山区农村艾滋病感染妇女所生儿童的预防与保健[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5):445,496.
[2]莫洁玲,周容,黄颖红等.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的调查研究——以广西农村地区为例[J].医学与哲学,2015,36(23):38-40.
[3]邱婧,邱惠萍,王炜等.衢州偏远山区农村居民2014年艾滋病相关法律知识抽样调查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1):70-72.
[4]韦丽,贾存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自杀行为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医学与哲学,2015,(1):42-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